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十堰四方山怎么走农场作业区是什么建制

甘南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甘南县
甘南县,市辖县。位于省西部、中游右岸,地处南麓与过渡地带,属半农半牧县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为4792平方公里,境内有5镇、5乡、95个行政村、611个自然屯,耕地297万亩,人口为393353人(2012年9月)。县人民政府驻甘南县。盛产以“甘葵二号”为主导品种的优质葵花,2000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是国家级绿色葵花生产基地县、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1]外文名称Gannan 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辖地区5镇、5乡政府驻地甘南镇电话区号0452邮政区码162100面&&&&积4792平方公里人&&&&口39万(2012年9月)方&&&&言东北官话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文明公园、音河水库、古城子古城、音河水库旅游风景区车牌代码黑B行政代码230225
旧名二站土名甘井子。土名甘井子的起源,相传距今二百多年前,这里是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后来汉人自南方移居于此地,开垦种植,为解决饮水,他们挖地掘井,清泉自涌,井泉水清爽甘甜,自此以后,移民渐集,烟户口稠,遂将此地取名为甘井子。甘南之称的由来,据有关资料记载,“甘”指放荒丈地的甘字段;“南”是方位名词,指位于海拉尔之南。建置县治时,便以其二字命名。
三代为肃慎地,后为神籍之地。
至时期(约5000年以前---公元前206年),县境属秽貊族的先世与秽貊族活动生息的地方。
及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65年),县境属秽貊族扶余王国之地。汉时属沦地,臣属于,受东汉(今城东之上柏官屯附近古城址)管辖。汉末归附辽东公孙度政权,公元237年归魏,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
时期(公元265年---589年),县境属扶余,隶属晋襄平(今辽阳)“平州刺使兼东夷校尉监护”管辖。公元494年扶余亡,属北扶余遗人“豆莫人”(亦写作“大莫卢”、“达末娄”),亦作“寇漫汗国”。县境是其西部边境与室韦抵接边区之地。
时期(公元581年---618年)县境属室韦(失韦、失围)之地。役属东突厥汗国吐屯管辖。
时期(公元618年---907年),县境属南室韦乌丸部地。隶属于唐“营州都督所”,时改称“东夷都护府”。唐贞元八年(792年)改属“室韦都督府”管辖,受唐“幽州节度使”节制。
及、时期(公元907年---1127年),县境属政权辽国领地。公元901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连破室韦、于厥,904年室韦诸部已统属契丹。县境为室韦故地,是时已归属契丹管辖。947年契丹正式建国为辽。县境归大辽上京道泰州管境,隶属“乌古迪烈统军司”(后改为“东北统军司”)管辖(治所为今泰来县塔子城古城址)。
、时期(公元1127年---1179年),县境属政权金帝国疆土。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21年)金廷为防辽人卷土重来,遣重臣宗人泰州总管婆鲁火,到此列置堡障,修竣界壕,亦称“泰州边堡”、“长春边堡”(今则统称“金东北路界壕”)。县境当时乃金东北路界壕护逻地,戍军“谋克”屯田的地方。隶属金上京蒲与路泰州与东北招讨司管辖(治所为今泰来县塔城子古城址)。
时期(公元1206年---1368年),县境属蒙古王公贴木耳斡赤斤的封地。居辽阳行中书省开元路地面。
公元12世纪活动在西北贝加尔湖一带的蒙古族崛起,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于金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年)开始攻金,1211年金东北路壕便被蒙古攻破。县境便被 占领归附蒙古,封为成吉思汗幼弟贴木耳斡赤斤的封地。元世袓至元八年(1271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元帝国。县境隶属元辽阳行中书省开元路地面,归王府管辖(王府驻地为今泰来县塔城子地址)。
时期(公元1368年---1636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帝国建立。今黑龙江、吉林省西部及呼伦贝尔边疆四境的广大地域仍为故元朵颜残部统治之下,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被征讨招抚归附明朝。初置福余、泰宁、朵颜“兀良哈”三卫,县境属福余卫地南。永乐六年(1408年)今黑龙江西部嫩江支流雅尔河(即雅鲁河之讹)设置了“阮里河卫”;永乐八年(1410年)在今齐齐哈尔城西180里设“噶称哥卫”(《盛京通志》作“喀齐卫克”)。县境先后属阮里河卫、噶称哥卫管辖,统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今俄罗斯黑龙江入海口特林地方)。
明末,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努尔哈赤先后统一了女真诸部与黑龙江等地其他各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原奴尔干都司所辖各卫所,城寨部落均已陆续归服转属努尔哈赤的管辖之下。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帝,建国“后金”。县境即属后金国土,受宁古塔将军属辖(治所为今宁安县故城)。
