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友叫吕丽.他女朋友英文翻译什么写呀

[转载]教师随笔(吕丽委:怎样找时间)
&&&&&&&&&&&&&&&&&&&&&
教师随笔:(任课老师:吕丽委)
怎样找时间
经过暑假两个月的集中学习,从未学过英语的林炜已经了解了学习方法,并且能开始自学。因为他刚刚开始,所以对他最关心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
新学期刚开学几天,就打电话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家长苦于学校功课太紧,再加上孩子原来做作业比较拖拉,难以抽空。建议抓紧早、中、晚的空余时间,早晨起床后,随即打开录音,中午可抽出20-30分钟时间学习,晚饭时,临睡前也可放录音。
几个星期以来,林炜都能坚持每天有半小时左右的英文学习时间,自学了《儿童西文文化导读》第一册的3、4两课。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培养,有了它,孩子将终身受益,因为终身学习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
&&&&&&&&&&&&&&&&&&&&&&&&&&&&&&&&&&&&&&&&&&&
不要单独教发音
&某日与厦门大学英语系陈教授交谈,从中得知这样一则消息:作为剑桥商务英语中国区的口语考官,常常为中国学生的语音、语调得分不高而困惑。原来总认为是外国人对我们存有偏见而致。多年以来,细心观察体会,陈教授总结如下:与西班牙等国的学生相比,我们中国学生每个单词的独立发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英语表达的整体性,流畅性,即通常所称的语感的确有很大的欠缺。陈教授业余时间也为许多企业作工作员工的英语培训,她非常谦虚地说,失望是常见的。学员们则感慨:如果小时候知道英语应该这样学就好了,我们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错过了黄金季节,现在为时太晚了。至于在校的大学生,陈教授则无奈地说:只能从头教起。
无独有偶,英语教研员们到中、小学听英语课,常常发现许多老师为了纠正学生某一个字母或单词的发音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是学生疲倦而不得其门,老师麻木而真假难辩。有一位小学英语老师为了纠正chameleon一词的发音,足足耗费了20分钟,最后只能无功而返,根本无法完成中心教学任务。
优美、准确的语音、语调的确令人赏心悦目,该如何习得呢?在“英文读经”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完全可以自主地感受、领会、学成。老师、家长过多的纠正,并无太大助益,若是处理不当,甚至造成儿童学习心理的碍阻。
现在,咱们暂时搁下英语,谈谈自己学习结母语的经历,也许能从中得到很好的启发。不管是回忆自己学习母语的过程,还是观察现在我们周围的孩子学说话,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相同的体会:由于年龄的关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孩子的发音会存在一些含糊的地方,但是,无论是我们的长辈,或是现在的我们,对这样现象似乎不太担心,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好的。
然而,在学习外文(英文)时,我们对孩子暂时读音的缺失,就不像对母语那样的宽容,那样的放心,总是急着要纠正。在英文读经教学过程中,不少家长、老师常常被困于此,更可惜的是有人在此停滞不前,甚至放弃,这都是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流弊,过多地强调个别单词发音的准备性,忽略了语音、语义、语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果以偏盖全,主次不分,长期以来,就造成了本文开头时所描述的中国学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口试时,得分不高的事实。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努力得有点南辕北辙了。
在英文读经教育方面,这是要特别提醒的关键点:不要过多地,重复地,机械性去纠正孩子个别单词的发音。相信孩子的语言模仿天赋,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倾听,我们会欣喜地发现;对于一位初学的孩子,其语音的清晰度也许只有30%-40%,甚至比例可能更少,但是其语调的轻重缓急,也就是英文的味道却是韵味十足,多么难得!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而盲目地否定了孩子,阻碍了孩子的学习。
相信孩子是灵动的,只要不断地学习,他就能自己调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孩子越模仿越清晰,后学的课文比先学的课文速度更快,语音、语调更准确。两个月之后,让孩子复习以前学过的课文,其发音的清晰度能够自行提高到七成到八成。正如学习自己的母语那样,越熏习,越明白,越清晰。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愿一以与从事英文读经的同行们共勉。 &&&&&&&&&&&&&&&&&&&&&&&&&&&&&&&&&&&&&&&&&&&&&&&&&&&
2002年读经第一年
自读经一年以来,50%以上的孩子成绩优良,不仅读经读得好,在学校的成绩也是出类拔萃,名列前茅。
