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科学工作者对所研究的成果要自觉的进行哲学分析

2014年北京社科基金在研项目年度检查分析报告
日期:&&&&&&&&&&&&
来源: &&&&&&&&&&&&
&&&&&&&&“十二五”规划以来,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不断增加,仅三年,立项数量就超过“十一五”规划的总数,投入经费更是超过之前各规划期总和。2014年开始,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的资助金额分别提高至12万元、8万元和5万元。随着立项数量、资助经费的增加,项目管理任务也相应加大,如何进一步加强项目中后期管理,不断提高按期结项率和最终成果质量,推动研究成果有效转化应用,成为市社科规划办和广大科研管理部门共同面对的问题。为此,市社科规划办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下大力气抓好在研项目年度检查、以年度检查推动科研工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一、2014年在研项目年度检查工作的总体思路
&&&&&&&&6月24日,市社科规划办召开2014年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会,专门部署在研项目年度检查工作。来自北京大学等47家科研单位的80余名科研管理负责人和项目管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今年在研项目年度检查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年度检查为手段,切实推动项目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与往年相比,在多方面有新变化:
&&&&&(一)方式有创新
&&&&&&&&除重点项目外,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也恢复了提交年度检查材料、由市社科规划办直接审核的检查方式,此举旨在督促项目负责人通过年度检查,更加明确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合理安排下一步科研工作。此外,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在汇总本单位年度检查材料的基础上,填写年度检查数据汇总表并撰写年度检查工作报告,此举意在使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审查在研项目年度检查材料,全面掌握本单位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课题进展。这种检查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市社科规划办“不走形式、不为检查而检查,以年度检查推动项目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路。
&&&&&(二)重点更突出
&&&&&&&&近年来,在项目鉴定结项工作中存在部分项目负责人或不按《项目申请书》设定的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或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研究内容,或一再拖延不按期结项,或成果质量较差不能通过专家鉴定等现象。这些问题到了鉴定结项环节才被发现,已经难以解决,只有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给予课题组必要的指导、帮助和督促,才能有效避免。针对以上问题,今年对《年度检查表》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将课题研究进度、成果及转化应用、重要事项变更作为检查的重点,删除或简化与课题进展关联不大的内容。这样,既能通过《年度检查表》清楚了解项目的预期结项时间、是否有实质性进展、是否有变化和调整等,以便未雨绸缪、解决问题于萌芽,同时也有效减少了项目负责人准备年度检查材料的工作量,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原则。
&&&&&(三)后续有举措
&&&&&&&&年度检查工作结束后,将统计各单位的项目参检率、检查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等,并根据年度检查反映出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项目进展顺利、管理严格规范的单位通报表扬,并在年度评优和下一年度项目申报时给予奖励和倾斜。对存在问题较多、管理松散的单位,将进行走访、调研,直接听取相关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对无实质性进展,或久拖不结、失去研究意义的项目,将依据管理办法撤销或终止。这些举措,体现了市社科规划办更加重视过程管理、狠抓成果质量的思路和决心。
&&&&&&&&二、在研项目年度检查情况分析
&&&&&&&&今年在研项目年度检查的对象是2013年(不含)前立项的北京社科基金在研项目。7月以来,在广大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配合和积极努力下,除少数项目负责人因出国、住院等原因未参加检查外,共有469个项目按要求提交了年度检查材料,另有93个项目因提出结项申请而免于检查,实际参检项目达到562个,参检率为95%。通过对年度检查材料进行审核、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如下:
&&&&&(一)在研项目进展顺利,半数以上即将完成
&&&&&&&&在469个提交年度检查材料的项目中,有272个项目计划在2014年底前完成研究任务、申请鉴定结项,超过了半数以上。这些项目或完成了绝大部分研究内容,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或形成了初稿,正在修改、校对;或已完成研究任务,目前正根据中央最新精神或最新学术动态进一步补充、完善,以期成果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加上另外93个因提出结项申请而免于检查的项目,共有365个项目计划在年底前申请结项。可以预见,2014年下半年将是在研项目的集中完成期。
&&&&&(二)课题组普遍注重调研,理论联系实际蔚然成风
&&&&&&&&年度检查反映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获取研究素材、创造精品力作,是广大北京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组的共同特点。如中国人民大学刘谦为项目负责人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课题组,深入打工子弟生活社区了解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形成10余万字的田野笔记,并在北京十余所学校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以详细掌握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整体状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王江松为项目负责人的“劳动文化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课题组,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劳工文化调查,内容涉及劳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审美观、劳动心理、劳工文化消费等方方面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尚秋谨为项目负责人的“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北京城市地下管理综合协调管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课题组,先后前往北京11个区县的市政市容委,以及市自来水集团、市排水集团、北京电力公司、市路灯管理中心、燃气集团、热力集团、联通公司、北信基础、北京电信公司、歌华有线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全面收集政府管理层级、各类企业对地下管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首都医科大学彭迎春为项目负责人的“京郊乡镇卫生院服务可及性研究”课题组,在怀柔、昌平等5个区县对15所乡镇卫生院、45个村卫生室、184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45名乡村医生、405名村民进行了调研,并深入访谈乡镇卫生院院长和患者,收集科研信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秦良娟为项目负责人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北京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实证研究”课题组,面向淘宝平台的企业卖家、个体卖家,收集到调查问卷9000余份,为研究建立电子商务制度体系提供了基础,等等。以上部分例子,反映出注重实地调研、密切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在广大课题组尤其是应用对策类课题组中已成为比较普遍的自觉追求。
