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丰子恺李叔同同的页面,人物关系一栏,孙女李莉娟的照片不对

回眸民国盛世:李叔同篇
【前言】今年是辛亥百年开国纪念。这是一个让中华民族伤不起,交织着祸福兴衰,纠结心灵的悲喜世纪。民国初年,类似于欧洲的中世纪末期,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西学东渐,人性觉醒,普世价值观涤荡封建余毒,步入了中华复兴的太平盛世。是哦,从那个诞生巨人的文化盛世里,随手拈来一位名宿矗立在当下,俨然就是一座珠穆朗玛峰!那么,我们就从耀眼的星空请下一位‘跨界’的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来膜拜一番吧,因为今年正值法师圆寂65周年。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音乐、佛学、诗、词、书画、篆刻、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我们从以上法师所猎涉的诸多领域中仅挑选出音乐来看看吧。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黄金时代是在上世纪上中叶,黄自、萧友梅、李叔同、赵元任、(黎)青主、刘雪庵、沈心工、贺绿汀、马思聪等等大师济济一堂。下面的视频将简略介绍李叔同大师的音乐作品。我们对比如今那些‘著名音乐家’,优劣高下如何?也可以比比歌词,大师所有的歌词都是绝代精品。再看看那些什么‘著名词作者’吧,毫无可比性!尤其那两位‘泰斗’(‘瞧老爷’和‘闫罗王’),怎么说呢——令人作呕!!
█李叔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卓越贡献:他的贡献和成就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1905年,李叔同曾手书《祖国歌》的词谱,作为"沪学会"补习班的唱歌教材。这首以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为基本曲调的歌曲,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深受青年学子们的欢迎,很快由上海传唱到其他城市,产生了很大影响。1905年,李叔同编印出版《国学唱歌集》,歌词选用了《诗经》、《离骚》、唐宋诗词等,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对国学的重视。
1906年,李叔同独自在日本创办了《音乐小杂志》,在日本印成后,寄回国内发行。这本杂志虽然只发行了一期,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第一本音乐杂志。这本杂志包括图画、插图、乐史、乐典等栏目,除乐典、三首词作、部分插图的作者是日本人外,其他内容(包括封面设计和水彩画)均出自李叔同一人之手,署名"息霜"。他在杂志的"序言"中写道:"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他论述了自然界各种音响给人的不同共鸣和感受,并认为将自然界的音响加工成"音乐",就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这篇序文也体现了李叔同的音乐启蒙教育思想和音乐观。
这本杂志还刊登了李叔同填词编写的三首乐歌:《隋堤柳》、《我的国》和《春郊赛跑》。《我的国》是他根据自己在上海时写的歌词,选用一首日本乐曲编成,豪迈壮阔的歌词充满爱国激情,表达了他希望祖国富强的强烈愿望。李叔同弹奏并吟唱这首歌时,为饱受列强侮辱的祖国和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人民而揪心阵痛。《春郊赛跑》采用德国歌曲《木马》的曲谱,歌词写道:"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跑跑跑!锦标夺得了。"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健康快乐的情感。
李叔同是我国近现代的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我国近现代音乐起源于大多用外国曲谱填词的"学堂乐歌",李叔同就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作者。李叔同填词和选曲配词的音乐作品有近百首,确切数目已无从考证。丰子恺和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收录的大多是李叔同1912年至1918年所作的乐歌。歌集一经出版,就被各地学校选作教材,连续再版十次,成为中国近现代传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教学歌曲集之一。丰子恺在这本歌曲集的《序言》中指出:"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因而当时能兼作词曲者,只有李先生一人。"文中虽然难免对恩师的溢美,但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李叔同在乐歌创作中的地位。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也贯穿于他的乐歌创作中。李叔同编写的乐歌,体现了他"促社会之健全"和"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观,影响深远。