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qe对西班牙是欧洲吗打工者的影响

  虽然欧洲央行QE计划可能为欧元区带来新的希望,但对于欧元区金融业来说,全面QE启动带来的前景却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QE"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欧洲央行QE的“红与黑”
2015年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虽然欧洲央行QE计划可能为欧元区带来新的希望,但对于欧元区金融业来说,全面QE启动带来的前景却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QE对宏观经济改善成果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则是息差收窄带来的银行业利润下降。只有资本市场投资者对欧版QE反应态度较正面。 中国论文网 /3/view-6776248.htm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宣布,从3月9日开始,欧洲央行正式启动总额为1.1万亿欧元、每月6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简称“欧版QE”),同时公布了计划细节。受3月5日欧洲央行月度例会的影响,欧元区股票振荡上扬,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跌,欧元汇率走低。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历时近6年的QE计划成效有目共睹。虽然欧洲央行这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QE计划可能为欧元区带来新的希望,但对于欧元区金融业来说,全面QE启动带来的前景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QE对宏观经济改善成果尚不确定;另一方面则是息差收窄带来的银行业利润下降。由于流动性预期的兑现,只有资本市场投资者对欧版QE的反应态度比较正面。眼下由于欧元区通胀率仍为负值,与2%的通胀目标相距甚远,因此市场仍然怀疑政策的效果。更何况如果没有成员国的通力合作,单靠欧洲央行的一己之力,欧洲经济的前景依然是“雾里看花”,难识真容。   1 &欧版QE终于“靴子落地”   作为本次议息的最大看点,欧版QE的庐山真面目终于被揭开,其中三大要点值得关注。首先,购债的启动和持续时间确定。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宣布从3月9日开始启动主权债的购买计划,并一直持续至欧元区通胀稳定在2%的目标值。其次,每月购买600亿欧元规模的资产至2016年9月。最后,债券购买类型分配问题。由于近日德国、丹麦和荷兰等多国国债收益率跌入负值,人们担心欧央行很难找到足够多的政府债券。欧洲央行表示将不会从一级市场购买债券,将购买由欧盟、欧洲开发银行委员会、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欧洲稳定机制(ESM)、欧洲投资银行(EBI)、北欧投资银行(MIB)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ACE)等机构发行的债券,且剩余到期时间在2年以下和30年以上的债券不在购买之列。与此同时,欧洲央行还将以存款利率为底线,酌情购买一定量的负收益率债券。此外,欧洲央行还会继续购买资产支持债券(ABS)和资产担保债券。   由于3月的例会正值希腊债务危机风波再起之时,欧洲央行也对“是否将购买希腊债券”的关键问题作了回应。德拉基明确表示,在希腊偿付到期的政权市场计划(SMO)债券之前,欧洲央行不会购买希腊债券。如果条件满足,欧洲央行将考虑恢复希腊的债券抵押豁免权。   至此,欧版QE终于靴子落地。从3月9日开始,欧元区彻底进入一个新时代。无论从对全球流动性还是对他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来看,尽管欧版QE不能与美国QE2和QE3相提并论,但在全球多数主要经济体谋求宽松的当下,“每月600亿欧元”如此大规模的QE计划仍将给他国带来宽松压力。   2 &经济增长前景喜忧并存   数据显示,结构性改革开始在欧洲一些国家取得成果,西班牙经济已经恢复增长,葡萄牙和爱尔兰的状况也在好转。“弱欧元与宽货币”的政策组合正在带动基本面改善,说明经济停滞不前的风险正逐步消退,欧元区经济正在触底回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消费者信心指数、经济景气指数以及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指标显示,欧元区居民和企业信心正持续转暖,这是经济内生动能增强的表现。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综合PMI指数53.5,创2014年7月以来最高点。而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更是维持在近7月以来高点51.0,德国、意大利等主要经济体PMI均处扩张区间。这些数据意味着,欧洲央行QE政策已促使各界对欧元区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其次,融资成本的下降和实体经济信贷量的回升表明,欧元区信贷环境正在改善。欧洲央行最新政策声明和德拉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均对上述表现给予了肯定,并对未来的欧元区经济前景表示乐观。   本次例会中,欧洲央行还对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进行了一些调整。一是将今年经济增速从2014年12月的1%上调至1.5%,2016年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9%,2017年达到2.1%;二是通胀预期,虽然2月欧元区的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仍为负值,但得益于货币宽松政策的刺激和欧元贬值带来的正效应,坚信欧元区通胀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有所回升,欧洲央行将2015年通胀预期由0.7%下修至0,并将2016年的通胀预期由1.3%上调至1.5%。   有所不同的是,英国《金融时报》此前对在金融行业工作的32位欧元区经济学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一致认为除非各国政府支持欧洲央行的努力,否则任何努力都无法重振欧元区经济,即量化宽松将有助于提高通胀预期并使欧元贬值,但不会是“彻底的游戏转机”;认为欧版QE固然会拉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并“帮助意大利等高负债国家的财政部及其银行”,但它不会改变低增长和低通胀水平,“只会推高资产价格”;认为“QE不是欧元区的灵丹妙药”,任何量化宽松计划“只有在政府同时被允许开启赤字融资的投资计划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效力,但这是否会发生在欧元区是令人怀疑的。   