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c-ftir gc pid 全称中可获得色谱的一般方式是什么?在gc-ms中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监测》1999年04期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从系统分析和有机污染分析等方面出发 ,概述了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在我国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监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例如可测定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多氯二苯并二??、多氯二苯并呋喃、农药、酚类、多氯联苯、恶臭、有机酸、有机硫化合物和苯系物、卤代烃、氯苯类等挥发性化合物 ,以及多组分有机污染物。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X830.2【正文快照】:
1 概述1979年美国环保局(EPA)首次公布了水中129种重点毒物,其中有114种优先检测的有机化合物[1],并将GCMS联机列为检测饮用水、地表水中有机物的标准分析方法。1989年我国颁布了水中“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的污染物黑名单”——68种重点毒物[2],其中有58种有机化合物。80年代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但德忠!成都610065,袁东!成都610065;[J];分析试验室;2000年03期
沈学优,罗晓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01期
谭培功;赵仕兰;曾宪杰;李静;;[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但德忠;关胜;谭和平;方正;马天;;[J];中国测试技术;2005年06期
赵起越;;[J];现代科学仪器;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成春;[D];福州大学;2005年
王松林;[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向东;[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连进军;[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关胜;[D];四川大学;2004年
钟天翔;[D];浙江大学;2005年
张娟;[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李美娟;[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杨玉萍;[D];山东大学;2006年
梁芳慧;[D];暨南大学;2006年
高芳;[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谢振伟;[D];四川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春玉,张增全,封跃鹏;[J];中国环境监测;1990年03期
李瑞琴,曹洁;[J];中国环境监测;1991年02期
洪伟雄,杨小贝;[J];环境科学;1983年05期
蒋可,康致泉,边雅明;[J];环境化学;1984年03期
贺尊诗,王仁萍,陈棠颐,许志义,高毅飞,曹淑英,马玉珍,周桂兰;[J];环境化学;1986年01期
章安安,柳永行;[J];环境化学;1985年05期
赵丽辉,王菊思;[J];环境化学;1989年03期
王西奎,金祖亮,徐晓白;[J];环境化学;1989年04期
杨红,陈宗良;[J];环境化学;1987年05期
许征帆,雷世寰,柯建明,徐丽,王维国,陈代线,李新中;[J];环境化学;198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贤四,朱惠刚;[J];癌变畸变突变;1997年04期
曾凡刚;[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刘维立,朱先磊,卢妍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孙咏梅,戴树桂,袭著革;[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1期
彭林,白志鹏,朱坦;[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3期
田怀军,舒为群,张学奎,王幼民,曹佳;[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杜尧国,郭海忱,廖朝晖,徐自力;[J];重庆环境科学;1995年06期
郑曼英,李丽桃;[J];重庆环境科学;1996年04期
祁士华,王新明,傅家谟,盛国英,闵育顺;[J];地球化学;2000年04期
成玉,盛国英,闵育顺,李顺诚,陈鲁言,傅家谟;[J];地球化学;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跃惠;[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徐旭;[D];浙江大学;2002年
文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欧阳峰;[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王新红;[D];厦门大学;2001年
陈华林;[D];浙江大学;2003年
姚斌;[D];浙江大学;2003年
