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联合国 日内瓦总部广场立一个三角凳子是什么意思

| 您好,欢迎访问国内十大优秀旅游网站-九游网
【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前集会实拍
联合国总部前集会实拍图文/衣香云居-01-这就是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总部瑞士的日内瓦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它是联合国欧洲总部的所在地。每年,数以百计的会议、展览和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各国来客。超过了200个的国际重要机构设于日内瓦,其中包括了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国际劳工组织、万国红十字会、童子军总部、妇女和平自由联盟,可谓是一个国际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日内瓦已被世人誉为“和平之都”。联合国总部,万国旗高高飘扬着,对面的万国广场上有一张巨大的木头椅子,这把12米高、重5吨的大木椅子,是瑞士著名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1997年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而创作的。制作这把椅子的“木匠”――丹尼尔说,每年全球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伤亡,其中1/3以上是儿童。在雷患重灾区非洲安哥拉,埋设的地雷总数就达到了全国人口的总和,约有2万人因触雷而截肢。他说,将椅子设计成三条腿寓意不言而喻――象征人类因触雷而失去的肢体,但不是死亡,而是顽强地、有尊严地站立着。这把椅子除了巨大无比、需要仰视之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的第四条腿是残缺的。对这把木头椅子的阐释,有多种版本。其中一种,据说是在嘲讽联大会议的代表们,高高在上,坐在断了一条腿的椅子上,讨论一些高在云端的话题……另一种含义就是为了纪念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肢体的人们,表达人们渴望和平,拒绝战争的心愿。我们去联合国总部参观的时候,恰巧遇到椅子下有人在集会,听说这样的集会经常举行,我便拍下了当时看到的画面……-02-万国广场正在集会-03-没有想到的是,断腿长椅与联合国广场周围的建筑相映成趣,成为日内瓦的一个标志性建筑。-04-阴霾的天空,似乎在为那些因战争而失去健全肢体的人们而悲痛。-05-集会的人们-06--07-渴望和平-08-透过标语看到的联合国总部-09--10-这是一个三条腿的椅子,是警醒地雷的标志。伯塞特说,断腿长椅被特意安置在万国宫大门对面,表达了社会团体和民众与国际组织平等与对话的含义。-11-集会旁看传单的老人-12-这样一把“断椅”屹立在饱经风霜的联合国门前,让人们不得不忽视,也时刻提醒着人们需要这样一把椅子,一个可以表述他们心声的高高的舞台。-13--14-警车就停在旁边,随时监控事态发展-15--16-联合国总部门前的官员瑞士、法国旅游归来话感受
瑞士、法国旅游归来话感受
改革开放之初,我还在交大读书期间有幸观看了难得的几部外国影片如:《红帆》、《流浪者》、《悲惨世界》、《雾都孤儿》、《简爱》等,其中一部《巴黎圣母院》让我灵魂真正体验并领悟了美与丑、善与恶人性道德底线的基本法则。自从我主讲了《情感心理学》,从相关书中读到了恩克斯他年轻遭遇失恋痛苦经历,以及他走进阿尔卑斯山后的释怀,为此,一直向往真正站在阿尔卑斯山上领略其伟大,同时感受心灵的震撼。2011年7月,机会终于来了,随我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到瑞士、法国旅游。&
同去的七人组合
十天里,我们到了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在苏黎世湖边感受瑞士的宁静之美,分享了瑞士人的休闲和风雅;去了世界十大“旅游者最喜爱”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六、赫本的婚礼举行地卢塞恩、步行在花中廊桥、看远处雪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琉森湖中;还去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其为“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雕”——
“城市徽章”狮子纪念碑;坐着游轮到了法国和瑞士的边界小镇,一路航行,一路欣赏了世界遗产葡萄梯田;坐着城际列车来到了奥林匹克发源地洛桑,登上阿尔卑斯山,看到了著名的“少女峰”;漫步在日内瓦湖畔的英国公园,欣赏了湖中150米高的大喷泉的壮观景象;坐着国际火车,来到了世界著名浪漫之都巴黎,参观了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的巴黎心脏卢浮宫;始建1163年,前后历时四百年才完工,哥德式教堂的代表,精雕细凿,颇有鬼斧神工之能的巴黎圣母院;走过建于1900年巴黎博览会前建成的,在巴黎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历山大三世桥;为1886年为1889年万国博览会而建的代表现代科学与法国工业荣耀的埃菲尔铁塔;远眺凯旋门那雄伟的建筑;来到了香榭丽大街和老佛爷购物;最后时刻,急步匆匆游览了卢森堡大花园。
苏黎世湖畔
卢塞恩的廊桥
&洞中住宅&
瑞士、法国边界
洛桑宾馆早餐
阿尔卑斯山上“少女峰”
卢浮宫内群雕前
日内瓦湖畔的英国公园
公园大水柱
巴黎圣母院大门前
安菲尔铁塔前
卢森堡大花园
时钟指向离法最后时刻&
出国旅游真是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只有真正参与旅游的人才能体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层含义。
我们住在几楼?
