“三祗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福满庄严恩遍庶类广通群伦出迷津”的上联

【宣】字开头的词语(共303个)_zuciwang.com
【宣】字开头的词语(共303个)
【宣】字开头的词语(共303个):宣隘,宣白,宣报,宣報,宣备,宣備,宣笔,宣筆,宣辨,宣播...
宣隘xuān ài谓声音的高下抑扬。
●唐孟郊《答卢仝》诗:「君文真凤声,宣隘满鉴锵。洛友零落尽,逮兹悲重伤。」★「宣隘」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隘xuān ài謂聲音的高下抑揚。
? 唐·孟郊《答盧仝》詩:「君文真鳳聲,宣隘滿鑑鏘。
? 洛友零落盡,逮茲悲重傷。」
宣白xuān bái讲说;告白。
●明刘若愚《酌中志o内臣职掌纪略》:「另有一人执锣在旁宣白题目。」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黄妙修﹞同两个道童齐声朗诵经典,执着意旨,跪在圣像面前毯上宣白,呼吴氏也一同跪着。」
●叶圣陶《倪焕之》一:「‘人’应该把他培养成什么样?‘人’应该怎样把他培养?--这非有理想不可。焕之清朗地说着,仿佛连带代表了蒋先生向一般人宣白。」★「宣白」在《汉语大词典》第4812页 第3卷 1406宣白xuān bái講說;告白。
? 明·劉若愚《酌中志o內臣職掌紀略》:「另有一人執鑼在旁宣白題目。」
?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黃妙修﹞同兩個道童齊聲朗誦經典,執着意旨,跪在聖像面前毯上宣白,呼吳氏也一同跪着。」
? 葉聖陶《倪煥之》一:「‘人’應該把他培養成什麼樣?‘人’應該怎樣把他培養?--這非有理想不可。
? 煥之清朗地說着,仿佛連帶代表了蔣先生向一般人宣白。」
宣报xuān bào通告;向群众报告。
●唐白居易《奏所闻状》:「德音中停罢进奉,最是大节。昨者裴均所进银器,发在德音之前;犹四方不知,将谓容其违越,特令送出外库,宣报所司,远近传呼,闻于道路。」
●莫伸《人民歌手》:「女报幕员声音清脆地宣报节目,掌声雷鸣般震荡着大厅。」★「宣报」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参见:宣報
★「宣報」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報xuān bào(宣報,宣报)通告;向群眾報告。
? 唐·白居易《奏所聞狀》:「德音中停罷進奉,最是大節。昨者裴均所進銀器,發在德音之前;猶四方不知,將謂容其違越,特令送出外庫,宣報所司,遠近傳呼,聞於道路。」
? 莫伸《人民歌手》:「女報幕員聲音清脆地宣報節目,掌聲雷鳴般震蕩着大廳。」
宣备xuān bèi尽备;完备。古人书信末尾常用「不宣备」,犹云不一一细说。
●汉杨修《答临淄侯文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
●宋周密《浩然斋视听钞·不宣备》:「今人书‘不宣备’,《文选o杨修<答临淄侯笺>》末曰:‘造次不能宣备。’」★「宣备」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参见:宣備
★「宣備」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備xuān bèi(宣備,宣备)盡備;完備。古人書信末尾常用「不宣備」,猶云不一一細說。
? 漢·楊修《答臨淄侯文箋》:「反答造次,不能宣備。」
? 宋·周密《浩然齋視聽鈔o不宣備》:「今人書‘不宣備’,《文選o楊修<答臨淄侯牋>》末曰:‘造次不能宣備。’」
宣笔xuān bǐ指安徽宣城所产的毛笔。
●宋欧阳修《试笔o宣笔》:「宣笔初不可用,往时圣俞屡以为惠,寻复为人乞去。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宣笔」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参见:宣筆
★「宣筆」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筆」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筆xuān bǐ(宣筆,宣笔)指安徽·宣城所產的毛筆。
? 宋·歐陽修《試筆o宣筆》:「宣筆初不可用,往時聖俞屢以為惠,尋復為人乞去。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
宣辨xuān biàn清楚地分辨。
●《逸周书o太子晋》:「师旷告善,又称曰:宣辨名命,异姓恶方,王侯君公,何以为尊,何以为上。」朱右曾校释:「宣,显。辨,别。命,以名命之也。」★「宣辨」在《汉语大词典》第4822页 第3卷 1416宣辨xuān biàn清楚地分辨。
? 《逸周書o太子晉》:「師曠告善,又稱曰:宣辨名命,異姓惡方,王侯君公,何以為尊,何以為上。」
? 朱右曾校釋:「宣,顯。辨,別。命,以名命之也。」
宣播xuān bō广泛传播或宣扬。
●《后汉书o吕布传》:「将军威名宣播,远近所畏,何求不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余德》:「然其为人寡交与,每阖门居,不与国人通吊庆。尹逢人辄宣播,闻其异者,争交欢余,门外冠盖常相望。」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通县革命》:「自壬辰以还,国内志士,盛倡革命,治增深然其说,潜行宣播,闻者多感化。」★「宣播」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播xuān bō廣泛傳播或宣揚。
? 《後漢書o呂布傳》:「將軍威名宣播,遠近所畏,何求不得。」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余德》:「然其為人寡交與,每闔門居,不與國人通弔慶。
? 尹逢人輒宣播,聞其異者,爭交懽余,門外冠蓋常相望。」
? 羅正緯《灤州革命紀實初稿o通縣革命》:「自壬辰以還,國內志士,盛倡革命,治增深然其說,潛行宣播,聞者多感化。」
宣布xuān bù 1.
谓公之于众。
●《周礼o秋官·小司寇》:「乃宣布四方,宪刑禁。」郑玄注:「宣,遍也。宪,表也。」
●《汉书o司马迁传》:「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o屈支国》:「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
●宋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今论次已定,宣布有期,四方颙颙,跂足而望。」
●清方文《送陈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使臣宣布天子言,诸猺感奋趋中原。」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2.
宣扬,广为宣传。
●《后汉书o李恂传》:「﹝李恂﹞后拜侍御史,持节使幽州,宣布恩德,慰抚北狄。」
●宋王禹偁《拟陈王判开封制》:「尔其按千里之提封,观万夫之政事,肃清畿旬,考覈吏官,抚育我黎民,宣布我德化。」
●《元史o杨惟中传》:「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近十年中,赖文文忠公笃棐忠清,宣布威德,五省通商,慬得无事。」 3.
流布;泄漏。
●《宋书o颜竣传》:「初,沙门释僧含粗有学义,谓竣曰:‘贫道粗见谶记,当有真人应符,名称次第,属在殿下。’竣在彭城尝向亲人叙之,言遂宣布,闻于太祖。」
●宋欧阳修《乞出第一札子》:「吕诲等连章累疏,恶言丑诋。陛下为臣爱惜,留中而不出。诲等自写章疏,宣布中外,今闾巷之人,皆能传诵。」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一:「乾隆某年,考试差后,有宣布前列诗句者,台臣密以告,将兴狱矣。高宗召公问之,公顿首曰:‘如臣即泄漏者。’问何故?曰:‘书生习气,见佳作必吟哦,或记诵其句,欲访知为何人手笔,则无意中不免泄漏矣。’」★「宣布」在《汉语大词典》第4812页 第3卷 1406★「宣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宣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布xuān bù 1.
謂公之於眾。
? 《周禮o秋官o小司寇》:「乃宣布四方,憲刑禁。」
? 鄭玄注:「宣,遍也。憲,表也。」
? 《漢書o司馬遷傳》:「遷既死後,其書稍出。
? 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o屈支國》:「國王、大臣謀議國事,訪及高僧,然後宣布。」
? 宋·曾鞏《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今論次已定,宣布有期,四方顒顒,跂足而望。」
? 清·方文《送陳旻昭御史徵兵廣西》詩:「使臣宣布天子言,諸猺感奮趨中原。」
? 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現在是這樣做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 2.
宣揚,廣為宣傳。
? 《後漢書o李恂傳》:「﹝李恂﹞後拜侍御史,持節使幽州,宣布恩德,慰撫北狄。」
? 宋·王禹偁《擬陳王判開封制》:「爾其按千里之提封,觀萬夫之政事,肅清畿旬,考覈吏官,撫育我黎民,宣布我德化。」
? 《元史o楊惟中傳》:「歲己未,世祖總統東師,奏惟中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撫使,俾建行臺,以先啟行,宣布恩信,蒙古、漢軍諸帥並聽節制。」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近十年中,賴文文忠公篤棐忠清,宣布威德,五省通商,慬得無事。」 3.
流布;泄漏。
? 《宋書o顏竣傳》:「初,沙門釋僧含粗有學義,謂竣曰:‘貧道粗見讖記,當有真人應符,名稱次第,屬在殿下。’竣在彭城嘗向親人敘之,言遂宣布,聞於太祖。」
? 宋·歐陽修《乞出第一札子》:「呂誨等連章累疏,惡言醜詆。陛下為臣愛惜,留中而不出。
? 誨等自寫章疏,宣布中外,今閭巷之人,皆能傳誦。」
?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十一:「乾隆某年,考試差後,有宣布前列詩句者,臺臣密以告,將興獄矣。
? 高宗召公問之,公頓首曰:‘如臣即洩漏者。’問何故?曰:‘書生習氣,見佳作必吟哦,或記誦其句,欲訪知為何人手筆,則無意中不免洩漏矣。’」------------------------------宣布xuān bù 补证条目
1.宣扬;广为宣传。 ? 《普曜经·论降神品》:「積功累德行,宣布具足音。」
宣茶xuān chá谓皇帝召见大臣时赐茶。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仪制,天子御前殿,群臣皆立奏事,虽丞相亦然。后殿曰延和曰迩英,二小殿乃有赐座仪,既坐则宣茶又赐汤。此客礼也。」★「宣茶」在《汉语大词典》第4815页 第3卷 1409宣茶xuān chá謂皇帝召見大臣時賜茶。
?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國朝儀制,天子御前殿,群臣皆立奏事,雖丞相亦然。後殿曰延和曰邇英,二小殿乃有賜座儀,既坐則宣茶又賜湯。此客禮也。」
宣差xuān chà 1.
帝王派遣的使者。
●宋孟珙《蒙鞑备录o奉使》:「彼奉使曰宣差。自皇帝或国王处来者,所过州县及官兵头目处,悉来尊敬,不问官之高卑,皆分庭抗礼。」
●《续资治通鉴o宋理宗绍定三年》:「全欲朝廷不为备,且不遽绝其给,乃挟蒙古李宋二宣差以虚喝朝廷,然蒙古实未尝资全兵。」
●清洪升《长生殿o神诉》:「则俺在庙里安身,忽听得空中唤取,则他那天上宣差,有俺甚地头事务。」 2.