明朝时期(公元1636年---1911年),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入主北京。东北地方归盛京总署管辖(今沈阳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防御沙俄设“黑龙江将军”,县境随归黑龙江将军管辖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原居住在黑龙江、嫩江上游地区的达斡尔、索伦(鄂温克)等族众因俄乱内迁今嫩江、诺敏江(河)沿岸定居,县境是时为布特哈八旗打牲部落的牧猎区,隶属布特哈管辖(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北后伊卧奇地方),受黑龙江将军与理藩院双重管理。
光绪二十年(1894年)布特哈总管改副都统衔,治所迁至博尔多(今讷河县),县境随属布特哈副都统衙门管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裁撤布特哈副都统衙门,以嫩江为界划分为东、西布特哈总管,县境隶属西布特总管署管辖(今莫旗尼尔基镇北伊卧奇)。
1904年(光绪三十年),清政府解除封禁政策,开始移民招垦。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字雪楼)将甘井子一带荒原勘入招垦设治计划,检派官员组设荒务行局。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3月,采址于老甘井子(今甘南县长山乡永青村),成立“甘井子荒务行局”,开始丈放甘井子段官荒。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采设城基,迁局址于二站(因距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古驿道上的第二站)正式勘定街基兴建县城,后设甘井子巡防局。为龙江府所辖。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3月改荒务局为“甘井子巡防局”,正式兼理民事司法,办理军事、掌管治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4年(民国3年)改为“龙江县甘井子佐治局”。
1926年(民国15年)改升为甘南设治局,隶属于黑龙江省长公署;改县城二站为甘南镇。
1933年(伪大同2年)日军侵占甘南后,改为县制,撤销设治局建县公署。
1934年(康德元年)十二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后,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甘南县划归新设的龙江省所辖。
1945年胜利后,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解放甘南县城,13日建立甘南县民主政府,隶属嫩江省。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伪龙江省改为嫩江省,本县为嫩江省所签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甘南县划属黑龙江省管辖。
1949年8月改称甘南县人民政府,归黑龙江省辖。
1954年为黑龙江省嫩江地区辖,1960年归属齐齐哈尔市,1961年重归省嫩江地区。
1985年实行市管县,撤销嫩江行署,归属市。[2]
清代,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为布特哈游牧地,清末放荒招垦,设立荒务机构。日(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于郭尔罗斯后旗巡防局启用“总理甘井子荒务之关防”,翌年于二站(由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驿道的第二站,故名二站)附近勘定城基。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街基落成”,荒务行局迁抵二站(今甘南镇)。
1908年4月(光绪三十四年三月),撤销荒务行局设置甘井子巡防局,隶属西布特哈总管,办理民政事务,管理地方治安。
1914年(民国三年)7月1日,改设甘井子佐治局,隶属龙江县管辖。同年10月9日批准,将甘井子佐治局改为甘井子县佐。
1916年2月,划归布西设治局管辖。
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甘井子佐治局改设甘南设治局,驻地二站改为甘南镇,隶属龙江道管辖。翌年2月13日,启用“甘南设治局之关防”。
1929年2月,龙江道撤销后,改由省直辖。
东北沦陷后,日,改为甘南县,隶属黑龙江省。
1934年12月,划归伪龙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8月设立嫩江专区,归嫩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一度撤销时,曾归齐齐哈尔市领导。日,嫩江地区正式撤销后,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
1992年末,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大兴安岭南麓断续丘陵与嫩江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嫩江、诺敏河与富裕县、讷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隔水相望,南与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接壤,西和西北部抵金东北路界壕边堡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阿荣旗毗连。全县版图呈角形,总面积4792平方千米。总人口3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万人,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口5700人。辖12个乡镇,县政府驻地甘南镇。[3]
