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博士招生简章可以保送外校的博士吗

【】【】 |  | 收藏本站
中北大学2013年博士生招生目录
编辑:中国招生信息网 时间: 22:40:18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参考书目001机电工程学院(31人)082602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7人)01发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技术02高射速发射理论与技术&03水中兵器系统发射理论与技术04身管武器发射能源技术05两栖武器系统水上性能理论与技术&&姚养无薄玉成、杨书芳朵英贤姚养无、冯顺山肖忠良潘玉田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4数值分析③3008高等动力学复试科目:武器系统设计理论、振动理论附&后082603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17人)01武器系统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02武器系统动力学与仿真&03武器系统毁伤技术04武器系统测控技术05武器系统现代制造技术06现代火炮总体技术07信息感知与控制技术&08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应用&陈国光、薄玉成朵英贤、冯顺山李魁武、宋振铎姚养无、潘玉田王志军、靳&&祯王志军、冯顺山潘玉田、潘宏侠张治民苏哲子、潘玉田张&亚、王&华宋振铎靳祯、段祝平&刘谋斌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4数值分析③3008高等动力学复试科目:01-03武器系统设计理论、兵器系统导论&&&&&&&&&&&04&、06火炮概论、兵器系统导论&&&&&&&&&05、07兵器系统导论、现代控制理论&&&&&&&&&08飞行力学、运动稳定性理论附&后0826Z5★机动武器系统工程(&7人)01机动武器系统总体技术02机动平台技术03机动武器智能化技术04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技术&&潘玉田、崔志琴王哲荣姚养无苏铁熊、王增全&刘谋斌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4数值分析③3008高等动力学科目:01、05火炮概论、兵器系统导论&&&&&&&&&&02、04高等内燃机学、兵器系统导论&&&&&&&&&&03兵器系统导论、自动武器概论附&后002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10人)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10&人)01机械系统状态检测与诊断02&机械系统设计与试验分析&03机械集成制造系统与技术&&潘宏侠潘宏侠、黄晋英马春茂、崔万善王爱玲、沈兴全祝锡晶、武文革李瑞琴、黄晋英&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③3007振动理论或3013控制理论或3014机械设计理论&复试科目:机械测试技术、振动理论、控制理论、机械设计理论任选一门,复试科目应与初试科目不同&&&附&后00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6人)080502材料学(8人)01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02高强轻质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刘亚青、胡国胜&赵贵哲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3数理统计或2004数值分析③3015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复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附&后080503材料加工工程(&18人)01镁、铝合金控制塑性成形技术&02计算材料学及特种液态成型03液态成型新工艺及模拟仿真04铝合金铸造新工艺及快速制模技术&张治民、李保成张宝红侯华白培康徐&宏、程&军李志勇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3数理统计或2004数值分析③3015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复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附&后004化工与环境学院(27人)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15人)01化学工程02化学工艺03应用化学&&04生物化工05工业催化&&刘有智肖忠良、高保娇&李巧玲、曹端林&王建龙、马忠亮&&崔建兰&张志军、晋日亚&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3数理统计或2004数值分析③3006高等有机化学&复试科目:&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附&后082601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5人)01武器安全技术02传爆药及其性能检测技术03武器对抗与防护技术04武器能源绿色环保技术&胡双启、张景林&刘玉存、王晶禹&谭迎新、张树海&曾庆湘&&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3数理统计或2004数值分析③3004爆炸化学或3005爆炸作用及原理复试科目:兵器科学与技术总论&附&后082604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5人)01新型火工药剂技术02燃烧及爆炸检测与控制技术03点火与起爆技术04含能材料超细化技术&刘玉存、张景林&王晶禹、胡双启&谭迎新、肖忠良&张树海&&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3数理统计或2004数值分析③3004爆炸化学或3005爆炸作用及原理复试科目:兵器科学与技术总论附&后0826Z3★武器能源工程(&2人)01发射装药能量释放控制理论与技术02高能钝感发射药技术03发射装药洁净燃烧技术&&肖忠良、马忠亮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3数理统计或2004数值分析③3004爆炸化学或3005爆炸作用及原理复试科目:兵器科学与技术总论附后005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30人)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4人)01惯性感知与测控技术02无损检测技术03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04精密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05光机电集成技术&&马铁华、杨瑞峰韩焱韩焱、高玉斌高玉斌周汉昌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或2001随机过程③3012智能仪器&复试科目:专业综合(数字信号处理、光电检测技术、现代传感技术)附&后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10人)01动态测试与智能仪器&&02光电探测理论与技术03特种传感理论与技术04现代计量测试理论及应用&祖静&马铁华、张志杰&杨风暴杨瑞峰周汉昌&朱林泉马铁华&王建中&孙运强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或2001随机过程③3012智能仪器&复试科目:专业综合(数字信号处理、光电检测技术、现代传感技术)附&后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4人)01网络通信与信息融合02通信系统与应用&03特种信