李海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刘明柱;[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张超兰;[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永利;[D];重庆大学;2001年
易伟程;[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吕红;[D];重庆大学;2002年
周韬;[D];重庆大学;2002年
唐建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谢显传;[D];浙江大学;2003年
林兴桃;[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薛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武辉;[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韩旻;[D];西北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冠九,尹卫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年06期
袭著革,晁福寰,杨丹凤,孙咏梅,李官贤,张华山,张伟,杨玉花,刘焕亮;[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颜进,刘英帅,迟欣,鲁志松,石玉琴,杨旭,张本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6期
李连贵,丛娟,吴臣;[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王争,林永娟;[J];上海计量测试;2003年05期
何小青,罗美中,蓝勇波,陈泽勇;[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03期
陈玲,陈皓,仇雁翎;[J];色谱;2001年05期
田林芹,张爱梅;[J];分析测试学报;2003年05期
许瑛华,杜达安;[J];卫生研究;2003年04期
侯晋,申晓萍;[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高军;[D];浙江大学;2005年
赵利容;[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孟祥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倩;[D];山东大学;2007年
赵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刘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孙丽娜;[D];天津大学;2004年
蒋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汤海涛;[D];天津大学;2004年
丁会请;[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健,张国平,刘丛强;[J];地球与环境;2004年Z1期
李辰,梁冰,师彦平,李菊白,欧庆瑜;[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年01期
赵冲林,许大年;[J];分析化学;2005年08期
但德忠;沈璐;祝艳涛;;[J];分析试验室;2006年06期
傅若农;;[J];分析试验室;2007年02期
耿世彬,周永红;[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年06期
王益鸣,王晓华,王剑,郭远明;[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3年11期
但德忠;关胜;谭和平;方正;马天;;[J];中国测试技术;2005年06期
冯丽;贾瑜玲;翟莉;但德忠;;[J];中国测试技术;2005年06期
朱霞石,江祖成,胡斌;[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湛波;[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皓;[D];浙江大学;2004年
曾艳;[D];武汉大学;2004年
关胜;[D];四川大学;2004年
何轶伦;[D];中南大学;2005年
曹明富;[D];浙江大学;2006年
刘威;[D];广州大学;2006年
金术超;[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梁芳慧;[D];暨南大学;2006年
陈婷婷;[D];山东大学;2007年
董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冰;赵文元;王书韵;;[J];分析仪器;1991年03期
乔志清,陈代线,李新中;[J];环境化学;1984年03期
许志义,贺尊诗,王仁萍,陈棠颐;[J];环境化学;1984年04期
章安安,柳永行;[J];环境化学;1985年05期
包志成,赵倩雪,张尊;[J];环境化学;1986年03期
李灵军,陈宇东,周祎鹏,吴季茂,蒋可;[J];环境化学;1995年04期
葛宁春,乔世俊,江亦曼,吴仁铭;[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4年02期
袁荣尧,禹仲举,李金龙,张正国,王美容,唐孝炎;[J];环境科学;1979年03期
金祖亮,董淑萍,李玉琴,徐晓白;[J];环境科学;1988年01期
许征帆,雷世寰,何大为,张湘桥,王维国,陈代线,李新中;[J];环境科学学报;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霞;王学江;;[J];水处理技术;2011年08期
周笑白;周集体;项学敏;王晓坤;;[J];辽宁化工;2011年08期
范治坤;;[J];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高霞;周凌云;席景砖;;[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唐明星;张志明;;[J];机电信息;2011年21期