&&&&&(三)项目负责人认真负责,阶段成果量多质佳
&&&&&&&&年度检查反映出,大多数项目负责人能够切实承担起科研和组织任务,通过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合理分配科研工作、有效发挥课题组作用,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如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已公开发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探讨》等10余篇阶段成果,还有《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多篇成果即将发表;首都师范大学陈新夏主持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当代形态研究”,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2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魁主持的“首都经济圈的目标定位及战略重点研究”,先后形成了10余篇阶段成果,其中有2篇被《经济日报内参》采用、1篇被中国社科院《成果要报》采用、1篇被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采用,2篇发表在《经济日报》理论版、1篇发表在《北京日报》理论版;北京师范大学刘勇主持的“京味文化的谱系研究”,先后发表10余篇阶段成果,其中多篇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文摘》转载,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发表《谱系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空间》等7篇成果,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侯军岐主持的“北京现代种子产业整合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多篇阶段成果,其中《促进北京种业整合与发展的几点建议》通过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刊发后,得到市领导牛有成、林克庆的批示,相关成果被市农业局粮经处调用。此外,一些青年项目也取得了较高水平的阶段性成果,值得肯定。如北京交通大学王超主持的“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社会评价体系研究”,其阶段成果《轨道交通体系在建设世界城市中的区位价值》发表在日的《光明日报》理论版;北京语言大学邱冰主持的“《汉语大词典》宏观层面研究——以词条首见年代为视角”,其阶段成果《非确定的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历史重构》被国际应用数学领域知名杂志《Journal&&&of&&&Applied&&&Mathematics》(SCI索引)录用,是汉语词汇复音化研究在该交叉方向的第一篇SCI论文,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提交年度检查材料的469个在研项目,共形成阶段成果1726项,平均每个项目3.7项。其中,有1087项公开发表,近100项出版,还有50余项获得领导批示或被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参考采纳。可以说,在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数量丰富、质量上乘。
&&&&&(四)各类学术活动不断增加,项目影响力有效发挥
&&&&&&&&年度检查反映出,以所承担的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为平台,积极举办或是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成为越来越多课题组的一种做法。如中华女子学院张丽琍为项目负责人的“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研究”课题组,于2013年举办大规模的专题座谈会,邀请中国老龄委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出席,为课题研究集思广益,此外还协办、参与首届老年教育论坛、第二届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就课题相关研究内容进行研讨、交流;中央财经大学王天梅为项目负责人的“首都社会稳定视角下的互联网治理对策研究”课题组,先后参加了6次信息系统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就课题研究中有关互联网治理的核心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同时还与佐治亚理工大学等美国知名学术机构开展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北京大学张鹏飞为项目负责人的“北京城市公用事业价格规制及政府补贴管理研究”课题组,先后参加第29届欧洲经济学年会、亚洲计量经济学年会等学术会议,并宣读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等等。广泛举办、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尤其是高层次的学术活动,不仅是深化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成果层次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强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影响力、有效发挥项目引领带动作用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课题组开始重视学术活动,并积极举办、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体现出当前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管理举措不断创新,确保项目顺利进展
&&&&&&&&年度检查反映出,科研管理部门尤其是各二级管理单位的规范、科学、精细管理,是确保在研项目正常开展、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一些科研管理部门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借鉴。如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实行项目过程管理预警制度,定期通过办公系统、短信平台等方式,把项目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经费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关键信息传达给每一位项目负责人,督促其重视并提高科研规范意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开发处充分利用办公管理系统,与院属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关项目进展的最新信息和一线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均能通过办公管理系统上传下达,形成了完整、畅通的信息传递链条;北京印刷学院科研处对立项和按期结项同样重视,除奖励立项外,对能够按期结项的课题也予以奖励,以鼓励项目负责人按时、保质完成研究任务;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在组织一般和青年项目成果鉴定时,采用集中鉴定的方式,严格执行双向匿名制度,以督促项目负责人认真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最终成果质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实行分次拨付配套奖励资金的办法,对年度检查不合格的在研项目暂停发放配套奖励资金,同时要求课题组在完成研究任务后必须聘请5名专家对最终成果进行预评审,参考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方可正式申请鉴定结项,等等。
