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动完手术做完六次鼻咽癌放化疗后遗症,说半月以后做放疗,可去做放疗肚子都肿了,胀的出不来气,医院说扩散了,没治

您的位置: &
& 得了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做化疗能活
得了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做化疗能活
非霍奇金淋巴瘤知识简介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称。在我国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在常见恶性肿瘤排位中在前10位以内。NHL病变是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的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依据细胞来源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B细胞、T细胞和NK/T细胞NHL。临床大多数NHL为B细胞型,占总数70%~85%。....
相关疾病:
问:得了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做化疗能活多久......
答:您好,不能化疗的病人可以采取中药保守治疗 &&......
问:乳腺癌不做化疗能活多久&&......
答:病情分析:你好,根据您的情况…有癌症一定要看中医指导意见:中医对癌症的抑制效果很好,还有病人的情绪很重要,祝您健康 &&......
问:......
答:您好,生存期的长短要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饮食,心理因素,病情的程度和后期的治疗情况来综合考虑. &&......
问:病情描述:&&患者男,54岁,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刚做完胃切除手术病检结果晚期胃癌&&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果不......
答:你好,你说的情况最好采用有效的传统中药巩固治疗,有可能康复,许多患者康复后能够长期存活。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青阳参、香菇、红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术、八月札、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
问:前(大概3月份和4月份)&&化验检查结果: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恶性&&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曾经做过第一个化疗,颈部的沉了一些,肝......
答:你好,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对化疗有一定的敏感性,应该首选化疗,最好能适当进行化疗,可以配合中医中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以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
问:淋巴瘤非霍奇金,第一个化疗过后就双腿水肿是怎么回事?&&病情描述:&&病人本身有哮喘,又做了一次化疗10天后,双腿水肿&......
答:化疗后副作用很大,应该服用中药辅助治疗,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益气血,有效提升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药的副作用. &&......
问:病情描述:&&我妈妈今年3月份左右就感觉胃部不舒服后去梅州医院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弥漫型’,医生说动不得手术须化疗预计就化6个疗程,现在已化疗......
答:化疗不能将癌细胞全部杀死只能按比例杀死癌细胞,残余的癌细胞发展很快,形成新的病灶,建议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杀死残余的癌细胞,提高免疫力,达到理想效果&&......
问:全部症状:&&非霍奇金淋巴瘤3期&&发病时间及原因:2010年确诊&&治疗情况:现做第四期化疗&&n......
答:淋巴瘤的中医治疗是近年来逐渐流行,效果很好的新的治疗方式。服用现代中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手术、放化疗以后服用人参皂苷Rh2(人体最佳吸收含量为16.2%)胶囊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中医治疗癌症的原理:中医......
问:急性淋巴瘤不化疗能治好吗......
答:指导意见:目前是需要采取化疗及中药辅助治疗的,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来增强抵抗力的。 &&......
问:先天性心脏病不做手术能活多久,像我这样得了抑郁症能做嘛?......
答: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你这是关于抑郁症患者手术的问题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描述,你这种情况建议先去检查一下,看看自身的情况再决定是否治疗,以免影响疗效或是治疗效果出现问题&&......
问:......
答:您好,术后残余癌细胞会不定时向各部位转移,所以患者术后要加强巩固治疗,化疗副作用大,常会引起脱发、厌食、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对病情恢复不利,有可能促进癌细胞的扩散转移,患者可以考虑少做几次化疗,同时结合抗癌的中药,短期减轻化疗的......
问:......
答:您好,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较较敏感,做化疗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放疗,康复期可以服用抗肿瘤的中成药口服液,在杀瘤的基础上,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复发转移&&......
问:......
答:您好,多模式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可以考虑化疗结合中医药共同治疗,加强疗效,抑瘤消瘤,能起到短期减毒增效的作用,远期能抑制癌细胞,控制生长转移。&&......
问: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活动就喘 不动还好些 晚上上不来气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无
&&想得到......
答:最好是中药治疗,本人是医疗工作者,并非反对西医西药,只是西医方面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只能是手术、放疗、化疗,切了再切,直到生命结束,病人一直在痛苦中度过。从中医角度讲,中医认为癌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
问:全部症状:精神压力很大,食欲与食量睡眠等尚可,病人并不清楚自己得了肺癌,但心理压力极大.家属主要是担心病人知道实情后,会压力极大&&发病时间及原因:2......
答:病情分析:&&如果病理检查确定是鳞癌,那么还是需要配合术后的化疗或放疗为好的,这样可以提高生存期时间&&意见建议:&&至于你说的不化疗的话能生存多长时间是不好确定的,因为癌的生存时间与患者的......
