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蔬菜种植行政法的合理性原则则

高山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及深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山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及深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暂无简介
中投信德,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暂无简介
中投信德,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小题1: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药用价值。(3分,每一点1分)小题1:引用的说明方法(1分)。通过引用古代医书使“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更有说服力(1分)。小题1:(1)不能去掉。其理由是:“据考证”是根据资料考核证实并作出了一定的结论,说明“白菜栽培历史悠久”不是凭空捏造(1分)。若去掉,有可能让人觉得是杜撰的,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1分)。(判断错,该题不得分;判断正确,不讲理由,也不得分)小题1: “仅”表范围小的副词,表示“白菜食用方法”只限制在“入书”范围内,不包括还没入书的。“全部”表范围大的副词,表示没有遗漏,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小题1: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可以尝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的内容来概括白菜的三种特征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大体可用如下方法:方法+特征,在分析特征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句。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注:不解释“据考证”不扣分,但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注:不解释“仅”与“全部”不扣分,但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2分)马蜂蜇后不无好处李铁生①由于知道马蜂尾巴上有一根针能蜇人,所以大家对马蜂都敬而远之。②进入本世纪后的十年来,由于地球变暖,越冬昆虫所处环境有所“改善”,尤其以成虫越冬的马蜂更是兴旺发达起来。由于人们惧怕马蜂的心理,见了就想毁巢灭蜂,而马蜂又极富团队攻击性,两相接触马蜂则常是胜利者。首先挑起事端的人类则常被蜇得鼻青脸肿败下阵来,死伤报导自然也络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蜂蜇刺毒量过大造成内脏器官衰竭,或过敏人群受蜇后反应强烈以致死亡有关。但大部分人在被马蜂蜇刺后仅在当时有红肿热痛的反应,过后再痒上一、两天就没事了,而且由于体内产生了抗体,再遭蜂蜇后反应就会大为降低。③大约是在上个世纪中期,当时的西德政府有关部门曾做过一次社会调查,意外地发现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员中,唯独在被普查的一万九千余名养蜂人员中患癌症的比例极低。这一现象当即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后经专家分析,养蜂人与常人在生活、工作中最大的区别不是经常吃蜂蜜,而是常遭蜂蜇。也就是说蜜蜂蜂毒会经常侵入体内,但工人们对此并无强烈反应。因为他们早已对蜂毒产生了抵抗力,也就是体内有了抗体。④科学家研究表明,蜜蜂与马蜂毒素相似。鉴于人们对蜜蜂毒的抗癌作用已有所印象,所以自然令人联想到蜇人反应剧烈的马蜂,其毒液又会怎样呢?早在上世纪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了“胡蜂蜂毒自动采集器”,对“陆马蜂”和“亚非马蜂”进行活体取毒成功。成功提取两种马蜂蜂毒之事引起美国西南生物研究所生化专家施密特教授的注意和兴趣。随即双方进行合作,对两种蜂毒之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报告。实验证明将两种蜂毒注入实验鼠体后活性颇高,而对白血球细胞破坏力不强,对哺乳动物组织损害程度.也很小,固有着医学上的利用价值。⑤随后科学家将提取的“陆马蜂”蜂毒提供给辽宁省肿瘤研究所进行研究。科学家以接种了腹水癌细胞的小白鼠为对象用马蜂毒进行治疗。结果证明马蜂毒素对肿瘤细胞有明显杀伤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所以马蜂毒有着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此外马蜂毒对蜂蜇过敏症及风湿、类风湿等非细菌性炎症均有治疗作用。⑥据此,人们也许不应当再对遭到马蜂蛰刺过分害怕了,因为蜂蜇毕竟还是对人体有一定好处的,它可以治疗你的风湿病,还可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当然前提是不可过量。总之人们完全没必要如此仇视马蜂而与其势不两立,毕竟马蜂也有其“可爱”之处啊!(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期B有改动)小题1:人们想“毁巢灭蜂”的原因是什么?& (3分)小题2: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小题3:第④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 (3分)小题4:马蜂蛰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治疗风湿病,还可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可为什么文章还要强调“前提是不可过量”?& (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植物“预测术”(9分)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④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小题1:文章开头写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小题3:“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一句中“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小题4:请依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植物预测机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13分)①经过科学界理论上的推算:得知“冷”并不像热一样可以无限发展。冷有一个最低限度,就是零下273℃,这一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当温度降到零下100℃以下时,称为超低温。②超低温世界妙趣横生:本来软绵绵,要直就直,要弯就弯,非常“听话”的铅,会变得性情倔强,富有弹性;好端端的锡壶会变成一团粉末;水银在零下269℃就不再是调皮的液体,而变成了稳定的固体;电流通过这样的低温导体时,电阻突然消失。