道通信技术&杨风暴&韩燮王黎明&孙运强张志杰韩焱&王黎明&张锡祥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或2001随机过程③3003数字信号处理或3016数字图像处理复试科目:专业综合(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或数字信号处理)附&后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8人)01智能信息处理&02工业内视及应用技术&韩焱&白艳萍&邵燕灵王召巴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或2001随机过程③3003数字信号处理或3016数字图像处理复试科目:专业综合(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或数字信号处理)附&后0810Z1★光电信息工程(2人)01光电信息技术&赵宝升&杨风暴&黄铮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或2001随机过程③3003数字信号处理或3016数字图像处理复试科目:专业综合(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或数字信号处理)附&后0810Z2★图像处理与信息反演(2人)01物理场信息探测02智能图像处理&03信息反演技术&韩焱&潘晋孝王黎明&舒华忠&李宝生王召巴&潘晋孝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或2001随机过程③3003数字信号处理或3016数字图像处理复试科目:专业综合(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或数字信号处理)附&后006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人)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8&人)06微米纳米器件与系统&&&&&&&&07惯性感知与测控技术&&刘&俊&&熊继军、任勇峰、王万军(千人计划、美国)、陈旭远(千人计划、挪威)、周兆英(外聘导师,清华大学)&&张文栋、刘&俊&&刘文怡&秦丽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③3001MEMS技术或3002半导体物理&&&复试:综合面试附&后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6人)05微系统及集成技术&&06微纳仪器及测试技术&刘&俊、熊继军任勇峰&刘文怡&秦&丽张文栋、刘俊刘文怡、秦丽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③3001MEMS技术或3002半导体物理&复试:综合面试附&后0804Z1★微纳技术及仪器(6人)01微纳机电器件设计、制造与测试技术&&&&&&&02薄膜传感器技术&03晶体电子学&&张文栋&&刘&俊&&熊继军&薛晨阳&&王万军(千人计划、美国)&&陈旭远(千人计划、挪威)&周兆英(外聘导师,清华大学)张文栋&&刘&俊&&熊继军&薛晨阳张文栋、刘&俊&&熊继军、薛晨阳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02矩阵理论③3001MEMS技术或3002半导体物理&复试:综合面试附&后201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出版社作者2001随机过程《随机过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汪荣鑫2002矩阵理论《矩阵分析引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罗家弘2003数理统计《数理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汪荣鑫2004数值分析《数值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颜天津3008高等动力学《高等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延柱3001MEMS技术《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全书》科学出版社张文栋等译3002半导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工业出版社赵毅强等译3003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程佩钦《现代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张贤达3004爆炸化学《爆炸化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周&&霖3005爆炸作用及原理《爆炸作用及原理》国防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3007振动理论《振动理论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William&T·Thomson《振动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倪振华3013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王划一机械设计理论《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孙靖民3015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分析方法》天津大学出版社杜希文3016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冈萨雷斯2013年博士生复试参考书目学院科目名称参考书目出版社作者机电工程学院飞行力学《有控制飞行力学与计算机仿真》国防工业出版社袁子怀、钱杏芳火炮概论《火炮概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谈乐斌、张相炎自动武器概论《自动武器构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王裕安、徐万和、薄玉成振动理论《振动理论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William&T·Thomson《振动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倪振华兵器系统导论《兵器系统导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田棣华、马宝华、范宁军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及其MATLAB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方水良武器系统设计理论《武器系统设计理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薄玉成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机械设计方法选讲》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孙靖明高等燃烧机学《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蒋德明运动稳定性理论《微分方程定性和稳定性理论》科学出版社马知恩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械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严普强、黄长艺振动理论《振动理论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William&T·Thomson《振动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倪振华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