1996年,甘南县辖3个镇、9个乡:甘南镇、东阳镇、平阳镇、宏建乡、长山乡、中兴乡、音河乡、长吉岗乡、兴隆乡、巨宝乡、查哈阳乡、宝山乡。
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甘南县音河镇人民政府驻地迁址及更名的批复》:同意甘南县音河镇人民政府驻地由音河村迁至兴十四村,并更名为兴十四镇,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4]甘南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全县有5个镇、5个乡,有8个社区、95个行政村。县境内有:北京市双河农场(属管辖)、(属管辖):[5]
社区和行政村一览表名称行政村甘南镇
东郊村、西郊村、富强村、长胜村、晓光村、水丰村、富胜村、欢喜村、光辉村、富裕村、边疆村、美满村(社区:红旗社区、繁荣社区、东风社区、幸福社区、立新社区、建设社区、光明社区、东方红社区)
兴业村、兴农村山湾村、兴武村、音河村、兴十四村
东升村、永利村、建国村、兴隆村、宏光村
同盟村、和平村、联合村、隆胜村、东方村、东发村、东阳村、东胜村、团民村
新建村、立志村、红旗村、新华村、金星村、巨宝村
新生村、长宏村、建华村、长新村、双城村、前程村、永青村、向阳村、人民村、永恒村、丰收村、四方山村
繁荣村、前进村、中四村、保安村、太平村、兴胜村、同利村、核心村、兴久村、建设村、绿化村
奋斗村、新发村、新建村、兴鲜村、兴国村、东兴村、望山村、先进村、双龙村
长吉岗村、全胜村、巨宏村、巨丰村、富海村、巨新村、泉眼村、一心村、宝发村、太平山、村四明村、新兴村、三合村、巨强村、宝山村、胜利村、巨变村、德胜村、靠河村
灯塔村、幸福村、朝阳村、曙光村、富国村、黎明村
甘南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甘南县地图甘南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县城距齐齐哈尔市67公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嫩江中游冲击平原右岸,东经122°54′ 6″、24°28′12″,北纬47°35′7″、8°32′5″。东临、,同内蒙古、黑龙江省市、相望,南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自治区接壤,西、北以金代遗迹“东北路界壕”与自治区、隔界为邻。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半农半牧县份,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齐齐哈尔市。境内土质肥沃,土质中、、和占90%以上,以草甸土面积较多,占54.87%,其次为黑土占18.82%,暗棕壤占13.46%,黑钙土占10.72%;还有少部分的沼泽土、泛滥土、盐土与碱土等其他土种,面积占2.13%。含量在2-8%之间,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甘南县的土壤共有11个土类,24个亚类,46个土属,81个土种。[6]全县地貌属和冲击平原过度地带,西部、北部是丘陵漫岗区,丘陵起伏、南部和东南部地平坦的开阔的平原。西北部占幅员面积的47.6%;东南部为开阔的冲积平原,占幅员面积的52.4%。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缓缓递降,坡降平均为分之一,海拔为160-380米。[6]甘南县甘南县属大陆,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受强大的控制,西北风多,严寒少雪,气候干燥寒冷。春季多受东移影响,风大雨少,易发生干旱;夏季在脊影响下,东南季风增强,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秋季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降温急剧,继而控制本地,大地封冻。正常年平均气温2.6℃,最高温度39.2℃,平均最低温度-3.4℃。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以上的日数204d,活动积温度2964℃;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日数139d,活动积温2,562.9℃;无霜期90%保证率为125d。年平均降水量均为455.2mm,近五年平均年降水只有224.6mm。是黑龙江省雨量较少的地区,最低温度-35.4℃,平均最高温度9.2℃,年降水量平均为455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32天,最短120天。[6]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嫩江、、、等一江三河及等大中型水库14座,水面10万亩,为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6]甘南县自然降水、地下水和河流容水总资源为345.2亿m3,其中地表水18.5亿m3,地下水326.7亿m3,保证率为75%的年水资源总量9.45亿m3。,年可利用水量为93.06亿立方米。地表水年消耗量为3.413亿m3,其中:农、牧业灌溉用水总量3.21亿m3,占地表水年消耗总量的94.05%,工业用水总量0.103亿m3,占地表水年消耗总量的3.02%,生活用水总量0.1亿m3,占地表水消耗总量的2.9%。河流、水库、泡沼等水面面积为6667余公顷。