3 &低利率和购债持续性存疑   欧洲央行QE意在进一步降低利率,但目前欧元区利率处于低位,在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无法进一步压低利率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开始购买不同期限国债。自今年1月欧洲央行宣布QE以来,欧洲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滑。3月9日,当欧洲央行和欧元区各成员国央行如期开始购买国债,超万亿欧元QE正式启动当日,德、法两国国债收益率大跌,德国首次以负收益率拍出5年期国债;德国国债收益率下跌,进一步扩大与美国、英国同期国债息差至历史新高。由于欧元区与英美经济环境不同,在QE开始时美国和英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是4%和3.5%,而如今欧元区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只有1.5%。丹麦、芬兰、荷兰和奥地利等多个欧洲国家国债也出现负收益率。预计2016年9月欧央行QE结束时将向市场释放超过1万亿欧元流动性,欧元短期利率仍然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欧洲银行间欧元同业拆借利率将降低并跌入负值区间,QE还会给欧元货币市场基金带来冲击,因为这些基金因监管和评级机构要求只能投资货币市场。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基金只能被迫持有一些负收益率欧元资产。当然,欧元区各家央行在多个市场上以负收益率购入国债,也意味着其承受着亏损风险。
  负收益率反映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渴求,在预计国债价格将上涨后,银行等机构开始囤积这些欧元区安全性最高的债券。考虑到很多投资者不愿或者不能出售最高评级的政府债券,尤其是德国债券,欧洲央行很难找到足够多的政府债券来达到其量宽购买目标。正如路透社调查显示,受访的21家交易商中,11家称欧洲央行每月购买600亿欧元债券的目标将得到贯彻落实。更有观点认为,一旦所有的债券都被欧央行买入,购债的持续将会有难度。尽管德拉基此前表示,债券来源不是问题,并指出有半数的欧元区主权债是被欧元区以外的持有者所有,至少在购债初期,非欧元区国际投资者将是欧元区国债净出售者,而欧元区银行和其他投资者更可能重新配置其国债资产组合,如持有更长时间到期的债券。但德拉基面临的问题还在于如何说服欧元区内银行出售所持有的政府债券。若欧央行不能对资金配置与购买机制等做出更为详细的解释,市场很可能大幅波动。   4 &“息差收窄”挑战欧银行业   与任何行业一样,大环境的改善对于银行业发展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从理论上讲,如此大规模的资产购买势必会使得债券价格上升,收益率下降,从而缓解货币供应问题,提振信贷,进而刺激疲弱的欧元区经济,这无疑有助于为银行业创造一个较好的贷款损失拨备环境,降低银行业破产风险。其次,从欧洲央行释放QE口风到方案敲定,再到启动在即,人们看到的与之相关最直接也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欧元贬值。本次议息后,欧元对美元再度跳水,盘中一度跌破1.1,创11年来新低。欧元贬值利好出口,也推动出口商更积极地从银行贷款以谋求业务扩张。最后,欧洲各大银行本身是大量主权债券的持有者,因此是这部分债券升值的直接受益者。   在寄望大环境改善助力业务发展的同时,银行业也看到了步步逼近的利润挑战。随着欧洲央行大规模买进主权债券,收益率曲线将会变得更为平缓,银行业原本已经很低的净利息收益率将变得更低,银行业最赚钱的业务――吸收存款和特许经营业务都将受到影响,从而给银行利润带来巨大挑战。更糟糕的状况是,如果前面提到的量化宽松能够刺激信贷这一理论逻辑未能变成现实,那么银行业将陷入业务量和利润双双受到挤压的困境。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发达经济体的集体QE大潮中,这种挑战对于银行业来说并不陌生。危机之后,很多银行重新调整了业务模式与战略,降低中间业务比重,更多回归传统业务,对息差收入的依赖又有所上升,这更加深了各大银行的担忧。数据显示,受欧央行此前数轮小规模QE的直接影响以及美国和英国QE的间接影响,欧元区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在年间大幅缩水,从3435.3亿欧元降至3045.5亿欧元,而欧元区前十大银行中有8家的净利息收入出现下滑。   5 &欧元被看空将成“新常态”   欧元对美元汇率在例会前刚刚跌至近11年最低,在德拉基公布购债细节之后,欧元汇率进一步扩大,自2003年以来首次跌破1.1关口,刷新前日纪录。3月11日下午,欧元对美元持续跌破1.060一线,创12年新低。若以目前的1.060为计算基础,欧元对美元今年以来下跌12.37%,过去12个月下跌24.3%。欧元大幅贬值趋势,令市场猜测欧元对美元很可能再次出现2003年年初的平价。   在欧洲央行正式启动QE之后,欧元汇率将进一步走低。2002年12月,欧元兑美元曾创出1∶1的平价。路透社的一项调查结果则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欧元跌势已临近尾声,美元全线坚挺将只会让欧元在未来一年进一步小幅下跌,而不会出现市场普遍预计的大幅下降的情况。然而,更多的主流预测认为,欧元对美元汇率在2016年年初就将再次打成平手。QE政策已经确定,欧元的贬值预期将进一步强化,预计未来会持续缓慢贬值。欧元对美元汇率自从跌破1.1关口之后,汇价已进入加速下行通道,预计于短期内抵达1.08,并可能进一步下挫,迅速挑战1.05水平。欧洲经济仍相当疲软,随着欧版QE细则的出台,欧元将会重启跌势。预计欧元对美元汇率有很大概率在2016年年末之前跌至平价水平。德意志银行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下调欧元对美元预测,预计今年年底跌至1.00,在2017年跌至新一轮贬值周期的低点0.85。也有人大胆预计,欧元与美元平价是近期就会发生的事情。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QE只是货币刺激,不能解决欧元区经济中的根本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QE所带来的经济刺激效果可能只是短期的,而结构改革则是长期利好经济增长的。因此,对于欧元区经济来说,QE并非万能药。在议息会议中,德拉基也承认,结构性改革放缓将会阻碍欧元区经济增长,目前经济前景仍旧面临下行风险。   6 &欧版QE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欧洲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使市场活跃起来,对欧元区恢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目前欧元区利率已经很低,QE效果受到制约。