早在1904年"沪学会"时,李叔同就邀请沈心工在"沪学会"文化补习班开设乐歌课,自己也一起听讲,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李叔同在"沪学会"教唱的《祖国歌》,词曲配合贴切,主题鲜明,富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歌颂了中华文明古国,抒发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出家以后,虽专心研究和弘扬佛学,但在"念佛不忘救国"思想的指导下,仍应邀创作爱国歌曲。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结集为《清凉歌集》,193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李叔同创作的乐歌艺术水平很高,尤其在多声部合唱歌曲方面具有首创性。他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也是中国作曲家运用西洋作曲技法进行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最早探索。这首歌的和声和曲体非常工整,旋律优美,自然清秀,堪称校园歌曲的典范。李叔同歌曲中流传最广、影响最为久远的一首乐歌是《送别》。《送别》的歌词实际上是他"悲欣交集"人生的真实写照,感人至深,与稍加改动的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曲谱搭配得天衣无缝。
█李叔同与他的《骊歌》(送别)
&李叔同(年),名文涛,又名广涛,字叔同,号漱筒,别署有70余个,法名演音,号弘一,人称弘一法师,祖籍平湖,生于天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三十一年秋赴日本留学,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同时在音乐专科学校攻钢琴、作曲。三十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三年“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话剧《茶花女》,由李叔同扮茶花女,旋又演《黑奴吁天录》,扮爱美柳夫人,首开中国话剧史之先河。是时,又独立创办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成为向国内介绍西洋音乐、五线谱和贝多芬的先驱人物。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堂图画教员。三年加入“南社”。民国元年(1912年)任《太平洋报》主笔,同时与柳亚子等人创办“文美会”,并主编《文美杂志》。2年到杭州,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美术、音乐教师。同时,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音乐、美术。7年8月,在虎跑寺正式削发为僧。初崇奉净土宗,后专修律宗。31年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李叔同工诗词、书画篆刻,音乐以作词配曲为主,有《春游》、《早秋》、《送别》等。49年后出版有《李叔同歌曲集》、《寒笳集》、《四化律比丘相表记》等10余种。
他的《骊歌》,又叫《送别歌》,歌词是李叔同作,曲子却来自于美国的一首通俗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词曲结合得非常好,完全感觉不出曲子来自异邦。歌词是这样的: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词曲都很优美,堪称珠联壁合。
█李莉娟女士:捐献曲谱弘扬大师精神去年任刚伯先生创建“弘一音乐学会”,将弘一大师的130余首乐曲首度向公众公演的消息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进一步追溯这些作品的内在价值以及其中的传承经过,昨日记者特别采访了弘一大师的孙女李莉娟和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
捐献曲谱弘扬大师精神
昨日,身为天津市政协委员的李叔同的孙女李莉娟女士来到天津日报大厦,她表示这130余首歌曲是由中国弘一大师研究界的权威人士,上海音乐学院的钱仁康老先生编写的,在内地没有发行过。
李女士表示,当初,任刚伯先生找到她希望将李叔同的音乐作品传承下去时,自己十分赞同。今年正值弘一大师圆寂65周年,李女士表示十分欣慰看到祖父的音乐作品可以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音乐学院靳学东副院长:大师是多声写作第一人
音乐学院靳学东副院长表示,此次面世的130余首李叔同音乐作品在学术和艺术两方面研究价值很高。这130余首乐曲,大多是三声部或二声部,李叔同可以说是中国多声写作的第一人。此次作品集收录的乐曲是钱仁康先生所集纳,可以说很具有权威性。
四大疑问有待专家考证疑问1:钱仁康何许人也?
在李莉娟女士带来的李叔同130余首作品中,有一部分乐曲上注明李叔同作词,钱仁康配曲或李叔同作词作曲,钱仁康配伴奏的字样。据了解,钱仁康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是国内研究李叔同的权威人士,今年年逾九十。由于年事已高,近些年很少露面。钱仁康为什么与李叔同的音乐创作有如此之深的渊源呢?截至昨晚记者尚未联系到钱先生本人。
疑问2:音乐作品都有哪些形式?
翻开这130余首乐曲后可以发现,里面包含了大师生平的各个方面,包括李叔同的杂感随想、人生感悟以及为学校所做的校歌等。据考证,《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歌》就是李叔同为本市文昌宫小学所做的校歌。李莉娟女士介绍说,130余首歌曲里包括了大师独立作词作曲、选曲填词和后人将大师诗词配曲三大类形式。后人配曲的作品是否经过大师认可,也需进一步研究。
疑问3:从日返津一年可有音乐作品?