更多相关推荐
收藏快速问医生,随时免费咨询和挂号老爸得了癌症,先前放疗化疗了几次花费差不多70万头发都掉完了,现在病情好转头发也长出来了也能做家务_百度知道
老爸得了癌症,先前放疗化疗了几次花费差不多70万头发都掉完了,现在病情好转头发也长出来了也能做家务
先前放疗化疗了几次花费差不多70万头发都掉完了,现在病情好转头发也长出来了也能做家务活,问题是对于癌症治疗后的一些饮食方面不是很懂,常吃错东西导致头晕。抗癌的食物又是那些老爸得了癌症
提问者采纳
网上这个东西不好说首先要祝你父亲身体健康 但是平常的食物应该找营养师和医师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应根据病情合理分配食物。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但是位置不一样抗癌食物百度里面就有。而且,你爸爸要验一下过敏源,但不一定适合你爸爸,可能是因为本身体质问题。你得说他是什么病症,头晕不一定就是跟他自己的病症有关,方式就不一样。我爸和我妈都得过癌症
建议你去买本吃出来的健康。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适合各种癌症的药膳和饮食习惯的知识。
清淡为宜,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心情愉快就行,吃些抗癌药就行,
胡萝卜大蒜花椰菜番茄菠菜西红柿草莓苹果萝卜黄豆柑橘芦笋红薯大豆卷心菜芥菜葡萄海带甘蓝猴头菇保持身心愉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中新网安阳5月22日电 (王秋兰)家住河南安阳的22岁女孩孙晶晶幼时右小腿被诊断为先天性的血管脂肪瘤,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小腿已经有她腰部那样“粗”,每天拖着笨重的右腿,走得稍微远点,右小腿就会肿胀的厉害。今年4月份,晶晶的母亲和爱梅被诊断为食道癌中晚期,本来贫困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困苦之中。晶晶告诉笔者,母亲是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亲人,她不想再失去母亲,如果有可能,她希望先救治癌症晚期的母亲。  22日,笔者辗转联系到晶晶本人,身高150cm,体重65kg的孙晶晶,腰围二尺一左右,小腿下方的肉瘤已经有她腰部那么粗,然而脚后面的“肉瘤”已经紧挨着地面。她告诉笔者,小腿有原来的一个小水泡,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展到到现在的“肉瘤”。“平时都是穿着特大号码的运动裤,否则像腰一样粗的右腿是很难穿进去的。就连平时穿的鞋子,也要用剪刀剪掉后半部分,这样右脚才能穿上。如果不走路,右小腿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每走一步时,先迈开左腿,用左腿拖着右腿走,走的稍微远些,整个右腿就肿胀的厉害。”  晶晶向笔者描述道““每当到夏天的时候,右腿上的肉瘤在滚烫水泥地上来回摩擦,被烫成了水泡,冬天因天气冷,腿部起了好多冻疮,天气稍暖和一点,这些冻疮就会痒的非常难受。”不知不觉这样的生活已经维持了这么多年,她非常感谢妈妈和爱梅对她的不离不弃的照顾。  其实,晶晶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岁多的时候右腿长了一个水泡,后来越来越大,父母带着她到处到各大医院求医,始终没有看出是什么病。在七八岁那年,被诊断为先天性血管脂肪瘤,但是没有过多久父亲因患尿毒症离他们而去,而且还欠下了一大笔钱,然而治疗晶晶的病更是没有希望。16岁时,和爱梅带着晶晶继续求医,最后被郑州一家医院诊断为右下肢神经纤维瘤病,几万元的手术费再次让她不得不放弃治疗。没过几年,90多岁的奶奶也离他们而去,再到后来,唯一的哥哥因为医疗事故入了狱,嫂子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本来幸福美满的家庭在这几年间变得支离破碎,说道这里,晶晶的声音几度变得哽咽起来。  据晶晶介绍,在晶晶小的时候,母亲和爱梅为了不让晶晶受欺负,除了上学基本上不让她出门。后来到了初中,学校到家大约有三公里远,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载他上学,遇上雨雪天气,不会骑车的和爱梅,就推着自行车送她上下学,一天往返四次,那就是路上还不断鼓励晶晶、开导晶晶,让她好好学习。直到初中二年级,随着腿部肉瘤的重量增加,晶晶才不得不选择辍学。  和爱梅在2011年被诊断为食管癌,让晶晶不能接受的是,今年4月份,食管癌已经发展为中晚期,在庞大的住院费和医疗费面前,和爱梅选择了放弃。在晶晶的再三央求下,在亲戚朋友的极力劝说下,和爱梅才答应去医院接受放疗,放疗后继续回家养病,期间,无论母亲强忍着疼痛,仍然鼓励晶晶要勇敢的活下去。  每年的母亲节,即使家里再贫困,行动不方便的晶晶也会为母亲做一顿感恩的饭菜,一盘清炒的豆腐在其他人看来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在母女二人的眼里,这些饭菜比世界上任何饭菜都要美味。遗憾的是,今年的母亲节,和爱梅在医院做放疗,看到化疗中母亲难受的模样,她心急如焚,真想躺在床上的就是自己,去为母亲承受这一切的痛苦。  昨天,当地村委会特地为晶晶家举办了募捐活动,有2500余元。据晶晶介绍,村里人的捐款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钱,基本上可以够她母亲下周二放疗的费用了。  “家里的电视、电动车、电饭煲、手机、还有身上穿上的衣服,就连家里的油和面也都是亲戚、朋友和邻居送过来的,这些年来,他们没少帮助我们家,真心感谢他们,要不是邻居的这么多年的帮助,恐怕这个家也很难维持下来。有多少次,我痛恨自己的腿,要不是还能去打工赚钱为母亲治病。”说道这里,晶晶的声音变得沙哑起来。  西羊店村马主任告诉笔者:“孙晶晶家里不是一般的贫困,而是特别的贫困,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她们家已经被列入低保户,邻居们也会主动帮助他们,但是对这样的家庭来讲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和爱梅食管癌住院后没有几天就放弃了治疗。由于家庭的变故,家里就剩下了母女两个,尤其是两个人都在有病的情况下,一个还要照顾另外一个,实在不容易。”  “我妈这辈子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一心扑在这个家上,从未抱怨过,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我,没有放弃过这个家,更没有放弃自己。在自己与病魔斗争中,还时刻鼓励着我要坚强的活下去。我的腿可以晚点时间医治,但是母亲的病却不能再等了,我现在最希望就是用尽一切办法先把母亲病治好,如果有来生,我希望和妈妈继续做母女。”晶晶告诉笔者。(完) ■病床上的小文洋看起来十分乖巧,让人怜惜。 ■父亲买来儿子最喜欢的螃蟹,让他忘记穿刺手术带来的疼痛。■一家人陪伴着孩子,父亲(左一)无力地靠着衣柜不知怎么办。  肝癌晚期  孩子说,“我肚子里长了虫,捉出来就可回学校上课了。”  母亲说,“半个月前还活蹦乱跳的,我们决不放弃他!”  半个月前,一个噩梦般的字眼降临到租住在巴南区鱼洞、来自忠县的7岁小男孩陈文洋身上———肝癌晚期。仅仅是一次肚子痛的普通检查,让这个刚刚在小学课堂上待了不到两个月的孩子,无奈地躺在了病床上。  