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相对优势贸易理论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有哪些局限性
来源:网络
关键字: 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更新时间:
延伸:本文除了聚合《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免费提供的有关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有哪些局限性的内容之一,已有不少的网友认为此答案对自己有帮助!获取更多与《》相关的知识。
网友0的回答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1、在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与经网友1的回答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网友2的回答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如果一个网友1的回答
概念: 比较优势是相对于绝对优势而言的。 田忌赛马就很好的解释了所谓的比较优势。看起来没优势胜不了(网友0的回答
20.与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 c)方面存在优势 A.经营网点 B. 业务量 C. 资源调配 D.网友1的回答
为我国现行贸易政策提供的理论依据体现在哪些方面《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部分: 网友2的回答
最满意的回答
猜你感兴趣
回答问题赢iPhone 6201309学期国际服务贸易作业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09学期国际服务贸易作业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国际服务贸易
&&&&&&&&&&&&&&&&
/ 国际服务贸易 
前 言  相对于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来说,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商务领域中的新 课题。尽管一些从属于货物贸易的国际服务项目有着同货物贸易一样悠久的 历史,但使国际服务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贸易领域的那些服务项目的产生和 发展,则只是从 20 世纪下半叶才开始的。早在六七十年代,由国际服务而产 生的国际收入流量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就显示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但是各国在对外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上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形成关注,则应 该说起始于 80 年代。  1986 年开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 8 轮多边贸易谈判(即乌拉圭回合谈 判),决定将服务贸易及其有关问题列入谈判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单独的谈 判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这一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及其相 关知识的形成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乌拉圭回合”的服务贸易谈 判以及最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标志着“国际服务贸易” 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国际商务学科。  我国原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创始缔约方,由于历史原因中断了在其中 的活动。但自 1986 年我国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的要求后, 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参加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各项议题的谈判,并且 签署了“最后文件”。在国际服务贸易议题上,中国与其他关贸缔约方一样, 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起草者和创始方。我国同其他各缔约方谈判了服务 贸易减让问题,并且在服务贸易的国内政策和立法上,考虑了《服务贸易总 协定》的各项要求和原则。所以说,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的 认识和理解以及相应的学术观点与政策立场的形成,是同我国参加“乌拉圭 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同步的。从表面上看,国际服务贸易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是由于 20世纪 80 年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政治推动,但国际服务贸易之所以步入国际 经济关系的前沿,其实还有着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方面的原因:(1)从 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世界各国的经济现代化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调 整和升级的过程,换句话说,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是各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也是发达国家已经经历的历史过程。(2)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 高科技、高管理水平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所以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同 人类历史发展的知识积累和进步相统一的。(3)由于现代服务业属于知识密 集型产业,因此服务价值流量在一国国民收入流量中的比重反映该国经济的 知识化、智能化水平。(4)随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国际竞争的 比较优势将由物质属性的资源和成本优势转换为教育和知识资源的比较优 势,相应地,未来世界经济中实物形态的产品贸易的相对比重将会下降,而 非实物形态的服务贸易的相对比重将会增加。(5)服务贸易是国际经贸关系 中的新大陆,今后国际经贸斗争的主战场将逐渐由货物贸易和投资转移至服 务贸易,各国都会抓住历史的机遇在维护既得利益的同时拓展新的利益领 域。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相关学术界由于“复 关”和”“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需要,着手进行国际服务贸易方面问题的研 究,这些年来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著作和论文,填补 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进入 90 年代以后,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  的结束,《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正式签署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国 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观点在我国迅速传播,各方面人士对国际商务的这一最 新领域都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并十分渴望了解有关的知识和内容。考虑到我 国现有的有关国际服务贸易著述大都围绕着关贸谈判的政策运用和立场分析 进行,并不重视有关知识的说明和介绍,因而难以满足普通读者求知的需要, 所以我们编著这本书,试图通俗系统地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有关知识和现实 的发展。  全书共 8 章和 1 个附录。第 1 章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范围,概括 地说明国际服务贸易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简要考察国际服务贸易与我国的 服务业发展。第 2 章讨论涉及同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一些经济学理论问题, 重点讨论了服务与商品的理论思维两分法问题,认为在价值理论上统一商品 和服务是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前提。此外,这一章也讨论了所谓“产业 空洞化”问题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服务贸易适用性问题,这些都是建立完备 的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所必须先行解决的难题。第 3 章考察国际服务贸易的两 种主要分类——操作性的统计分类和理论性的逻辑分类,并对两种分类的分 类思想及其优缺点作简单评述。第 4 章对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问题作了详细 论述。内容既涉及国际服务贸易的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发展中国 家同国际服务贸易的关系等一般性问题,也就海运、旅游、金融、文化娱乐、 劳务与承包工程等服务领域的政策作了专门研究,介绍并分析了在这些领域 里有代表性的一些政策措施。第 5 章讨论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协议问题。论 述了国际服务贸易领域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存在的困难,实施的策略与步 骤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协议的结构安排等问题。除了几个重要的国际服务领域 的国际协议外,特别分析了“乌拉圭回合”谈判所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 及其附属的专门协议。第 6 章、第 7 章专门就我国的涉外服务问题进行了深 入考察。第 6 章对我国服务进出口的一些主要领域如海运业、旅游业、对外 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和对外承包工程等作了详细论述。内容涉及我国对外服 务贸易的状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的措施等。第7 章侧重于考察我国国内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问题,特别是我国服务业的引进外资问题。第 8 章介绍多边贸易体制的新机制——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 在这个新的贸易体制下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及其所需遵守的规则,还简介了 我国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最后我们把《服务贸易总协定》 作为附录,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由于本书作者学识的局限,同时也由于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门知识体系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本书难免存在欠妥当或不 足之处,衷心欢迎专家同行的批评指正。