铝、锌、钼、锂、锡等23种纯金属和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③在超低温条件下,空气将变成可以流动的液态,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放置其中的鸡蛋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浅蓝色的荧光;鲤鱼呈“沉睡状态”,生物的生殖细胞都“冬眠”了,它们都将自己的生命速度拨到了零点。但即使经过几年,它们还可以再回到常温世界,在白发苍苍的兄弟姐妹中,显示出自己的青春年华。④根据一些动物在冬天的低温环境下冬眠的习性,及某些在超低温下快速冷冻的动物复温后又活过来的试验,有人设想,把因病而无法医治的人迅速冷冻起来,等将来医疗技术能够医治时,再把人体解冻,治好他们的疾病。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被人工冷藏的人,他是日开始被冷藏的。此后,美国已有许多人仿效这种做法。⑤超低温技术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低温液化空气的技术已发展成为制氧工业,飞向太空的火箭用低温制得的液氢做燃料,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超导技术也离不了液氦。⑥利用超低温,可以培育耐寒的农作物品种,如有的种子本来很怕寒冷,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会被冻死。科学家采用逐渐降低温度的办法,使这些怕冷种子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能够经受住零下200多摄氏度的超低温。⑦超低温在医学领域更是发挥了作用,上海等地的一些医疗单位采用冷冻疗法,成功地为许多肿瘤患者医治了恶性肿瘤。他们将极冷的液氮喷到肿瘤上,使肿瘤结成冻块,然后让它复温解冻,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就能把恶性肿瘤细胞全部杀死。⑧超低温的利用,有着广阔、诱人的前景,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围绕着“超低温”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3分)小题2:第②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小题3:文章中“它们都将自己的生命速度拨到了零点”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小题4:结合文章及以下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材料一:我国在超低温制热空调技术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世界第一台超低温中央空调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告研制成功。材料二:北京天地精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所开发的“天寒”系列超低温产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已经远销全国各地及英国、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土尔其、台湾、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材料三:我国将实施超低温发电技术,对现有的火力发电厂配备超低温发电技术,利用电厂余热发电,不仅可以节约煤炭,节约大量冷却水,减少碳排放,还能提高发电效率一倍以上,所以实行超低温发电技术宏观效益明显,是“低碳生活”的首选。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深层海水的利用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小题1:第③段中与划线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划线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小题2: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2分)小题3: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1分)小题4: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和&&&&&的特点,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1)&&&&&&&(2)&&&&&&&(3)&&&&&&&&。(5分)小题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享受低碳生活①近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大会向世界发出了值得关注的“中国碳信号”。其实,在此之前,低碳生活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如今,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②所谓“低碳”,指的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③那么,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呢?④要过上“低碳生活”首先要摆脱自己的“电动依赖症”。因为电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室内设计应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⑤其次,在交通方面要尽量节省能耗。如果出行到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工具可以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的朋友,在购物时,要优先考虑使用轨道交通工具。如果迫不得已开车前往,一定要在购物前列好清单,尽可能一次购足。⑥对于一些不想挤公交、地铁的开车族来说,要牢记以下几点: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粘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另外,在购车时,要尽量选择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⑦再次,要低耗办公。要尽量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通讯工具,减少打印机和传真机的使用。在午休和下班后要关闭电脑,离开办公桌时,要把电脑调至“睡眠”状态。笔记本电脑在不使用时要把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⑧办公室内要多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等。它们可吸收办公室内的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除的苯,并能够咽下尼古丁。办公中的废纸可以集中重复利用或回收循环再用。⑨最后,“低碳”还跟饮食息息相关。我们每吃一公斤牛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36千克,这其中包括屠宰、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众多的能源。相比之下,吃蔬果消耗的能源则要少得多。