供传唤役使的差人。
●《金史o李喜住传》:「有李喜住者,本宿州众僧奴下宣差。」★「宣差」在《汉语大词典》第4816页 第3卷 1410宣差xuān chà 1.
帝王派遣的使者。
? 宋·孟珙《蒙韃備錄o奉使》:「彼奉使曰宣差。自皇帝或國王處來者,所過州縣及官兵頭目處,悉來尊敬,不問官之高卑,皆分庭抗禮。」
? 《續資治通鑒o宋理宗紹定三年》:「全欲朝廷不為備,且不遽絕其給,乃挾蒙古·李·宋二宣差以虛喝朝廷,然蒙古實未嘗資全兵。」
? 清·洪昇《長生殿o神訴》:「則俺在廟裏安身,忽聽得空中喚取,則他那天上宣差,有俺甚地頭事務。」 2.
供傳喚役使的差人。
? 《金史o李喜住傳》:「有李喜住者,本宿州·眾僧奴下宣差。」
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 2.发布命令。 3.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宣勑」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
宣畅xuān chàng 1.
宣扬;传布。
●《诗·大雅·崧高》「四方于宣」汉郑玄笺:「四方恩泽不至,则往宣畅之。」
●《后汉书o顺帝纪》:「夷狄叛逆,赋役重数,内外怨旷,惟咎叹息。其遣光禄大夫案行,宣畅恩泽,惠此下民,勿为烦扰。」
●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 2.
舒散;抒发。
●唐陆贽《奉天论赦书事条状》:「宣畅郁堙,不可不洞开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荡去瘢痕。」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圣人知声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谐,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使闻其声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3.
●《云笈七签》卷三十:「﹝鼻﹞两孔之下源是死气之门,元生君严固守之,使精神宣畅于百节,血液盈满于千关。」
●明李贽《读律肤说》:「故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宣畅」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参见:宣暢
宣鬯xuān chàng宣畅。鬯,通「畅」。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岂直汉语尔,印度欧洲诸语,犹合保存,盖学之近质者,非绵密幽邃之词,不足宣鬯。」参见「宣畅」。★「宣鬯」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宣鬯xuān chàng宣暢。鬯,通「暢」。
? 章炳麟《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豈直漢語爾,印度·歐洲諸語,猶合保存,蓋學之近質者,非綿密幽邃之詞,不足宣鬯。」參見「宣暢」。
★「宣暢」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暢xuān chàng(宣暢,宣畅) 1.
宣揚;傳布。
? 《詩o大雅o崧高》「四方于宣」漢·鄭玄箋:「四方恩澤不至,則往宣暢之。」
? 《後漢書o順帝紀》:「夷狄叛逆,賦役重數,內外怨曠,惟咎歎息。其遣光祿大夫案行,宣暢恩澤,惠此下民,勿為煩擾。」
? 明·王守仁《答顧東橋書》:「聖學既遠,霸術之傳積漬已深,雖在賢知,皆不免於習染。其所以講明修飾,以求宣暢光復於世者,僅足以增霸者之藩籬,而聖學之門牆遂不復可睹。」 2.
舒散;抒發。
? 唐·陸贄《奉天論赦書事條狀》:「宣暢鬱堙,不可不洞開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
? 田北湖《論文章源流》:「聖人知聲音之道,足以感人也,拊石截竹,八音克諧,定其律呂,授以節奏,調攝志氣,宣暢性情,使聞其聲者,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3.
? 《雲笈七籤》卷三十:「﹝鼻﹞兩孔之下源是死氣之門,元生君嚴固守之,使精神宣暢于百節,血液盈滿于千關。」
? 明·李贄《讀律膚說》:「故性格清徹者音調自然宣暢,性格舒徐者音調自然疏緩。」
1.同"宣畅"。★「宣畼」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
宣陈xuān chén宣讲陈说。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既蒙圣主遣慇懃,今日当为问疾人。衔敕定应离法会,捧恩须是往宣陈。」★「宣陈」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参见:宣陳
★「宣陳」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宣陳xuān chén(宣陳,宣陈)宣講陳說。
? 《敦煌變文集o維摩詰經講經文》:「既蒙聖主遣慇懃,今日當為問疾人。銜敕定應離法會,捧恩須是往宣陳。」
宣称xuān chēng公开表示。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加之,前一任县长正是为了壮丁问题撤职的,而新县长一上任便宣称他要扫除役政上的种种积弊。」
●王西彦《乡下朋友》:「饭后,庄道耕先生宣称今天疲倦了,要求主人马上送到卧室里去。」★「宣称」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参见:宣稱
★「宣稱」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稱」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稱xuān chēng(宣稱,宣称)公開表示。
? 沙汀《在其香居茶館裏》:「加之,前一任縣長正是為了壯丁問題撤職的,而新縣長一上任便宣稱他要掃除役政上的種種積弊。」
? 王西彥《鄉下朋友》:「飯後,莊道耕先生宣稱今天疲倦了,要求主人馬上送到臥室裏去。」
宣承xuān chéng谓承奉宣扬。
●《晋书o阮种传》:「自顷阴阳隔并,水旱为灾,亦犹期运之致。不然,则亦有司之不帅,不能宣承圣德,以赞扬大化,故和气未降而人事未叙也。」★「宣承」在《汉语大词典》第4815页 第3卷 1409宣承xuān chéng謂承奉宣揚。
? 《晉書o阮種傳》:「自頃陰陽隔并,水旱為災,亦猶期運之致。不然,則亦有司之不帥,不能宣承聖德,以贊揚大化,故和氣未降而人事未敘也。」
1.见"宣勑"。
宣敕xuān chì 1.
发布命令。
●《后汉书o耿弇传》:「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
●南北朝以后,专指发布诏命。
●《宋书o文帝纪》:「便可宣敕内外,各有荐举。当依方铨引,以观厥用。」 2.
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
●《资治通鉴o晋高祖天福六年》:「帝之发大梁也,和凝请曰:‘车驾已行,安从进若反,何以备之?’帝曰:‘卿意如何?’凝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郑王,闻变则书诸将名,遣击之;帝从之。」胡三省注:「宣出于枢密院,敕出于中书门下,时并枢密院于中书。」
●《金史o外国传上·西夏》:「诏陕西宣抚司及沿边诸将,降空名宣敕,临阵立功,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明叶子奇《草木子o杂制》:「元之宣敕皆用纸。一品至五品为宣,色以白。六品至九品为敕,色以赤。虽异乎古之诰敕用织绫,亦甚简古而费约,可尚也。」按,《元史o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自六品至九品为敕授,则中书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则以制命之。」故宣、敕之授受亦有尊卑之分。★「宣敕」在《汉语大词典》第4816页 第3卷 1410★「宣敕」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敕xuān chì 1.
發布命令。
? 《後漢書o耿弇傳》:「弇乃嚴令軍中趣修攻具,宣敕諸部,後三日當悉力攻巨里城。」
? 南北朝以后,專指發布詔命。
? 《宋書o文帝紀》:「便可宣敕內外,各有薦舉。當依方銓引,以觀厥用。」 2.
宣與敕。為國家任命或調遣官員的正式文書。
? 《資治通鑒o晉高祖天福六年》:「帝之發大梁也,和凝請曰:‘車駕已行,安從進若反,何以備之?’帝曰:‘卿意如何?’凝請密留空名宣敕十數通,付留守鄭王,聞變則書諸將名,遣擊之;帝從之。」
? 胡三省注:「宣出於樞密院,敕出於中書門下,時并樞密院於中書。」
? 《金史o外國傳上o西夏》:「詔陝西宣撫司及沿邊諸將,降空名宣敕,臨陣立功,五品以下並聽遷授。」
? 明·葉子奇《草木子o雜制》:「元之宣敕皆用紙。一品至五品為宣,色以白。六品至九品為敕,色以赤。雖異乎古之誥敕用織綾,亦甚簡古而費約,可尚也。」按,《元史o選舉志三》:「凡遷官之法……自六品至九品為敕授,則中書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為宣授,則以制命之。」故宣、敕之授受亦有尊卑之分。
宣出xuān chū谓宣露散出。
●《礼记o月令》:「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
●孔颖达疏:「无有宣出者,以物皆收敛,时又闭藏,无得有宣露出散其物,以逆时气。」★「宣出」在《汉语大词典》第4812页 第3卷 1406宣出xuān chū謂宣露散出。
? 《禮記o月令》:「是月也,申嚴號令,命百官貴賤,無不務內,以會天地之藏,無有宣出。」
? 孔穎達疏:「無有宣出者,以物皆收斂,時又閉藏,無得有宣露出散其物,以逆時氣。」
宣传xuān chuán 1.
宣布传达。
●《三国志o蜀志·马忠传》:「延熙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
●《北齐书o孙搴传》:「﹝孙搴﹞又能通鲜卑语,兼宣传号令,当烦剧之任,大见赏重。」
●唐曹唐《升平词》之二:「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二人官虽崇,然止于承进文书、宣传命令,如唐宦者之职。」 2.
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徒以一经之业,宣传章句,而见尊重。」
●唐不空《谢恩许新翻经论入目录流行表》:「不空所翻圣典四十余年,三朝已来,赞修功德,志在宣传,上资王室,下润生灵。」
●宋王禹偁《为宰臣谢赐御制歌诗表》:「帝庸作歌,高视康哉之咏;上以风化,远追皇矣之诗。灿然三章,诞敷四海,深形教诲,特有宣传。」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作宣传工作的同志有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任务。这个宣传是逐步的,要宣传得好,使人愿意接受。」
●巴金《利娜》:「她不管我懂不懂,这三天来就不断地向我宣传他们的理想,讲解那个运动的历史的发展。」 3.
传播,宣扬。
●老舍《骆驼祥子》五:「刘老头的确没替祥子宣传,可是骆驼的故事很快的由海甸传进城里来。」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一:「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岁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
●赵树理《孟祥英翻身》八:「要自己不宣传,外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媳妇。」★「宣传」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宣传」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宣傳
宣传弹xuān chuán dàn用来散发宣传品的一种炮弹或炸弹,以火炮发射或飞机投掷,弹体被抛射到目标上空时,即自动裂开,撒出宣传品。★「宣传弹」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传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宣传弹」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宣傳彈
宣传队xuān chuán duì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三:「在‘七七’周年纪念时,单是临时下乡的宣传队,我们就靠着这些青年,曾经组织过七百几十队。」★「宣传队」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参见:宣傳隊
宣传画xuān chuán huà进行宣传鼓动的画,标题一般是带有号召性的文句。也叫招贴画。★「宣传画」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传画」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宣传画」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宣傳畫
宣传品xuān chuán pǐn作宣传鼓动用的物品。如传单、招贴画等。
●叶圣陶《倪焕之》二四:「这样的人物,不待演说,不待作论文,他本身就是最有效力的宣传品。」
●巴金《文学的作用》:「话说回来,文学著作并不等于宣传品。」★「宣传品」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传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参见:宣傳品
★「宣傳」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傳」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傳xuān chuán(宣傳,宣传) 1.
