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殊凡 现照事件反映网民缺失怎样的人文精神

文库君已有近万本图书,还会不断收罗精品免费内容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及其引导
——论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研究方向:墨塑遮渔教直基奎愿理 指导教师:塞9缉庭副教援 硕士研究生:王二查

2010年5月完成?上海

Dissertation of 2010

School Code:10269 University ID:51072905062

Normal University


Non-rational express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guidance
———-The role of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Master Degree Candidate:.Wang Yichun——

May,2010?Shanghai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脚伤?铂耜丝世囊已基属尘习孑——历 螂苏王维在问缮留诱刁孙缃诺币,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琶矽博士(请勾


选)学位期问,在导师的指,9-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ffJ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日期:加知年岁月厉,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阈嬲落崩枷理4墟盛应其纠辱一怕姓嫁想工蚴钦兹


弓l屠牟钓惟闻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雹矽
博士(请勾选)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 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 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 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 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 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一学位论文?,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 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

王二查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邱伟光 孙丹薇 王书会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单位 华东师大思政中心 华东师大政治学系 华东师大政治学系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文

11)9络舆论的非理忡表达及je引导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以其自由度高、交互 性强、匿名性和快捷性等特点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逐渐成为当今时代公众利益 表达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也随之出现。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带给了民众前所未 有的舆论空间,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网络舆论表达中也存在着诸多不理 性的成分,如情绪化、偏激化等,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宣 传思想工作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成为摆在宣传 思想工作部门面前的迫切课题,也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网络社会中的舆论表达现象。通过对网络含义及特质的分析,阐 释了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作为传播介质在传播上的新特点,揭示了网络媒体 在传播渠道、方式、影响力和渗透力等方面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殊性。进而,分 析了网络舆论的概念,将网络舆论定义为: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话题(包括公 共事务、公务人物、价值观念、历史评析等),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以 网络论坛为主阵地的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 公共意见。网络舆论具有主体众多、议题广泛而随意、时效性强、复杂多变等 特点。 第二部分: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特征。该部分从著名的“铜须门"网络事 件引申出“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概念。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在我国发轫于 对外的网络民族主义情绪,并逐步向社会各个方面或领域扩展,已经成为当今时 代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它在表达的特质上具有情绪化、偏激化、负 向性;在表达途径上,既有以电子邮件、新闻跟帖、BBS为代表的传统途径,也 逐步向以博客和播客为代表的新途径延伸。 第三部分: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形成原因和影响。“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 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本质上,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是社会现实问题的折射 和放大,而经济高速发展的我国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网络道德建 设的滞后、传统媒体反映舆论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主观上,网民在网络伦理道 德认知和实践上的不健全,部分网民夸大了“言论自由"的绝对性、忽视了自身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顾I:学位论文

纠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引导

道德责任、缺乏包容精神、“炒作”成风,加之“意见领袖”的错误引导,强化 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在客观现实上,网络发展的不完善为舆论非理性表达 提供了可能,主要表现为网络的虚拟性为舆论表达提供了方便,我国网络法律法 规建设滞后、技术监管存在不足、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失调使网络舆论非理性 表达有了一定的土壤。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方面。 对公共政策和社会公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些不当言论触犯了国家法律,对当 事人及第三方的正常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四部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引导网络舆论。为了矫治网络舆论非理性表 达的负面影响,必须充分利用法律和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媒体自律,提高个体道 德水准,进行综合治理。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舆论非理 性表达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宣传思想工作引导网络舆论的方法和途径,加强 主流网络媒体的建设,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改进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 引导工作;以先进的网络文化为引领,构建多层次的宣传思想内容;主动设置议 题,引导网络舆论;积极与传统新闻媒体互动,实行网络舆论立体化引导等方面, 从而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引导体系。 关键词:网络舆论;非理性;舆论表达;宣传思想工作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l:学位论义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引导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edia,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welcomed by the

contemporary people with its great freedom,interactivity,anonymity and high speed characteristics,the network has gradualiy become

platform for expression of the publ ic interest,and the network publ ic opinion appear.On the

hand,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bring the

publ ic unprecedented publ ic space and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other hand,there

elements in the express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uch affects the internet

emotionai,radical and

on,it not only

negative effects.Therefore how to play the role in guiding and promoting the heal 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edia i s becoming


to propaganda to

press ing i ssue

and ideological departments,this article is also trying

solve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Part I:The publ ic opinion expression phenomenon in network society.

characteristics

interpreting the

transmission feature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

media’’,reveal ing

network media and


penetra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s,methods,

traditional media.And then analyzing the concept and meaning of publ ic opinion,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defined as:Internet


strong impactive and

influencing public opinion affairs,public

interesting

topics(including:public

figures,values,historical network-based public

evaluation,etc.)through online

and their the

characteristic

participants,wide and random and

range of issues,time—intensive,complex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颂I:学位论义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e—I导

II: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rational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xpression.Through the famous“TongXu Gate Event”,raising the concept

of“network publ ic expression of non—rational".Network irrational


expression in

China originated

network nationalist sentiment,and fields of

gradually expended

all aspects

society,it has become

social and spiritual phenomen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t

has the emotional,extreme and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On expression

channels,it is gradually extended

and podcast channels from the

traditional channels represented by E-mail,News Thread,BBS.


Part III:The

and influence of“non—rational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xpression”.There in essence,the and

many reasons for irrational

expression: reality of of

non—rational

amplification,although

development

economic is quite rapid,there

outstanding social issues,social

network moral construction is lagging behind,traditional media does not fully

opinion,They

irrational moral,some

expression.Subjectively,internet

exaggerate the absolute nature of“speech freedom”,

the moral responsibil ity for their inclusiveness spirit,

neglected,and lack of the

“speculation"has become

trend, combined with

“opinion leaders"mi sguidance.They

strengthen non—rat ional opinion

expression:in objective reality,imperfect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provides

possibility

non—rational

expression,the

virtual laws

properties provides

convenient for opinion expression,network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lag behind,there is inadequate

supervision,network media agenda

dysfunction: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irrational expression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It has brought dual

publ ic laws,

pol icy and social

justice:Some

inappropriate remarks violate

negat ive impacts

‘#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文

嘲络舆论的{|理性表达及j£引导

part icipants’

and the third persons’

normal 1 i fe.