丁冬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乔树森;;[J];青海科技;2011年04期
鲍庆奎;赵永利;牛明甫;;[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马先锋;韩长绵;刘明阳;李爱民;;[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文卓琼;王九思;郭立新;何兆照;;[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会强;李红兵;马艳芳;;[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王艳红;任茂明;孙津生;;[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曾嵘;;[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石勇;姚智兵;刘国尧;李军;;[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王锦慧;王燕;陈剑;;[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邱宁宁;林建斌;黄晓佳;袁东星;;[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鲁艳英;宋英伟;胡银芝;;[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吕军超;;[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四期)[C];1998年
肖尊东;郭研;;[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徐少才;李海燕;杨云鹏;张萌;;[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崔璧君 通讯员 乌云斯琴;[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张鸣 通讯员
胡少殊;[N];安徽日报;2009年
李禾;[N];科技日报;2009年
郑惊鸿;[N];农民日报;2009年
林丹;[N];中国化工报;2007年
董克伟;[N];中国改革报;2006年
蔡忠仁;[N];中国化工报;2006年
记者  李禾;[N];科技日报;2006年
环保;[N];辽源日报;2007年
邓的荣;[N];解放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晏井春;[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刘秀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张玉玲;[D];吉林大学;2006年
王晓栋;[D];南京大学;2002年
林海波;[D];吉林大学;2005年
陈秀琴;[D];浙江大学;2008年
徐立恒;[D];浙江大学;2009年
李剑;[D];上海大学;2009年
赵学坤;[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王家印;[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益杰;[D];四川大学;2007年
朱环;[D];同济大学;2006年
牟忠霞;[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张丽;[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李钰;[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路帅;[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王福军;[D];吉林大学;2006年
石立杰;[D];厦门大学;2006年
石慧;[D];内蒙古大学;2008年
崔琳;[D];山东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PTR-MS与GC/MS在VOCs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室内外空气中普遍存在且组成复杂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有一定危害[1]。目前用于分析VOCs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荧光分光光度法,膜倒入质谱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GC/MS)[2]。自1957年由霍姆斯(J.C.Holmes)和莫雷尔(F.A.Morrell)[3]首次实现GC/MS联用以来,这一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相当成熟。GC的高效分离能力与MS提供的高度结构信息让GC/MS成为表征有机物分子的强有力工具,现在用毛细管柱GC/MS分析上百个以至几百个组分的混合物已不困难,且样品量仅需几微克。但沿用电子电离等技术由于没有重大改进,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灵敏性、检测范围、分析周期等。针对这些不足出现新的技术―质子传递反应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TR-MS),它最先由奥地利Innsbruck大学Lindinger等人提出[4],利用化学电离技术,在分析痕量成分方面较GC/MS表现更加优秀,扩大了检测范围,提高了灵敏度,且操作简单快速。但也因自身某些因素的限制,在应用推广方面还不及GC/MS广泛[5]。
2&&仪器原理比较
