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文学主体性性表现有哪些

当前位置:
&&&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人的素质教育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幼儿的主体性。本文从幼儿主体性的界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教学活动中师幼的互动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方法,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质量的提高提供一点思路和建议。
&&&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在幼儿教育中,能否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性,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充分贯彻实施,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权利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幼儿的特点、地位能否得到体现,关系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等一系列有关问题。
&&& 一、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
&&& 什么叫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
&&& 从客观上来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成功的。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并作出反应。例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在认真参与,有的是不认真参与,尽管反应和表现方式各异,但这并不能就说他们不是教育的主体。相反,这是他们能动性的表现。幼儿能否成为教师所期望的&好孩子&那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 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只能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现代教育思潮不断兴起,主体教育的观念也已逐步形成共识,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幼儿主体性也必须而且只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它必须从教育计划、教育教学准备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中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幼儿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研究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在研究幼儿如何学习、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再研究教师如何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大成效,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许多幼儿教师师总是想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学会&&等等,她们只是把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简单当作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这是片面的认识,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基础、依据和目的。重视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不仅是教育幼儿的手段,更是教育幼儿的一个目标。只有真正把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当做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正确地认识幼儿的主体性并在实际教育中切实体现、贯彻幼儿主体性。
&&& 二、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
&&&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教育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的],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现代教育观、课程观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发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已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建课程
&&&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主体。任何外在教育环境都必须通过幼儿主体的努力,才能实施教育环境功能的转化,最终落实到促进幼儿发展上,因此教师必须实力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变思考教师如何教为思考幼儿如何学。从研究幼儿入手,引导幼儿发展。过去幼儿园几乎都使用统一的指定教材,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又是先选好指定的内容再确定教学目标,教师为完成&教材&而组织教学活动,幼儿的发展水平如何,所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不考虑,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 上海二期课改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是:&学前教育课程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 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可适当地让幼儿参与,组织幼儿讨论,了解幼儿的喜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材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认识春天这个季节特征之后,教师有意地组织幼儿谈谈心得,并希望老师再教哪些内容?这时,幼儿七嘴八舌地说这道那,各抒已见,大多幼儿表现出对春蚕特别感兴趣,热切地要求教师多讲讲春蚕,于是老师就特意地根据幼儿的意愿组织了一个关于《春蚕》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春蚕的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对人类的贡献等方面去了解、认识。
&&& 我认为,要想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的模式(包括观念和做法),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 在我们幼儿园已开始实施改变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方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极为多样化的。教师和他们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过去领先确定好学习的终点和程序,只能是对幼儿潜力的束缚和阻碍,或有教而无学的状况。既然课程最终关注的是学而不是教,既然课程与教学都是为幼儿的学服务的,那么,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远比关注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有序性重要得多。
&&& 因此,我们改变了教师预先确定课程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视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实践中得出以下三点体验:
&& (1)不预先确定课程并不意味着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毫无计划,只是这种计划不是对活动的具体目标与程序的规划,而是包括多种可能性的&假设&。这样的&计划&为儿童的参与,为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 (2)活动的进行不仅依靠开始的计划,而且依靠孩子们的反应和教师灵活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是追随儿童:依据自己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
&& (3)&追随儿童&,老师不能照搬他人的课程照搬,要根据自班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来创设教学计划。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目标当然重要,教师心中始终应有目标,但更应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目标,以及怎样实现它们。教学过程才能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和创造,把幼儿的未知视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可把它们作为一个课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孩子一起去研究,去求索课题。
&&《寻找春天》的活动就是在我班幼儿敏感地发现小燕子飞来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进行这一活动时,我带领孩子到室外,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变化,发现小草冒出了嫩芽,发现迎春花开了、发现树枝上也长出了嫩嫩的新绿叶&&他们不仅发现了植物的变化,也发现了人身上的变化&&人们的衣服穿少了,春天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惊奇不已,在自由的观察发现中他们了解了春天、感受了春天、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 只有师生共同建构的活动,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真正德推动价值。  
&&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注重操作性和游戏性
&&& 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获得了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是不是动脑筋思考了,是否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多设计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为幼儿准备充足、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具有游戏性和兴趣性。