中文读经自不待言,英文读经不仅超额完成背诵量,有些孩子在学习英文经典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时,已经不需要借助“领读、跟读”的磁带学习,而是直接跟着“全文朗读”的磁带学习,并且模仿的准确率在90%以上,这说明他们的听力已有了相当的水准;又,进入7月份,我们开始让他们阅读原版的英文小说,每天的阅读量均在20到30页(不查字典,只要求默念),按照梁方舟同学的说法,阅读没有任何障碍的,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按这样的阅读量,一年能阅读30-50本英文小说,有听、读、抄写英文经典的基础,再加上阅读小说能力的培养,半年后,就可以让孩子观摩原版的英文电影(每星期一部)。只要看过几十部电影,孩子就可以将原来对英语语言文字抽象的学习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相融合,预计在2到3年内,孩子的英文将彻底过关,而不只是让他们能考“托福”而已。
&&& 当然,读经有令人欣慰之处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我们招收少年托福实验班,完全是本着家长自愿和随机挑选的方法招生,一年下来,大家可以从学习进度表中看出同学们之间的差异,就我们的观察和思考做一些说明:
大家在进度表中可以看到林炜同学背诵速度是最慢的一位,其实他是位智力非常好的孩子,在最初的学习中有良好的表现,记忆能力也非常好,但两三个月后就停顿不前。我们和他的家长交谈过程中得知,林炜同学经常问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东西又不作为考试内容,我为什么要学?”家长的回答似乎都说服不了他,当然家长是非常民主的家长,既然孩子不意愿读,也不能勉为其难。我们也努力跟林炜同学沟通过,每一次他都是满心欢喜答应,但事后成绩表明,我们的努力是徒然的。看来,家庭过分的民主气氛对孩子的学习来说不见得完全是件好事。
在我们读经班中,周颖南和李龙翔同学都是六年级的学生,课业自是繁重,学习压力也很大,为应付初考实在是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成绩自然是落后;盛崇烽同学加入实验班时正是读初一,据说也是课业繁重,他又是个很爱思考的同学,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对读经他经常思考的问题“读经到底有什么用?”,这个年龄的孩子知识结构不完善,人生阅历又不丰富,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不可能太深刻。虽然每一次的沟通后他都乐意接受读经的理念,但很快他又回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去,读经的进展自然不能理想。有趣的是,盛崇烽五岁的小弟弟反而读经比他好,目前已背完了《大学》、《中庸》、《老子》。
我们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读经进度快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家长支持&&&&&&&
a.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了读经时间;
b. 每天要检查孩子的学习进度;
读经改变了孩子&&&&&&&
读经使孩子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花在课业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从而保证了读经的时间。
读经让孩子培养了学习的自觉性,个别家庭为了孩子有更多的的读经时间,甚至在暑假期间,把家里的电视机都搬走了,孩子都毫无怨言。
越小的孩子越有读经的潜能。这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的。在“少年托福班”张泽亨同学的年龄是最小的,因为没有学校课业的负担,又没有任何对读经的偏见,中英文的背诵速度自然是最快的。
越早读经的孩子越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尤其是对英文而言,他们不仅形成了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会再受到错误的传统英语学习方法的干扰,他们英文的长足进长,指日可待。年龄稍长的孩子,虽然在读经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终究没有形成质变,要摆脱传统学习方法的干扰,看来是不可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年纪小的孩子身上。
&&&&&&&&&&&&&&&&&&&&&&&&&&&&&&&&&&&&&&&&&&&&&&&&&&&&&&
本文作者吕丽委老师将,主讲“英文读经”,并参与数个嘉宾分享发言环节。
本文出自: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关英文读经几点意思
——在首届读经教育高端培训会对吕丽委老师讲课的回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阅读权限 200
注册 宝宝生日
求助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动画片
多年的英语学习让我们都有深切的隐痛:英语也只是一种语言而已,我们学自己的母语如此轻松,而学习英语却耗费了我们无数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人读到了博士后还在学英语,更有多少人为考级、求职而烦恼?聪明的中国人怎么会学习英语如此艰难,一定是出了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从“ 儿童英语”(即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模式)入门学英语科学吗?
