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水蒸气气通过灼热碳层的实验现象

H2O、CO2、H2、CO;②装置C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③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物由黑色变成红色;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验证水煤气含有水蒸气,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水蒸气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⑤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理方案: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BD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只有甲烷C.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
分析:(1)①根据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还原氧化铜能生成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考虑本题;②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用浓硫酸来干燥气体.③根据氢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两次都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但目的是不同的,结合装置图进行分析解答.⑤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尾气处理;(2)首先根据各装置的作用:①装置可以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酸性气体,浓硫酸是用来吸收水分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一定没有CO2;装置③增重1.8 g,说明生成了1.8g水;装置④增重2.2 g,说明生成了2.2g二氧化碳;然后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的比,进而可以确定气体X的组成.解答:解:(1)①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是检验是否含有水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通过石灰水是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的;再通过氢氧化钠是除去原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浓硫酸是除去原来的水蒸气,通过氧化铜是检验是否含有还原性气体,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是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氢气的;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是看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一氧化碳的;②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C可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③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则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验证水煤气含有水蒸气,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水蒸气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⑤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2)由题意可知:气体X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明显变化,说明一定不含二氧化碳;该气体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为装置③增重1.8 g,说明生成了1.8g水,即有0.1mol水生成;因为装置④增重2.2g,说明有0.05mol二氧化碳生成,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比是1:2;CH4+2O2&点燃&.&2H2O+CO2&&&&&&&&&&&&2&&&&&10.05mol&&&&0.1mol& 0.05mol2H2+O2&点燃&.&2H2O;& 2CO+O2&点燃&.&2CO2观察方程式可知,如果是纯甲烷燃烧符合条件,但是一旦加入了只生成水的氢气,那么最终一定会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水的比例一定不会是1:2,故不可能是甲烷和氢气的混合物;如果加入了只生成二氧化碳的CO,那么最终一定会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比例也一定不会是1:2,故不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CO2,H2只燃烧生成H2O,如果反应物比例适当也会出现这种生成物比例;故X的组成可能是①只有甲烷,②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③可能同时含有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故选ABD.故答案为:(1)①H2O、CO2、H2、CO;②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除去水蒸气;③反应物由黑色变成红色;④验证水煤气含有水蒸气;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水蒸气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⑤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2)AB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常见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性质,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17、(1)日,川东气矿发生井喷事故.高压天然气携带一种有毒气体从地下喷出;向四周扩散,所到之处,牲畜、飞鸟和没撤离的人员大量伤亡,水源被严重污染.抢险队和救援队迅速进入事故地点,并点燃了喷出的气体,切断了有毒气体来源.救援队员发现,低洼地的人、畜死亡率高,但是有一位老人摔倒在水田边,头埋在潮湿的草丛里,而幸免于难.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该气体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此气体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和.&&(填元素符号)②请推测这种气体具有的性质:.③根据该气体的性质,说明老人幸免于难的原因.(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不同物质接触面的过渡区称为界面,若其中一物质为气态时,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其表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表面现象,而研究各种表面现象实质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①界面的类型形式上可以根据物质的三态来划分,如液-固界面等.表面现象主要研究&的是、&界面上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②下列哪些研究属于表面化学研究的范畴(填字母编号).a.钢铁的生锈&&&&&&&&&b.以金属为催化剂,用氮、氢合成氨c.以铂、铑等为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的NOx、CO等转化为无污染物质.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双滦区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提醒】它由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碳酸钙;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钠;④是碳酸钠、碳酸钙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钙、氢氧化钠的混合物;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钙,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查阅资料】1、碳酸钠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2.CaCl2、Ca(NO3)2、BaCl2等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适量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荡.结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从而排除猜想中的①④⑤(填猜想中的序号).(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溶液变成红色.乙同学认为只有猜想③正确,可是丙同学却不是这样认为,他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3)丁同学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于是丁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③,试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②正确,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⑥正确,各执一词.于是小明同学想出一种方法: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再滴入酚酞试液,根据看到的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看到上层清液变红的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⑥是正确的.【反思评价】戊同学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手段,但要注意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小明同学加入的试剂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你认为不能(填“能”或“不能”)准确验证猜想⑥正确.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的活动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教师提醒:它由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碳酸钙;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钠;④是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钙,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适量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荡.,结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从而排除猜想中的①④⑤(填猜想中的序号)(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溶液变成红色.乙同学认为只有猜想③正确,可是丙同学却不是这样认为,他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于是丁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③,试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交流计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②正确,有的同学认为自已的猜想⑥正确,各执一词.于是小明同学想出一种方法: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再滴入酚酞试液,根据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看到上层清液变红(合理即可)的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⑥是正确的.反思评价:戊同学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但要注意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小明加入的试剂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你认为不能(填“能”或“不能”)准确验证猜想⑥正确.