宣布傳達。
? 《三國志o蜀志o馬忠傳》:「延熙五年,還朝,因至漢中,見大司馬蔣琬,宣傳詔旨,加拜鎮南大將軍。」
? 《北齊書o孫搴傳》:「﹝孫搴﹞又能通鮮卑語,兼宣傳號令,當煩劇之任,大見賞重。」
? 唐·曹唐《昇平詞》之二:「宣傳無草動,拜舞有衣聲。」
? 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一:「二人官雖崇,然止於承進文書、宣傳命令,如唐宦者之職。」 2.
向人講解說明,進行教育。
? 晉·葛洪《抱樸子o勤求》:「徒以一經之業,宣傳章句,而見尊重。」
? 唐·不空《謝恩許新翻經論入目錄流行表》:「不空所翻聖典四十餘年,三朝已來,贊修功德,志在宣傳,上資王室,下潤生靈。」
? 宋·王禹偁《為宰臣謝賜御製歌詩表》:「帝庸作歌,高視康哉之詠;上以風化,遠追皇矣之詩。燦然三章,誕敷四海,深形教誨,特有宣傳。」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我們作宣傳工作的同志有一個宣傳馬列主義的任務。這個宣傳是逐步的,要宣傳得好,使人願意接受。」
? 巴金《利娜》:「她不管我懂不懂,這三天來就不斷地向我宣傳他們的理想,講解那個運動的歷史的發展。」 3.
傳播,宣揚。
? 老舍《駱駝祥子》五:「劉老頭的確沒替祥子宣傳,可是駱駝的故事很快的由海甸傳進城裏來。」
?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十一:「剛才跑出去那個小閨女,跑到外邊一宣傳,說有個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歲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鄰近的女人們都跑來看。」
? 趙樹理《孟祥英翻身》八:「要自己不宣傳,外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媳婦。」------------------------------宣傳xuān chuán 补证条目
1.传播;宣扬。 ? 《普曜经·召魔品》:「見諸梵王諸魔官屬宣傳不吉。」 ? 《法苑珠林》卷九八:「若有比丘欲諦學道,棄捐綺飾,不求名聞,質朴守真,宣傳正經,佛之雅典,深法之化,不用多言,按本説經,不捨正句。」
★「宣傳彈」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傳彈」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傳彈xuān chuán dàn(宣傳彈,宣传弹)用來散發宣傳品的一種炮彈或炸彈,以火炮發射或飛機投擲,彈體被拋射到目標上空時,即自動裂開,撒出宣傳品。
★「宣傳隊」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傳隊xuān chuán duì(宣傳隊,宣传队)通過演講、圖畫展覽或表演文藝節目等形式,向群眾作宣傳的小型團體。一般是為配合某種任務而臨時組成的。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三:「在‘七七’周年紀念時,單是臨時下鄉的宣傳隊,我們就靠着這些青年,曾經組織過七百幾十隊。」
★「宣傳畫」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傳畫」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傳畫xuān chuán huà(宣傳畫,宣传画)進行宣傳鼓動的畫,標題一般是帶有號召性的文句。也叫招貼畫。
★「宣傳品」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傳品」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傳品xuān chuán pǐn(宣傳品,宣传品)作宣傳鼓動用的物品。如傳單、招貼畫等。
? 葉聖陶《倪煥之》二四:「這樣的人物,不待演說,不待作論文,他本身就是最有效力的宣傳品。」
? 巴金《文學的作用》:「話說回來,文學著作並不等於宣傳品。」
宣慈xuān cí本谓博闻慈爱。后泛指博爱众人。
●《左传o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孔颖达疏:「宣者,遍也。应受多方,知思周遍也。慈者,爱也,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
●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掾天姿恭恪,宣慈惠和,允恭博敏,恻隐仁恕,正身履道。」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淳钩之锋,验于犀兕;宣慈之良,效于明试。」
●《隋书o刑法志》:「圣王仰视法星,旁观习坎,弥缝五气,取则四时,莫不先春风以播恩,后秋霜而动宪。是以宣慈惠爱,导其萌芽,刑罚威怒,随其肃杀。」★「宣慈」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慈xuān cí本謂博聞慈愛。後泛指博愛眾人。
? 《左傳o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 孔穎達疏:「宣者,遍也。應受多方,知思周遍也。慈者,愛也,愛出於心,恩被於物也。」
? 漢·蔡邕《郡掾吏張玄祠堂碑銘》:「掾天姿恭恪,宣慈惠和,允恭博敏,惻隱仁恕,正身履道。」
? 晉·葛洪《抱樸子o博喻》:「淳鉤之鋒,驗於犀兕;宣慈之良,效於明試。」
? 《隋書o刑法志》:「聖王仰視法星,旁觀習坎,彌縫五氣,取則四時,莫不先春風以播恩,後秋霜而動憲。是以宣慈惠愛,導其萌芽,刑罰威怒,隨其肅殺。」
宣赐xuān cì谓帝王赏赐。
●唐韩偓《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金銮岁岁长宣赐,忍泪看天忆帝都。」
●宋王禹偁《为宰臣谢赐御制歌诗表》:「臣等蒙圣慈宣赐喜雨歌诗共三首。」
●《前汉书平话》卷下:「特请十壬与众大臣,就于此殿设一大宴,别无宣赐,子童散吕女与您十壬为妻者。」★「宣赐」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参见:宣賜
★「宣賜」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賜xuān cì(宣賜,宣赐)謂帝王賞賜。
? 唐·韓偓《湖南絕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見惠感事傷懷因成四韻》:「金鑾歲歲長宣賜,忍淚看天憶帝都。」
? 宋·王禹偁《為宰臣謝賜御製歌詩表》:「臣等蒙聖慈宣賜喜雨歌詩共三首。」
? 《前漢書平話》卷下:「特請十壬與眾大臣,就於此殿設一大宴,別無宣賜,子童散呂女與您十壬為妻者。」
宣达xuān dá 1.
谓传达旨意。
●《史记o秦始皇本纪》:「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
●《三国志o吴志·胡综传》:「昔遣魏郡周光,以贾贩为名,托叛南诣,宣达密计。」
●《旧五代史o晋书·刘处让传》:「及杨光远讨伐邺城,军机大事,高祖每命处让宣达。」
●《明史o刘璟传》:「朕欲汝日久左右,以宣达为职,不特礼仪也。」 2.
●明李东阳《南巡图记》:「君子之至于是,以广见闻,恢积蓄,宣达情抱,无乎不可。」
●邹韬奋《大众生活社致北京全体学生一封信》:「我们首先要对北平受伤被捕的同学们致最热烈的慰问,对死难的同学致最深沉的哀悼,同时也把我们对于你们未死的同学的愿望宣达出来。」 3.
疏通,通畅。
●《医宗金鉴o辨太阳病脉证上·瓜蒂散方》:「诸邪入胸府,阻遏阳气,不宣达,以致脑满痞硬,热气上冲。」★「宣达」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参见:宣達
宣答xuān dá群臣奉表庆贺或朝见皇帝,皇帝使近臣答以制词,称为「宣答」。
●《宋史o礼志二四》:「东上合门官进诣楼前承旨,就班首宣曰有制,赞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宣答,其词学士院随事撰述。」
●《辽史o礼志四》:「引班舍人赞各祗候毕,引右上,准备宣问……宣答云:卿等久居乡邑,来奉乘舆。时属霜寒--或云炎蒸,谅多劳止。卿各平安好。」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宣答》:「按宣答者,群臣奉表庆贺而礼官宣制以答之也。先期词臣撰词以授礼官,礼官习之,至日宣示,以见君臣同庆之意。盖虽繁文,而义则美矣。今制亦用之,而词皆两句,尤为古雅。」★「宣答」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答xuān dá群臣奉表慶賀或朝見皇帝,皇帝使近臣答以制詞,稱為「宣答」。
? 《宋史o禮志二四》:「東上閤門官進詣樓前承旨,就班首宣曰有制,贊者曰拜,在位官皆再拜,宣答,其詞學士院隨事撰述。」
? 《遼史o禮志四》:「引班舍人贊各祗候畢,引右上,准備宣問……宣答云:卿等久居鄉邑,來奉乘輿。時屬霜寒--或云炎蒸,諒多勞止。卿各平安好。」
?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o宣答》:「按宣答者,群臣奉表慶賀而禮官宣制以答之也。先期詞臣撰詞以授禮官,禮官習之,至日宣示,以見君臣同慶之意。蓋雖繁文,而義則美矣。今制亦用之,而詞皆兩句,尤為古雅。」
★「宣達」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達xuān dá(宣達,宣达) 1.
謂傳達旨意。
? 《史記o秦始皇本紀》:「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隆教誨。訓經宣達,遠近畢理,咸承聖志。」
? 《三國志o吳志o胡綜傳》:「昔遣魏郡·周光,以賈販為名,託叛南詣,宣達密計。」
? 《舊五代史o晉書o劉處讓傳》:「及楊光遠討伐鄴城,軍機大事,高祖每命處讓宣達。」
? 《明史o劉璟傳》:「朕欲汝日久左右,以宣達為職,不特禮儀也。」 2.
? 明·李東陽《南巡圖記》:「君子之至於是,以廣見聞,恢積蓄,宣達情抱,無乎不可。」
? 鄒韜奮《大眾生活社致北京全體學生一封信》:「我們首先要對北平受傷被捕的同學們致最熱烈的慰問,對死難的同學致最深沈的哀悼,同時也把我們對於你們未死的同學的願望宣達出來。」 3.
疏通,通暢。
? 《醫宗金鑒o辨太陽病脈證上o瓜蒂散方》:「諸邪入胸府,阻遏陽氣,不宣達,以致腦滿痞硬,熱氣上沖。」
宣导xuān dǎo 1.
疏散;疏通。
●《吕氏春秋o古乐》:「昔陶唐氏之始……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晋书o食货志》:「臣愚谓既以水为困,常恃鱼菜螺蚌,而洪波泛滥,贫弱者终不能得。今者宜大坏兖豫州东界诸陂,随其所归而宣导之。交令饥者尽得水产之饶。」 2.
●《宋书o孝武帝纪》:「岂习愚为性,忸恶难反;将在所长吏,宣导乖方。可普加宽申,咸与更始。」 3.
