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金融发展历程 (我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集思广益啊 谢谢)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话题一直炙手可热,热点层出不穷,但是总感觉没有说出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主要原因是谈论互联网金融的人士,要么只懂金融、要么只懂互联网,能够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人实在少之又少,甚至还有部分人士将互联网+金融的任何事务都算作互联网金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和模式探析(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按公司简称
按股票代码
按企业行业
按发布日期
按关 键 词
按发布地区
按文章标题
&您的位置: >& 新闻浏览
集思广益,共迎明天&&
10:08&&&& 来源:商业电讯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金融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公开信
&&&&近日,央行发布《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或征求意见稿),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联盟认为,这是继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又一次极具实质意义的突破,代表互联网金融的合规发展,将向前迈出巨大步伐。本次征求意见稿条目详尽,定性定量的具体规定,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极具参考价值,这对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拟定也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于推动网贷联盟的下一步自律发展与监管布局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指向,对此联盟甚感振奋,也非常欢迎与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办法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推出,代表了决策层呵护创新、尊重市场的态度,因此,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金融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也非常愿意从我们的行业视角积极参与与有关方面的讨论与对话,共同推进有关监管法规的完善与落实。 &&&&我们注意到,本次征求意见稿中有部分条款界定尚值得商榷,市场的误读将可能困扰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发展,如: &&&&第十一条规定 &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第二十四条规定&单位支付账户的资金来源仅限于其同名人民币银行账户,资金只能用于消费;个人支付账户的资金来源仅限于本人同名人民币银行借记账户、本支付机构按规定发行的预付卡充值和个人支付账户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这两条非常可能被市场解读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停止对接包括网贷行业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需求,或与目前互联网金融正积极融入中国金融序列的整体发展趋势相背离; &&&&第二十五条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这条对转账限额的要求,忽视了目前整个市场用户群体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交易体量,比如目前的绝大多数网贷平台上的投融资交易需求即可能因此而受到较大限制。 &&&&近年来,网贷行业发展势头较好,诸多同业,立足普惠,立足服务小微,有力补充了传统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错位,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因而,网贷行业也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更被认定为对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在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行业领先者也一直在寻求有序发展的路径,尤其对信用风险及政策红线的把握,一直是同业关注的重点。