&&&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材料。
&&& 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幼儿的活动就体现出主动性。而操作&&架设主体和客体之联系的桥梁&&对幼儿学习经验地获得具有极大的意义。陶行知先生也说:&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例如在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归纳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可给幼儿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实物、图片,供孩子们摆弄、操作,比较、巩固对&三角形有首尾相连的三条边、有三个角&特征的理解;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以及炭笔、油画棒、水彩笔、水分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在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实验&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石子等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活动的兴致就高。在活动中,幼儿就像进入了一个超市,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结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也强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探索事物的根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幼儿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受探究材料的制约,材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时需要精心考虑;材料要体现哪些教育意图,要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的合作提供机会,也就是说,考虑的不仅是安全卫生,还应更多关注材料本身能为幼儿提供多少研究的可能与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认为: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时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 (1)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因为它可能会降低学习的价值。
&& (2)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的各种想法的材料。当研究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儿童的假设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这需要老师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可能需要的材料。
&&& 2、活动形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他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对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某一主体的教学,必须反应儿童看事物的方法&。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的内容。为了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顺应幼儿心里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学形式上要增强教育活动的游戏性,激发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的愉快,学的轻松。例如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幼儿&按数取物&时,可以开展&自由超市&的游戏,教师扮演超市管理人,发给幼儿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目到超市里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幼儿就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发展了按数取物的技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机械的练习&钻、爬、投、掷&这些单个的动作,幼儿一般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动作编进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中,幼儿就会在游戏中乐于不疲的练习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手工制作虽然大部分幼儿都喜欢,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制作技能水平都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幼儿只示范一遍就已经学会了,而有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很长时间还是掌握不了,这个时候,我们为合不来组织一个&小小家工厂&的游戏呢?把制作过程分成几道工序,技术水平高的幼儿制作较难工序,技术水平差的幼儿制作相对容易的部分,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制作活动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据以上的例子,并不是说让教师把每次教学活动的内容都设计成游戏的固定模式,游戏只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像&科学实验活动、故事表演、模拟舞台演出&这些形式幼儿也都很喜欢,只要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次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多运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方式,如:提问法、比较法、发现法、实践法、观察法等,让幼儿有机会去多看、多听、多问、多项、多说、多做,幼儿就会在积极主动地活动中得到发展。
&&& 三、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 1、积极地旁观。
&&& 孩子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
&&& 在一次健康活动《说味道》中,当我请孩子们品尝食物并互相谈谈食物味道时,孩子们立刻沸腾起来。曼玲吃了一把爆米花:&恩!好吃,好甜呀!&。西西挑了一根牛肉丝:&这个好吃,是辣的&。尔后又用牙签挑了一块苦瓜片放在鼻子旁闻了闻:&这是什么,我从来没有吃过&。放进嘴里,马上裹着涎水一起吐出来,五官也皱成一团,她大声说:&这是什么!&孩子们被她的表情逗得笑成一团。子鸿则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拿着牙签迟迟疑疑半天不动手,我挑了一片山楂放在他嘴里:&尝一尝!&并微笑着鼓励他:&可好吃了!&我也吃了一块。&抿一抿,慢慢尝,还有好多东西你没有吃过呢!&&&
&&&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孩子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 我班的妮妮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一只小乌龟,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决定第二天从家中带些食物来喂养小乌龟。第二天有的带来了面包,有的带来了玉米,有的带来了香蕉&&,大家都要喂给乌龟吃。看着孩子们带来的食物,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们拿着食物去试一试。&老师,它怎么不吃呀,没有牙齿吗?&&肯定是它不喜欢这些食物。&看着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样子,我为孩子们有着可贵的探究精神笑了。
&&& 主体教师不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己去寻找各种答案。因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活动中,他们是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我园大班在进行关于&风&的主题活动中,当孩子做成风车后,杜老师又进一步提出了新问题--&怎样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提出了使用吹风机、气球、气筒等工具,其中一个孩子提出用吸尘器,这时杜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找来这些物品,让孩子们分组试一试。结果吸尘器没有让风车转起来,而是把风车吸进去了。尽管有的孩子急哭了,但他们却从中懂得了一些道理、获得了经验,而且是自己得到的答案。    
&&& 我们看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给孩子现成的知识,总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探索,不断地肯定和鼓励,给孩子以支持。这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教育改革的真谛--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他们在引导孩子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引导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遵守规则。
&&& 3、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 创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老师不仅要身体走下来,走近孩子,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老师的心要走下来,贴近孩子,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
&&& 在一次科学活动《认识糖果》中,当谈到糖果的特性时,有的孩子说:&糖果是甜的&;有的孩子说:&放在嘴里就化了&;王旭说:&上次妈妈给我买的旺仔QQ糖就化不了。老师对不对?&这下可把我给问住了,我只好笑一笑:&老师没有吃过旺仔QQ糖,不知道,对不起!&王旭说:&老师,明天我买给你吃&。一时间,许多孩子都纷纷表示明天要带旺仔QQ糖给我吃。于是一场收集糖果的活动展开了。
&&& 第二天,孩子们都来得比较早,而且还带着昨天收集的各式糖果&&。
&&& 孩子们让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糖果并不都是甜的,也并不是放在嘴里就化了。这一次活动,使我真切感受到教师必须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充分地、主动地与老师合作交往。而我们老师呢,也要放得下架子,不懂的地方就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和有益的。主体性教育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幼儿的知心朋友,多于幼儿交谈,了解幼儿的愿望和要求;多听幼儿的见解;遇到问题,与幼儿共同解决。使幼儿置身于一个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文章
