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理论提出者,提出时间,背景,评价

2015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_中大网校
>> >> 正文
2015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发表时间:日11:51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探知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二级基础知识
二级专业技能
二级综合评审
三级基础知识
三级专业技能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认为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兰格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结果便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结果便产生恐怖的情绪;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情绪变化快而生理的变化慢;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丘脑,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外界刺激和对身体变化的认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提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一)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二)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三)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四)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心境、激情和应激(一)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三)应激: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都是同道德评价相联系的情感;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
共2页,当前第1页&&&&&&如何更好理解詹姆斯 · 兰格的情绪理论?
【冯慎行的回答(16票)】:
日14时更新,在结尾处对
的答案进行一些补充和解释。
这个问题没有人邀请我回答,简直是太伤心了。相比于,应激微反应专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在以及面部表情领域所做的研究?,威廉·詹姆斯理论相关的问题,我可能投入的精力更多一些。
先站立场。作为情绪理论的学习者和伪研究者,我并不是新詹姆斯主义者(Neo-Jamesian),而是在更广泛的理论背景发展了詹姆斯观点的心理建构主义(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作为建构论者,我坚信情绪的研究“在(自威廉·詹姆斯之后的)百年时间内都误入歧途了”(Barrett,2009)。
我在答题之前先将题目按照彭版《普通心理学》的翻译进行了更新,而我想说的第一个建议恰恰是,如果希望更好的理解包括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的历史、体系和争议,请先放下普心的教材。在这里不是对彭聃龄教授不敬,由于成书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普心教材在情绪一章的理论体系不清晰,并且存在一些学术争(cuo)议(wu)。
进而,我的建议是在讨论James-Lange理论的时候,以James的情绪理论为主。在当代情绪研究的主流论文中,James-Lange的出现频率远远低于James独立出现的频率,一方面有Lange是欧陆心理学家受到轻视的原因,另一方面在Lange成文更晚的前提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适用性都不及James的学说,更遑论1890年James将情绪理论融合在《心理学原理》中,尤其在“心灵要素理论”和“思想之流”两章中阐释了其理论的基础。
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James的情绪理论,我们需要将其放在大的背景下来看,才能理解为什么开始时声名鹊起,之后又悄无声息,再到现在的重整旗鼓。情绪的研究贯穿了人类的历史,早期的很多哲学家和生理学家就有了关于情绪的朴素描述。而第一个将情绪带到科学研究领域的人是Darwin,事实上他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情绪理论体系,主要的观点围绕“心理状态引发刻板的表情”,但是对之后的情绪理论研究却有着深远的贡献,包括对情绪的离散描述,以及有进化论色彩的表情研究方法。而James所提出的“躯体动作生成情绪”的理论恰恰是对Darwin理论的一种批判,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是Darwin理论正处于学术黄金期,另一方面James的理论过于反常识了。然而可能James自己都没有预料到,这场常识和反常识的情绪理论之争贯穿了百年,并且至今没有终结。