&&&&&&&&以上是一些典型例子。通过年度检查可以看到,凡是科研管理规范、项目进展顺利、成果质量较高的单位,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人员到位、职责明确,有专人管理科研项目,及时为课题组提供帮助和指导;二是工作深入,不局限于审查材料、听取汇报,而是更多地参与到课题组的学术会议和科研活动中去,随时了解信息、发现问题;三是全程把关,从项目立项后就督促课题组严格按照计划和时间表开展科研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使用课题经费,及时纠正课题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四是熟悉制度,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管理中的各项规定、要求和程序了然于胸,对一些新的修订和变化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并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
&&&&&&&&三、在研项目年度检查反映出的问题
&&&&&&&&年度检查也反映出当前在研项目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延期现象较为常见
&&&&&&&&年度检查反映出,延期结项在当前在研项目中较为常见。延期的时间,少则数月,多则一年、两年,极个别项目甚至拖延数年仍未结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性原因是课题经费拨付的滞后,项目立项后近一年时间内无经费可用,导致研究计划整体推后。特别是目前各单位课题经费管理越来越严格,如有的单位要求科研人员报销费用必须使用3个月以内的票据,于是科研人员只能等课题经费到位之后再开展相关工作。此外,也有部分项目是因为根据中央最新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或学术前沿动态调整研究计划、增加研究内容,或是遇到项目负责人生病、出国、工作调动等不可抗力原因而延期,这些是正常、合理的。但少数项目负责人因工作繁忙、缺少科研时间,或课题组成员难以组织而延期,或是为了应对科研考核、保证手头有在研项目而有意识不结项,这些是不允许的,广大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当注意。
&&&&&(二)调研难影响研究计划
&&&&&&&&调查研究是项目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应用对策类研究课题,实地调研对分析现状、支撑结论具有重要意义,不可或缺。但在实际工作中,调研难是困扰众多课题组的一大问题,主要表现为调研对象不配合、调查问卷回收率低、拿不到核心数据、相关部门以不适宜公开为理由拒绝调研等。一些课题组由于实地调研结果不理想,搜集不到第一手资料,只好被迫采用二手资料来开展研究,以至于成果质量大打折扣。
&&&&&(三)成果转化应用渠道较少
&&&&&&&&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方式一般有发表、出版、获领导批示、被实际部门参考采纳、获奖等形式,但年度检查表明,目前在研项目阶段成果转化应用的最主要方式仍是发表和出版,其他形式尤其是获批示、被采纳的比较少。一部分原因在于,课题组成果转化意识不强,没有及时围绕当前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提炼简明扼要的对策报告进行报送;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成果转化应用的渠道较少,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桥梁”和“纽带”,一方为缺少好的对策建议而着急,一方手持成果却不知如何应用。如何打通体制壁垒、增加成果转化应用渠道是管理部门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部分科研人员不熟悉管理制度
&&&&&&&&年度检查反映出,部分科研人员不熟悉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和程序,尤其是一些新的要求和变化,因而导致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如少数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课题研究框架进行了调整或是改变了最终成果形式,却未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及时提交《重要事项变更审批表》;部分课题组在发表、出版阶段成果,或是向有关部门提交对策报告时,未标识为“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部分课题组撰写的研究报告未达到管理办法中关于最低字数的要求,或是用英文研究成果来申请鉴定结项,等等。这些不规范的科研行为,都会对项目的鉴定验收产生不利影响,存在因最终成果与《项目申请书》不一致、未标识成果不能认定而不能顺利结项的风险。
&&&&&(五)“散户”管理存在问题
&&&&&&&&依托科研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管理是市社科规划办历来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经实践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尤其是广大二级管理单位,在项目申报、中期管理、鉴定结项以及成果宣传推广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与之相对的,一些没有专门科研管理部门、承担项目数量较少的单位,如一些实际部门等,作为承担项目的“散户”,管理起来缺少抓手,存在问题也相对较多。一些“散户”在申报项目时,往往临时指定一个部门作为科研管理部门,而这些临时指定的部门由于缺少项目管理经验,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更有甚者,由于人员变动、时过境迁,在进行年度检查、鉴定验收时,已找不到了解项目情况的相关人员,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下一步加强在研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根据年度检查反映出的问题,下一步市社科规划办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在研项目过程管理,不断提高项目按期结项率和最终成果质量,为推动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和首都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开展多种层次、方式的科研管理培训
&&&&&&&&2014上半年,市社科规划办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一系列管理规定、办法进行了修订,对项目研究、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标准、新要求。由于新的管理办法刚开始实施,部分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工作者还不太熟悉,在进行课题研究、项目管理时仍按照旧办法来执行,给项目管理尤其是鉴定结项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年度检查显示,2014年底前在研项目将迎来一个集中完成期,大量课题计划在年底前申请鉴定结项,这对科研管理工作将是一个考验。为此,将面向广大科研管理工作者,就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新变化、新要求进行系统培训。鉴于上半年已对部分二级管理单位进行过培训,下一步计划召开一次针对“散户”的科研管理集中培训会。同时,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陆续到一些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开展规模小、有针对、方式灵活的上门培训。各科研管理部门在接受培训后,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本单位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进行培训。