Part IV: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and guiding the network publ ic opinion.To correct negat ire impacts of non—rat ional expression,we should make

and technical

strengthening the self—regulation of network media,improving individual

moral standards,

mak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process of non—rational expression governance,explore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strengthen the bui lding of mainstream

online media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main channel:Improve information

…..publishing and

media guidance

about public emergencies:Guide network

opinion with advanced network culture and build

multi—。level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content:Set the topics initially and guide online network opinion:Make positive interac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a,Co—icad

network opinion with

traditional

media,therefore

guidance system preliminary. Key words:network public opinion:non—rational: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华东帅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j学位论义

叫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及je引导

目录 内容摘要…………………………………………………..I


ABSTRACT.........................................................III

文献综述…………………………………………………..1

一、国内研究概况…………………………………………1 二、国外研究概况…………………………………………2 三、相关研究评述…………………………………………3 一、网络社会中的舆论表达现象…………………………………4 (一)网络媒体的含义及特质………………………………..5 1.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5 2.网络媒体的基本特质…………………………………5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社会的形成……………………..7 1.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和现状…………………………..7 2.网络社会的若干特征………………………………..8 (三)网络社会中的舆论表达……………………………….10 1.舆论、公共舆论、网络舆论的界定…………………….10 2.网络舆论的特性……………………………………12 二、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特征………………………………..14 (一)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解读………………………….14 1.理性与非理性的多学科释义………………………….:14 2.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界定…………………………..16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在我国的缘起与演变…………………18 1.肇始与发轫:“网络民族主义”阶段…………………….18 2.扩展与辐射: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阶段………………….20 (三)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在当下的特点………………………21 1.情绪化…………………………………………..21 2.偏激化…………………………………………..22


3.负向舆论的影响增大………………………………..24

(四)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主要途径………………………..26


1.以电子邮件、新闻跟帖、BBS为代表的传统途径……………26

2.以博客、播客为代表的新途径…………………………26 3.其他一些主要途径………………………………….27 三、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出现原因及影响……………………….27


(一)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成因分析………………………..27 1.在本质上,它是社会现实问题的折射和放大………………27

2.在主观上,网民在网络伦理道德上的不健全………………29


3.在客观现实上,网络发展的不完善为非理性表达提供了可能….31

2.对社会公义影响的两面性…………………………….33 3.一些不当言行触犯了国家法律…………………………33 4.对当事人及第三方的正常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33

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引导网络舆论…………………………..34


(一)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需要综合治理………………………34

1.健全网络法律体系………………………………….34


2.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35 (二)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特殊作用……………….36

1.宣传思想工作的性质和作用…………………………..36 2.宣传思想工作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性……………………37 3.宣传思想工作引导网络舆论的特殊优势………………….38


(三)宣传思想工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途径和方法……………..38

1.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39 2.改进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和舆论引导工作…………..4l 3.以先进的网络文化为引领,构建多层次的宣传思想内容……..42 4.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44 5.积极与传统新闻媒体互动,实行网络舆论立体化引导……….45 结语……………………………………………………..46 参考文献………………………………………………….47 致谢…………………………………………………….52

华东师范人学2010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倾f: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一|导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网络正在重新塑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汹涌 澎湃的网络舆论也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网民们高举“爱国”和“公义’’ 的大旗,针砭时弊、建言献策,或理性或激昂,网络日益成为公民自我意见表达 的重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网络社会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转 型期中国社会的言论表达机制,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普遍重视。

一、国内研究概况 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关于网络传播和网络舆论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 热点,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网络舆论的论著更是汗牛充栋。截止到2010年3月 20日,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题名为“网络舆论”共获得216 条记录,硕博士毕业论文59篇。题名为“网络理性”只有3条记录,“网络非理 性"只有1条,虽然结果不多,但是关于“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研究成果很 多是散布在网民行为、网络舆论、网络暴力、网络偏激行为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上。 .在网络舆论研究中,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鉴了传播 学、新闻学、舆论学关于网络传播与网络舆论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为指导,对如何做好网络舆论的宣传引导工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 了开创性的有益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谢海光所著的《互 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杨立英所著的《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李炳毅所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张再兴等人所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分别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评 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德育的新模式、新途径,为本文所进行的网络 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根基和必要准备。 随着网络舆论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逐渐 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点。如刘毅所著《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年)、王天意所著《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人民出版社,2008年), 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舆论的产生、传播、影响、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有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卜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F理件表达及】£引导

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网络非理性舆论。例如《网络舆情研究概论》详细探讨了网 络舆情的概念、构成要素、主要特点、主要传播途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舆 情形成模式和变动特点,并以社会控制和系统理论为切入点,阐述了网络舆情引 导和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程序。对网络舆论,研究者普遍认为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 国社会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弥补传统媒体的缺陷,有助于发挥民众 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与此同时,对于网络舆论的负面作 用,也给予了充分重视。 此外,关于网络非理性舆论的研究还散布在网络传播学、网络社会学、网络 舆论学等学科,见诸于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这些研究跳出了对网络的“迷信", 开始以独立的视角评析网络舆论的万花筒。

二、国外研究概况 很多国外学者也对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和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对 EBSCO、SAGE、ProOuest等数据库检索发现,在{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quiry))、{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Media。Culture&Societ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等国际期刊均有关于中国网络舆论的研究,

研究领域非常广阔。相比较中国学者的研究,国外学者更加倾向于从社会学和政 治学的角度探讨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他们将互联网的发展置于中国 政治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一方面将互联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 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对网络上出现的“集体保证"也忧心忡忡。但这些研究者往 往先入为主地将中国列入“极权"或“威权"国家行列,过度强调国家权力的强 大和思想控制,忽视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如市场化的改革、主体意识的觉醒、 部门间利益冲突等因素,因此,这些研究常常失之偏颇,意识形态色彩也过于浓 厚,结论往往走向极端。 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外对网络舆论的研究方法更加多样,除 法外,已开始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种研究视角出发, 个案分析、控制性实验、数学建模等研究方法和手段,试图构建 变的模型。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号业颂I:学位论义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e引导

三、相关研究评述 总的来说,网络非理性舆论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专著 和论文不断出现,加深了我们对网络舆论的理解。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对网络 非理性舆论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研究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内容 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化的探讨:二是把网络非理性舆论等同于网络暴力,缺乏辩 证具体的分析,一概否定的倾向仍十分严重;三是对网络非理性舆论的研究,缺 乏和社会大环境的有机联系,忽略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就网络舆论引导方法而言, 泛泛而谈的较多,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的较少。这些方面都影响到对网络非理 性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着重从宣传思想工作有效引导网络 舆论的方法和途径的角度,系统论述了网络非理性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影 响和对策。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j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及je引导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及其引导 一一论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载体,网络的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全新的特性,改变 了传统的传播格局。互联网开放、互动的特性为民众和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对话空 间,不同观点在网络世界里自由表达,相互碰撞,互联网成为各种信息的聚集地。 网络已逐渐发展成民意表达的理想场所之一,从2003年具有标志意义的“孙志 刚事件’’到2008年的“瓮安事件”,再到2009年的“杭州飚车案”, 网络热点