传呼引导。
●宋王谠《唐语林o补遗四》:「供奉官紫衣入侍,后军容使杨复恭俾具襕笏宣导,自复恭改作也。」
●《续资治通鉴o宋真宗天禧元年》:「帝与宰相议省吏员。向敏中曰:‘太祖、太宗朝,合门祗候不过三五员,宣导赞谒而已。今逾数百,而除授未已。’」
★「宣導」在《汉语大词典》第4822页 第3卷 1416★「宣導」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導(宣導,倡导) 1.
疏散;疏通。
? 《呂氏春秋o古樂》:「昔陶唐氏之始……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
? 《晉書o食貨志》:「臣愚謂既以水為困,常恃魚菜螺蚌,而洪波泛濫,貧弱者終不能得。今者宜大壞兗·豫州東界諸陂,隨其所歸而宣導之。交令饑者盡得水產之饒。」 2.
? 《宋書o孝武帝紀》:「豈習愚為性,忸惡難反;將在所長吏,宣導乖方。可普加寬申,咸與更始。」 3.
傳呼引導。
? 宋·王讜《唐語林o補遺四》:「供奉官紫衣入侍,後軍容使楊復恭俾具襴笏宣導,自復恭改作也。」
? 《續資治通鑒o宋真宗天禧元年》:「帝與宰相議省吏員。
? 向敏中曰:‘太祖、太宗朝,閤門祗候不過三五員,宣導贊謁而已。今踰數百,而除授未已。’」
宣道(I)xuān dào布道,宣讲教义。
●袁鹰《不灭的诗魂--怀邓拓同志和他的诗》:「有个哥哥认识外国传教士,他也跟着去教堂听宣道,翻阅《新旧约全书》。」宣道(II)xuān dào宣泄抒发。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o声韵》:「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以古之为诗,取其宣道情致,激扬政化。」★「宣道」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道xuān dàoI布道,宣講教義。
? 袁鷹《不滅的詩魂--懷鄧拓同志和他的詩》:「有個哥哥認識外國傳教士,他也跟着去教堂聽宣道,翻閱《新舊約全書》。」II宣泄抒發。
?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o聲韻》:「文學轉相祖述,而聲韻之道大行。以古之為詩,取其宣道情致,激揚政化。」
宣德xuān dé 1.
宣扬圣德。
●《汉书o张安世传》:「车骑将军光禄勋宣平侯安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勤劳国家。」 2.
显示美德。
●《晋书o后妃传上·左贵嫔》:「昔有莘适殷,姜姒归周,宣德中闱,徽音永流。」★「宣德」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德」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宣德」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宣德」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德xuān dé 1.
宣揚聖德。
? 《漢書o張安世傳》:「車騎將軍光祿勳宣平侯·安世,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勤勞國家。」 2.
顯示美德。
? 《晉書o后妃傳上o左貴嬪》:「昔有莘適殷,姜姒歸周,宣德中闈,徽音永流。」
宣德郎xuān dé láng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最奇异的,乃是上皇登极,恩典下颁,致仕官皆得迁受一纸。宣议即加宣德郎,敕下之日,正遇着他的生辰,亲戚朋友来贺喜的,满座堂中。」★「宣德郎」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德郎xuān dé láng官名。
? 隋置,為散官。
? 唐沿用。
? 宋·政和四年以為與宣德門名相同,曾改稱宣教郎。
? 明、清仍為散官。
?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最奇異的,乃是上皇登極,恩典下頒,致仕官皆得遷受一紙。宣議即加宣德郎,敕下之日,正遇着他的生辰,親戚朋友來賀喜的,滿座堂中。」
宣德炉xuān dé lú明朝宣德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明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鑪」。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o城隍庙市》:「后人评宣炉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藏经纸色为最。」
●《颜氏家藏尺牍·程处士邃》:「宣鑪所重别真伪。美式非所急。世之罕物,岂能求全?」
●《恨海》第九回:「鹤亭见他两天不回,有点疑心,到书房里一看,桌上放着一个心爱的宣德炉没了。」
●鲁迅《呐喊·阿Q正传》:「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捡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宣德炉」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德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宣德爐
★「宣德爐」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德爐xuān dé lú(宣德爐,宣德炉)明朝宣德年間鑄造的銅質香爐。省稱「宣爐」。由於銅經過精煉,又加進一些金銀等貴重金屬,色澤極為美觀,成為明代一種著名的美術工藝品。爐,也寫作「鑪」。
?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o城隍廟市》:「後人評宣爐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藏經紙色為最。」
? 《顏氏家藏尺牘o程處士邃》:「宣鑪所重別真偽。美式非所急。世之罕物,豈能求全?」
? 《恨海》第九回:「鶴亭見他兩天不回,有點疑心,到書房裏一看,桌上放着一個心愛的宣德爐沒了。」
? 魯迅《吶喊o阿Q正傳》:「尼姑待他們走後,定了神來撿點,龍牌固然已經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見了觀音娘娘座前的一個宣德爐。」
宣德门xuān dé mén北宋京城宫门名。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故未几复改宣和。然宣和乃契丹宫门名,犹我之宣德门也。」
●宋汪元量《越州歌》之十七:「鳌山灯月照人喜,宣德门前万玉妃。」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行到宣德门前,恰好神宗皇帝正御宣德门楼。」★「宣德门」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参见:宣德門
★「宣德門」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德門xuān dé mén(宣德門,宣德门)北宋京城宮門名。
?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故未幾復改宣和。然宣和乃契丹宮門名,猶我之宣德門也。」
? 宋·汪元量《越州歌》之十七:「鼇山燈月照人喜,宣德門前萬玉妃。」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五:「﹝王吉﹞行到宣德門前,恰好神宗皇帝正御宣德門樓。」
宣德窑xuān dé yáo明宣德年间于江西景德镇所设的官窑。所选瓷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参阅清朱琰《陶说》。参见:宣德窯
宣德窯xuān dé yáo(宣德窯,宣德窑)明·宣德年間於江西·景德鎮所設的官窯。所選瓷器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參閱清·朱琰《陶說》。
明 宣德 年间于 江西 景德镇 所设的官窑。所选瓷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参阅 清 朱琰 《陶说》。★「宣德窰」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
宣底xuān dǐ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
●《新五代史o唐臣传·安重诲》:「予读梁宣底,见敬翔、李振为崇政使,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凡公家文书之槁,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检’。今秘府有梁朝宣底三卷,即正明中崇正院书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o故事一》:「予按唐故事,中书舍人职掌诏诰,皆写四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承受,录之于籍谓之‘宣底’。今史馆中尚有《梁宣底》二卷,如今之‘圣语簿’也。」参见「宣头」。★「宣底」在《汉语大词典》第4815页 第3卷 1409宣底xuān dǐ詔書的底本。亦特指樞密院所受詔書的底本。
? 《新五代史o唐臣傳o安重誨》:「予讀梁宣底,見敬翔、李振為崇政使,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凡公家文書之槁,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今秘府有梁朝宣底三卷,即正明中崇正院書也。」
? 宋·沈括《夢溪筆談o故事一》:「予按唐故事,中書舍人職掌詔誥,皆寫四本,一本為底,一本為宣。此‘宣’謂行出耳,未以名書也。晚唐樞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書,即謂之‘宣’,中書承受,錄之於籍謂之‘宣底’。今史館中尚有《梁宣底》二卷,如今之‘聖語簿’也。」參見「宣頭」。
宣调xuān diào发散调理。
●宋梅尧臣《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捧之为重赐,诵已乃忘食。幸资药品用,少助宣调力。」★「宣调」在《汉语大词典》第4822页 第3卷 1416参见:宣調
★「宣調」在《汉语大词典》第4822页 第3卷 1416宣調xuān diào(宣調,宣调)發散調理。
? 宋·梅堯臣《次韻和王尚書答贈宣城花木瓜十韻》:「捧之為重賜,誦已乃忘食。幸資藥品用,少助宣調力。」
宣读xuān dú当众朗读。
●《北史o王肃传》:「﹝王诵﹞宣读诏书,言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
●《宋史o唐坰传》:「﹝唐坰﹞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坐,听札子。’安石迟迟,坰诃曰:‘陛下前犹敢如此,在外可知!’安石悚然而进。坰大声宣读,凡六十条。」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七:「两次恩诏到陕,并不宣读张挂。」
●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四十章:「老头子有一把大胡子的脸上,那表情比大使宣读国书还要庄严,开始郑重其事地宣读手抄的八路军布告。」★「宣读」在《汉语大词典》第4824页 第3卷 1418★「宣读」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参见:宣讀
★「宣讀」在《汉语大词典》第4824页 第3卷 1418★「宣讀」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讀xuān dú(宣讀,宣读)當眾朗讀。
? 《北史o王肅傳》:「﹝王誦﹞宣讀詔書,言制抑揚,風神竦秀,百僚傾屬,莫不歎美。」
? 《宋史o唐坰傳》:「﹝唐坰﹞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坐,聽劄子。’安石遲遲,坰訶曰:‘陛下前猶敢如此,在外可知!’安石悚然而進。
? 坰大聲宣讀,凡六十條。」
?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七:「兩次恩詔到陝,並不宣讀張掛。」
? 管樺《將軍河》第一部第四十章:「老頭子有一把大鬍子的臉上,那表情比大使宣讀國書還要莊嚴,開始鄭重其事地宣讀手抄的八路軍布告。」
宣对xuān duì谓臣下应诏回答皇帝的垂询。
●《宋史o光宗纪》:「﹝五月﹞庚申,诏侍从、经筵、翰苑官,自今并不时宣对,庶广咨询,以辅治道。」★「宣对」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参见:宣對
★「宣對」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對xuān duì(宣對,宣对)謂臣下應詔回答皇帝的垂詢。
? 《宋史o光宗紀》:「﹝五月﹞庚申,詔侍從、經筵、翰苑官,自今並不時宣對,庶廣咨詢,以輔治道。」
宣夺xuān duó谓由帝王定夺。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殿佐伍检点吴如孝致美国水师提督布嘉南照会》:「但我左辅正军师东王有令,凡有邻封事宜量略,不论水陆前来,准止边关传奏,候旨宣夺等因。为此本检点敢请贵军门有何国事会议,乞先示知。」★「宣夺」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参见:宣奪
★「宣奪」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奪xuān duó(宣奪,宣夺)謂由帝王定奪。
? 《太平天國文書彙編o殿佐伍檢點吳如孝致美國水師提督布嘉南照會》:「但我左輔正軍師東王有令,凡有鄰封事宜量略,不論水陸前來,准止邊關傳奏,候旨宣奪等因。為此本檢點敢請貴軍門有何國事會議,乞先示知。」
宣恩xuān ēn宣扬皇帝的恩德。
●《史记o三王世家》:「今臣去病上疏,不忘其职,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让自贬以劳天下,虑皇子未有号位。」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o天地之行》:「﹝人臣﹞受命宣恩,辅成君子,所以助化;功成事就,归德于上,所以致义也。」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既蒙圣恩遣慇懃,不敢推辞向会陈,衔敕定过方丈室,宣恩要见净名尊。」★「宣恩」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宣恩」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宣恩xuān ēn宣揚皇帝的恩德。
? 《史記o三王世家》:「今臣去病上疏,不忘其職,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讓自貶以勞天下,慮皇子未有號位。」
?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o天地之行》:「﹝人臣﹞受命宣恩,輔成君子,所以助化;功成事就,歸德于上,所以致義也。」
? 《敦煌變文集o維摩詰經講經文》:「既蒙聖恩遣慇懃,不敢推辭向會陳,銜敕定過方丈室,宣恩要見淨名尊。」
宣发xuān fā疏导发散。
●《医宗金鉴o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上》:「怯弱之儿豆豉法,宣发胎毒功最良,儿生冬月亦宜此,煎取浓汁当乳尝。」宣发(2)xuān fā黑白相杂的头发。
●汉焦赣《易林·节之井》:「宣发龙叔,为王主国,安土成稷,天下蒙福。」原注:「宣发,黑白杂也。」
●《易·说卦》「为寡发」唐陆德明释文:「﹝寡﹞,本又作宣,黑白杂为宣发。」
●宋张淏《云谷杂记·蒜发》:「今人言壮而发白者,目之曰蒜发,犹言宣发也。」
●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淮西、淮南、吴、越,谓黑中有一二茎白者为宣发。」宣发(3)xuān fā(无)宣发xuān fā(參見宣發,宣髮)
★「宣發」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發(宣發,宣发)疏導發散。
? 《醫宗金鑒o幼科雜病心法要訣o初生門上》:「怯弱之兒豆豉法,宣發胎毒功最良,兒生冬月亦宜此,煎取濃汁當乳嘗。」
★「宣髮」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髮(宣髮,宣发)黑白相雜的頭髮。
? 漢·焦贛《易林o節之井》:「宣髮龍叔,為王主國,安土成稷,天下蒙福。」原注:「宣髮,黑白雜也。」
? 《易o說卦》「為寡髮」唐·陸德明釋文:「﹝寡﹞,本又作宣,黑白雜為宣髮。」
? 宋·張淏《雲谷雜記o蒜髮》:「今人言壯而髮白者,目之曰蒜髮,猶言宣髮也。」
? 章炳麟《新方言o釋形體》:「淮西、淮南、吳、越,謂黑中有一二莖白者為宣髮。」
宣防xuān fáng见「宣房」。★「宣防」在《汉语大词典》第4813页 第3卷 1407宣防xuān fáng見「宣房」。
宣房xuān fáng亦作「宣防」。 1.