昨下午,在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小文洋有些不耐烦地一个劲问母亲杨桂英:“妈妈,我啥时候才能回去读书?生病好无聊哟!”杨桂英差点就控制不住,强忍欢笑后赶紧转身,悄悄将泪水抹掉……  重庆晚报记者 彭光瑞 史宗伟 摄影报道  孩子直嚷肚子痛  一查是肝癌晚期  几天几夜寸步不离的看护加上相当绝望的心情,让小文洋30多岁的父亲陈世君有些木讷了。提及儿子的病,这个看起来十分精壮的汉子说话小得像蚊子声。  “儿子就喜欢吃学校门口卖那些小吃,我一直觉得是吃坏了肚子。”陈世君对重庆晚报记者说。本月中旬,放学回家的儿子突然说肚子痛,因为孩子身体一向很好,所以夫妻俩没太在意。14日,他还是带着儿子去了巴南区花溪医院。  经初步检查,花溪医院发现小文洋肝部有异常,建议家长带他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大医院检查。16日,陈世君带着儿子来到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进行全面体检,结果让夫妻俩几乎崩溃———肝癌晚期!  “这怎么可能哟?娃儿还这么小。”陈世君两手抱头,拼命地回想着孩子身体健康的证据:儿子出生时6斤7两,从小就长得壮;从小就好带,很少生病;别的孩子胃口不好,儿子总是几口就刨完一碗饭,从来不挑食……所以夫妻俩放心到重庆打工,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照看。  陈世君说,孩子身体唯一的隐忧,就是与母亲一样,都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去年9月夫妻俩将儿子接到重庆读幼儿园,入托体检时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正常。“仅仅一年时间,怎么就变成了肝癌晚期?你让我如何接受嘛?”  螃蟹iPad玩腻了  特别想上学读书  昨日医院病床上,小文洋看上去与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病床上输液的他不老实地歪着脚。小姑陈秀玲给他举着iPad,他用没有扎针的手玩着切水果游戏,还不时发出格格的笑声。  小姑陈秀玲说,刚刚进医院那会儿,小文洋还活蹦乱跳地。前几天做穿刺检查后,孩子直嚷疼得不行。做完检查他就蔫在床上,常常捂着肚子说不舒服。这几天,好像肚子也越来越大了。  前两天,孩子的小叔给他拿来一部iPad,说是专门送给他的。小文洋起初不信,问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得出结论:“你骗我的哟!”  过了一会儿,小文洋玩腻了iPad,竟然从病床旁边牵出两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两个细麻绳栓在螃蟹的夹子上,文洋看着大螃蟹在空中张牙舞爪,一脸的开心。  陈世君说,两只大螃蟹是他专程去超市给儿子买的玩具。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最喜欢捉螃蟹。前几天文洋做穿刺,吵着要到河边去捉螃蟹。“我只好去买来两只,用麻绳牵着让他玩。”  “我肚子里长了虫子,捉出来了就可回学校上课了。”小文洋说,自己是游戏高手,打得最好的游戏就是切水果。不过自己还是更喜欢读书,这几天生病就特别想回学校。文洋害羞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上次考试他数学考了98分,就错了一道题。  治疗要花30万元  母亲说绝不放弃  母亲杨桂英一直站在病床前,默默地看着儿子不吭声。半响,她才说话了。“解放碑有家大医院的医生直接告诉我,快带孩子出院,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别留下遗憾。”杨桂英边说眼泪边打转———对于母亲,没有比这话更残酷的了。儿童医院的医生也告诉他们,由于已属肝癌晚期,治愈可能性很低,只有先化疗,控制住癌细胞后,再考虑有没有手术的可能。“据说这种情况还没有治疗好的先例,费用至少要30万元。“  这几天,很多亲戚朋友打电话来慰问。“他们都说让孩子开开心心走完这一段吧。”杨桂英说,自己始终无法接受这样的劝慰。“就在半个月前孩子还是活蹦乱跳的,什么病都没有,怎么会突然成这样?”杨桂英说,她相信会有奇迹。  杨桂英说,夫妇俩是从忠县来重庆务工的农民工,丈夫陈世君在巴南区八公里家具市场当安装搬运工。孩子读书后,她就在家照顾,全家每个月仅有3000多元的收入。即便如此,杨桂英仍然表示:绝不放弃儿子的治疗。  下午5时30分,小文洋就读的巴南区马王坪小学的老师、同学来到病房中,送上师生的2万多元捐款。  3个月可病变到晚期  预防肝癌要定时体检  重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张大志介绍,肝癌属于较为隐性的癌症,通常前期肝部发生病变时,患者不会有明显病征,而有病征之后通常都已经恶化。他称,肝癌从病变发展到晚期,只需3个月就够了。所以小文洋去年体检正常今年发病,这并不奇怪。  张大志说,发现肝癌要依靠定时体检,预防肝癌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预防乙肝、丙肝传染;一是少饮酒、少吃霉变食物。  预防肝炎要特别注意母体传染,建议女性在妊娠期进行详细体检,以目前医疗技术,如果母亲患有慢性肝炎或携带病毒,孩子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出生一个月和半年期间再次注射,基本可以隔断母体乙肝传染,成功率超过90%。  7岁患肝癌相当罕见  估计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关  一般是成年人容易患的肝癌,为啥7岁孩子也会患上呢?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肿瘤科住院医师孔祥说,小文洋与母亲杨桂英均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俗称小三阳),他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市肿瘤医院肝外科副主任医师殷子奇说,7岁儿童患上肝癌比较罕见。就本病例而言,乙肝病毒从母体传染给孩子,之后进行病变最终导致肝癌的可能性较大。他解释,一般来说,妊娠母亲如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或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孩子通过母体遭受传染的可能性很大。而乙型肝炎病变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几率也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倍。  重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张大志也认可上述说法。他说,患有乙型肝炎病人有1/3几率恶化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有10%-30%可能恶化为肝癌。他称,自己从医20多年,接治过的最年轻肝癌患者为20岁左右,幼儿身上患肝癌确实罕见。  目前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主要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三种方式。