事件层出不穷。现如今,几乎任何一个热点事件和问题都会在网络世界里引起巨 大反响和激烈讨论。一方面,排山倒海式的网络舆论对某些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民意日益显示出其影响力;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也存在 着非理性的倾向,网络舆论情绪化、片面化和负向性十分严重。 网络舆论的爆炸式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建 设的进程,依托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这一物质条件,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反 过来,网络舆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相对于网络应用和接触几率更高 的西方社会,网络上的“汹涌民意"又是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特有现象。中 国的互联网不仅时常出现万众参与的网络热点事件,而且网络舆论迥然于现实社 会中的其他媒体报道,甚至出现二者相互抵牾或冲突的情况。对网络舆论的研究, 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理解互联网兴起对社会的影响,而且要放在当代中国社会转 型背景下加以考察。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与人为善,受过良好教 育的好青年到网络中却成为“网络暴民”和“网络愤青"?这难道仅仅是由于网 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缘故?中国的社会现实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又当如何?通 过对网络行为背后原因的探讨,可以了解网络舆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剖析当前

中国社会言论表达机制和网络舆论中的国家——社会的互动关系,理解网络非理


性舆论勃兴的背后原因,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网络社会中的舆论表达现象 舆论是自古就有的现象,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与

社会舆论迅速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形式——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正在重新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颂.Ij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e一|导

塑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网络媒体的含义及特质 1.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 互联网自它诞生之日起,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在1998年5月举行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的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 体’’的概念,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上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

手段的同时,还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一互联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


必须指出的是,互联网和“第四媒体"并不是一个事物。互联网是根据 TCP/IP协议将所有入网计算机互联的网络,它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平台,只有当 它用于信息传播(主要是新闻报道)时,才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这三

大媒体,被称作第四媒体。除此之外,互联网还有其他应用领域,如电子商务、 网络娱乐、网络办公、远程教育等。 2.网络媒体的基本特质 网络技术是人类传播技术的一次深刻变革,迄今为止,网络在最大限度上突 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类传播的制约,它使得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不仅在传播媒 介、渠道上,而且在手段、方式、渗透力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1)传播空间的虚拟性。美国《纽约人》杂志在1993年曾刊登过一幅漫画, 两只狗坐在电脑前上网,说明是:“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网络 中,各种符号以比特、字节等数字化的形式呈现,每一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 的中转和其他人对话。在互动交流中,人既可以以真实身份示人,但更多的情况 下则是使用虚拟的网名,彼此之间往往无法了解对方相貌、表情等特征,更不用 说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在网络空间里,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躲在那些由符号 编织的信息世界背后的“假面人",从而摆脱现实中社会舆论、传统习惯、道德 信念等的制约。 (2)传播形式的兼容性。报刊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或图片传递新闻, 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音和图像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 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 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工具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 闻传播的形式和手段。受众有了众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1j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及je引导

的信息载体,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 (3)传播过程的交互性。“交互性也是网络传播的革命性特征,是网络传播

区别于其他传播的本质特征。"∞传统的大众传播是由少数人——新闻把关人掌


握信息来源,通过对新闻的筛选、加工和制作,向数目庞大的受众进行传播,信 息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主动权掌握在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手中。网络传播提供 了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网络媒体通过设置论坛等手段,可以方便地实现媒 体与受众问的交流。在网络中,人们不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地选择 信息,而且可以相互交流,便捷地发表看法和见解。“从前所说的‘大众媒介’ 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push)消费者,相反,人们将所 需要的信息‘拉出来’(pull),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在网络上,人人 都称为“没有执照的电台",网民既可以是受众也可能是信息源,成为信息的接 受者、发布者和传播者的综合体。 (4)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就传播速度和时效性来看,传统媒体由于出版周期 或播出时段的限制,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如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 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受到无线电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难 以实现全覆盖。网络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 瞬间可达世界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甚至即时 性。网民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浏览自己需要的信息。 面对突发事件,传统媒体记者碰巧出现在现场的可能性很小,而借助网络,任何 目击者都有可能在网上率先发布信息。在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9?11 事件、阿富汗战争、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上,新浪网等网站就冲在 了最前面。 (5)传播内容的巨量性。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文本形式的,报纸无论怎么扩 版,广播电视无论怎么增加频道或频率,其能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况且扩版 和增设频道或频率还要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超链接’’技术的应用使各种 不同的信息集合起来,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入网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得信息的总量 在理论上可以是所有电脑储存信息的总和,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 互联网在保存已有信息的同时,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人人皆可成为信息

D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25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49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烦I:学位论义

网络舆论的1r理性表达及je引学

源”——使得信息得以源源不断地更新。


(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社会的形成 1.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和现状 互联网最早出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1986年,北京计算机应用 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y

Karlsruhe)合作,启动了

名为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中国学术网)的国际联网项目。1987

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nternet电子 邮件节点,并于1987年9月20日,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we

reach every

world.(越过长城,走向

世界)",拉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帷幕。随着NCFC(National


and Networking Faci 1ity of

China,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

CERNET(China

Network,中国教育科研网)、

CHINANET、CHINAPAC(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DDN(中国公用数字数据 网)等的建成并投入使用,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 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 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1995年1月,原邮 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 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 接入服务。 我国自从接入互联网之后,网民人数意志保持着高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 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进行的第一

次中国互联网络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111997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数仅 仅只有62万,而且其中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拨号上网,直接上网与拨号上网的用 户数之比约l比3。另外,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仅仅只有29.9万台,其中能够直接 上网计算机更是只有区区4.9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为25万台。我国www站点数 大约1500个。∞而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其中宽带网民 数达到3.46亿,网站数323万个,网页数量达至I]336亿个,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为18.7d,时,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活跃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http:|{恻.cnnic.cn/do硼nload/2003/10/13/93603.pdf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j学位论文

M络舆论的1|理性表达及je引导

博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空问的博客用户规模达到1.45亿。 ∞可见,互联网应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网络社会的若干特征 目前,学术界对“网络社会"的概念还存在着争议,尚未形成一致的看 法。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社会是从“现实社会’’延伸出来的,是现实社会的特殊领 域和特殊表现方式。如郭玉锦认为:“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彼此互动联系 的特殊场域,是人类社会本身再生产出来的一个特定人类活动空间,是人类社会 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圆“从本质上讲,网络社会依存于现实社会,又是现实 社会的延伸……网络社会是虚拟实在的社会。”@还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社会是同现 实社会相对的,是一种真切的人类存在方式,“虚拟现实,是由计算机多媒体技 术,三维动画技术实现的数字化仿真效果……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④ 此外,网络社会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有不同的理解。从广义上说,网络社 会是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形态而存在的,它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相对应的 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这里的“网络’’并非专指互联网或电脑网络,而是指 一组相互连接的节点。在这样的社会里,“网络’’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网络形式进行沟通和互动而形成的社会结构。 而狭义的网络社会是指互联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现实情景所形成的一 个沟通信息的空间,它构建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在网络空间里,人类除了物 理存在外,更重要的是借助“虚拟社区"、“虚拟世界’’,以比特的形式示人,其 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迥然不同于现实社会,因此,网络社会也就是互联网社会。 本文所研究的网络社会也是狭义意义上的网络社会,即互联网社会。 (1)人际交往的第二空间。网络空间是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对现实社会的 虚拟化,它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观点和情感的交流、共享方式和平台。网络 社会使人类的交往进入了新纪元,其交往活动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现 实社会中的交往无法比拟的。现实的入际交往通常在经常互动或关系密切的熟人 圈子中进行,而在网络世界的交往中,人们可以在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群中选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http://www.cnnic.cn/uploadfi les/pdf/2010/l/15/101600.pdf 。郭玉锦.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H:版社,2005:42 。胡近.思想道德修养[M].上海:上海教育比版社,2003:219