总 序  80 年代初开始,中国人民冲破了长期的自我封闭状态,勇敢地向世界敞 开了大门。“走向世界市场”,已成为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家们的实际行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开放度日益扩大。国际上一般用一国 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经济开放度,按照这一指标,1995 年我国经济开放度已经超过了 40%。这就是说,我们不仅消费着约占国民生 产总值 20%的外国商品,我们还有约占国民生产总值 20%以上的产品的实现 依赖于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国际 贸易、国际融资、引进外资、对外投资等国际商务活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进入 90 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呈现出与 80 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 时不同的特点。虽然“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并不太平,但是和平和发展已成 为当今世界的主题。随着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深入发 展,各国的经济日益国际化了。所谓经济国际化实质是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 化,从一国的角度看,其主要特征:一是市场高度开放,国内市场成为世界 市场的一部分,即没有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分,而只有世界市场的国内部 分和国外部分之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际上合二为一;二是产业的全面 开放,无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向世界开放,全面参与 国际竞争,关税、配额等保护贸易措施降至最必要的水平,本国产业依靠竞 争获得发展、提升的动力;三是投资领域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国外资本和国 内资本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投资,外资享受国民待遇,同时本国对外投 资增长迅速,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渐趋平衡。可见,经济国际化实际上就是 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高度融合。应该说,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 扩大,经济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如果说,在 80 年代我们实施外向型经 济发展战略时,议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扩大出口、怎样吸引更多的外资,以及 怎样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的话,那么,在经济国际化更加发展的今天,我们 更应注重市场开放、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迎接经济国际化的挑战。因此,了解并掌握有关国际商务的新理论、新情况和新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什么是国际商务?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跨国界做生意,在全球范围内 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走出国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比 如,开展国际贸易,就必须熟悉贸易环境、贸易政策,了解商贸惯例;进行 跨国投资,就要懂得融资手段,擅长经营管理,善于规避风险;遇到贸易或 投资方面的纠纷,还要能够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国际商务 活动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因此,商务语言的运用、商务谈判的技巧、营销 方式的选择,都是成功的国际商务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我们主编的这套《现代国际商务丛书》,就是为了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企 业家,系统掌握有关国际商务活动的知识,以适应我国扩大开放,更广泛、 更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套由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中青年教授撰写 的丛书,具有以下鲜明特色:(1)重视国际商务环境的分析,即把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经营等放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分 析,使读者能从宏观的视角、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商务活动的规律。因此,本 丛书十分重视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2)重视对国际商 务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和新知识的介绍,如对部门内贸易、 公司内贸易现象的分析,对最新营销方式的介绍,等等。(3)重视对国际商  务经营实务的介绍,向读者提供实际的操作知识,使本丛书具有较高的实用 价值。另外,在行文上力求简明、通俗,深入浅出。当然,本丛书在多大程 度上体现了上述特色,只有让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来评判了。洪银兴张二震1996 年 2 月于南京国际服务贸易第一章 国际服务贸易概论  1986 年 9 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城召开缔约国部长级会议,决定发动第 8 轮多边贸易谈 判,即“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同以往历届多边贸易谈判有所不同, 这届多边谈判不仅是关贸总协定完成其历史使命的最后一轮谈判,而且在议 题上也紧密结合世界贸易和投资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增添了新的内容。 国际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成为本届多边谈判 的三大中心议题,而国际服务贸易实际是联系后两个议题的最主要的谈判议 题。经过多年多边的讨价还价和相互妥协,在 1994 年 4 月完成的“乌拉圭回 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最后文本”中,终于在“货物贸易多边协议”之外, 专门达成一个《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今后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 一项国际准则。  国际服务贸易是什么?为什么会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以下我们 将结合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范围和发展概况来讨论这些问题。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范围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尽管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迅速 地扩大,但是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它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 缺少明确性,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往往引起分析和交流方面的困难。在许多 场合,人们都只是依靠国际收支的统计概念来说明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包 括“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最后文本”的国际服务贸易定义,在逻辑 上其实也还是这种统计概念的延伸。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往往只停留于 经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深刻的,对此我们将在第 2 章中加以讨论。这 里,我们先从经济的产业结构属性和国际经济往来的角度出发,考察“服务” 的概念及其同“国际经贸”的关系。1.服务与服务业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需要,那种在数量上不受限 制,人们可以自由地得到并且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物品,如阳光、自由呼吸 的空气等,不是经济上有重要性的物品,被称作非经济物品。只有那些在数 量上有限,人们得付出代价或某种努力才能获得的物品,才是经济上有重要 性的物品,被称作经济物品。作为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事物,经济物品 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实物形态的经济物品通常 被人们称作商品或货物(goods),而非物质实体形态的经济物品则通常被人 们称作服务(services)。按照现代世界各国通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体系(The Sv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民收入所计量的就是这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里(比如说 1 年)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增加值。 就像我们对于商品的理解多半来自于生活经验一样,我们对于服务概念的认识也是起源于日常生活的。身体为病痛所困扰时,我们需要医生的服务; 路上自行车爆胎了,我们需要修车师傅的服务;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开始关注教师和学校提供的服务。显而易见,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对于各种 类型的服务,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着同对商品的需要完全一样的需求。然 而,与商品不同,在经济学中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个为学者们普遍接受的“服 务”定义。造成这方面困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服务”本身的以下特点:(1)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2)服务是难以贮存的;(3)服务是非实物形态的,即服务一般是无形的。 由于服务本身在人们的感觉中有以上这些令人难以把握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用感觉上可以直接确定的“服务业”概念来定义 甚至取代“服务”的概念。这种做法一直引起一些观念上的混乱,因为无论 是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服务价值,还是我们将要说明的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服务 交易额,都指的是各种类型的服务业的“产品”,而不是“服务业”本身。 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就像工业和农 业是生产各种工农业产品的经济组织或企业的集合一样。