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溶氧大小由通气式机械搅拌发酵罐量和搅拌决定

2015-08- 搅拌与通气_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08- 搅拌与通气_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重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重点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简述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区别?
1、自然的生物与改造过的生物;2、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3、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变;4、传统的技术和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技术;
2简述发酵工业的历史和特征?
历史:1、传统生物技术(——1863巴氏消毒法)天然发酵阶段。2、发酵技术的第一转折时期(纯培养技术)—巴斯德时期。3、发酵技术的第二转折期(通气搅拌技术)抗生素时期
现代发酵工艺的开端。4、发酵技术的第三转折期(代谢控制发酵)—抗生素后期。5、发酵原料的转换,糖质—非糖质。6、发酵技术的第四转折期(基因工程技术)1973--&
现代生物技术时期。7、广泛的生物化学工业。
发酵工业的特征:1、反应条件温和。2、生产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3、反应能够自动调节。4、反应途径具有高度专一选择性和选择性。5、全程无菌生产(容易染菌—问题)。6、在不增加设备的条件下增产。7、对环境污染小。8、投资少、见效快。
3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菌株筛选方面:(1)利用现代化科技进行高效的常规选育。(2)应用基因工程、细胞融合等最新生物技术将外来基因引入微生物细胞内,使微生物细胞按照人类需求合成某些产品。二、工艺方面:按照微生物生理和代谢特征以及产物的合成途径进行调控。三、工程方面:设计多种形式的发酵设备以满足各类微生物和各种产品的生产,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各种敏感测试元件的出现,发酵工业开始应用计算机控制发酵生产。四、对发酵数学模型的研究,也将进一步促进发酵工业向着模拟化、自动化、最优化方向前进。
1微生物生物物质来源的一般途径是什么?
一般有两种途径:1、生态学途径,即土壤筛选。2、遗传学途径,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分为诱发突变和突变生物合成,基因重组分为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克隆。
2获得菌种的方法步骤有哪些?
1生态学途径(传统)—土壤筛选。2遗传学途径——基因突变(诱发突变、突变的生物合成)和基因重组(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克隆)选择性分离方法的步骤: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2材料的预处理。3所需菌种的分离。4菌种的培养。5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3纯种的常规分离方法有哪些?
①平板划线分离法:倒平板(10~15ml)→悬浮液(浓度无要求)
→划线→倒置培养一天→培养(正置)→产生菌落②倾注平板分离法:培养基加热到453→加入少量菌液(浓度很重要)→混合→倒平板→倒置培养→挑单菌落③涂布法:培养基倒好→加菌液(约0.1~0.2ml)→涂布→培养→挑菌落(单菌落分离,菌种扩大培养。)④毛细管分离法:适合霉菌或真菌。毛细管消毒→培养基(45℃左右)+菌液→菌悬液→吸入毛细管→培养→低倍镜观察→将有单孢子的一部分拆断,放在试管或培养皿中培养。⑤小滴分离法:适用于较大的菌(霉、真和放线菌),多用半固体培养基。将半固体培养基与菌液混匀→滴在盖玻片上(保证一滴只能形成一个菌落,浓度控制好。)→倒扣在凹面载玻片上,四周密封培养一定时间。⑥显微操作法:显微镜下用玻璃微针挑取单孢子培养。
4富集培养的选择压力有哪些?
温度、渗透压、氧、光、PH和氧化还原电位、培养基、抗生素等。
5简述工业微生物分离的注意事项?
①菌的营养特征:菌种来源广和丰富,价格低廉的培养基。②生长温度:高于40℃。③常规设备:菌对所采用的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适应性。④菌的遗传稳定性好⑤菌的产物浓度高、收率高(40﹪~50﹪左右)。
⑥容易提取(平均收率40﹪~50﹪)。
1菌种选育的含义、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
含义:把菌种进行诱变处理用随机或理性方法获得目的的变种。
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性,采用自然育种,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将菌种进一步纯化改良以获得优良品种。
主要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代谢控制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2自然选育有哪些不足,为什么?