7月2日,我们一行七人坐飞机第一站抵达瑞士苏黎世,找到预定的旅馆,办理入住手续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在我先生耳边窃语:我们要求住在二楼!只见先生用英语跟前台女服务员交流了一会儿,回头告诉我说:不行!在上海预定时已把房间定好了,不能调换了。没法!我心里嘀咕了一句。没想到,先上楼的同事女儿突然跑下楼对我说:舒老师,你的112房间在二楼,我们的201的房间在三楼呢!啊!怎么回事啊?!突然,联想起原来学习《新概念英语》时老师解释过:英式一楼用:ground
floor 即指底下层,而一楼是:second floor(美式英语一楼用:first
floor)。显然,这里用了英式英语。哈哈,我住在二楼,正中下怀,暗暗窃喜。
苏黎世宾馆门前
太阳几点下山?
同事郭老师和夫人旅游之前“功课”做得真好,使我们在国外住的交通便利,玩得尽兴。我们在苏黎世下飞机后,他就提议大家买好四天交通联票,这样即方便又节省。果然,我们第一天就印证了他的建议是多么的正确!
我们到宾馆放下行李后,立即带着相机,步入市中心游玩。此时已是瑞士时间晚上六点(比北京时间晚了7个小时),太阳却当头照,似乎是国内下午二点的太阳。7月的天气,上海天气预报是39度,而瑞士只有20度,徐风阵阵吹来,我们赶紧穿上了外套大呼:适宜!我先生没带外套,赶紧在街上服装店花了第一笔29.9元瑞士法郎,买了一件格子夹克衫。
苏黎世坐落在苏黎世湖北岸,阿尔卑斯山的脚下,利马特河沿岸绿树成荫,被誉为“花园城市”。苏黎世在克里特语里的意思是“水乡”,所以,湖泊众多,船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来到了码头,正好一艘游轮准备起航,我们因为有通票,无需买票,立即上船。
我们坐在游轮上尽情享受湖色美景,呼吸净化了的空气,两边湖畔幢幢小屋依山傍水建立,人们有的坐在绿茵茵的超大草地上晒太阳;有的在湖边钓鱼、游泳;有的驾驶着自家小游艇在湖中荡漾。
太阳,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我狐疑道:太阳啊,几点了?你怎么就不下山了呢?
晚上九点后,太阳才慢慢退去,湖水尽头连着天边,阳光洒下一片洁净无暇的彩霞。
快到晚上八点钟左右的苏黎世游轮上
他们聊些什么?
下船后,我们从码头一路走来,处处可以见到路边咖啡屋和坐在桌子旁双双对对的男男女女,或手握小小的咖啡杯,或手拿一瓶可乐,滔滔不绝地在聊天。我注意观察到,我们过去时,他们坐在那里,三个小时后,我们返回来,那些人还坐在那里聊天。他们真的有空哦!虽然,我不能听懂他们讲些什么,但是,从人们满面笑容的脸上和悠闲自得的坐姿中可以读出:瑞士人压力不大!
