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动物疫苗中标心是干嘛的.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疫苗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04: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动物疫苗研发中心建设项目.PDF
官方公共微信国内与国外的动物疫苗市场现状与预测-数据中心-华源医药网
---------------
国内与国外的动物疫苗市场现状与预测
作者:佚名&&&&数据来源:生物谷&&&&点击数:&&&&更新时间:9/18/2013
】【收藏本站】【】【】&&&&&&
中国动物疫苗市场面临商机   
首先,中国需要免疫的经济动物数量庞大。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存栏量和出栏量基本上保持5-10%的增长率,而鱼虾等水产品也有疫苗需求。
其次,中国畜牧业正向规模化饲养发展。规模化养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提高了禽畜的疫病传染概率。
第三,为了抵御疫病,养殖户大量使用农药和抗生素,造成禽畜产品体内残留超标,在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面前,中国禽畜产品的出口受阻。
我国的动物疫苗市场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19.8%。2002年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仅约为13亿元,2012年已达66亿元(含净进口5.1亿元)。
今后几年,国内动物疫苗市场将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国动物疫苗市场份额
由于我国的饮食习惯,生猪和禽类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心,猪用和禽用疫苗占我国动物疫苗市场的80%以上。
在2004年以前,列入国家强制免疫范围的动物疫病只有口蹄疫
从2004年开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逐步被列入国家强制免疫范围,大大促进了市场对相关疫苗产品的需求。
特别是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均被列入国家强制免疫范围,当年国内动物疫苗市场增长幅度较大。
全球动物疫苗市场拥有良好发展潜力   
第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畜牧业大国,如拉美的巴西,亚洲的印度、中国,防疫体系在不断健全,预防意识在不断增强。如印度政府为控制禽畜类疾病,斥资52亿卢比开展了一项名为“禽畜卫生与疾病控制”的项目。
第二,由于畜禽集约化饲养程度提高,全球动物产品交易日益活跃,动物性疾病爆发频繁。
第三,生物技术进步推动。正如人用疫苗市场所发生过的变革一样,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将逐步成为未来动物疫苗市场的主导产品。
第四,食品卫生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过高,将影响到食物链终端的人的健康,疫苗预防是非常好的选择。
第五,从效费比看,注射疫苗进行免疫比扑杀动物花费少、节约成本,各国政府积极扶持。
全球的动物疫苗市场
2002年全球兽用生物制品(主要为动物疫苗)销售额25.7亿美元,2011年达到49亿美元,2002年至2011年复合增长率达7.3%。
】【收藏本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9月16日?9月13日?9月6日?9月4日?9月3日?8月29日?8月28日?8月26日?8月23日?8月21日
?8月22日?7月29日?6月25日?5月30日?5月22日?5月20日?5月15日
?8月22日?7月29日?6月25日?5月22日?4月25日?4月1日?4月1日
?12月21日?8月9日?8月3日?8月2日?7月30日?7月9日?5月14日
Copyright &
HYE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源医药网 版权所有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服务与支持
Copyright &
广州牧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
市场部分机号:808
编辑部分机号:802
传真:020-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园东路2191号时代新世界中心南塔2507-08室
邮编:510550www. - 信息中心 - 中国动物疫苗行业:比美国走的更远
&&您的位置:
 阅读文章
中国动物疫苗行业:比美国走的更远
文章作者:网络来源:网络转摘浏览次数:195字体: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 22:46:56提交会员:service8
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动物疫苗需求结构与中国差异较大,不利于产业的比较研究。而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发现,21世纪头十年,美国动物疫苗业的辉煌即是由猪及禽用疫苗需求驱动。这足以说明,中美虽需求结构有异,但某一时期拉动疫苗需求的增长点却有相似之处。因此,利用这段时期做中美动物疫苗产业的比较研究仍具借鉴意义。对比美国动物疫苗行业,我们认为,中国动物疫苗市场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中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151亿元,复合增速24%(),更长期看,至2020年,中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330亿元,复合增速20%()。做出上述判断主要是基于:
(一)与美国防疫体制迥异决定中国动物疫苗需求空间更大
美国动物防疫体制注重:扑杀为主,预防为辅,疾病根除为最终目的,在这一体制下,美国动物疫苗已隐现需求天花板;而中国动物防疫体制与美国迥异;中国动物疫病以防疫为主,扑杀体系和疫病根除制度仍有很长的时间需要规范和落实,因此,行业的天花板还不会出现,后期需求空间较美国更大。
(二)养殖业规模化继续提升拉动中国动物疫苗需求
中国动物疫苗需求大军―中国生猪养殖业仍处于规模化初期,规模化继续提升将带来疫苗需求继续增长;主要在于:规模化养殖会更加注重动物疫情防范,一方面规模养殖企业会加大传统疫苗(例如四大苗)的使用剂量(如:增加疫苗头份和次数),另一方面会扩大疫病防控的范围,例如猪圆环与伪狂犬疫苗等疫苗逐渐开始广泛注射,此外,欧美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以及中国国内对养殖业禁用抗生素的提议,也使得规模养殖户更加重视对各类动物疾病的预防。
(三)疫苗销售体制的非市场化向市场化迈进驱动行业规模增长
我们认为,中国动物疫苗销售的“非市场化”体制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将带来行业规模的增长。具体为:(1)防疫目标促使政府提高对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视,政府苗将逐渐由“低价”向“高效”转变,致疫苗价格提升;(2)放开部分强免苗,让市场决定需求;从而提升疫苗质量,导致价格提升,规模增长。
(四)更市场化的国内口蹄疫龙头――金宇集团。
我们认为,与Zoetis公司相同,金宇集团拥有优秀疫苗企业的优质基因――扎实的技术+质优的疫苗产品。预计公司14、15年EPS分别为0.9元,1.19元;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一、美国动物疫苗市场:受体制影响隐现行业天花板
美国无疑是全球动物疫苗市场的领导者,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综合来看,美国动物疫苗市场已趋成熟,行业规模在经历快速扩张之后,亦出现了萎缩的迹象,其防控体制或将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阻碍,美国企业纷纷开始国外扩张,Zoetis作为美国本土代表企业,以专业化的技术、多元化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全球动物疫苗行业的领导者。
(一)美国动物疫苗行业发展历程:值得追忆的光辉岁月
美国动物疫苗行业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68年美国颁布《兽药修正案》,标志着兽用药从人用药中分离,成为一类独立的药物门类,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兽药法制化管理;
2、发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工厂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带来牲畜传染病等流行性疾病的广泛传播;
3、成长阶段。80年代兽医服务全面进入预防产业阶段,扑灭烈性传染病和地方性流行病成为重点,动物疫苗企业快速成长;
4、升级阶段。90年代动物疫苗生产企业与养殖户联系日益紧密,服务养殖场的设计、生产、加工和营销等环节的管理,将卫生防疫与健康管理相结合;
5、扩张阶段。20世纪末期,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以及生产工艺与技术的进步,动物疫苗企业产能与规模开始扩张;
6、垄断阶段。21世纪初期,一些规模较大,技术和生产工艺领先的公司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兼并收购,形成行业的寡头竞争格局;
7、独立阶段。2013年由于发展受限,硕腾从辉瑞公司分拆独立上市,这或将在行业内形成示范作用,使动保部门从大型药企中独立出来,单独发展。
1.美国动物疫苗行业的辉煌时期
纵观21世纪头十年,美国动物疫苗业总体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在美国经济危机时期亦不例外;相比其他动保产业,危机时期的美国动物疫苗销售却仍然取得增长。虽然美国动物疫苗产业呈现以大动物疫苗为主,宠物疫苗次之,猪禽疫苗随后的格局,但从近十年的美国动物疫苗业增长来看,猪只及禽类疫苗的增长成为其主要的推手。
2.规模化养殖持续深化铸就美国动物疫苗近十年的辉煌
2001年至2008年,美国动物疫苗行业出现快速增长,期间动物疫苗行业的销售额年复合增速达到10%。在此阶段,牛羊疫苗产量维持稳定,宠物疫苗产量呈现波动态势,猪用疫苗和禽类疫苗产量则表现为持续增长。我们认为,相比大动物养殖(牛羊),猪和禽类养殖具有高密度的特性,而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疫病更易传播,加之美国在这一时期生猪养殖规模化进入深化期,养殖密度进一步提高,导致猪禽疫苗需求增加,从而成就了美国动物疫苗行业的近十年辉煌。