而我们日常所喝的碳酸饮料和果汁,从工厂处理、灌装、运输到销售,已经耗费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有些容器甚至是不可降解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污染。⑩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特别把“倡导低碳生活”作为重要内容。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珍惜地球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吧! (选自《中国能源信息网》有改动)小题1: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2分)小题2:第③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3分)小题3: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小题4:班里要围绕低碳生活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请你写一段话,作为这次主题班会的开场白。(60字左右)(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说明文阅读。(每题3分,共12分)盐 湖①过去以为盐是一种稀缺的物质,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可能与盐一直为官方专卖有关。去了柴达木盆地,去了青藏高原,你会惊讶地看到:盐是一种风景,是可以用辽阔来形容的一种景观。你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盐湖,看到了湖底洁白的凝乳一样的盐晶体,看到了湖边一簇簇盛开的盐花,更看到了一座座银色丘陵一样的盐山。②中国是个多盐湖的国家,我国共有盐湖1500多个,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这些盐湖大多发育在大小不同的山间盆地内,如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盆地封闭而低洼的地形使流域内的河流自主向湖泊汇集,而湖水又难以外泄,盐分就通过河流不断地向湖泊输送。从气候条件上看,这些盐湖大多受干旱半干旱气候控制,湖泊的蒸发量超过补给量,湖水的含盐量增加,湖水中的盐类达到了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甚至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盐类的沉积矿床。③茶卡盐湖,是世界最大的食盐基地,它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最东段,青海省乌兰县境内。史载西汉时期这里就有人采盐食用。而2010年的最新考古发现,3000多年前茶卡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和活动,这就将人们对茶卡盐湖可能的开发利用又大大提前了。④茶卡盐湖以生产食盐为主,成品盐的氯化钠含量在97%以上。这里的石盐矿层平均厚度为4.9米,最厚处可达15米,已探明的盐储量在4.4亿吨以上,可供全国人民食用70多年。在茶卡盐湖,只要揭开湖面上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厚的一层混有泥沙的卤盖,下边就是厚达几米至十几米的盐层,将盐矿采出后用水冲洗干净,就成为原盐了。盐湖,以生产食盐为主,但盐湖能为人类提供的矿物还有石膏、芒硝、镁盐、碱类,甚至有些“特种盐湖”还能出产锂、钾、铯、铷、锶、溴等稀有的工业原料,如察尔汗盐湖、扎布耶盐湖等。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是一个以液体钾盐为主,固、液态矿并存,并伴生硼、锂、镁、溴等元素的综合型大型钾盐矿床,氯化钾的总储量达到5.4亿吨。⑤对中国这样一个多盐湖的国家来说,目前已开发的盐湖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盐湖分布广、数量多,盐湖的矿产、生物、环境等资源可开发的潜力极大。盐湖资源开发成本低,建设周期较短,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综合性开发,科学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盐湖产业链,对西部的发展建设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介绍我国盐湖的分布情况、茶卡盐湖的位置及盐湖的利用前景。B.介绍我国盐湖的分布情况、茶卡盐湖的开发利用、盐湖的开发。C.介绍我国盐湖的概况(面积和形成原因)、茶卡盐湖的开发利用、盐湖的利用前景。D.介绍我国盐湖的概况(面积和形成原因)、茶卡盐湖的位置及盐湖的开发。小题2: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举例子B.举例子分类别C.列数字作比较D.列数字作诠释小题3:阅读第②段概括“盐湖”形成需要的条件,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形封闭而低洼。B.有向湖泊汇集的河流而湖水难以外泄。C.受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控制,湖泊的蒸发量超过补给量。D.地形是山间盆地。小题4: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到现在为止,盐都是一种稀缺的物质,一直是官方专卖。B.我国是个多盐湖的国家,盐湖都是分布在大小不同的山间盆地内。C.茶卡盐湖除生产食盐外,还能出产锂、钾、铯、铷、锶、溴等稀有的工业原料。D.盐湖资源可开发潜力极大,目前已开发的盐湖只有一小部分。开发盐湖资源,对西部的发展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为低碳生活,后者为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小题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分)小题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3:第④段“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一句中划线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小题4:除了文中所述的低碳生活方式,你还能再支三个“低碳生活”的高招吗?(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勤于用脑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②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④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画线部分的内容。小题2:第③段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的道理。小题3: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小题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小题5: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画出。① ② ③ ④ ⑤小题6: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请简要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合理性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