其中放疗就是利用放射线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放射治疗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  尽管目前的放疗技术和肿瘤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根据IEAE的最新统计数据,估算2005年—2025年的20年间,在发展中国家将有1亿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疗,但目前仅有20%—25%的需要放射治疗癌症的患者能接受放射治疗,将来可能更差。  70%的肿瘤有放疗空间和条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的统计,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被治愈,其中手术贡献率为22%,放疗贡献率为18%,化疗贡献率为5%。2012年欧美发达国家统计数据表明,肿瘤患者中60%—70%应接受放疗。  放疗技术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跟手术并驾齐驱,但治疗本身不开刀、不出血,风险更低。除了胃肠道、腔道手术,常规手术有绝对优势的空间切除以外,70%的肿瘤在不同的时间和阶段都有放疗的空间和条件。  放疗还不被大多数人所认知  在日本,每年早期肺癌患者采取放射治疗的有几千例,而在我国100例都不到。许多选择放射治疗的患者多数是已经到了晚期没法救治的,本来病人就已经很痛苦了,再采取放疗更受不住。现代放疗已经完全告别了敌我难分的“土炮时代”,而是进入了精、准、狠的“导弹时代”。 以前医生为了减少放疗的副作用,往往采用多次小剂量放射的方式,而现在医生敢于“加大火力”打击肿瘤,即加大剂量,减少次数,缩短病人的放疗时间。效果也比过去好得多,副作用也小。  放疗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放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病人体位固定、模拟定位影像获取,靶区确定和器官勾画,计划设计与计算和实施治疗等步骤。每一个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计划设计的不确定度大小,治疗方式与方案的正确选择,治疗实施阶段的操作质量和重复的稳定度等必须有准确的评价、校准和控制保证措施。这些过程的误差和不确定度可以独立存在也可能互相影响,任何一部分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开展放射治疗必须从最初就制定严格的整体质量评估和控制措施及质量保证的目标。  在肿瘤放射治疗学科中尤为突出,为将肿瘤放射治疗最新设备研发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交流探讨肿瘤放射治疗学科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由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系、北京大学近距离放疗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CHINA-HOSPEQ 组委会共同主办“2014北京第三届国际肿瘤放射治疗学术研讨会”将于日-17日在北京召开。  肝癌(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  门诊数据:1945例  主要误区:肝癌不会在家族中“爆发”  误区比例:3%左右  指导专家:古善智  典型案例:  2013年12月下旬,48岁的李先生因为“上腹部隐痛1个月”就诊我院放射介入科,古善智主任医师亲自接诊该患者,阅读了患者外院CT片发现肝脏右叶9×7cm巨块型肝癌,门静脉右支癌栓形成,仔细询问病史,原来李先生有一个双胞胎哥哥,而且哥哥也在3个月前也被诊断为肝癌。  古主任又阅读了患者哥哥的CT片,惊奇的发现兄弟俩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极其相似,再进一步询问得知李先生的母亲患有乙型肝炎,由此推断其兄弟俩系母婴垂直传染,兄弟俩平时有嗜酒爱好,由于个体携带肝癌易感基因加上不良生活习惯最终导致肝癌发生;其实这样的病例已经不是个案,我科黄斌主治医师曾经收治三兄弟均不同时间发生肝癌,后建议其最小的弟弟早期检查,发现肝右叶3cm小肝癌,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专家建议:  近年来,癌症的家族聚集性日益增多,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肝癌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肝癌是全球致死率高居第三的恶性肿瘤。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肝癌。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称,我国目前总计有9300万乙肝病人,占全世界乙肝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每年有35万至40万的肝癌新发病例,占全世界肝癌病人总数的一半以上,古善智科主任医师表示,肝癌出现家族聚集性很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共同生活环境有关,家族性肝癌与乙型肝炎有很密切的关系,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容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其他因素还包括:食物中的亚硝酸盐、黄曲霉素、肝吸虫、血吸虫等。  在我国,80%以上肝癌患者中都有乙肝病史。为什么有些乙肝患者发生癌变,而另一些却没有发生?2013年复旦大学在《自然 遗传学》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确定了乙肝患者罹患肝癌的关键易感基因。家中如果父母一方有人患肝癌,有可能将该易感基因遗传给子女,故有肝癌家族史者,以后得到肝癌的机会是没有肝癌家族史的10倍。如何预防肝癌家族聚集现象呢?古善智主任医师认为从以下方便着手:  1、 防治肝炎、切断家族传播,尤其是母婴垂直传染。  2、 如果直系亲属有肝癌患者,已经携带肝炎病毒者,建议每隔3-6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比如肝功能、B超、乙肝两对半、病毒复制等,有条件者建议一年复查一次CT或者MR检查  3、 戒烟酒、避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饮食多加注意。  其他误区:  1、喝酒应酬不顾肝脏承受能力(30%)  酒精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发病率达4.36%。肝病易感人群中大部分都属于“嗜酒者”,每日饮高浓度酒80~150克,连续5年以上即可导致肝损伤。据估计,美国每年有2.6万人死于肝硬化,其中至少40%的患者有酗酒史。  2、不吃荤菜就不会得脂肪肝(25%)  不仅仅是营养过剩、常吃油腻食物的人,营养不良者、缺少运动者也都是脂肪肝的常见人群。