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球杆加塞震动是手机黑屏震动怎么回事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64|回复: 54
关于后手位置(九球杆)问题
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搜索了以前的帖子,很多都是关于手架的,很少提及后手握在球杆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我看了一些使九球杆比较好的球手视频,发现这些球手正常击球的时候,大多握的比较靠后,多握在缠线区末端或杆尾,比如:代勇、刘海涛、杨帆、李明文、王晓倩等等,只有史伟达和马教练握在缠线区中间位置。
握的靠后:优点是:对下球点看的比较清楚,运杆比较直,推杆稳。能够较好的利用球杆的弹性。缺点是加塞球和力度控制不够精确。
握的靠前:优点是:大臂用的多,力度控制的好一些。缺点是远球出杆不值,远推失误率高。
个人意见,欢迎大家讨论和补充。
PS:我自己180的身高,握的位置在缠线区中间,感觉出杆不顺,总是扭,尤其是发力的时候。现在想改改姿势。
代勇VS杨帆 上 森荣·乔氏杯 2013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 上饶站 超清.avi_044.999.jpg (52.98 KB, 下载次数: 2)
23:53 上传
代勇VS杨帆 上 森荣·乔氏杯 2013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 上饶站 超清.avi_235.436.jpg (49.55 KB, 下载次数: 2)
23:53 上传
代勇VS杨帆 上 森荣·乔氏杯 2013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 上饶站 超清.avi_533.159.jpg (48.67 KB, 下载次数: 2)
23:53 上传
代勇VS杨帆 上 森荣·乔氏杯 2013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 上饶站 超清.avi_600.947.jpg (49.83 KB, 下载次数: 2)
23:53 上传
5 刘海涛握的比较靠后
代勇VS刘海涛 森荣·乔氏杯 2013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 上饶站 超清.avi_730.757.jpg (39.79 KB, 下载次数: 2)
23:53 上传
lmw.jpg (44.99 KB, 下载次数: 2)
23:53 上传
7 史伟达握的比较靠前
史伟达VS加雷斯·波茨(上)中国秦皇岛“乔氏杯”中式八球大师邀请赛 超清.avi_201307.jpg (69.25 KB, 下载次数: 2)
23:52 上传
史伟达VS加雷斯·波茨(上)中国秦皇岛“乔氏杯”中式八球大师邀请赛 超清.avi_201307.jpg (64.5 KB, 下载次数: 2)
23:53 上传
(41.82 KB, 下载次数: 2)
23:53 上传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SNK的技术,发力技巧要远远高于中八。
都是台球,原理是一样的,物理科学对球的撞击的理论和运动学里出杆发力的理论从来没说过跟球的大小、台子的大小、杆的粗细有本质的区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alex哎呦 于
01:28 编辑
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距离,不同力度,不同杆法,一般都会有不同的位置。。目的是获得想要的击球效果。。所以这就是九球杆为什么握把部分很长的原因。。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运杆直不直好像跟握在哪没有关系吧
头像被屏蔽
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你就没看看 梅林的喔杆
签到天数: 2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4]偶尔看看III
你照一下镜子,看看小臂是否垂直地面,过于靠前和过于靠后都不对。以前手架杆长度20或25公分左右为基准。
一米180,正常握杆位置应该线尾处,如果在线中央你的小臂肯定过于靠前了。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距离,不同力度,不同杆法,一般都会有不同的位置。。目的是获得想要的击球效果。。所 ...
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初来乍到
我自己的感觉 握杆靠后的时候多是用杆的力量和延伸去打球 出杆速度相对慢&&握前的时候基本都是打一些出杆速度比较快的球&&我觉得握杆靠后对母球的控制更好一些 一些比较极限的杆法也更轻松一点 握杆靠前打的都是一些母球旋转低的球 比如斯登 小跟小拉&&我身高185 我自己就是这种情况& &&&史伟达的握杆我看着甚是别扭& &大概是因为个头矮吧
签到天数: 126 天连续签到: 2 天[LV.7]常住居民III
我是习惯靠后!线尾的位置都握不到!
