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上中学的儿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成长

在杭州,有人带孩子在家上学已经有五年之久 02:12&&&&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得不说是一项“福利”,但眼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放弃了这项公共福利,开始了新的尝试——“在家上学”。
他们或是自己担任全科教师在家教育孩子,或是分科聘请专职老师一对一教育孩子,或是把孩子送进现代“私塾”,也有人是玩起了“拼爹”——把几家孩子聚在一起,各家爸爸教自己擅长的学科……
在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从2007年的150万上升到了现在
的200万人以上,大约占学龄儿童的3%。而在中国国内,这样的孩子也不在少数,他们隐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富裕家庭中,像杭州。
选择“在家读书”,家长们的原因是不同的,他们可能是不想被曝光的“星(富)二代”,也有可能是因身体或心理原因不适合去学校就读的孩子,但记者了解到,他们中的多数人是性格开朗的普通青少年。他们的家长之所以要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想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心理抗衡,他们渴望更个性化的教育。
“在家上学”五年 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昨天中午,涤生将他的又一篇帖子——《略谈儿童学习定力培养的重要性》贴上了“在家上学联盟”的论坛上。这个“在家上学联盟”网站,自2011年创办至今,就引来了很多“在家上学”家庭的关注,会员数目更是火爆上升。涤生便是其中“浙江联盟”的一名会员,他常常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感想成文后贴在论坛上,和大家交流学习。
“在家上学联盟”网站至今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注册会员6600余人,这些注册会员多数是“在家上学”的实践者或准实践者。
涤生,原名张涤生,杭州人,今年36岁。
“孩子上了半年幼儿园后,我再三考虑,终于决定把孩子带回家,陪孩子在家学习。”张涤生说,“那年他还不到4岁。”
张爸爸表示其实自己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但是一直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对,所以也一直徘徊不定。后来在大量搜集关于“在家上学”的相关资料后,张爸爸得知“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并且效果也不错,近几年,在国内也开始逐渐盛行起来。在给家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召开了几次家庭会议后,张爸爸终于把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接回家中,开始了他的“在家上学”计划。
但是把孩子接回家中教育,第一个面临的问题便是工作问题。又要在家里教孩子,又得去上班,这样一来,时间和精力也就都不允许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嘛,所以我辞掉了初中英语老师的工作,安心呆在家里,全心全意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张爸爸笑笑说。
一晃,孩子已经九岁了,张爸爸的“在家教育”也已经有了5个年头。回顾这五年,张爸爸颇有感慨:“其实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也跟着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读《论语》学《资治通鉴》 让孩子从儒释道中领悟人生
张爸爸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同时他很推崇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模式——“读经”。张爸爸表示孩子“在家上学”的内容中,最重要的一块便是诵读经典。“咱们中国的经典文化是非常珍贵的,儒释道的精髓更是值得品味,里面对于人生的教义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张爸爸表示现在的体制教育越来越脱离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工具,一个混口饭吃的工具,一个日后谋生的手段。”
“但是,人的幸福绝不仅仅限定在满足温饱,满足物质需求上。”张爸爸说,“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要懂得人生的意义。”
“而这些真挚的人生道理定能从诵读经典中领悟。”张爸爸表示他实行古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他让孩子从“四书五经”入手,从读诵经典开始,慢慢接触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
现在,摆在书桌上的经典教材就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诵读经典还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定力。”张爸爸说。
没课程表和教学进度计划 张爸爸的课堂很“随性”
和很多实行“在家上学”的家长不相同的是,张爸爸的教学很“随性”。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没有严密的课程安排,甚至也没有精心的备课。身为教师的他说:“我不想把学校那套搬到家里来。”
张爸爸表示他的教学很“随性”。每天没有固定的日程安排,他不会规定孩子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儿。经常是“想到了就去做了”。早上起床看见外面天气很好,便临时决定带着儿子爬山去;学习学累了,父子俩就玩起了游戏。
“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闲散吧!”张爸爸打趣地说。
张爸爸表示孩子的童年是一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他不希望什么都给孩子用条条框框规定起来,希望孩子的生活态度也能比较随性,就着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才不至于“累”。
“由于自己是英语老师,平时又爱读书,所以知识涉猎还是比较广泛的,这样教起孩子来也比较得心应手。”张爸爸表示他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国学、科学(数理化等)、外语(英语为主)、杂学(阅读为主)。他会细心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再采取“一门深入”的教学方式,有侧重地讲授孩子兴趣所在的知识。
从幼儿园教到孩子九岁 父亲表示:我也迷茫了
张爸爸从儿子幼儿园开始,自己一个人教到了九岁。“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也日渐有些迷茫了。”张爸爸说。
自从自己放弃工作以来,家里的经济重担就落到了我老婆一个人身上。“我心里其实也很内疚,很难受。”因此,张爸爸平时也做点兼职——帮其他小孩补习英语,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经济问题还是其次。”张爸爸沉思了一会儿,说:“每次看到孩子和其他同龄孩子在一起玩儿时,便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好像在交际方面存在着些缺陷。人越多,他就会越安静。”
张爸爸表示可能“在家上学”最大的一个问题便是孩子脱离了集体。少了和伙伴们一起玩儿的机会,人家都在学校,就他一个在家里,孩子没有集体感,也很难融入别人的集体,在孩子堆里怯怯的,没有归属感。
当问到打算将这个计划持续到什么时候时,张爸爸犹豫了:“我也不知道能持续到什么时候,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就感觉他始终是要回到正常轨道上去的,始终需要融入集体的,始终需要进入社会的。”来源:每日商报&&&&作者:商报记者 张晨 通讯员 吴秋菊&&&&编辑:沈涛&&&&
我也来说两句: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 马宏利陪上中学的儿子一起成长_百度知道
陪上中学的儿子一起成长
陪着孩子一同成长、伙伴和领路人,做好孩子的导师说的很对!父母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朋友,见证孩子生命中的每一个奇迹和每一刻欢乐与悲伤
其他类似问题
一起成长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我也是在陪读
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求个好评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正文
中经教育精彩图片
孩子;家长;成长;老师;初中
近日,中小学学生的运动式校服引起网友集体吐槽。有网友直言在这样“丑到爆”的校服陪伴下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生成长状况问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