不足:效率较低、进展缓慢、很难使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原因:环境因素影响较弱,导致变异的因素不是强诱变因子,所以自然变异率低;另外,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不可能立即影响微生物群体的性状变异,变异要通过DNA复制才能传给下一代,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突变基因取得数量优势时,才能使群体表现出性状的变异。
3摇瓶复筛的目的?
1、考察各指标的波动范围。2、考察其遗传稳定性。3、更接近生产工艺。4获得更多的种子。
4简述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
诱变部分:由出发菌株开始,指出新鲜的孢子悬浮液(或细菌悬液)做诱变处理,然后以一定稀释度涂平皿,至平皿上长出单菌落等各步骤。
筛选部分:经单孢子分离长出单菌落后随机挑至斜面,经初筛和复筛进行生产能力测定和菌种保存。最后经考察其稳定性、菌种特性、最适培养条件等后,再进一步进行中试、放大。
5如何进行诱变因子的分类、有效因子的判别?
分类:物理、化学、生物诱变剂
判别:1以营养缺陷型诱发率为主要指标。2以死亡率为辅助指标(并不是死亡率越高诱发率越高)。
6菌种退化变异的原因?
1、自发变异的产生: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的不稳定性,代谢机制的自我调整。2、遗传基因型的分离。3、经处理后的退化变异:(1)初筛时菌落不纯(2)诱变细胞为多核细胞(3)突变发生在无意义链上或质粒上,专递过程中丢失。(4)环境条件变化时,由于菌群体基因混杂会发生退化变异。
7简述常见的几种突变株的筛选?
代谢转化率突变株的筛选,生长复壮菌株的筛选,适应酶的调节突变株的筛选,突变合成新物质的筛选,有效组分纯度高的变株筛选,抗性菌株的筛选,代谢阻断突变株筛选。
方法:1随机筛选:菌种经诱变处理后,进行平板分离,凭经验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单菌落,从中筛选出优良菌株,可用肉眼观察法排除低产菌落、琼脂块筛选法和摇瓶筛选法增大筛选量。2、半理性化筛选: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节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和采用的方法,获得大量形成产物的高产突变菌株。3、筛选自动化和筛选工具微型化。
8如何筛选抗性菌株?
(1)药物临界致死浓度法:完全抑制生长的最低浓度。(2)梯度分离法:一般在中部为药物致死浓度。(3)滤纸小片法。
9如何选择出发菌株和诱变剂?
出发菌株的选择:1、选择有利于生产的菌株。2、选择的的出发菌株应当具有所需要的代谢特征。3、选择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4、菌种的生理状态及不同的生长发育时间与诱变效应密切相关。5、稳定性好的菌株。
诱变剂的选择:1、作用原理。2、菌株系谱。3、菌株的特点。4、剂量的选择:由死亡率、变异率决定。
10如何进行缺陷性菌株的筛选?
1诱发:多用非电离辐射的诱变因子&
2检出:①点种法。可靠性强,工作量大。②影印法:先在基本上影印,再在完全上影印,培养后,进行菌落对比。③夹层培养法:培养后,长出菌落后标记,与上面标记的进行对比,后长出的可能是营养缺陷型(可靠性差,简便)。④限量补充法:有限培养基中,比较菌落大小,小的可能是营养缺陷型,也可能是生长缓慢的野生型(快,可靠性差)。
3鉴别:基本培养基(营养缺陷型不可生长)+菌液混合后倒平板,做标记的话一个皿中可加入多种缺陷型的aa或维生素赖进行筛选与鉴别。如需要专一缺陷某种物质的缺陷型,皿中可加一种缺陷的物质,进行筛选和鉴别,抗性颜色的标记也类似。
12简述原生质体融合的一般步骤?
1、菌丝体的培养 (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2、原生质体的制备 (洗涤→酶解→洗涤→测定)3、再生 (稀释→平板培养
)4、融合(两株或以上的原生质体混合→离心→加50%PEG1ml→28~32℃培养→离心→洗涤→再生培养 5、筛选
(直接法或间接法)6、钝化(灭活)(用一些理化方法处理原生质体,使它的成活率在在10的-5或10的-6左右,造成一部分致死损伤,融合后,基因互补,可生长,因此在培养基上生长的都是融合体。)
13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方法有那哪些?