GC/MS在有机分析试验中是最主要的定性确认手段,很多情况下也可用来定量[6]。它最常使用电子电离源(Electron ionization,EI)作为电离手段,在70eV&[7]条件下轰击检测分子,产生有规律的断裂碎片,为解析化合物结构提供了信息,是化合物的“指纹”。对未知物质还有谱库可以检索,解析方便。&
PTR-MS仪器的详细结构,这里只简单描述一下。仪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8]:离子源、漂移管、质量分析仪、离子检测器。其中:中空阴极H3O+离子源使用水蒸气作为电离媒介,将水和氢离子H3O+从一个中空阴极发出;接着样品组分与H3O+在漂移管中发生质子传递反应,间接被离子化;最后用四极矩质谱仪离子检测器检测出各分子离子质量。图1是PTR-MS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 PTR-MS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Figure 1.&Schematic of the PTR-MS instrument与大部分GC/MS采用的“硬”电离技术(EI)相比,质子传递质谱反应仪采用“软”电离方法―质子传递反应(Proton Transfer Reaction,PTR),即利用被测物的质子亲和能高于水而低于高聚水的性质使物质电离[9],属于化学电离(Chemical ionization,CI)的一种。许多VOC能与H3O+进行PTR反应:VOC+H3O+&→[VOC+H]++H2O[10],产生大量的分子离子。虽然电离也会伴随产生一小部分碎片,但分子离子产生的信号却是最强的,因而可根据分子量对各组分定性,同时依据仪器内自带的标准值定量。
采用化学电离法(CI)不仅可获得分子量信息,还能提高仪器灵敏度、选择性和实时监测能力,并能更好的控制、优化一些反应的热力学进程。反应试剂气通常为甲烷、异丁烷、氨或水,在较高压(0.01~2Toor)下将其引入离子源,通过电子轰击离子化产生试剂气体离子。通常负离子化学电离方式比正离子化学电离方式灵敏度要高100倍,对化合物选择性更高。
标准的PTR-MS仪配备有四极矩质谱计,因此其性能也受到了一些影响[11]:低分辨率(m/△m =100);质量检测范围有限;质量过滤器不能在及时测量中分析所有分子的质谱;对两种离子的分辨率被限制在△m≈1[12]&。目前已有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TOFMS)、离子阱质谱仪(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ITMS)等质量检测器来代替四极质谱计,提高了灵敏度及对于同分异构体的分辨能力。由于检测混合气体VOCs得到的质谱图都是各个分子量的信号并伴有其他离子信号,最终的谱图由重叠的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和同位素离子组成,这就使仅依据分子量对物质定性这种方法可靠性降低,同时对物质的分辨能力也受到局限。
3&&仪器操作比较
GC/MS联用仪要求样品必须能气化,因此不适于难挥发、热不稳定的样品。对于不同的分析目的要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萃取、吸附、衍生化等手段。可以自动或手动进样,一般依据样品来源、操作人员经验选择仪器色谱柱类型,设定进样口温度、分流比、分析时间等相关参数,这些原因造成依靠GC/MS分析一些未知混合物较费时费力,且较容易引入一定误差。定性之后再选择标准浓度样品定量,还需要采样量足够多,并且有相应组分的标准样品与其匹配。GC/MS分析的结果不仅有总流出色谱图,还有相应的各物质质谱图,因此对已知物质的定性结果可以较为肯定,对于未知化合物仪器也可提供多种可能结构供选择。
PTR-MS仪对样品组分要求不严格,其化学电离的原理让它适用于大部分难挥发样品,测试无需载气,样品不需要预处理可直接自动进样。一般依据样品来源设定分子量扫描范围和每个分子量扫描时间,一般几分钟内就能扫描十几次,最后给出平均结果,既有定性也有定量。但只能检测有机物分子,对无机物没有响应。
4&&&实验比较
实验仪器:奥地利Ionicon&公司质子传递反应质谱仪&PTR-MS,美国Agilent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美国Agilent GC6890,美国Agilent MS,日本岛津GC-8A色谱仪。
实验方法:用外层是铝膜的采气袋[13]采集气体,第一次用PTR-MS分析后大概了解混合物范围,在此基础上再使用GC/MS二次定性。
实验数据比较:同一次采样的11个空气样品袋经过&PTR-MS分析,&每个样品平均扫描分
5次并最终给出数据平均处理后结果。共发现132种物质成分,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见的室内VOCs成分。选取其中浓度高、物质全的3袋样品进行了进一步GC/MS分析,对样品组分再次定性定量,选取了11组分标准浓度标品作为基准,发现了这分析结果与PTR-MS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图2为PTR-MS在60℃下单次扫描样品结果,图3为PTR-MS在60℃下单次扫描背底结果。
图2.为PTR-MS在60℃下单次扫描样品结果
Figure 2. Sample scaned by PTR-MS at&60℃
图3为PTR-MS在60℃下单次扫描背底结果
Figure 3. Background scaned by PTR-MS at&60℃
4.1&&&未知物定性定量能力不同
PTR-MS给出的结果只有相对分子量和对应浓度(单位为ppb)。离子产物的相对质量虽是定性的重要信息但不能仅依此作为定性的唯一手段。因此对于同分异构体无法定性,对于未知物也很难确定其结构,只能用GC/MS总流出色谱图和质谱图分析后确定其存在并给出其结构。如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用PTR-MS无法给出各自含量,但GC/MS采用相应色谱毛细管柱时可以将它们分离并给出浓度。
通过采用标准样品在这两种仪器上分别对比试验,发现测试结果并不象理想中接近,GC/MS普遍比PTR-MS数据小,详见表1、表2、表3。实验前GC/MS用钢瓶中的标准气体标定过,可以肯定GC/MS结果的准确性,但由于两种分析实验不是同时进行的,PTR-MS在之后1天检测,这段时间里气体样品也可能发生未知的化学反应以及吸附在采气袋内,这会影响到某些物质的浓度,最终造成两次试验结果差别。