据说:瑞士人大多数工作时间为早上8点至中午12点,下午2点至5点,没有加班。周末休息,雷打不动。多少年来瑞士国家保持政治和军事中立,没有战争的遭遇,贫富差异很小,人的心态异常平静,他们已习惯并享受这样慢节奏的惬意生活。
这是什么文字?
瑞士不仅轮船发达,火车也十分便利,所以,我们在瑞士,交通工具除了选择轮船,就是火车(为此,我发信息给儿子调侃道:原来大作家会写出: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惨案,呵呵!)。
我们注意到,在火车站总会发现每节车厢上都有这样一行文字标记:SBB CFF
FFS。但实在不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一天,郭老师指着这些文字告诉八岁的女儿:SBB表示德语、CFF表示法语、FFS表示意大利语的铁路。哦!我才恍然大悟。
瑞士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联邦制国家,它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接壤。它官方语言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语,所以,在许多商品、马路或物品上都标有三国或多国文字标识。
灯怎么不亮?
我因为年老功能差,每到一地首先寻找厕所,身处在异国他乡,陌生场地,往往本能地显现出小心翼翼,每当我推开厕所大门时,总会被吓一跳,因为里面漆黑,漆黑。正当我啊?!一声想退出时,瞬间顶棚灯光亮了。惊奇之余,我总会想为什么这样呀?!
答案很明白: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用电,装了声控灯泡,只有当厕所里有人时它才会开启。我不禁叹道:妙!
有没有空调?
在瑞士,我们无论去卢塞恩、洛桑、日内瓦,还是去阿尔卑斯山,都是坐火车,有时中午时分,太阳当空,车厢里人比较多时,感觉还会很闷热。此时,我们习惯地寻找空调开关,想借助它的能量来增加一丝丝凉意。后来,我发觉错了!这里的火车上并没有空调,但同时发现,车窗玻璃内有一层纱窗,可以提供乘客随意拉下遮阳,还可以方便地拉下车窗玻璃,自然风就伴随着隆隆火车的奔驰声一起进入车厢。
实在说,这样确实是没有空调来得舒服,但你不得不承认并佩服瑞士人的节能环保意识。
瑞士,这样富裕的国都,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它的总面积:41285平方公里,人口约:725多万。(比较上海面积5800平方公里,人口1674万)。而且,瑞士是一个山国,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在这样一个能源发达的国家,他们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为了环保不用空调!这不能不说是对瑞士后人和对世界的贡献。
椅子怎么少一条腿?
我们本着参观联合国的目的去了日内瓦。
日内瓦位于西欧最大的湖泊莱芒湖畔(又称日内瓦湖),法拉山和阿尔卑斯山近在眼前。其南、东、西三面都与法国接壤。从地图上看,日内瓦从瑞士的版图上突出来,中间最狭窄的地方只有4公里,许多地方的土地都是和法国所共有的,克万特兰国际机场的一半也是属于法国的。静静的罗纳河穿城而过,湖与河的汇合处,由数座桥梁连接着南北两岸的老城和新城。城市的标志是位于市中心对面湖面的大喷泉,沿岸围绕着美伦美奂的花园,可以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花都”。日内瓦还是一个国际性城市,有人戏称“日内瓦不属于瑞士”。主要原因是这里集中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机构;这里是世界各国游客云集的地方。
我们首先去了联合国总部,遗憾得是,这天闭馆。我们还是饶有兴趣地在联合国门前留影。表示我们已到此一游。呵呵~~阿Q精神!
但门前一把断了一条腿的椅子吸引了我们,大家互相打听,这表示啥含义?