A自然选育(自发突变)B诱变突变(固体法,液体法)C抗性菌株的稳定性(点滴法,双层琼脂法,多次传代法。)D产量测定E真正的抗性与溶源性的区别试验(找一些诱导因子诱导,溶源性的会裂解细胞,而抗性不会。)
11简述放线菌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1、选择亲本:有标记,两亲本亲缘关系远,优势明显,稳定。2、进行标记:常用营养缺陷性、颜色等,诱发,分离,鉴定。3、混合培养(短:异核系少&
长:亲本太多)。4、重组体筛选。
14菌种保藏的原理和主要保藏方法是什么?
原理:根据遗传特点,采用一定方法使菌种处于代谢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状态,减少变异、退化死亡。
方法:一、低温保藏法(温度4℃左右,时间为3到6个月,短期保藏,临时中转保藏。)
二、定期移植保藏法(温度4℃左右,有些可在-20℃和-80℃,有些在室温。范围是长期的基本保藏方法,不产孢子的菌株,不耐低温的菌株。时间因不同菌株而不同。)三、矿物油保藏法(常用石蜡油,范围是不产孢子的、对低温敏感的菌株。时间1到2年。)四、干燥载体保藏法(一)沙土管保藏法(菌种是生长良好的,新鲜的孢子。时间1年左右。)(二)硅胶保藏法(温度4℃左右保存。)五、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真空升华保藏法六、冷冻保藏&&
不适用于霉菌菌丝,藻类,致病菌。(一)普通冷冻保藏(二)超低温冷冻保藏(三)液氮冷冻保藏
七、寄主保藏法:& 寄主传代保藏法&
寄主液氮保藏法& 寄主气干保藏法八、基因工程菌保藏。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在生产中,对培养基有哪些要求?
原则:1)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要求。2)注意浓度、配比,N:C影响菌株发酵方向。3)pH:多用缓冲剂调节。4)根据培养目的选择配比。生产中要求:价格低廉,有最大生产系数,转化率高,产生杂质比较少,培养基质量稳定(非季节性),对工艺、质量、三废影响小。
2什么是前体、促进剂?他们的作用?
前体:在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菌体直接用于产物合成而自身结构无显著变化的物质。作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促进剂:非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作用:a .促进细胞生长
b推迟细胞自溶& c加强或减弱细胞代谢、呼吸作用&
d降低胞内产物浓度
3简述培养基的几种分类方法,了解孢子、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的特点?
1按纯度:合成培养基:营养单一,价格较贵,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天然培养基:营养丰富,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差。复合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2按形态:
液体培养基:生产上应用最多,有利于代谢产物积累。固体培养基:1~2%琼脂。半固体培养基:0.2-0.7%琼脂。3按特殊用途:基础、完全、鉴定、选择、加富。
4按生产用途:孢子、种子、发酵。孢子培养基:氮源含量低,营养不丰富。种子培养基:营养丰富,易于吸收。发酵培养基:营养全面、适当,稀。
4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1、原材料质量的影响:碳源和的氮源的(产地,品种;加工;贮藏条件;批次。),微量元素会随产地不同而有较大波动。2、灭菌的方法:①温度的影响,温度对营养成分的破坏程度。②灭菌中各成分之间的反应(氨基化合物与其他物质如糖之间的反应)③灭菌锅pH的变化④氨的变化及其他3、其他:水质;培养基黏度等。
1对种子的要求是什么?
(1)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迟缓期短。(2)生理性状稳定。(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4)无杂菌污染。(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2简述放线菌类种子制备的工艺流程?
保藏菌种 → 接种母斜面& →&
子斜面& → &摇瓶种子 →&
种子罐 → 发酵罐
3种子罐接种方法有哪些?引起种子异常的原因有哪些?