李叔同的音乐创作可以说是在日本留学时开始的,但他从日本回国后在天津所居住的一年中,在音乐创作上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至今却找不到丝毫的记载,如果可以发掘出这些史料,对于研究李叔同和天津的渊源以及他的音乐创作会更有帮助。
疑问4:大师临终遗言谱曲面世?
130余首作品中还有一首名为《弘一大师临终偈语》的歌曲。李女士介绍说,这首词里包含了弘一大师对于人生的感悟,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这究竟是否真如书中所讲是大师的遗言,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李叔同大师(弘一法师)资料大全(点击以下菜单)
已投稿到:热门推荐:
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纪念弘一法师诞辰130周年活动昨日在泉州开元寺举行_新浪厦门_新浪网
进入新浪个人中心玩转精彩线上生活
纪念弘一法师诞辰130周年活动昨日在泉州开元寺举行(2)
  人物专访
  濮存昕:出演大师后 生命质量提高
  曾经在电影 《一轮明月》中扮演弘一法师的著名演员濮存昕,昨天从北京来到泉州开元寺参加了开幕式活动。濮存昕本次来参加纪念弘一活动,还带来了他给弘一大师画的肖像和模仿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给泉州开元寺。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顾众生得离苦。”在《一轮明月》中演弘一大师时,濮存昕把弘一演得很活。而他临摹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也十分逼真传神。“写得太像了,简直就像是弘一写的!”这是每一个看到濮存昕送给开元寺释道元方丈那幅书法作品时的感慨。
  “我早年学过书法和绘画,自从拍《一轮明月》后,开始研究和学习弘一大师的书法艺术。这几个月,为了纪念弘一诞辰130周年,我画了10多张弘一大师的肖像,打算送给寺院、法师和居士,以此纪念弘一大师。”濮存昕说,“出演弘一大师这个角色后,从弘一大师那里得到了慧根,生命质量有了提高,做人和做事更能明白事理。”
  大师孙女:祖父对我的影响就是“认真”
  李叔同的孙女李莉娟与姐姐李汶娟特意从天津赶来出席纪念活动。在活动中,李莉娟女士欣然接受了导报记者的采访。
  被问及祖父李叔同对其最大的影响,她反复强调了“认真”二字,“我祖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治学很严谨,不管是学习还是教书,都做得很认真,凡事追求完美。”
  看到昨日展出的弘一大师的文物被保存得如此完好,李莉娟感到很欣慰,她动情地对导报记者说:“仿佛看到祖父,在跟我们说话。”
  据李莉娟称,如今,她家里并没有保存祖父的任何遗物,所有遗物都捐给了博物馆。她表示,放在家里只能供个人欣赏,而捐给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物就可以永久地收藏。
  虽然居住在天津,但李莉娟来泉州也已经很多次,而其祖父在泉州走过的地方,如草庵、承天寺、惠安等地,她都曾一一拜访,寻访祖父的足迹。
  导报记者 郭冰德 文/图
关于弘一法师 我来说两句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半世潇洒半世僧:李叔同
       
发布时间:日
来源:凤凰网&& 作者:凤凰网人关注&&&&&&
半世潇洒半世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一生经历了从商儒相融的世家子弟——上海滩上风流翩翩佳公子——旅日的中国留学生——现代报刊编辑——学校教师——一代佛学大师的人生履历。后人尊称他为“艺术大师”和“律学大师”,他的“半世潇洒半世僧”的人生传奇;他对艺术的完美追求与如影随形一生的寂寞孤独;他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彻底与洒脱,在他离世多年以后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仰慕。人们仰视他,如同仰视一座山峰,可见一角,难窥全貌;可顶礼膜拜,难攀爬比肩。
“人生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质生活,此大多数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学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数。三曰灵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谛者极少数耳。弘一法师则安步阅此三层楼台也。事母孝,待妻爱,精深艺术,精研佛法。实最完美一人也。”
——丰子恺
如果我们随手上网搜一下“弘一大师李叔同”,很多词条都是这样写的: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沿着高速南行,一进浙江界,便可以看到大大的路牌“叔同故里”,路牌可以一直将你引领到浙江平湖的“李叔同纪念馆”。这座美丽的莲花造型的纪念馆,是目前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李叔同纪念馆”。正如建馆之初平湖政府所愿,如今,李叔同已经成为平湖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仰慕者前来凭吊追忆大师。
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定论的说法,在李叔同嫡亲孙女李莉娟那里得到的却是一个否定。现在是天津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天津居士林副林长的李莉娟列举自己从长辈那里听到的和自家当年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认为“桐达李家”的祖籍确切地讲应该是山西。
李叔同的祖籍到底应该是哪里?“平湖是李叔同的祖籍所在”这种说法又是怎样产生和被认可的呢?