签到天数: 36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距离,不同力度,不同杆法,一般都会有不同的位置。。目的是获得想要的击球效果。。所 ...
签到天数: 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习惯趴的低点的,握的就靠后 ,高点的 就比较靠前。
签到天数: 12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
后手位置是由前手位置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后手与前手距离是一样的。实际打球中,经常根据需要要前后移动前手支架,如打母球贴库球,前手支架与母球距离缩短那后手也相应的向前移动等同距离的。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握杆位置主要跟以下因素有关,1,前手臂的弯曲度;2,身高臂长;3,手架与母球的距离;4,小臂与杆的垂直度。所以大家不要简单的看问题,它是由多方因素导致的
签到天数: 5 天连续签到: 2 天[LV.2]偶尔看看I
刘备打台球就废了吧?
签到天数: 38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刘备打台球就废了吧?
刘备是个篮球运动员!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握杆位置主要跟以下因素有关,1,前手臂的弯曲度;2,身高臂长;3,手架与母球的距离;4,小臂与杆的垂直度 ...
小臂不垂直的后果?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小臂不垂直的后果?
那要看差多少,差的少习惯了无所谓,差得多了就有影响了
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谢谢楼上各位的回复,有一点我可能没说清楚,我是指在通常情况下,比如同样击打一颗球半台球,石伟达比刘海涛如何呢?
印象中以赵丰邦等为代表的台湾球手后手握的位置,比上面几位要考前一些,不知道对否。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那要看差多少,差的少习惯了无所谓,差得多了就有影响了
小臂靠前斜呢?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url=/v_show/id_XNTAwMjcwMTQ0.html]我握杆也特别靠前,郭金伟老师说这是杠杆原理问题 说打的好的没有握的太靠前的 这样发力受局限性,现在稍微调整了下 够着打的时候 自然握的就靠后了 。还有我握杆不是握 是攥着或捏着 这个实在是不好改呀,前辈们帮忙看看 给点意见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小臂靠前斜呢?
斜的不严重都无所谓,习惯最重要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谢谢楼上各位的回复,有一点我可能没说清楚,我是指在通常情况下,比如同样击打一颗球半台球,石伟达比刘海 ...
决定握杆的位置主要由我12楼说的四个因素决定的,同样打一个球,握杆的位置也会因人的习惯和天生因素而不同,所以不能只看简单表面的现象
签到天数: 55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我是习惯靠后
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决定握杆的位置主要由我12楼说的四个因素决定的,同样打一个球,握杆的位置也会因人的习惯和天生因素而不 ...
谢谢石老师的回复!
我的想法是:握的靠后些总体来讲会不会比握的前好一些,否则为什么那么多职业选手大都选择靠后握呢?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握杆位置主要跟以下因素有关,1,前手臂的弯曲度;2,身高臂长;3,手架与母球的距离;4,小臂与杆的垂直度 ...
手架距离比较占主因。
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手架距离比较占主因。
了解,这是一个原因。
问题是手架远,后手就应放平,有点像斯诺克的运杆了,大臂基本不动,手腕用的多。
手架近点,后手握的靠前,大臂带动小臂,像九球的运杆。
这两种哪一种更适合打黑八?
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我是习惯靠后
我也尝试过靠后握杆,感觉出杆不稳定,杆头都是晃的。
签到天数: 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你这些图片 不是打一个位置的球 我觉得无法证明他们握杆前后啊
& &打不同位置的球&&后手好像握的地方也不一样吧
签到天数: 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怎么舒服怎么握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手架距离比较占主因。
前臂的弯曲度是第一位的,前臂伸直的握杆都靠后,甚至最后,前臂越弯的握杆越靠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刘备是个篮球运动员!