回来后我查阅了相关资科。官方是这么说的:因战争遗留许多地雷,每年都有几万人,因触雷而伤亡,其中三分之一是儿童。1997年国际残联为了敦促世界各国,早日签署《地雷议定书》,减少地雷对平民百姓的伤害,特请来瑞士艺术家,设计了这把高12米,重5吨的大椅子,立于瑞士联合国总部广场,警示地雷给人类造成的伤害,同时也借此断了腿的椅子,来显示伤残者的尊严。
坊间另有一种说法:说是有一年,国际上在日内瓦开会,讨论地雷对平民的伤害。会上不少国家指责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不说,还给入侵国留下许多地雷,使平民百姓在战后,仍然受到伤害。结果日本与会的官员不仅不反省罪行,还发火,站起来把会场上的椅子腿给踢坏了。此事传出去以后,触动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便设计这把断腿椅子立在联合国总部广场上,既有显示触雷造成伤残的意思,同时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控诉和对他们不认罪的一种嘲讽。这表明,瑞士虽然是中立国,但瑞士人民是正义的,他们一贯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我想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广场,树立一把断腿的椅子能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看到这把断了腿的椅子,人们自然会想到这个世界缺少十全十美,这个世界还有战争,还有贫穷,还有许多,许多问题需要人类正视和尽快解决。
联合国总部门前的椅子
车里有人吗?
我们结束了瑞士的旅游,坐着国际火车去下一站法国旅游。
法国巴黎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花都巴黎它是欧洲浪漫的中心,风情万种,它有20多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卢浮宫和圣母院为中心的巴黎塞纳河滨、凡尔赛宫、枫丹白露、斯特拉斯堡、圣米歇尔山、香波堡、美丽迷人的蓝色海岸、象征着法兰西的骄傲和自豪的埃菲尔铁塔、曾目睹过拿破仑、贝当、希特勒、戴高乐,承载着他们的荣耀或者嚣张的凯旋门、玻璃金字塔之后,隐藏着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和大卫的挺拔,艺术圣殿卢浮宫。心中更期盼的是沿着塞纳河和先生一起闲庭信步,披浴着法兰西的阳光,不经意地走过巴黎人的身边,他们的香水味、他们的神情、他们的声音,本身就是我最喜欢的风景,让我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脉搏。
但在火车上给我留下印象更深的是乘车人。
7月8日早上,我和先生生怕误点,早早来到车站,火车一停,我们赶紧上去,像在国内一般傻兮兮地找到自认为理想的位置坐好。过一会,我发觉有一位老妇人,一会儿上车看看,一会儿下车抽烟,但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我们。我心想,现在阿拉是外国人了,随便看吧!
快开车的时候,人们才熙熙攘攘,姗姗来迟。这时候,有一位先生来到我先生面前问x排x座在哪里?我们才明白该辆火车是对号入座的。我们俩赶紧拿出票子查号,并起身寻找我们的座位,当我们在72号、73号入座后,看到那位老妇人坐在了我们原来的1号位子上,我心里说:阿拉是外国人,不懂你们的规矩,刚才不好意思啦!
一路上,我们感觉到几乎满座的车厢里,寂静无声,互不影响。有的男性拿着电脑在上网;有的女性拿着一本书在翻阅,连那些顽皮的幼儿虽然站在椅背上,但也没有大声喧哗。我脑子里瞬间对比出:国内人们推推挤挤地上车抢座位,唧唧喳喳如入无人之境地用各种家乡语言海阔天空地交谈。真的有点语塞,真的有点羞愧,真的有点~~
安静的车厢
中国VS瑞士&法国
比较和反思之一
在瑞士洛桑我们住了五天,因为我先生在洛桑理工大学参加国际会议。
7月7日那天,由于他的两位同事,一个回国;一个先去法国,所以,我就应邀去那里“蹭饭”,让我有机会与西餐又有了一次“亲密接触”,结果实在无缘。
那天中午,在洛桑理工大学的餐厅,参会所有专家,教师们共同品尝校内厨师做的西餐,有牛肉、马铃薯饼、蔬菜沙拉、面包和甜品,我看着这些菜肴实在无法吞咽,只得喝几口矿泉水和吃干面包充饥。我心中更期待晚上的大餐。
晚上六点,全体参会人员有坐在游轮上,服务员端着各种饮料和现烤的各式点心穿梭在人群之间,人们一边欣赏平静而深邃的湖水和两岸别墅、帆船和教堂。夜幕渐渐降临,太阳躲在云后时,风清云浓,岸边建筑如被薄纱笼罩,隐约倒映湖面,如画的风景亦幻亦真,无论是兀立湖边的葱茏树木,还是被淡淡雾气罩着的山间小屋,一样令人迷醉。在这样的美景中再加上美味佳肴,不能不说是一种乐趣。
我终于比中午进步了,第一盆佳肴是蔬菜沙拉和烟熏鱼,这道菜,我终于能在微微品尝后吃完了,但后面几道佳肴,我看了都不想动手,实在没有胃口。看着同桌的几位韩国青年教师吃得津津有味,我对自己也实在感到无奈。
但有一点是中西方人们公认的:中餐比西餐好吃,而且健康。你只要看看街上人们的体型,像我这种在国内名符其实的胖子,在那算是体型匀称的老年夫人了!