我们认为,规模化养殖提高了牲畜养殖密度,不仅使动物疾病传播更加容易,而且增大了病毒变异的可能性,在动物疫苗行业的扩张期有效增加了新老疫苗的需求,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防预意识的提高增加动物疫苗的主动性需求。我们认为,防预意识的提高,代表人们对动物疫苗产品防疫效果的认可,进而形成一定的使用惯性和依赖性,在扩张时期进一步助推了动物疫苗行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对肉制品质量安全建立了严格的监管体系,在美国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体系中,有最高残留限量值的品种包含了兽用抗生素类、抗寄生虫类、抗组胺类、激素类药物等,共108种,动物疫苗作为生物制品,在牲畜体内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残留,因此养殖户普遍树立起“防优于治”的理念,增加了预防性疫苗对治疗性兽药的替代。另一方面,近年来发达国家大力倡导“ONE HEALTH”,强调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保障人的健康,就必须高度重视动物健康,让人类在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同时,远离食物源疾病、人兽共患病的威胁。普通民众认识到保护动物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动物疾病的防预意识。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了疫苗质量和生产效率。2001年到2007年,美国在兽药领域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07年接近7亿美元;在疫苗制作工艺方面,以基因重组为主要技术的第二、三代疫苗相继研发问世,与传统疫苗相比,免疫效力、持久性、安全性等均有较大提升;在疫苗生产工艺方面,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目前在美国广泛应用,与传统转瓶培养技术相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认为,产品与技术的研发是一个动物疫苗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规模扩张时期尤为重要,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品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另一方面生产工艺进步有效提高企业产能,保证市场的供给。
即将在07.24-07.25江苏泰州召开!
(二)美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美国兽用疫苗产业的爱恨交加
美国动物疫苗行业在经历繁荣期后,2009年隐约出现触顶回落迹象。我们判断,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美国的动物防疫体制存在极大关系。美国动物防疫体制注重:扑杀为主,预防为辅,疾病根除为最终目的。主要表现为:在疫病爆发初期,养殖户大量注射疫苗避免病毒的传染,动物疫苗销售出现增长,但随着美国政府对阳性动物的扑杀,一些动物疾病逐渐达到全国净化或者偶现状态,加上美国完善的检测防预体系,新疫情爆发概率降低,使得动物疫苗需求出现萎缩,行业发展失去进一步增长的动力。
1.美国防疫体制以扑杀为主预防为辅
美国建立了较为有效和完善的动物防疫体制,整体原则是以扑杀为主,预防为辅,目标是将动物疾病彻底根除,例如美国政府分别实行了对猪瘟和猪伪狂犬疫病的根除计划,用十多年时间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净化。具体看来,美国动物防疫体制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防疫体系设立原则。美国动物防疫体系是按照OIE《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而设立和运作。OIE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预防、扑灭家畜、家禽传染病,进行兽医交流并通报动物疫情,目的是为了改善世界范围内的动物健康状况。形成6个方面的支持体系,即完善的兽医诊断实验室体系、有效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超前的动物流行病学分析系统、快速的动物疫病紧急反应系统、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协调统一的兽医管理体系。
2)权责清晰的防控机构。美国建立了权责清晰、监管严密的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政府兽医管理部门、兽医协会、兽医教学科研机构、动物医院或私人诊所、农场(畜禽养殖场)等。国家兽医管理机构设在联邦农业部,全名为动植物检疫署(APHIS),内设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福利保护、兽医服务、生物技术法规、动植物保护和检疫、国际事务等6个业务部门,全面负责美国动物疫病的防控、实验室检测,以及联邦动植物进出口检疫等工作。
3)兽医垂直管理体系。美国是实行从美国联邦一联邦区域一区域地方3个层次的垂直管理体系。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在国家范围内统一部署疫情扑灭方案,各地采取统一行动扑灭疫情,可打破地区分割、行政不协调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弊病。
4)免疫归市场,检疫归政府。美国政府不干预畜禽生产、免疫接种和诊疗等市场行为,而是由生产者自行决定并支付相应费用。但政府要求所有兽医师及农场主一旦发现疫情必须及时上报,重大疫情的处理由政府负责。屠宰检疫是美国政府的职责,不允许企业自检,检疫证书除企业主签字外,还需要官方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签字、持证兽医的签字以及官方兽医的签字。