&&&&&(二)创新工作手段,严把成果“出口关”
&&&&&&&&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成果质量,将试行两项新的管理举措。一是成果质量抽查,即不定期抽取部分一般、青年项目最终成果,参加由市社科规划办组织的集中鉴定,以检验项目成果质量;二是成果鉴定复审,即聘请同行专家对鉴定完毕、申请结项的一般和青年项目成果进行抽查和复审,经复审合格方能结项,复审不合格的将通报批评,项目负责人须按照专家复审意见修改完善成果,科研管理部门须对成果进行二次鉴定。抽查对象的选取,将与各单位项目进展情况和科研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挂钩,项目进展缓慢、科研管理工作松散的单位,是重点抽查的对象。项目负责人在开展研究工作时,应严格按照《项目申请书》设定的研究计划进行,确保研究成果质量。科研管理部门在组织一般、青年项目成果鉴定时,应严格执行成果鉴定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鉴定工作公平、公正。
&&&&&(三)加强宣传推介,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在加强宣传推介、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将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进一步发挥好《成果要报》等自有宣传平台的作用,大力宣传推介项目研究成果;巩固并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努力扩大项目成果的影响力;加强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的沟通联系,面向课题组及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成果推介培训;编辑出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年度报告》,集中反映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优秀成果;调研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做法和经验,筹备《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文库》组织实施工作等。广大科研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组织作用,引导本单位课题组树立成果转化意识,积极了解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随时、及时收集、整理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进行报送。
&&&&&(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专家学者
&&&&&&&&针对目前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调研难问题,市社科规划办将积极做好服务、协调和引导工作,为专家学者收集资料、调研座谈等工作提供便利。如以项目为纽带,引导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组成课题组进行联合攻关,使实际部门工作者参与到专家学者的调研活动中去;发挥北京社科研究基地尤其是应用对策研究基地的资源和优势,为专家学者调研提供便利和帮助;为课题组调研活动出具相关证明、介绍材料等。各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为科研人员的调研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年度检查表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是当前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难题。随着项目数量不断增长,科研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与日俱增,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下、规范性差的缺点暴露无遗。为此,市社科规划办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探索符合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特点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打造以“网站——资源管理系统——流程管理系统”为内容的,服务社科研究和规划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平台。该工程目前已完成一期内容,二期内容正在调研、设计过程中,包含了项目的网上申报评审、中期管理和鉴定结项全流程。同时,将充分整合项目管理QQ群、微信群等,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_教育部门户网站_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教社科[20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精神,进一步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促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重要意义
  1.开展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是推动科研管理创新,优化研究资源配置,构建现代科研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新阶段,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改进科研评价,对树立良好学术风气,提升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近年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改进中发展,有效调动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但与时代和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注重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质量评价导向有待进一步强化;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评价方法亟待根本扭转;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门户之见等不良现象亟待有效遏制。因此,必须把改进科研评价工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
  3.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激发研究活力为根本,以提升研究质量为导向,以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为重点,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完善评价标准,健全评价制度,规范评价办法,构建评价体系,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4.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评价活动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价值性与科学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继承积累和探索创新的统一,更好地发挥科研评价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导向、激励与诊断作用。
  二、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
