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smarthifi什么意思思

疯狂的VIVO X3,疯狂的ROCK & ROLL_贱兮兮的老羊_玩客_分享你的热爱
疯狂的VIVO X3,疯狂的ROCK & ROLL
262人阅读过
疯狂的VIVO,疯狂的X3,疯狂的ROCK&ROLL第零章:开篇的一点点废话 从8月22日发布会拿到X3开始算起,这东西在我手上播放也有好几百个小时了,一直工作也忙,加班,出差,X3就陪着我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从来没有一款手机被如此多的人关注过,包括深圳的出租车司机,广州的大巴司机,厦门的夜宵摊阿姨等一系列看起来和手机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都在问我这个手机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薄。VIVO的定位的确很准,纤薄可以吸引无数人的注意,而HIFI,可以吸引一部分有需求的所谓高端客户吧,或者说是极端客户,来影响周围的人。不得不说,从去年11月X1推出以来,VIVO就走进了发烧友的视野。HIFI&SMART,VIVO宣称坚持不变的品牌核心价值。从X1的4398开始,VIVO就用近乎疯狂的姿态将一个个看起来简直是神话的东西塞进越来越薄的手机,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X3的疯狂,不仅仅表现在5.75mm的极致纤薄上,还表现在移动版9018的芯片使用上,更加体现在,这居然是一个需要煲的手机。哪怕一个月之前,谁要告诉我手机是需要煲的,我觉得我会用怜悯的眼神看他一眼,哥们,烧糊涂了吧。我一直坚信的一点是,开声见七分,煲鸡有提升,但是不可能有多大的提升。特别是手机这种东西,煲上个3,5个小时足够了。但这次我发现我错了,VIVOX3居然真的是一个需要煲的手机。说实话,发布会拿到到X3的时候,我甚至不愿意去多听几耳朵,在我看来,到手的X3,中频音色粗糙,低频有点硬和浑浊,最要命的是声场诡异,声音完全集中在了中间和两边,而之间的部分缺少了很多,纵向也比较狭窄。当时我就和韩少说,这手机声音略糟糕啊,9018看来只是噱头了。然后韩少告诉我,这东西要煲。。。ORZ,当时就跪了。既然是VIVO官方这么说,那就煲一会试试吧。于是我就随便拿了条耳塞塞在上面随便找点歌,整天的开着,大概放了也有80小时左右了吧,再拿起来,一耳朵,卧槽,这还是当时那个X3吗,声音变得中正大气,中频润滑了,低频扎实了,横向声场整个拉开了,纵向也有模有样,和开声那个粗糙的东西简直就是两个声音。VIVO毁三观啊,什么手机里面放4398,8422,2604,9018,这回又是要煲手机,哎。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东西好,我就介绍给大家,东西不好,我能告诉厂家告诉厂家,告诉不了厂家我就开始喷。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文章,X3是个好东西,可以介绍给大家了。(画外音:老羊你丫是话痨吗?废话这么多,小心我找我的小伙伴爆你菊花。。。FORM哪个基佬大家都懂的) 嗯哼,为了保护我的菊花,下面进入正式的评测阶段。我将会从下面几点对X3进行全方位描述,当然重点还是在于声音,请大家根据目录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第一章:VIVOX3作为手机的评测 1.1:手机使用感受 1.2:移动录音棚的详细介绍第二章:VIVOX3作为随身播放器的评测 2.1:VIVO开挂的HIFI模式歌曲试听 2.2:不同的耳机耳塞捅X3的菊花 2.3:手机和播放器,录音笔的一点点PK第三章:总结与建议
第一章:VIVOX3作为手机的评测1.1:手机使用感受 手机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很久了,一般手机的功能也是大同小异,只有在一些细节上体现出了厂家的用心。说实话,X3的配置是比较一般的,而手机这个东西,配置并不能代表全部的东西。说实话,从上一次试用VIVOX1S开始,我的手机使用习惯就渐渐的偏向了VIVO的东西。最简单的例子,点亮屏幕,之前都是得用电源键控制,而VIVO可以双击屏幕即点亮,这个东西我觉得比较不错,然后也用的非常的顺手了。X3明显在这方面更进一步,创造性的采用了不亮屏幕即可以开启音乐,电话,微信,QQ等常见应用的功能,使用也非常简单,在屏幕黑着的情况下,直接划个M就是开始播放或者停止音乐,划个C就直接进入电话界面,微信是W,***是O,就这么简单。