在行业的自律摸索中,我们通过对接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初步实现了资金与运营的隔离:在网贷联盟的自律公约中,我们要求联盟内成员&资金支付结算应当委托银行或者有资质和良好的社会知名度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处理&,实现对资金流向的有效监控;在2013年末出台的国内首部《网贷行业准入标准》中,亦约定&网络借贷服务机构必须建立第三方资金管理机制,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第三方支付等法定机构合作&,有关提法与建议均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与批示。在央行指导下由支付清算协会发起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专家委员会所拟发布的行业监管建议中,对行业的资金托管同样有类似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中上述条款一旦确立,将可能间接推翻网贷行业此前建立起来的行业风控基础,尤其用户资金与平台运营的风险隔离将不复存在,进而将可能引发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合规的讨论,这对于网贷行业发展或是互联网金融生态都可能是不利的。 &&&&我们仍非常感谢与欣慰,这次征求意见稿下发所代表的海纳百川的监管意图正是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希望。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场颠覆的革命,是用互联网改良金融的短板,是用金融的秩序重塑互联网的形态。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期待更多来自行业自身与监管视野的改变,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在百家争鸣中融合各家智慧,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共同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而努力。联盟愿意与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不断健全与推进行业规范,为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奉献更好的明天。&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金融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 &&&&日&来源:中证报&&&&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5号北发大厦B座1层  邮编:100088 电话:010- 传真:010-
商业电讯网 Business Press Release Newswire
版权所有 北京商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愤青:从美国P2P发展历程看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
日 18:30&&&转载:&& 作者:科技炫&& 编辑:网络 分享
电商类的P2P一定会寿归正寝,金融本质很大程度上就是风控。最近我刚刚回国,我每年大概有几个月时间在国外晃荡,最近这半年时间大概走了三十来个国家,看了很多的东西,然后想了一些事儿,我把我在国外看到的一些跟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前面听了许小年的演讲我觉得压力很大,我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一起聊一聊,不能太当真,因为我们每年想太多的问题,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都是伪命题,包括P2P这个事,我在2011年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和今天许小年说的很多观点特别像,当时一直找不到人来认同我这个想法,觉得特别孤单。每次跟风投机构聊他们就特别讲究客户数和金额,因为这个原因,我投了30、40家P2P公司。但是到了15年我自己想明白了,我写了一篇文章“电商类的P2P一定会寿终正寝”。后来我在给京东做顾问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们讨论客户金额跟交易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说,马云到京东上买东西或者淘宝上买东西,买一个杯子其实也就是25块到100块, 也不能因为马云来买就卖出1万块的天价。所以发现电商类的交易必然以客户数为基础,要把规模做大,意味着马云跟刘强东跟一般的潘渴敲挥星鸬模憔褪锹蛞桓霰印5窃诮鹑诮灰桌锩娌灰谎碓埔焕淳突岣10个亿, 在金融交易里面如果以客户数为基础,就意味着你是起不了量,没有价值。第二个,我们觉得电商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随着规模的增长成本不断的递减,因为东西卖出去以后你的成本是不会增加的,增加有限。但是金融交易规模越大,意味着你成交的概率越高,而风险越高,成本一定越高,这个时候金融交易里面规模越高风险概率越高。所以在后来,P2P规模到百亿的时候我们晚上就睡不着。后来我就跟石投金融的宋姐说,金融本质很大程度上的确就是风控。过去三年里面我们一直讲互联网金融,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过去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本质就是金融互联网。