回答是否定的
  传统的英语教材是根据从浅到深、从易到难的顺序来编写的,我们学英语就是从简单的开始学起,这是否科学呢?让我们做以下分析:
一、从心理角度来看
我们学习母语时,无论周围的语言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我们模仿、学习的素材,因此,我们对母语的认识没有难易之分。然而,通常的英语教材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来编写的,一开始就给英语学习者有难易之分的概念,英语是越学越难,而且在相当长的学习时间里都没有有效地掌握英语,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众多英语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这种心里障碍一般在学习的第二、三年就开始出现,再加上英语的考级制度,更是使学习者的心理雪上加霜,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信心,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到了一定程度,都觉得很难再突破,心理障碍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从生理的角度来看
  生理研究表明:人的听觉细胞从0-3岁成长60%,3-6岁成长20%,6-13岁成长10%。这一时期是人类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丰富的语言能够刺激听觉细胞的正常生长,而听觉细胞的正常生长更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错过这段时间,要完整掌握一门语言是相当困难的。很多留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过了13岁去国外留学,他们的外语发音和语调总还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因此,开始就接触丰富的语言符合我们生理的发展。但是,传统的英语教材一开始只给我们提供简单的语言,而简单的语言对听觉神经的刺激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不利于语言的学习。
三、从音韵的角度来看:
音韵是语言的语声、语调、语韵的总和。掌握音韵,有助于发音和对语言的记忆。只有系统完整丰富的语言才可能让我们完整而准确地掌握音韵,婴儿就是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掌握了音韵而渐渐发音说话的。而传统的英语教材是依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来编写的,这样一来,英语初学者只能感受到简单甚至单一的语音和语调而无法完整准确地掌握音韵,所以我们只能说出语音、语调中国化的英语。
四、从语言系统的完整性来看
  要了解”系统”这个科学的概念,就必须要大体了解西方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早期的科学思想是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机械自然观,它研究的只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简单的关系。在它看来,这些关系都是线性的关系,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必须是确定的知识;而且,它认为,任何复杂现象都可以通过对其组成部分的精确分析,然后将其还原,就能了解事物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的“还原论”。但随着人类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无论所涉及的事物还是事物的内在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各种特征都越来越多,科学家发现:无论对复杂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的分析和研究作得多么精详,由此还原得出的事物的特性和功能,与事物整体原本的特性和功能有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差异。传统的机械自然观已完全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本世纪40年代产生了系统科学,系统科学强调直接对系统进行研究。随着对系统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又在确定性系统中发现了非周期性、内在随机性的混沌现象,对混沌现象的研究,到了七十年代,形成混沌理论。混沌理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多是非线性的关系。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在一个系统中,系统的整体的特性和功能在原则上不能归纳为组成它的要素的特性和功能的总和,处于系统整体中的组成要素和特性和功能,也异于它在孤立状态时的特性和功能。而且在混沌理论中,系统的概念同时包含了“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确定性与随机性”,“可逆与不可逆”,“必然与偶然”这些相对的概念,这在机械自然观看来是不可能的。(混沌理论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后,本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它改变了人类认识自然宇宙以及人类自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与经济学等的研究。它已促使整个现代知识体系向新的结构转变。)
  科学的思想在发展,我们对英语语言的认识和我们的英语教学观念在发展吗?