女性身体偏寒,加上缺少必要的运动,会导致气血流动不足,肝脏的新陈代谢能力降低,无法及时排毒解毒,导致肝病产生。第1页 :肝癌肺脑转移预后差  1、肝癌骨骼转移  肝癌可能转移到全身各处的骨骼,不过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椎体、髋骨、髂骨、肋骨、股骨等。  骨转移的主要表现是疼痛和相应骨骼的功能障碍。例如,椎体转移的患者可以感到腰背部的疼痛,如果检查椎体,相应的椎体有明显的压痛,如果继续发展,转移灶进一步压迫或侵犯脊髓,可引起截瘫。  2、肝癌脑部转移  肝癌脑转移比较少见,一旦转移则预后很差,治疗也比较棘手。脑转移的主要表现是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脑实质受损而引起的相应的躯体的功能异常。例如脑转移压迫视神经可引起复视,甚至失明;肝癌若是侵犯小脑则会引起眩晕;脑癌压迫基底节会引起肢体的运动障碍,如偏瘫等。  近日,美国《男性健康》杂志发表调查称,有1/3的男人胸痛、呼吸急促不会去看医生,可偏偏这两种症状都是美国第一大杀手——心脏病的警讯。值此男性健康日前期,台湾《康健》杂志列出七大最伤害男性健康的疾病排名,希望帮助广大男性提早发现疾病,做好预防。  1.男人最怕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在拉丁文里的意思是“男人最坏的敌人”。的确,由于女性有雌激素保护,她们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比男性约晚10年。而且,胆固醇慢慢沉积在心脏或大脑的血管中,一旦堵塞就会发生心脏病或中风。男人们应更努力降低自己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20岁后每5年查一次胆固醇,若异常首先要戒烟,其次每天增加至少半小时活动量,并且多吃果蔬。  2.肝癌是男性十大癌症首位,每年夺走上万条人命。肝癌没有症状,很难自我察觉,只能靠筛检。有责任的男性应尽早检查自己是否携带肝炎病毒,如确诊,务必要定期检查肝功能指数、做腹部超声检查等。如果你是大肚男,小心,脂肪肝也可能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赶快减重、运动方为上策。  3.绕开肺癌。肺癌是台湾男性癌症第二大死因。当有咳嗽、咳痰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再去看医生,近八成人已经是肺癌晚期。不抽烟可以把肺癌的发生风险降低90%,还会降低妻子患肺癌的几率。  4.拒绝痛风。40岁之前被诊断出痛风的人,占全部病人的1/3。越来越多高中男生都来看痛风。台湾台大医院家庭医生科主治医师黄国晋说,男生为了庆祝节日或活动,暴饮暴食甚至喝酒,极易诱发该病。防痛风,要拒绝多吃动物内脏,酗酒等。酒只要一进肚,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就会产生尿酸,让血中尿酸升高;酒精也会妨碍尿酸排出。更要避免暴饮暴食,尿酸值忽高忽低,会加速尿酸钠盐的沉积,引发痛风。  5.保卫前列腺。在台湾,前列腺癌虽位居男性癌症发生率第五名、死亡率第七名,但爬升甚快,去年死亡人数936人,超越子宫颈癌。台湾男人对前列癌了解甚少,一半以上的病人发现时都是晚期。和其他许多癌症一样,前列腺癌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专家建议,多吃红色蔬果,如西红柿、红肉葡萄柚和西瓜等,其中富含的茄红素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豆浆和豆腐等豆制品可抑制滋养肿瘤生长的雄性激素分泌。多喝茶,因为茶含有儿茶素,也能保护前列腺。  6.摆脱糖尿病。血糖太高会伤肾脏。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潘文涵调查发现,19岁以上的糖友中,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病。血糖过高会伤害心脏、眼睛、神经和肾脏,拖垮男人。肥胖加上腰围大是糖尿病的温床,因此运动加健康饮食,是预防之道。  7.远离抑郁症。人们往往以为女性更易自杀,其实男性自杀死亡率是女性的2.2倍。抑郁是男性健康的第七大杀手,抑郁症不只是心情不好,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抑郁症影响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失眠、没食欲和浑身无力,由此也会增加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精神科医师刘宗宪建议,只要出现失眠、提不起劲等就应该警觉,积极求医。  今年7岁的睿睿,在月初时突然感冒发烧。父母将他送到医院打了半个月的点滴也没有好转。随后,家长把睿睿送到儿童医院检查。在儿童医院,医生诊断发现睿睿已是肝癌晚期。“这怎么可能,孩子还那么小。”睿睿的父亲陈先生说,儿子从小身体很好,很少生病。医生在询问家族病史时,陈先生提到,睿睿的妈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睿睿出生后检查过一次身体,医生说肝功能正常,后来再没检查过。  王珊说,妊娠母亲如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或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孩子通过母体遭受传染的可能性很大。“肝癌从病变发展到晚期,只需3个月就够了。”王珊说,如果孩子妈妈及时在孕期将病情告知医生,通过母婴阻断和后期注射乙肝疫苗,孩子被感染的几率会非常小。  “睿睿的妈妈在怀孕前并没有进行孕检。孩子出生后也没得到科学有效的预防干预,根据乙肝母体传染几率,可能是传染乙肝病毒并发展为肝癌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抗癌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恶性肿瘤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王珊称,我国约有近4亿儿童,因此每年小儿恶性肿瘤新发病数可达3万余人。大部分儿童肿瘤是因先天因素引起,70%的儿童恶性肿瘤会在3岁以前就发病。如果早期治疗,儿童肿瘤总体治愈率可达70%以上。  王珊说,除遗传外,孩子的父母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油漆、农药等,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接触电磁、离子辐射等也会增加胎儿患肿瘤的可能性。另外,儿童营养失衡也易引发癌症,现在一些父母对孩子过于娇惯,尤其是偏食、挑食的儿童,由于摄入营养不足,导致机体防御机制损害。  “与成人肿瘤发病的原因不同,儿童实体肿瘤主要与母孕期胎儿发育过程中胚胎组织残留有关,因此,母亲孕期父母双方身体状况、环境状况及饮食状况与儿童实体肿瘤发表密切相关。”王珊建议,预防肿瘤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预防的关键。  原标题:母亲患乙肝坚持怀孕 7岁儿子感冒半月查出肝癌 4月17日,本报联合省医院举行抗癌纪念周义诊活动。  卫计委报告:九成国人不懂“健康”  @华西都市报:连日来,华西观察·民生备忘录推出“问诊看病难”系列报道,引发读者网友热议。