刘备分明是个保龄球运动员。。。
签到天数: 38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刘备分明是个保龄球运动员。。。
最擅长的是篮球,保龄球也是职业水平。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前臂的弯曲度是第一位的,前臂伸直的握杆都靠后,甚至最后,前臂越弯的握杆越靠前
分析很透彻,很棒。
签到天数: 22 天连续签到: 4 天[LV.4]偶尔看看III
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距离,不同力度,不同杆法,一般都会有不同的位置。。目的是获得想要的击球效果。。所 ...
说的非常有道理
签到天数: 22 天连续签到: 4 天[LV.4]偶尔看看III
前臂的弯曲度是第一位的,前臂伸直的握杆都靠后,甚至最后,前臂越弯的握杆越靠前
支持,请教一下石老师,正常来说,是直臂好,还是稍晚好?还是前臂的弯曲度因人而异?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支持,请教一下石老师,正常来说,是直臂好,还是稍晚好?还是前臂的弯曲度因人而异?
一板一眼的斯诺克,直臂好些,比较随意的九球弯些好,中八看个人习惯了,总之主要还是看个人身体接受能力及习惯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一板一眼的斯诺克,直臂好些,比较随意的九球弯些好,中八看个人习惯了,总之主要还是看个人身体接受能力 ...
SNK的技术,发力技巧要远远高于中八。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都是台球,原理是一样的,物理科学对球的撞击的理论和运动学里出杆发力的理论从来没说过跟球的大小、台子 ...
但是。黑八很多时候不如SNK需要控制那么精准,发力精准度的高低,取决于打法的不同。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但是。黑八很多时候不如SNK需要控制那么精准,发力精准度的高低,取决于打法的不同。
按你这么说,按着斯诺克的打法打黑八,不就精准了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按你这么说,按着斯诺克的打法打黑八,不就精准了吗
石老师,如果要说精准度,那的确是斯诺克打法最精准,无论击球准度还是走位细腻度。你看看郑宇伯,石汉卿,那都是斯诺克功底转中八的。就现在都推崇的波茨和梅林,那也是有专业斯诺克功底的。至于很多人说打斯诺克好不一定打中八好,这点我认同,但是他们打得不好更多是中八的套路不熟悉,精准度绝对一流。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石老师,如果要说精准度,那的确是斯诺克打法最精准,无论击球准度还是走位细腻度。你看看郑宇伯,石汉卿 ...
有一点需要说一下,斯诺克打的好的人,需要有比中八更多的天赋和刻苦努力,需要单杆过百,这样的人打小台能不厉害吗?如果是一些经常打斯诺克的,但水平很差的选手来打中八,结果你可想而知吧,所以我说不是打法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有一点需要说一下,斯诺克打的好的人,需要有比中八更多的天赋和刻苦努力,需要单杆过百,这样的人打小台 ...
呵呵,石老师,据我所知国外好多九球职业选手都是斯诺克练不出来了转九球的,你能说这些人的天赋很高吗?我觉得不尽然
签到天数: 12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
SNK和中八,从另一个角度去说也许大家的看法会统一一些:
正常情况下,SNK由于其特殊的规则和设施,单局击打次数要远超8、9球,所以更加要求球手持续稳定性,所以对于姿势等基本工的要求和训练更加严格。这就有点像是培养长袍运动员似得。
打8、9球可以比作短跑吧。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呵呵,石老师,据我所知国外好多九球职业选手都是斯诺克练不出来了转九球的,你能说这些人的天赋很高吗? ...
那些练不出来的斯诺克选手,你知道跟一线世界斯诺克选手差多少吗,只差一点,就这一点点,就很难出成绩,打小台因为对技术要求降低,机会就会增加,偶然性增大,出成绩的机会也会增大,像刘海涛斯诺克很好,但出不来成绩,他这个天赋在斯诺克界差一点,转到小台,出成绩的机会就会大大的增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那些练不出来的斯诺克选手,你知道跟一线世界斯诺克选手差多少吗,只差一点,就这一点点,就很难出成绩, ...