5)重大疫情“检疫-扑杀-补偿”的防控方案。美国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为避免疫情的扩散,在确诊病畜数量并不多的情况下,一般都要采取扑杀疫区范围内(一般为疫点周围3km半径所覆盖的区域)的所有动物,并实施消毒、掩埋或焚毁等处理措施,对于扑杀的动物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给予补偿。
2.重大疫病消失导致相应疫苗需求萎缩
美国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根除,导致了相关动物疫苗需求的逐渐萎缩。美国早在20世纪已经消灭了口蹄疫、牛瘟、牛肺疫、猪瘟、日本乙型脑炎等疫病,目前,美国境内已不存在口蹄疫、禽流感等40多种动物疫病,基本消灭了OIE规定的A类病,现存的动物疫病危害性都不大。我们认为,疫病的爆发流行是动物疫苗最根本的需求来源,美国境内重大疫病的净化,降低了养殖户使用相关疫苗的意愿,在目前的完善防控体系下,原有疫病不断被控制或净化,新疫病又难以大面积爆发,因此美国国内动物疫苗市场需求将逐步萎缩。
(三)美国动保业龙头硕腾:以技术和产品诠释优质企业优秀基因
Zoetis公司是美国动保企业的代表,前生是辉瑞制药的动保部门,2013年拆分后独立上市,主要从事动物疫苗与药物的生产,其发展历程也印证出美国动物疫苗行业的发展脉络。目前,在美国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Zoetis公司一直稳坐行业龙头之位。公司动保产品收入由2004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6亿美元,扩大超过一倍,年复合增速高达9%,营收位居行业公司第一。我们认为,公司今日的成就来源于两个领域的支撑,一是专业化的技术,二是多元化的产品,这也是一个优秀动物疫苗企业应该具备的基因。
1.技术优势为公司筑起行业竞争的护城河
公司研发费用一直保持在营收的8%以上,目前公司有超过1100名研究人员,构成巨大的研究网络,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高筑的技术壁垒使公司毛利率得以维持在60%的高水平之上;此外,公司在动保行业领域有多项专利技术和创新产品。我们认为,公司对产品和技术研发的重视,使公司能够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与工艺改进,在赢得市场竞争的同时,筑起行业的技术壁垒。
2.多元化产品成公司进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丰富的产品有利于公司快速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公司拥有超过300个产品,全面涵盖牲畜、家禽、宠物等动物类型,治疗领域包括疫苗、抗感染药物、抗寄生虫药物、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在产品方面较其他动保公司更为全面与均衡。我们认为,国际市场的需求更加广泛,公司丰富的产品结构可以迅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此外随着行业增长源逐步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也会带动业绩的可持续增长。
二、中国动物疫苗行业:比美国更具行业发展前景
对比美国动物疫苗行业,我们认为,中国动物疫苗市场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源于:(1)相比美国严格的防疫体系,中国动物疫病以防疫为主,扑杀体系和疫病根除制度仍有很长的时间需要规范和落实,因此,行业的天花板还不会出现;(2)中国动物疫苗需求大军,中国生猪养殖业仍处于规模化初期,规模化继续提升将带来的疫苗需求的继续增长;(3)中国动物疫苗的非市场化(存在政府苗和市场苗)体制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将带来行业规模的增长(政府苗价格的上升以及部分政府苗向市场放开)。
(一)中国动物疫苗行业发展历程:步入正轨后的百废俱兴
中国动物疫苗行业虽有百年历史,但由于国内时局动荡,行业较长时期内发展缓慢,总体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动物疫苗最早起源于1918年建立的青岛商品检验局血清所,但由于时局动荡等原因,二十世纪上半页国内动物疫苗行业发展缓慢,产量小,品种少,也缺少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也很落后;这段时间内,中国相继研制出牛瘟、炭疽、猪瘟、禽霍乱、抗出败、抗猪丹毒等高免血清以及牛瘟组织乳剂苗、狂犬病组织乳剂苗、牛瘟脏器苗、猪瘟疫苗、鸡新城疫疫苗等。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动物疫苗行业的发展,1952年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了第一步行业法规《兽医生物药品制造与检验规程》,初步统一了中国动物疫苗质量标准;随后在全国大跃进的推动下快速筹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总数达到28个;20世纪70年代,农业部《五号部长令》对兽用生物制品的中试、生产和规程审定作了详尽的规定,从而规范了兽用生物制品的研制质量要求和标准化。