表1.PTR-MS分析VOCs组分浓度表(单位:ppb)
Table1.VOCs analyzed by PTR-MS
表2.GC/MS分析VOC组分浓度表
Table2.VOCs analyzed by GC/MS
样品含量(ppb)
表3 .GC/MS和PTR-MS的检测数据对比表
Table3.Data comparision between GC/MS and PTR-MS
4.2&&&检测范围不同
PTR-MS范围可任意设置,且能检测出设定范围内几乎所有分子量及其对应的浓度,GC/MS结果大部分包含在PTR-MS的范围内(PTR-MS检测出132种,GC/MS检出11种)。有些PTR-MS显示浓度较高的物质用GC/MS没有测出,也有GC/MS响应值很高但PTR-MS浓度很低的物质,原因可能是色谱柱选型问题,没有将这些物质分离开;或者是由于GC/MS出峰少相对浓度高,而PTR-MS出峰多因而相对浓度低。
此外与GC/MS相比,PTR-MS对含有氟、氯、溴等卤族的化合物检测不出,这是由于自身的电离原理造成的。尽管它采用软电离技术,对于脂类等大分子物质,由于其易被电离成小分子(如醇类、酸类),因而在结果中显示浓度很低,因此PTR-MS不能作为脂类物质的定性定量工具,这会对结果的分析造成干扰。图4为GC/MS分析VOCs组分,从左至右依次为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正己烷、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
图4.GC/MS分析VOCs组分
Figure 4.VOCs analyzed by GC/MS
4.3&仪器误差因素不同
GC/MS对于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暴露出一些弱点,如:分析结果受到色谱柱型号的限制,针对二甲苯同系物等要选用专门的色谱柱;频繁的进样测试给样品带来一定误差,密闭针的清洗、针头和进样口密闭性都会影响样品浓度;GC/MS分析样品时间在10~60min,并且测试前需要调试仪器的相关参数,使得测试比较耗时耗力,而PTR-MS仅用几分钟就能给出多次扫描后的平均结果,非常适合实时分析。此外色谱柱流失、扩散泵油蒸汽、样品基质、载气纯度、色谱进样口隔垫流失、衬管污染、样品残留、清洗仪器用溶剂残留、离子源和分析器污染等化学噪声都有可能对仪器灵敏度造成影响,并最终反映在测试结果中。而PTR-MS相对的影响因素少一些,如:全部自动进样、测试灵敏度仅与质量检测器有关、不受样品性质干扰。对于PTR-MS,空气中常见组分(如N2、O2、CO2、Ar、H2O)不会造成干扰,但是相对分子量37以下的物质峰都是由空气中常见组分产生的,无法定性。此外,仪器还对醇类物质响应偏高,而醛类物质响应偏低。
当使用GC/MS中发现仪器的定性定量能力有误差时,可以用标准样品进行标定,重新校正后可靠性便提高;但PTR-MS不具备这种校正的能力,它内部储存了各化合物标准谱图,仪器会根据出厂时安装的谱图库给出对应的分析结果,因此当人们怀疑其准确度及试验重复性时,只能通过清洗离子源或者调整试验设置等方法改进,不能从根本上进行修正。
一般来说,CI电离技术和EI电离技术结合以及色谱保留时间,已能解决大部分常规的复杂混合物成分GC/MS分析问题,必要时采用场致电离(field ionization, FI)高分辨准确质量测定,或采用PTR-MS技术以得到更多的结构信息。若同时配置EI和正、负CI离子源,EI可获得丰富的结构信息,CI提供EI源得不到的分子量信息,两者互相补充。当缺少样品信息时,可先用PTR-MS分析,了解样品的分子量范围、成分的复杂程度、挥发性、极性、沸点范围、热稳定性等,由此确定GC/MS分析方法和条件,同时避免污染仪器。
PTR-MS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反应过程及最优化反应的方法。它的实时在线监测(200ms)挥发性有机物,高灵敏度(ppt级),低离子碎片,离子化效率独立[14]等各种技术间的比较或联用证明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很多种VOCs。但缺点是它是一种仅通过质量定性的一维检测技术,定性理由不充分,此外仪器的稳定性不高,为了能提供科学的结果,需要勤清洗离子源等保养。
为了能毫无疑问的确认VOCs化合物,需要PTR-MS与GC/MS等技术联合使用[15],目前人们开始关注这方面研究,并已有相关的文献报道,如:PTR-MS与GC/MS联用结果显示许多我们关心的质量信号都是由一种VOC产生的,这大大提高了PTR-MS结果分析的准确可信度。但这种联用技术的缺点是要满足两种仪器联合分析的需求,采样量较大;且接下来的气相色谱分离要30min左右,失去了在线分析的功能。因此考虑将两种仪器的优点综合于一身,应是人们要找的满意方法。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
发布日期:&
Copyright@ 北京大元环境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大院北教楼&&&&
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三街95号同源大厦5层
邮编:100085
邮箱:dayuan@操作参数对GC-FTIR灵敏度的影响--《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1994年
操作参数对GC-FTIR灵敏度的影响
【摘要】:GC-FTIR与GC-MS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助,已成为许多实验室的标准分析手段,在鉴定复杂混合物中各有特点。GC-MS能提供化合物的碎片结构与经验式等信息,GC-FTIR有能力确定化合物的取代模型,鉴别异构体,在实验技术上,GC-MS要求真空,GC-FTIR则相对简单。但是光管型的GC-FTIR较GC-MS和FID检测器灵敏度低50倍至两个数量级,因此研究GC-FTIR灵敏度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目的是针对光管型GC接口,分析GC-FTIR操作参数对其灵敏度的影响,指导选择最佳操作条件。