本世纪 30 年代,在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工作的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Fisher)和克拉克(C.Clark)提出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观点,认为经济中以农业为主的初级产 品生产产业是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的初级产品加工产业是第二产业,两者 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部门都归属于第三产业。根据这种产业划分的观点,费 希尔和克拉克等经济学家相信,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将反映在该国经济的主 导产业上,因为经济产业发展的历史顺序是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 三产业的,当代西方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在 某种意义上证实了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观点。不过,对于那种十分流行的将服 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的看法,这里要做一些说明:(1)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凡不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经济部门就都归属于第三产业。显然,以上这种方法界定的第三产业的范围通常 是难以确定的,因为学术界关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涵盖的经济部门范围也 并没有很统一的意见,比如说建筑业是否应当归属于第二产业就是一个悬而 未决的问题。同第三产业的界定方法形成对照,服务业的界定是以其能否提 供或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的。如前面所指出的,有关服务本身的若干 特点是明确的,因此同第三产业概念相比,根据产业产品(服务)来定义的 服务业,是比较稳定和明确的。(2)三次产业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暗含着高阶层次的产业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低阶产业的产品的含义,即第二产业依赖于第一 产业提供的原料,而第三产业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相 反,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的区分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思想基础的, 这种观点重视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不是单向的依赖关 系。换句话说,第三产业的概念隐含着传统经济思想的逻辑,而服务业的概 念则是属于现代经济思想的。  (3)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而服务业 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  由于服务业的概念与第三产业的概念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以上一些差 异,所以在本书的讨论中,生产和提供各种各样服务的服务业是同第三产业 的概念有一定区别的。  2.国际经贸关系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变小的地球上,随着科技、交通、运输和通 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都越来越小了,各 国人民在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形成了日益紧密的联系。国际经济关系的概 念,通常就是指一国经济同世界上其他经济之间形成的相互往来关系。这种 关系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在宏观层次,国际经济关系表现为国际商贸关 系,在微观层次,国际经济关系就是国际商务。前者大都是一国官方所经常 考虑的问题,而后者则主要是民间或市场所推动的。然而,不管怎么说,构 成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经济内容是一致的。  前面我们关于服务与服务业关系的说明已经表明,一国经济从其内部看 实际只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基本经济内容,即产品和产业。一国居民把自己经 济的一部分产品拿到国际上去同其他国家的居民进行交换,这就是国际经济 关系中的国际贸易;一国居民把自已经济的某些产业发展或转移到国外,而 外国居民把他们经济的某些产业发展或转移到该国,则就形成国际经济关系 中的国际投资概念。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以下 我们对它们的具体形态做几点分析。(1)国际贸易的基本形态。  经济中的产品交换一般是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的,一种是直接的物物交 换,一种是间接的货币交换。所谓国际贸易也就是跨越国界的产品交换或者 一国居民与他国居民之间的产品交换。国际贸易同样可以按物物交换的方式 或者货币交换的方式来进行,不过物物交易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都有着相当大 的局限性,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国际贸易中的物 物交换已经是十分偶然的现象了,绝大部分的世界贸易是以货币支付的方式 进行的。国际贸易中交换的各种产品都是满足各国人民不同需要的经济物品。由于它们有着实物和非实物的两种形态,因此国际贸易根据交易产品的不同形 态特点而区分出国际货物(商品)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以国际贸易方式和国际贸易产品的差异为根据,我们可以归纳出国际产品交易的基本类型,概括如下:?1)货物与货物交换A.物物交易?2)货物与服务交换?3)服务与服务交换?1)货物与货币交换B.货币交易?2)服务与货币交换  以货币支付方式进行的国际贸易类型 B 是从物物交易类型的国际贸易 A 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国际贸易的主导交易方式。物物交易的国际贸易方式在 现代国际贸易实践中只是零星地存在,但是它仍然能够说明交易项目究竟起 什么作用。A 类型中的 1)和 B 类型中的 1)都是显而易见的国际货物贸易;而 A 类型中的 3)和 B 类型中的 2)都是显然的国际服务贸易。只是 A 类型中的 2)的归属尚存在着一点疑难,但是这个问题对我们现代的国际货物贸易 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并没有大的影响。首先,现代国际贸易的主导形式是 货币支付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划分以货币支付贸易为基础。其次,即使在物物交易方式中,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也是十分鲜见 的。因此,国际货物(商品)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差别在现代世界经济中 主要由 B 类型的贸易来反映。(2)国际投资的基本形态。 把一个国家或一个在经济上自成系统的地区的产业发展或转移到境外,这就形成了境外投资或国际投资。由于各国的产业都存在着生产商品的产业 和提供服务的产业的产业划分,因此发展或转移到境外的产业就有可能是生 产商品的物质产品产业,也有可能是提供服务的非物质产品产业——服务 业。一国或一地区的何种产业最有可能在海外发展,这通常是由其相对于他 国他地区的产业比较优势来决定的。  人们当然可以把机器设备、人力、物力乃至工厂和企业直接地转移到境 外,从而形成实际资本的国际投资。但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国际投资,在一 般情况下并不采用这种实际资本转移的方式,而是采用金融资产国际流动的 方式来进行。通过在境外购买机器设备、人力、物力乃至工厂或企业,一国 的企业或产业可以把它们的产品生产延伸到海外。一般来说,通过金融资产 的国际流动来进行国际投资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 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海外企业资产或股权,全部或部分地拥有某一境外企业,并控制其生产和经营。直接投资并不意味着必须对境外 企业拥有 100%的所有权,合资企业同样可以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关键 是看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是否有着有效的控制权。从管理的意义上 说,控制权并不完全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拥有的所有权比例,因为在不同的 情况下实行有效控制的股权份额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企业的股权很分散,那 么无需很大的股权比例就可以保证投资者对该企业的决策拥有较大发言权; 相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 100%的股权也不能保证控制。正因为股权份额 与管理控制权之间并无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各国政府出于统计的需要,往往 为直接投资人为地规定某一股权比例。例如,美国政府规定任何在美国企业 中拥有 10%或 10%以上的产权者便为外国直接投资者,法国规定为 20%,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以至少 25%的股权份额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标准。假如在境外的金融资产投资并不企图获得对境外企业或产业的管理控制权,而只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主要是利息和股息,则这种投资叫做国际 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所引起的金融资产的国际流动主要包括对国外股 票、债券和商业票据的购买,也包括不可流通类型的国际问银行信贷、政府 信贷等。  从各国市场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就代表了国 际间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当然,国家间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属于贸易和投资 范围的相互经济往来,如一国政府向他国政府或人民提供的商品、服务或金 钱等单方面的转让;一国居民向他国居民提供的馈赠、捐款以及家庭汇款等。 只是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些非贸易、非投资类的经济往来在它们的国际 经济关系中并不属于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关于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解, 重点放在国际货品贸易、眼务贸易、商品产业国际投资和服务产业的国际投 资方面,放在它们的多种实现方式方面。3.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关于国际服务贸易流量所涉及的范围,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原则的规范,但是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界定标准的理解。原则规范是由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 织(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所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给出 的,该协定已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本”的第 17 章于 1994 年4 月 15 日正式签署生效。