王划一机械设计理论《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孙靖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顾宜化工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恽魁宏《物理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天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兵器工业出版社刘有智兵器科学与技术总论《爆炸作用及原理》国防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爆炸化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周霖《数值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颜庆津《数理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汪荣鑫&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综合(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或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樊昌信《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程佩钦《现代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张贤达《数字图像处理》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冈萨雷斯专业综合(数字信号处理、光电检测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程佩钦《现代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张贤达《光电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高雅允《现代传感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李科杰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未指定参考书目(详情请咨询该学院,联系电话:)&&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招生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具有的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肥市自考2014年丽水市直属高中志愿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产业部:冀ICP备号2013年中北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51Test.NET - 博士入学考试简章】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学 制:  3-4年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具有下列学历的人员:  ①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③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a.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b.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  c.已修完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且成绩合格(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成绩证明);  d. 经审核确认已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e.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级论文或四大检索收录论文;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获得发明专利;出版专著或教材。符合本条上述条件之一。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者可适当放宽。  5.有两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须征得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同意。  四、报 名:  我校博士研究生一年报名一次,每年9月入学。  ◆ 报名时间:日至12月20日  ◆ 报名地点:  中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030051  电话:(,    ◆ 报名方式:     网络确认报名方式,请各位考生登陆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及信息采集系统,填报个人志愿及信息。  ◆ 报名材料:  报名时须持硕士论文(附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持本人学生证;军人必须持有师部以上政治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介绍信;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和硕士期间学习成绩单(加盖培养单位公章)  ②两份专家推荐信  ③同等学历考生需提交,职称证书的复印件;硕士课程学习证明(至少6门硕士课程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级论文或四大检索收录论文;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专著或教材。上述任意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④本人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和复印件及个人近期电子稿照片一张  ⑤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表  五、考试:  1.考试形式: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2.初试时间:日、9日。  3.复试在笔试结束后即可进行,具体时间请向所在院系咨询。  4.考试科目:外国语、政治和业务课。(详细考试科目及复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外国语:分笔试和听力(听力在复试中进行),考试时间为3小时。  自然辩证法: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免考。  业务课: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同等学力考生初试合格后还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2门。  六、录取:  根据考试成绩,并结合平时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工作业绩及身体健康状况,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七、其他  (一)上述说明如与国家招生文件精神不符,以国家文件为准;  (二)考生应随时关注我院网站(http://grs.),我们会及时将有关招生信息在网站上予以公布。中北大学博士点简介
博士学科点简介
博士学科点:
“仪器科学与技术”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重点基础性研究学科和山西省“动态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所在学科。本一级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本一级学科设有山西省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无损检测工程中心,同时还是兵器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该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18人,副教授31人,讲师29人;其中青年教师在四个层次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57%,70%,97%。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动态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微机械与纳米技术、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信息处理与信号重构技术等。
该学科近年来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和三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部级奖25项,科研成果转化10项,被采用37项,直接经济效益2800万元。目前承担着1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与科技开发项目,2002年以来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此外,该学科在国家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7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7篇。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是国防科工委和山西省重点学科,是原机电部首批确定的部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9人,学科带头人均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知名专家,梯队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现已形成了以动态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微型测试系统及集成技术、新型传感技术与系统、光电检测技术等特色鲜明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多年来,该学科己取得2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目前正在承担9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该学科下设:
动态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实时、实况下动态过程参数的测试技术及测试理论,以及智能仪器的设计理论与技术。拥有国家投资建设的“测试技术研究所”。
微型测试系统及集成技术研究方向:该研究万向主要研究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石油井下、汽车等工业各部门领域的各种工况动态参数的微型测试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实时数据压缩、微组装等集成应用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新型传感技术,特别是光电、光纤传感技术,以及光电测试技术及其在传感器动态特性校准申的应用研究。
新型传感技术与系统: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新型传感器机理、设计方法及调理、补偿、动态校准等相关技术。
现代测试理论及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高温、高压、高过载等各种恶劣环境下的测试理论及应用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是我院省重点学科之一,现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2人。学科梯队力量雄厚,现已形成了以微机械与纳米技术、惯性测试技术与控制、信息处理与信息重构技术等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该学科己取得了10余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现拥有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机械电子技术等实验设备齐全的研究基地,具备良好科研与实验条件。
微机械与纳米技术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微米、纳米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基于微米、纳米机电技术的器件研究。研究微纳米尺度结构的可测试性及相关结构的驱动和检测技术;研究微纳尺度惯性测量原理,研究微纳惯性敏感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和系统误差补偿方法;研究微纳结构的内特性和环境因素(空气阻尼、真空度、温度等)对谐振行为和品质因数的影响;研究微惯性器件和纳效应结合的惯性传感技术;研究纳米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等。该方向拥有国家投资建设的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惯性测试技术与控制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新原理的惯性器件(加速度计、陀螺)的设计理论、制造技术和测试检测方法研究;研究基于六维惯性参量进行单片集成测量的微型惯性测量技术,研究基于DSP信息处理的高速数据采样与姿态解算算法;研究空间特定目标的捕获、定向、跟踪和扫描技术,即姿态的稳定测量技术。研究空间部标机动前姿态转变到满足变轨要求的姿态,即姿态的机动和再定向控制技术。
信息处理与信息重构技术研究方向:以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多维检测信息处理、重构和识别的理论、方法及其技术。近年来,研究工作重点集中在现代无损检测技术领域,以射线、超声、红外等信息媒体的多维数字图象,研究工程内部结构形态的诊断和识别。现拥有国家投资建设的“无损检测检测技术”中心实验室。
&& ★“信息处理与重建”
该专业是我校2005年新增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以声、光、电、磁、红外等物理载体,研究仪器科学领域的多传感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等技术。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多传感器探测理论与技术、战场目标探测技术、低噪声图像传感器技术、无损检测探测技术、信息传输理论、降噪理论与技术、图像匹配理论与技术等。
(2)信息重建技术
以随机过程、矩阵理论、泛函分析、小波分析等数学工具为基础,研究信号的滤波、融合、重建、检测及估计等理论及其实现方法。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实时信息处理、信息融合、神经网络、无损检测、图像增强恢复及特征提取、CT重建、超声成像、红外成像等。
(3)光电信息技术