我觉得我们有点跑题了,我们刚才讨论的是如果单纯说精准度,那斯诺克的那套动作打法是最有保障的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我觉得我们有点跑题了,我们刚才讨论的是如果单纯说精准度,那斯诺克的那套动作打法是最有保障的
习惯、能力和天赋最重要,看看奥萨利文等很多斯诺克选手的出杆动作就不是所说的斯诺克标准动作
签到天数: 1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按你这么说,按着斯诺克的打法打黑八,不就精准了吗
怎么能用SNK的打法呢?两种不同的规则要求。
签到天数: 39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怎么能用SNK的打法呢?两种不同的规则要求。
你说的打法是规则吗?那就更离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握杆位置靠后一点,发力能更透一些。但如身高偏矮,或臂长短的人,只能握得靠前一点了。感觉优秀的职业选手身高都不矮。
Powered by台球球杆里所谓的科技球杆,加塞不用让点的原理是什么?
台球爱好者,特别喜欢这项运动,接触一年左右了。看到一个视频YCpower的科技球杆,号称可以加塞不让点,视频里的人似乎挺有知名度,演示加塞不让点,结果球也打进了,这是什么原理?(我感觉他也让点了,但是角度不是很好不是很确定,还有袁成似乎是个高手啊,不会胡说吧)我现在的加塞基本原则是左塞往左让点,右塞往右让点。修正的多少影响的因素比较多,距离,力度等,但我基本是根据塞的大小成正比来让点的。这儿打住一下,球房有球友跟我说高杆和低杆加塞后让点是相反的,他说低杆的让点是左塞往右让,右塞往左让。他打的比我好,他的是对的吗,我迷茫了,科学原理呢?遵循什么原则呢?可以完整的,跟我讲一遍原理吗?科学原理!
按投票排序
袁成的那个演示,瞄准后,手架不动,转动后手,这本身就调整了瞄准方向,已经是实打实的让点了。这种方法想打进球,必须是在一定的距离,角度,力量,加塞量下,才能恰好打进。不可能有什么一转后手,加塞和让点恰好完全匹配的球杆。同一个位置的加塞球,用不同力量击打,让点量都是不尽相同的,不可能那么容易完全匹配。真正想要掌握加塞技术,只有理解原理后,不断的尝试和记忆。不同球杆的加塞量不尽相同,这和球杆的硬度弹性都有关系。另外高低杆加塞,方向都是一样的,让点量略有不同而已。加塞让点的原理,以中杆左塞举例子说,就是击打母球左侧,母球会带旋转前进的同时,被杆头向右推动少许。如果要让母球依然打到正中间,就得在瞄准时适当向左瞄一点,起到歪打正着的效果。你朋友的说法有问题。除非你是打长台,低速度,后手高,出杆向下扎,打成了明显的弧线球效果,那确实让点可能是要反过来的。否则绝大部分情况下,低杆左塞照样是向左让点,右塞向右让点。
你先帮我一个忙,编辑答案过程中,怎么可以把视频插进来?