本栏目最新文章更新
幼儿园教师成长系列资源
幼儿园教师文案系列资源
幼儿园教师幼教资源大全
幼儿园经营管理资源大全
幼儿园教案大全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
一、理发店
幼儿一般都有上理发店理发,…[]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
制作材料:塑料可乐瓶、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
一、卫生保健制度
1、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
幼师群:<font color="#ff30&&
&|& 园长群:&|&经销商群:&|& 妈妈群:&|& 幼教公司群:
在线咨询: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备号 在线人数: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165;3.004页&#165;3.0011页免费4页&#165;2.001页&#165;0.501页&#165;0.502页&#165;1.001页&#165;0.507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1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4页免费13页免费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浅&#8203;论&#8203;青&#8203;少&#8203;年&#8203;学&#8203;生&#8203;社&#8203;会&#8203;化&#8203;角&#8203;色&#8203;的&#8203;调&#8203;适&#8203;及&#8203;其&#8203;教&#8203;育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所在位置:
浅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14:52:34作者:匿名来源:匿名点击()我要评论()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政治课堂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做人修养的渠道。学生是政治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偏差,在"知识中心论"的课程价值观的导引下,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对而言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为此,文章从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入手,进而分析其原因以寻求发挥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策略。【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发挥一、前言&&& 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1世纪,作为知识经济的时代,将是人类社会竞争更趋激烈而前景又更令人神往的世纪,中华民族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人的主体性能否从沉睡中清醒过来。当我们面向世界,反省传统教育的时候,一种危机感就会油然而生,我们培养的人缺少主体性、缺乏自主精神、创新精神。&&&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是活动主体区别于一般人,特别是区别于活动客体的特殊性。需要指出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不是天然具有的,而是靠人通过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和创设的,这种地位和主体性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随时面临着丧失和削弱危险,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并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有主体性的人需要主体性的教育来培养,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候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 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反思的结果。然而,从实践层面进行观照,当前的政治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形成机制的缺失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严重阻碍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二、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 1.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 从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看:以往政治课堂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全面,纯知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是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我们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往往停留于讲述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和纯理论的东西,这严重破坏了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使提高学生的能力成为空谈。&&& 2.重灌输轻启发&&& 从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来看:个别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模式,重灌输轻启发,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教师往往只考虑自己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少,或仅仅作为点缀,课堂上即使允许学生发言,也只能在教师计划的圈子里转,学生一有偏离便会受到批评。而所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无非是教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安排几个情景让学生感受一下,再提几个问题,就算体现主体性了。[2]&&& 3.重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而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当今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途径,而且还会想方设法让成年人接受他们的评价标准。而现行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则满足不了学生思想上开放要求,它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甚至在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甚至会束缚学生的思想。&&&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各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影响了政治教学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影响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削弱了政治学科教育功能的发挥。在新形势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更突出了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三、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既有教育环境的因素,也有现行教学机制的因素以及政治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观念和因素等原因。&&& 1.教育环境的因素&&& 传统的教育目的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作为思考教育目的的逻辑起点。把"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等同起来。实质为一种"适应论"的教育目的观,把社会发展的需要预设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人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教育只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将人社会化,使人按照现实社会通行的价值标准、素质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来塑造自己、确定自己,以建立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适应关系和肯定关系。在这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主宰,个人发展的需要降到了从属地位。因而整个教育成了复制人才的机器,学生就成了"流水线"上被动接受"组装"的"产品部件"。学生鲜活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主的目的性追求等等一切的一切已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了。&&& 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要和兴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理特点,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采用一些机械的、呆板的、枯燥的、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去训练学生。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过份地强调集体化、统一化、规格化、模式化,极少考虑到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需要,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 2.现行的教学机制的因素&&& 第一,缺乏学生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空间。课堂教学的空间,涉及班级规模和教学组织形式等问题。班级规模的大小、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布局,直接制约着学生主体的发展。而现在的班级规模过大,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足够的课堂空间。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布局多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向交往,不宜于学生间的多向交往,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每个学生是单独的个体在课堂中学习,长期的结果是,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封闭意识,束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 第二,缺乏有效的主体性教学的评价标准。传统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其明显的特征:一是在目标上以知识为核心,如:检查某些知识的组织、传递、理解、运用和再现情况;二是方法上以量化为手段,如:检查学生对某知识点掌握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与这种评价标准相适应,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评价技术、方法和庞大的评价队伍,这种评价体系,将整个政治教学引导到统一化、标准化和公式化的轨道上来。在评价中,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难给学生自主阐释、理解、表达及策略的寻求,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这种评价只重视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态度的评价,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素质能力的形成是不利的。&