有人预测,欧元区短期利率将进一步降低,但这将给欧元区货币市场投资者带来挑战。在欧洲央行购债早期,欧元区投资者不愿出售所持国债,而是重新配置,如替换为到期时间更长的债券。欧元区投资者不愿出售国债有监管和机会成本两方面原因。如果出售债券,他们将创造巨大的资本利得,但接着将不得不把那些钱再投资于收益率为0.5%的资产,而他们的资金成本却是3.50%~3.75%。当欧元区经济和监管条件发生改变,支持银行愿意放贷且信贷需求显著增长情况下,欧元区银行将可能出售所持国债。国际投资者在出售欧元区国债后,会将资金配置在其他货币计价的更安全的债券上,如美国国债和新兴经济体债市。   在给欧元区金融市场带来影响的同时,国际投资者将资产配置到其他市场,也体现出欧央行QE具有外溢效应。欧元区出现持续资金外流。今年以来,中国、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的企业纷纷到欧洲发行欧元债券,募集资金。这些企业债券收益率普遍比当地债券高,受到欧洲投资者热捧。同时,欧元贬值也给企业到欧洲投资带来好处,中国企业到欧洲并购交易大幅增长。此外,欧洲央行QE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缓解美国QE退出的紧缩性影响。美国2月非农数据抢眼,美联储多位官员讲话“鹰派”,美国今年6月加息预期升温,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市场货币、股市出现动荡。欧央行QE能让全球流动性适当达到平衡,缓解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状况。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元贬值对中国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欧洲商品变得便宜,有利于代购商和中国消费者;二是减少赴欧旅游、留学的费用,不过,也减少了在欧洲的中国工作者的收入;三是损及中国对欧出口,但有利于扩大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据悉,2014年中企对欧投资额达到180亿美元,而且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都出现新的变化。   收稿日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为什么美国的 QE 可以提振经济,欧洲和日本却没有效果?-石投金融
下载客户端
三步轻松贷款,贷款利率低
为什么美国的 QE 可以提振经济,欧洲和日本却没有效果?
为什么美国的QE可以提振经济,欧洲和日本却没有明显的效果?
匿名用户 |
浏览次数:137
常见类似问题
回答共有13条
如果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个问题的话,我估计在知乎上是很难获得答案的。但是我也贡献一个自己的逻辑,供大家参考一下。 先说美国 QE 这件事,其实美国的 QE 的目的,并不是提振经济,而是拯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同经济衰弱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经济危机时期… 显示全部 如果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个问题的话,我估计在知乎上是很难获得答案的。但是我也贡献一个自己的逻辑,供大家参考一下。先说美国 QE 这件事,其实美国的 QE 的目的,并不是提振经济,而是拯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同经济衰弱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经济危机时期,各种各样的资产价格是处于一个暴跌和被抛售的螺旋循环状态,具体可以脑补去年 A 股遇到的股灾,只不过,次贷危机是范围更广,品种更多。 Ray Dalio 的《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中间讲过,一个人的资产是另外一个人的负债,如果一个人的资产缩水的话,实际上意味着他的负债是不断增加的,负债增加等于信用缩减,信用缩减等于整个流动性收缩,进而影响全国经济的顺畅运行。电影《大二不倒》里面就有个镜头,描述了次贷危机时期,通用公司都遇到了借不到钱的情况。所以,美国拯救经济危机的第一步就是推高资产价格,这里借用 @cao liu 老师一张图,来说明美国的资产价格,从次贷危机之后,就一路攀升。(黄色线是美国标普指数,红色线是商品指数,蓝色是核心cpi)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在通过 QE 的方式,创造了大量基础货币之后,并没有推高 CPI,所以,说明这些钱,并没有流入美国的市场经济当中,造成剧烈的通货膨胀,也间接说明了,美国并不是想通过 QE 提振经济,而只是拯救经济危机,恢复原有的生产力,保证经济的顺利运行。具体我们可以看看,在04年-15年间,美国的 GDP 增长率,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方差是比较小的。(下图为美国gdp 增速)那么这些 QE 的钱是去哪里了呢?我个人认为,一部分是放在 fed 超额储备金里面,另外一部分是通过金融工具,和美元本位的优势,将通胀向全球进行了输送。在雪球一个叫 2分之1自旋 的人,他写了一个叫做 《QE实效》 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在08年之前,美国的各大银行是不囤积超额储备金的,但是在08年之后,疯狂增长,具体是银行的自由意志,还是美国政府的窗口指导,不太确定。好了,通过QE的钱,一部分进了超额储备金,另外一部分,是否通过美元本位和金融工具,向全球进行输送了呢?我认为是的。因为从很多媒体报道看到,美国向全球资本输出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贸易逆差之外,还有债券和股权的直投,以及在外汇交易市场上,通过carry trade 的方式,传导了全球其他国家的信贷规模上(具体比较复杂,不展开谈了)。再加上次贷危机时期,中国的四万亿政策,可以说,不仅将全球经济从泥潭拖出来,而且还创造了新高。但是这种货币政策引发的遗毒,其实全球都一样,一旦需求减弱。过去的过度投资就会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意味着货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减弱。当美国和中国开始回收流动性,需求减弱的时候,这些国家的无效生产问题开始体现出来,在全要素生产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很难从泥潭里面走出来。具体我们以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的 GDP 增速数据方差,来验证这个想法。(德国的GDP 增速数据)(日本的GDP 增速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经济危机时期,这两个代表型国家,在GDP 增速的方差上面,是明显不同于美国的。