不过,一些国家及其学术代表以服务业产品(服务) 区别于物质产业产品(货物)的产品特性为界定标准,形成国际服务贸易范 围的所谓狭义定义;而另外一些贸易和投资观点的拥护者则以国际经济关系 中国际收支流量的统计项目为依据,形成国际服务贸易范围的所谓广义定 义,以下我们先从原则的规范开始,对这个范围界定的问题作一些讨论。(1)国际服务贸易范围的原则规范。  在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上,1986 年 9 月开始的“乌拉圭回合”第 1 次把服 务贸易列入多边贸易谈判的重要议程之中,并设立单独的谈判组与货物贸易 谈判分轨进行。1990 年底,经历了近 4 年的艰苦谈判,“乌拉圭回合”的服 务贸易谈判组于布鲁塞尔部长级会议上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草案。后又 经过若干年修正,于 1993 年底形成正式协定,并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最 后文本”的一揽子协议之一,于 1994 年 4 月 15 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正式 签署生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第 1 部分第 1 条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 的规定是:l)从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2)在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3)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商业现场提供服 务;4)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一成员方自然人的商业现场提供服务。 该定义中的“成员方”指的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约成员国。此外,关于“服务”的概念,《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是:  1)除政府当局为实施职能所需的服务外,本协议所指的“服务”系包括 所有部门的一切服务。2)所谓“为政府当局实施职能所需的服务”,系指既不是商业性质的,又不与任何一种或多种服务相竞争的各类服务。 显而易见,多边贸易谈判所原则规范的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是突出其相对特殊的贸易形式和国际经济往来的属性。而对“服务”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则除了将“为政府当局实施职能的服务”排除之外,根本就未做具体说明或 定义,因此这种原则规范的实施便可以有不同的解释。(2)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范围。 由于国际多边谈判的原则规范并不能明确地界定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因此人们对这个概念的范围就有了自己的理解。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的 确定主要根据两点:一是看该项目是否确实属于服务业产品的交易,即交易 对象是否具备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贮藏,并且是非实体形态的;二是 看该项目是否严格符合国际经济交往的贸易概念。属于服务业产品,但并不 进入国际经济往来的项目,当然不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如“为政府当 局实施职能的服务”等。然而属于服务业产品,也参与国际经济往来,但却 不严格符合贸易的定义,如服务项目的国际间单方面转让(由一国无偿地向他国提供的服务),服务要素的跨国投资等,也必须从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中排除。只有那些符合严格贸易概念的服务产品的国际交易,才被视作为国 际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这样的界定标准,我们可以对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 作归纳性的定义: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 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和资料服务;5)国 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 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 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 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在以上这些服务业产品的集合中,除建筑和工程承包服务可能会引起一些定义上的疑义之外,其他都具备服务业产品的基本特点是没有多少疑问 的。只是关于这个集合中某些项目的内涵是否完全界定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 贸易概念之内,我们则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这里我们以国际 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为例,来说明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范围重视国际贸 易与国际投资的概念区别。  国际金融服务实际包含着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一国的金融业向外国客 户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业务服务,如换汇、押汇、国际结算、汇款、信用证 担保等;二是一国的金融资产相对他国的流进流出,如跨国购买股票、证券 以及各种形式的国际信贷等。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把第一个层次的国际 金融服务包括在内,而把第二个层次的国际金融服务排斥在外,理由是这种 涵义的国际金融服务涉及资本的国际投资,因而不属于贸易的范围。另外, 像知识产权服务这样的项目,也有着类似的问题。工业产权的专利、商标、 厂商名称、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思想产品的各种版权等,如果其所有者是以 某种方式将它们出售给国外居民,则这种国际间的交易属于狭义的国际服务 贸易范围。如果其所有者只是将其作为跨国投资的一方产权(部分或全部), 则这种知识产权服务必须从狭义国际服务贸易范围中剔除。对其他类似的国 际服务项目,都应作相同的理解。(3)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范围。  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范围的划定是以一国的国际收支流量的统计程序为 依据的。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统计程序,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的国际收支流量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主要项目,见表 1—1。表 1—1: 国际收支的构成
1.经常项目(CurrentAcount):①商品或货物进出口(有形贸易)②服务进出口(无形贸易)③单方转让
2.资本项目(CapitaIAcount)①长期资本流动(金融资产的输出和输入)②短期资本流动(金融资产的输出和输入)
3.储备总额的变动4.错误和遗漏
  表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国际收支流量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前者 代表着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非货币的“实际往来”,而后者则代表着  该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金融资产往来。显然,根据国际收支流量的统计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流量所涉及的范围是可以按照剩余法来确定的,即商品贸易和 无偿转让以外的,所有可以引起国际收支的“实际往来”(经常项目)增减 变化的内容,都可以归属到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  这个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所存在的问题是:除了包含了狭义国际服 务贸易概念的所有内容之外,国际投资收益流量也被吸收到了国际服务贸易 的范围,换句话说,广义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资本报酬项下的收入或支出—— 利息、股息和利润。国际服务贸易范围的这种广义界定究竟可不可以被接受,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多边谈判过程中,不同经济地位的国家持不同的立场, 学术界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如 果把资本要素的跨国流动理解为资本要素的跨国服务,则利息、股息及利润 就是资本要素服务的报酬,这当然就同劳动力要素跨国服务一样,可以视作 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如果只把资本要素的跨国流动视作投资,则利息、股 息及利润的流量被划入国际服务贸易的流量就完全是统计意义的。不过,目 前国际上广泛接受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应当说是属于广义的。所以在本书以 后的讨论中,如不特别强调,也是在广义上使用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的。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结构的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服务产业在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迅速扩大。在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投资高 速增长的带动下,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日趋国际化,导致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 发展和在国际经济往来中重要性的日益增强。以下我们准备从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的历史结构、特点以及迅速发展的原因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说明国际服 务贸易发展的概况。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结构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结构是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逻辑结构相统一 的。换句话说,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形态是先有商品贸易,后有跨国投 资,再有服务贸易的。而国际商品贸易以及国际投资在逻辑上是国际服务贸 易形成的前提。(1)国际商品(货物)贸易。  国际间成规模的货物贸易是自 15 世纪末欧洲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形成时 期开始的。当时欧洲各国都把拥有贵金属货币(金币和银币)的多寡视作区 分富国与穷国的标准,认为除了开采金矿银矿之外,惟一能够增加国内贵金 属储备的方法就是发展对外贸易。这样,当时各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遵循的原 则就是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目的就是形成贸易顺差,从而形成贵金属 货币积累。