接种方法:微孔接种法、火焰接种法、压差法。
原因:1)生长代谢过慢:空气温度低,接种量少,灭菌质量差,仪表失灵。2)菌丝结团:接种量少,搅拌效率差,有机氮不足。3)菌丝粘壁:搅拌效果差,泡沫多,装料系数小。
4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原材料质量的影响:①微量元素、水源、产地、品种、加工方法等。②消毒不彻底。③pH的变化。④消毒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营养物质的破坏。2培养条件的影响:①温度:±0.5℃②湿度:北方40~45%
,南方35~40%③通气量:种子罐中一般大些,但也有特例,如土霉素。3冷藏时间的影响:斜面孢子10d以内,大小米孢子15~30d,越新鲜越好。4孢子龄与孢子量的影响:对数生长期,7%--10%&
量少:生长缓慢& 量多:菌丝浓度大,提前进入生长高峰,营养不足,产量少
5在制备种子过程中,无菌检查的方法?生化分析项目有哪些?
检查方法:将种子液涂在双碟上划线培养和酚红肉汤培养,经肉眼观察双碟上是否出现异常菌落、酚红肉汤是否变黄和镜检鉴别是否染菌。①显微镜检查②酚红肉汤检查③琼脂斜面培养检查
生化分析项目:C,N,P, PH,
色泽,浓度,菌丝形态,种子龄,酶活力,效价,营养消耗速度、PH、溶解氧利用情况、色泽、气味有否异常等。&&
1简述分批发酵及其类型和分期?
分批发酵是一种准封闭式系统,种子接种到培养基后除了气体流通外发酵液始终留在生物反应器内。
类型:生长关联型 ,非生长关联型,混合型。
分期:适应(停滞)期、对数生长期、生长稳定期、死亡期。也可细分为六期:停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期和死亡期。
2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是什么?为什么?
优点:①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②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③减少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④提高溶氧。
原因:因为补料分批发酵可以维持较低的基质浓度。
3试述连续发酵及其与分批发酵的主要区别?
连续发酵是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的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体积的发酵过程。
主要区别:连续培养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的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体积,而分批发酵过程中除了气体流通以外没有物质交换。连续发酵在产率,生产的稳定性和易于实现自动化方面比分批发酵优越,但污染杂菌的几率和菌种退化的可能性增加。
4什么是发酵热?温度对发酵有哪些影响?
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的净热量。
影响:1)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发酵。2)改变发酵液的理化性质(溶氧、物质传递、粘度、基质吸收)从而影响产物合成。3)影响产物合成方向。4)影响代谢调节机制。
5决定氧量的标准是什么?溶氧的异常说明生产中的哪些情况异常?
溶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供养,还取决于需氧状况。故可通过溶氧变化的情况来了解氧的供应规律及其对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
溶氧异常: 1)染菌(好氧菌,溶氧下降,厌氧菌,溶氧上升)。2)发酵液变稀 (
溶氧上升,有噬菌体)。3)补料是否得当,补油过多,溶氧上升。4)故障,事故:如停搅拌,未及时开搅拌或搅拌故障,加油过量
。5)作为质量控制指标。6)作为发酵中间的控制手段。
6影响微生物需氧量和培养基中溶氧的因素有哪些?
需氧量:1)培养基的组成、配比、物理性质2)菌种特性:好气程度、菌龄、数量3)培养条件4)有毒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5)挥发性中间产物的损失6)其它因素(补料、加油)。
影响培养基中溶氧的因素:①温度高,溶氧低。②溶液的性质,溶液越稀,溶氧越多。③空气中的氧分压,氧分压越大,溶氧越大。
7如何控制发酵PH?
1控制培养基成分,调成适当的pH。2、加适量缓冲剂(碳酸钙、磷酸盐)。3、加酸、加碱、补糖、补料、调温。4、加生理酸性或碱性物质。
8二氧化碳的作用机理和影响?