当然,在整个 GDP 增速下降的情况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从近两年开始加息,缩减美元的流动性,而这不仅加重了新兴市场的债务负担,也让欧洲、日本这两个地区的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这张图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几个央行,对国债的购买比例,蓝色的是美国,红色的日本,灰色的是欧洲。可以看出,从15年加息开始,美国央行在抛售国债,而日本和欧洲的央行在充当国债购买的主力军。这两家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一大部分的作用,要用于对冲美元回流导致的流动性紧张。现在,以日本和欧洲,还有新兴市场等地区,面对的问题,就是无效产能+负利率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失效。负利率是指的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超额储备金的利率,本质上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罚息行为。无效产能的借款=未来的坏账,银行惜贷。负利率罚息,银行又不得不借,其实都是在增加银行这些放贷机构的工作效率,让他们去更好的甄别出借贷机会,有种粪坑刨食的错觉,哈哈哈。所以,结论就是,美国的 QE 只是为了推高资产价格,恢复原有的生产力,保证经济运行。而日本和欧洲的 QE ,要面对流动性缩减+无效产能两大问题,低效的货币政策,让其在负利率的路上越走越远。
回答于日 00:00
谢邀。 @韦昌明 这个问题涉及两件事,危机恢复和经济增长。发生金融/经济危机后政府需要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解决危机之后经济回到正轨后就是经济增长。两件事分别说。 次贷危机这种级别的金融危机需要一揽子政策以应对危机,包括QE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和税收… 显示全部 谢邀。 @韦昌明这个问题涉及两件事,危机恢复和经济增长。发生金融/经济危机后政府需要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解决危机之后经济回到正轨后就是经济增长。两件事分别说。次贷危机这种级别的金融危机需要一揽子政策以应对危机,包括QE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和税收等财政政策。从次贷危机的实际应对结果来看,各国大规模、长时间的QE是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释放流动性有助于解决资金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之间的流动性螺旋下降问题,缓解信贷紧张问题,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膨胀来阻挡企业资产负债表收缩带来的影响,这对于缓解危机是非常有用的。不同国家的QE政策效果不同,为什么有的国家比如美国率先走出危机,而欧洲还在危急中苦苦挣扎,这就涉及非常多的影响因素了。我们只说QE影响的一个点,我们知道QE首先影响短期利率,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将短期利率下降传导到长期利率,进而影响信贷投放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在危机中这样的传导机制并不一定有效,像我国这样传导机制长期阻塞的情况下效果更低。这个因素会决定放的水流到哪里去,危机恢复的效率怎么样。在危急中,政府救助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如何面对大而不倒公司的告急,或许直接决定危机发展的方向。在次贷危机的发展进程中,雷曼兄弟为他们的错误和贪婪付出了代价,而接受雷曼破产的美国政府也付出了相当严重的代价,或许在当时接管雷曼对稳定市场和信心恢复方面有很好的正面作用,危机发展速度会减缓很多。但这样做也同样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大而不倒们更加肆无忌惮,错误和明知故犯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危机被延后的同时没有人可以肯定的说一句不会爆发,被掩盖了的危机再次爆发或许更加严重,这就和我国当前的情况有点像了。我们说的都是美、欧、日这样的大国,尚且有能力抵御危机,小国在金融危机之下几乎是推倒重来,或许只有变卖本国资产这一条路可以选择,卖的可以是未来的信用(如果还有)、资源、甚至是依附于大国的承诺,政府更迭也不可避免。阿根廷重组了新政府以后全面开放,但仍无法控制比索贬值的趋势。可起码阿根廷国债会有价格,阿根廷也重回国际资本的视野。不过这样推倒重来的恢复的过程会长达数年甚至十几二十年。最后把话题说回到经济增长。危机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插曲,在插曲中的我们会觉得异常漫长,但把视角拉开,现代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更加长的经济增长过程。危机之前,经济以一种模式增长,危机之后经济又以另一种模式增长,危机可能会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可能依然回到原来的轨道上,除了政策引导和本国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以外,还与地缘政治、执政党倾向等政治方面的因素有非常大的联系。引导经济增长的几个要点我们都知道,R&D、人口、金融发展程度等等指标我们都了解,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通过适当的产业政策去引导这些领域发展,这就是更加庞大的一个领域了,我也不懂,就不献丑了。总的来说,QE等危机应对措施只是延缓危机发展的临时手段,一个经济体遭遇危机后恢复的弹性取决于经济体自身的产业结构、技术能力、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金融发达程度、当局者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自身因素,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情况,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体质,得病了恢复的速度也不一样。任何应对的措施都只是缓解危及的手段,都改变不了经济体本身的格局,不会让这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能力提升。是否在危机过后还可以快速增长,就看他们能否解决好自身的根本问题了。我国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你知道么?