●西汉元光中,黄河决口于瓠子,二十余年不能堵塞,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见《史记o河渠书》。
●《汉书o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境。
●汉桓宽《盐铁论o力耕》:「洪水滔天,而有禹之绩,河水泛滥,而有宣房之功。」
●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
借指该处之黄河水。
●明吴宽《赠河南巡抚杨贯之》诗:「宪府乍临新邑洛,宣房已复旧河流。」
●清顾炎武《登岱》诗:「庶几大道还,民质如初元。上采黄金成,下塞宣房湍。」 3.
泛指防河治水。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o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则当相度宣防,资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见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龚自珍《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广总督谥敏肃涿州卢公神道碑铭》:「起家文辞,观政于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历试旃,以知宣房。」★「宣房」在《汉语大词典》第4815页 第3卷 1409宣房xuān fáng亦作「宣防」。 1.
? 西漢·元光中,黃河決口於瓠子,二十餘年不能堵塞,漢武帝親臨決口處,發卒數萬人,並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之後,築宮其上,名為宣房宮。見《史記o河渠書》。
? 《漢書o溝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河南·濮陽縣境。
? 漢·桓寬《鹽鐵論o力耕》:「洪水滔天,而有禹之績,河水泛濫,而有宣房之功。」
? 唐·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
借指該處之黃河水。
? 明·吳寬《贈河南巡撫楊貫之》詩:「憲府乍臨新邑洛,宣房已復舊河流。」
? 清·顧炎武《登岱》詩:「庶幾大道還,民質如初元。上采黃金成,下塞宣房湍。」 3.
泛指防河治水。
?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o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則當相度宣防,資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見神明通久之用焉。」
? 清·龔自珍《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謚敏肅涿州盧公神道碑銘》:「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試旃,以知宣房。」
宣风xuān fēng宣扬风教德化。
●《后汉书o隗嚣传》:「今山东之兵二百余万,已平齐楚,下蜀汉,定宛洛,据敖仓,守函谷威名四布,宣风中岳。」
●《周书o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幽冀。列邑名藩,莫不屈膝,宣风导礼,皆荷来苏。」
●唐杜甫《鹿头山》诗:「仗钺非老臣,宣风岂专达。」
●唐白居易《薛伾鄜坊观察使制》:「俾宣风于廉察,庶乎劳来诸部纲纪列城。」
●清龚自珍《对策》:「至唐以后,孝义高年之访虽下于朝,宣风美俗之官虽巡于野,而故事具文,了无真意,此所闻于史者也。」★「宣风」在《汉语大词典》第4816页 第3卷 1410参见:宣風
宣封xuān fēng指除授官爵的制书。封建时代除拜王公将相时,先将制书密封,再在规定的仪式上拆封宣读,故云。参阅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四。
●宋曾巩《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宣封直到东西部,仗节遥临大小梅。」★「宣封」在《汉语大词典》第4815页 第3卷 1409宣封xuān fēng指除授官爵的制書。封建時代除拜王公將相時,先將制書密封,再在規定的儀式上拆封宣讀,故云。參閱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四。
? 宋·曾鞏《厚卿子中使高麗》詩:「並使時推出眾才,異方迎拜六城開。宣封直到東西部,仗節遙臨大小梅。」
★「宣風」在《汉语大词典》第4816页 第3卷 1410宣風xuān fēng(宣風,宣风)宣揚風教德化。
? 《後漢書o隗囂傳》:「今山東之兵二百餘萬,已平齊·楚,下蜀·漢,定宛·洛,據敖倉,守函谷威名四布,宣風中岳。」
? 《周書o齊煬王憲傳》:「吾以不武,任總元戎,受命安邊,路指幽·冀。列邑名藩,莫不屈膝,宣風導禮,皆荷來蘇。」
? 唐·杜甫《鹿頭山》詩:「仗鉞非老臣,宣風豈專達。」
? 唐·白居易《薛伾鄜坊觀察使制》:「俾宣風於廉察,庶乎勞來諸部綱紀列城。」
? 清·龔自珍《對策》:「至唐以後,孝義高年之訪雖下於朝,宣風美俗之官雖巡於野,而故事具文,了無真意,此所聞於史者也。」
宣敷xuān fū讲说,敷陈。
●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卑处郡邑,尊据庙廊;逢迎阿比,以取颦笑;屏束学术,宣敷条教;物薄人浇,机深阱巧;宽则致侮,严则取诮。」
●清魏源《武进庄方耕少宗伯遗书序》:「武进庄方耕少宗伯,乾隆中以经术傅成亲王于上书房十有余载,讲幄宣敷,茹吐道谊。」★「宣敷」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敷xuān fū講說,敷陳。
? 明·方孝孺《息耕亭記》:「卑處郡邑,尊據廟廊;逢迎阿比,以取嚬笑;屏束學術,宣敷條教;物薄人澆,機深阱巧;寬則致侮,嚴則取誚。」
? 清·魏源《武進莊方耕少宗伯遺書序》:「武進·莊方耕少宗伯,乾隆中以經術傅成親王于上書房十有餘載,講幄宣敷,茹吐道誼。」
宣抚xuān fǔ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宣和遗事》后集:「徽宗诏童贯复行宣抚云中等路。」
●《续资治通鉴o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
●吴玉章《辛亥革命》:「而清朝政府也吓得手忙脚乱,刚调用岑春暖入川宣抚,又下令端方派兵镇压。」★「宣抚」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参见:宣撫
宣抚使xuān fǔ shǐ官名。唐德宗后,派朝官巡视经过战乱及受灾的地区,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宋代宣抚使为镇抚一方之军政长官,职位高于安抚使。元于西南地区设宣抚司,参用土官,处理地方军政大事。明清宣抚使皆土官世袭之职。参阅《文献通考o职官十三》、《续文献通考·职官十》。★「宣抚使」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抚使」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宣撫使
★「宣撫」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撫」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撫xuān fǔ(宣撫,宣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區傳達皇帝命令並安撫軍民、處置事宜,稱為「宣撫」。
? 《宣和遺事》後集:「徽宗詔童貫復行宣撫雲中等路。」
? 《續資治通鑒o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九月,戊申朔,分天下為十八道,遣使宣撫。」
? 吳玉章《辛亥革命》:「而清朝政府也嚇得手忙腳亂,剛調用岑春煖入川宣撫,又下令端方派兵鎮壓。」
★「宣撫使」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撫使xuān fǔ shǐ(宣撫使,宣抚使)官名。
? 唐德宗後,派朝官巡視經過戰亂及受災的地區,稱宣慰安撫使或宣撫使。
? 宋代宣撫使為鎮撫一方之軍政長官,職位高於安撫使。
? 元於西南地區設宣撫司,參用土官,處理地方軍政大事。
? 明·清宣撫使皆土官世襲之職。參閱《文獻通考o職官十三》、《續文獻通考o職官十》。
宣父xuān fù旧时对孔子的尊称。
●《新唐书o礼乐志五》:「﹝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
●唐白行简《夫子鼓琴得其人》诗:「宣父穷玄奥,师襄授素琴。」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坐于樽俎之南,鼓有虞氏之《南风》,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
●《宋史o乐志十二》:「肃肃庠序,祀事惟明。大哉宣父,将圣多能。」参见「宣尼」。★「宣父」在《汉语大词典》第4811页 第3卷 1405★「宣父」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宣父」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父xuān fù舊時對孔子的尊稱。
? 《新唐書o禮樂志五》:「﹝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作廟於兗州。」
? 唐·白行簡《夫子鼓琴得其人》詩:「宣父窮玄奧,師襄授素琴。」
? 唐·韓愈《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坐于樽俎之南,鼓有虞氏之《南風》,賡之以文王、宣父之操。」
? 《宋史o樂志十二》:「肅肅庠序,祀事惟明。大哉宣父,將聖多能。」參見「宣尼」。
宣付xuān fù 1.