作用机制CO2作用机制:溶解CO2主要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脂肪酸核心部位,HCO3-则影响磷脂。CO2浓度到达一定临界值时,膜的流动性及表面电荷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细胞膜的运输效率,使细胞处于麻醉状态,生长受抑制,形态改变。
影响:1、大量CO2 对菌体生长、产物合成起抑制作用。2、CO2
同时也起了指示作用,其量的多少与菌体代谢正相关。3、影响菌丝形态。
9为什么高基质浓度时,菌的比生长速率下降?
①底物或产物抑制作用。②传质状况差,用于非生产能量增加。③引起中间产物(分解产物)的阻碍。
10补料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补料控制?
原则:对发酵有利;维持营养物质亚适量。补料控制:①间歇补料②连续流加③变速流加④指数流加。
11简述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发酵的影响?
产生原因:1机械搅拌2培养基中含有形成膜的表面活性物质(可溶性蛋白)。
对发酵的影响:一定量的泡沫是正常的、必须的,可增加界面,有利于气体交换,使气体有一定滞留时间,有利于溶氧。可过多持久的泡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①泡沫过多:降低发酵罐的装料系数。②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影响菌群的整体效果。③增加了污染杂菌的机会。④大量起泡,引起逃液,导致产物的流失。⑤消泡剂的加入有时会影响发酵或给提炼工序带来麻烦。⑥妨碍呼吸,引起代谢异常。
12简述泡沫的性质及其消长规律,泡沫消除和控制的方法?
泡沫的性质:1机械性泡沫:由外界空气被机械分散形成,出现在发酵前期,与液体之间的界限清晰,泡大,在上面,容易破碎,机械搅拌产生。2流态性泡沫:代谢产生的气体凝聚而成,发生在发酵中后期,与液体之间的界限不清晰,泡小,分散在培养基中,不易破碎,菌体呼吸产生。
泡沫的消长规律1与通气、搅拌的剧烈程度有关。2与培养基配比和原料成分有关。3与菌种、种子质量,菌丝阶段,接种量有关(生长越快,泡沫越少)。
泡沫的控制
&1机械消沫原理:机械振动,压力的变化。方法:罐内,罐外。特点:只作用于机械消泡。2化学消沫(消沫剂消沫)原理:改变泡沫的机械强度,表面粘度,或把表面活性物质与液体隔开,带相反电荷。种类:①天然油脂类②聚醚类(泡敌)③高级醇类
④硅酮类。
13如何从染菌规模上判断染菌原因?
&(一)大批发酵罐染菌
:公用系统有问题(如空气,接种站)。(二)部分发酵罐染菌:前期:灭菌不彻底,种子带菌,共用接种设备有杂菌。中后期:补料油,灭菌不彻底,设备操作上的原因,管道渗漏。(三)个别发酵罐染菌连续染菌:设备问题。
单批染菌:原因复杂。
14如何判断放罐时间,如何处理异常发酵?
1、提高产率、得率,降低成本:若菌体生长上升势头猛,延长发酵时间,否则缩短发酵时间 。
2、对下游的影响:过迟,菌体自溶,可溶性蛋白上升,不好过滤,使时间延长;过早,产量减低,成本上升,培养基消耗不完,不好分离 。
3、放罐前的控制:放罐前一段时间不补料。
异常发酵的处理1、发酵液变稀 原因:工艺控制不当,噬菌体侵染 表现:粘度下降,泡沫上升,加油多 措施:补料,补种。
2、发酵液过浓 原因:有机氮比较多,种子量大,生长旺盛 表现:菌丝浓度大,溶氧下降 措施:补水 。3、糖耗缓慢
原因:种子质量不好,培养基消毒质量不好,P过低措施:补氮补磷补种,提高温度1—2度 4、PH不正常
原因:培养及组成,配比,代谢失调,灭菌的质量,原料的质量,水质,工艺不当
措施:1加酸碱;2加缓冲剂,加生理酸性物质,生理碱性物质;3补料(NH3,油);4改变搅拌速度;5改变培养温度。
15什么是发酵的带放,他在什么情况下进行?
