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车间表面卫生dsc曲线分析析图

查看: 2163|回复: 2
阅读权限24威望0 级论坛币805 个学术水平0 点热心指数0 点信用等级0 点经验904 点帖子68精华0在线时间15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 2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9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抢沙发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我最近在写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文章,涉及到Gini系数和Lorenz曲线。不知大家谁会用excel和SPss计算Gini系数,做Lorenz曲线?
还请详细讲讲哈,我不太懂!
多谢多谢!
载入中......
永远向往着那深蓝的海.
阅读权限28威望0 级论坛币2571 个学术水平11 点热心指数13 点信用等级8 点经验8756 点帖子518精华0在线时间464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 10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1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设置帖子权限道具: 提升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多找点儿相关文章看看吧,琢磨琢磨就会了
阅读权限24威望0 级论坛币805 个学术水平0 点热心指数0 点信用等级0 点经验904 点帖子68精华0在线时间15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 2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9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抢沙发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koushaodawang
谢谢&&我问了老师,他们觉得stata比较好,我去好好学下那个,谢谢O(∩_∩)O~
永远向往着那深蓝的海.
论坛好贴推荐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9页免费11页免费5页免费5页¥2.002页¥1.004页免费8页免费6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实习二十六&&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综合分析与评价
&&&&工作场所中职业性危害因素一般分为,化学性有害因素、粉尘、物理性有害因素。本次实习将工作环境设计为一有机整体,结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本实习资料生产环境中主要危害为粉尘,学生应从粉尘的采集、分析入手,掌握检测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评价粉尘对工人呼吸系统的危害,掌握尘肺病人标准片和病例片的阅读与诊断;工作场所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检测,以噪声危害检测为主,检测现场噪声,评价噪声对工人听觉系统的影响。
本次职业卫生实习选择锰矿开采的矿山工作场所为基本素材,围绕作业工人在生产环境下接触的有害因素及其危害,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主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为矿山开采过程中粉尘、锰尘、物理性因素等。对粉尘性质进行浓度、分散度、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测定与分析;对接触粉尘的尘肺患者X线进行分析诊断;对矿山掘进工人接触噪声危害进行评价,并对接触人员进行听力分析。
参考学时数:32学时。
1.工作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分析概述&&&&&&&&4学时
2.工作环境中粉尘浓度、分散度的测定与评价&&&&&&&&4学时
3.工作环境中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测定与评价&&&&&&&&8学时
4.锰矿山工作环境中工作场所锰含量的测定与评价&&&&&&&&4学时
5.尘肺患者X线分析与诊断(标准片、病例片)&&&&&&&&8学时
6.工作环境中工作场所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4学时
粉尘是威胁我国接尘工人健康最主要的有害因素,每年大约有70%的新发职业病是尘肺,防治粉尘危害是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矿山作业还存在生产性噪声的危害。本次调查是以锰矿山开采作业为例,通过对矿山开采工作环境职业卫生学调查,使同学们基本掌握开采作业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以及对工作场所进行综合性监测与评价,达到提高学生对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综合分析,培养职业卫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 某锰矿1985年建矿,该矿工艺流程简单,主要是锰矿的开采和冶炼,包括矿石的运输、粉碎和冶炼。其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很多职业卫生问题,对其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 问题l? 采矿作业工艺流程非常简单,该采矿工艺流程:掘进工人人工炸石→矿石人工打碎→机械粉碎→人工运输。粉尘是采矿作业中最主要的危害因素,生产性粉尘对接尘工人机体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 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根据粉尘的性质可将粉尘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可将粉尘分为非吸人性粉尘、可吸人性粉尘和呼吸性粉尘。
粉尘对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1.呼吸系统疾患? 尘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疾患、肿瘤等。
2.局部作用? 对皮肤黏膜的作用。
3.中毒作用? 通过呼吸道吸人含有有毒物质的粉尘造成的中毒,如铅、砷等。
1.法律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性粉尘接触限值》,《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技术措施: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
3.卫生保健措施:健全健康监护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增加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
问题2? 了解了采矿作业的工艺流程后,对该采矿作业进行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首先需要深入现场了解采矿作业基本情况,根据了解的基本情况分析采矿作业主要有害因素,制定调查计划;对采矿工作环境进行有害因素监测,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监护;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问题3采矿作业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请根据调查内容设计基本情况纪录表,以便现场调查时使用。
包括以下九方面的内容:
1.单位的基本概况? 包括单位名称、地址、历史、隶属关系、性质、男女职工人数、有害作业的分布、接触有害因素的人数等。
2.采石工艺流程 记录采石全过程,并绘制工艺流程图。
3.观察记录劳动条件 包括工段、工种布局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4.劳动组织及班次 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每周几个工作日,每日工作几小时,有无加班情况等。
5.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人数。
6.工作环境及接触者健康状况 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的分布和发生情况,以往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资料。
7.防护设备和使用情况。
8.生活福利和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9.劳动者反应。
该采石场为国有企业,有职工220人,接触有害作业人数130人,一线作业人员每周工作5日,每日工作6小时,偶有加班。
该厂生产工艺简单:井下开采→人工炸石→人工碎石→机械碎石→人工运输→冶炼。
表26-1作业人员岗位分布情况
人数(人)
表26-2该厂职业卫生学调查基本情况
工作环境粉尘监测情况:
1992年矿石粉碎车间粉尘浓度为530mg/m3(滤膜法);
1995年矿石粉碎车间粉尘浓度为410mg/m3(滤膜法);
1998年矿石粉碎石车间粉尘浓度为520mg/m3(滤膜法);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4.91%~64.57%;
粉尘分散度小于5微米占47.1%~69.3%。
接尘工人尘肺发病情况:
截止1998年12月该厂前后诊断尘肺病35名,其中叁期矽肺8名,贰期矽肺10名,壹期矽肺10名,死亡7名。
工作环境噪声及工人听力监测情况:
1998年碎石机操作岗位噪声等效声级为94.5dB(A);
对45名碎石作业人员进行听力检查,有高频听力损害者占46.6%(21人),有语言频段听损者占28.9%(13人)。
防尘、噪声防护措施:
仅有口罩(非防尘口罩),干式作业,工人没有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无任何听力保护措施。
问题4 根据上述采矿作业的基本情况,请分析采石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应该检测那些职业性有害因素?
根据基本情况调查,了解到采矿作业主要的有害因素是含有较高量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其次为噪声、高温和震动。在这类人群中主要的职业病是矽肺。因此,必须对该作业进行全面的粉尘监测,包括粉尘总浓度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气象条件测定,同时也应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必要时可进行辐射强度测定。
问题5? 在进行全面的粉尘监测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在进行环境监测以前,应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检查仪器是否能正常工作,滤膜数量是否足够等,同时还应掌握现场采样的基本原则。
1.采样方法? 定点采样。
2.采样地点
(1)监测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的目的和现场调查结果,选出作为长期或定期采样和监测的有代表性的作业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触点(工人作业活动范围)。采样高度为工人作业时的呼吸带(一般距地面1.5 m)。为了估计人体接触水平,根据各工种一个作业时间内活动范围在不同时间、地点定点采样。
(2)设点数目:按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操作岗位和工序,在有粉尘逸散的作业点分别设点。
3.采样时间? 一般为15min,最短采样时间不应小于5min,最长不应大于60min。
4.采样样品数量? 每个监测点上,每个工作班内,采样2次,每次同时采集3个样品。在整个工作班内浓度变化不大的监测点,可在工作开始1h后的任何时间采样2次;浓度变化大的监测点,2次采样应在浓度较高时进行,其中1次在浓度最大时进行,接近最高容许浓度时,则应重复多次采样。
5.采样频率? 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1天,每天上下午各采样1次。对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点,每3个月要复查1次,直至浓度降至最高容许浓度。
6.采样时其他注意问题? 需同时测定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和气压)
问题6? 采集的粉尘样品如何进行实验室分析?