如果说在风险控制上无法被互联网化,意味着金融本质不被改变。不管你的钱怎么来的根本不管你,效率再高也没有关系,关键是钱怎么放出去,放出去以后怎么收回来,如果在这个点上无法实现有效的互联网化,效率提升都是耍流氓。后来我们到15年写了一篇文章,意思就是过去三年的互联网金融是被带到沟里去了,被VC带到沟里去了,因为他们过去投了很多很成功的电商,他们把这个经验复制到金融领域里来一味追求客户数和交易规模。所以很多投资人问我,客户数是多少,规模是多少,我就不跟他懂,说明他不懂金融,这是有道理的。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热潮正在逐渐的退去,降温。 我自己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国外的一些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最近互联网金融美国有很大变化,我把那些美国有代表性的公司都过了一遍,美国有一家公司前两年特别火,Square,做支付的,现在也跌得差不多了。美国整个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在逐渐的退去,降温。有两个的原因,第一是市场原因,因为全球资本市场的确不好,大宗商品、原油都在暴跌,今天股指也在暴跌。第二方面是对金融业整体风险的担忧,这个也很有意思,两类金融机构能活,一类就是特别大的,还有一个就是特别小的,在能力范围之内做能力范围之内能做的事情,把规模控制在边界之内。唯独就是超越能力做金融,那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可能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有很大的社会价值,能够帮助很多人做事情。为什么会想这个问题?因为金融业的风险,我画了一个金融曲线图,挺有意思的。美国互联网金融分两类,一类是从风险来看,就是这种不担风险的商业模式,只是撮合匹配这样的商业模式理论上可以做的很大。美国这一类公司只有两家,最近又出来了一家,也就一般。还有一些网贷公司是拥有所谓的创新放贷技术的公司,这些公司号称拥有大数据以及各种各样的能力,他觉得可以放贷款放的比别人好,在这个领域里面也产生了两个细分,一个细分就是我输出技术,我只是把我的技术输出给你,但是我不为我的技术承担结果,他就是我给你模型,如果模型不好跟它没有关系,这是一类。还有一类就是既然能够评价风险,我何必要给你?我自己来放贷,美国大概有几百家这样的放贷模式,最近几年特别好,估值很高。我跟他们讨论到最后,我觉得这个并不是技术有多好,而是09年以后美国量化宽松以后,整体经济也不错,这个时候你发现傻逼都可以做的很好,我自己是银行出来,分管过风控,我们在银行做的时候,06年我们写一个贷款报告就可以放贷款了,因为市场能赚钱,根本不用逼他。现在呢?现在把老婆、小孩抵押给你他也跑路了,因为还不了钱。美国P2P正在降温,国内变化更剧烈一些,P2P为主的估值受影响较大,分化开始剧烈。市场形势在恶化,会有一个有效缓慢的增长期,这个阶段能力有效,你比人家更有效、更努力、更勤奋,一定能比人家赚的多,但是会迎来一个膨胀,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胆子越大越能赚钱。中国过去有过这样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80年代到2000年,叫努力致富的阶段,谁努力谁赚的钱最多。2001年到2010年,比谁买房子买的多就能赚的多。2010年以后到现在这三年,资本致富,因为时代在变。确实在资本陡然上升期会发现能力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胆子比谁都重要。很快会赢来一个崩盘期,都得死,高盛、雷曼也一样倒下,在下滑阶段其实人的能力也不重要,谁都是死。到了一定阶段会发现,就勇气可以赚点钱,发现大家都不敢买了,09年那个阶段你去抄点底,很快就回来了。所以那个时期叫勇气赚钱期。所以从金融周期角度来看,不好的周期要自己活下来,坐稳,不要出事,泡沫来的时候靠杠杆赚钱,系统性风险要高于个体性风险。个体再努力都涵盖不了系统风险,就像地震,过去所有的不出事都是为了某一天出事。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在相对出现风险的时候提前能够压缩规模,在自己的边界能力范围之内可能更有意义,所以我对金融类机构的估值都是这儿一个判断。对于依靠风险收入赚钱的公司,资产都给不了高估值。风险永远会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会给高值。 美国反映的特征是在降温。 中国更剧烈一些,我认为可能绝大部分的P2P在这一拨里面可能受到影响会比较大,因为的确市场不赚钱,金融的本质还是要通过市场赚钱,他赚不到钱如果还你钱,只能从别的那里骗钱。所以实体经济无法创造更大的收入,让实体能赚钱的时候,金融危机一定会爆发,只是什么时候的问题。我说中国目前的估值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市场不是太好,第二违约风险在加剧。合规这个事情挺有意思,我们讲监管,前天写了一篇监管风险的能力,第一篇被删了,第二篇我就说监管现实有问题,提到很多原因,说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事情,大家可以看那个文章。我可以说,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监管其实是不接地气,出台了一个压根不存在可以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意见出来,我说这就是你不想担责任。因为市场明摆着放在这里,将近3000家公司都是金融中介,你现在要他做信息中介这很难,绝大部分面临转型。怎么转?为什么中国P2P不太起得来?