(3)20世纪90年代,中国畜牧业畜快速发展,动物疫苗需求开始增加,但由于研发滞后,产品供给短缺,许多中试品种进入市场;进入21世纪后,国内相关法律政策及监管机构陆续完善,兽药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验证,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动物疫苗生产企业逐渐集中,品牌疫苗产销量加速增长,同时随着养殖规模、防疫意识、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国内动物疫苗规模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通道。
1、法规监管创建良好的动物疫苗市场环境
日趋完善的政策法规与多层级的监管机构促进行业有序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相关部门陆续发布兽药管理办法,对行业内具体问题作出相关规定。此外,兽药行业拥有县级、地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进行自律管理的中国兽药协会。我们认为,中国动物疫苗行业虽起源较早,但行业一直处于监管缺失的混乱状态,相关行业政策的及时出台,一方面从宏观角度为整个行业发展给予正确的政策指引和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规定产品质量要求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限制了其无序扩张与混乱竞争局面的形成。
2、成长期行业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中国动物疫苗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各领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出现了台阶式的跨越,企业开始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不断增加,带动产品的创新与工艺技术的进步,同时,在销售模式上,中国特有的市场苗+政府苗的双轨结构也出现了偏向市场化的优化趋势。中国动物疫苗行业规模近年来出现快速扩大。21世纪初期市场规模仅有10亿元,2012年达到70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6%,具体来看,猪用疫苗2012年销售额44亿元,较2008年增长120%,禽用疫苗受禽流感疫病影响2012年出现回落,但仍较2008年增长70%。
研发投入推动新品动物疫苗数量增加。中国动物疫苗领域研发支出由亿元增长到亿元,扩大1.5倍,占销售额比重维持在7%左右;2010年和2011年中国动物疫苗新品证书核发数量出现突增,其中第三类新品数量增加显着。根据三类新品的具体指代,可以看出,第一类新品的产生说明中国区域内开始流行或单独流行的动物疫病,第二类新品的产生说明中国对进口疫苗品种的替代能力,第三类新品的产生说明国内企业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进步,从数据来看,国内动物疫苗行业技术与工艺不断提升,对进口疫苗的替代能力也持续增强。
即将在07.24-07.25江苏泰州召开!
(二)中国动物疫苗行业:具更广阔空间
我们看好中国动物疫苗市场前景,预计中国动物疫苗市场2015年规模将达到151亿元,复合增速24%(),而更长期看,至2020年,中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330亿元,复合增速20%()。
主要基于:(1)相比美国严格的防疫体系,中国动物疫病以防疫为主,扑杀体系和疫病根除制度仍有很长的时间需要规范和落实,因此,行业的天花板还不会出现;(2)中国动物疫苗需求大军,中国生猪养殖业仍处于规模化初期,规模化继续提升将带来的疫苗需求的继续增长;(3)中国动物疫苗的非市场化(存在政府苗和市场苗)体制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将带来行业规模的增长(政府苗价格的上升以及部分政府苗向市场放开)。
1.与美国防疫体制迥异决定中国动物疫苗需求空间更大
相比美国严格的防疫体系,中国动物疫病以防疫为主,扑杀体系和疫病根除制度仍有很长的时间需要规范和落实。
中国动物疾病防控以预防为主,扑杀为辅。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条明确指出,中国对动物疾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此外,虽然中国对一些重大疾病的扑灭都做明确规定,但是由于中国动物疾病补偿机制不完善,大规模扑杀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国内在动物疫病防治中形成了与美国动物防疫迥异的“预防为主,扑杀为辅”的原则,更加重视对动物疫病的预防,对一些重大动物疫病采取国家规定强制性免疫;此外,中国在兽医体制和法律方面与美国差距大,对动物疾病防控效率比较低,因此进行免疫措施显得尤为关键。基于现阶段中国动物疾病防疫原则以及根除计划,我们认为,中国动物疫苗市场并不会再短期内显现类似美国防疫制度下的需求天花板,后期需求空间较美国更大。
2.养殖业规模化继续提升拉动疫苗需求
中国动物疫苗需求大军,中国生猪养殖业仍处于规模化初期,规模化继续提升将带来疫苗需求的继续增长。主要在于:规模化养殖规模扩大会更加注重动物疫情防范,规模养殖企业一方面会加大传统疫苗(例如四大苗)的使用剂量(例如:增加头均使用疫苗的头份和次数),另一方面会扩大疫病防控的范围,例如猪圆环与伪狂犬疫苗等疫苗逐渐开始广泛注射,此外,欧美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以及中国国内对养殖业禁用抗生素的提议,也使得规模养殖户更加重视对各类动物疾病的预防。
3.疫苗销售体制的非市场化向市场化迈进驱动行业规模增长