国蔡曙光.论数字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1,(04)

华东帅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文

啊络舆论的1r理性表达及j£引导

交往对象;现实社会交往常常受到社会界限的制约,而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是平 等的,网民可以“匿名"进入各种社交圈子。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交往的中心, 人们根据自我意愿去选择交往对象,人在交往中更加主动,“后信息时代的根本 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个人不再被淹没在普遍性中,或作为人类统计学中的一个 子集,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需要和希望的声音。"∞网 络社会是个性化展示的舞台,网络交往不再是迫于生存的需要而进行,交往是为 了获得精神上的沟通与共鸣,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对网络主体来说,网络的最大 特色是自主性和开放性,而对于现实社会,这恰恰是它的致命弱点。网络交往的 自主性要以个体的道德自律为前提,才能保证交往的有序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人们在网络中可以任意宣泄,人的行为很难受到外界制约,当自律还弱不禁风, 免疫力低下时,诸如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等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2)平行沟通的交往主体。网络系统原本是美国军方在上世纪60年代 为了防止核战争后的通讯瘫痪而逐渐形成的概念,因为集中性质的通讯中。。 心、控制中心容易在战争时直接遭受攻击而使整个通讯指挥系统瘫痪,所以 网络通讯要设计‘成“去中心化"、“无中心’、“网状"的技术架构,在这种架 构下,即使其中某个点被毁,而整个系统还能持续运作。无中心化的网状结二 构不仅使网络本身更加健壮,也带来网络世界全球化概念和网络世界的无管 制状态,使得网络中的信息交流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在网络世界里,参与者t 摆脱了身份地位、学历、财富等因素的限制,得以自由的表达见解和看法, 任何人都难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真正实现了传播地位的平等。 (3)自主表达的虚拟世界。在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自我意识选 择从事个人行为。网络给个体提供了多种选择余地,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 愿与诉求对象进行频繁的互动,主动去塑造社会关系。在网络中,使用者可 以“随心所欲"地扮演各种角色在虚拟世界中穿梭,匿名地与他人交流。在 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现真实的性格和思想,个人可以塑 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具有完全不同特征的新角色。网络上的匿名互动过程, 往往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使人们倾向于展露内心的真实想法,比较 容易得到网友的支持和理解。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91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引导

(4)信息流转的集合现象。传统媒体有其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报纸通过文 字图片传播信息,广播通过声音载体传播信息,电视的出现应该是一大突破, 它第一次将视、听感官都调动起来因而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媒体,但其传播的方 式主要还是局限在图像、声音方面,文字固然有,但不是最主要的。网络媒体兼 具传统媒体的所有优势:强大的浏览功能、快捷的传播速度、广泛的信息共享、 极易操作的信息检索、高强度的参与与反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网络能够 兼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类型的信息。网络除了传统的收发邮件、阅 读新闻、辅助办公等功能外,完全可以与书籍、绘画、影视作品相兼容。网络的 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间的分野和隔离,各种传播媒介在网络世界里走向融合, 信息的流传呈现出多媒体的集合,各种信息要素可以自由组合、随便搭配。不仅 如此,在信息的流转方面,众人的广泛参与,以及随风而起、随风而去的特点, 也呈现出明显的集合性特点。 (--)网络社会中的舆论表达, 1.舆论、公共舆论、网络舆论的界定 (1)舆论。舆论自古就有,“舆论"一词的出现,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 的历史了,对舆论现象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是直到今日,人们对舆论的概

念仍难以形成一致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沃尔特?李普曼认为: “舆论基本上就是对一些事实从道义上加以解释和经过整理的一种看法"①; 刘建明认为:“舆论是现实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 的共同意见”回;喻国明认为:“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

人民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一;陈力丹将其定义为:“舆


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 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 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一固王雄认 为:“广义的舆论是人们对于一切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社会公共事 务所产生的一切意见、愿望、态度、情绪、期待、评价和想象的公开表达, 是持续性与变化性、公共兴趣和个人兴趣的统一;舆论包含着既相互独立、

国[美]李普曼.舆论学[M].林姗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1 。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 。喻国明,刘夏阳.中国民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77 @陈力丹.舆论学——.j舆论导向研究[训.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华东帅范人学2010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义

M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e引导

又相互关联的自发的公众舆论和自为的新闻舆论,是多种主导性社会意见的 集合体"。① 上述五个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舆论进行了阐述,由于舆论现象十分复杂 和丰富,要想给舆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十分困难,但以上观点都认可舆论是 多数人共同的、一致的意见;舆论是通过各种形式公开发表的意见;舆论是 针对特定的事件、人物和问题。综合几种观点,可以简单的将舆论定义为: 舆论是公众对特定事物的运动状态展开议论、表明意见的集合现象和社会控 制力量,是具有相对一致性的特定意见。 (2)公共舆论。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公共事务之日起,就开始有了对其进 行评价、发表见解的公共舆论,但在漫长的专制统治时期里,尤其在中国这 …样阶级统治异常严厉的国家里,公共舆论只是“草民之见”,很难对统治阶 层产生影响。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上确立了“主权在民”,国家权力的合法 性来自人民的授予和委托,公共舆论成为支撑政治制度的基石,受到不同程 度的重视。黑格尔将公共舆论定义为:“个人所享有的形式的主观自由在于, 对普遍事务具有他特有的判断、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表达。这种自由,集合 地表现为我们所称的公共舆论。"圆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社会组织的发育,公共舆论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 视。刘建明认为公共舆论是相对于阶级舆论、团体舆论和群体舆论而言的,?雪。 它超越了阶级的界限,是不同阶级、不同团体或群体的人对特定的社会问题 所持有的一致意见,是人类社会中普遍的集合意识和整体知觉。同时,刘建 明的“公共舆论”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他认 为西方社会一直把舆论称为“公共舆论"或“公众舆论"。表面上,情况似 乎如此,但实际上在西方,同样经历了一个从“舆论”到“公共舆论"转变 的过程,并且西方学者也历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 程世寿认为:“公共舆论"与其说是一个共时性概念,不如说是一个历 时性概念,我们只有从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中才能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因此, 他将“公共舆论’’定义为: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议论通过公共论坛的扩