  5.切实强化评价的质量意识。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正确把握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将创新和质量导向贯穿于科研评价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从根本上改变简单以成果数量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优秀人才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6.严格遵循评价的质量标准。要以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最终标准,以服务国家需求、引领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为取向,严格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切实推进理论与实际结合。把是否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使用新资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形成新对策等作为衡量研究成果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
  7.大力推进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研究成果是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判断研究人员、项目、团队、机构绩效和水平的根本依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要坚持以研究成果为主要评价对象,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等各种有益做法。要科学设置考核周期,引导研究人员潜心钻研、铸造精品,力戒过多过繁的评价;合理确定评价时限,使研究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充分尊重研究成果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破除学术合作的制度壁垒。
  8.正确认识《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引文数据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避免绝对化。摒弃简单以出版社和刊物的不同判断研究成果质量的做法。对研究成果的具体贡献和不足之处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力戒虚假浮夸。
  三、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
  9.建立健全分类评价标准体系。要针对人员、项目、机构、成果等不同评价对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论文、著作、教材、研究报告、普及读物、非纸质出版物等不同研究成果形式,建立健全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
  10.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应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研究成果要在思想理论上有所创新,传承文明上有所贡献,学科建设上有所推动。应用对策研究应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成果要在提升国民素质上有所作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上有所建树。
  11.合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要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评价的复杂性,准确把握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坚持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协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衔接、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相补充,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四、完善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
  12.加强评价制度建设。完善评价答辩制度、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反馈制度、申诉制度、举报制度和回溯评价制度,确保评价活动规范有序。健全以随机、回避、轮换为基本原则的专家遴选制度,大力推行匿名评审、署名评价,建立健全评价专家信誉制度、问责制度。建立评价结果的公布和共享制度。积极探索“非共识”研究项目和成果的评价制度。
  13.完善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突出专家与同行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发挥“小同行”的重要作用。健全同行会议评价与通讯评价工作机制,加强对同行评价的社会监督。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实际,积极稳妥地引入海外同行专家评价。通过多学科同行联合评价、相关学科分别评价等方式开展跨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评价。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相应研究成果受益者参与的评价机制。
  14.推动评价活动更加简约高效。优化评价过程,改进评价方法,注重评价实效,减轻被评机构和人员的负担。切实增强各类评价的相互协调,增强评价结果的共享性,避免围绕同一评价对象、相关评价主题,在相近时间范围内多头开展评价的现象。
  五、采取有力措施将改进科研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15.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将改进评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要统筹协调评价制度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科研体制的改革,积极开展评价改革试点。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科研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动员各方力量,为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保证。
  16.深化研究,强化支撑。充分发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以及有关学会、协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加强评价理论和政策研究,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同行专家和评价结果等数据库建设,提高评价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介评价机构的资格认证和监督管理制度,引导评价机构规范运行、相互协作、健康发展。
  17.端正学风,优化环境。反对各种简单化的科研排名,维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严肃性。规范高等学校出版社和学术期刊管理,切实把好研究成果出版与发表的关口。鼓励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学术环境,有效防止学风不正、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以优良的学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健康发展,以科学的评价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良学风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