以光作为信息的载体,研究光电信息产生、探测、传输,存储、处理和显示等技术。涉及的研究领域有:激光的调制技术、光信号的光纤和空间传输技术、光纤传感理论和技术、光谱学理论、光散射理论、激光对抗技术、光致超声无损测试技术,大气环境的激光监测、微弱光信号相干探测技术、光信息并行处理技术等。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该专业是我校2005年新增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研究方向主要为:仪器总线技术;信号测量及处理技术;新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研究;新概念仪器研究;仪器EMC研究
“光电子技术与仪器”
该专业是我校2005年新增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光信息技术
光通信器件和系统,成像技术,机器视觉,光学信息处理,遥感技术,显示技术,光存储与记录,全息术和三维成像,光计算,自适应光学。
(2)光电子技术及光子学
激光器及其单元技术,激光雷达,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激光应用,微结构光学和光学集成,光纤光学及技术,非线性光学技术,光电材料、器件及技术。
(3)光学仪器及技术
光学仪器学;光电检测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元件加工工艺学,薄膜光学及技术,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光计量技术,辐射度学和色度学,光谱技术,红外技术,空间光学,海洋光学,天文光学,生物医学光学及视觉光学,非光波段的光学仪器和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 ★ “微纳技术及仪器”
该专业是我校2005年新增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 微型传感器与集成测量系统
微型传感器与集成测量系统主要针对有特定应用背景的微系统的具体应用需求,研究微系统设计、仿真、加工、封装、测试以及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以此为带动,研究适合于微系统应用的微器件、微结构原理等理论问题。研究面向具体对象的大规模专用ASIC的设计、使用、微系统中多域耦合以及微尺度下的力电耦合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微系统结构和物理敏感机理,研究微弱信号的检测方法和电路设计,研究噪声中信号波形恢复的理论与模型预测,噪声中信号判决准则和参量的估量方法;研究可供微传感器匹配使用的微弱信号检测专业芯片等。
(2) 宏观量子效应与微纳器件
宏观量子效应与微纳器件主要针对量子理论、介观理论与经典理论正在快速融合的发展趋势,研究介观理论基础,利用宏观量子效应在微纳尺度上的表征特征,研究形成微纳器件的表征机理。以纳米科技发展为背景与基础,以纳米面材料为先期研究对象,以满足智能化系统需要为目的,以振动与波动现象为切入点,研究层结构功能材料中声,电,磁,光,力,热,电子波函数及非线性振动与波动现象和相互转换机理。将宏观量子效应与经典理论融合,优化组合,综合创新,为设计、开发相应的新概念、新原理微纳电子器件提供基础支撑。
(3) 微纳系统测试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微纳机电结构运动特性和结构力学特性的测试理论与技术,实现MEMS工艺过程中微结构的位移、旋转角度、速度、运动相位、频率响应、谐振频率、品质因子等关键运动特性的精密测试和MEMS加工过程中关键材料力学特性的快速检测,为MEMS系统性能与可靠性的分析奠定基础,为国内MEMS的设计与模拟技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4) 微纳器件技术基础研究
纳米器件技术基础研究是以固体化学为基础,主要研究超高磁能积纳米相稀土复合永磁材料及稀土功能材料等复合、功能材料的组成-微结构-形貌—性能间的关系,设计、控制及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信息记录材料、薄膜电子材料与相关元器件,研究纳米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及应用技术等,建立纳米尺度的检测、表征手段。研究制备纳米结构、微器件及芯片集成制造过程的材料、电子材料和纳米电子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加工的新技术、新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兵器科学与技术”是我院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研究武器系统和军事器材理论与科学技术的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本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本一级学科下设的《中国兵器工业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实验室》是省部级工程中心;下设的武器安全工程是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下设的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是山西省重点专业。
本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7人,副教授36人,讲师60人。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武器安全理论与技术;弹药结构与控制技术;火炮、自动武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特种能源与烟火技术。
本学科近年来取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其中有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6项,获得发明专利8项。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国防科研项目59项,地方政府项目25项,企事业委托项目54项等多项科研课题,年均科研经费支出1000万元以上。
本学科自1998年以来共发表论文70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8篇。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2人。该学科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优势。近年来,完成了几十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己取得5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目前承担有百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该学科培养了大批的高级国防科技人才,为我国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学科下设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火炮自动武器系统总体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利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武器的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其特色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武器的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协调性与匹配性;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信息与控制理论,研究子系统和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系统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结构;利用载荷识别技术、模拟分析技术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武器发射时的性能,提高射击精度;研究火炮、自动武器的模拟技术理论,动态模拟试验技术及方法,提高设计效率。