一盆没吃的西餐
比较和反思之二
瑞士苏黎世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苏黎世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这里集中了120多家银行,其中半数以上是外国银行,故享有“欧洲百万富翁都市”的称号。路边停着许多好车,马路上的出租车基本上都是“奔驰”。
同样,法国巴黎也素有“花都”、“世界时装之都”、“饮食王国”、“世界会议城”、“购物天堂”等称呼,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
但两国人们的穿带十分休闲,随意。比较我国许多年轻人,虽然收入并不丰厚,却有一些人打着脸充胖子,情愿做月光族,透支狂,也要将一线国际名牌穿在身上、拿在手里;在法国香榭丽大街和老佛爷购物中心,中国人一掷千金的富裕一定令这两国人惊讶,显现中华国人扬眉吐气的同时,不得不说也凸现了张扬浮夸的心态。又比如房子,我们都是以买新房为傲,住豪宅为荣,地处闹市为宜。但看到这两国人们,选择住房是以方便和适宜,并不奢华。
香榭丽大街上的行人
两个瑞士女孩和我合影
比较和反思之三
网上有一位旅游者描述:一位当地的游船驾驶员姑娘告诉游客,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琉森湖还是一片污浊,后经过不懈治理,终于重见清澈。如今,纯净的湖光山色使琉森成为瑞士最美丽的城市。
我特别感动,瑞士如此发达,但是他们的发展绝不以破坏空气和水质为代价;在法国,整个城市虽然没有多少高楼大厦,比较陈旧,但那些一百多年建筑的文化积淀和坚实表达出他们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真实,这是我们自叹不如的。改革开放让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国人更应该早日清醒,别让我们这一代人的不理智和不成熟将破坏生态平衡付出代价,最终被后人所谴责!&
巴黎圣母院楼上俯视巴黎城
法国三角形马路&
比较和反思之四
讲二则故事:
其一,我几次出国经历得出经验:就是每到一地先要找到超市,这样可以方便生活,也可以节省外币。同样,我在瑞士火车站底层找到了coop超市,所以,在瑞士的几天我们的早餐基本上都是自助式的。
一天,我们吃完晚餐后又到超市购买第二天的早餐。突然,我和先生心血来潮想尝尝瑞士冷饮,就买了一桶巧克力冰激凌。回宾馆后,先生吃了两口,我因为晚饭吃饱就不想吃了。先生查看了房间配有的冰箱,他就将冰激凌放进去冷冻,明天再吃。没想到,第二天晚上打开全成了冰糊糊,原来冰箱只有冷藏功能,这该怎么办呀?!扔了怪可惜的,我们就想恳求宾馆帮助我们。当然,在国外,对外打交道的事全包给了先生。其实,我内心没抱多大希望。
一会儿,先生兴致勃勃回来了,告诉我,宾馆前台服务员听到我们的遭遇,立刻打开宾馆餐厅冰箱为我们冷冻,并告诉我们随时可以来取。
我真的被感动到了!