重商主义的观点支配欧洲各国的外贸行为近两个世纪,各国出口 商提供到国外市场的货物主要是羊毛、粮食、皮革、香料、锡、铁皮等具有 资源优势或成本优势的产品,换回的是黄金和白银。真正具有世界性质的国 际货物贸易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始的。18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中叶, 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相继发生的工业革命,空前地推动了世界的商品生产发 展,国际间的货物贸易额有了迅速的增长。直到 100 多年以后的今天,国际 经贸关系的这一领域始终保持着基础的地位。(2)国际直接投资。  出于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和比较利益的推动,在工业革命时期形成了一种 新的国际经济关系形式,即跨国投资或国际投资。现代意义的国际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形成对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而间接投资只考虑投资报酬,不涉及管理和控制。国际间 接投资变得引人注目是同国际服务贸易渐成气候差不多同步的,而在较早期 就已成为国际经贸关系重要形式的国际投资指的是直接投资。  早期的直接投资是所谓的反向垂直投资,即制造业投资于矿业或农业, 以保障其原材料的供应。在此之后,产业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发觉彼此的产 品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厂商之间开始了平行投 资,即在对方国家投资生产同类产品。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一直是世 界上最大的海外投资者。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全世界国际直接投 资存量约 143 亿美元,其中英国占 45.5%,美国 18.5%,法国 12.2%, 德国 10.5%。从当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美国和德国大都局限 于在周边国家进行生产经营,而英国则在北美、西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等相对发达国家都有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衰  退。相反,由于汽车、电器、化学工业等大规模生产行业的诞生,使得美国 的海外投资有所增长。到 1938 年,全球直接投资存量约有 263.5 亿美元, 英国所占份额已下降为 39.8%,而美国增长为 27.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美国倚仗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迅速向海外扩张。在国际投资领域 里占据了支配地位。到 1960 年,全球直接投资存量约 660 亿美元,而美国在 其中约占一半。然而自 80 年代以来,欧洲和日本等传统工业化国家,以及一 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都迅速地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 的步伐,而美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速度则有所减缓。所以,从总体上看,美国 在世界海外直接投资中的支配地位有所下降。  20 世纪 80 年代是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年代,到 90 年代初出现一定 程度的降温,但只是暂时的现象,到 1993 年已经开始恢复增长势头。可以肯 定,整个 90 年代后期国际直接投资都将继续保持规模不断扩大和增长持续提 高的趋势。国际直接投资仍将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据联合 国关于世界投资的报告,1992 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 48000 亿美元,而 同期的国际贸易额为 45000 亿美无。无论是从相对数看还是从绝对数看,这 都显示了国际直接投资在现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意义。(3)国际服务贸易。 在国际经济学的文献中出现“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只是最近 20 多年的事情。有关“无形贸易项目”的观念也只是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才开始引起人们重视的。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应该说 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到 70 年代未 80 年代初,国际经贸关系中这一迅 速崛起的领域才开始真正引起国际工商界和政治家们的高度重视,从而推动 学术界对这个新的国际经济领域的问题进行探讨。作为国际经贸关系的新领域,这里我们准备先就国际服务贸易同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及其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定位作一些说明。  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际服务贸易的历史起源是从属于国际货物贸 易的。越是古老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就越是同国际货物贸易紧密关联。比如 国际运输服务就贯穿了整个国际服务贸易的历史,并且直到现在也仍然是国 际服务贸易中最主要的项目之一。其他如进出口商品的国际结算、运输机械 的跨国维修和保养等,都是古老的直接由于货物贸易而产生的国际服务贸易 项目。在逻辑上,这些原始的直接由于货物贸易而产生的国际服务贸易,是 现代各类国际服务贸易的历史起点,它们伴随国际货物贸易额的增长而增 长。  2)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是近几十年来服务贸易额大 幅增长的主要领域。这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国际投资。这可以从 3 个 方面来考虑:其一,在产业结构的层次上,国际投资带动了各国相关的服务 业的发展,从而扩展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内容。如由传统的直接投资发 展到各种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必然要求各国的金融服务业有较快和较完善 的发展。国际投资的发展还要求信息、咨询、租赁、劳务输出与输入等各种 相关的服务项目有高效率的发展。其二,跨国投资加强了各国经济问的依存 度,相互对对方服务产业的需求也增加了。其三,国际投资(直接投资和间 接投资)所形成的净收益本身构成广义服务的一项内容(资本要素服务)。 根据 1986 年各国决定推动服务贸易多边谈判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当 年该组织成员国的国际服务贸易额达 4049 亿特别提款权,相当于当年世界贸  易总额的 25%,而资本报酬(各种投资的净收益)约占其中的 11.7%。 把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放在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历史发展背景中来考察,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幅清晰的历史发展图卷,即在国际经贸关系发展的 历史进程中,最先出现并充分发展的是货物贸易,接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 国际直接投资,而国际间接投资和国际服务贸易则是在最近这几十年伴随着 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飞跃发展而迅速崛起的,它们代表着世界经贸关系的 新趋势。2.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经贸关系中还不是一个引人 注目的领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多轮谈判都还没有考虑到要涉及这一 议题。只是在这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性才开始为人们所重 视。我们这里所说的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实际就是指的国际服务贸易于这最近 数十年的发展。(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加大。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 年, 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 710 亿美元,而到 1980 年则猛增至 3830 亿美元,10 年间增长 5 倍多。1980 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速增长的势头, 年平均增长率约 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 2.5%的两倍。到1993 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 10300 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1/4。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 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 1/3。(2)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  如果把公认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依据其同商品贸易、直接投资的密切程 度作一区分的话,我们大约可以得到 3 种类型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一类是 同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古典国际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运输、国际维修 和保养、国际金融服务(主要是贸易结算服务)、商品的批发和零售等。第 二类是同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如股 票、债券等形式的证券投资收益,经营管理的利润收益,建筑和工程承包等 劳务输出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国际信贷等。最后一类是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 直接投资的新兴产业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旅游业提供的服务、世界 信息网络的服务、视听产品与知识产权服务等。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古典服务贸易项目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规模的扩大 和数量的增加。例如,从 1970 年到 1980 年,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从255 亿美元增加到 1309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 17.8%,低于同期世界服务 贸易总额 19.7%的年均增长率。这类项目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国际货物贸易 的扩大,是当代国际服务贸易中相对稳定增长的部分。要素转移性质的国际 服务贸易虽然在最近几十年也有相当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多半也属于规模和 数量属性的,大体上同世界经济增长率同步。70 年代以来真正构成国际服务 贸易迅速发展的是第 3 种类型的服务贸易项目。这些是国际服务贸易的新范 围、新的生长点。