Sgt Pepper
回答于日 00:00
对经济伤害最大的是政府对企业的市场管制,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准入,劳工管制, 美国政府在市场管制方面弱于欧洲,坦白说欧洲不够市场经济, 所以美国企业相对欧洲企业所受行政管制更少,自然活力更大, 一点浅见, 显示全部 对经济伤害最大的是政府对企业的市场管制,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准入,劳工管制,美国政府在市场管制方面弱于欧洲,坦白说欧洲不够市场经济,所以美国企业相对欧洲企业所受行政管制更少,自然活力更大,一点浅见,
回答于日 00:00
谢谢邀请,我试着简单概述一下。 先看下经济危机之前这三个地区的大体情况: 美国在2003年后出现了一轮房地产周期,房价指数不断升高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前景。在资本市场上,住房贷款支持证券成为一个主要的投资工具,这其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低信用等级贷款。… 显示全部 谢谢邀请,我试着简单概述一下。先看下经济危机之前这三个地区的大体情况:美国在2003年后出现了一轮房地产周期,房价指数不断升高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前景。在资本市场上,住房贷款支持证券成为一个主要的投资工具,这其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低信用等级贷款。只要市场预期房价持续上涨,那么这并不是问题,消费者--银行--机构投资者之间通过这种资产证券化关系实现各自目标,并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美联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利率规则制来抑制通胀与促进就业。面对房价持续上升带来的通胀压力,美联储自05年起连续加息十多次,最终刺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房价指数在06年底达到峰值后开始急转直下。欧元区国家则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主要在这几个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和劳动力短缺,导致长期以来产出增长缓慢、财政赤字持续攀升;高福利型社会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许多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压力;评级机构下调主权信用等级加剧了市场看空预期,投资者要求利率提高的呼声使市场预期产出和增长将会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债务累积,形成恶性循环。由于欧元区内部各国的经济结构、价格水平、失业率等情况各不相同,欧洲央行难以采取及时统一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这将延长政策时滞和效率。日本自91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一直处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通缩状态。原因也是多样的,比如与欧元区国家同样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低人口增长率等;在信息技术时代日本的产业结构没有及时调整,与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其并未取得像制造业那样的比较优势,因此制约了其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长期增长;此外,还有一些观点认为80年代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对制造业的打击,其影响比较持久,同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契机与方式也抑制了其增长率的提升(何帆2010,世界经济)。日本央行在90和2000年代曾多次降息以刺激经济但并无成效,这意味着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实际上处于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不能刺激投资进而带动产出提高。然后来看下危机期间和危机之后:当07年秋天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政策开始收紧时,一系列连锁效应出现。首先是市场预期开始扭转,房价下降;房价下降导致次级抵押贷款者出现信用违约,导致银行贷款大量呆坏账出现;银行开始没收房屋并拍卖以偿付机构投资者,这进一步加剧市场悲观预期,房价进一步下跌;银行流动性出现短缺问题,无力偿还资产支持证券,陆续开始破产;机构投资者因此出现大量投资损失也开始破产,金融系统流动性严重停滞,金融危机生成;由于机构投资者吸引了大量家庭和企业的资金,消费和生产受到影响,股市下挫并导致实体经济萎缩,消费和投资支出大幅下滑,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演变为宏观经济危机。美联储为应对危机,除使用传统的利率工具外,也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购买机构投资者的资产支持证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复苏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是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e)政策的目标,也是日后美联储所使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的重要工具之一。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途径传导至世界其他地区。欧洲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首当其冲,出口大幅减少导致产出降低,增加了债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从而加剧市场看空预期,投资者要求利率提升和财政紧缩,这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产出并恶化预期。如此循环,在09年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区数个国家发生主权债务违约,经济陷入持续衰退之中。如前所述,欧洲央行则迟迟无法拿出统一的行动方案以致延误救市。直到2015年初,欧洲央行才出台一万亿欧元的QE方案,但并未见成效。总结:其实到这里就可以看出,货币政策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危机的起因和性质不同。美国的经济危机是由金融部门的流动性短缺引起,通过QE政策可以让金融系统首先得到修复,使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有能力去杠杆、企业有能力进行债务削减,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欧元区经济危机则主要缘于长期的债务积累(美国同样有巨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但危机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生产率进步速度等显然超过欧元区,这缓解了债务压力)和经济低迷,所以货币政策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减少失业、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实体领域。但是,长期低增长和危机期间大幅衰退带来的通缩,限制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可操作空间,近期欧元区多个国家出现利率突破零下限的现象便在于此。当然,如上所示,财政政策在目前的欧元区更是无法实行。日本的情况与欧元区类似。安倍政府上台后的宽松货币政策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效,也是缘于流动性陷阱的限制。08年的经济危机对于日本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使本就长时间存在的通缩和低增长状态加剧,进而不利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传统的利率工具还是量化宽松、信贷宽松等工具,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经济波动而非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在2010年探底,之后开始复苏,这首先是由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等宏观当局的相关措施遏制了总需求缩减和产出降低。在此基础上,来自供给侧的技术变革(如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和生产率进步是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动力。
回答于日 00:00