发酵带放:在发酵中后期放掉部分发酵液,再补加一部分培养基,放掉的发酵液和其他正常放罐的发酵也一起送去提炼工序,放出的发酵液中产物浓度要足够高,有提取价值。&&&&&
一般在中后期进行。
1杂菌污染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1生物化学反应基质或产物消耗,造成产率下降。2产物提取变得困难,造成收率降低或使产品质量下降。3杂菌可能会分解产物而使生产失败。4杂菌大量繁殖,会改变介质的PH,是生物化学反应发生异常变化。5发生噬菌体污染,微生物细胞被裂解二使生产失败。
2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高温快速灭菌所得培养基的质量比较好?
特点:操作简便,成本低,灭菌速度快,无残留,适用于工业生产。
原理:1湿热比干热更容易使蛋白质变性。2湿热比干热穿透力大。3冷凝时放出大量的潜热。
随着灭菌温度的升高,比死亡速率的增加较分解速率常数快,因而在较高温底下可以缩短灭菌时间而保留较多的营养物质。
3影响灭菌的因素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1合适的时间和温度;2培养基成分的互相影响及作用;3PH对灭菌的影响;4培养基过滤;5渗漏,穿孔,死角,结构;6安全
4试述空气除菌的工艺过程?
采风塔→粗过滤器→空气压缩机→空气贮罐(稳压)→冷却器→旋风分离器→冷却器→丝网除沫器→加热器→空气过滤器
5简述纤维类介质的除菌机理?
介质孔隙大于被拦截的微生物大小,但介质层有一定的厚度。机理是:1、静电引力。2、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直径小于1微米)。3、惯性及拦截作用(直径大于1微米)。4、沉降作用。
6影响介质除菌效率的因子有哪些?
1)纤维介质的铺设情况:均匀度、密度、厚度;2)介质与过滤器的连接
保温、紧密、锈层;3)防止介质松动,翻偏;4)油水分离;5)过滤器的消毒;6)防止发酵液的倒流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特点是什么?
次级代谢主要涉及合成过程,其终产物、次级代谢物对菌的生长不是必需的,对其生命活动可能具有某种意义,通常是在生长后期开始形成的。
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种类繁多,结构特殊,含有不常见的化合物;含有少见的化学键;一种微生物所合成的次级代谢物往往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同一菌株可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同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可有多种菌株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对环境因素更敏感;在比生长速率下降时才开始合成。
2试述抗生素的基本生物合成途径,并举例说明?
生物合成途径:1葡萄糖碳架掺入途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莽草酸途经:氯霉素,新生霉素等。3与核苷有关的途径:间型霉素,杀结核菌素等。4聚酮体与聚丙酸途径:四环素,灰黄霉素等
5氨基酸衍生物途径: 青霉素,头孢霉素等。 6甲羟戊酸途径:赤霉素 7复合途径:大环内酯类
3试述次级代谢产物与初级代谢产物的关系?
1代谢途径:次级代谢途径由初级代谢产物提供前体。2代谢调节:互相影响,反馈抑制①次级代谢产物往往都是以初级代谢产物为母体衍生而来。②当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有共同合成途径时,初级代谢终产物过量往往会抑制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3遗传方面:初级代谢不单是质粒产物,还受核内DNA控制。
4按作用方式分,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可分为几类?
1诱导调节 2碳代谢产物调节 3氮代谢产物调节 4磷酸盐调剂 5反馈调节 6膜透性调节 7生长速率调节
8 抗生素合成终止控制调节
5判断效应剂是否起诱导作用的指标是什么?
A生长期加入才起作用(即在代谢产物合成之前)。B次级作用与前体功能无关。C非结构类似无可替代。
D次级代谢酶出现前浓度上升。
6发酵分期的原因是什么?
发酵分期分为细胞生长期和产物合成期,由诱导物引起,只有到对数生长期末期诱导物达到一定浓度,次级代谢产物才能合成。
7试述回复突变及其原理?