对采集来的粉尘样品要及时进行实验室分析,主要项目有粉尘总浓度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问题7? 采矿作业中存在噪声的类型?如何测量?
在人工炸石和人工碎石过程中存在的是非稳态噪声,在机械碎石及人工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基本上是稳态噪声。稳态噪声的测量方法见附件。
问题8? 采矿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该作业人群的健康促进?健康促进的目标是什么?
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依据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要求而定。
(1)企业管理政策:健康促进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将健康促进项目列入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制订相应的支持性政策。
(2) 职工参与: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参与素质,让工人意识到健康促进的直接受益者是工人自己;使职工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合理;让职工代表参与健康促进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3) 健康教育:包括职业及一般健康教育,达到如下要求。
1)让职工了解自己及所处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以及个人的生物学特性、
癖好、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了解上述个体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可能影响及控制方法;
参与工作环境和作业方式的改进,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觉地实施自我保
护,促进健康并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
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把职业卫生、健康促进与日常的“初级卫生保健”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的;指导和参与健康教育与培训、改造工作环境和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健康促进目标
(1)创造卫生、安全、满意和高效的工作环境。
(2)保护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
(3)促进社会经济公平和持续发展。
问题9? 采矿作业最常见职业病是尘肺病,尘肺病的诊断原则是?????????????????
诊断尘肺病与诊断其他职业病的原则基本一样,需要有确定的生产性粉尘的接触史;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要有合格的动态的后前位胸部X片;多数早期尘肺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明显,因此,临床症状与体征在尘肺诊断时仅作参考。诊断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进行。
问题10? 通过基本情况调查获得了现场监测资料和职业病发病情况资料,如何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计算电平均浓度或强度,计算点合格率、点超标率和超标倍数,时间加权日平均浓度或强度。对作业人员职业病发病或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问题11? 如何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监测结果和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对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价,并对工作场所提出改进意见。
案例综合评价:
1. 该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哪些?
2. 该工作场所工人作业条件如何?
3. 常见职业性危害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现场监测分析?
4. 该作业可以导致哪些职业病发生?
5. 在这种生产条件下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工作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分析概述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当前我国由粉尘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患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一、粉尘工作场所采样基础与原则
空气采样基本原则包括选择合理的采样方法、地点、采样频率、采样时间、样品数目等问题。采样方式一般可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两大类。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
需根据化学物质在空气中存在的形态、理化性质、分析方法,以及现场条件来确定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收集器和吸收剂、吸附剂,以得到合格的采样效率。因此采样前,必须先进行现场调查。
(二)现场调查
除一般职业卫生调查外,主要需了解有毒物质的存在形态,其形态有三类:
1.气体和蒸气? 有毒物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或是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以分子形态扩散于空气中。
2.气溶胶? 有毒物质以微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烟、尘或雾。
3.蒸气和气溶胶共存。
(三)监测点的选择
应根据监测的目的和现场调查结果,选出作为长期或定期采样和监测的有代表性的作业点。
1.选点原则
监测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工人,但不影响工人的正常操作,在监测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工人工作时的呼吸带,一般情况下,距地面1.5 米。
2.设点数目
应按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操作岗位和工序,凡有待测物质逸散的作业点,分别设点。一个车间内有1~3台同类生产设备,设一个监测点,4~10台设2个点,10台以上至少设3个点。仪表控制室和工人休息室内一般设1个点。
(四)采样频率
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1天,每天上下午各采样1次。对超过工作场所空气中容许浓度(PC―TWA和PC--STEL)的监测点,每3个月要复查1次,直至浓度降至容许的浓度。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矿企业进行验收或对职业卫生防护的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时,要连续采样测定3天,每天上下午各1次。
(五)采样时间
一般采样时间为15分钟,测的结果为15分钟鹊钠骄ǘ取W疃滩裳奔洳挥π∮5分钟,最长不应大于60分钟。
(六)采集样品的数目和时机
在每个监测点上,每个工作班内,采样2次,每次同时采集2个样品。在整个工作班内浓度变化不大的监测点,可在工作开始1小时后的任何时间采样2次,在浓度变化大的监测点,2次采样应在浓度较高时进行,其中1次在浓度最大时进行。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根据被测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形态、浓度以及所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可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
(一)富集法
由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一般都较低,为了达到分析方法灵敏度的要求,需将现场空气通过各种收集器,从大量空气样品中,将有害物质吸收、吸附或阻留下来,使原来低浓度的物质得到浓缩。根据收集器的不同可分为:
1.液体吸收法
液体吸收法是用吸收液采集气态、蒸汽态以及某些气溶胶态有害物质。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液体吸收管主要有:
(1)气泡吸收管? 有大型、小型两种。
(2)多孔玻板吸收管
(3)冲击式吸收管
2.固体吸附法
用固体吸附剂采集空气中有害物质。
(1)粒状吸附剂? 为多孔性物质,不仅有大的外表面,而且有更大的内表面。各种颗粒吸附剂由于表面积和极性不同,它们的吸附力、吸附物质的种类也不同。
①硅胶:是一种极性吸附剂,对极性物质有强吸附作用,由于硅胶可以吸附相当大量的水,以致降低甚至失去它的吸附性能。所以,硅胶只宜在较干燥的环境中采样,采样时间不宜长。
②活性碳:属非极性吸附剂,吸附非极性和弱极性的有机气体和蒸气,吸附容量大,吸附力强。
③高分子多孔微球:通气阻力较小,有利于用较大的采样流量采集低浓度、分子较大、沸点较高的有机物,如多环芳烃等。
(2)纤维状滤料? 常用的有定量滤纸、玻璃纤维滤纸、过氯乙烯氯膜等。主要用于对烟和粉尘状气溶胶颗粒的采样。
3.冷冻浓缩法
又称冷肼法。低沸点物质在常温下不易被采集,采用冷冻剂使收集器的温度降低,在低温下可以采集下来。常用的冷冻剂有水、干冰和液氮等。
4.个体采样法
本法适用于长时间,低流量采样,可较精确地测得一个工作日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日平均浓度,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
(1)有泵型个体采样器
(2)无型个体采样器
5.直读式检测仪
应用化学和物理学原理制成的各种测定仪器和检测器,可在工作场所直接显示化学污染物的浓度。有的还有自动连续记录浓度变化装置和报警装置,如:
1.光学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测定仪);
2.热化学气体检测仪(可燃气体―甲烷、乙炔、汽油等)测爆仪;
3.电化学气体检测仪(二氧化硫检测仪)等。
(二)集气法
当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或测定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只要采集少量空气时,或在某些情况下,不宜采用富集法采样时,可使用集气法,一般可用大注射器、球胆、真空瓶等。
三、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表示方法与计算
在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时,现场空气的温度、压力是变化的,为了使测定结果具可比性,必须将所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后,再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指的是气温0℃、大气压101.3kPa(760mmHg)下采集的空气体积,其换算公式为:???