祖籍“平湖说”的由来——
李叔同自认“当湖人士”
“准考证”上记载籍贯“当湖”
自报家门“当湖名士”
“佛教徒身份证”的籍贯是“浙江”
友人和学生回忆文章齐说“浙江”
平湖故称“当湖”,至今平湖市区犹称“当湖街道”。说平湖是李叔同的祖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文字史料佐证。
1902年李叔同应浙江乡试,其所持42号嘉兴府平湖县监生的“准考证”上所记载的年貌籍贯为“本身年二十三岁,身中面白无须、当湖县本城民籍”。这是李叔同自认平湖人的最重要的史料依据。
并且,在此之前,李叔同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当湖”人士的字样,例如:
1899年他迁居上海的第二年,曾有诗赠名妓朱慧百,在朱给他的和诗的跋中称其“潄筒先生,当湖名士”,潄筒是他的别署,可知他在认识朱慧百时,“自报家门”就是平湖人。
1913年他为祝夏丏尊28岁诞辰,摹写了一件“汉长寿钩钩铭”,跋尾署款为“当湖老人息翁”。
此外,他嘱咐弟子所刻的常用章中,有“当湖布衣”“当湖惜霜”等。其晚年所持“佛教徒身份证”上填写的籍贯仍为“浙江”。
由此可知,李叔同自少至老,始终自认是平湖人,并无别的说法。所以凡是与他关系较密切的友人或学生如夏丏尊、柳亚子、丰子恺、刘质平等,在所写的回忆文章中,也都一致说李叔同的“祖籍”是浙江平湖。
现如今,对于记者关于平湖祖籍的发问,李莉娟虽然不予认同,但也不愿深究。她表示对于浙江平湖为李叔同建立纪念馆所做的努力十分感谢,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的奠基开馆她都前往参加了,至今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上个月她与天津李叔同故居的人员还曾经到那里取经。“弘祖生前多在江浙福建一带生活,在当地的影响远远大于天津,当地人对大师的尊崇令人感动。”
祖籍“天津说”的由来——
父亲与祖父都是天津籍
津郊曾有李家祖坟地
史料记载李世珍中进士时为天津籍
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祖籍”,是指父辈以上的出身地。所以人们应该根据李叔同的父亲及祖父的籍贯来确定他的“祖籍”。换句话说,如果李叔同的祖籍是某地,那么其父李世珍和祖父李锐的籍贯就应该是那里。
如果这样推断,李叔同的祖籍平湖就有了一些疑问。
李叔同的孙女李莉娟拿出证据,证明弘祖的生父李世珍籍贯是“直隶天津”人,这一点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会试题名录”手抄本为证。里面记载的贡士252个名单中,李世珍为第70名,籍贯是“直隶天津府天津县”。在同年殿试时,李世珍又中进士,所以,李宅大门曾高悬“进士第”匾,所填籍贯仍是直隶天津,这一点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为证。因此,李叔同的父亲和祖父是天津人是没有疑问的。
李莉娟父亲李端曾撰文回忆,李世珍在世时,在天津市郊宜兴埠和张兴庄,就已经有李家前三代的二十余座坟墓。
这样说来,李叔同的祖籍当是“天津”。
祖籍“山西说”的由来——
后人认同祖上山西说
老人口传随燕王扫北移民天津
开设“施馍厂”采用典型山西方言
李家在天津被称为“桐达李家”,这个家族自李叔同祖父之前就已经生活在天津,这点可以成为定论了。那么,李家的祖上到底是哪里人呢?