武器结构发射动力学研究方向主要以弹道学、多刚体动力学、多柔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紧紧围绕发射过程的瞬态、高速等显著特点。一是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及动力学分析软件等工具,研究武器发射时的机构动力学,高速撞击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多刚体多柔体动力学等问题,可视化仿真武器的发射击过程,预测武器系统的动态性能。二是应用物理仿真手段,研究武器系统的动态仿真的试验理论与技术,在不发射实弹的条件下仿真武器系统的发射过程,检测武器的动态性能,以缩短武器研制周期,提高武器设计效率和质量。
弹箭控制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弹箭灵巧化、远程化、智能化及弹道控制技术。以实现精确打击为目的,研究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弹道信息的探测与实时处理技术,控制弹道理论及弹道实时解算技术,高效弹道修正执行系统,有控箭弹总体技术及设计理论。
弹箭高效毁伤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特点是应用飞行力学、爆炸力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提高弹箭对目标毁伤效能的技术途径。对于不同的弹箭系统,应用各种相应动力学模型,研究弹箭与目标相互作用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复杂的瞬态动力学过程。以提高弹箭系统对目标的毁伤效能为目的,研究各种杀伤元素的毁伤控制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该学科与航天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合作建设。学科梯队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学科主要骨干成员均为在国内相关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科己形成多个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稳定研究方向。近年来,该学科己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近50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4部。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该学科下设:
武器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以武器弹药设计、生产、使用及勤务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安全、钝感含能材料及其安全性能检测评估技术,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的危险特性及其燃烧爆炸防护技术,武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分析和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等。
武器系统总体及核心子系统设计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武器系统及其核心子系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以新技术、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和系统的优化设计为重点研究对象。
武器系统对抗技术研究:该研究方向以爆炸力学、动态力学和终点弹道学等为理论基础,研究坦克车辆、自行火炮、野战工事的反应装甲防护技术、穿破甲技术和串联战斗部技术和穿破甲与反穿破甲系统对抗技术等。
常规弹头的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以地地战术导弹运载为背景,开展多种常规弹头的精确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可随机起爆的反机场跑道子母弹、云爆子母弹、反航母半穿甲弹、反辐射子母弹等的制导与控制技术。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己形成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学科主要带头人为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本学科己形成几个在国内有突出特色的稳定研究方向。中国兵器工业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实验室挂靠在本学科,学科还下设有粉体工程研究中心。近年来,该学科己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专业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8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7项。该学科下设:
新型火工药剂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开发研制适用于各类点火与传火系统、起爆与传爆系统中的装填药剂,研究内容包括:配方设计、火工药剂的钝化、敏化及超细化理论与方法、制备工艺、设备设计及制造,工艺控制等。
燃烧及爆炸检测与控制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类含能材料、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及可燃粉尘的燃烧和爆炸机制及特性、检测理论及方法、检测设备的研制设计、燃烧及爆炸过程的控制技术等。
新点火起爆技术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武器系统中起爆与传爆、点火与传火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新概念点火起爆技术、点火起爆过程模拟仿真、传爆序列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估等。
★“机动武器系统工程”学科点是2004年国家正式批准,在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
该学科以兵器技术和军用车辆技术为基础,以机动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色。结合我校的军工特色和技术资源,为适应当前武器装备机动化与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为国防事业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的需要,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目前本学科拥有专职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同时还另有火炮自动武器专家朵英贤院士和军用车辆专家王哲荣院士在本学科兼职。
本学科拥有火炮与自动武器、坦克、军用车辆、动力传动等专业实验室、现代制造中心。本学科在机动武器总体技术、机动平台技术和机动武器智能化技术方面已开展了多年的研究,承担过“自行火炮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火炮动态模拟试验技术”、“坦克动力系统主要零部件动态设计研究”、“坦克传动系统动态特性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智能结构应用研究”等80余项国防科研项目。“八五”以来曾获得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取得发明专利