273???????? ??P
V0=Vt×-----------------
×-----------
273 + t?????? 101.3
式中,V0:标准状态下的采气体积,L;
Vt:实际采样体积,L;
t:采样地点的气温,℃;
P:采样地点的气压,kPa。
四、 生产环境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的质量保证
生产环境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能否真实反应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将直接影响对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制订和实施。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公正性。必须加强整个检测体系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包括检测前的准备、样品的采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分析测定和计算。
(一)检测前的准备
1.收集被检物质的理化性质、存在形态,共存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2.根据检测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3.检查采样用的收集器是否被污染,整套采样装置连接是否漏气以及流量计的流量是否准确。
(二)样品的采集
1.采样的准备工作应在无污染区进行,不应在采样现场灌装吸收液、吸附剂或装滤料。
2.采样时,收集器应尽量靠近工人呼吸带。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样时,应先用样品气置换3-4次后再采样。采样时注意每种采样方法至少带2个空白样品。
3.采样流量不能任意改变,采样过程中注意保持此值。
4.使用挥发性大的吸收液采样时,应避免吸收液挥发太多(必要时,应加以冷却)。采样后,应补充吸收液至原来用量。
(三)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1.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样品的污染、变质和损失。
2.滤膜样品应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纸袋中;含油样品应放入铝箔袋内,再置于塑料袋中;用滤膜盒的则装在盒内保存。
3.样后的注射器和吸收管密封开口后,直立放在采样架上,防止破损。采样后的固体吸附剂管应密封两端。
(四)样品的预处理
1.在测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样品的预处理操作。必须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和试剂用量,以避免被检物的损失和污染。
2.需灰化、消解、蒸馏、萃取等处理时,应防止样品因挥发、吸附、沉淀和分解等造成损失和污染,全过程回收率不应小于75%或大于105%。
3.固体吸附管的解吸效率最好在90%以上,不得低于75%。
(五)分析测定
1.分析实验用刻度吸管、容量瓶等应采用计量局审核标记的量具。
2.在测定样品前,应先对选用分析方法的标准曲线、检测限、精密度、准确度等进行验证,熟练操作后,再进行样品测试。
3.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是指由检测下限至检测上限之间的具有严格固定斜率的一段曲线,其范围至少应包括0.5-2倍该被检物的最高容许浓度。应用标准曲线法求算试样测定值时,应限定在线性范围内,不得任意延伸标准曲线。分光光度法制作标准曲线应用5个浓度;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用3个浓度,重复6次的测量结果,经回归处理绘制标准曲线。
4.试剂空白值是测定分析方法所用全部化学试剂和溶剂中含有痕量被检物或干扰物的测定值。如空白值太高,将影响方法的检测限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所以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至少作2个试剂空白,空白值应小于所用分析方法检出限的1/2。
5.检测限是指检测方法对被测样品能合理地进行测定的最小浓度或量。可测定6个或6个以上空白液的标准差,计算出分析方法的检测限。检测限的量度,当用分光光度法时,以吸光度为0.02时的浓度为检测限;气相和液相色谱法,以噪声的3倍所相当的浓度或含量为检测限。
6.精密度是指由同一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个均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的重复性指标。在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内高、中、低三档浓度在一周内同时进行6次重复测定,6次结果的相对标准差应小于10%。
7.准确度是指检测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由于试样的真值是不可知的。常用加标样品回收率或对1-2个标准物质或质控样进行测定的方法,考核方法的准确度。
8.当测定结果为阴性时,应注意是否因分析时吸取采样液的量太少或是因采气量不足造成的假阴性。
(六)计? 算
1.必须认真检查检测过程中的全部数据,包括采样数据(吸收液用量、采样量等)、检测中的量值(配制标准溶液的量和浓度、取样量和稀释倍数、标准曲线、检测结果等),计算中的量值(校正系数、换算系数、计算结果等)和报告数据等。
2.数据出现可疑值时,除检测过程中由明显失误造成的,可直接弃舍外,并记录弃舍原因,其余可疑值必须经统计检验后,才能决定弃舍。
3.计算时,应对数据按规则进行修约,有效数字的位数可比卫生标准数值多保留一位。
4.在检测报告中,未检出值统一由“低于检出限”表示,并注明方法的检出限。
工作环境中生产性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根据生产性粉尘来源、分类及其理化特性的不同,可初步判断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从卫生学角度出发,主要应考虑的粉尘的特性。
?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如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纤维化,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70%以上的粉尘短期暴露后即可发病,病理上多以胶原性结节为主的纤维病灶,而含游离二氧化硅在10%以下时,病变发展较慢,病理上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某些金属(如铅及其化合物)粉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另一些金属(如铍、铝等)粉尘可导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同一种粉尘,工作环境空气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严重。
?? ?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Distribution of dust particulates)是用粉尘颗粒大小的组成描述某一生产过程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 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前者称为粒子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后者称为质量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
??? 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其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越多;而且,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当粉尘粒子比重相同时,分散度越高,粒子沉降速度越慢;而当尘粒大小相同时,比重越大的尘粒沉降越快。当粉尘质量相同时,其形状越接近球型,在空气中所受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快。
??? 不同种类的粉尘由于粉尘的密度和形状的不同,同一粒径的粉尘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沉积在呼吸道内的部位也不同,为了互相比较,提出空气动力学直径这一概念。尘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 AED)是指某一种类的粉尘粒子,不论其形状,大小和密度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与一种密度为1的球形粒子的沉降速度一样时,则这种球形粒子的直径即为该种粉尘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空气中具有相同的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在通过除尘装置或进入粉尘采样系统中时具有相同的机率,并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吸道内的相同区域。一般认为,AED小于15μm的粒子可进入呼吸道,其中10~15μ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因此把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inhalable
dust);5μm 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仅AED在3μm以下的粒子才可进入肺泡,但尸检结果也在肺组织中发现长达数厘米的纤维。
??? 粉尘的硬度? 粒径较大、外形不规则坚硬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粘膜机械损伤;而进入肺泡的尘粒,由于质量小,肺泡环境湿润,并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影响,对肺泡的机械损伤作用可能并不明显。
??? 粉尘的溶解度? 某些有毒粉尘,如含有铅、砷等的粉尘可在呼吸道溶解吸收,其溶解度越高,对人体毒作用越强;相对无毒的粉尘如面粉,其溶解度越高作用越低;石英粉尘等很难溶解,在体内持续产生危害作用。
??? 粉尘的荷电性? 物质在粉碎过程和流动中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离子而带电。尘粒的荷电量除取决于其粒径大小、比重外,还与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漂浮在空气中90%~95%的粒子荷正电或负电。尘粒的荷电性影响其在空气中的沉降和在机体呼吸道中阻留以及被巨噬细胞的吞噬速度。同性电荷相斥增强了空气中粒子的稳定程度,异性电荷相吸使尘粒撞击、聚集并沉降。一般来说,荷电尘粒在呼吸道内易被阻留。
?粉尘的爆炸性? 可氧化的粉尘如煤、面粉、糖、亚麻、硫磺、铝等,在适宜的浓度下(如煤尘35g/m3;面粉、铝、硫磺7g/m3;糖10.3g/m3)一旦遇到明火、电火花和放电时,可发生爆炸。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测定是职业卫生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粉尘浓度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我国卫生标准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采用质量浓度,以mg/m3表示。
一、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质量法)
1.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2.器材? 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用防爆型采样器);滤膜(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滤膜夹、样品盒、镊子;分析天平;秒表;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3.操作步骤
(1)滤膜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编号和质量记录在衬纸上。打开滤膜夹,将直径40mm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于锥形环上,旋紧固定环,务使滤膜无褶皱或裂隙,放入样品盒。直径75mm的滤膜折叠成漏斗状,装入滤膜夹。
①采样器架设于接尘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粉尘分布较均匀的呼吸带。有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下风侧或回风侧;在移动的扬尘点,应位于作业人员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②先用一个装有滤膜(未称量滤膜即可)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旋紧,开动采样器调节至所需流量,然后将已称量滤膜换入采样头,使滤膜尘面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污染时,受尘面可侧向。
③采样流量,用40mm滤膜时为15-40L/min,用漏斗状滤膜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不得超过80L/min。
④根据采样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直径40mm平面滤膜,不得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直径75 mm的漏斗状滤膜粉尘增量不受此限)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少于0.2m3;低于2mg/m3时,采气量应为0.5―1m3)。记录滤膜编号、采样时间、气体流量和采样点生产工作情况。
⑤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受尘面向内折叠几次,用衬纸包好,贮于样品盒中,或装入自备的样品夹中,带回实验室。
⑥已采样滤膜,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即可称量。如果采样时现场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2h后称量,然后在放入干燥器中30min,再次称量。当相邻两次的称量结果之差小于0.1mg时,取其最小值。
4.结果计算
??????????????????? C=(m1-m2)/Qt×1000
式中,C:粉尘浓度,mg/m3;
????? m1:采样前滤膜质量,mg;
????? m2:采样后滤膜质量,mg;
????? t: 采样时间,min;
????? Q:采气流量,L/min。
5.注意事项
(1)本方法为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2)过氯乙烯纤维滤膜表面呈细绒膜状,不易脆裂,具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能牢固地吸附粉尘,但不耐高温,易溶于有机溶剂。已采样滤膜可留作测定粉尘分散度或作为碱熔钼蓝比色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的材料。在55℃以上现场采样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不宜应用,可改为玻璃纤维滤膜。
(3)采样现场空气中有油雾时,可用石油醚或航空汽油浸洗,晾干后再称量。
二、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滤膜溶解涂片法)
粉尘分散度是指空气中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分布程度,用百分构成表示。有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两种,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数量分散度。
1.原理? 采样后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涂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2.器材及试剂? 醋酸丁酯;小烧杯或小试管;小玻棒;玻璃滴管或吸管;载玻片;生物显微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3.操作步骤
(1)将采有粉尘的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放入小烧杯或试管中,用吸管或滴管加入醋酸丁酯1-2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置载玻片上,均匀涂布,待自然挥发成透明膜,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采样地点,日期。
(2)目镜测微尺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mm,分为100等分刻度,每一分度值为0.01mm,即10μm.