说到“桐达李家”的祖籍,李叔同的次子、李莉娟的父亲李端一直认为自己的祖籍是在山西,这一方面来源于家里的老人口传,一方面来源于家里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
据李莉娟介绍,父亲李端就曾经亲耳听自己的奶奶说过:李家的祖辈系山西人,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随燕王扫北移民至天津的。李叔同的侄孙女李孟娟在《弘一法师的俗家》一文中也曾经写道:“我听郭氏老姨太太对我们家里的晚辈们讲过,说李家的祖上是由山西迁来的,靠串街卖布为生……我听家中的老保姆们讲,我六七岁时有山西人来天津认宗续谱……”另有记载说,李世珍为建立山西会馆而捐过钱。这些,似乎都说明李家与山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桐达李家”信奉佛教,乐善好施,在天津常年设有一个“施馍厂”。“馍”即馒头,是典型的山西方言。在李莉娟的记忆中,家里人也多喜面食。因此,李莉娟认为,自己的祖上应该是来自山西。
李叔同为什么自称 “当湖人士”
求证李叔同的祖籍是哪里似乎是我们“自作主张”,李叔同自己认可的祖籍只有平湖。
曾有人认为李叔同自称“当湖人士”是为了应考打的“妄语”,平湖人士潘德熙在平湖“李叔同纪念馆”刊物《莲台弘谭》中撰文认为这一点实在难以令人信服:一位佛教的律宗大师,一位高僧,是不可能去犯“妄语”这条戒律的。李叔同前后一贯说自己是平湖人,必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只有他认为自己确实是平湖人,他才会这样说。
李叔同入西泠印社前曾写过一篇简短的“入社申请”,题为《哀公传》,全文为:“当湖王布衣,旧姓李,入世三十四年,凡易其名字四十余,其最著者,曰息霜、曰圹庐老人。富于雅趣,工书、嗜篆刻。少为纨袴子,中年丧母,病狂,居恒郁郁有所思,生谥‘哀公’。”
这里,他自称自己是:“当湖王布衣”,这就是说自己是当湖(平湖)人,姓王。又说,“中年丧母,病狂”,由此我们知道,李叔同与母亲感情非比寻常。
翻开李叔同的家谱,我们知道李叔同属于庶出,生母王氏生他时年方20岁,其父李世珍年已68岁,在李叔同五岁时就去世了。所以,李叔同自幼由寡母王氏一手抚养长大,王氏知书达理,深得李叔同敬爱。王氏去世于1905年,年45岁。丧母后,李叔同悲痛至极甚至发狂,并易名为哀,又名婴,字哀公。在《哀公传》中,直接把“王”姓和“当湖”联系起来,使我们推测他的“当湖籍”原来是由母家王姓而来。
大师一生开中国现代诸多艺术形式之先河,皆因其胸怀阔达,不受世俗律条束缚所致。他热爱他的母亲,所以发自内心地认同母亲的籍贯就不足为奇了。生我养我的母亲是平湖人,我为什么不是平湖人呢。这能算是“冒籍”吗!这能算是“妄语”吗!在他看来,如果不认同这个籍贯,那才是“妄语”呢!