本周恰逢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华西都市报联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为市民进行义诊。昨日的义诊中,医生们也发现不少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年轻人都忽视了自身健康,加班、熬夜、吃快餐,这些都会影响免疫系统,甚至诱发癌症。”  去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比2008年提高2.32个百分点。8.8%的健康素养水平意味着,每100个15岁-69岁的人群中,有8.8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了解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据此估计,全国15岁-69岁的人群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大约有9100万人。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但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亟待提高。  成都市卫生局发布2013年肿瘤发病数据表明,成都平均每天新增62名癌症患者,平均每天有72人死于癌症,癌症患者年龄有着年轻化的趋势。  近日,成都一位年仅5岁的小女孩因患肝癌晚期不治离世,如何通过预防来抵御癌症,华西都市报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健康备忘录。  5岁女孩患肝癌 从小爱吃方便面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段萍说,她所收治的年龄最小的癌症患者仅有5岁,足以证明癌症的发病时间有年轻化的趋势。女童的母亲说没有患肝癌的家族史,孩子平时身体也很好,只是从小就爱吃方便面、火腿肠,也喜欢喝可乐,平常爱吃零食。“在我们医院住了半年,可惜最后还是没有救治过来。”段萍说,小女孩之所以患肝癌,与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据省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兰海涛介绍,肿瘤分很多种,一些肿瘤是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病。比如白血病、软组织肉瘤、胚胎性肿瘤等,婴幼儿和青少年是多发人群。“我见到过才出生3个月就患上胚胎性肿瘤的婴儿。”但对于发病原因,兰海涛表示,基因突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免疫系统受损都有可能诱发肿瘤。近些年除了儿童肿瘤发病率提高外,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和城市白领阶层的癌症发病率也开始大幅度提高。  癌症年轻化 19岁少女患乳腺癌  去年夏天,19岁的女生小雪(化名)来到省医院。当时,她即将进入大学,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却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这对于一个19岁的少女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兰海涛说:“起初,她和家人想做保乳手术,后来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只能进行全乳切除。”  据介绍,这几年在省医院,像小雪这样20岁左右,就被查出癌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身体不适,很多都选择硬抗,往往耽误了治疗。”兰海涛说,小雪发现胸部有肿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她一直没有告诉父母,也没有及时就医,最终拖成了乳腺癌晚期。  怕影响工作 年轻人将癌症拖成晚期  目前,肿瘤多发人群仍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但有年轻化的趋势。5岁女孩患上肝癌晚期,20岁小伙子患上恶性淋巴癌……这些案例与生活习惯、环境污染、膳食结构等都脱不了干系。“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年轻人都忽视了自身健康,加班、熬夜、吃快餐,这些都会影响免疫系统,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突变,诱发癌症。”兰海涛说。  兰海涛曾收诊过一名鼻咽癌晚期的病人,由于拖延时间长,就诊时右眼已几乎失明。“他是一名律师,工作很忙,而且也有讳疾忌医的心态。所以他拖了半年多,实在没办法了才来就医。”虽然通过放疗、化疗等,这名律师的右眼视力已恢复了70%,但治疗的副作用和复发的可能性都远大于早期治疗,因为害怕影响工作将癌症拖到晚期,是年轻的癌症晚期患者的普遍现象,其中IT从业人员、律师、记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高出不少。  癌 症 报 告  30%的癌症死亡可避免 90%早期肿瘤能治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2012年全球有1400万人被诊断患癌,其中全球最多人罹患的3大癌症为肺癌(180万)、乳癌(170万)、大肠癌(140万),肺癌的死亡率也居首位。尽管如此,仍有3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甚至有90%的早期肿瘤都是可以治愈的。  据兰海涛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以把肿瘤预防分为三级,一级是防止肿瘤发生,合理规划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些道理大多数人都懂,关键还是靠毅力来执行。二级是早诊断早治疗,很多肿瘤早期都有一些症状,比如鼻咽癌会有耳鸣、耳闷,膀胱癌会出现尿血等,重视身体的细微变化,及时就医;三级则为诊断病情、防止恶化或复发等。“现代人比较缺乏对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视,特别是年轻人,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  通过改变或避免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及早发现和治疗,很多癌症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运动锻炼,减少酒精烟草摄入等都很重要,此外高危人群(40岁以上)应定期体检,学会认识癌症早期征兆,并及时就医。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癌症报告2014》一文中指出:"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350万,约有250万人因此死亡。"  