①王雄.新闻舆论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7-8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1:331 。刘建明.舆论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学位论义

网络舆论的1F理件表达及je引导

散而形成的公共意见,它是民意与公意的反映,是人民的精神、愿望和意志 的总和。① 简而言之,当舆论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涉及到某一地区的广大民众, 这时的舆论就演变成了公共舆论。 (3)网络舆论。现代舆论的形成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现代传播媒介,就谈不上现代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在互联网出现前,人类所经历的舆论载体是街谈巷议的口耳相传和依托报 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公共平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作

为“第四媒体"的兴盛,一种新的舆论类型——网络舆论也应运而生。


关于网络舆论的定义,如同舆论的定义一样,也是众说纷纭。谭伟认为: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 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网络舆论的共性有意识性、历史性、评价性、 自发性、公开性和传播性。网络舆论的个性有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冲 突性和难控性”圆;张艳、邱玲认为:“所谓网络舆论就是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 体,利用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匿名性、互动性和时效性,在网络空间对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现象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或观点’’@;陈彤旭、 邓理峰认为:“网络舆论主要是依其传播形式来区分的一种舆论类型,是社 会舆论的一种,它是公众意见与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④;王天意将 其定义为:“网络舆论是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话题(包括公共事务、公务人 物、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历史评析等),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以网络 论坛为主阵地的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 见"。@ 相对而言,在上述四个定义中,王天意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网络舆论的主 体、客体、传播渠道以及舆论本身的内涵,更加准确地揭示了网络舆论的特 性,因此本文采用这个定义。 2.网络舆论的特性

。程世寿.公共舆论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 国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05):189 @张艳,邱玲.我国网络舆论规制初探[J].江两社会科学,2006(12):197

@陈彤旭,邓理峰.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一对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个案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 究,2002(01):176


@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1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fj学位论义

网络舆论的1r理性表达及j£引导

网络舆论和传统舆论在形态上一样,都由舆论主体、舆论客体、主体对客体 的判断等要素构成,表现在舆论的数量、舆论的质量、舆论的强烈程度、舆论的 持续性、舆论的功能表现等方面,但网络的特殊性使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属性: (1)主体众多。从主体来看,网络舆论的主体是数千万乃至上亿分布在不同 领域或区域的网民。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和可能接触到网 络,同时,由于网络匿名性带来的安全感,形形色色的人加入到了这个意见或观 点的“超级自由市场”中来,突破了年龄、学历、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等因 素对言论表达的制约。这其中既有具有较强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对事件认识深刻 的参与者,也有思想活跃,乐于接受和传播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也不乏一些利用 网络制造谣言和宣泄消极情绪,传播不良信息的参与者,表现得鱼龙混杂、良莠 不齐;既有以网民个体名义出现的主体,也有以机构名义出现的;网络舆论的主 体不仅包括通过发帖等形式表明自己意见的网民,也包括那些虽然没有直接参与 讨论,但浏览了相关网页的群体,不发表看法并不表示对事件不关注。 (2)议题广泛而随意。在互联网上,舆论出现多元化倾向。网络参与者自身 兴趣、爱好和志趣的不同,自然导致关注点的不同。网络舆论涉及的点多面广, 既有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有许多反映民情、民意的观点,可以说覆盖 了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外交、教育、体育、军事等各个方面, 议题非常的广泛。在舆论的形成方面,网络舆论不像传统舆论形式那样经过了精 心的组织和引导,而是网民自发表达的意见,是无数网民观点的汇合,具有很强 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也意味着可控性难度的加大。 (3)时效性强。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通常不需要核实、审批,没有“把 关"的制度化安排和相应的机制,也没有播发时间和版面空间的限制,网络可以 实时更新,一旦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灾害事件或其他重大 新闻,网络媒体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追踪、滚动报道,捕捉事件最新动态。 借助网络极强的反馈机制,针对某一事件、现象,公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参与讨论, 而且高密度的信息更新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和参与,而网民的互动增加了事件的 关注度,使之迅速成为舆论热点。 (4)舆论的稳定性差。在网络中,由于把关人的缺失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 欠缺,加之一些网络新闻媒体片面追求报道的及时性和轰动性,很多信息缺乏严

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顾I: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e,jI导

格的审核,一些模棱两可甚至虚假的信息也出现在网络上,并对网民的思想产生 了直接的影响,如2008年,哈尔滨“10?11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上,刚开始网 民齐声谴责警察,随着报道的深入和所谓死者家族内幕的曝光,舆论急转直下, 很多网民转而支持警察,网络大量出现了“强烈同情兼支持哈尔滨六位警察"相 类似的帖子,打人事件也成了“六提辖拳打林衙内",再到后来,“死者高官背 景论"被澄清后,舆论出现回潮,死者再次获得了相当一部分网民的支持。另一 方面,网络的匿名性为各种类型的言论表达提供了窗口,一些在现实社会有“风 险"的言论和情绪化的观点在网络上也赫然出现。这些言论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夸 大其辞,有些网民的辨别力比较差,很容易对这些言论产生共鸣。 (5)叛逆性与现实针对性。网络世界里充斥着说“不"的声音,在嘈杂不 堪的舆论洪流中,从骨子里流露出的“我不相信”成为多数网络公共事件的起点。 不相信杭州警方关于车速“70码’’的鉴定,不相信一个29岁的年轻人当上市长没 有后台,不相信湖北省石首市那个年轻的厨师会自杀,这种叛逆是基于网民的不 满情绪和逆反心理。传统媒体的长期正面宣传模式,常常会激发社会满意度低的 社会群体借助网络宣泄自己在现实社会里所遭遇和积淀的压抑感,于是网络成为 情绪的排泄口。由于网络表达受到的外在约束相对较少,网民表达顾忌少,能够 做到直言不讳,在表达方式上更直接,内容更具有社会针对性。

二、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特征 网络舆论的兴起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无可回避的现象。网民们慷慨激昂、 满腔热情,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的观点,他们“聚群而居一,对社会现象或讽刺, 或批判,或建言献策,有时候舆论的发展超出了合理的限度,转变为非理性的舆 论表达。汹涌的民意如山洪暴发席卷一切、冲击一切,当事人的隐私被泄露、合 法权益遭干涉、社会秩序被破坏。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对网络舆论的研究进一步 推进到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特征的探讨上来。 (一)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解读 1.理性与非理性的含义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统一体,二者对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理性是人类 所特有的本质力量,这是一种逻辑地分析世界,直白地把握事物本质,透辟地进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1: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r理件表达及j£引导

行独立探究并进行设疑、判断、选择和归纳的能力,它追寻事物的普遍有效性、 完整性和合理性。“理性是人的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不但构成人的本质,而且展 现人自身。"∞凭借理性,人们了解自己种种欲望、冲动的性质及其合理性,明 确自己与周围世界的种种关系。有的学者提出,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理解理性的含 义:在意识论意义上, “理性"是指受人的目的和意识所支配的一切主观和心理