美国的P2P市场都是机构主导,中国的绝大部分是个人。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P2P不太起得来?美国的市场是一个非常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市场投资人更多是以B端机构为主,今天大概70%―80%都是机构、共同基金、家族基金大量的机构投资人到这个市场来是有原因的,因为个人作为投资人有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是不专业,我们在金融市场混了十几年的人都无法有效的辨别风险,如果你一个外行来分析一个产品的标的说一看就看的出来有风险,这是扯淡,我们自己玩了多年都不敢说这里有风险,那里有风险。第二个是不经济,总共就35万,你们做一年,你们辨别一年,努力、辛苦辨别风险,最后收益是年化10%,意味着你们只有35000块的收入,那你还不努力去工作,你没有必要花时间精力去干这个事,不经济。所以为什么个人投资者跟机构投资者永远打不过?个人投资者不可能在金融市场里面取胜,除非他把自己机构化了。所以在美国会发现P2P市场很有意思,都是机构主导,就可以容错,可以有违约,可以出风险,因为是通过市场有效配置来获得稳定性的收入,无所谓,从这个角度上有容错可能的机构更容易适合做P2P的投资人。所以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B2C和B2B的市场。中国是什么?中国绝大部分的投资人都是P端,全是个人,中国是一个C2B和C2C的市场,都是个人投资者,我刚才说的两个问题无法有效解答。 中国人确实有钱,市场上钱也很多,关键是不会花、不敢花。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其实我个人感觉,因为我大半年在国外,走到哪里都看到中国人,中国人随处可见,中国人确实有钱,市场钱还是多的。但是问题是,有钱你一定会花吗?这个是关键问题。我觉得中国人还是有钱的,过去40年不管钱怎么来的总归还是存了很多钱,但是钱不敢花是一个问题。第二是花到哪里,有一个问题,因为产品不好,服务不好,或者我这个钱花在这里不值得。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中国确实存在无风险套利的可能性,中国过去一直是刚性兑付,你会发现有钱你不消费,宁愿投资。你会发现今年可以买一个包,你去投资一下明年就可以买两个包了。我今年玩了半年,我如果不玩这半年,我可能股市赔的一塌糊涂,就是这么现实,股票一下几十万没了,有钱你不愿意消费,你宁愿到资本市场亏掉,这是一个问题,因为过去的惯性告诉你们,投资是赚钱的,未来可能就是不折腾会赚钱,很大原因是钱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但是美国不一样,美港是一个典型高负债国家,到了14年负债达到相对比较高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可怕的一个原因?因为他没钱都要借钱去消费,美国的三大消费期的市场第一是房,第二是车,第三是消费,这样一个市场里面会发现美国人倾向于消费,为什么呢?他钱存在银行,银行最多亏了赔你50万,银行会破产。但是我们中国没有想明白,我们宁愿把钱借给朋友去游山玩水,他自己都不愿意去花,我觉得今年的消费会起来,因为我到处能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在全球各地玩。消费首先你们都有钱,有钱干吗要去做借贷,只有没钱的才做消费借贷。现在有很多淘宝潘浚话胗锰员ㄟ拢褂幸话肭诺接喽畋锩2%的年化。所以在C端主导的市场里面要出现P2P不大可能。监管意见之后P2P方向变化的可能性。理财投资的机构化是一个很大的趋势,这个可以讲P2P下一步的三个分化,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监管问题就来了?明知道不太可能出现P2P的基础,结果要出一个P2P的平台,解决不了市场上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我前段时间跟监管层沟通,其实我们要去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潘恳ネP2P?为什么潘恳ネ陡呃课裁矗磕鞘且蛭惚频摹V挥懈吒凰Р庞凶矢袢プ觯颐潘恐荒芊鸥呃プ蛭惆衙偶魃韬芨摺K哉飧鍪焙蛎窦涓呃隼戳耍芏嗳怂的鞘且蛭蚨加泻细裢蹲嗜说墓娑ǎ宜的阕邢溉タ匆幌轮忻拦槭欠褚恢拢棵拦窃趺垂娑ǖ模棵拦院细裢蹲嗜巳隙ㄊ侨龌。谝桓鍪浅墒欤馕蹲拍愣苑缦障喽钥煽兀缦帐俏薹ü姹艿模趺纯赡芄姹芊缦眨缦帐橇街郑恢质强沙惺埽恢质遣豢沙惺埽沙惺艿姆缦站筒唤蟹缦眨阍敢馕纬珊侠淼亩约郏愀萌稀T绞腔崮值娜嗽降玫胶么Γ谐【鸵还啵鹑诘谋局示褪欠⑾旨鄹瘢鄹裎薹ǚ⑾郑趺唇薪鹑冢康诙歉挥校挥惺窍喽缘模褪撬滴5万块我拿5000去投,有没有风险?你说你有100万,你全去买信托?哪个更富有?不是100万的人富有,100万的人可能毁到最后,因为你集中度高,导致你的风险比5万的风险还高,所以富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概念。事实就是我们简单的照搬。第三就是关系,发行方跟认购方存在一定的关联,要求你证明这个关联。所以美国的投资人也不是以金额作为一个绝对的门槛,当然也有20万和50万美金门槛的限制,但是本质是可识别风险和可承受风险的人进入相对高风险的领域,而不是说100万可承受了,所以我们的监管的确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所以每天被倒逼,实在不行就换人,解决不了问题,不会站在相对高的角度上看问题,你永远在解决问题。资产端目前在风口,资产荒的情况下,寻找差异化资产,是一种优势和能力。下一步P2P往哪里走?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往资产端走,有很多P2P公司今年是在干这个事,比如石投金融,的确今年这个是风口。