以美国为例,1991 年其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的出口总额为736.27 亿美元,占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 1751 亿美元的 42%。(3)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间发展不平衡。 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 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 78.6%,其中运输、投资净收 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 75%以上。目前世界前 20 位服务出口大国中, 发达国家占了绝大多数。一般来说,工业化国家是服务贸易的顺差国。将要 素服务考虑在内,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国。但是,就狭义上的服务出口而言, 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最为成功,而美国的地位则相对次之。日本和德国是明 显的例外,两国在货物贸易上大幅度出超,但是在服务业上却有结构性赤字。 在服务业中,两国在货物运输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过,工业化国家之 间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相互竞争也十分激烈。欧盟国家与美国之间为争夺发 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各自在国际服务贸易上推 行的政策也有较大的差异。1995 年 7 月 26 日关贸总协定在布鲁塞尔通过的 金融服务贸易多边协议,美国就拒绝签字,认为其中某些条款未能照顾到自 己的市场竞争利益。各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市场上所占份额的变动,反映 出它们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不平衡。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除旅游业、劳动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 出之上的项国)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全部是逆差。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来说,服务并没有为其对外部门做出积极的贡献。那些因劳务输出而获 得顺差的项目,通常由于缺少资本和信息,或者由于大型服务性跨国公司的 控制(在旅馆业、航空业等领域),而没有能力留住大部分的附加值。另一 方面,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寻找出口商品机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从 工业化国家进口服务,以取得进入该国商品市场进行销售的机会。很多这类 国家的国际收支赤字,特别是在生产者服务领域的赤字,显示出持续的、不 断上升的趋势。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平衡,但是由于“乌拉圭回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达成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不同发展水平的成员国将自愿或不 自愿地参与到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中去。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世界服 务贸易市场集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70 年代,中东的几个主要产油国由于其 丰富的石油收入而吸收大量的投资,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服务输入市场。80 年代以来,随着亚大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四小龙”的崛起,东南亚的国际服务市场十分活跃。目前,世界各地区的国际服务市场都迅速发 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多元竞争形势将会更加明显。(4)各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视和研究在加强。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 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研 究。在传统上,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是各国国际经贸关系领域相 对被忽视的工作。但自 1986 年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乌拉圭回合”新议题以来, 国际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开始成为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 点。在发达国家,政府拨款资助学术界和智囊机构对这一领域进行专项的研 究,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的经济学涵义、现实发展状况、争夺世界市场的策略 以及各种可能的政策行为等。而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它们对于开放金融、 保险、运输、视听服务及商业销售等市场方面仍持谨慎的保护主义态度,另 一方面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些国家甚至开始组织对本国的服务业 状况和外国的服务业状况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评价机构,力图在这一新的国际  经贸领域中真正做到知彼知己,以便在进入和开放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实践 中处于主动的地位。3.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 的变化。20 世纪 60 年代起步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这种历史演变的进程,从 而导致世界贸易结构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具体来说,当代国际服务 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偏移。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说法,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增长,该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 济发展到服务经济。本世纪 60 年代初,主要西方工业化国家都已完成了本国 的工业化进程,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即国内经济重心向服务业偏 移。新科技革命的介入为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提供了杠杆,从而加速了这一 进程。  根据统计, 年间,西方主要国家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整个就 业人口的比重由 51.6%上升到 60.7%,其中美国从 57.2%上升到 65.8%,欧共体国家从 43.4%上升到 56.8%,日本从 40.9%上升到 54.4%。甚至在西方发达国家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 小龙”等,也都自本世纪 80 年代以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把国内加 工制造业等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基础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从事跨国经营, 利用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另外,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1994 年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已高达 69%,法国为 67%,英国为 62%,德国 59%,日本 56%。这些比例清楚表明,西方国家为适应21 世纪的发展,已经大幅度地调整自己经济的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转变为 服务经济,如美国仅金融业一项就占其国民总产值的 25%。由各国经济能力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大规模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对国际服务 的更大规模的需求。与此相适应,全球服务性产业的贸易总额才有了高速增 长的潜力。另外,服务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专业化,规模也趋于扩大。规模 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服务业的生产率,从而刺激向国外输出, 增加了国际市场的服务的供给。(2)商品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 同国际货物贸易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会随着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和自由化而在规模上扩大并在数量上增加,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大和形式多样 化,同样会使得广义服务贸易项目的投资收益(股息、利息、利润)流量加 大。  在战后关贸总协定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的带动下,世界各国通过双边 和多边的国际协调和谈判,逐步形成了有序运行的国际商贸体系,为各国的 商品贸易和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增 长。  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除了最初的几年各国都处于战后经济恢复状态之 外,自 50 年代起,国际商品贸易流量就开始不断扩大。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  总值为例,1950 年总计为 611 亿美元,1960 年为 1280 亿美元,1970 年为 3120 亿美元,1980 年为 19946.68 亿美元,1990 年则达到 33949 亿美元,40 年 时间增长了近 56 倍,远远超过了世界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在商品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 如国际运输服务(海运、陆运和空运)、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 都相应地在规模上、数量上成倍地增长。  国际投资带动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可以从 4 个方面说明:1)速度带 动。国际直接投资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快速增长,到 80 年代达到高潮,从1983 年到 1990 年这类投资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 4 倍,是 全球国际贸易增长速度的 3 倍。这种增长势头在 90 年代初因世界性经济衰退 而有所减慢,但自 1993 年起又开始恢复。2)国际直接投资带动国际间接投 资和国际贸易(货物和服务)额的增长。