的活动,它不仅包括人的理性认识活动,而且也包括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感 觉、知觉和表象等感性认识活动。从认识论意义上说,“理性”是指人认识事物 本质和规律的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从人性论意义上说,“理性”是指人的抽象 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受这种思维能力所支配的人的理智的、克制的、自觉的能力 和存在属性。圆

理性一词还被广泛看作是对人类欲望和冲动的调节和控制。人是自然属性、 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集合体,人和其他高等动物一样,也有七情六欲的冲动, 但人的自然属性受到社会属性的支配,人类凭借所特有的理智,为了避免相互残 杀和争斗,制定了法律规范,确立了道德关系,在这里,理性体现了社会规范对 个体的规约,是人类对自我本能的超越。 同样,非理性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现象,同时非理性也是人类最直接的 认知方式。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 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 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非理性有多重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含义,从哲学 分析角度上讲,“非理性是指人的精神所特有的、与理性相对的,在心理学上表 现为本能意识,在认识上表现为主体非逻辑认知形式和认知功能的要素的总和。 它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人的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包括人的意志、欲望、 情感、情绪等;另一类是指人的非理性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包括人的直觉、 灵感、顿悟等。”固 非理性是人的精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方面特征:一是非逻辑性。 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蕴含整体性、创造性,如直觉、顿悟、灵感等,从而使 认识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多变性和灵活性。不受事物因果关系和逻辑规则的束


@黄红生,陈凡.理性的历史演变及中国社会的理性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9) @胡敏中.论非理性因素的个体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03):89 国[美]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84 固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8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文

I旬9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其引导

缚,表现为人的无意识、潜意识或者下意识的活动,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偶发性、 突然性、瞬时性等特征。二是情绪性。不以观念和观念体系的认可为表征,而是 以情绪情感的释放为表征,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常常表现为波动性和盲 目性,非理性因素受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容易表现出情绪化的冲动,而 这种冲动往往又是突发的、短暂的、易受本能的驱动。三是非自觉性。非理性根 植于人的心理冲动和生理本能,非理性的过程常常是不假思索、无意识的和自发 的过程。 总体来说,“非理性"是指不受人的理性所支配的人的意识、认识和情感等主 观精神过程。它一般具有非自觉性、情绪性、无规律性和非逻辑性等特征。 2.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界定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的主流是积极的,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反 映,但是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网络上同样存在着大量的消极、偏颇乃至于极 端化的舆论。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指出:“技术每提高一步, 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①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 舆论的日益强势,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可以回眸2006年“铜须门"事件,然后透过这一事件来揭示网络舆论非 理性表达的含义和概念。 4月13日晚,一位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丈夫在猫扑网的网络游戏“魔兽 世界"上发表帖子称,其结婚6年的妻子“幽月儿’’在玩《魔兽世界》的过程中, 与游戏里“守望者"公会的会长“铜须"发生了出轨行为,还贴出了妻子与铜须 的聊天记录。该帖子第二天便被转发到天涯社区等著名网络社区,进入普通网民 的视野。随后该事件迅速升级,短短3天内,通过百度搜索的次数超过百万。 魔兽世界游戏2区麦维影歌服务器立即出现大批游戏等级为1级的小号联盟,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组建了100多人的“守望慰问团"公会,在游戏中到达“铜 须一所在场景,通过刷屏等方式声讨。部分更为情绪化的玩家继续组织针对“铜 须"的抗议,包括在游戏中静坐抗议、游行漫骂、自杀等方式,甚至有人建议“以 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一。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守望 慰问团’’人数迅速扩张;网民的声讨行为甚至一度导致游戏无法正常运行。

①[英]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苟春生等译.北京:国际


文化出版公司,1985:388

o#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lj学位论文

删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引导

就在短短数天之内,这支网络大军发展到了数万人之多,他们通过各种手段 搜出“铜须”的真实身份和地址(包括网络黑客破译QQ等密码),并将其姓名、 电话、年龄、学校、专业以及远在美国的女友等真实资料公布在网上公布。“铜 须"和“幽月儿”的照片也被公布在网上(后经证实,所谓“幽月儿’’的照片系 一台湾女网友的自拍照),更有网友制成了“网络通缉令",实施“人肉搜索"。 此后,“铜须"及其家人不断接到网友打来的谴责、谩骂的电话,就连其所 在的学校也不能幸免。“铜须’’的辅导员电话也被公布,并接到网友打来的谴责 电话,学校的电子邮箱被网友的辱骂信件塞满了,各种要求开除“铜须”和骂学 校管理无方的电话接踵而来,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连正在参与 “首届最佳校长100名人榜评选大赛”的该校校长,也受到了影响,网友纷纷指 责该校长的参选资格。 4月14号,“锋刃透骨寒’’在网上发表了《让生活继续》的帖子,称“我承 认,关于‘丑闻’一篇文章及QQ聊天内容等多为杜撰,游戏已经结束,各位爱YY 的继续,本ID人间蒸发。一但这无法控制网民谴责行动的继续。4月18日,当事 人“铜须”在猫扑社区发布视频,表示自己“无辜”,一个自称“幽月儿"的ID 发帖谴责网民对自己的伤害行为。时至今日,“铜须’’仍称自己的生活无法回到

《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南德意志报》等欧美报纸相继刊发.

报道,质疑中国网民的做法是对个人权利(隐私权、情感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等) 的严重侵犯,这些海外媒体将在网络发泄暴力情绪的部分中国网民冠以“网络暴 民"称号,《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国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文章认 同了这个说法。 在这一事件中,“铜须”并没有触犯法律,最后也证明与“幽月儿"并没有 发生出轨行为,尽管许多网民出自维护社会道德,谴责社会不良行为的目的出发, 但网民普遍对网络内容缺乏辨别力和基本判断力,于是采用包括侮辱、谩骂、围 攻、诽谤等形式的语言暴力,极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理性和冷静的分析和探 讨极为欠缺,直截了当的情绪发泄式舆论盛行,甚至对很多人来说,事件的真相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本身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宣泄对现实社会集聚的不满情 绪,在虚拟世界开启实现某种人生价值的窗口,不分青红皂白,口诛笔伐,群起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文

