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墓翁仲怎么古墓丽影9配置检测的

琅岐岛“尚书墓”与“尚书庙”
琅岐岛“尚书墓”与“尚书庙”
  宋明时期,琅岐岛出了三位尚书:宋兵部尚书王祖道、礼部尚书林存、明礼部尚书陈文肃。除王祖道墓在福州外,其余两位尚书的墓都在琅岐岛。
  林存是琅岐龙台村人,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其墓在龙台村龙山北麓,造于南宋末,土石结构,三合土封顶,墓门由五块巨石组成,拱形花岗石墓碑镌刻“宋参政林存墓”,墓前立一对石望柱,两尊翁仲大石雕高近四米,文臣双手握笏,武将按剑,为全省少见的宋代石雕。墓埕两边依次排列成对的石雕狮、象、虎、羊等。这些花岗石雕精美细致,线条圆润分明,造型各异,神态逼真,体现了宋代民间高超的石雕艺术。1958年龙台村修水库,林存墓被破坏,翁仲大石雕被移至龙台村口,五兽石雕也被埋入土中,令人遗憾。
  陈文肃墓在凤窝村道观山北麓。墓为“风”字形,三合土结构,宽12米,纵深30米,双层双圹,三层墓坪,为陈文肃及次孙陈志美合葬墓。青石墓碑浮雕“嘉议大夫文肃公墓”篆书。墓埕立一对石望柱,边有一块花岗石碑。为典型的明代古墓葬,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文肃是凤窝村人,明洪武辛酉年春(1381年)以孝悌力田被地方官推荐进京取士,得到洪武帝朱元璋赏识,授之淮安知府,第二年升为四川提刑按察使。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升为礼部尚书,为官清廉。至今,其塑像仍供奉在凤窝南山寺。
  尚书庙在琅岐岛过屿金刚礁上,祀宋末抗元英雄陈文龙。庙始建于明代,清、民国多次重修。庙虽小却古朴典雅。陈文龙为莆田人,曾任闽广宣抚使,兼知兴化军。元兵入闽,他发动民兵相抗,后兵败被俘,牺牲于杭州的岳王庙。人民崇尚其忠烈,视之为海神,琅岐人立庙代代奉祀。游人到此,顿生小庙不凡之感,对陈文龙亦肃然起敬。(杨东汉)
福 建 省 海 外 交 流 协 会 主 办跟团游自助游邮轮景点门票自驾游酒店
400-797-5188
&&&&王尚书墓旅游
王尚书墓简介
Wang Shang Shu Mu
回河州后,朝廷多次请他出仕,均被婉言回绝,居家23年,经营田圃,教子读书,填词吟诗。王尚书诗作辑有《戆庵集》、《休庵集》等。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农历十二月初三日,王尚书病故,葬于临夏市东北郊。朝廷追赠为太子少保,立祠塑像,谥&壮毅&。至解放时尚残存&尚书墓&,&文革中&被毁。现已重建,由半球型墓室、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和望柱等组成。
好评度:5.0分(共条点评)
亲,登录后才能点评哦! 点登录
甘肃旅游攻略
2015最新甘肃旅游攻略下载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北寺新村路177号联系电话:开放时间:全天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和发票
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预订优惠政策
24小时客户服务电话(免长途费):400-797-5188
途牛呼叫中心位于南京来电将统一显示为 025-王大宝墓_潮州潮安县王大宝墓旅游指南
  “潮州八贤”之一――王大宝辞世后归葬归湖神前山“沉江月”地,其墓碑高2.3米,占地约四亩。上刻“宋礼部尚书大宝王公墓”。墓前石翁仲四,石狮、石马、石羊、石望柱、石笋各二,分别对称排列于墓两侧。石雕线条粗扩,工艺简练古朴,雄浑厚重,气势非凡,堪称宋代大型石雕群。  王大宝  王大宝,字元龟,归湖汤头人,系“潮州八贤”之一,生于宋绍圣元年(1904年)。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试得中榜眼。初授南雄州教授,绍兴初枢密计议,绍兴八年(1138)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浙江临海县)崇道观。后乞辞家居,适逢宰相赵鼎谪居潮州,大宝每天与之研习《论语》,其学识深得赵鼎的赏识。不久,王大宝又被任命为连州知州,在连州他又结识了另一位宰相张浚。张浚主张抗金,遭秦桧陷害,贬谪连州,大宝与他交往甚密。张浚钦佩大宝之为人和学识,命其子从大宝求学。连州任满后,王大宝改知袁州,除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直敷文阁,知温州,后又先后提点福建、广东刑狱。孝宗即位,王大宝被起用为礼部侍郎,后累官至礼部尚书。王大宝在朝廷中敢于摸秦桧0与其斗争,有绰号“王老虎’之称。乾道六年(1170年)卒,终年七十七岁。所著有《易经证人》10卷,《经筵讲义》2卷,《读垣奏议》6卷,《遗文》15卷及《易韦诗解》等。
[王大宝墓关注指数:1]
????????????????????
王大宝墓点评
元芳,你对王大宝墓怎么看?--说两句吧!