谢邀。 这个问题很好,值得写好几篇论文了。 不过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我的看法: 讨论QE是否见效需要一些客观标准,比如对于失业率的影响,比如对于政府债券利率的影响,比如对于GDP增长率的影响等等。 从这些角度考虑,美日欧的QE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美国十… 显示全部 谢邀。这个问题很好,值得写好几篇论文了。不过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我的看法:讨论QE是否见效需要一些客观标准,比如对于失业率的影响,比如对于政府债券利率的影响,比如对于GDP增长率的影响等等。从这些角度考虑,美日欧的QE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美国十年期利率从4-5%的水平降低到不足2%日本直接进入负利率欧洲南欧诸国的政府债券利率从接近10%减低到2-3%美日欧政府的融资成本在QE后都大幅度下降了。而对于失业率来说,美国从8-9%跌到5-6%,欧洲南欧诸国从25-30%跌到20-25%,日本大概是从5%减低到4%左右。从GDP增长幅度来说,三地区都从负数变成了正数。那为什么我们觉得美国的经济恢复状况要好过日本和欧洲呢(事实上也的确是美国效果最明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金融制度最成熟,这也是所谓美元霸权的真正底气所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利息变化最敏感,资本在本国内流动的损耗也最小,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之间的衔接也最平滑。因此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最大。欧洲的问题就在于各国实际上还有许多分割的地方,比如劳动力市场和语言障碍,南欧的劳动力没有办法去西北欧诸国流动,西班牙意大利青少年失业率在30-40%,那边德国居然要从叙利亚难民里补充劳动力缺口。因此,QE刺激的资本流动不太容易流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帮助实体经济。而日本也有劳动力市场反应缓慢、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的因素,导致QE的结果就是增加一部分大企业的账面利润,并没有太大的刺激实体经济的活力。当然,到目前为止,学界业界共同的观点是QE的效果对于美欧日都已经接近耗尽了,继续QE或者还可以再刺激一下金融资产价格,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更多的QE已经没有什么正面效果,甚至开始产生负面影响。
回答于日 00:00
治标和治本的区别。 对于美国来说,QE解决的就是金融sector的流动性风险。钱到位了,就好比嗑了一口大魔棒,局势也就缓过去了。 而对于日本欧洲来说,QE尝试去解决的问题是表面性的。欧债危机和日本的万年deflation都是表象问题,内里的矛盾在于欧洲区的高… 显示全部 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对于美国来说,QE解决的就是金融sector的流动性风险。钱到位了,就好比嗑了一口大魔棒,局势也就缓过去了。而对于日本欧洲来说,QE尝试去解决的问题是表面性的。欧债危机和日本的万年deflation都是表象问题,内里的矛盾在于欧洲区的高福利,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财政赤字和低出口;日本老龄化和产业升级失败等等。QE就像是止咳药。美国的问题就是咳嗽,所以服了止咳药就能药到病除。欧罗吧和霓虹则是得了感冒,咳嗽只是并发症,止咳药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根治病因。
回答于日 00:00
谢邀。这个问题很好,值得写好几篇论文了。不过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我的看法:讨论QE是否见效需要一些客观标准,比如对于失业率的影响,比如对于政府债券利率的影响,比如对于GDP增长率的影响等等。从这些角度考虑,美日欧的QE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美国十年期… 显示全部 谢邀。这个问题很好,值得写好几篇论文了。不过这里简单的说一下我的看法:讨论QE是否见效需要一些客观标准,比如对于失业率的影响,比如对于政府债券利率的影响,比如对于GDP增长率的影响等等。从这些角度考虑,美日欧的QE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美国十年期利率从4-5%的水平降低到不足2%日本直接进入负利率欧洲南欧诸国的政府债券利率从接近10%减低到2-3%美日欧政府的融资成本在QE后都大幅度下降了。而对于失业率来说,美国从8-9%跌到5-6%,欧洲南欧诸国从25-30%跌到20-25%,日本大概是从5%减低到4%左右。从GDP增长幅度来说,三地区都从负数变成了正数。那为什么我们觉得美国的经济恢复状况要好过日本和欧洲呢(事实上也的确是美国效果最明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金融制度最成熟,这也是所谓美元霸权的真正底气所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利息变化最敏感,资本在本国内流动的损耗也最小,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之间的衔接也最平滑。因此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最大。欧洲的问题就在于各国实际上还有许多分割的地方,比如劳动力市场和语言障碍,南欧的劳动力没有办法去西北欧诸国流动,西班牙意大利青少年失业率在30-40%,那边德国居然要从叙利亚难民里补充劳动力缺口。因此,QE刺激的资本流动不太容易流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帮助实体经济。而日本也有劳动力市场反应缓慢、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的因素,导致QE的结果就是增加一部分大企业的账面利润,并没有太大的刺激实体经济的活力。当然,到目前为止,学界业界共同的观点是QE的效果对于美欧日都已经接近耗尽了,继续QE或者还可以再刺激一下金融资产价格,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更多的QE已经没有什么正面效果,甚至开始产生负面影响。
回答于日 00:00
谢邀。 @韦昌明这个问题涉及两件事,危机恢复和经济增长。发生金融/经济危机后政府需要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解决危机之后经济回到正轨后就是经济增长。两件事分别说。次贷危机这种级别的金融危机需要一揽子政策以应对危机,包括QE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和税收等… 显示全部 谢邀。 @韦昌明这个问题涉及两件事,危机恢复和经济增长。发生金融/经济危机后政府需要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解决危机之后经济回到正轨后就是经济增长。两件事分别说。次贷危机这种级别的金融危机需要一揽子政策以应对危机,包括QE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和税收等财政政策。从次贷危机的实际应对结果来看,各国大规模、长时间的QE是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释放流动性有助于解决资金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之间的流动性螺旋下降问题,缓解信贷紧张问题,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膨胀来阻挡企业资产负债表收缩带来的影响,这对于缓解危机是非常有用的。不同国家的QE政策效果不同,为什么有的国家比如美国率先走出危机,而欧洲还在危急中苦苦挣扎,这就涉及非常多的影响因素了。我们只说QE影响的一个点,我们知道QE首先影响短期利率,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将短期利率下降传导到长期利率,进而影响信贷投放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在危机中这样的传导机制并不一定有效,像我国这样传导机制长期阻塞的情况下效果更低。这个因素会决定放的水流到哪里去,危机恢复的效率怎么样。在危急中,政府救助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如何面对大而不倒公司的告急,或许直接决定危机发展的方向。在次贷危机的发展进程中,雷曼兄弟为他们的错误和贪婪付出了代价,而接受雷曼破产的美国政府也付出了相当严重的代价,或许在当时接管雷曼对稳定市场和信心恢复方面有很好的正面作用,危机发展速度会减缓很多。但这样做也同样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大而不倒们更加肆无忌惮,错误和明知故犯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危机被延后的同时没有人可以肯定的说一句不会爆发,被掩盖了的危机再次爆发或许更加严重,这就和我国当前的情况有点像了。我们说的都是美、欧、日这样的大国,尚且有能力抵御危机,小国在金融危机之下几乎是推倒重来,或许只有变卖本国资产这一条路可以选择,卖的可以是未来的信用(如果还有)、资源、甚至是依附于大国的承诺,政府更迭也不可避免。阿根廷重组了新政府以后全面开放,但仍无法控制比索贬值的趋势。可起码阿根廷国债会有价格,阿根廷也重回国际资本的视野。不过这样推倒重来的恢复的过程会长达数年甚至十几二十年。最后把话题说回到经济增长。危机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插曲,在插曲中的我们会觉得异常漫长,但把视角拉开,现代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更加长的经济增长过程。危机之前,经济以一种模式增长,危机之后经济又以另一种模式增长,危机可能会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可能依然回到原来的轨道上,除了政策引导和本国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以外,还与地缘政治、执政党倾向等政治方面的因素有非常大的联系。引导经济增长的几个要点我们都知道,R&D、人口、金融发展程度等等指标我们都了解,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通过适当的产业政策去引导这些领域发展,这就是更加庞大的一个领域了,我也不懂,就不献丑了。总的来说,QE等危机应对措施只是延缓危机发展的临时手段,一个经济体遭遇危机后恢复的弹性取决于经济体自身的产业结构、技术能力、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金融发达程度、当局者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自身因素,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情况,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体质,得病了恢复的速度也不一样。任何应对的措施都只是缓解危及的手段,都改变不了经济体本身的格局,不会让这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能力提升。是否在危机过后还可以快速增长,就看他们能否解决好自身的根本问题了。我国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你知道么?