现阶段,中国动物疫苗分为政府苗(强制免疫疫苗)和市场苗(强制免疫疫苗+非强制免疫疫苗)。政府苗采取招标形式,基本为价低者得。而市场苗则为企业自行定价销售。目前政府苗比重大概在70%左右,市场苗占比30%。中国政府招采主要针对猪、禽两类动物的国家强制免疫疾病,近些年,政府苗销售额不断提升,但招采份额却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猪用疫苗招采份额由2009年94%下降到2012年80%,禽用疫苗招采份额由2009年49%下降到2012年43%。我们认为,政府招采行为容易形成价格战,不利于企业进行产品的创新与技术的改进,市场苗份额的逐渐提升,可以增加行业的市场化竞争,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中国动物疫苗的非市场化(存在政府苗和市场苗)体制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将带来行业规模的增长(政府苗价格的上升以及部分政府苗向市场放开)。具体为:(1)防疫目标促使政府提高对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视,政府苗将逐渐由“低价”向“高效”转变,致疫苗价格提升;(2)放开部分强免苗,让市场决定需求,从而提升疫苗质量,导致价格提升,规模增长。
防疫目标促使政府提高对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视,政府苗将逐渐由“低价”向“高效”转变。长期以来,政府苗低价低质的局面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而且较差的免疫效果违背了国家招采的初衷,影响到对动物疫情的控制。2012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年》,对重大动物疾病均提出了具体的净化或者控制的要求。为保证《防治规划》顺利推进,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对疫苗质量要求的提高。例如:2013年9月,国家强制免疫应用口蹄疫疫苗将逐步执行新的疫苗质量标准,(1)要求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效力检验标准由每头份3PD50提高到6PD50,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内毒素每头份疫苗不超过50EU;(2)口蹄疫灭活疫苗总蛋白检测参数分两个阶段实施,自日起,对总蛋白含量实施不定期抽样检测,并公开检测结果;日起,总蛋白含量每ML疫苗不高于500ug。我们认为,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高成本会求高价格,在政府苗招采量未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政府苗后期价格会有逐步提升的趋势和空间。放开部分强免苗,让市场决定需求。我们认为,在条件成熟时,不排除国家届时放开1-2个强制免疫疫苗,不再招采,直接市场销售。我们认为,此举并不会减少疫苗需求,反而会提升行业疫苗质量,导致价格提升,规模增长。
(三)金宇集团:更市场化的国内口蹄疫疫苗龙头
2013年金宇集团剥离地产业务,专注从事动物疫苗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现阶段,公司是国内口蹄疫疫苗龙头企业,其口蹄疫疫苗抗原产能15-18亿微克。我们认为,与Zoetis公司相同,金宇集团拥有优质疫苗企业所拥有的优秀基因―扎实的技术+质优的疫苗产品。公司奠定口蹄疫疫苗领域龙头地位与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有很大关系,其细胞悬浮培养工艺、抗原纯化浓缩技术、146S检测技术等均处为国内领先,同时产品的免疫效果也较市场其他产品优势明显;此外公司还积极研发或引进动物疫苗新品,增建GMP生产线,扩充产品品种与产能,保证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增长。
1.口蹄疫疫苗在国内市场销售中一枝独秀
公司凭借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的口蹄疫疫苗在国内市场销售中优势明显。根据我们草根调研获悉,2013年,金宇口蹄疫疫苗供不应求,口蹄疫市场苗全年销量约4000万头份,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0%。此外2013年公司先后完成10*1000升反应器改造项目和4*5000升反应器改造项目,其口蹄疫疫苗抗原产能从前期的8亿微克增至15-18亿微克。我们判断,2014年公司新增口蹄疫产能将逐步释放,以应对前期公司口蹄疫疫苗供不应求局面,预计公司2014年口蹄疫市场苗销量增长40%-50%至5600万头份~6000万头份。
2.丰富生物制品种类保证业绩可持续增长
公司在维持口蹄疫疫苗龙头地位的同时,积极研发和引进动物疫苗新品,增建GMP生产线,以谋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公司从法国诗华引进国际OIE布鲁氏杆菌菌种和疫苗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具有全球领先技术水平牛羊布鲁氏杆菌疫苗,项目预计2014年能够实现产品生产,成为公司后期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优邦公司新建四条生产线已完成农业部GMP动态验收,预计后期产品品质和产品结构会有所优化(公司13年购买中博生物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的生产技术)。(生物谷)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
 相关评论
【文章评论已关闭】
&&&&&&&&&&&&
&&D-LONG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物疫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