首先,袁成绝对是高手,现在也是相对专业的台球教练。其次,袁成球杆我曾经用过一根,号称两千元级别的手工杆,后把插花是亨得利和特鲁姆普的复古款。不过打感来说一般,前枝弹性很一般,连接处也不是真空的,后把略重,我觉得还不如我那根几十元的山寨奥秘。其实我觉得通杆就挺好,传力好一些。再次,中近距离加塞本来就是用后手瞄,长台加塞打非洞口球完全靠手感。中近距离母球弧线轨迹不明显,袋口也有一定宽容度,即使不能空心吃袋角也能进。远距离就不一样了,出去能明显看出来有弧线,能不能吃到进球点纯粹靠的是感觉。最后,打台球和器材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起到的作用顶多有十分之一二,球房里那些高手用公杆也能轻松虐一般人。
我那个问题的答案里写的都是自己瞎猜的,坐等大神
解答。个人用两根美洲豹314(很出名的科技杆)打过球,当然都是别人的。现在用的这个也是科技杆,喜欢用,确实让点少,不让不太可能,让点少其实不是太提高准度,个人觉得更多地是提升自己加塞的上限。科技杆特别容易弯,寿命不长。打多了就觉得公杆舒服………也不知道为啥。按塞大小来让点这事儿我没刻意干过,不过我水平也很渣,清台率不足10%的爱好者而已。
赞同Vince的回答YC球杆就是忽悠,垃圾杆卖好几千,签完别买在不考虑扎杆的情况下,对比正常击球点,左塞往左让,右塞往右让具体让多少,根据球杆本身,杆法远近力度,每个人出手的手法都有关没法一概而论,得多练找到自己的感觉加塞让点的方法有很多,没有一种方法实用所有,所以还是得练。回到球杆本身,斯诺克杆没有什么科技前支,别听人忽悠,对比九球杆让点小很多对于九球杆,美洲豹那种科技前支是将多片枫木压制后再切削形成的,相对原木前支,各个方向上的让点更为一致均匀。但这些科技前支不一定比实木杆让点更小,从我个人经验,好的实木前支让点也很小,当然也得挑,不能一概而论很关键一点是先角,这个影响很大,象牙先角明显比美拉敏、米卡拉等材质先角让点,不过象牙先角击球更脆,回馈更好,绕球台的大走位更舒服还有就是皮头,厚还是薄,软还是硬,都是有影响的说了半天,我个人对球杆的让点偏大不大介意,更重要是你适应这个球杆,扬长避短
没有不用让点的球杆。没有不用让点的球杆。没有不用让点的球杆。科技前肢让点小。科技前肢的前一段不是实木,早期是六片,八片,十片的合木(现在好像都二十多片了),就是用木头拼起来的,比普通木头弹性稍大,击球时会吸收更多的能量让球杆产生形变(我的文化水平只能结实到这里)至于那个低杆,他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想让母球吃库后向左的分离角变大,你需要加的是右塞。想变小就加左塞。(站在击球方对面一想就明白了)
没有加塞不让点的球杆 只能无限的接近不让点 科技球杆采用一些合木 中空 填充技术 让球杆的让点变小 主要方面还是减小球杆前肢的重量 因为前肢越轻 让点越小 正确的选择球杆 让点是一方面 但是并不是很重要 个人认为 让点比较稳定的球杆算是比较好适应的球杆 而不是让点小就一定是好球杆 鼓吹球杆不让点的 那都是噱头 不可信
袁成就是大骗子大忽悠。cctv5送的yc是最差的,给自己打知名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给大家提供台球资讯信息,展示台球的魅力!一起爱上台球!
女人的阴道到底有多长?女人一定要知道!(男人勿进)
[推广]●●●●●●●●●●●
热门公众号Accounts
精彩内容热门推荐
?女人?的天堂,男人禁止入内...
★分享&家庭物语;;;★网罗&社会万象;;;★体会&人间百态;;;★点亮&智慧人生!;;★欢迎您的加入!
我是个女流氓,请不要欺负我.
nanpiren001
?南皮?新鲜事儿,关注我吧,做?南皮?的潮人.
精彩内容热门推荐
jiangduxianfeng
“?江都?先锋”是一个宣传?江都?党建工作的“微窗口”,也是一个服务基层党建的“微平台”.
感谢您 关注身边?胶地人?, “身边?胶地人?”是一个潮汕朋友的平台! 每天潮汕本土视频为你推送!
haha365net
搞笑的世界
卧槽!又粗大事了!YY头条,八卦,yy趣闻,?快手?大事件!报道YY主播大事!欢迎关注!?快手?大事件!?快手?大事件!