  我们知道,语言是由语音、语义、语法组成的系统,。语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语义有深有浅,语法有稳定性、有不稳定性,这构成了语言系统的科学特征:语言系统是有序和无序、稳定和不稳定、简单和复杂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也正是由于这三个要素的复杂多样性,才构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对语言来说,系统的整体性是第一性的。从以上系统的整体性思想,我们知道语言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不是由组成它的三个要素的特性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有机结合,而且语言、语义、语法在他们独立状态下的特性和功能也完全不同于他们在整体语言系统中所表现的特性和功能。因此,只有在整体的语言系统中学习语言、语义、语法,才能有效地掌握英语语言。而传统的英语教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来编排的,也就是从单词、简单句型、语法入手的,其实是把语言的单个要素和构成要素的部分特征割裂出来,这是简单的机械方法论,完全破坏了语言系统的整体性,使得我们的英语学习一开始就背离语言系统的整体性思想而机械地学习处在割裂状态下的语言、语义、语法,这种最初形成的机械的英语学习方法将一直贯穿在我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中,虽然历经了多年的努力,也能累积大量的单词、句型,精确地了解单词、词组的中文意思,也能熟练地套用语法,但由于这些英语知识大多不是在整体的语言系统中学习取得的,所以往往一到实际运用时,不是用词不当,就是语不达意,学习者最终无法有效完整地掌握英语。(由于破坏了语言系统的完整性而导致的学习心理的障碍,以及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的缺憾在前文中均有论述。)
五、从人的认知行为看
以往的观念认为:人的认识或学习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的认知果真如此吗?起码我们学习母语的方式不是这样。我们出生下来,周围的一切语言无论简单或是复杂、懂还是不懂都是我们模仿学习的对象,长大后自然就能流利地使用母语。既然母语的学习不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模式,那么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不是按照这种模式呢?我们的回答:仍然不是。为什么呢?第一,让我们回到语言本身来探讨。就知识层面而言,语言系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知识系统,其内涵可以广及人类的一切知识领域,也可以是普通的生活语言,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这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知识之前,已经充分掌握了语言(文字)系统,没有语言(文字)基础,是不可能学习任何科学知识的,因为科学知识内容本身就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只是加上这个科学知识领域所特有的符号和公式而已。第二,表面看来,科学知识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符号和公式,但是其内在的科学原理和我们已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的科学原理多是浅显易懂的。比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可以很好地理解“微积分”的概念;爱因斯坦在回答什么是“相对论”时,曾形象地比喻说,一个年轻人坐在姑娘旁边和坐在火炉旁边对时间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时间相对性概念”;而对于所谓的最新科学“混沌理论”,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只要看到“混沌”二字,就能大体猜出“混沌理论”的基本思想。这都表明: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对其内在的本质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时的思维方法和我们已经形成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之间同样有碍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四,科学是对自然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生就和自然有着共通性,这决定了我们学习任何科学知识都不可能是盲目的。所以,科学知识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只简单地依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单一模式。再者“难与易”,“懂与不懂”,只是相对的概念,就如同中国人对说中国话一点都不觉得难,而对外国人来说就难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难的可以变易,容易也可变难了,“懂与不懂”也是如此,老子所说的“难易相成”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相对的概念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工具和方便而已。而人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真理,真理是包含相对概念而又超越相对的,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相对的概念简单地排列,来做为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限制了人的思维的健康发展。