在资产端拿到风投投资的数量大比例增加,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资产,能够让市场资金有地方去,这个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今年钱多项目少的情况下,谁能告诉他我有好的资产,一定意味着市场更追逐这样的项目公司,所以今年出来很多的差异化资产的公司,其实美国也非常的明显。我们刚才说有8000多家银行,每一家银行都代表他有这样的生产能力。今年这是一个风口,但是这个机会很大,但是难度是最高的,你要证明在一个领域里面有比别人更牛逼的资产机会,它需要时间和周期。炒股票,他让我把房子卖了,让我一年翻一倍,他现在连人都找不到了,这事不靠谱,你要证明比别人更强很难,所以我觉得资产往往是一个结果论,活下来你就牛逼,死了就死了。个人感觉有三类机会,第一是规模化获客机会,第二是产业深度整合的机会,第三是技术优化带来的机会。我们只能从理论上去分析几种可能性,我认为有三种可能性可以证明我们资本可以来投一投,来证明你比别人更有优越性。第一个就是规模化获客的机会,在资产起来的阶段里面,获客绝对可能比风控还重要,这个是现实的市场选择。3%的风控跟5%的风控结果差很多吗?差不多,2%而已,它不会决定你的生死存亡。但是为了把5%变成3%需要成本大面积的提高,这个时候把规模稍微往前走一走就能扛过去。所以规模化获客成本我们更看重一个企业能够不一个商业模式规模化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有价值。为什么我们分成线上获客和线下获客。线上获客一般潘亢廖藁幔急BAT、京东给干了。线下获客我们更看重一个机构能拿到钱的人,这是互联网投资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在很多能力无法有效评价领域的时候,钱比能力重要的多,滴滴打车最早之前有一个摇摇打车,最早腾讯要投他,他不同意,最后发现找了一个好爹以后钱就没有成本,这其实是有道理的,能力往往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做竞争,我跟你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大家比能力,但是如果成本不一样是绝对不了能力的。美军打越战为什么打不赢?你会发现它的成本高,导致他反倒打不过小。所以很多时候成本不一致,就很难打,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商业案例。为什么长虹、康佳打不过乐视,因为资本市场不断给他钱,3000块的机你2500块就卖,康佳再好但是贵,我就选择乐视。所以在钱的面前,能力不重要,规模化获客背后是一个钱能力的堆积,要有足够的钱堆出获客的可能性。为什么在这么野蛮的市场里面越不要脸反而能够活到最后,因为市场缺乏规则。第二个是产业深度整合的机会,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我们说传统的金融机构,凡是第三方的金融机构往往意味着无法深度了解什么叫风险,因为它只是一个第三方,我们很多企业A方和B方做交易的时候,你比B方更了解A方这都是扯淡,你不可能真的深入到企业里面去,这个东西是真的是假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跳楼。我们做京东京小贷的时候,因为我们想这个钱本来要还,我把这个钱拿去到银行或者P2P融资,本身就是要给供应商的钱。我的经营越好,意味着风险越小。第三个是技术带来的机会,先进的一些东西,使得我在同样的市场就是比你优秀,规模、效率就是比你好,有时候可能会带来很多资产性的机会。总体,资产容易受周期波动,每年会发现不断的要去看市场,很累。理财端在中国会是一个机会。理财端的问题,理财端中国会是一个机会,因为中国大量的中产被评比在理财之外,第一是资管门槛的下沉,第二个是理财门槛的下沉。今年我们从个人角度来想,理财可能在中国最大的意义就是机构化,不断的机构化,大量个体会发现自我理财风险很高,更倾向于通过机构理财,但是机构怎么证明你把钱交给我就放心?这也是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伟大的公司都是熬出来的,要做一个真正自己能够控制的公司。P2P的价值,我们还是鼓励一些不错的合规的公司如石投金融去遵循这条路走下去,我们还是愿意鼓励很多公司走下去,但是这个事情需要前面两个不断的跟上,通过平台不断的撮合,但是需要时间,大概需要3―5年才能熬出来。 任何伟大的公司都是熬出来的,马化腾的腾讯花多少年才走到这一步,一般潘扛闪饺昃拖M约撼晌碓埔谎星娜耍馄涫凳遣幌质档模饺菀妆蛔时敬呤斓钠笠担街っ鞲鋈宋藜壑怠K阅慊岱⑾值蔚未虺底龃笠院螅盟咸蜕咸ǎ盟绿拖绿ā>头⑾质谐∽叩阶詈蟮慕峁挥锌磕阕约耗芰Π境隼吹墓静庞锌刂迫ǎ裨蛴涝侗蛔时厩W抛摺T趺囱芄徊槐蛔时竞鲇疲孔鲆桓稣嬲约耗芄豢刂频墓荆疤崾且疤崾悄阌涝恫换岜蛔时景蠹堋 其他的我觉得就不讲了,谢谢大家!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4.3万人浏览 1.7万人浏览 1.5万人浏览 1.2万人浏览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27665 科技真人秀节目《数码课代表》4688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169016编辑部的故事 78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4552科技生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328|
上传日期: 00:44: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