本账号立足本地,服务鹤乡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文书代写服务.如果您有房屋买卖、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合同担保、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关注我们!我们有专门的咨询团队为您排忧解难!
wei-rongxian
微容县时代,为容县商家提供微平台服务~
加塞技术详解+加塞瞄准方法
阅读&6518&发表& 23:30:26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讲,希望可以发布一个加塞及加塞瞄准的教程,于是就整理出来了这篇文章!内容稍微有点长,不过希望大家可以好好阅读,因为它真的是一篇干货文章!本文适宜已经掌握一定台球技巧的球手阅读,不建议初学者阅读。这里把掌握一定技巧的球手定义为能打出缩杆(下塞)和高杆(上塞),头脑里对母球与目标球发生碰撞后的分离角度有一定认识,并且能较为合理的利用这两种杆 ;(一)众所周知的加塞  台球一般有三种加塞球的叫法,一是左、右塞或称左、右偏塞,二是高、低塞或称上、下塞,三是顺、逆塞或称正、反塞。第一、二种叫法都是根据球手正面面对主球时的击打位置命名,只是一个从上下来划分,一个从左右来划分。左上塞(即左高塞)、左中塞、左下塞(即左低塞)可以统称为左塞,右塞亦然。左高塞(即左上塞)、中高塞、右高塞(即右上塞),统称为高塞,低塞亦然。(如下图)图中主球的击打点是9个,对于我来说一般就打这9个点,在少数情况下也会打到17个点。我觉得这个点数,即便对于职业选手(这里指的是使用司诺克球杆的职业选手,因为九球杆杆头要粗上许多,因此使用九球杆的球手,击球点自然会少。)来说,这个点数也算可以了。但实际效果,进球率和走位精确度,我则差得远了。其实,我意识到点多的打法也许并不太好,因为从基本功训练的角度来说,应该一个点一个点的打,对力度、分离角度、反弹角度等影响运动轨迹的各方面进行练习。熟悉了一个点的打击效果后,再加点,而不应该率先用点位来弥补走位上的欠缺。但反过来想,用不同的点位进行走位练习,其实也对上述各种因素的认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种叫法则是以正常击打主球中心与目标球碰撞后,主球的分离角度方向来命名,与分离角度方向相同叫顺塞(正塞),反之亦然。各位读者注意,这里的“分离角度方向”是区别顺、逆塞的关健。(如下图)(注:本文所有图片中,红色圆圈为目标球,黑色圆圈为主球,虚线圆圈为主球与目标球发生碰撞时主球的位置,即假想球的位置。直线箭头表明球的滚动方向,两个小弧线箭头代表球的旋转方向。)  顺、逆塞的叫法有一个问题,在主球与目标球没有分离角度即180度的水平方向时,或者是在讲解一个球,比如目标球带塞后的运动轨迹时,顺、逆塞无法给予表达。谁知道在这两种情况下,台球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左塞)该叫顺塞还是叫逆塞呢?(如下图)  出于此种原因,个人建议还是用左、右的叫法比较清楚。当然,顺、逆的叫法有它的道理,它排除了左、右赛叫法在不同位置的人面对主球时,可能会造成的麻烦。比如,一个球手击打主球的左侧时,对于他对面的人来说,则是主球的右侧了。这样,在理解时会有搞混的可能性。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所有的叫法都要熟悉。加塞与瞄准  知道了加塞的原理和运动轨迹之后,再来谈谈瞄准。从个人的经验来说,加塞进球有助于瞄准。这时打球时,不是紧盯下球点(假想球的位置),而是在头脑里勾勒出出一条通道来,即主球前进的路线,一条“圆柱型的轨道”。让这条“圆柱型的轨道”尽头到达下球点(假想球的位置),即可进球。看到过太多的人讨论“让点”了,什么是让点?怎么让?而在这里,这个“圆柱型轨道” 的瞄准方法让所谓的 “让点”几乎失去了意义。  让点,有两种情况。一是加水平方向上的塞,即主球沿直线前进,不走曲线。此时,目标球上的瞄准点应与主球上的击打点让出同样的距离来。(如下图)击打主球中心时,目标球球的瞄准点是A点,击打主球中心偏右时,目标球的瞄准点是B点。