5项,发表科技论文180余篇。
该学科旨在培养机动武器总体技术、机动平台技术和机动武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型高级人才。目前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机动武器系统总体技术
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机动武器系统为主要背景,研究机动武器系统的集成技术、发射与控制技术、系统动力学仿真与试验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柔性自动供输弹系统技术、作战效能评价体系等。
2.机动平台技术
以动力传动、电子信息等学科理论为基础,以多学科交汇运用的武器机动平台为核心,进行车辆总体、先进动力传动系统、智能控制与驾驶、信息感知以及与武器系统的集成等技术研究。
3.机动武器智能化技术
将现代智能材料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研究智能化结构技术、主动被动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等;应用现代火控技术、定位定向导航技术、C4ISR技术,研究数字化的机动武器系统。
“武器系统防护工程”
该学科以信息技术、高等爆炸力学、动态力学和终点弹道学、新材料学、激光技术等为理论基础,重点开展武器系统防护理论与技术,超高钝感含能材料新原理、新结构、新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以主战坦克、水陆两用坦克、自行火炮、轻型装甲车辆、野战工事、舰、船、战机的装甲防护,智能防护,主动防护,隐身防护等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特色。分为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 装甲与反装甲技术
针对坦克车辆、自行火炮、军用机、舰、船、野战工事等目标主要进行被动式装甲防护工程技术、智能装甲防护工程技术、主动防护工程技术、隐身防护方面的研究:
(2) 武器安全评价技术
主要进行武器被毁伤、防护和安全技术评价。
(3) 新型含能材料技术
主要研究超高钝感的局部爆炸含能材料以及超高钝感含能材料的引爆、爆轰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武器系统信息与控制”
本学科分为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 武器系统工作特性及目标/背景特性的探测与识别技术
以目标近场特性分析、机电控制理论为基础,重点开展新型传感器技术、微机电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先后开展了武器系统新概念、新原理的研究,完成了引信安全系统机电一体化设计及多种引信型号的研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利用多物理场的武器系统定距起爆技术研究
利用声、光、电、磁及红外原理对目标及其环境特性等信息进行探测,目前已经研制了用于坦克、武装直升机等战场声目标识别的智能雷弹引信,利用地磁及压电传感器的定距起爆引信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 武器系统可靠性技术
主要研究武器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和分析方法,故障诊断与故障检测技术、武器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等,先后在常规兵器、导弹等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以及可靠性国家军用标准的制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此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武器能源工程”
本学科以化学化工、高分子物理化学、燃烧爆炸力学为理论基础,重点开展武器能源的组分合成、选择和配方研究;燃烧与爆炸能量释放控制方法与技术;武器能源的安全性能检测、评估与安全技术;新概念武器应用原理与技术研究等。
(1)烧与爆炸能量释放控制方法与技术:本方向的主要根据武器推进、发射、爆炸毁伤原理,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武器能源进行物理结构设计、化学功能组分的引入,达到能量释放对武器弹药工作原理的自适应性和对环境的自适应性,同时实现武器的大威力和高效毁伤。目前该方向研究发明的“一种固体变燃速发射药”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多个厂家工业化生产,已应用于多种型号武器的发射装药;并获得相关国防发明专利4项;国防974项目“高能火炸药组成结构与能量释放规律研究”
的主要参研单位。
(2)高能、高安全能源系统:适应现代武器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能量(密度)达到高水平,主要选择、合成高稳定性、高能量的含能化合物、粘结剂组分、新配方;研究装药新结构。本方向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聚奥传爆药”、“PBX传爆药”、“PNP发射药”等,获得国防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学科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安全防护技术与安全性检测、评估:针对武器能源的易爆炸、易燃烧特点,研究预防、处理安全事故的技术与措施;同时对武器弹药系统、生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与评估;利用火炸药的特点,研究对武器系统的防护装置。本方向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主动反应装甲(Ⅰ~Ⅲ)”、“液体蒸汽爆炸特性检测装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新概念武器应用技术:该方向主要在能量聚集、释放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在武器上应用的技术研究,形成新概念的武器与弹药种类;本方向在国内最早开展“液体发射药”、“再生式喷射液体发射药装置”、“耐热无壳弹药”、“快速发泡胶粘剂”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弹箭飞行与控制工程”
该专业是我校2005年新增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制导弹药的弹道理论与可视化仿真技术
包括控制弹道的弹道理论、关键技术及各种仿真算法;控制弹道的火控模型;仿真算法的高性能并行计算研究与开发;控制弹道的最优弹道方案;控制弹道的稳定性理论与数值仿真;控制弹道的可视化仿真技术。
(2)制导弹药结构技术
包括新型弹药的结构设计理论与技术,CAD技术,实验技术。
(3)弹道测控理论与技术
包括弹道实时诸元测试技术;有控武器系统的定位定向;飞行器姿态探测技术;捷联惯性导航高精度算法;弹载计算机应用技术(微型化、抗冲击、抗高过载等恶劣环境)弹载测控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性能仿真及测试技术。弹体飞行姿态控制器总体设计;弹载执行机构(电机驱动、液压驱动、高压气体驱动的舵机控制执行机构);脉冲控制发动机;射流控制器;控制发动机;弹载修正系统用小型执行机构(增阻机构、小冲量发动机)的设计理论及工程实现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
(简介更新中)
(简介更新中)
机械设计与理论
(简介更新中)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北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