&&& 3.政治教师自身的因素&&& 长期以来,大多数政治课堂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以知识管理为目标,教师所提供的教学环境是一个"灌输"知识的环境。教学过程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设计的,是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配合教师的教,让所有学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步骤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需要形成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不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需要进行同学之间的"讨论";师生间也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没有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失去了发展的源头。&&& 4.学生自身的因素&&& 传统的政治教学是一种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目的教学,它强调的是教师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和授课水平的高低,而学生是否能够自主习得知识则显得无足轻重。正是因为学生长期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学习,他们已经不愿也没有任何激情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了。除此之外,应试教育的桎梏,更加剧了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丧失。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考试来进行,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至高无上,题海战术、大题量训练把学生压得喘不过起来,这同样也造成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淡漠。四、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要对策&&& 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实施,矫治这些缺失已成为当前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任务。&&& 1.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 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是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建立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的就是实现他律性管理向自律性修养转化,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向自主的创造性主体转化,一句话,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中勤奋努力学习,在进取和创造中茁壮成长&&& 建立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主要是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和谐:一是抓好牵涉观念、教材建设、方法、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和谐;二是抓好牵涉教育主体即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教育方法的匹配性和谐;三是抓好涉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化社会相适应、提升民族精神的适应性和谐;四是抓好牵涉管理、育人和预警功能以及激发创造、化解矛盾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功能性和谐。这四个方面实际是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师、生、课堂、内容、方法,也包括整个育人的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是把亲和、融洽的精神贯注在每一个有机的因素和环节之中,并全力使其成为协调配合、和谐互动的有机整体。[3]&&& 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其核心是亲和性、融洽性、创造性、自主性的有机统一和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表现为:传授知识、灌输知识变成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学生由被动的客体变成了积极的主体和中心;教材内容由封闭、僵死,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新颖性;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变成了灵活多样的启发、诱导,对话、讨论等;单纯的认知、接受,变成了科学研究、主动创造和大胆的"自我建构"。&&& 如何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和谐的办学理念。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争当学习的主人。同时,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也都要围绕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要建立和谐的管理机制。树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坚持全面、统筹地研究和把握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把学校教育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视为整体教学活动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教育诸因素形成科学有序的结合、产生互补放大的作用,实现教育功能的整体优化。&&& 第三,要营造和谐的校园风气。学校应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公平合理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阳光"激励和分配机制,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科学管理机制,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风气。&&& 第四,要建立和谐的思想教育目标体系。要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本,统一协调的制定和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计划,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之中。坚持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坚持用科学的精神规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坚持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与健康素质的有机统一,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 2.完善现行的教学机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为充分发挥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要完善现行的教学机制,在完善现行的教学机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建立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思想体系。&&&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作为构建教学管理机制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学校通过理论宣讲和研讨、开展教育科研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全校师生统一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 (2)实施教材的组合机制,规范素质教育的教材使用标准。&&& 要适应素质教育,各学科在教材使用上就必须要求教师深钻、挖掘、组合教材,高标准地使用好教材。&&& 深钻,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大纲,钻研教材,不仅熟悉每一章节的内容,更要明了掌握这些内容在该册教材及至该门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结构、发展变化。