对于James理论很大的误区在于,认为固定的躯体动作产生固定的情绪,比如咧嘴笑产生高兴,或者比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产生恐惧。James也是建构论者,这点从机能主义心理学对Wundt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批判中就可以看出。James同样认为情绪也是对身体行为(包括肌肉的和外周的)进行建构得到的,是一种命名的产物,具体内容参见“心灵要素理论”。不多做赘述,引用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感受一下:当我确知已经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坠入爱河几个星期了时,我只是将一个名字给予了一种我以前不曾命名、但却完全有意识的状态;这种状态除了它之为有意识的那种方式以外没有其他的存在方式;而且,虽然它是对现在我对其怀有一种炽热的多的感觉的那同一个人的感觉,虽然它不断的向后者发展,但它与后者还绝不是同一的。
在了解了这个误区之后,我想可以将大家带入到这场常识与反常识之争中了。在正式讲述之前,我想先让大家看这个问题,看完评论区之后,我想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有学者会将情绪理论的讨论形容成“百年战争”(Lindquist et al.,2013)了。战争的焦点在nature kinds(天然分类) vs construction(建构论),还有个焦点在于discrete(离散的) vs dimensional(维度的)。其实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范畴“喜怒哀乐”,到底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如果是自然的,就意味着情绪是先出现的心理状态,而出现情绪之后,我们就会出现相应的表情、动作和其他反应,这些都是固定的而且是稳定的。这是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的,我们高兴了所以笑,悲伤了所以哭。如果是人工的,那就意味着情绪不存在于我们的基因中,我们之所以感觉高兴,可能是由于我们笑了、双手挥舞或者心率加快,我们之所以感觉悲伤,可能是由于我们哭了、大声叹气或者心脏不适。这是James以及之后的建构论者所持有的反常识的理论。
为什么在1927年Cannon提出对James的批评之后,James-Lange理论迅速的销声匿迹了呢?有三方面原因,一是James本人离开了心理学的研究,二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在后期逐渐进入了哲学思辨而完全忽视了实验研究,三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James的理论实在是过于奇特了,以至于在当时乃至现在都缺乏足够的实验技术可以对James的理论进行验证,包括情绪理论也包括《心理学原理》中其他的理论。然而在1927年到1960年之前的Dark Ages,并没有找到实质上支持nature kinds的证据,直到Arnold和Tomkins的出现才扭转了局面。Arnold和Lazarus脉络相连,发展了appraisal(评价)模型,而Tomkins之后的Izard和Ekman都是鼎鼎大名。在这个时期,行为实验和跨文化研究的结论都一边倒的支持着nature kinds和discrete的观点,即使Arnold和Tomkins两派之间的攻讦也很激烈。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心理学和其他学科比如人类学和语言学的不断交融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新鲜范式,近些年趋势开始逆转,fMRI的数据,元分析的数据,跨文化研究的数据指向了“情绪既不产生于固定的脑区”,也不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同时是“维度的”。这显然推翻了常识的那一类观点,站在了反常识的建构论一边。
忆完往昔,简单的对James的理论再解释一下。我们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是处于对环境情境不断适应的流动中,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肌肉的和外周的活动,我们会根据经验赋予这些活动一种名称,这就是我们意识到情绪的过程,所以情绪也是稍纵即逝的,不同的人相同的情绪是不同的,相同的人不同时候的相同的情绪也是不同的。如果想更科学的理解James的情绪理论,可以考虑查阅一些Russell,J.和Barrett,L.F.的论文,都是情绪心理建构取向的大牛,其中Barrett在2009年发表在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论文很大程度上继承了James的心理学思想。
至于情绪理论研究领域有哪几种取向,我想引用有偏颇的Izard的综述似乎不太恰当,我选择Gross在2011年发表在EMOTION REVIEW上的综述进行简单的介绍。
A代表了以Tomkins、Izard和Ekman为代表的基本情绪取向,B代表了以Arnold和Lazarus为代表的评价取向,C代表了以James、Russell和Barrett为代表的心理建构取向,D代表了Harre和Averill为代表的社会建构取向,越偏左越倾向nature kinds(遗传决定),越偏右越倾向construction(社会决定)。事实上,现在四个取向的论战还远远没有结束,有志于学习和研究情绪相关的心理学的朋友,情绪理论一定是值得投入一生时间去享受的内容。
本来说这段时间专心实验的,看到这道题真的手痒忍不住。如果讲的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参考我的,里面的回答都是基于James/Barrett的观点做出的,欢迎有兴趣的私信讨论。就到这里。
在结尾提到的实验来自面部反馈假说最经典的范式,Strack,Martin&Stepper于1988年发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论文。看上去,面部反馈假说,包括之后Damasio的躯体标记假说都支持James的观点,而实质上却不是,这涉及到另外一对概念emotion(情绪)和affect(情感),如果不刻意区分affect和emotion,如Damasio,那么固定的躯体反应导致了固定的情绪,就滑向了James的对立面;如果在承认affect的同时,认为emotion存在着affect之外的其他进程(比如概念化),James以及其他心理建构论者都持有这种观点。这方面的实验,除了两种假说的范式之外,Niedenthal主导的embodying emotion取向也很有理论价值,具体可以到SCIENCE的网站上下载她在2007年发表的同名论文。