宋元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
●《宋史o礼志二四》:「通事舍人引鋹就献俘位,将校等诣楼前舞蹈讫,次引露布案诣楼前北向,宣付中书门下,如宣制仪。」
●《明史o奸臣传·阿合马》:「阿合马所用部官,左丞许衡以为多非其人,然已得旨咨请宣付,如不与,恐异日有辞。」 2.
明令交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件事已经由督、抚、学三大宪联衔出奏,请宣付史馆,大约可望准的。」按,清和民国设国史馆,当时规定凡有特殊功绩或足为后世楷模者,由皇帝或政府将其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立传,谓之宣付史馆。★「宣付」在《汉语大词典》第4812页 第3卷 1406宣付xuān fù 1.
宋·元以來謂皇帝的詔令交付外廷官署辦理。
? 《宋史o禮志二四》:「通事舍人引鋹就獻俘位,將校等詣樓前舞蹈訖,次引露布案詣樓前北向,宣付中書門下,如宣制儀。」
? 《明史o奸臣傳o阿合馬》:「阿合馬所用部官,左丞許衡以為多非其人,然已得旨咨請宣付,如不與,恐異日有辭。」 2.
明令交付。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七回:「這件事已經由督、撫、學三大憲聯銜出奏,請宣付史館,大約可望准的。」按,清和民國設國史館,當時規定凡有特殊功績或足為后世楷模者,由皇帝或政府將其生平事跡交國史館立傳,謂之宣付史館。
宣干xuān gàn指宣抚使、宣谕使属下的干办官员。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o天上台星》:「开禧用兵,邓友龙、程松为宣抚宣谕使,板授其属谓之宣干。」★「宣干」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参见:宣幹
★「宣幹」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幹xuān gàn(宣幹,宣干)指宣撫使、宣諭使屬下的幹辦官員。
?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o天上臺星》:「開禧用兵,鄧友龍、程松為宣撫宣諭使,板授其屬謂之宣幹。」
宣告xuān gào宣布;告知。
●《左传o襄公二十八年》:「小国不困,怀服如归,是故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于德。」
●《史记o周本纪》:「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
●《隋书o循吏传·公孙景茂》:「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
●《三国演义》第一回:「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窥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全国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宣告」在《汉语大词典》第4813页 第3卷 1407★「宣告」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宣告」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告xuān gào宣布;告知。
? 《左傳o襄公二十八年》:「小國不困,懷服如歸,是故作壇以昭其功,宣告後人,無怠于德。」
? 《史記o周本紀》:「康王即位,遍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以申之,作《康誥》。」
? 《隋書o循吏傳o公孫景茂》:「上聞而嘉之,詔宣告天下。」
? 《三國演義》第一回:「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
? 曹節在後窺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歸田里。」
? 毛澤東《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全國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已宣告成立,中國人民業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
宣光xuān guāng 1.
周宣王和东汉光武帝的合称。二人皆旧时所称中兴之主。
●唐杜甫《北征》诗:「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仇兆鳌注:「周宣、汉光皆中兴主。」
●元李士瞻《始予发京师时已闻河南平章公克服济南》诗:「调度敢烦廊庙计,畴咨仍藉相臣功。宣光接武扬先烈,方虎联勋振古风。」 2.
西晋洛阳宫殿名。
●《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洛阳宫殿簿》:「明光、徽音……宣光、嘉福、百福、芙蓉、九华。」原注:「并殿名。」 3.
借指京都的宫殿。
●宋苏轼《和三舍人省上》诗:「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参阅李洁萍《中国古代都城概况·西晋都城》附图。★「宣光」在《汉语大词典》第4812页 第3卷 1406★「宣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宣光xuān guāng 1.
周宣王和東漢·光武帝的合稱。二人皆舊時所稱中興之主。
? 唐·杜甫《北征》詩:「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
? 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
? 仇兆鰲注:「周宣、漢光皆中興主。」
? 元·李士瞻《始予發京師時已聞河南平章公克服濟南》詩:「調度敢煩廊廟計,疇咨仍藉相臣功。
? 宣·光接武揚先烈,方·虎聯勳振古風。」 2.
西晉·洛陽宮殿名。
? 《藝文類聚》卷六二引《洛陽宮殿簿》:「明光、徽音……宣光、嘉福、百福、芙蓉、九華。」原注:「并殿名。」 3.
借指京都的宮殿。
? 宋·蘇軾《和三舍人省上》詩:「明朝冠蓋蔚相望,共扈翠輦朝宣光。」參閱李潔萍《中國古代都城概況o西晉都城》附圖。
宣广xuān guǎng谓泄露扩散。
●《宋书o王僧绰传》:「建立之事,仰由圣怀……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虑表,取笑千载。」★「宣广」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参见:宣廣
★「宣廣」在《汉语大词典》第4821页 第3卷 1415宣廣xuān guǎng(宣廣,宣广)謂泄露擴散。
? 《宋書o王僧綽傳》:「建立之事,仰由聖懷……事機雖密,易致宣廣,不可使難生慮表,取笑千載。」
从安徽宣州到浙江杭州。长226千米。其中湖州至杭州段与杭长铁路(杭州至长兴段)并轨。1991年通车。是连接皖、浙两省的铁路干线。★「宣杭铁路」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宣毫xuān háo指宣城所产的毛笔。
●唐王建《宫词》之七:「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o酒失》:「﹝薛书记﹞醒来乃作《十离》诗献府主:‘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剪灯余话o贾云华还魂记》:「﹝娉娉﹞徐入生室,取宣毫,写绝句一首于生练裙上,投笔而去。」★「宣毫」在《汉语大词典》第4818页 第3卷 1412宣毫xuān háo指宣城所產的毛筆。
? 唐·王建《宮詞》之七:「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裏過茶湯。」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o酒失》:「﹝薛書記﹞醒來乃作《十離》詩獻府主:‘越管宣毫始稱情,紅牋紙上撒花瓊。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裡擎。’」
? 《剪燈餘話o賈雲華還魂記》:「﹝娉娉﹞徐入生室,取宣毫,寫絕句一首于生練裙上,投筆而去。」
宣和xuān hé 1.
疏通调和。
●三国魏嵇康《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于师焉。」 2.
借称宋徽宗赵佶。
●宣和为其年号。
●金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五:「御屏零落宣和笔,留得华清《按乐图》。」
●明吴宽《大房金源诸陵》诗之一:「却是宣和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
●清赵翼《读史》诗之十九:「伯时擅丹青,神到秋毫颠;宣和爱遗笔,幅值数百千。」★「宣和」在《汉语大词典》第4814页 第3卷 1408★「宣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宣和」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宣和」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和xuān hé 1.
疏通調和。
? 三國·魏·嵇康《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猒,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
? 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如此,則相公得不匡輔其政,緝熙其令,宣和其風乎?然則,匡輔、緝熙、宣和之道,某雖不敏,嘗聞於師焉。」 2.
借稱宋·徽宗·趙佶。
? 宣和為其年號。
? 金·元好問《俳體雪香亭雜詠》之五:「御屏零落宣和筆,留得華清《按樂圖》。」
? 明·吳寬《大房金源諸陵》詩之一:「卻是宣和解亡國,穹廬黃屋恐非心。」
? 清·趙翼《讀史》詩之十九:「伯時擅丹青,神到秋毫顛;宣和愛遺筆,幅值數百千。」
宣和殿xuān hé diàn宋宫殿名。
●宋王庭珪《题宣和御画》诗:「宣和殿后新雨晴,两鹊飞来向东鸣。」
●《宣和遗事》前集:「八月宣和殿有玉芝生于桧树上,又有鹤三万余只盘旋云霄之间。」★「宣和殿」在《汉语大词典》第4814页 第3卷 1408宣和殿xuān hé diàn宋宮殿名。
? 宋·王庭珪《題宣和御畫》詩:「宣和殿後新雨晴,兩鵲飛來向東鳴。」
? 《宣和遺事》前集:「八月宣和殿有玉芝生於檜樹上,又有鶴三萬餘隻盤旋雲霄之間。」
宣和体xuān hé tǐ北宋宣和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格法」,讲究工致富丽。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李诞、河间人。多画藂竹笋箨鞭节,色色毕具,此宣和体也。」参见「院体画」。★「宣和体」在《汉语大词典》第4814页 第3卷 1408参见:宣和體
★「宣和體」在《汉语大词典》第4814页 第3卷 1408宣和體xuān hé tǐ(宣和體,宣和体)北宋·宣和年間畫院中形成的一種繪畫流派及風格。多以山水、花鳥、宮室臺閣為題材,強調「格法」,講究工緻富麗。
?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三:「李誕、河間人。多畫藂竹筍籜鞭節,色色畢具,此宣和體也。」參見「院體畫」。
一名《大宋宣和遗事》。讲史平话。书出宋元间,作者不详。取材于北宋后期至南宋初的各种史实逸事。其中有关三十六好汉聚义梁山泊及宋江受招安平方腊等情节,直接影响到后来《水浒传》的创作。★「宣和遗事」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宣弘xuān hóng宣扬,光大。
●《易·观》「观我生,君子无咎」三国魏王弼注:「居于尊位,为观之主,宣弘大化,光于四表,观之极也。」★「宣弘」在《汉语大词典》第4812页 第3卷 1406宣弘xuān hóng宣揚,光大。
? 《易o觀》「觀我生,君子無咎」三國·魏·王弼注:「居於尊位,為觀之主,宣弘大化,光于四表,觀之極也。」
宣花斧xuān huā fǔ古兵器名。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摺:「俺为什么泪频挥,也只要您心暗懂,早遣那嘉山太仆来争哄,把这宣花巨斧轻轮动,免着俺昊天塔上长酸痛。」
●《说唐》第二一回:「俊达闻言,就叫家丁取出一柄八卦宣花斧,重六十四斤,拿到面前。咬金接斧在手,就要舞弄,俊达道:‘待我教兄斧法。’」★「宣花斧」在《汉语大词典》第4813页 第3卷 1407宣花斧xuān huā fǔ古兵器名。