I‘14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及其ljI导

而攻之,具有明显的激进与偏激的色彩,有违和谐文明的网络伦理道德要求。 通过上述这一事件的全景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非理性的舆论表达"是网 络舆论走向极端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中的自然延伸,最终又成为社 会暴力中的一种催化剂。它起源于一个或少数网民对某个社会事件的关注,当这 种关注迅速引起其他网民的注意,众多网友在对社会事件真相不明,缺乏理性和 冷静的思考情况下,仅凭个人的主观判断和好恶,采取有悖于良好公共道德风尚 和法律规范的极端手段,例如语言谩骂、诽谤、夸大其辞、人身攻击等方法,表 明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其舆论具有很强的情绪性、偏激性和攻击性,这时的民意 表达就转变成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 (二)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在我国的缘起与演变 闵大洪曾经指出,中国网络舆论需要注意的有两个倾向:一是对外的网络民 族主义;二是对内的批判现实主义①。实际上二者是交叉进行的,只是随着事件 的进展,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1.肇始与发轫:“网络民族主义"阶段 互联网的出现为民众提供了高效的表达途径,从而使蕴藏在普通民众中间的 民族主义情绪能够借助网络表达出来,网络空间成为民族主义者的聚居地和民族 主义情绪的宣泄地,于是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网络民族主义"现象。 1998年5月,印尼首都雅加达发生了大规模的排华骚乱事件。新加坡《联合 早报》电子版对该事件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在网民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中 国网民抗议,由于当时国内新闻网站、BBS不多且建设滞后,很多人发邮件给《联 合早报》,然后由编辑进行筛选后公布出来。位于美国的中文信息站点“华渊" 发起了为印尼华裔争取平等权利,声援印尼华人妇女的“黄丝带运动"。这项运 动呼吁全球华人以电子邮件的传播力量,将“黄丝带"的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 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导致了印尼当局手忙脚乱,不得不宣布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 来负责调查这次事件。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指出:“由于网络的无国界性,很 多抗议活动是由国外的网站发起或以国外网站为平台的,但是这其中也体现了中 国大陆网民的意见。一圆

①对话闵大洪:网络舆论民意表达的平台[E].新华网,


http://nev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一lO/22/content一2115745.htm 圆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97

华东帅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f:学位论义

网络舆论的1r理性表达及j£引导

1999年5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人民网临 时设立“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这也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时政论坛“强国 论坛”的前身。“强国论坛"是由中国官方网站开办的第一个时政类论坛,在国 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强国论坛’’的正式建立,被认为是“网络民族 主义”活动固定化的重要标志。① 2001年4月1日,中美军机在我国南海相撞事件,推动了中国网络舆论表 达进入了新高潮。截止13日15时,网民在新浪网上就撞机事件发表的帖子超过 20万个,新浪网开辟的舆论调查也吸引了多达80万人次参加。 2003年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发轫之年。在这一年,李颖在《国际先 驱导报》关于《京沪高铁装上民族主义浪潮》的一组报道中,正式提出了“网络 民族主义”的概念。2003年7月19日,“爱国者同盟网"发起了“反对京沪高铁使 用日本新干线技术’’网上签名活动,截至7月29日活动结束,网站共征集N8万多 名网民的签名。活动发起人表示,“这次签名活动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 向国家提供一份参考意见、一种思路、一种启发。"%月,百万网友联名要求日 本政府赔偿毒气弹中国民间受害者并彻底清除遗留毒气弹,9月18日,将对日索 赔《联合声明》和4000多页的百万网民签名递交给日本驻华大使馆。9月正值“九 一八’’纪念日的敏感时期,却发生了日本游客集体赴珠海嫖娼事件;2003年10 月29日,西北大学爆发反日抗议活动,后来演变成西安街头的示威游行。 2004年8月,“爱国者同盟网"再次发起题为“中国铁路中国造”的网络签名 活动,反对日本企业中标我国铁路提速订单。该网站称,希望在2004年9月18日 之前征集N50万个签名,并将所有签名递交给国家政府部门。 2005年3月,由“新浪网"发起的“全球华人大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活动”得到广大网民的积极响应。截至2005年3月27日,国内三大 门户网站签名者总数已经超过700万。 2008年,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西方媒体对发生在西藏的“3?14暴力 事件"歪曲报道,再次点燃了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怒火。网民不仅在第一时间建 立了反对CNN网站,还有组织地在YouTube等网络交流平台上发布有关“西藏事件" 的信息,以反制CNN的混淆视听的言论。当奥运圣火传递在部分欧美国家受到蓄

①张超.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分析[J].当代中国研究(美),2004,(03):32. 。民族主义专题反日篇:八万网民签名“抵制”新十线[N].国际先驱导报.2003—07—31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e0I导

意破坏后,特别是出现发生在巴黎的暴徒袭击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的暴行后,中国 网络民族主义情感重新高涨,国内各大论坛上充斥着对法国部分人士的抵触甚至 仇视情绪,而针对以家乐福为代表的法国品牌的抵制活动也迅速通过短信、聊天 群等方式传播,并在中国很多城市举行了有一定规模的示威活动。 2.扩展与辐射: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阶段 严格的讲,网络从它诞生伊始,就强烈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只是相对于轰 轰烈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气势上显得黯淡一些,没有被广大民众所感知,影响 相对较弱。但是从2003年开始,这类网络舆论迅速增多,社会影响增大。 2003年“黄静案’’经知情者在论坛中贴出后,在网上广泛流传,质疑的声音 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在舆论压力下,负责查办“黄静案’’的司 法机关进行了重新审定。辽宁黑社会头子刘涌一审被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 判处死刑,在随后的二审判决中,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将其改判为死缓,消息在 网上公布后,新浪网、新华网、搜狐网、人民网等网站的留言一天之内合计就达 到30万条,虽然中间有对刘涌案的另类反思,专家也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改判的 原因,但专家的声音很快就被汹涌的民意所淹没,绝大多数都是在质疑刘涌死缓 改判,以至最高法院后来要求重新审理,维持一审判决。从某种程度上说,刘涌 是第一个被网络舆论“杀死"的人。2003年4月25日, 《南方都市报》披露广州

外来打工人员孙志刚因为携带证件不全而被当做“三无”人员收容,在拘禁期间 被收容所员工毒打致死事件,互联网上抗议声浪此起彼伏,眼泪“一夜间洒满了 互联网一。网民强烈要求有关部门严惩元凶,公开透明地处理孙志刚事件,形成 声势颇大的舆论浪潮。铺天盖地的舆论使政府不得不重视起来,成立了专I'-Jd,组 彻查此事,施暴者得到了严惩,随着讨论的深入,先后有8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 委会上书,从法理的角度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实施违宪审查.一个多月后, 实行了长达几十年的不合理的城市收容遣返条例也被明令废止。 这一系列网络表达和网络监督获得巨大成功和良好的预期效果,进一步推动 了舆论表达的高歌猛进,此后在“史上最牛钉子户"、“贵州瓮安事件"、“杭 州富二代飙车案一、“局长日记案"等社会热点问题上,网民的热情从根本上改 变了事件的进程。总体来说,这类舆论的关注点集中在公民个体权利的保护、社 会阶层关系、官民冲突、官员道德方面等方面,反映了网民对自身权益受侵犯的