科目:初中化学
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据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氢气跟相同体积的空气相比,质量约是空气的.纯净的H2能在空气里安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将氢气通人盛有氧化铜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光亮的红色物质.试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H2的化学性质是:①氢气具有可燃性、②氢气具有还原性.&&&&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H2+CuOCu+H2O;2H2+O22H2O,H2+CuOCu+H2O;.(2)根据氢气的性质,写出三种不同类型的用途:①充填气球,②燃料,③冶炼金属.(3)据报道:将氢气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已在我国研制成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氢气作燃料的汽车要投入使用前,你认为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制取的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水煤气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C (s)+H2O(g)═CO (g)+H2 (g)△H=+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1)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2)将C全部移走,由于是可逆反应,还会生成碳,生成的碳不能完全反应,故平衡向左移动,故答案为:向左移;(3)①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瞬间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到新平衡;②降低温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减慢,平衡逆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到新平衡,故图象为:故答案为:;(4)由Ⅰ可知,平衡常数k==1,Ⅱ中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常数可知Ⅱ中c(H2)=2O)c(CO)==0.6,Ⅲ中此时的浓度商Qc==0.8<1,故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ν正>ν逆,故答案为:0.06;>;(5)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采用质子交换膜,故负极产生的氢离子移向正极,故氧气在正极放电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该原电池的实质是甲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与水,故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故答案为:O2+4H++4e-=2H2O;2CH3OH+3O2=2CO2+4H2O.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碳层可制得比较清洁的水煤气(主要成分CO和H2)本反映方程式为?_百度作业帮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碳层可制得比较清洁的水煤气(主要成分CO和H2)本反映方程式为?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碳层可制得比较清洁的水煤气(主要成分CO和H2)本反映方程式为?
高温H2O(气态)+C======CO+H2就是在高温下,C将H2O中的H+还原为H2,而C被氧化,失去电子,变为C2+水煤气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C&(s)+H2O(g)?CO&(g)+H2&(g)△H=+131.3kJomol-1(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不变).(2)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系中的C&(s)全部移走,平衡向左移(向左移/向右移/不移动).(3)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如图),若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请在下图中继续画出t1时刻之后正反应速率(ν正)随时间的变化:①缩小容器体积(用实线表示)②降低温度(用虚线表示)(4)一定温度下,三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各容器中炭足量,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
c(H2O)/moloL-1
c(CO)/moloL-1
c(H2)/moloL-1
ν正、ν逆比较
ν正>ν逆(5)己知:2C&(s)+O2(g)=2CO&(g)△H=-221.0kJomol-12CO(g)+O2(g)=2CO2&(g)△H=-566.0kJomol-12H2&(g)+O2&(g)=2H2O&(g)△H=-483.6kJomol-1若将24g&炭完全转化为水煤气,然后再充分燃烧,整个过程的焓变为-787.0kJ.【考点】;.【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2)将体系中的C&(s)全部移走,则体系中只有逆反应;(3)缩小容器体积,反应体系中气体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以此来画图;(4)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K不变,若Q<K,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5)由C+H2O(g)?CO+H2、2CO(g)+O2(g)=2CO2、2H2&(g)+O2&(g)=2H2O及盖斯定律来计算整个过程的焓变.【解答】解:(1)由C&(s)+H2O(g)?CO&(g)+H2&(g)△H=+131.3kJomol-1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K=2)c(H2O),则K值增大,故答案为:增大;&(2)将体系中的C&(s)全部移走,则体系中只有逆反应,则该化学平衡向左移,故答案为:向左移;&&(3)缩小容器体积,反应体系中气体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则t1时刻之后正反应速率(ν正)随时间的变化图为,故答案为:;(4)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化学平衡不移动,K不变,则设Ⅱ中c(H2)为x,&=,解得x=0.60mol/L,Ⅲ中,Q=<K=,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0.60;>;(5)①C&(s)+H2O(g)?CO&(g)+H2&(g)△H=+131.3kJomol-1,②2CO(g)+O2(g)=2CO2&(g)△H=-566.0kJomol-1,③2H2&(g)+O2&(g)=2H2O&(g)△H=-483.6kJomol-1,则将24g&炭完全转化为水煤气,然后再充分燃烧,三个反应均发生,由盖斯定律可知,整个过程的焓变为2mol×(+131.3kJomol-1)+(-566.0kJomol-1)+(-483.6kJomol-1)=-787.0kJomol-1,故答案为:-787.0.【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因素、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移动方法的判断及K的计算,考查点难度较大,学生应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及图象分析来解答.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王老师 难度:0.45真题:1组卷:2
解析质量好中差水煤气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C(s)+H 2 O(g)
CO(g)+H 2 (g) △H= +131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1)向左移
(3)0.60;& (4)-787.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