?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摺:「俺為甚麼淚頻揮,也只要您心暗懂,早遣那嘉山太僕來爭鬨,把這宣花巨斧輕輪動,免着俺昊天塔上長酸痛。」
? 《說唐》第二一回:「俊達聞言,就叫家丁取出一柄八卦宣花斧,重六十四斤,拿到面前。
? 咬金接斧在手,就要舞弄,俊達道:‘待我教兄斧法。’」
宣华xuān huá鲜明的花色。
●元陈樵《垂丝海棠赋》:「伊浙河之佳植,信群离而类绝。丹徒芳裔,名均种别,宣华丽质,风马不接。」★「宣华」在《汉语大词典》第4816页 第3卷 1410参见:宣華
★「宣華」在《汉语大词典》第4816页 第3卷 1410宣華xuān huá(宣華,宣华)鮮明的花色。
? 元·陳樵《垂絲海棠賦》:「伊淛河之佳植,信群離而類絕。
? 丹徒芳裔,名均種別,宣華麗質,風馬不接。」
宣化xuān huà传布君命,教化百姓。
●《汉书o宣帝纪》:「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或以酷恶为贤,皆失其中,奉诏宣化如此,岂不谬哉!」
●唐皮日休《秦穆谥缪论》:「夫重耳之贤也,天下知之,又其从者足以相人国。如先立之,必能诛乱公子,去暴大夫,翼德于成周,宣化于汾晋。」
●清李渔《奈何天·锡祺》:「我们三位都是上帝宣化之臣,生灵造福之主。」★「宣化」在《汉语大词典》第4811页 第3卷 1405★「宣化」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宣化」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化xuān huà傳布君命,教化百姓。
? 《漢書o宣帝紀》:「今吏或以不禁姦邪為寬大,縱釋有罪為不苛,或以酷惡為賢,皆失其中,奉詔宣化如此,豈不謬哉!」唐·皮日休《秦穆謚繆論》:「夫重耳之賢也,天下知之,又其從者足以相人國。如先立之,必能誅亂公子,去暴大夫,翼德於成周,宣化於汾·晉。」
? 清·李漁《奈何天o錫祺》:「我們三位都是上帝宣化之臣,生靈造福之主。」
【宣化承流】成语解释: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宣化承流】成语出处: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宣化承流】成语故事:【宣化承流】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风的成语,X开头的成语
宣唤xuān huàn帝王下令宣召、传唤。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二一:「小球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球。」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o大内》:「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祗候宣唤;及官禁买卖进贡,皆由此入。」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o偏安佚豫》:「奉太上过寝殿,进早膳,太上令宣唤吴郡王等官前来伴话。」★「宣唤」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参见:宣喚
★「宣喚」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宣喚xuān huàn(宣喚,宣唤)帝王下令宣召、傳喚。
? 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二一:「小毬場近曲池頭,宣喚勳臣試打毬。」
?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o大內》:「車子院、黃院子、內諸司兵士,祗候宣喚;及官禁買賣進貢,皆由此入。」
?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o偏安佚豫》:「奉太上過寢殿,進早膳,太上令宣喚吳郡王等官前來伴話。」
宣徽xuān huī宣徽院的简称。
●唐白居易《贺雨》诗:「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o琵琶》:「某门中有乐史杨志,善琵琶。其姑尤更妙绝,姑本宣徽弟子,后放出宫,于永穆观中住,自惜其艺,常畏人闻,每至夜方弹。杨志恳求教授,坚不允。」★「宣徽」在《汉语大词典》第4822页 第3卷 1416宣徽xuān huī宣徽院的簡稱。
? 唐·白居易《賀雨》詩:「宮女出宣徽,廄馬減飛龍。」
?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o琵琶》:「某門中有樂史楊志,善琵琶。其姑尤更妙絕,姑本宣徽弟子,後放出宮,於永穆觀中住,自惜其藝,常畏人聞,每至夜方彈。
? 楊志懇求教授,堅不允。」
宣徽院xuān huī yuàn官署名。唐肃宗以后设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中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后宦官势力渐大,位职亦尊。五代和宋以大臣充当,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宋南渡后废。辽、金、元亦置。明初改并其职掌于光禄寺。参阅《文献通考o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宣徽院」在《汉语大词典》第4823页 第3卷 1417宣徽院xuān huī yuàn官署名。
? 唐肅宗以後設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擔任,總領宮中諸司及三班內侍的名籍和郊祀朝會宴饗供帳等事宜。後宦官勢力漸大,位職亦尊。
? 五代和宋以大臣充當,常以樞密院官兼任。
? 宋南渡後廢。
? 遼、金、元亦置。
? 明初改並其職掌於光祿寺。參閱《文獻通考o職官十二》、《續文獻通考o職官六》。
宣惠xuān huì普施惠爱。
●《国语o晋语七》:「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宣惠」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惠xuān huì普施惠愛。
? 《國語o晉語七》:「君知士貞子之帥志博聞而宣惠於教也,使為太傅。」
宣绩xuān jì谓建树功绩。
●《晋书o郤诜传论》:「夫缉政厘俗,拔群才以成务;振景观光,俟明主而宣绩。」
●《宋书o武帝纪中》:「夫翼圣宣绩,辅德弘猷,礼穷元赏,宠章希世。」★「宣绩」在《汉语大词典》第4823页 第3卷 1417参见:宣績
★「宣績」在《汉语大词典》第4823页 第3卷 1417宣績xuān jì(宣績,宣绩)謂建樹功績。
? 《晉書o郤詵傳論》:「夫緝政釐俗,拔群才以成務;振景觀光,俟明主而宣績。」
? 《宋書o武帝紀中》:「夫翼聖宣績,輔德弘猷,禮窮元賞,寵章希世。」
宣辑xuān jí谓招安。
●《新唐书o关播传》:「德宗初,湖南峒贼王国良惊剽州县,不可制,绍播宣辑,因得请事,对殿中。」★「宣辑」在《汉语大词典》第4822页 第3卷 1416参见:宣輯
★「宣輯」在《汉语大词典》第4822页 第3卷 1416宣輯xuān jí(宣輯,宣辑)謂招安。
? 《新唐書o關播傳》:「德宗初,湖南峒賊王國良驚剽州縣,不可制,紹播宣輯,因得請事,對殿中。」
宣讲xuān jiǎng 1.
诵读讲解。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o教养·择乡约》:「少年则宣讲有力,读书则字不错,句读分明,声音宏亮,则闻之于远,听者方能领略。」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o教养·讲读仪注》:「司讲者,对案拱立,朗声宣讲,讲一条毕,用压纸将书压定,防风卷乱,鞠躬而退。」
●《清史稿o礼志八》:「道光三年临雍,命荫生豫听宣讲。」 2.
对众宣传讲述。
●清王韬《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此外宜在各处宣讲圣谕善书,仿古者读法悬书之意。尤宜与天主、耶稣教堂比邻鼎峙,用以维持风教。」
●郑振铎《大佛寺》:「几个教徒,立在小教堂门外唱着赞美诗,唱完后便有一人在宣讲‘道理’。」
●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三九章:「老头子正要长篇大套宣讲,立刻被人止住。」★「宣讲」在《汉语大词典》第4823页 第3卷 1417★「宣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参见:宣講
★「宣講」在《汉语大词典》第4823页 第3卷 1417★「宣講」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講xuān jiǎng(宣講,宣讲) 1.
誦讀講解。
?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o教養o擇鄉約》:「少年則宣講有力,讀書則字不錯,句讀分明,聲音宏亮,則聞之于遠,聽者方能領略。」
?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o教養o講讀儀注》:「司講者,對案拱立,朗聲宣講,講一條畢,用壓紙將書壓定,防風捲亂,鞠躬而退。」
? 《清史稿o禮志八》:「道光三年臨雍,命廕生豫聽宣講。」 2.
對眾宣傳講述。
? 清·王韜《代上廣州府馮太守書》:「此外宜在各處宣講聖諭善書,倣古者讀法懸書之意。尤宜與天主、耶穌教堂比鄰鼎峙,用以維持風教。」
? 鄭振鐸《大佛寺》:「幾個教徒,立在小教堂門外唱着贊美詩,唱完後便有一人在宣講‘道理’。」
? 管樺《將軍河》第一部第三九章:「老頭子正要長篇大套宣講,立刻被人止住。」
宣骄xuān jiāo骄奢。
●《诗·小雅·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郑玄笺:「谓我役作众民为骄奢。」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宣骄与劬劳相对为文。劬,亦劳也;宣,亦骄也……宣骄犹言骄奢。」
●宋王禹偁《黄屋非尧心赋》:「御六马以兢兢,常思罪己;通八蛮而穆穆,尚戒宣骄。」★「宣骄」在《汉语大词典》第4823页 第3卷 1417参见:宣驕
★「宣驕」在《汉语大词典》第4823页 第3卷 1417宣驕xuān jiāo(宣驕,宣骄)驕奢。
? 《詩o小雅o鴻雁》:「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 鄭玄箋:「謂我役作眾民為驕奢。」
? 王引之《經義述聞o毛詩中》:「宣驕與劬勞相對為文。劬,亦勞也;宣,亦驕也……宣驕猶言驕奢。」
? 宋·王禹偁《黃屋非堯心賦》:「御六馬以兢兢,常思罪己;通八蠻而穆穆,尚戒宣驕。」
宣教xuān jiào 1.
宣布教令。
●《太平御览》卷七一○引晋王浮《神异记》:「日晚,降神巫宣教曰:‘陈敏许我银杖,今以涂杖见与,便投水中,当送还之。欺蔑之罪,不可容也。’」
●《北齐书o祖珽传》:「珽又委体附参军事摄典签陆子先,并为画计,请粮之际,令子先宣教出仓粟十车,为僚官捉送。」 2.
宣扬教化。
●唐柳宗元《涂山铭》:「省方宣教,化制殊类。」 3.
宋代迪功郎的别称。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周曼,衢州开化县孔家步人。绍兴二年,以特奏名补右迪功郎,授潭州善化县尉待阙。有人以柬与之,往寻周官人家。曼怒曰:‘我是宣教,甚唤作官人?看汝主人面,不欲送汝县中吃棒。’」 4.
宣传和教育。如:各级主要领导都要重视并认真抓好计划生育的宣教工作。★「宣教」在《汉语大词典》第4818页 第3卷 1412★「宣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73页★「宣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教xuān jiào 1.
宣布教令。
? 《太平御覽》卷七一o引晉·王浮《神异記》:「日晚,降神巫宣教曰:‘陳敏許我銀杖,今以涂杖見與,便投水中,當送還之。欺蔑之罪,不可容也。’」
? 《北齊書o祖珽傳》:「珽又委體附參軍事攝典籤陸子先,並為畫計,請糧之際,令子先宣教出倉粟十車,為僚官捉送。」 2.
宣揚教化。
? 唐·柳宗元《塗山銘》:「省方宣教,化制殊類。」 3.
宋代迪功郎的別稱。
? 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上:「周曼,衢州·開化縣孔家步人。
? 紹興二年,以特奏名補右迪功郎,授潭州·善化縣尉待闕。有人以柬與之,往尋周官人家。
? 曼怒曰:‘我是宣教,甚喚作官人?看汝主人面,不欲送汝縣中吃棒。’」 4.