[6]甘南县县内林木有、、、、、、、、、黄波萝、等,森林覆盖率为13%。中药材有、、、、、、、、、、、等200多种。山野菜有30多个品种,黄花菜每年都有出口,、、较多,年产数千吨。有、、、、、以及杂粮、杂豆等;有、、等;有等。此外,还有薯类、瓜果和各种蔬菜。甘南县县内野生动物有几十种。毛皮动物主要有、、;细皮动物有、、、。县内野生动物毛都是高级制裘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保护动物珍禽、也栖息在县内的沼泽苇塘里。境内草原面积90万亩,可饲养大牲畜15万头,山绵羊40万只,是全国细毛羊、肉牛生产基地。甘南县、合胜村地下埋藏着400万立方米的,是各种房屋建筑防寒原料。埋藏着近250万立方米的,是生产水泥的优质填充料。县内广大地区蕴藏着斑状、、、、矽造岩、、、、、等15种矿物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等15种。、资源储量也很可观,极具开发价值。截止2012年9月,全县总人口为393353人,人口出生率为7.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出生政策符合率为89.17%,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7]甘南县2012年有少数民族9600人,21个少数民族。其中以、、、、为主体,兴鲜村为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全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该村人口914户、3405口人(2012年)。[8]甘南县已建立农业标准化实施标准和种养殖生产技术实施规程,有1个省级地方标准、1个市级地方标准和5个企业标准,并制定了10大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28个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甘南县培育了、奶牛、生猪、玉米四大产业链条,年精品葵花种植面积在70万亩以上,全县农民靠种植葵花一项年能人均增收1000元。甘南县已有50万亩精品葵花获得了国家,该县已成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整体推进县。甘南县以平阳镇、音河镇、东阳镇等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通过发放良种补贴,推广高产技术,集约连片种植等方式,扩大了全县优质玉米生产基地。甘南县重点扶持专业村屯和养殖大户,促进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规范化,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该县辖区奶牛存栏已达到8.5万头,牧业规模养殖户发展到3306户。该县引进建成的飞鹤(甘南)万头奶牛国际示范牧场首期从澳大利亚引进高产奶牛1304头。甘南县依托鑫鹏牧业公司采取的“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得生猪养殖标准不断提高,有力拉动了生猪产业化链条,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实现了增收致富。甘南县生猪出栏总量达到21.2万头。甘南县是农牧县,工业刚刚起步。甘南县工业生产门类含食品、粮食加工、化工、纺织、机械制造、建材、民间工艺等7个行业,其中以柳编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品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主要企业有飞鹤(甘南)有限公司、黑龙江鹤城酒业有限公司、黑龙江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富华集团总公司。甘南县非铁路沿线。齐甘高速从城边通过,向西北直通,西南直通。“龙甘”、“拉甘”、“甘富”、“甘双”及县通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已开通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网通通讯、宽带网络覆盖县乡。商贸、金融、医疗、保险、娱乐、餐饮等各种服务业设施配套齐全。
甘南县是黑龙江省宗教大县,现有、、、四大教派。
基督教活动场所有:甘南镇基督教会、甘南镇鲜汉基督教会、宝山乡基督教会、中兴乡基督教会、平阳镇基督教会、兴十四镇基督教会。
天主教活动场所有:甘南镇平安村天主教堂、甘南镇立新街天主教堂。
佛教活动场所有:甘南县普渡寺。
伊斯兰教活动场所目前没有。[8]齐齐哈尔甘南县兴十四村小学甘南县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科技先进县和全省教育先进县。
甘南县每年均举行高考,考场秩序良好,各考场无违规行为及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平安高考”。考点按照标准化考点要求安置钟表、屏蔽通讯信号,部分考场还安装了监控设施。2014年,有武警首次参加高考护航。[9]甘南县雪景甘南县境内以黑龙江省著名水库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水面波碧水澄,岸边树木环绕,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幽雅壮观,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最佳去处。此外还有被誉为中国第二长城的金代东北路界壕边堡遗址、日本垦拓团遗址、龙江第一村兴十四的生态旅游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十分抱歉,您要查看的网页当前已过期,或已被更名或删除!