&&& 挖掘,就是充分挖掘学科教材内容所包含的"素质元",特别要注意挖掘其在完成"三基"任务方面的功能,做到成竹在胸。&&& 组合,就是巧妙、精细地剪裁教材内容,既充分利用原有教材,不作大更换,又根据"三基"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取舍内容,揉合教材,突出素质教育特点,落实素质教育任务。&&& (3)建立有力的制约机制,推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将"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正道"的思想变为改革教法的实际行动,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成功感,将"整体导课堂、兴趣贯课堂、练习进课堂"的教改模式贯穿于教师备课、上课的教学行为始终,要求教师切实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该节课学习的全过程,要推广"分层推进、分类成功"的教学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特别注意照顾差生,防止两极分化。&&& 创设课业负担的"刚性"限制条件,对学生的负担从量到质都作出明确限制,给学生留出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空间和时间。如废除满堂灌,优化课堂教学;遏制补课风,教给学习方法;减少作业量,取消无效学习的多次重复,等等。&&& 3.提高政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高速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政治教师的"教",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在新时期下,政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优秀设计者,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是合适教学方法的选择者,也是学法的指导者。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认为具体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体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就是当然的主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已的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的后进生,需要的是耐心与指导;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更重要的,不能把主体性发展仅仅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要把主体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直接目的。&&& (2)"转换角色"是显示"主体性"的关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解决好教师角色意识问题是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受着"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主体认识,理解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政治课教学上的师生关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应从"中心"位置"退居二线",成为"幕后策划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社会情感交流等方面上来。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身角色,当好一名"导演",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4]&&& (3)优化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根本途径&&& 实践研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主、自我调控、自我决断等方面;主动性是在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其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兴趣等方面。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发展目标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战能力等方面。&&& 根据"主体性"的要求,现代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余力。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因此,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生动、形象地讲清这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对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 第二,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积极动脑、动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既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即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又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即是否全班学生都参与,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把培养优等生与提高后进生同步,教学中,后进生比学习尖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怀,更需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对他们要更多鼓励和爱护,讲课时,应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给他们发言,多给解答的机会。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也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耐心,使学生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样学生凭借老师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已的积极参与得出结论,学习的参与程度高,积极性、主动性也高。[6]&&& 第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积极引导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一是阅读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二是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三是思考的学习方法。通过例证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独立思考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4)恰当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好胜心是中学生具有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初中表现比较突出。因此,教学中应引进竞争机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强化学习效果。竞赛的内容要广泛,可以是教材知识性竞赛,可以是思想政治课文竞赛,也可以是时事知识或某个问题的竞赛。竞赛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关心国家,自觉地去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扩大知识面。
&&& (5)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同一教学进度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以大多数"中等生"为依据,使"优等生"吃不饱,"中差等生"受不了,这种局限性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因为在课外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已感兴趣的问题,参与自已乐意的活动。每个同学的知识,特长都有机会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都有机会在课外活动这个舞台上施展,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地发展。&&& 4.加强学生自身素质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学生,同样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 (1)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个人能够不断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原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由于政治课的许多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让学生直接理解是有一定困难的,单凭教师的讲授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学生必须提高自己自学、阅读和分析教材的能力;养成课前主动预习,课堂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养成自觉列出结构提纲的习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还可以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养成查找素材和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2)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 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学生没有花力气就得到了90分和一个迫于压力付出很大的努力都达不到90分,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同样不高,也就是同样缺乏学习动力,只有"跳一跳,方能摘到桃子"才能感到努力而来的成功愉悦,并才能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此,学生自身必须认识到学习是自身的需要,必须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不断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去,能学的就自己学,能说的就自己说,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合作中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7]五、结论&&&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一个事关民族强盛、国家兴旺的大事,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视之为己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相关资讯:
资讯分享: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
请文明上网,登录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译者主体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