Sgt Pepper
回答于日 00:00
对经济伤害最大的是政府对企业的市场管制,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准入,劳工管制,美国政府在市场管制方面弱于欧洲,坦白说欧洲不够市场经济,所以美国企业相对欧洲企业所受行政管制更少,自然活力更大,一点浅见, 显示全部 对经济伤害最大的是政府对企业的市场管制,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准入,劳工管制,美国政府在市场管制方面弱于欧洲,坦白说欧洲不够市场经济,所以美国企业相对欧洲企业所受行政管制更少,自然活力更大,一点浅见,
回答于日 00:00
因为美元背后的政府更流氓,所以这场印钱比赛最终美国胜出。不是队友不给力,是对手太强大,就酱。 显示全部 因为美元背后的政府更流氓,所以这场印钱比赛最终美国胜出。不是队友不给力,是对手太强大,就酱。
回答于日 00:00
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对于美国来说,QE解决的就是金融sector的流动性风险。钱到位了,就好比嗑了一口大魔棒,局势也就缓过去了。而对于日本欧洲来说,QE尝试去解决的问题是表面性的。欧债危机和日本的万年deflation都是表象问题,内里的矛盾在于欧洲区的高福… 显示全部 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对于美国来说,QE解决的就是金融sector的流动性风险。钱到位了,就好比嗑了一口大魔棒,局势也就缓过去了。而对于日本欧洲来说,QE尝试去解决的问题是表面性的。欧债危机和日本的万年deflation都是表象问题,内里的矛盾在于欧洲区的高福利,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财政赤字和低出口;日本老龄化和产业升级失败等等。QE就像是止咳药。美国的问题就是咳嗽,所以服了止咳药就能药到病除。欧罗吧和霓虹则是得了感冒,咳嗽只是并发症,止咳药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根治病因。
回答于日 00:00
如果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个问题的话,我估计在知乎上是很难获得答案的。但是我也贡献一个自己的逻辑,供大家参考一下。先说美国 QE 这件事,其实美国的 QE 的目的,并不是提振经济,而是拯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同经济衰弱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经济危机时期,… 显示全部 如果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个问题的话,我估计在知乎上是很难获得答案的。但是我也贡献一个自己的逻辑,供大家参考一下。先说美国 QE 这件事,其实美国的 QE 的目的,并不是提振经济,而是拯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同经济衰弱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经济危机时期,各种各样的资产价格是处于一个暴跌和被抛售的螺旋循环状态,具体可以脑补去年 A 股遇到的股灾,只不过,次贷危机是范围更广,品种更多。 Ray Dalio 的《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中间讲过,一个人的资产是另外一个人的负债,如果一个人的资产缩水的话,实际上意味着他的负债是不断增加的,负债增加等于信用缩减,信用缩减等于整个流动性收缩,进而影响全国经济的顺畅运行。电影《大二不倒》里面就有个镜头,描述了次贷危机时期,通用公司都遇到了借不到钱的情况。所以,美国拯救经济危机的第一步就是推高资产价格,这里借用 @cao liu 老师一张图,来说明美国的资产价格,从次贷危机之后,就一路攀升。(黄色线是美国标普指数,红色线是商品指数,蓝色是核心cpi)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在通过 QE 的方式,创造了大量基础货币之后,并没有推高 CPI,所以,说明这些钱,并没有流入美国的市场经济当中,造成剧烈的通货膨胀,也间接说明了,美国并不是想通过 QE 提振经济,而只是拯救经济危机,恢复原有的生产力,保证经济的顺利运行。具体我们可以看看,在04年-15年间,美国的 GDP 增长率,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方差是比较小的。(下图为美国gdp 增速)那么这些 QE 的钱是去哪里了呢?我个人认为,一部分是放在 fed 超额储备金里面,另外一部分是通过金融工具,和美元本位的优势,将通胀向全球进行了输送。在雪球一个叫 2分之1自旋 的人,他写了一个叫做 《QE实效》 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在08年之前,美国的各大银行是不囤积超额储备金的,但是在08年之后,疯狂增长,具体是银行的自由意志,还是美国政府的窗口指导,不太确定。好了,通过QE的钱,一部分进了超额储备金,另外一部分,是否通过美元本位和金融工具,向全球进行输送了呢?我认为是的。因为从很多媒体报道看到,美国向全球资本输出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贸易逆差之外,还有债券和股权的直投,以及在外汇交易市场上,通过carry trade 的方式,传导了全球其他国家的信贷规模上(具体比较复杂,不展开谈了)。再加上次贷危机时期,中国的四万亿政策,可以说,不仅将全球经济从泥潭拖出来,而且还创造了新高。但是这种货币政策引发的遗毒,其实全球都一样,一旦需求减弱。过去的过度投资就会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意味着货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减弱。当美国和中国开始回收流动性,需求减弱的时候,这些国家的无效生产问题开始体现出来,在全要素生产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很难从泥潭里面走出来。具体我们以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的 GDP 增速数据方差,来验证这个想法。(德国的GDP 增速数据)(日本的GDP 增速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经济危机时期,这两个代表型国家,在GDP 增速的方差上面,是明显不同于美国的。当然,在整个 GDP 增速下降的情况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从近两年开始加息,缩减美元的流动性,而这不仅加重了新兴市场的债务负担,也让欧洲、日本这两个地区的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这张图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几个央行,对国债的购买比例,蓝色的是美国,红色的日本,灰色的是欧洲。可以看出,从15年加息开始,美国央行在抛售国债,而日本和欧洲的央行在充当国债购买的主力军。这两家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一大部分的作用,要用于对冲美元回流导致的流动性紧张。现在,以日本和欧洲,还有新兴市场等地区,面对的问题,就是无效产能+负利率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失效。负利率是指的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超额储备金的利率,本质上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罚息行为。无效产能的借款=未来的坏账,银行惜贷。负利率罚息,银行又不得不借,其实都是在增加银行这些放贷机构的工作效率,让他们去更好的甄别出借贷机会,有种粪坑刨食的错觉,哈哈哈。所以,结论就是,美国的 QE 只是为了推高资产价格,恢复原有的生产力,保证经济运行。而日本和欧洲的 QE ,要面对流动性缩减+无效产能两大问题,低效的货币政策,让其在负利率的路上越走越远。
回答于日 00:00