原养型→缺陷型→原养型(回复突变)、原养型→“O”变株→原养型(回复突变)。
菌株由原养型经诱变到营养缺陷型,再经诱变成原养型的过程,或由原养型经诱变产生“0”型突变株,再经诱变成原养型的过程称为回复突变。
原理:基因突变和突变的不定向性,受反馈调节的酶—变构酶有两个位点—催化位点和调节位点,少数菌株经两次诱变后催化位点不变,其调节位点未恢复,导致变构酶不能与引物结合,从而得到高产菌株。
8环境控制的途径如何?
环境控制→又称次级代谢产物的回避调节①控制基质。②加外源刺激剂。③加入氮代谢调节的解阻剂(如:NH4+捕捉剂,Mg3(PO4)2)。④加入改变膜结构(透性)的物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难题求助(有贡献的回答可加倍获得积分或者授予发酵论坛勋章!)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要高级求助
查看: 7708|回复: 9
发酵过程中泡沫导致溶氧升高原因分析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2:20签到天数: 47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本帖最后由 gx0406 于
20:43 编辑
& && & DO(电极读数)=供氧(实际溶解氧)-菌体耗氧,由于在前期和后期菌体的活力变化趋势不同,耗氧也不同,故分类讨论。
& & 发酵前期:起泡时,气液接触面积增大,Kla增大,发酵罐相对供氧能力(指溶解氧)上升,DO增大;另外“电极被泡沫包围,测量的是泡沫里面的氧含量,泡沫里面是空气,所以偏高”也有一定道理。此时菌体的耗氧虽在增加,但趋势小于起泡导致的溶解氧增加的趋势,从而电极检测的DO上升;加消泡剂时,泡沫破碎,放出空气(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像增加了通气量(溶解氧增大)的效果,导致DO短时上升,这是主要原因。其次,消泡剂对菌体来说是有毒害的,可能影响菌体代谢耗氧。从而DO短暂升高,但此时菌的代谢耗氧是旺盛的,不久就会表现出DO下降。
& & 发酵后期:起泡时,溶解氧增加,菌体耗氧在减小,DO一定上升;消泡时DO先短暂升高的原因同上,对于随后的DO降低,虽然菌体耗氧在减慢,其减小程度可能不大,表现出DO下降,但后期的下降不会像前期那样剧烈。
& & 所以,发酵前期DO升高,主要分析泡沫,另罐压升高等;后期则还有菌体活力下降的原因。
& & 这个规律对于部分小试、中试发酵罐适用,但第大罐可能不会有这种现象,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 &各位看看解释的哪里有毛病,望指教!!!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2:20签到天数: 47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收集了很多资料总结的,老管该给个精华了吧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27签到天数: 6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常住居民II
分析的不错,挺好的
TA的每日心情难过 21:12签到天数: 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不错。。非常给力。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03签到天数: 97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常住居民II
有道理& &嘿嘿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12:20签到天数: 47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补充更正:即使是小罐,不同发酵时期、不同类型泡沫,消泡后溶氧的瞬时变化情况和整体变化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楼的帖子只能作为理论参考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5:57签到天数: 4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理论结合实践,值得学习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27签到天数: 6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常住居民II
非常不错的帖子,分析的很有道理,受益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55签到天数: 4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补充更正:即使是小罐,不同发酵时期、不同类型泡沫,消泡后溶氧的瞬时变化情况和整体变化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
我们发酵20小时,后期溶氧一直为零,直到结束,但后期长的比较慢,如果我不下罐的话,菌体在罐中是不是还能继续长的?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7:22签到天数: 7 天连续签到: 2 天[LV.3]偶尔看看II
我认为,发酵过程中泡沫上升,发酵液中的溶解氧会上升,所以DO上升,如果加消沫剂后,发酵液中的气泡破裂,发酵液中的溶解氧会降低,排气中的O2、CO2含量增加,溶解氧下降,DO下降,菌体会受到抑制!
百度站内搜索
站长推荐 /3
找酵母粉蛋白胨有机氮源请参考发酵工业网原辅料专栏!
找发酵设备仪器配件请参考发酵工业网仪器设备专栏!
找试剂申请样品请点击发酵工业网生化试剂专栏!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药搅拌机 功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