  在“混沌理论”看来,人的思维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系统,可称之为人的“系统智慧”;整体性同样是“系统智慧”的核心:人类不仅具有理性的缜密思辩,而且具有直觉的灵感和超越;既有局部的精细思考又有整体的宏观把握;循序渐进与跳跃顿悟、模糊思维与精确思考也是同时并存的,人的各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是有机交织的,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婴儿就是以这样复杂的认知系统有效地掌握了语言系统,也就是无论难易,简单和复杂,懂和不懂,只要不断地模仿、学习就能掌握,人类也是以这样的认知系统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毕竟生命是一大奇迹,具有这样的能力。
  把人的认知设定为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模式,是典型的机械自然观,它直接影响了近代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材的编辑思想长期以来一直都无法摆脱机械自然观的影响,英语教学也深受其害。
六、最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文化虽然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但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人伦为基准的人文文化精神和以认识自然为要旨的的科学文化精神。西方不仅有科学文化传统,同样有深厚的人文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同样给我们滋养,提升我们的人格和思想境界,我们学英语应该要了解西方文化精神,而不能仅仅学习所谓的日常生活英语,让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诸如“咖啡”、“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商业文化上。传统的英语教材在文化内涵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当然也影响我们的英语表达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知,传统英语教材、教法的最终目的也是让我们整体系统地掌握英语,但由于传统英语教育理论对人的认知行为和英语语言的科学本质认识不清而使英语教材编辑思想发生偏失,从而导致了我们对英语学习的方法也产生偏失。这种偏失使我们觉得英语越学越难,虽经多年刻苦学习,始终无法有效地掌握英语,不仅造成了人生资源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得原本优美的英语在中国人的嘴里大都变成了语音、语调中国化、表达呆板、甚至是单词、词组中文式叠加(诸如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之类)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满口满耳的英语垃圾严重污染了英语语言环境,结果令人痛心。
  成功的英语学习者最终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超出这类教材而把自己放到整体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才获得成功。虽然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很多遗憾是终生无法弥补的。而更多的学习者都被困在初级和高级之间,英语成了永远的畏途,永远达不到的彼岸。
英语是不同于我们汉语的另外一种语言系统,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直接系统地学习英语,只有直接系统地学习英语,才可能系统、完整地掌握英语。
“领读、跟读”这种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也是轻松、简单、便行、高效的学习法。
  我们推开上述理论,再来看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同时有母语和英语环境的话,那么这个孩子能说英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有系统学习英语的能力。所以不会说英语是因为我们没有学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国人真的没有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吗?
  我们普遍认为只有到说英语的人群中才算是语言环境。请记住,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根本是音声,只要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语言内容,而且能同时提供听和说的机会,就是很好的“语言环境”。
   “领读、跟读”这种学习方法是让我们跟着老师(或教学录音带),按所学的内容老师读一句,我们跟一句,这其中包含了听和说的机会。“领读、跟读”不正是体现了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吗?
我们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是最轻松的学习方式。“领读、跟读”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在语言环境中不断模仿,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读错了不要紧,可以再来,就这样反复学习,不断地听、不断地说,我们就能够掌握音韵、词汇和语法。有了听和说的基础,又有了英语的词汇、语法、句型的累积,我们就可以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别人自由交流,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领读、跟读”是将听、说、记忆(单词、语法、句型)等语言学习的诸多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在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其实,“领读、跟读”也是婴儿学习母语方式的高度概括。因为两者强调的都是语言学习从模仿开始,模仿多了,自然就会。
  模仿学习是要达到自由表达语言的必经之路,离开这个过程,学习英语就会出现很大偏差。传统英语教学恰恰忽视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模仿学习的过程,代之以掺杂着很多西方哲学中模糊不定的名词或是不成熟的科学观念的教学法,结果是教学方法越来越复杂,学生越学越疲惫。