????????????于谦墓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于谦墓
明代的民族英雄,与、并称“西湖三雄”的的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麓。分&&&&类西湖三雄属&&&&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
于谦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
于谦墓地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曾任监察御史,河南、。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后,升兵部尚书,拥立景帝,抗击南侵,捍卫京师。景泰八年(1457年),复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归落于杭州。成化二年(1466年)诏复原官,弘治二年(1489年)诏立祠墓侧,额曰“旌功”。墓于1966年底毁,1982年重修,现存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占地面积4618.21平方米。墓坐西朝东,平面呈马蹄形,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前立“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谥忠肃于公墓”碑一方, 1982年由书法家重书。墓道长100米,墓前祭台,香炉均为明代遗物。
于谦是明代的民族英雄,他和、并称“西湖三雄”。于谦(),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1449年)“”被俘后,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军。次年(元年),因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中英宗复辟,于谦以“谋逆罪”被杀,葬于三台山。标识牌
少年立志,十二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十二岁时于谦即写下明志诗《》。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为进士。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在起兵,于谦随亲征。授御史,后官至兵部。
(1449年)秋,大举侵犯边疆,宦官建议亲征。八月英宗在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皇弟监国,将于谦擢为,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向南迁都避敌,于谦挺身而出,驳斥了各种投降主义的论调,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持保卫北京,继续抗敌。九月郕王即帝位,为。十月,也先挟持英宗破威胁京师,分遣诸将列阵九门迎敌,并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弟孛罗及平章卯那孩,取得的胜利。
元年(1450年),也先请求议和,同意归还。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当时闽浙有、,广东有养分别叛乱,湖广、广西、贵州等地均有少数民族作乱,都被于谦平定。
景泰八年,将军、宦官等,趁景帝病重,发兵拥立。英宗复位后,石亨和曹吉祥等诬陷于谦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唆使上奏。审理案件,判定犯谋逆罪,判处死刑。英宗以于谦对国家有功,不忍心杀他,奏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遂以“意欲”谋逆罪处死,其子充军,发戍山西龙门,其妻张氏发戍。《明史》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没时家无馀资。锦衣卫发现于谦的正屋大锁牢牢锁著,里面放著皇帝御赐的、,看了也忍不住落泪。年间,其子于冕获赦,上疏为父平反,亲自审理,二年(1489年),赠、、,谥“肃愍”。葬于杭州三台山麓,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万历年间,改谥号“忠肃”。留有《》。后世尊于谦为民族英雄。明二年(1466),冤案平反昭雪,明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于谦墓区被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上书“大明兼兵部尚书赠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1998年,为纪念于谦诞生600周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兽及,整治墓区环境,修复,建成于谦景区。在这次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于谦祠又经保护整修,恢复了于谦祠牌坊和甬道,现已成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观。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有七座坟,墓侧建旌功祠,又名于谦祠,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道长90米。后毁于1966年,今于谦墓为1982年重建。对,清代曾赞颂道:“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日,于谦墓作为明至清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名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江西婺源发现明代兵部尚书墓葬文物
江西婺源县的文物工作者在最近的一次文物普查中,整理发掘出了明代兵部尚书潘鉴墓葬墓志铭和一些相关文物。潘鉴墓位于中云镇霞港新屋村的枫树山上,主墓由大块的青石砌成,由墓基向上螺旋上升,在顶部还有一个圆形的石球。
据新华网消息,墓前左右成扇形对称立着高大的石翁仲,石马、石羊和石龟驮着的神道碑,其雕刻工艺精美,所用的都是当地没有的石材――汉白玉。墓前的左右两侧都由20多厘米厚的石板砌成,墓前用平整的石板铺就,在离墓30多米左右,两侧对称立着两根6米多高的巨大石柱。墓东面200多米处还建有高大的石牌坊,威严壮观。但这座尚书墓在“文革”期间受到严重破坏,石牌坊被砸断,石柱被推倒,翁仲被砸,石板和坟头砖被挖去建了房子。后来,为了保护残余的文物,村民自发将潘鉴墓前一些挪得动的石雕搬至村中。在这次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找到了一直由村民收藏的潘鉴墓志铭,其长宽1米见方、厚10余厘米,石材质地坚硬,上下两块用桐油石灰呈书本状密封闭合,外用铜箍扎紧。盖在上面的石碑,用篆书清晰地刻着“襄毅公墓志铭”6个字(襄毅公为潘鉴谥号),铭文由当时的“资政大夫户部尚书”题写,系蝇头小楷,清晰完整。
除两块墓志铭外,文物普查人员还在墓地周边的荒草中发现一尊倒在地上的汉白玉石马,两只栩栩如生的巨大驮碑石龟也趴在距墓南面10米的丛林里。在墓东面的灌木丛中,文物普查人员还发现了两块倒在地上的石碑和一块刻着凤凰图案的石头,石碑长1.8米、宽1米,一块已断成两截,碑文已无法辨认;另一块完整的石碑上覆盖着落叶,虽历经几个世纪,碑上“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等碑文依然历历在目。目前,婺源县正对潘鉴墓的文物做进一步的研究整理,墓志铭已被县博物馆收存。
婺源自古人杰地灵,流传着“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美谈,说的是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至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50年间,婺源县龙山桃溪(坑头)村潘氏连续9人考中进士。潘鉴就是明正德三年(1508年)中的进士,后任右都御史、兵部尚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墓丽影9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