2014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期间,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由院长夏廷毅带领肿瘤专家团队走出医院,走入社区。以专家讲堂的形式,对市民进行肿瘤科普教育,除了使其了解致病因素、诊治手段外,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知道肿瘤治疗进展,听到世界医疗前沿的治癌好声音;从患者角度优化就医流程,少走弯路。  作为肿瘤放疗专家,夏廷毅院长为现代放疗正名,他说,70%的癌症治疗过程需要有放疗的参与,约有40%的肿瘤可以通过放疗根治。现代放疗在肺癌的分期治疗中功不可没。各种原发性和转移性的实质器官肿瘤中,适合常规放疗的肿瘤如鼻咽癌、声带癌、宫颈癌、前列腺癌,选择现代放疗可获得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好的生存质量。而常规放疗效果不好的肿瘤,如肺癌、肝癌、胰腺癌,及其转移癌在合适的时间采用现代放疗有望获得长期生存。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采用隶属于现代放疗技术的全身伽玛刀治疗临床I-II期非小细胞肺癌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和77.8%,治疗123例不能手术的Ⅰ-Ⅲ期原发性肝癌,总有效率为81.1%。值得一提的是癌中之王胰腺癌,其外科手术切除胰头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15%,胰体尾癌仅为5%左右,而伽玛刀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17%!  另一组统计数据也充分说明了现代放疗的治癌优势:早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90%以上;早期声门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80%~95%,还可保留正常发音功能;早期宫颈癌采用放疗加腔内后装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82.7%~93.4%;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加内分泌治疗可获得高质量的长期生存。  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主持人:肝癌治疗方式有哪些?  朱旭:肝癌治疗方式比较多,根治性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我们国家能够达到手术切除病人不超过20%,剩余大多数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一般采用姑息性治疗。目前介入治疗为首选治疗,还会结合一些射频消融,局部放疗,这些微创疗法来进行综合的介入治疗。  主持人:介入治疗和内科或外科治疗有哪些区别?  朱旭:介入治疗有别于内科、外科,是最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比较迅速的一门学科,目前已成为内科、外科、放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学科。主要包括非血管介入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经常说的肝癌介入治疗就是血管介入治疗。  主持人: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输送药物吗?  朱旭:外科手术主要在全麻下做,对肝脏部分切除,以治愈为目的,使患者达到长期生存。这种治疗方法只能治疗20%-30%左右的病人,对于大部分晚期病人,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介入治疗普遍被大家认为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局麻状态下通过局部微创穿刺技术,把微小的导管插入肿瘤血管,通过栓塞把肿瘤血管堵住,使肿瘤坏死缺血缩小。另外也可以通过介入方法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使其在肿瘤区域局部药物浓度很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主持人:最终达到的目的一是造成血管栓塞,另外把药物输入到病患部位,让它的浓度比变高。介入治疗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  朱旭:介入治疗是在局麻状态下进行,不需要开刀,损伤比较小,恢复快、效果好,手术风险相对较低。病人住院时间比较短,而且疗效往往达到意想不到效果。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  主持人:介入治疗术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朱旭:首先术前要评估病人有没有介入治疗指征,另外还要评估肝功能分级,肿瘤面积,一般肿瘤面积小于肝脏70%生存会获益,大于70%的病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主持人:介入治疗适应症介绍一下。  朱旭:介入治疗主要以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计生存期超过三个月为主。如果有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伴随大量的活动性出血的病人不适合介入治疗。对于大部分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介入治疗是首选方式。  主持人: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还是比较宽泛。  朱旭:肝癌的治疗也是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主要采用介入治疗联合其他方式。  主持人:现在肝癌病人整体生存期什么样?  朱旭:大概有20%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病人生存期较长,但是仍然有50%以上的复发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期比非手术切除的病人生存期要长。  主持人:肝癌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复发后治疗方式和第一次得肝癌治疗方式有区别吗?  朱旭:基本上多数复发病人不适合做二次手术,因为很多病人伴随有肝硬化,再次切除风险比较大,基本还是以介入为主,可以联合一些射频消融,包括目前比较多见的治疗方式,靶向治疗,射频治疗、放疗等。  不同期肝癌患者治疗方式有何不同?  主持人:刚才提到靶向治疗,什么是靶向治疗?  朱旭:靶向治疗是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专门针对肿瘤靶点来设计一个针对它的肿瘤细胞内的蛋白质片断,甚至基因片断的一种药物,直接作用到肿瘤细胞内,影响肿瘤酶代谢,影响肿瘤生长,使肿瘤细胞坏死,是最近非常热门的治疗方式,我们目前已经有靶向治疗药物问世,使部分病人获得了益处。  