这时,目标球上A、B两点在左右方向上的水平距离就等于主球两个击打点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所谓的“让点”距离。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主球的运动轨迹没有丝毫变化,最后终将达到虚线球(即假想球)的位置。因此,无论击打哪个点,心里只要勾勒出主球正确的运行通道,就无所谓让不让点了。  当然,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觉得改变瞄准点的方法比较适合自己,有的人则觉得通道瞄准法比较适合自己,持不同方法的人都能将球打进。本文并不试图做这两种方法谁优谁劣的评价。  上图中主球的运动轨迹只是理论上的运动轨迹,通过一个理论高手的指点,我发现加水平塞或其他任何有左右方向上的塞时,主球实际上有一个与加塞方向相反的分力,这个力产生于主球与台呢之间的摩擦,也就是说如果主球与台呢之间没有摩擦,这个分力是不存在的。(如下图)一般来说,由于这个分力的作用很小,虚线的轨迹可以忽略。但当大力及长距离加塞击球时就必须考虑到它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主球走曲线时的让点。这种情况十分复杂,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水平方向加塞的让点距离)可遵循。如果主球与目标球在A点相撞,因为主球实际上往右偏离了,所以目标球的瞄准点应该往左让点。相反,在C点相撞时,则应往右让。而在B点相撞时,则无需让点,因为这时的相撞点相当于主球走直线时的相撞点。在图11中,理论上主球可以在运动轨迹的每一个点碰上目标球,而主球所走的的曲线弧度大小与许许多多因素有关,因此从不同的撞球点可以看出,那种所谓加左塞往左让点、加右塞往右让点的言论是多么的简陋和不负责任啊!  通道瞄准法不用记忆往哪个方向上让点,只要能对主球的运行轨迹有正确的估计,便可以下球了。诚然,即使是水平方向上的塞,也不是想打就能轻易打出来的。出杆要直、稳,不能产生垂直方向上的力,头脑里的通道概念要清晰,以最大限度的努力来保证主球的直线运动轨迹。以本人实际经验来讲,起初刚加塞打球时,根本就不知道往哪儿打。可一旦通道的感觉有了,便开始不怵这种球了。当然长距离的加塞球,我还是望尘莫及。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加塞的轨迹做个总结。①左、右中塞  由于中心偏左或右的水平加塞球其运行轨迹近似一条直线,因此,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水平出杆,中心偏左或右的点击打准确,一句话:打水平加塞球的关健就是,以最大的努力保持球的直线运动轨迹。②左、右低塞  上文中已经说到左、右低塞会使主球产生弧线运动轨迹,因此在击打这样的球时,必须改变瞄准点,这就是真正的让点。③左、右高塞  前文中已经解释过,相同力度下,左、右高塞的弧线比左、右低塞要小,因此在击打这样的球让点时,要少让些。  根据某台球组织的正式统计,在正规的斯诺克比赛中,加塞球的进球率远小于不加塞。因此,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加塞。必须加塞的情况下,尽量加水平方向的塞,高、低偏塞用在短距离球的处理上。而长距离的塞,基本用于防守。  瞄准主要依靠训练来加强对球的感觉。人有一种估计能力,比如一个好司机不用尺子量,便能精确的估算自已驾驶的车子与其它车子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甚至能精确到几厘米。一个优秀的台球好手也是如此,他能对自己所击打球的运动轨迹做出精准的判断,这种对球的感知和把握能力,用多大的力,加多大的塞,让多少点,只可意会(自我体会)很难言传,语言和文字对于这种能力的描述绝对苍白。
评论Comments
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没有震动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