&&& &无法访问本页的原因是:
您所请求的页面不存在!
| 返回出错页 | 关闭本页转载黄明丰《山丹军马场大辞典》
&&&&&&&&&&&&&&&&&&&&&&&&&&&&&&&&&&&&&&&&&&&&&&&&&&&&
山丹军马场大辞典S-4(删丹山-孙云峰)
陕西延安军马场
参见“延安军马场”。
烧何种羌攻陷删丹城东南的巨鹿坞&东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青海烧何种羌出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入据张掖郡,攻陷删丹城东南的巨鹿坞,被护羌校尉段颞击败。
社会主义总路线教育&
1954年,全场开展社会主义总路线教育,提高职工群众对社会主义“一化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统购统销”政策(由国家粮食企业统一经营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认识。
。1960年下设农业队、机务队。1961年下设农一队、农二队、机务队。1961年10月,十分场撤销。
是当时山丹军牧场五个分场之一。1957年合并于二、三分场。参见“1951年分场建制”。
14个军马场当时交出和现在收回时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变化:1956年移交时马场总面积1
190万亩,现为90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由移交时的7.56万亩,发展到129.6万亩,扩大了16倍;移交时马30 619匹,现为22
600匹,减少了26%;牛羊猪由27 290头增至158 627头;人员(不含家属)由3 358人增至27 633人;资产由2
642万元增至7114万元。
授予马场管理局“售油模范”光荣称号。
中国西北部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全长550公里,流域面积39,000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脉西段疏勒南山和托来南山之间,西北流经玉门、安西等绿洲,注入哈拉湖。疏勒河流域的农业灌溉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汉唐时代,新中国建立后,加快了该流域的开发建设,先后建成昌马引水枢纽、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等水利设施,有力的促进了该流域的经济发展。
年均降水量(毫米)
各年代年降水量
与年均降水量比较
武威杂木寺
武威孔家庄
武威皇娘娘台
永昌插剑门
山丹白石崖
民乐童子坝河
流经场区的西大河历年水流量变化幅度较小,未出现过石羊河水系水流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西大河插剑门以上汇水面积共811平方公里,计12.6万亩,场区境内汇水面积70多万亩。马场云杉林(包括疏林)只有21203亩,占汇水面积的比例不足2%,灌木林面积21万亩,占18%。据永昌插剑门水文站资料,马场接管森林前的1956年至1963年共8年径流合计12.517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1.565亿立方米;马场接管后至1976年二类调查时共13年总流量20.87亿立方米(未加水库库存水量),平均年径流量1.605亿立方米,较接管前年均增加400万立方米。
四蕊朴别名石朴、昆明朴、西藏朴、凤庆朴,榆科朴属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白色;当年生小枝幼时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老后毛常脱落,去年生小枝褐色至深褐色,有时还可残留柔毛;冬芽棕色,鳞片无毛。叶厚纸质至近革质,通常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长5-13厘米,宽3-5.5厘米,基部多偏斜,一侧近圆形,一侧楔形,先端渐尖至短尾状渐尖,边缘变异较大,近全缘至具钝齿,幼时叶背常和幼枝、叶柄一样,密生黄褐色短柔毛,老时或脱净或残存,变异也较大。果梗常2-3枚(少有单生)生于叶腋,其中一枚果梗(实为总梗)常有2果(少有多至具4果),其它的具1果,无毛或被短柔毛,长7-17毫米;果成熟时黄色至橙黄色,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核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具4条肋,表面有网孔状凹陷。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四蕊山莓草
丛生或垫状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花茎高2--5厘米。三出复叶,连叶柄长
0.5---1.5厘米,叶柄被白色疏柔毛;小叶倒卵长圆形,长5--8毫米,宽3--4毫米;顶端截平,有3齿,基部楔形,两面绿色,被白色疏柔毛,幼时较密;托叶膜质,褐色,扩大,外面被稀疏长柔毛。花1--2顶生;花直径4—8毫米;萼片4,三角卵形;顶端急尖或圆钝,副萼片细小,披针形或卵形;顶端渐尖至急尖,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花瓣牛,黄色;倒卵长圆形,与萼片近等长或稍长;雄蕊4,插生在花盘外面,花盘宽阔,4裂;花柱侧生。瘦果光滑。花果期5--8月。产于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生山坡草地、林下及岩石缝中,海拔米。