主持人:肝癌采取联合治疗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不同期,不同年龄的肝癌患者治疗方式有什么不同?  朱旭:我们说的通过分期,比较早期的肝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保肝、抗病毒治疗等来综合治疗。对于偏中期肝癌,介入治疗或联合射频消融,一般适合三到五公分的肿瘤。栓塞之后使肿瘤活性明显降低以后,再通过消融技术达到根治目的。对于晚期肝癌可能需要联合一些靶向治疗以及局部放疗。如果肿瘤已经向肝外转移,可以联合系统化疗,如果发生骨转移引起疼痛,特别是脊柱骨转移,现在开展一些新的技术,影像引导下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起到止痛作用,防止腰椎进一步骨折甚至截瘫,再结合放疗使晚期病人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肝癌?  主持人:对于肝癌患者,刚才提到了发病原因,治疗手段,那么肝癌如何来预防?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一些肝癌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在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朱旭:我们国家肝癌病人80%由乙肝造成的肝炎、肝硬化导致肝癌,针对我国的特点,对于这一部分高危人群一定要重点监测,定期给予观察、随访,查一些肿瘤分泌物检测,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三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  另外在农村地区,要注意农村卫生环境,有一些是粮食发霉引起来的,包括水的污染,也要注意饮食的影响。  除此之外,高危人群还包括有家族史,比如有乙肝、丙肝家族史,或者有肿瘤家族史。另外乙肝抗病毒治疗特别是病毒有复制情况下,需要经过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这是这些高危人群要注意的。  主持人:饮食中有没有一些注意事项?  朱旭:对于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病人要注意膳食平衡。肝癌病人消耗比较大,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建议绿叶蔬菜占到50%以上。另外多吃一些松软的食物,因为有一些肝硬化病人由于长期门脉高压已经造成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如果吃太硬的东西容易划伤食道静脉曲张引起大出血,所以饮食一定要注意吃软食不要吃太硬的东西。  对于肝硬化病人要注意低脂饮食,高脂肪的饮食容易加重病情。  另外戒烟、戒酒是一定要遵守的,根除不良习惯,注意休息,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这是需要注意的。  主持人:在饮食或生活习惯上面,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比如肺癌可能戒烟是排第一位的,对于肝癌来说有没有这种情况。  朱旭:首先大部分肝炎携带者,有病毒复制的病人一定长期坚持抗病毒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饮食上,尽量避免吃霉变的饮食,长期毒素侵入可以引起肝癌的发生。  主持人:避免吃霉变的食物需要特别值得注意。  朱旭:另外环境、水的污染问题一定要注意的。水源的污染,甚至食物的污染,可能是我们大家日益关心的问题。  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区别  主持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有什么区别?  朱旭: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区别主要是病变初始位置不同,原发性肝癌主要发生于肝脏,由肝炎引起;转移性肝癌主要是全身各系统的肿瘤,通过血流转移到肝脏里面去,是两种不同的发病方式。  另外穿刺病理可以区别。肝脏病人不同于别的器官,是有两个血管,一个肝动脉营养血管,一个门静脉营养血管,门静脉供应肝脏百分之七八十营养,另外百分之二三十由肝动脉供应的,肝脏血流丰富,全身各脏器的肿瘤大都可以转移到肝脏。  主持人: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哪个占比大一些?  朱旭:在我们国家差不多接近1:1,近年来由于乙肝防治效果比较显著,原发性肝癌病例有下降趋势;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这种消化系统转移癌趋势越来越多,这个可能跟我们生活水平提高,多吃肉类食物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在欧美国家,转移癌比例占到原发癌十倍以上,转移癌占大部分。  主持人:转移性肝癌由哪些部位转移的多一些?治疗情况如何。  朱旭:一般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是比较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特点是血管丰富,治疗上主要是栓塞阻断血管,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辅以动脉灌注少量化疗药物。转移癌多数由于肿瘤供血相对较少,治疗多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为主,栓塞为辅的治疗方式。  主持人:马上要到4.15肿瘤防治周了,有没有需要提醒网友注意的事项?  朱旭:首先要对自己的健康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注意正常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起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要戒烟、戒酒。这样才能抵御疾病使自己身体保持良好状态,保持身体健康。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出诊时间及地点?  朱旭:我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科,我一般在周一下午和周四上午专家门诊,平常我们科基本上都有普通或专家门诊。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今天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谢岚
手机随机报
大河客户端
version:3.2
大河报 - 社会89
大河健康报 - 中医47
大河网 - 第一时间47
河南法制报 - 社会与法45
河南日报 - 头版89
河南日报农村版 - 综合新闻38
河南商报 - 社会61
河南法制报
大河健康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化疗期间的饮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