  “领读、跟读”这种轻松的学习方法,一直是世界各国早期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直到20世纪初,受到当时不成熟的科学观念的冲击,把语文教学简单化、机械化了,这种教学法才渐渐被其它方式取代。但是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认识到国民的语文水平、人文素质一代不如一代,随着系统科学观念的出现和对人文精神重要性的重新认识,这种教学法,又逐渐受到重视。
英语教材的编辑思想及教学方法
英语教材的编辑思想:内容丰富,保持英语语言系统的完整性,充分体现文化内涵,体现先进的科学文化精神。教材内容可分为“语”和“文”两部分。
一、“语”的部分:可采用《英语导读1000句》的形式,包括英语常用的句型、语法、词汇,内容广泛而且相对集中,可反复学习。语句应该保持英语的原本风貌,无须初、中、高级或儿童、成人英语之分,同样的教材适用于不同的年龄。
二、“文”的部分:1、采用《英文经典导读》的形式,辑选西方历史上有代表、有文化价值的经典文章。2、采用《科学文论导读》的形式,辑选科学发展史上著名的科学文论。
所选择的教材均须用标准的英语录制成朗读及领读、跟读教学录音。录音就是最好的专业英语教师。对于家庭学习而言,家长只须陪孩子多听多读,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老师只须组织学生听录音并跟读即可。所有的学习内容均要求反复诵读直至能够熟练背诵。(成人的的记忆力已逐渐减弱,只要求熟练读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可以接触英语媒体,并广泛进行英文阅读。
英语的学习不需要借助汉语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英语的学习要借助汉语吗?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如此,而且我们认为必须要明白英文的中文意思才能学习英语。其实这都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因为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时,从来就不需要借助另一种语言,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借助,而且我们学习母语时,从来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们所学内容是什么意思,因为语言本身既是工具又是内容,即便需要对所学内容做更多解释,也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解释,而不需要借助第二语言。(同样,英国人学习英语不需要借助其他语言。)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需要借助汉语。那么,不借助汉语学习英语,最终能明白英文的中文意思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同时用英语和汉语表达时,英文和中文自然就相通了。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不借助汉语的英语学习只有建立在系统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如果是依循传统的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英语学习模式机械地学习英语,则必须借助汉语,因为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使我们始终无法有效地掌握英语,所以我们只能借助汉语来学习英语。如果英语的学习无法摆脱汉语的影响,英语就不能成为我们的第二母语。
“儿童读经”(又称”儿童中西文化导读”)给我们的信心
  我们完全可以采用”领读和跟读”的方法直接系统地学习英语,这是我们在推广“儿童读经”活动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的。(“儿童读经”是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读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建构“人文与科技交融”的未来世界作出贡献)。
  一个孩子能轻松地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诗经》、《易经》等中国文化经典和《莎士比亚》等西方文化经典,我们可能以为只有象辜鸿铭先生、钱钟书先生这样的中西学问大家才有可能,但这种现象在我们推广“儿童读经”的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这些孩子都不是天才,也不是来自有深厚文化传承的家庭,对于“四书五经”的学习,他们只是遵照“小朋友、跟我读”的简单原理,在大人的带读下,他们看着带有汉语拼音的经典诵读本跟读;对于西方经典的学习,他们也是遵照“小朋友,跟它读”(跟录音读)的原理,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看着不带中文翻译的经典原文和家长一起跟读,对于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为什么这样简单的方法却有这样好的成效呢?一是因为经典本身就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音韵优美的语言(文字),二是因为这种学习方法本来就符合人类学习语言(文字)的天性。孩子真是让他学什么他就能学什么,天生的模仿、 学习能力是无穷的,实在不需要担心他能不能学。
  科学是时代的标竿,但科学也有陈旧的观念。机械自然观的基本原理背离了自然界的客观实际,是陈旧过时的科学观。遗憾的是我们的科学教育是依循科学的发展史来编排的,也同样是依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模式来做科学教育的,使绝大多数人只能了解早期的科学思想,并且把它当成科学的唯一信条,而不了解这种观念的局限性,不知道它已严重影响了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昌明的时代需要先进的科学思想做指导,这样才能有正确的教育哲学观念和教育科学思想,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吕丽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