这样的解释才是合情合理的。
海河 李叔同的精神母体
日,九河下梢天津卫,海河东岸地藏庵前陆家胡同(现河北区)二号,一个富庶的盐商家庭,一个男婴以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了自己的降临。据民间相传,这个男婴降生时,有喜鹊衔松枝降落在产妇的床前,久久不去。
“鹊衔松枝”的传说是否属实,我们找不到相关的文字记载,也许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意念中,一个不凡人物的降生总是有异兆相随。因为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孩子纵横僧俗两界,以艺术的至纯至美和宗教的大道无边深刻地影响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并且,在历经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越来越为人们所尊崇和追忆。
这个男婴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
在今天的海河东岸,与热闹繁华的天津古文化街隔河相对的地方,一片青砖黛瓦的庭院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与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片青砖黛瓦集江南园林的秀美与北方庭院古朴为一体的建筑群,静谧、幽深——它就是根据粮店后街62号复建的著名的弘一大师——李叔同的故居。
身本海河智慧沙,
优伶画史两称家。
六根清净止持戒,
虎跑参禅说雨华。
这是书法家王学仲在1990年李叔同诞辰110周年的时候写下的,它既概括了大师一生的经历,也道出了海河作为弘一大师——李叔同的故乡所带给他的智慧和精神……
翻开李叔同的一生简历,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李叔同的人生成就大都是在南方完成的,但其童年与少年、青年启蒙时代一直生活在天津。也许庶出的身份使这个敏感的少年不很喜欢北方的这个庭院,以至于在生母去世、家道没落后离开天津再也没有回来。但无可否认的是,家庭的影响和儿时的记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当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这种影响往往是深刻的,只是自己可能并不能意识到。富庶的盐商家庭、饱读诗书的父亲,海河边那个整日香烟缭绕的进士门第,都似乎宿命地注定了李叔同的一生轨迹,对他日后的文学艺术理想以及宗教追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伟大人物的生命词典中,离世前他所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是最好的注释。
(文章提供/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李叔同孙女参观李叔同故居:看上去很亲切
  天津北方网讯:昨日,李叔同—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李叔同大师的孙女李莉娟女士告诉记者,这是故居修复后,她首次进行参观。李莉娟眼中的祖父是什么样的?对于这次参观,她怀着怎样的心情?本市名人故居众多,每座名人故居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今后,本市在保护名人故居方面又有怎样的举措?
  大师往事
  李莉娟介绍,李叔同19岁时便携家眷来到上海,在南洋公学读书。1905年李叔同留学日本,就学于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1910年,李叔同学成回国,任天津高等工业大学图案教员,同年到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国画教员。这段时间,他一直住在旧居。1912年,李家遭遇变故,李叔同离开天津,到上海“城东女学”任教,后受聘《太平洋报》主编《太平洋报画报》。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李叔同的妻子不到50岁就病故了,家里曾给李叔同写信报丧。后来,在《弘一大师永怀录》里看到,李叔同曾为其妻抄经回向。
  大师孙女 故居纪念馆将成交流平台
  纪念李叔同—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为期两天,李叔同大师的孙女李莉娟陪同来自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北京、上海、杭州、福州、泉州、平湖、济南、洛阳等地的学者和本市有关专家共130余人参观了故居纪念馆,重温李叔同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我眼中,弘一大师是一个非常优秀和认真的人。虽然我没和祖父一起生活过,但父亲给我讲过一些有关祖父的事情,再通过与祖父接触过的人相识,得知祖父为人严谨、认真。他出家后,对佛学的研究十分透彻,加之他在诗词、书画、音乐等方面的造诣,可以说祖父在我心中是非常出色的。”李莉娟告诉记者。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中,“大德善缘—李叔同师友遗墨遗著展”展出的作品均为弘一大师生前与朋友互通书信的墨迹,这些书信是由本市著名作家、天津市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会副会长章用秀先生提供的家藏,涉及曾对李叔同成长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老师和朋友,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师赵元礼。此外,还有与王吟笙、吴昌硕、蔡元培等50余人的书信墨迹。
  谈及重新修复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李莉娟十分开心:“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的修复建成,将为敬仰弘一大师的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故居的复原、新建的园林以及展示弘一大师生前与朋友的书信墨迹,能再现弘一大师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是对李叔同文化研究和纪念的一个成果。今天这里汇聚国内外130余名僧俗专家,也是对弘一大师文化的发扬。”
  “修复的故居与以前相比矮了一些,房屋也小了一些,不过,场景依旧如往昔。故居前具有江南风格的园林看上去非常漂亮。弘一大师生前喜山好水,建此园林显得十分亲切。”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北方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热点新闻排行榜
天津民生资讯
| 举报邮箱:jubao@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