【作者单位】:
【分类号】:O657.33【正文快照】:
一、光管温度的影晌仪器:BIO一琳D公司FTs一“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c一c32光管接口,IIP5890色谱仪,光管最高使用温度32。℃。在sETUP命令下,改变光管温度,记录红外光谱能量(CENTER BIJRsT)变化,然后用APS程序绘图,见图l,红外信号强度随光管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具有较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山泉;[J];国外建材科技;1994年03期
王宏,李春迎,张小玲;[J];含能材料;2004年03期
连晨舟,吕子安,季春生,李定凯,徐旭常;[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1期
甘子琼,刘军军,唐胜利;[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年04期
邹局春;郑志锋;凌敏;张宏健;;[J];林业科学;2008年03期
李昊;谢华;欧盛江;;[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9期
刘双喜;高俊华;景晓军;陆红雨;;[J];内燃机;2009年06期
刘振良;廖志君;范强;杨水长;伍登学;卢铁城;;[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毕芳;吕景文;王云志;;[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5期
王亚权;[J];燃料化学学报;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静;李文君;王继芬;毛自荐;;[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黄昊;顾海昕;张永丰;胡娆;;[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周在进;刘刚;任先培;;[A];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冯明春;;[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李相贤;;[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李福全;星星;孙素琴;图雅;;[A];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周华龙;邹永鹏;汤华钊;于华东;熊江;;[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田海霞;景传勇;;[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张天舒;刘文清;高闽光;徐亮;;[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张萍;姜萍;刘吉文;赵树高;;[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姚传富;[N];人民邮电;2003年
东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结晶;[N];中国电子报;2002年
奚奇辉;[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黄绍平;[N];北京科技报;2002年
蔡雪;[N];中国电力报;2003年
吴映红;[N];中国电子报;2002年
黄绍平;[N];中国水利报;2003年
鲁晓斌;[N];电子报;2004年
翟怀贤;[N];电子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黄中华;[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赵振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杜洪彦;[D];厦门大学;2004年
王福良;[D];东北大学;2008年
熊善新;[D];四川大学;2004年
刘兴训;[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夏卿;[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沈建中;[D];复旦大学;2003年
解来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赢;[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李伟;[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彭爱红;[D];暨南大学;2011年
孙婷婷;[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邢艳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罗瑞;[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姜萍;[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李志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尹赛文;[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李敏;[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c1690气相色谱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