因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是跨 国公司,而世界贸易额的约 1/3 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3)国际投资收益 作为要素服务项目,其迅速扩张本身就构成海外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4)国 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向服务业倾斜。1975 年到 1990 年间,西方国家在第一产 业和第二产业的国际投资比重都有所下降,而对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却从 31.4%上升到 48.4%。由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因此服务业的跨 国直接投资必然驱动国际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国际渗透。(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新科技革命,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 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了服务产业, 使许多原先“不可贸易”的服务转化成“可贸易”的服务,从而使国际服务 贸易的种类增加,范围扩大,例如一些传统的教育服务、健康服务一向被认 为是“不可贸易”的服务,现今可被储存在磁盘或软件中进行买卖。信息技 术和通讯的发展,促使银行、保险、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工业组织和劳动市场得以改组,为跨国界提供服务带 来了机遇。新信息技术使得日益一体化的跨行业公司能够分散其生产基地, 刺激服务的专业化生产,并从中享受规模经济效益。其次,科学技术革命加 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因为每一次科技革命必然更进一步推动 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这就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向其他国 家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所引进,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流量扩大。最后,随着科 技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向电子、航天技术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 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再转移到我国 大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区丰富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服务收入,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所以, 科技革命带来了国际服务贸易变革性的发展。(4)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 由于战后持久的和平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冷战后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有所缓和,加之交通、通讯 工具的便利,使得现代人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国际化了。出国旅游、接受教育 以及聘请专门人才,即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来说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了。在过去的 40 年间,旅游业成为国际上发展得最快的行业之一,许多发展 中国家也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赚取大量的外汇收入。当然,社会生活国际化最 大的赢家还是西方国家。根据 1991 年美国的官方统计,当年美国的旅游服务收入居各服务项目(除海外投资收益)之首,为 487.57 亿美元,向世界各 国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收入是 57.52 亿美元。随着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同社会生活国际化相关的服务贸易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三、国际服务贸易与中国的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促使各国政府和学术 界加强对本国的服务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在我国,服务业的较大发展 是自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整个 80 年代以年平均 10。9%的速度增长,90 年代增长速度更趋加快。在发展速度大幅提升的同时,我国服务业的行业结 构也不断更新和更趋多样化,如咨询业、房地产业、证券业、保险业、中介 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然而,与世界上发达国家 相比,或者与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服务业无论是在总体发展水 平上还是在所占国际贸易比重上,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认真 地加以研究。1.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较快的发展。80 年代,服务业每年以10.9%的平均速度增长,超过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 8.9%的增长速度。90 年代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服务业有了更加快速的 增长,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增加价值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 30%左右,接 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不过,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服务业产值所占 GNP 的比重仍是相当低的。当今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服务业产值占 GNP 的比重和 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一般都在 65%以上,中等收入的国家也占 50%左右,而我 国仅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当然,目前我国服务业的统计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指标体系上,都很不健全,存在着许多漏计的情况,有一部分企业内部服务不能计入统计, 因此统计数字可能低于实际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服务业由于受长 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抑制,在生产和发育的各个方面都是相当不完善、相当 落后的,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重点发展的产业。尽管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由于最近 10 多年来的加速发展,在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上呈现出了多样性的产业群体。以交通运输、邮电通 讯、金融保险等为主的传统行业不断扩大,其产值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 65% 左右,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全部就业人数的 50%以上,从而构成我国服务业的 主体。另一方面,新兴的服务行业如证券业、信息业、咨询业、会计律师服 务业等,进入 90 年代以来也蓬勃兴起。中国的两家证券交易所,即上海证券 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在 90 年代初设立,带动起一大批同证券业发展相 关的服务企业。信息业、咨询业随着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的扩大以及科学技 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阶段,90 年代以来,全国专门的 咨询和信息处理的服务机构已超过 4000 家,它们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 产品竞争力,提高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 1991 年,全民所有制单位中服务业的就业人员为 45.1%,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 中服务就业人数比重为 36%,而城镇个体劳动者中从事服务业的人数竟占就 业人数的 82.1%。这说明,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各种所有制成分的经 济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不过,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总体水平较低,而且其行业结构也属于明显的低发展阶段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 居主导地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十分低,以至于人们习 惯于把服务业就业视作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渠道,其实这是我国服务业行业 水平低给人们造成的误解。尽管如此,我国服务业在某些部门也具有一定的 优势,如在航运、卫星发射服务、工程建设服务等部门都有着相当的优势和 发展潜力。劳动力便宜且训练有素是我国拓展海外服务市场的最大优势。如 何在国际服务贸易这一新兴领域充分利用我国的现有优势,是我国政府和学 术界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1993 年我国商品出口已居世界第 11 位,但服务 的出口则只占第 27 位,当年我国商品出口额占世界总量的 2%左右,而服务 出口仅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 0.5%。这说明我国服务业的外向型发展是一 个相对落后的领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2.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的抑制。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化、专业化 和市场体系的高度发达。而传统体制恰恰在这些方面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务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实践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 点。改革之前,我国实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微观经济主体含义的企业和组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生产单位和事业单 位,各单位之间相互封闭,不论规模大小,都自成系统。各经济单位由于不 可能从社会方面得到服务提供,因此只好眼睛向内,自办服务体系,形成“大 而全”或“小而全”的经济单位格局,任何一项国家计划的投资项目,都必 须把配套的服务设施投资考虑在内,使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背 上了沉重的包袱。