“四五五五”管理办法 即畜牧连队的“四五五五”管理办法,是山丹马场场区多年形成的管理经验。四定:定人、定畜、定车、定任务。五勤:勤检查,防事故;勤喂养,保好膘;勤扫垫,多积肥;勤刷洗,防疾病;勤观察,保好胎。五权:饲养员有五权——使用牲畜有检查权,乱拉牲畜有干涉权,使役过度有制止权,母马发情有指令配种权,发生疾病有制止使役权。五不交接:喂不饱不交接,饮不足不交接,有疾病不交接,使役后不进圈不交接,有异常情况不讲清不交接。参见“畜牧管理经验”。
四医大换防重庆&参见“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换防重庆”。
松山分场位于甘肃平番(永登),最初隶属于陆军部甘肃种马牧场。民国8年(1919年)冬10月,陆军部甘肃种马牧场成立,民国12年(1923年),调马300匹成立平番(永登)松山分场,并同时成立海源分场和榆中马衔山分场。民国&17年(1928年),凉州镇守使马廷勃之变中,第一军马场场部被焚,马被抢数百匹。平叛后,因各马场剩马不多,遂将海源、马衔山、松山诸场马匹归并到大马营,改为甘肃军马孳养场。民国18年(1929年)夏,甘肃督办刘郁芬因山丹离省城路途遥远,调运官马颇费时日,遂将军马孳养场迁至榆中马衔山,大马营马场遂沦为马步芳、马步青的私人牧场。民国23年(1934年),军政部筹建山丹军牧场,指定大马营为场址,因马步芳、马步青兄弟占据大马营牧草,决定将山丹军牧场总场部设于永登松山,山丹大马营为第一分场,实为虚名;海源、马衔山分别为第二分场和第三分场。民国27年(1938年),山丹军牧场奉命接收经济部西北畜牧场,合并于松山总场。民国29年(1940年),民国政府颁布《十年马政计划》,场长宋涛趁机收回大马营草滩,山丹军牧场大马营分场正式成立。8月,从松山赶来母马1000匹,废弃10年的大马营马场重归中央政府经营。同时,建起山丹军牧场贵德分场、松山分场、岷县分场。各分场场长均为上校衔。民国31年(1942年)春,军政部将大马营分场改为山丹军牧场,松山分场改为永登军牧场,其他各场均升为独立场,直属军政部。
本为松山分场,最初隶属于陆军部甘肃种马牧场。民国23年(1934年),军政部筹建山丹军牧场,指定大马营为场址,因马步芳、马步青兄弟占据大马营牧草,决定将山丹军牧场总场部设于永登松山,暂称松山总场,山丹大马营为第一分场,实为虚名;海源、马衔山分别为第二分场和第三分场。民国27年(1938年),山丹军牧场奉命接收经济部西北畜牧场,合并于松山总场。
嵩明军马场
宋代大马营马场废弃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山丹被西夏占领,大马营马场废弃。
宋代实行茶马制
宋代实行茶马制,即设市场换少数民族的马匹。张掖、扁都口均设互市(茶马市),换得马后,肥壮的充军,瘦弱的交大马营马场。
宋建场 1960年2月出生,甘肃临泽人。曾任山丹军马三场副场长。
宋平来场视察&日,甘肃省委书记宋平来场视察工作。
宋涛()国民党陆军少将。又名宋平洪、宋海田。湖北省随县均川镇宋家畈人。早年从随县赴日本帝国大学留学。回国后任甘肃省建设厅技正。1936年2月授少将衔。1935年1月至1945年任国民党西北军山丹军牧场少将场长。后调任“国防部”高级参谋。1947年7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解放前去台湾。1971年去世。其妻蒋元翠为蒋介石之兄蒋介卿女儿,1979年由国务院台办审批去台湾。子宋敬铭,国民党中将。“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日发布消息,称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奉化普查发现蒋介石之兄蒋介卿女婿宋涛旧居”。
宋协天 1943年11月出生,山东莱阳人。陆军大校。1990年10月调入,曾任马场管理局副局长。
1912年8月出生,河北清苑人。高级畜牧师。曾任国营山丹牧场副场长。
场区职工教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送培,一个是场内培训。1972年以来,场区职工送培逐渐受到重视,送培人数逐年增多。1972年至1993年,中专以上学历送培总人数为1272人,企业支付学费159.56万元。
送培及函授学习 1984年以前,马场共送地方师范学校代培小学教师82名。1983年至1993年,场区先后选送到武威师范学校进修的小学教师达86名,现多为学校教学骨干。1977年至1982年,选送183名教师到地方大专院校进修,44名中学教师参加西北师范学院函授学习。截至1989年,全场送培中小学教师429人。1990年至1993年,选送到各类师范院校进修的教师计37名。
苏德生 畜牧大学毕业生,军马二场马五队养马技术员。1969年冬,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与同队牧工前往二场马一队(又称四墩子牧场)接马,不幸坠马身亡,以身殉职。根据他生前意愿,军马场追任他为中共党员。
苏联、匈牙利专家 1957年,苏联畜牧、农机专家及匈牙利农机专家到场解决马绦虫病及拖拉机修理保养等疑难问题。
曾任山丹军牧场副政委、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苏制自动康拜
1953年9月,第一台苏制自动康拜因到场。
肃南县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简称肃南县,成立于1954年,因地处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县东邻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南于青海省相邻,北与武威、永昌、山丹、民乐、张掖、临泽、高台、酒泉、嘉峪关、玉门等县(市)接壤。肃南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境内草原广袤、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矿藏丰富,除明花区属沙漠外,其余均系山地。平均海拔约3200米。祁连山主峰素珠莲及著名的“七·一冰川”即在境内。气候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气温3.6℃,日照时数3085小时。