(3)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将待标定的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镜筒内,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400-600倍放大倍率,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相重合,然后找出两尺另外一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条重合刻度线间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数。
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间距(μm):
目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
??? (μm)=a/b×10(μm)
式中,a:物镜测微尺刻度数
????? b: 目镜测微尺刻度数
????? 10: 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μm
目镜测微尺45个刻度相当于物镜测微尺10个刻度,则目镜测微尺1个刻度相当于:
?? 10/45×10(μm)=2.2μm
(4)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在标定目镜测微尺时所用的放大倍率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粒子的大小。移动标本,使粉尘粒子依次进入目镜测微尺范围,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测量每个尘粒。每个标本至少测量200个尘粒。按实习记录,算出百分数。
4.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在用前必须擦洗干净,避免粉尘污染。已制好的涂片标本应置玻璃平皿内保存。
(2)当发现涂片标本尘粒过密,影响测量时,可再加适量醋酸丁酯稀释,重新制作涂片标本。
(3)已标定的目镜测微尺,只能在标定时所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率下应用。
(4)应选择涂片标本中粉尘分布较均匀的部位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5)本法不适用于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粉尘和纤维状粉尘,此类粉尘应改用自然沉降
三、工作场所粉尘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1.原理? 在245-250℃温度下,焦磷酸能溶解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等,而游离二氧化硅几乎不溶。用热焦磷酸处理含硅酸盐和游离二氧化硅等的粉尘,以质量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2.器材? 25ml锥形瓶或烧杯;25带盖瓷坩埚;坩埚钳或铂尖霸埚钳;25ml量筒;250ml烧杯;玻璃漏斗和漏斗架;慢速定量滤纸;pH试纸;小玻棒和300%温度计;可调电炉;可控温高温电炉;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1/万分析天平;玛瑙乳钵;粉尘采样器;测尘滤膜(750mm)。
(1)焦磷酸辣 将85%(W/W)的磷酸加热,温度在250不冒泡为止,放冷,贮于试剂瓶中。
(2)硝酸铵。
(3)0.1盐酸溶液? 取浓酸0.9,加水稀释至100ml。
(4)氢氟酸。
(1)空气悬浮粉尘土 用直径75mm滤膜的采样方法,采集0.2g左右的粉尘。
(2)沉积尘? 在采样地点,生产设备或其他物体上相当于呼吸带高度处采集沉降积尘约1g。
5.分析步骤
(1)将已采集的粉尘样吕放在105+3℃烘箱中干燥2h,稍冷,贮于干燥器中备用。如粉尘粒子较大,需用玛瑙乳钵研磨至手捻有滑感为止。
(2)准确称取0.1-0.2粉尘样品于25ml锥形或小烧杯中,加入焦磷酸15ml及硝酸铵数毫克,搅拌,使样品全部湿润,置可调电炉上,插好带有玻棒的300℃温度计,迅速加热到245-250℃,并不断搅拌,保持15min。
(3)样品中如果含有煤,其他碳素及有机物时,应在瓷坩埚中称量,置高温炉中,800-900℃灼烧30min以上,使碳及有机物完全灰化,冷却后用15ml焦磷酸分次将残渣洗入25ml锥形瓶或小烧杯中,再进行步骤2。
(4)加热15min后,由电炉上取下锥形瓶,在室温下冷却至40―50℃,将内容物缓慢倾倒入盛有40―50ml热蒸馏水(约80℃)的250ml烧杯中,一面倾斜倒一面搅拌,充分混匀,用热蒸馏水冲洗温度计,玻棒及锥形瓶或小烧杯数次,洗液一并倒入烧杯中,使最后体积为150―200ml。
(5)取慢速定量滤纸折叠成漏斗状,放于漏斗中用蒸馏水湿润。取上液于电炉上煮沸,稍静置,待混悬物略沉降,趁热过滤,倾入漏斗中的滤液应倒至不超过滤纸2/3处。
(6)过滤后,用0.14盐酸洗涤烧杯移入漏斗中,并将滤纸上沉渣冲洗3―5次,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滤出液无酸性反应(用pH试纸检验)。如用铂坩埚时,要洗至无磷酸根反应后再洗三次。上述过程应在当日完成。
(7)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折叠数次,放于已恒重的瓷坩埚中,在80℃烘箱中烘干,再放在电炉上炭化,炭化时加盖,稍留一条小缝隙,然后放入高温炉(800-900℃)中灼烧30min,取出室温下稍冷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重并记录。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SiO2(F)=(m1-m2)/G×100
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m1:坩埚质量,g
?????? m2:坩埚加残渣质量,g
?????? G:粉尘样品质量,g
当粉尘中含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物质时(如炭化硅,绿柱石,电气石,黄玉等),需用氢氟酸处理。
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铂坩埚内,如步骤7灼烧至恒重,加入数滴1:1硫酸,使残渣全部湿润。然后加40%氢氟酸5-10 ml(通风柜内),稍加热,使残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至不冒白烟为止(防止沸腾)。再于900℃温度下灼烧,称至恒重。
氢氟酸处理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计算:
?????? SiO2(F)=(m2-m3)/G×100
式中,m2:坩埚加残渣质量前坩埚加残渣质量;
?????????? ????????m3:经坩埚加残渣质量后坩埚加残渣质量;
?????? ???G? 粉尘样品质量。
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的测定
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等。生产性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气态毒物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氯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液态物质蒸发或挥发、固态物质升华时形成的气态物质称为蒸气,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熔磷时产生的磷蒸气;凡沸点低、蒸气压大的液体都易产生蒸气,对液体加温、搅拌、通气、超声处理、喷雾或增大其表面积均可促进蒸发或挥发。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称为雾,多由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形成,如镀铬作业时产生的铬酸雾、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等。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可形成烟,如熔炼铅、铜时可产生铅烟、铜烟和锌烟;有机物加热或燃烧时,也可形成烟。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10μm的固体微粒则称为粉尘,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粉状物质在混合、筛分、包装时均可引起粉尘飞扬。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aerosol)。了解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其存在形态,对于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评价毒物的毒作用、选择空气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以及制订相应的防护策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例如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和冲料,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此外,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毒。例如,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地窖、矿井下的废巷、化粪池、腌菜池等)作业可接触硫化氢,含砷矿渣的酸化或加水处理时可接触砷化氢,并有可能引起相应的急性中毒。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亦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本实验中生产性毒物主要为锰尘,本次试验对工作场所中锰含量进行检测。
工作场所中生产性毒物锰的测定(磷酸―高碘酸钾比色法)
1.原理 ?锰及其氧化物(MnO2)被玻璃纤维滤纸阻留后,用磷酸溶解,在酸性溶液中被高碘酸钾氧化成红色的高锰酸盐,根据颜色深浅进行比色定量。
2Mn+++5KIO4+3H2O→2MnO4?+5KIO3+6H+
本法灵敏度:3μ个/10ml。
分光光度计;可调电炉;玻璃纤维滤纸(49型);滤膜采样夹;粉尘采样器;50烧杯;10比色管;25比色管;刻度吸管。
(1) 85%磷酸;16%磷酸溶液;
高碘酸钾;硝酸铵
(2)锰标准溶液:
储备液,将硫酸锰(MnSO4?4H2O)于280℃高温电阻炉中烘烤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其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0.1737g于1000ml容量瓶中,用16%磷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此液1ml≈0.1mgMnO2。