之后就是挑几个小错或者说几个小争议。首先,将James的理论简单的看成外周主义是不恰当的,Damasio的理论和Neo-jamesian都偏向外周决定论,不过James本人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色彩,不可能是外周决定论,还应该认为具有建构论的雏形。至于Cannon对James的批评在当时看来是正当的、恰如其分的,但是在情绪研究进展的今天,Cannon的支持者已经几乎没有了(或者说Arnold和Lazarus一脉批判的继承了Cannon的思想),而James的理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我们现在再站在Cannon的角度看待James就不合适了,不过Cannon对于James理论最大的发展在于在生理状态之外关注了心理状态(事实上James在后期文献中关注到了)。其次就是后面图片中Schacter理论的类属问题,Gross(2011)以及其他学者都将其划分在心理建构模型中,而不是在Arnold和Lazarus之间的过渡功能(普心情绪一章的逻辑,我想学习者可能会有不顺畅的感觉,因为三种理论的逻辑并不相同),而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到,arousal(affect)和label(category)的双进程情绪理论,这个逻辑事实上传承自Wundt和James,继承与Russell和Barrett,而双进程的并行还是串行是目前心理建构论内部的争议焦点。
最后写一些建议。情绪理论研究现在有一种中庸的“和稀泥”取向,然而现在nature kinds和construction的矛盾在哲学逻辑、研究方法和实验范式上都无法达成和解,一些趋中的尝试都似乎似是而非。所以我对学习情绪的建议是,尽量不要从实验和应用角度出发(实验的解释方式和效度的不确定,应用领域的普适性),而尝试从理论内涵和逻辑进行学习,以原文献和现有的中立学者(比如Gross)的综述为主,找到符合自己世界观的情绪理论,之后就站在这个立场学习并探讨其他的情绪理论,会有更好的效果。
【万俟小七的回答(34票)】:
谢邀!(真的是所有邀请里最靠谱也最难以回答的,感激涕零~)
其实根据问题描述,题主已经明白詹姆斯-朗格的情绪理论了。
补充一点点:
詹姆斯-兰格的理论非常强调内脏的作用,控制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外周,所以这一理论被看做是外周主义的理论。
如果说“更好理解”,那我想提供的思路是——
【看一看其他的情绪理论,进行比较,把握不同理论的侧重点与核心。】
【找一些支持或者反对这一理论的实验证据。】
举两个其他理论的例子: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
有研究者认为,詹姆斯-朗格的理论有诸多不足:
①即使通过手术切断内脏和中枢的联系(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身体结构无法再发生变化),实验动物仍然会继续存在情绪反应;
②自主神经系统(引起一些重要生理变化的神经系统)反应太慢,不足以成为引发情绪的源头。
所以,坎农提出:
情绪反应要求大脑在输入刺激和输出反应中起作用。来自丘脑的信号到达皮层某一位置,产生情绪感觉,到达另一位置而引起情感表达。
同时,巴德认为:
一个情绪唤醒的刺激同时产生两种效应,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躯体上的唤醒,通过皮层得到情绪上的主观感受。
综合来看,坎农-巴德理论强调:
情绪刺激产生的两种同时反应,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并且预测了躯体和心理反应的独立性。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把之前的两个理论综合了一下,并指出,刺激时间和生理唤醒都同时依据情境线索和环境因素得到认知评价,在唤醒水平和评价性质的交互作用中产生情绪体验。
再举一个实验的小例子:
有一个挺好玩的实验,是让被试读笑话,一组不做要求,一组咬着笔帽(类似于笑的一个动作),一组嘬着笔帽(类似于撅嘴的一个动作)。
最后,咬着笔帽的对笑话好笑程度评价最高,嘬着笔帽的对笑话好笑程度评价最低。
——结论:情绪是受到身体行为影响的。
类似的实验会有不少,蛮好玩的,但是我目前不是很会把它们挖出来……
来几张图吧——
图片均来自于以前一门专业课的课件。图片均来自于以前一门专业课的课件。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附赠果壳文章一篇:
关于情绪理论,现阶段(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估计就过时啦)有一篇非常靠谱的文献(全英文的):
Emo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highlights, unanswered questions, and emerging issues
作者: Izard, Carroll E
期刊: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ISSN , 2009, 卷 60, 期 1, pp. 1 - 25
如果你不方便用数据库,邮箱留给我,我可以发给你。
最后,扯几句“形而上的鸡汤”——
不管是什么研究,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研究者通过某些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很可能会被其他研究者找到反例,提出批判、修正或者补充。
不管是上述三种情绪理论,还是颜色知觉最有名的三原色理论和拮抗理论,更包括生理学方面的血液循环理论、学习记忆理论,都是一点一点发展形成的。
所以,如果要说“理解”,不管是什么理论,都可以结合它的“祖宗八代、前世今生”以及提供重要相关证据的实验研究。
答了好久终于写完了。。祝好~
【多次重复】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文字随便拿走,图片不要乱转载!