无霜期83天左右。动植物资源除原始森林和种类繁多的优质牧草外,还有100多种中药材和19种主要珍贵野生动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肃州 肃州即今甘肃省酒泉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是传说中古雍州的西界。肃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四千年前,就有先民居牧游猎。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三面环山,形成盆地,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绿洲、戈壁、河流、湖汊交织,属大西北典型的戈壁绿洲地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清泉绿洲、长城烽燧、祁连雪峰等自然景象、构成了粗犷、雄浑的西部风光画卷。千年古泉、西汉胜迹、李白诗碑、钟鼓楼、玉泉阁、左公柳、东晋壁画墓、汉晋墓葬群、明代古长城等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肃州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之处,是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切合点上的次区域中心,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中转站,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金三角”。
参见“山丹马速力测验”。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唐朝大诗人李白诗句,见于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诗句中所说的“燕支山”又名“焉支山”或“胭脂山”,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汉以前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驻牧地。在更早的时候,原属月氏和乌孙的游牧地区,后来月氏和乌孙先后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这一带才被浑邪王和休屠王占领。燕支山的草原上不仅水草丰美,据说还产一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说:“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即是对此的生动写照。燕支山草原是浑邪王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应该说也是他们的福地,所以才有“虽然居住于燕支山,却不觉得朔风冰雪寒”的慨叹。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兵出临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隋文帝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命恢复河西地区的军牧场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命大将屈突通恢复河西地区的军牧场。他根据档案查出散失军马2万匹,恢复因战乱废弃的大马营马场。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三伐辽东等。
隋炀帝亲临大马营马场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炀帝亲自下诏查问河西牧马情况。大业五年六月,炀帝在打败吐谷浑后,出大斗拔谷时,遇大风雪,士卒死者大半,炀帝之姊丽华(北周宣帝之皇后)也被冻死。炀帝在张掖召见了诸郡的四科举人后,到焉支山举行盛会。西域27国王公大臣,“皆令佩金玉,被锦罽”,在焚香奏乐的歌舞中,于道左谒见炀帝。又令甘凉士女艳饰纵观,周围数十里,“骑乘填塞”,极尽其盛。
隋炀帝与“万国博览会”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为了拓通丝绸之路,经营西域商贸“互市”,保证长治久安,决定西巡。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山丹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举世闻名,载入史册。此年六月,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登山丹焉支山,参禅天地,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万国博览会”,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一次中原王朝帝王西巡至山丹境内的重大活动,史称“万国博览会”。
隧洞出口至第一分水点 参见“西大河管道隧洞出口至第一分水点”。
索伦军马场
索伦军马场地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境内,场部距乌兰浩特市 137151.65119571961619761219797归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农牧场管理局,1980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州四方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