宣傳和教育。如:各級主要領導都要重視並認真抓好計劃生育的宣教工作。
宣教师xuān jiào shī指传教士。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某宣教师亦为余言汉语有独秀者。如持者,通名也。高而举之,曰抗;俯而引之,曰提;束而曳之;曰捽;拥之在前,曰抱……如是别名,则佗国所无也。」★「宣教师」在《汉语大词典》第4818页 第3卷 1412参见:宣教師
★「宣教師」在《汉语大词典》第4818页 第3卷 1412宣教師xuān jiào shī(宣教師,宣教师)指傳教士。
? 章炳麟《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某宣教師亦為余言漢語有獨秀者。如持者,通名也。高而舉之,曰抗;俯而引之,曰提;束而曳之;曰捽;擁之在前,曰抱……如是別名,則佗國所無也。」
宣节xuān jié谓宣泄与停蓄。
●宋秦观《浮山堰赋》:「走狞雷以赴海兮,驾扶摇而薄山;固元气之宣节兮,熄众兆之灾患。」★「宣节」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参见:宣節
宣捷xuān jié宣布胜利的消息。
●明沈德符《野获编·叛贼·妖人刘天绪》:「时方议宣捷,且告庙叙功。」
●明陈子龙《闺怨》诗之三:「应骑宛马来宣捷,倏忽扬鞭过渭桥。」★「宣捷」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宣捷xuān jié宣布勝利的消息。
? 明·沈德符《野獲編o叛賊o妖人劉天緒》:「時方議宣捷,且告廟敘功。」
? 明·陳子龍《閨怨》詩之三:「應騎宛馬來宣捷,倏忽揚鞭過渭橋。」
★「宣節」在《汉语大词典》第4820页 第3卷 1414宣節xuān jié(宣節,宣节)謂宣泄與停蓄。
? 宋·秦觀《浮山堰賦》:「走獰雷以赴海兮,駕扶搖而薄山;固元氣之宣節兮,熄眾兆之災患。」
宣究xuān jiū 1.
完备;详尽。
●《汉书o地理志下》:「汉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成帝时刘向略言其地分,丞相张禹使属颍川朱赣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终其本末着于篇。」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英宗﹞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
●清谭嗣同《报贝元征》:「前寄书有未宣究,今且即答来语,一一陈之。」 2.
穷尽。谓深入推求。
●《汉书o宣帝纪》:「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颜师古注:「究,尽也。」 3.
泛指推求研究。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丁巳前辈沈云蜚先生馆选后,乞假归娶,逾年入都,以习国书故,僦屋邻余,欲彼此宣究。」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o曼云先兄家传》:「闭户读书,谢绝人事,于医卜堪舆之学,靡不宣究。」★「宣究」在《汉语大词典》第4813页 第3卷 1407宣究xuān jiū 1.
完備;詳盡。
? 《漢書o地理志下》:「漢承百王之末,國土變改,民人遷徙,成帝時劉向略言其地分,丞相張禹使屬潁川·朱贛條其風俗,猶未宣究,故輯而論之,終其本末著於篇。」
? 宋·曾鞏《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英宗﹞雖早遺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識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
? 清·譚嗣同《報貝元徵》:「前寄書有未宣究,今且即答來語,一一陳之。」 2.
窮盡。謂深入推求。
? 《漢書o宣帝紀》:「其博舉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學,明於先王之術,宣究其意者,各二人。」
? 顏師古注:「究,盡也。」 3.
泛指推求研究。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丁巳前輩沈雲蜚先生館選後,乞假歸娶,逾年入都,以習國書故,僦屋鄰余,欲彼此宣究。」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o曼雲先兄家傳》:「閉戶讀書,謝絕人事,於醫卜堪輿之學,靡不宣究。」
宣卷xuān juàn 1.
元、明、清时,僧徒讲唱宝卷,称为宣卷。
●《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薛三省娘子不敢怠慢,随即到了莲华庵中,恰好白姑子不在家里,往杨乡宦宅里宣卷去了。」
●《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狄希陈道:‘他在杨家内宅里边宣卷,我如何好进得去?’」 2.
指由宝卷发展而来,至清代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原来专唱佛教故事,后来渐以演民间传说故事为主。
●瞿秋白《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他们所‘享受’的是:连环图画,最低级的故事演义小说,时事小调唱本,以至于《火烧红莲寺》等类的大戏,影戏,木头人戏,西洋镜,说书,滩黄,宣卷等等。」
●阿英《年画的叫卖》:「在旧抄本《三百六十行》宣卷里,也曾纪录过卖《杨家将》年画的唱词。」★「宣卷」在《汉语大词典》第4815页 第3卷 1409★「宣卷」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宣卷」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卷xuān juàn 1.
元、明、清時,僧徒講唱寶卷,稱為宣卷。
? 《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薛三省娘子不敢怠慢,隨即到了蓮華菴中,恰好白姑子不在家裏,往楊鄉宦宅里宣卷去了。」
? 《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狄希陳道:‘他在楊家內宅裏邊宣卷,我如何好進得去?’」 2.
指由寶卷發展而來,至清代形成的一種曲藝形式。原來專唱佛教故事,後來漸以演民間傳說故事為主。
? 瞿秋白《論大眾文藝o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他們所‘享受’的是:連環圖畫,最低級的故事演義小說,時事小調唱本,以至於《火燒紅蓮寺》等類的大戲,影戲,木頭人戲,西洋鏡,說書,灘黃,宣卷等等。」
? 阿英《年畫的叫賣》:「在舊抄本《三百六十行》宣卷裏,也曾紀錄過賣《楊家將》年畫的唱詞。」------------------------------宣卷xuān juàn 补证条目
1.元、明、清时,僧徒等讲唱宝卷,称为宣卷。 ? 《金瓶梅词话》第七三回:「月娘見他醉了,巴不的打發他前邊去睡,要聽三個姑子晚夕宣卷。」 ? 《野叟曝言》第五一回:「是日正是正月初八,明日初九,係玉皇生日。容兒師父真修,在東市朝陽庵,年年这日啓建道場,替玉皇慶壽。隔晚,宣卷坐夜,聚集合城婦女,徹夜念佛。」2.指由宝卷发展而来,至清代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原来专唱佛教故事,后来渐以演民间传说故事为主。 ? 《扫迷帚》第十五回:「近來我胥江省垣,就添出一種無業遊民,編選七言俚語,圍坐歌唱,名曰宣卷。」亦指表演这种民间曲艺。 ? 《海上花列传》第二一回:「爲仔今朝宣卷,倪早點吃好仔。」 ? 《官场现形记》第八回:「有一天新嫂嫂的娘過生日,喊了一班人,在堂子裏宣卷。」
宣考xuān kǎo普遍推求。
●《汉书o律历志上》:「唯陛下发圣德,宣考天地四时之极,则顺阴阳,以定大明之制,为万世则。」★「宣考」在《汉语大词典》第4812页 第3卷 1406宣考xuān kǎo普遍推求。
? 《漢書o律曆志上》:「唯陛下發聖德,宣考天地四時之極,則順陰陽,以定大明之制,為萬世則。」
宣科xuān kē念诵。
●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摺:「咱可灵位上端然坐,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光明日报》:「有些课程,譬如说物理化学吧,本来有现成的教课书,如果照本宣科,也无可非议,但他不肯。」★「宣科」在《汉语大词典》第4816页 第3卷 1410★「宣科」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科xuān kē念誦。
? 元·關漢卿《西蜀夢》第三摺:「咱可靈位上端然坐,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 《光明日報》:「有些課程,譬如說物理化學吧,本來有現成的教課書,如果照本宣科,也無可非議,但他不肯。」
宣朗xuān lǎng彰明;明朗。
●《国语o楚语下》:「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韦昭注:「朗,明也。」
●三国魏曹植《谢妻改封表》:「洪施遂隆,既荣枝干,猥复正臣妃为陈妃,光曜宣朗,非妾妇惷愚所当蒙被。」
●宋朱熹《斋居感兴》诗之一:「皇牺古神圣,妙契一俯仰。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
●明李东阳《会试录序》:「我国家天造之初,气化浑厚,历数十年,渐以宣朗。又数十年,而条制之精明、典仪之贲饰已极。」
●章炳麟《辨诗》:「然七言在陈隋,气亦宣朗,不杂传记名物之言。」★「宣朗」在《汉语大词典》第4817页 第3卷 1411宣朗xuān lǎng彰明;明朗。
? 《國語o楚語下》:「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
? 韋昭注:「朗,明也。」
? 三國·魏·曹植《謝妻改封表》:「洪施遂隆,既榮枝榦,猥復正臣妃為陳妃,光曜宣朗,非妾婦惷愚所當蒙被。」
? 宋·朱熹《齋居感興》詩之一:「皇犧古神聖,妙契一俯仰。不待窺馬圖,人文已宣朗。」
? 明·李東陽《會試錄序》:「我國家天造之初,氣化渾厚,歷數十年,漸以宣朗。又數十年,而條制之精明、典儀之賁飾已極。」
? 章炳麟《辨詩》:「然七言在陳·隋,氣亦宣朗,不雜傳記名物之言。」
宣劳xuān láo 1.
降旨慰劳。
●《陈书o世祖纪》:「甲寅,分遣使者宣劳四方。」
●《北史o蠕蠕传》:「明帝临西堂,引见阿那瑰及其叔伯兄弟五人,升阶赐坐,遣中书舍人穆弼宣劳。」
●唐李德裕《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公﹞乃以宣劳之名,俾其少长皆会,然后擒执魁首,置之典刑。」 2.
尽力,效劳。
●宋杨万里《雨后郡圃行散》诗:「主管园林莺称意,巡行荷芰鹭宣劳。」
●《宋史o理宗纪二》:「八月丁卯,诏:淮东先锋马军邓淳、李海等扬州挞扒店之战,宣劳居多,各官两转,余推恩有差。」
●明宋濂《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林君性宗,尝从禅师游。师勉以忠孝,迄能为国宣劳,为时显人。」★「宣劳」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劳」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宣勞
★「宣勞」在《汉语大词典》第4819页 第3卷 1413★「宣勞」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宣勞xuān láo(宣勞,宣劳) 1.
降旨慰勞。
? 《陳書o世祖紀》:「甲寅,分遣使者宣勞四方。」
? 《北史o蠕蠕傳》:「明帝臨西堂,引見阿那瑰及其叔伯兄弟五人,升階賜坐,遣中書舍人穆弼宣勞。」
? 唐·李德裕《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公﹞乃以宣勞之名,俾其少長皆會,然後擒執魁首,置之典刑。」 2.
盡力,效勞。
? 宋·楊萬里《雨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严我神州大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