谢谢邀请,我试着简单概述一下。先看下经济危机之前这三个地区的大体情况:美国在2003年后出现了一轮房地产周期,房价指数不断升高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前景。在资本市场上,住房贷款支持证券成为一个主要的投资工具,这其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低信用等级贷款。只… 显示全部 谢谢邀请,我试着简单概述一下。先看下经济危机之前这三个地区的大体情况:美国在2003年后出现了一轮房地产周期,房价指数不断升高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前景。在资本市场上,住房贷款支持证券成为一个主要的投资工具,这其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低信用等级贷款。只要市场预期房价持续上涨,那么这并不是问题,消费者--银行--机构投资者之间通过这种资产证券化关系实现各自目标,并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美联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利率规则制来抑制通胀与促进就业。面对房价持续上升带来的通胀压力,美联储自05年起连续加息十多次,最终刺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房价指数在06年底达到峰值后开始急转直下。欧元区国家则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主要在这几个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和劳动力短缺,导致长期以来产出增长缓慢、财政赤字持续攀升;高福利型社会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许多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压力;评级机构下调主权信用等级加剧了市场看空预期,投资者要求利率提高的呼声使市场预期产出和增长将会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债务累积,形成恶性循环。由于欧元区内部各国的经济结构、价格水平、失业率等情况各不相同,欧洲央行难以采取及时统一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这将延长政策时滞和效率。日本自91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一直处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通缩状态。原因也是多样的,比如与欧元区国家同样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低人口增长率等;在信息技术时代日本的产业结构没有及时调整,与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其并未取得像制造业那样的比较优势,因此制约了其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长期增长;此外,还有一些观点认为80年代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对制造业的打击,其影响比较持久,同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契机与方式也抑制了其增长率的提升(何帆2010,世界经济)。日本央行在90和2000年代曾多次降息以刺激经济但并无成效,这意味着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实际上处于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不能刺激投资进而带动产出提高。然后来看下危机期间和危机之后:当07年秋天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政策开始收紧时,一系列连锁效应出现。首先是市场预期开始扭转,房价下降;房价下降导致次级抵押贷款者出现信用违约,导致银行贷款大量呆坏账出现;银行开始没收房屋并拍卖以偿付机构投资者,这进一步加剧市场悲观预期,房价进一步下跌;银行流动性出现短缺问题,无力偿还资产支持证券,陆续开始破产;机构投资者因此出现大量投资损失也开始破产,金融系统流动性严重停滞,金融危机生成;由于机构投资者吸引了大量家庭和企业的资金,消费和生产受到影响,股市下挫并导致实体经济萎缩,消费和投资支出大幅下滑,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演变为宏观经济危机。美联储为应对危机,除使用传统的利率工具外,也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购买机构投资者的资产支持证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复苏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是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e)政策的目标,也是日后美联储所使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的重要工具之一。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途径传导至世界其他地区。欧洲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首当其冲,出口大幅减少导致产出降低,增加了债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从而加剧市场看空预期,投资者要求利率提升和财政紧缩,这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产出并恶化预期。如此循环,在09年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区数个国家发生主权债务违约,经济陷入持续衰退之中。如前所述,欧洲央行则迟迟无法拿出统一的行动方案以致延误救市。直到2015年初,欧洲央行才出台一万亿欧元的QE方案,但并未见成效。总结:其实到这里就可以看出,货币政策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危机的起因和性质不同。美国的经济危机是由金融部门的流动性短缺引起,通过QE政策可以让金融系统首先得到修复,使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有能力去杠杆、企业有能力进行债务削减,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欧元区经济危机则主要缘于长期的债务积累(美国同样有巨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但危机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生产率进步速度等显然超过欧元区,这缓解了债务压力)和经济低迷,所以货币政策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减少失业、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实体领域。但是,长期低增长和危机期间大幅衰退带来的通缩,限制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可操作空间,近期欧元区多个国家出现利率突破零下限的现象便在于此。当然,如上所示,财政政策在目前的欧元区更是无法实行。日本的情况与欧元区类似。安倍政府上台后的宽松货币政策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效,也是缘于流动性陷阱的限制。08年的经济危机对于日本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使本就长时间存在的通缩和低增长状态加剧,进而不利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传统的利率工具还是量化宽松、信贷宽松等工具,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经济波动而非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在2010年探底,之后开始复苏,这首先是由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等宏观当局的相关措施遏制了总需求缩减和产出降低。在此基础上,来自供给侧的技术变革(如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和生产率进步是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动力。
回答于日 00:00
对以上回答还不满意?您可以想我们的的专家咨询您的问题
*此回答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供用户参考及研究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贷款相关计算器
大家都在问
热门银行贷款利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班牙是欧洲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