‘}之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顺l:学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F理性表达及je引导

担忧,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监督意识的增强。 这一时期的道德事件成为网络舆论的另一类关注热点,“虐猫事件”、“铜 须门事件”、“死亡博客’’等事件均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问题,事件主角不合常 理、有违道德的行为成为许多网民的怒火所指和批判、鞭挞的对象。于是,“人 肉搜索"、“宇宙A级通缉令"、“网络追杀令”横空出世。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被曝光,谩骂攻击劈头盖脸地袭来,当事人的正常生活被打破,精神饱受摧残, 有时连周边的人也不能幸免,最终当事人不得不从单位辞职,或从学校休学,远 离网络这个“是非之地",网络俨然成为了一个“无名杀手"。 (三)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在当下的特点 1.情绪化 (1)言语极端化的表达方式。语言是舆论表达的主要符号,它不但传递着表 达者的思想和看法,还关系到表达者在网络中的关注度。通常而言,中庸的观点, 平淡无奇的表达方式,往往收不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因此,极端式的表达应运而 生。在网络中,造惊人之词,发古怪之议,挑战权威,彰显个性,是屡试不爽的 方法,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在中国,几乎所有时政类BBS、论坛, 只要谈起日本、美国,网民们基本都持一种强硬的态度,充满了对日美的批判, 这些批判言辞极为激烈,上纲上线,乃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许多人甚至开 始分析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认为中国完全可以与日本一战,甚至要“脚踏 富士山、血洗东京城"。任何事情的产生发展都有内在的逻辑,极端化的表达除 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也脱离了事物的原有状态,任由情绪的野马脱缰而去, 对公众的认知往往产生干扰,乃至脱离话题本身,对事情的解决也于事无补。 (2)谩骂攻击式的语言暴力。在众多的论坛、BBS上,谩骂和人格侮辱是网 络随处可见的现象,成了宣泄情绪最常见的方式。这类现象通常针对毫无还手之 力的个体进行道德宣判,将其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同时多方追查、公布当事人 个人信息,放大其缺点,煽动网民以语言暴力进行集体围攻。如葛红兵2007年因 发表《中国应该停止宣仇式反日宣传》一文而被称为“卖国贼’’、“汉奸’’、“叛 徒"。作为一名公民,享有言论表达的自由,作为一名学者对社会现实进行学术 探讨更无可厚非,即使观点有不恰当的地方,网民完全可以与之进行探讨和交流, 但遗憾的是,葛红兵顿时成了众矢之的,成为网民讨伐的对象,网络充斥着污言

华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1:9位论文

网络舆论的1|理性表达及】e0I导

秽语,极尽人身攻击和谩骂之能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3)以感性化代替乃至超越理性。网络舆论是网民大多数人意志的体现,但 网络舆论终究只是一种社会监督力量,它不能代替法律功能和国家机关职能的正 常发挥和履行,也不能以大多数民意自居去压制或迫害“少数人”,但纵观目前 的网络舆论,越界现象严重。如“刘涌案"中,刘涌是“世人皆日可杀"的,要 对其“五马分尸";在“铜须门"中,不仅有喊出“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 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的网民,还有网民宣称“幽月儿"应该被浸猪笼处死,这 显然有违法治精神。在刘涌案件的进程中,“程序正义打与“事实正义"辩论一 直就没有停止过,但来自网络中铺天盖地式的谩骂,已经干扰到正常的审判工作, 使法院在判决时不得不更多的考虑来自民意的压力。一个文明的社会是建立在法 治基础上的,需要各行各业相互配合,也需要不同部门各司其职,不能靠媒体来 定罪,靠多数人的众口铄金干预审判,也不能靠暴力对抗暴力。 2.偏激化 (1)“有罪推定"的思维方式。当前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分化,阶层之间越 来越充满隔阂和敌意,富有阶层基本上被认为是依靠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等违法 手段获得本来属于广大人民的资源。在这样的意见氛围中,为富者必有罪、为官 官必贪腐、小人物必受害就成为网络空间的“共识”,一些网民甚至到了逢官必 反,逢富必骂的地步。一些理智的,与网民的激烈情绪保持距离的知识分子也被 认为投靠了权势阶层或为体制服务,成为既得利益者,遭受着广泛的道德质疑与 挑战。专家常常被讥为“砖家",教授被贬作“叫兽"。29岁的周森锋于2009 年6月份当选湖北省宜城市市长,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市长一。这条新闻一出, 众多网友立刻认为,背后一定有猫腻,要么是质疑周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要么猜 测周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在这种“有罪推定一的思维指导下,对周森锋展开了 。人肉搜索一。有些人先是认为周市长的父母肯定有什么背景,接着又纷纷传言 其岳父乃某某高官,连周的妻子也被说成襄樊市人大副主任。后来调查表明,这 些纯属子虚乌有,事实上,周森锋出身贫寒,父亲现仍在窑厂打工。 (2)“群体极化"式的求同。“群体极化一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凯斯1.桑斯

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认为:“在网络


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

f#东师范人学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I:学位论义

I)【】9络舆论的1}:埋忭表达及je弓I导

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他通过对60个政治类网站的研 究,发现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明显,大部分网站都不提供与自己观点相左 网站的链接,网上圈内传播所造成的群体极化比例甚至达到了现实中的两倍多。 对这种“群体极化”形成“求同’’的极端观点的现象,也可以从勒庞以及传播学 中“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找到解释。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德国学者诺埃尔1974年率 先提出的,它建立在人的社会从众心理和趋同行为的分析上,认为人都害怕被社 会所孤立。已有的多数人舆论对少数人意见构成无形的压力,形成一方意见更加 强势而另一方越发沉默的螺旋式过程。法国人勒庞对群体心理有过深入分析。他 指出,个体一旦参加到群体之中,由于匿名、模仿、感染、暗示、顺从等心理因 素的作用,个体就会减弱或丧失理性和责任感,表现出冲动而具有攻击性等方面 的过激行动。“一个心理群体表现出来的最惊人的特点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 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 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 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颇为不同"④勒庞还总结了群体的三个特征:首先,组 成群体的不同成员在做出判断时,其智力水平无关紧要,聪明人也会变得智力低 下;其次,群体成员受着感情因素极强烈的影响,很少被证据打动,表现出极低 的推理能力;第三,他们也深受名望的影响,极易被权威左右,而那些具有怀疑 精神、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解决问题的人是群体中常常没有地位。于是,一些持,. 有相同或相似偏激观点的人通过在网上的交流,很容易产生一种“群体认同感", 置身其中的人往往倾向于把该群体的力量夸大,在彼此“抱团取暖”和相互鼓励 下,完成自我肯定,于是情绪极端者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而相对比较宽容的温 和者一方面不愿意过分批评激进言论,另一方面又在激进者不断打压下逐渐失去 信心,越来越不敢出言反对。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殊凡 现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