其二,在瑞士五天后,我在拍照时,发现相机上有黄色的灯一闪一闪的,我想,这回糟了!电快没有了,可我没带充电器,但是法国巴黎旅游还没有完成呢?!不拍照岂不可惜。晚上,我突发奇想,对了,请老外帮助!
第二天,我和先生到了洛桑市中心,发现一家索尼电器店,我们决定进去碰碰运气。
店内只有一个身高马大的年轻帅哥,笑容满面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听到我先生要充电器,立马从柜台里拿了一个出来,并报价:99元瑞士法郎(相当于人民币800元),啊约,这么贵啊!我在旁边对先生耳语:让他帮我们充充电可以伐?当年轻人明白了我们的用意后,笑着说“I
know,service,service!”(哦,我知道啦!服务,服务!)
我们相视一笑,成功!接着他一边为我们打开新的充电器,一边说:“充满电需要二到三小时,中午我会出去吃饭,你们可以在二点后来取。”太感谢了!太感谢了!当时,真的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此时此刻我们的感激之情。
我们知道,以上二件小事如果放在国内完全不可能做到,也许还会遭到讥笑和微词。但在瑞士,我们不仅看到了风景如画的环境,而且也接触到了有着美丽心灵的人们。在此,我不仅要说:我国为了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在国际社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不仅要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上下功夫,更需要并应该提高中国人的人文素养。
比较和反思之五
在去阿尔卑斯山的途中,我们被这样一种特别感人的景象所感动:有许多双双对对的老年人,他们头发苍白,身体健硕,身穿休闲服,脚蹬旅游鞋,手拿爬山特用的手杖,手牵着手和大家一起坐着上山的火车,快快乐乐地去登山。在瑞士和法国街上、交通工具上很少看到老人领着孙辈去游玩,也很少看到年轻人陪着老人去外出午餐和闲逛。似乎,他们分得很清,不同年龄的人在一起生活。他们的生活观是:活着就要享受每一天。
想起国内这样年龄的父母辈,他们不是佝偻着身体,在家里做家务,更多的老人为儿女“打工”,让儿女享受“老饭店”的美味佳肴,他们情愿节衣缩食,辛辛苦苦。
记得有一天,我去家得利超市买食物,看到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妇人,手推着儿童车,车里还有个幼儿,她手里还提着刚在超市购买的一大塑料袋东西,让这个帮忙把东西放在手推车上;让那个帮她打开栅拉门。我情不自禁地说,你为什么不让你的孩子来买东西。她看看我,无奈地说:他们忙啊!
又有一天的下午四点左右,我在911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妇人接孙儿放学回家,她持有老年卡,年龄分明在七十岁以上,上车后一位年轻人给她让座,瞬间,外孙一屁股先坐上位置,手里拿着酸奶吃得悠然自得,当老人想挤在一起坐一会时,却被孙儿蛮横地用脚蹬开,她还笑着说:迪个小人!我正想发飙,但看到一车子的人无语,我也忍了下去。
当然,我们许多许多后辈并不像这些孙儿辈一样。但我在想:我们中国许多老人真是很作孽,他们一辈子就这样忙忙碌碌老去,很多人不仅没有出过国门,也许还没有出过“市门”,没有坐过飞机,也没有享受过美味佳肴和时装,更不会将钱花在旅游上。但不同的是,许多老人却一定省下钱,死后一定得风风光光地选择厚葬。其实我要说:我们也不要像外国人那样,二代人老死不相往来;但也不要像我们的祖辈们,为子孙辛苦一辈子。我国的老人也要向外国老人学习,学习,等年龄慢慢大了,也要学会放手,像我婆婆说得一样:一辈有一辈的责任。要适当享受生活。&
总之,比较后我的感受是:瑞士如同淳朴、美丽的姑娘;法国如同满腹经纶的老人;而上海恰是年轻好胜的小伙,他需要美丽姑娘的爱情滋润,也需要老人的指点迷津,只有这样才会有他的帅气和成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