将直径为4cm的玻璃纤维滤纸固定在粉尘采样夹上,以10~15L/min的速度抽取空气60~100L,取下滤纸,向内折叠2~3次,贮于样品盒中,带回实验室分析。
4.分析步骤
(1) 样品处理:将已采样的玻璃纤维滤纸放入50ml烧杯中,加入4ml 85%磷酸,于电炉上徐徐加热(约245~255℃),待玻璃纤维滤纸溶解后,保持加热5~7min,取下放至室温,(若溶液为褐黑色,可加少许硝酸铵。再于电炉上缓慢加热至无色为止)。加水约15ml,立即搅拌稀释,再于电炉上加热至近沸,乘热过滤至25ml比色管中,用少量水分次洗涤烧杯,洗液一并滤入比色管中,最后加水至刻度。摇匀,量取10ml于10ml比色管中,此为样品管。按以上方法同时作玻璃纤维滤纸空白管。
(2)按下表配置标准色列
标准溶液(ml)
16%磷酸溶液(ml)
MnO2含量(μg)
(3)向样品管、空白管、标准管各加入约0.2g高碘酸钾,置沸水浴中加热20分钟,取出冷却后用2cm比色杯,530nm波长,以空白管调零(标准色列以“0”管调零)进行比色,读取光密度。
(4)将标准色列各管测得的光密度与相应的MnO2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空气中锰及其氧化物浓度(MnO2mg/m3)= -------------
式中:CDD样品管含锰(MnO2)量(μg)
V0DD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气体积(1)
6.注意事项
如样品中含锰量较高时(以16%磷酸溶解时显紫红色),显色时可减少样品液用量,用16%磷酸溶液补足10ml,否则浓度太高会影响比色。配置标准溶液如无高温电炉烘烤MnO2?H2O,亦可用MnSO4?H2O于120℃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0.1944g,用16%磷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此标准溶液以16%磷酸溶液稀释成1ml=30μg MnO2的标准应用液。
矿山作业工人矽肺患者X线阅片
该矿山工作场所中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尘肺,该职业病诊断依据国家尘肺病诊断标准,来进行正确诊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因此,尘肺诊断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1986年颁布的《尘肺的X线诊断》(GB)是本标准的第一版本。标准执行10多年来对我国尘肺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某些分期基线较高;有些影响影像学术语不规范;随着X射线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新的技术对过去X射线平片的一些影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标准片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86年研制的诊断标准片在表达内容上不够准确,在技术上已落后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高仟伏技术。日发布的GB版本仅对1986年版本的附录B和附录D作了修订,删去了附录C。没有对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因此,根据有关标准修订的规定,对本标准提出了修订。
尘肺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nemoconioses &GBZ70-2009)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70-2002同时废止。本标准与GBZ
70-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DD增加观察对象;
DD在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中删除“无尘肺”,包括删除“无尘肺0”和“无尘肺0+”;
DD在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中删除Ⅰ+、Ⅱ+、Ⅲ+;
DD将原标准Ⅱ+中的有小阴影聚集和有大阴影但尚不能够诊断为Ⅲ者改为:有总体密集度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或有小阴影聚集者可诊断为叁期尘肺。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E、F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参加起草单位:北戴河煤炭工人疗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包头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李德鸿、余晨、齐放、陈志远、丘创逸、张幸、肖云龙、郝佐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为:
DDGBZ 70D2002。
本标准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和尘肺病的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的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3? 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为最主要依据,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出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方可做出尘肺病的诊断。
4? 观察对象:
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
5? X线胸片表现分期:
(1)? 壹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3) 叁期尘肺
有下列三种表现之一者:
a)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b)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
c)有总体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
6? 处理原则
(1) 治疗原则
尘肺病患者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其他处理
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依照GB/T16180处理。
7?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尘肺病诊断标准名词及判定方法
胸片质量与质量评定
尘肺病X射线诊断标准片
11?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尘肺病诊断读片要求见附件F。
A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
A.1?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所列的各种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本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A.2? 诊断原则
确切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是诊断尘肺病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工作单位、工种、不同时间段接触生产性粉尘的起止时间、接触粉尘的名称和性质等。
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胸片质量与评定见附录C。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是指接触粉尘的性质、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分散度、粉尘浓度的检测和监测结果,工作场所防降尘设施、个人防护情况等,以判定接触程度和累计接触量。
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主要是指该企业既往尘肺病和患病情况。
尘肺病患者虽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某些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但均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只能作为诊断尘肺病的参考。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点是排除其它X射线胸片表现与尘肺病相类似的疾病和进行鉴别诊断。
A.3? 观察对象
鉴于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的非特异性,故早期轻度的X射线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及演变情况需要一定的医学动态观察才能确定诊断。通过动态观察主要是确定其形态学改变是否是病理性的尘肺病改变以及小阴影密集度的改变。观察对象应在X射线胸片有尘肺样小阴影改变的基础上,至少有2个肺区小阴影的密集度达到0/1,或有1个肺区小阴影密集度达到1级。观察对象可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适当缩短健康检查的周期。观察期限最长可为5年,即观察5年仍不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则按一般接触粉尘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
A.4?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
本标准规定的尘肺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中的小阴影总体密集度,是在对小阴影密集度分肺区判定的基础上对全肺小阴影密集度的一个总体判定。判定方法是以最高肺区的密集度作为总体密集度,以4大级分级表示。
根据需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时可使用4大级分级或12小级分级。
A.5? 动态观察胸片