【萧柠的回答(0票)】:
詹姆斯把情绪分为较粗糙的情绪和较细腻的情绪。詹姆斯认为,人遇到某种情景,身体上先有反应,反应引起的内导冲动传到大脑皮质引起的感觉就是情绪。
刺激——身体反应——情绪
身体反应在前,情绪体验在后
本质在于否认情绪对认知的直接依赖,将情绪归结为对有机体的身体或生理变化所引起的机体感觉。
btw,詹姆斯是将进化论与心理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因此可以从进化论观点理解。
【原地等待的回答(0票)】:
的答案,很喜欢他对理论发展的历史综述,和主要学派的争议焦点。也非常希望能够看到进一步对应用上的比较。
如果不对理论本身进行评论,我个人更倾向于接受建构论所暗示的观点:情绪是一个概念,而不是实有存在。
这个观点最早是在佛学中接触到。佛学认为,光明是不存在的,即,光明为色为空。为了区别黑暗,我们发明了光明。光明与黑暗都是视觉感知的概念物。
在心理学上,情绪也有与其对应的概念,也许这个概念是“理性”。在理性思维的范围中,我们使用“分析”,而在情绪思维的范围中,我们使用“体验”。两种思维都是对刺激进行判断,情绪也在反映刺激对个体的意义。情绪和理性的关系,就像潜意识和意识。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情绪理论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威廉·詹姆士在1884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情绪体验主要是身体变化造成的。丹麦心理学家卡尔·兰格(Carl Lange)几乎在同时发表了相似的理论,因此这被称为“詹姆士-兰格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当身体产生(生理)变化时,我们感受到这些变化,这就是情绪。”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情绪理论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有些人认为情绪激发起行动,我们哭泣是因为难过,逃跑是因为害怕。詹姆士-兰格理论则给出相反的解读:刺激引发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生理状态上的改变,生理上的反应导致了情绪。一些实验支持了这一理论,例如人为操纵受试者的表情,受试者可以感受到相应的情绪。这些实验也被应用在治疗中,例如大笑疗法、舞蹈疗法。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他指出,“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又说:“人们的常识认为,先产生某种情绪,之后才有机体的变化和行为的产生,但我的主张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在詹姆斯看来,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情感,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变化,乃是激丨情的真正的最初原因。”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因此,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2.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对詹姆斯-兰格理论提出了三点疑问:第一,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并无多大的差异,因此根据生理变化很难分辨各种不同的情绪。第二,机体的生理变化受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这种变化缓慢,不足以说明情绪瞬息变化的事实。第三,机体的某些生理变化可由药物引起,但药物(如肾上腺素)只能使生理状态激活,而不能产生情绪。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例如,某人遇到一只老虎,由视觉感官引起的冲动,经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处,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同时发出两种冲动:一是经过体干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到达骨骼肌和内脏,引起生理应激准备状态。二是传至大脑,使某人意识到老虎的出现。这时某人的大脑中可能有两种意识活动:其一,认为老虎是驯养动物,并不可怕。因此,大脑即将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并转而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应激生理状态受到压抑,恢复平衡;其二,认为老虎是可怕的,会伤害到人,大脑对丘脑抑制解除,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应激生理反应,并采取行动尽快逃避,于是产生了恐惧,随着逃跑时生理变化的加剧,恐惧情绪体验也加强了。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学说为坎巴情绪学说。
情绪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 R. Arnold)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丨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丨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丨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丨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送到血管和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情绪理论沙赫特的三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三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第三,相应的环境因素。
为了检验情绪的三因素理论,他们进行了实验研究。把自愿当被试的若干大学生分为三组,给他们注射同一种药物,并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的可能发生的作用。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一种对情绪具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三组被试都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然后,主试向三组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做了不同的解释:告诉第一组被试,注射后将会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这是注射肾上腺素的反应);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后身上会发抖、手脚有些发麻,没有别的反应;对第三组被试不做任何说明。接着把注射药物以后的三组被试各分一半,让其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环境里休息:一种令人发笑的愉快环境(让人做滑稽表演),另一种是令人发怒的情境(强迫被试回答琐碎问题,并强词横加指责)。根据主试的观察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的环境中显示愉快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而第一组被试则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如果情绪体验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注射的都是肾上腺素,引起的生理状态应该相同,情绪表现和体验也应该相同;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那么不论哪组被试,进入愉快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愉快情绪,进入愤怒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愤怒情绪。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这个结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
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一是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二是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期望;三是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联系。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储存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日 [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乔丹评价詹姆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