一方面由于各经济单位得不到高质量的生产和社会服务而 影响了产品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或事业单位自身背着一个“小社会” 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增加了企业的开支和管理上的负担,难以全力 发展生产,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消费的实物化倾向和福利化倾向。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大量的职工生活消费和服务,不是采取市场经济的购买 形式,而是采取产品经济的福利形式分配给职工。在生活消费方面,最突出 的例子是住宅,它不是作为商品而是作为职工所享受的一种福利待遇。因此, 一方面住宅投资被打入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实际上成了职工的工资收 入,抑制了房地产业的生长,此外,城市改革起步以来,企业滥发实物的现 象也十分普遍,由于政府机构职工收入偏低所导致的折价供应经济也在某种 程度上助长了实物消费的势头,抑制了正常的市场渠道的发展。  还有,居民生活服务消费中的隐蔽性补贴,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 都由国家包下来,在交通、邮电、保育、娱乐等方面,国家又给予广泛的补 贴,这就大大压缩了职工在非商品消费上面的开支。同时,大量医疗、养老 保险和部分教育服务在企业内部进行,实际上也夸大了第二产业的产值,缩 小了服务业的产值,使得服务价格低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错误 地认为劳务活动不是商品,不创造价值。在价格管理中一直把劳务价格称作 “非商品收费”。我国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价格、邮电资费、医疗收费以及饮  食、服务、修理等长期统一定价、统一管理,收费标准几十年不变,价格脱 离生产成本,也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改革以来虽然作了一定的调整,但主 要还是补偿性的,许多重要的服务行业仍然无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发展。 除以上这些体制原因之外,我国传统的农业化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新中国 成立后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相分离的二元化经济发展策略,也是造成我国服 务业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农村劳动力不能向城市流动,只能满足于自给自 足的生活环境,像我国这样一个 75%的人口在农村的经济体系中,服务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低下是十分自然的。3.我国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经济发 展从国内转向国际、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弥补服务产业 过去发展的不足,改善国内的产业结构,推动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加速 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总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促进市场充分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 业化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有利于劳动、工资、价格、企业经营机制和 流通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顺利实施,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国际化,更多地吸引外 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逐步改变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办社会的 状况,为改革开放在更广阔的领域向纵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2)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差,农业市场化率低,流通不畅,财政收支困难,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 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服务业不适应第一和第二 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业投入少。见效快、社会效益好,加快发展服务业, 既可以调整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又是缓解经济生活中 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3)我国每年都将有大批新成长的劳动力和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需要安置。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深厚的潜力:行业多、 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行业并存,能够吸收大量的和不 同层次的各类人员,特别是可以容纳大量的科技、专业人才。加快发展服务 业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在衣、食、住、行、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 且在文化娱乐、广播电视、图书出版、体育保健、旅游休闲等精神生活方面 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5)服务业的全球市场正在迅速发展,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除了服 务与商品之间的传统区别外,服务业之间的区别也越分越细,尤其在发达国 家和地区更是如此。计算机、信息、电报电传和电子邮递等业务同传统电信 服务的界线变得日益模糊。服务业的这种向高新技术水平发展的趋势,既给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形成了机遇。加入国际贸易组织是我 国既定的经济国际化目标,在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下同他国实现平等 互利的服务贸易往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同 时也应享受协定所赋予的经贸权利。这显然意味着对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战  略的设想,应该放在国际产业竞争的总体环境下,进行思考。4.我国服务业应积极参加国际服务贸易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利 用多边贸易体制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世界各国经济 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步入经济现代化的重要 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由于服务贸易 成为国际经贸关系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领域,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 的国际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服务性产业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市场需求有广泛的世界 性,产业发展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换句话说,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往往是合而为一的,像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保险业、 咨询服务业等服务产业的市场属性本身就是国际化的;(2)服务性产业的国 际竞争比较优势主要是技术、知识和管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成本, 这就是说,服务性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这种知识密集型的产 业在目前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受到的制约少,可以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同时接受。正是由于服务性产业的这两个特殊的经济属性,世界上经济发展 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在把第一、第二产业不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却大力 提升自己的服务性产业的经济比重和质量水平,以期在国际产业竞争中保持 竞争优势。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经济部门普遍对服务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不能认识到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同经济国 际化之间的关系,仅仅满足于抓第一、第二产业的外向型经济,而不能够从 世界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演变的高度,透视我国服务业高质量、高水平的加 速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对于提高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 战略意义。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服务业比较落后,但某些部门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如在航运、卫星发射服务、工程建设和劳务输出等部门就有相当的 优势和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经贸实践证明,有条件地开放我国的 市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吸收国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机会。服务业 的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必将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具 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同时,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享受各种贸易优惠和 保障,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选择部分有 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自参加“乌拉圭回合”的《服务贸易总 协定》的谈判以来,我国根据现行的政策法规,就航运、专业服务、银行业、 广告、旅游、近海石油勘探等 6 个服务部门的逐步开放作出了承诺,目的是 引进外部竞争的压力,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以便最终确 定我国的服务业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国际地位和份额。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人部门的优势体现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