尘肺病X线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动态系列胸片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两张及以上动态胸片方可做出确诊。但特殊情况下,有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和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支持,有典型的尘肺病X射线胸片改变,并有明确的临床资料可排除其它疾病,亦可考虑做出诊断。
A.6? 尘肺病诊断结果的表述
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是“具体尘肺病名称+期别”,如矽肺壹期,煤工尘肺贰期等。未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应表述为“无尘肺”。
B 尘肺病诊断标准名词及判定方法
肺区划分方法
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把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区。
B.2? 小阴影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不超过10mm的阴影。
B.2.1? 形态和大小
小阴影的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类,按其大小各分为三种。小阴影的形态及大小以标准片所示为准。
B.2.1.1? 圆形小阴影以字母p、q、r表示:
p:直径最大不超过1.5mm;
q:直径大于1.5mm,不超过3mm;
& ?r:直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
B.2.1.2? 不规则形小阴影以字母s、t、u表示:
s:宽度最大不超过1.5mm;
t:宽度大于1.5mm,不超过3mm;
& ?u:宽度大于3mm,不超过10mm。
B.2.1.3? 记录方法
阅读胸片时应记录小阴影的形态和大小。胸片上的小阴影几乎全部为同一形态和大小时,将其字母符号分别写在斜线的上面和下面,例如:p/p、s/s等;胸片上出现两种以上形态和大小的小阴影时,将主要的小阴影的字母符号写在斜线上面,次要的且有相当数量的另一种写在斜线下面,例如:p/q,s/p,q/t等。
B.2.2? 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读片时应首先判定各肺区的密集度,然后确定全肺的总体密集度。
B.2.2.1? 四大级分级密集度可简单地划分为四级:0、1、2、3级。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1级的下限。
1级:有一定量的小阴影。
2级:有多量的小阴影。
&&& 3级:有很多量的小阴影。
B.2.2.2? 十二小级分级
小阴影密集度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客观地反映这种改变,在四大级的基础上再把每级划分为三小级,即0/-,0/0,0/l;1/0,1/1,1/2;2/1,2/2,2/3;3/2,3/3,3/+,目的在于提供更多的信息,更细致地反映病变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和医学监护。读片及记录方法如下:将胸片与标准片比较,先按规定的四大级判定分级,若其小阴影密集度与标准片基本相同,先记录为1/1,2/2,3/3。若其小阴影密集度和标准片比较,认为较高一级或较低一级也应认真考虑,则同时记录下来,例如2/1或2/3,前者含义是密集度属2级,但1级也要认真考虑;后者含义是密集度属2级,但3级也要认真考虑。
B.2.2.3? 分布范围及总体密集度判定方法
a)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b)小阴影分布范围是指出现有1级密集度(含1级)以上的小阴影的肺区数。
&&& c)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内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B.3? 大阴影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大于10mm的阴影。
B.4? 小阴影聚集
指局部小阴影明显增多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影。
B.5? 胸膜斑
长期接触石棉粉尘可引起胸膜改变,如弥漫性胸膜增厚、局限性胸膜斑。胸膜斑系指除肺尖部和肋膈角区以外的厚度大于5mm的局限性胸膜增厚,或局限性钙化胸膜斑块。
接触石棉粉尘,胸片表现有总体密集度1级得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1个肺区或小阴影密集度达到0/1,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如出现胸膜斑,可诊断为石棉肺壹期;胸片表现有总体密集度1级得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2级得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者,如胸膜斑已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可诊断为石棉肺贰期;胸片表现有总体密集度3级得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者,如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长度之和超过单侧胸壁长度的二分之一,或累及心缘使其部分显示蓬乱,可诊断为石棉肺叁期。
B.6? 附加符号
&&& ???a)bu肺大泡??????? ????b)ca肺癌和胸膜间皮瘤??? ????c)cn小阴影钙化
d)cp肺心病???????? ???e)cv空洞????????? ??????????f)ef胸腔积液
g)em肺气肿?? ?????????h)es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i)ho蜂窝肺??
j)pc胸膜钙化??
???????k)pt胸膜增厚? ??????????????l)px气胸??
m)rp类风湿性尘肺&&&? ?n)tb活动性肺结核
&C 胸片质量与质量评定 &
C.1? 胸片质量
C.1.1? 基本要求
a)必须包括两侧肺尖和肋膈角,胸锁关节基本对称,肩胛骨阴影不与肺野重叠;
b)片号、日期及其它标志应分别置于两肩上方,排列整齐,清晰可见,不与肺野重叠;
& ???c)照片无伪影、漏光、污染、划痕、水溃及体外物影像。
C.1.2? 解剖标志显示
a)两侧肺纹理清晰、边缘锐利,并延伸到肺野外带。???
b)心缘及横膈面成像锐利。
c)两侧侧胸壁从肺尖至肋膈角显示良好。
d)气管、隆突及两侧主支气管轮廓可见,并可显示胸椎轮廓。
e)心后区肺纹理可以显示。&&f)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C.1.3? 光密度
a)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在1.45―1.75之间;
b)膈下光密度小于0.28;&&c)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0。
C.2? 胸片质量分级
C.2.1? 一级片(优片)?? 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C.2.2? 二级片(良片)?? 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C.2.3? 三级片(差片)???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b)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晰锐利,或局部肺纹理模糊,其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c)两侧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d)吸气不足,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e)照片偏黑,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85―1.90之间;或照片偏白,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30―1.40之间;或灰雾度偏高,膈下光密度在0.40―0.50之间;或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在2.20―2.30之间。
C.2.4? 四级片(废片)
胸片质量达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不能用于尘肺病诊断。
D 尘肺X射线诊断标准片 &
D.1? 标准片与标准条文的关系
标准片是尘肺诊断标准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表达难以用文字表达的X射线影象学改变。故尘肺各种X射线改变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是说明。
D.2? 标准片的编制原则
标准片编制的原则是小阴影密集度和形态表达准确,使用方便。
D.3? 标准片的组成和内容
标准片由7张组合片和16张全肺大片组成。组合片分别表达不同形态、大小的小阴影的密集度及不同部位的胸膜斑。小阴影的密集度按各级密集度的中点编制,即0/0、1/1、2/2、3/3。全肺大片主要示范尘肺各期小阴影密集度和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及大阴影。
D.4? 标准片的应用
在阅读X射线胸片进行尘肺诊断和分期时,尤其是在判定小阴影的形态和密集度时,必须和相应的组合标准片对照。
各期尘肺全肺大片标准片是诊断分期的参照。
D.5? 标准片的版权
标准片版权归国家所有。
D.6? 标准片的复制和发行
标准片的复制和发行委托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负责,和标准片说明一并发行。
E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诊断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X射线高千伏胸片摄影的设备及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E.1? 摄影器械设备
E.1.1? X射线机
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0KW。
E.1.2? X射线球管及窗口过滤
a)旋转阳极; b)焦点不大于1.2mm;c)窗口总过滤2.5mm―3.5mm铝当量。
E.1.3? 滤线栅
a)栅密度不小于40线/cm; b)栅格比不小于10:1; c)栅焦距1.8m;d)规格与胶片匹配。
E.1.4? 增感屏、暗盒
a)一般使用中速增感屏;增感屏无污点; b)增感屏分辨率不低于5线对/mm―6线对/mm;? c)增感屏和胶片接触紧密;d)暗盒不漏光。
E.1.5? X射线胶片
a)一般使用通用型(手显、机显)胶片,提倡应用适合胸部摄影的专用胶片;b)蓝色片基;???
c)本底灰雾Dmin&0.20;d)规格:356mm×356mm或356mm×432mm。
E.1.6? 电源
a)电源应符合X射线机的额定要求;
b)X射线机需独立供电,不与动力电器共用电源;c)电源电压波动范围±10%。
E.2? 摄影技术
E.2.1? 准备及体位要求
a)被检查者应将胸壁紧贴摄影架,双脚自然分开,双臂内旋转使肩胛骨尽量不和肺野重叠;b)焦―片距1.80m;c)调整球管位置,中心线在第六胸椎水平;d)曝光应在充分吸气后摒气状态时进行;e)以后前位胸片为常规检查,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必要时加侧位、斜位、体层摄影或CT检查等。
E.2.2? 摄影条件
a)根据X射线机的具体情况使用120KV~140KV进行胸部摄影;b)根据胸厚确定曝光量,一般使用2 mAs~8mAs,曝光时间不超过0.1秒。c)摄影时应参考过去的胸片调整摄影条件。
E.3.1? 暗室必须符合工作要求
E.3.2? 人工手洗
a)原则上要求恒温定时,药液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显影时间3分钟~5分钟;??? b)定影要充分,流水冲洗要彻底; c)必须使用合格的专用安全灯; d)及时更换显、定影液。
E.4? 自动洗片机
为保证胸片质量,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动洗片机,并严格按照自动洗片机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
F 尘肺病诊断读片要求 &
F.1? 从事尘肺X射线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病(尘肺病)诊断医师资格考核并取得资质证书。
F.2? 尘肺诊断实行集体诊断的原则。有关程序根据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进行。
F.3? 读片时应取坐位,观片灯的位置要适当,一般置于读片者眼前 25cm(利于观察小阴影)至50cm(利于观察全胸片)处。
F.4? 读片时应依胸片时间先后顺序观察比较影象学的动态变化,仅有一张胸片不宜作出确诊。
F.5? 读片时应参考标准片,一般应将需诊断的胸片放在灯箱中央,两旁放常用的标准片。
F.6? 观片灯至少要有3联灯箱,最好有5联。观片灯最低亮度不低于3000CD,亮度均匀度(亮度差)小于15%。
F.7? 读片室内应安静,无直接的其他光线照射到观片灯上,读片速度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但应在每1小时至1.5小时左右休息一次,以保持读片者视力和脑力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工作场所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物体的振动是不规则的,振动波的周期性变化也是不规则的,这种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这种声音听起来使人厌烦,我们将这样的声音称为噪声。实际上,人对声音的感觉是悦耳还是厌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客观因素,即声音的质和量(频率组合与强度);另一个是主观因素,即人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如在集中精力工作的时候,乐音也会被感受为噪声。因此,从广义上给噪声下一个定义:凡是干扰工作、学习或生活,引起人们厌烦,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评价噪声时,常常测定噪声的强度(定量)和分析噪声的频普组成(定性)。噪声的强度可以用声压、声强或声功率表示。在这三者中,声压和声强最为常用。
由于声波的摆动而对介质(空气)产生的压力叫声压。用p表示,单位是帕(pa)或微帕(upa),现在改用牛顿/米2(N/m2)表示。1pa=1N/m2。与声压有关的术语还有两个:听阈声压和痛阈声压。
因为声音是有能量的,所以也可用能量的大小表示。声强是指垂直于声波传播的方向上,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声强用I表示,单位是瓦/米2(w/m2)。声强也存在听阈声强和痛阈声强。听阈声强为10-12w/m2(1pw/m2)痛阈声强为1w/m2。两者相差1012倍。
3.声级和分贝
无论是声压还是声强,从听阈到痛阈的跨度都很大。声压从听阈到痛阈相差1 00万倍(106),声强从听阈到痛阈相差1012倍。因此这样宽的听觉范围用声压或声强的绝对值表示很不方便。按照Weber-Fechner定律,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反应与声音强度的对数成正比。这样就引入了级或分贝的概念,即把噪声的声压或声强经过对数转换,用来表示噪声的大小,称作声压级和声强级,单位就是dB。
一、噪声测量
测量工作环境噪声最常用的仪器为声级计,声级计有多种类型,可大致分为普通声级计和精密声级计。
(一)仪器构造及原理
声级计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指示器及计权网络等部分组成。
1.传声器 是将声能(声压)转变为电能的换能器. 通常采用的有晶体式,电容式及动圈式换能器。
2.放大器 将传声器输出的信号经一级或多级放大, 转换成可以显示的信号。
3.衰减器 将放大后的信号精确地按照每档10dB衰减,以便读数.仪器面板上输出衰减器由旋钮,按钮或移动键控制。
4.计权网络 常用的有A, B,
C三种滤波器, 是根据不同频率声音的响应曲线而设计的计权网络, 用计权网络测出的声级必须注明该计权网络的代号, 如dB(A)、dB(B)或dB(C)。
5.倍频程滤波器 是一种频谱分析仪, 可用以测量各频带声压的大小, 倍频程滤波器有的与主机装在一起, 有的是与主机分离的, 使用时需与主机配套使用。 有的声级计还同时设有1/2倍频程, 1/3倍频程滤波器, 供频谱分析使用。
6.指示器 用以显示所测噪声强度的大小,指针式指示器需与衰减器配合读数,指示器量程为-10dB-10dB,并附有“快”、“慢”二挡,一般情况下,如果所测噪声比较稳定,可使用“快”挡测量,以便节省测量时间,如果所测噪声稳定性不好,使用“慢”挡能够读出比较准确的读数。有的声级计使用液晶数字显示器,使用按键控制衰减器。
(二)测量方法
1.使用前准备 以指针式声级计为例,装好电池,将开关置于“电池检查”位置,正常情况下,指示灯亮后,指针在红线范围内,否则表示电压不足,应更换电池。电池检查后将开关放置在“快”或“慢”挡的位置(根据需要而定),此时指示器的指针应回到-∞处。
2.校正 声级计使用前需经过校正,以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具体方法可以直接送计量部门或单位进行校正,也可使用活塞发声器按照要求予以校正。如无活塞发声器,也可以使用仪器内部电器校正信号进行校正。
3.声压级测量 两手平握声级计,使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计权网络开关置于“线性”位置,透明输出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底,再调节黑色输入旋钮使指针有适当偏转,由透明输出旋钮两条红线所指的量程加上指示器指针的读数,即为所测声压级.当所测声压级小,黑色输入旋钮置于70 dB位置而指针仍无反应使,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透明输出旋钮,待指针有适当偏转使,即可读数。
4.声级测量 按照“3”的方法进行声压级测量后, 黑色及透明旋钮保持原位置不动, 将计权网络开关置于“A”、“B”、“C”或“D”的位置,测得的值即声级,读数方法同“3”。测定结果应根据使用的计权网络加以注明,如85dB(A)。
5.频谱分析 按照“3”的方法进行声压级测量后,将开关置于“滤波器”位置,滤波器开关按照顺序旋转到相应的中心频率的位置,再按“3”的操作及读数方法,依次测得各中心频率的声压级并做好记录,按倍频程中心频率的大小顺序以及相应的声压级,可绘制出该声音的频谱曲线。
(三)注意事项
1.电池极性或外接电源极性切勿接反,以免损坏仪器。
2.使用完毕或长期不使用时,应将电池取出。
3.装卸电容传声器时,必须将电源关闭,勿随意打开传声器前面的护栅,勿用力触碰内部膜片。
4.转动衰减器时,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错位或损坏仪器。
5.测声仪器和活塞发生器应定期送计量单位校准。
(四)现场噪声测定
1.现场噪声测定应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进行。
2.测点应选在工人生产操作经常停留的地点,测点位置高度以人的耳高为准。测点数目根据目的要求和噪声源分布情况确定。如果声源比较多且很分散,则应将现场划分若干个小区,每一小区内各处声级的差别不应大于3dB。测点附近避免有物体遮挡,以免影响噪声测量结果。
3.一个生产日内如果噪声呈周期性变化,则应根据变化规律安排测定时间,否则测定时间视目的和要求而定。
4.如果需要了解背景噪声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定时应将电源关闭。
5.测量时应同时对现场有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6.如果被测噪声为波动声或工人在工作中间断接触不同声级的声音,则应测定并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如果是稳态噪声则所测的A声级也即等效连续A声级。如果有条件,也可使用个体噪声计量仪测量8小时工作中噪声的累积暴露量或等效连续A声级。
7.现场测量时应注意减少和避免其它环境因素的干扰,如强气流(避开气流或在传声器上加装防风罩 )、电磁场、高温、高湿。
8.脉冲噪声的测量,应选用脉冲声级计。测量的项目主要包括:峰值声压级(dB),有效声压级(rms,dB),脉冲持续时间(ms)。
(五)等效连续A声级的测量和计算
如果在一个工作日内接触不同强度的噪声,应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评价。
根据能量平均的原则,把一个工作日内各段时间所接触的不同水平噪声,经过测量和计算,用平均的A声级来表示,称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nt
continuous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以LAeq表示。
首先测量各个时间段的A声级并记录接触时间,测量数据按声级大小由小到大分段进行排列,按5 dB分段,以中心声级表示,如85 dB(A)表示由83―87 dB(A),90 dB(A)表示由88―92 dB(A),计算出各段声级在一个工作日中总的接触时间,填入相应的记录表中。
以每个工作日8小时计算,小于80 dB(A)不记入 ,一个工作日接触的等效连续A声级按下式计算:
LAeq=80+10log(Σ10(I―1)/2Ti)/480
式中,LAeq:等效声级A声级[dB(A)];
I:中心声级分段序号;
Ti:第I段中心声级(Li)在一个工作日内累积接触总时间(min)。
举例:某纺织厂送料工,每天工作8小时,其中4小时接触100
dB(A)、2小时接触9010kHz(A)、2小时接触80 dB(A)的噪声,按上式计算其接触的等效连续A声级为:
LAeq=80+10log[10(5―1)/2 ×240+10(3―1)/2×120+10(1―1)/2×120]/480
=80+17.2≈97 dB(A)
二、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测定
通常使用的测听仪器为纯音电测听仪,不同型号的测听仪器外形可有较大差别,但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大致相同。
(一)仪器构造及原理
1.仪器主要部件包括 音频震荡器,也称纯音发生器,可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经多级放大达到测试要求;噪声发生器,用以测听时作掩蔽声;耳机,分为气导和骨导两种耳机;衰减器即声音强度调节器,用以控制耳机输出的纯音和噪音的强度。此外,还设有送话和回话装置。
2.频率选择开关 频率设置多为125、250、500、1k、2k、3k、4k、5k、6k、10kHz,气导测试范围125―10kHz,骨导测试范围250―8kHz。
3.纯音或语音信号功率衰减器 一般按5dB分档,衰减范围从-
10dB~100dB,0 dB 纯音为听力零级。
4.“纯音-语音”信号输出开关 分左、右两挡,以纯音或语音信号输出给左耳或右耳的装置。
5.“掩蔽-平衡”信号输出开关 分左、右及平衡各挡,用以将噪声信号输出给左耳或右耳或作两耳交替平衡实验用。
6.“断续-阻断-连续”开关 为纯音信号输出方式选择开关,置于“断续”位置时,纯音信号周期性自动输出;置于“阻断”位置则无纯音信号输出;置于“连续”位置时,则有连续信号输出。
(二)操作方法
1.准备 听力测定应在隔声室内进行,隔声室本底噪声应低于30dB。听力计应经过较准。测试前向被试者说明测试要求及注意事项,并进行预试,待反应正确后再进行正式测听。听力测定记录表见下表。
听力测定记录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种?? ??工龄? ????单位??? ???????????年??? 月
250 500 1K 2K 3K 4K 6K
250 500 1K 2K 3K 4K 6K
听力损失情况
2.听阈测定 采用断续纯音测定听阈,两耳分别进行,如两耳听力接近,一般先测左耳,后测右耳;如两耳听力相差较大,则应先测听力较好的一侧。
(1) 气导听阈测定:通常从1kHz纯音开始,按下1kHz纯音按键,调节听力衰减器旋钮或按键,增加dB值,当被试者在某一dB值下听到声音信号后,便将信号强度降低,直至听不到为止,然后再以5dB为一挡上下推动数次,最后确定刚刚听到声音的听阈值。以后用同样方法测1kHz以上的高频听力和1kHz以下的低频听力。由高频回测低频听力时仍从1kHz开始,即重复一次1kHz的听力,如前后两次基本一致(或相差不超过5dB),则表示测试准确,否则需要重复高频听力测试,再依次测试低频部分听力。测完一个耳朵再测另一个耳。如果两耳听力相差较大时,则测听力较差耳时应同时对较好耳进行噪声掩蔽。测试时纯音衰减器的调节时间不宜太快,声音刺激的停留时间不宜短于2秒。
(2) 骨导听阈测定:如气导听阈正常,则骨导测听可以免测。如气导听阈不正常,特别是低频听阈明显提高时,需进行骨导测听。测听时将骨导耳机置放于乳突处,其它操作方法同气导测听。
(3) 掩蔽: 因为给予被测耳的信号可以绕过头顶或通过头颅传道对侧耳,造成测试误差,所以需对好耳用一定强度的噪声进行掩蔽。如测左耳气导听力时将“掩蔽-平衡”开关置于“右”的位置,则右耳机即有噪声输出,掩蔽用的声级一般采用60―70 dB。
(4)听阈测试记录: 一般用符号“0”表示右耳,“×”表示左耳;实线“――”表示气导,虚线“…….”表示骨导。测试时如衰减器已调到最大值而被试者仍无反应时,则以“↓”符号表示之。
(5)测试时间: 每人每次测试一般不超过10min。TTS测试时间应在停止噪声接触后两分钟内进行;PTS测定应在停止噪声接触12h以后进行。
(三)注意事项
1.职业性噪声聋的听力评定以纯音的气导结果为依据,纯音测听结果为感音性听力损失。
2.鉴于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有暂时性听阈位移,故应将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12~48h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若筛选测听所得的结果已达听力损伤及噪声聋水平者,应进行复查,复查时间定为脱离噪声环境一周。测试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达到合格水平。
3.纯音气导的年龄修正值:确定职业性噪声聋时,应考虑年龄因素,按GB7582耳科正常人(18~70岁)听阈偏差的中值(50%)进行修正。
4.如某一频率纯音气导听阈提高至100dB或听力计最大声输出受检者仍无反应时,以100dB计算。
5.诊断原则中所述的排除其它致聋原因,主要包括:伪聋、外伤性聋、药物中毒耳聋、传染中毒性聋、家族性聋、老年性聋、Meniere病、突发耳聋、迷路炎、听神经瘤、各种中耳疾患等。
6.若出现语频听力损失大于高频听力损失或双耳听力损失分级相差为3级或3级以上者(职业性噪声聋分级),均应请耳科医生复查,以排除其它致聋原因。若听力较差耳的致聋原因与职业性噪声无关,则不记入,只以较好听阈值进行听力损失分级。
7.当一侧耳为混合性聋,若骨导听阈提高符合职业性噪声聋的特点,并且与传导性聋不为同一病因,可按骨导听阈进行评定;若骨导听阈提高可能与传导性聋是同一病因,则按对侧耳分级。同时,应结合以前定期体检的结果综合分析。
(五)评定听力损伤程度及噪声聋
计算单耳平均听阈
右耳平均听阈=(HL500HZ+HL1000HZ
+HL2000HZ)/3
左耳平均听阈=(HL500HZ+HL1000HZ
+HL2000HZ)/3
计算双耳平均听阈
双耳平均听阈=〔较好耳平均听阈(dB)×4+较差耳平均听阈(dB) ×1〕/5?
(吴永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化曲线怎么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