这个使用感受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大家可以去有这东西的店里试一试,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还有就是双卡的体验,我的流量总是不够,迫切的需要一张单独走流量的卡,而X3的双卡功能完美的解决了我这个需求,非常方便。流量单独走一张本地卡,然后电话走之前用的号,实在是非常方便啊。 X3的造型最大亮点在于厚度,5.75mm,就像我图片上显示的一样,就比三个1块的硬币厚一点还没到4块硬币的厚度,而且这个厚度并没有影响手感。我之前的很反感太薄了的东西的,包括touch,包括X1S,我都愿意在后面加上一个套子,增加一点厚度,而X3也附赠了一个套子,但是我就一点用的欲望都没有,这个厚度带来的手感相当出色,当然,如果你是乖巧或者假装乖巧的小女生,那这个5.0寸的手机对你来说还是稍微大了那么一点。我这台是蓝色的,金属的质感非常好,也比较大气,相当白色我还是更加喜欢蓝色吧,比较闷骚。做工一如既往的保持了VIVO的水准,对比三星火腿肠之流毫不落下风。一直就有人在说,为什么X3和红米都是一样的配置,X3为什么卖这么贵,难道就是因为多了一个9018吗?我觉得这个事情就没啥好说的了,你玩过了之后就会明白的,假如说神舟和THINKPAD出了同样一个配置的机器,价格上有很大的差距,恩,就这么多。X3无论是设计,做工,系统优化程度和一些细节上的优势,都是要完爆红米之流的。最起码,VIVO的东西让我拿出去,我不会觉得山寨,也不害怕别人觉得我拿的是山寨。我无数的女性小伙伴告诉我,你这个手机太漂亮了,太薄了,我觉得这就足够了。手机就讲这么多吧,毕竟关键的在后面,看看VIVOX3的大杀器,移动录音和HIFI音质。
1.2:移动录音棚的详细介绍 移动录音棚,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宣传出来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吐槽的态度来的,录音棚?音乐制作,VIVO你在逗我吗?先不说软件的事情,就凭一个小小的手机麦克风,就敢说录音棚?然后就看到官方开始放出宣传,这次用了两个娄氏的顶级麦克风,根据我的了解,应该是那种硅麦克风,不是传统意义的驻极体麦克。猜的,不一定对。两个麦克风一个在底部一个在顶部,根据常理,下面那个是主麦克风,上面那个是辅助麦克风,辅助这个应该是在通话过程中消除噪音的,也有可能会在录音过程中起到一定降噪的作用,具体怎么操作的我也不是很清楚的说。发布会现场体验X3的时候,我特意试了试这个麦克风,当时环境是比较糟糕的,不过录出来的东西让我眼前一亮,对于一个手机来说,能录出这种品质的声音,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后来仔细的试了试,这个麦克风的高频非常亮丽,细节体现的很不错,有点电容麦克风的感觉,而且这个麦克风似乎还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果我没有判断错误的话应该是心型指向,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这个麦克风在手机的底部,对于从顶部那个方向传过来的声音,就不会收到这么多了。可能有的朋友会问,这东西有什么用啊,打个比方,你对着麦克风唱歌,你面对的墙壁自然会带来最强的反射声音,如果这个声音录进去了的话,会产生梳妆滤波效应或者是很大混响的干扰,而如果你的麦克风有指向性的话,那么收进去的杂音就会少很多。说实话,我一直以为手机的麦克风都是全指向的,这个让我小惊讶了一下。总的来说,这个麦克风的硬件在手机里面还是算不错的了,可能我就觉得高频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多,其他的,都OK。如果害怕高频过多的话,用手机底部的麦克风指着胸腔的位置,离嘴远一点,就能好一些。 说完了硬件,该说说软件了。IMIC据说是VIVO自己开发的录音软件,我觉得这个是很值得尊敬的,开发录音软件是个大工程,远比图片处理的软件要复杂的多,要考虑的问题也会非常多,先赞一个。IMIC有演唱歌曲,制作伴奏,多轨录音和作品集4个部分。各有特色,待我详细道来。 第一首歌,GREENDAY《21guns》。开头的合成器整个可以拉的很开,声场表现出色。人声和吉他可以分开的不错,人声的音色表达的很清晰,通过压缩器带来的声音的质感也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但是在1khz附近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衰减,只有一点点,根据我的判断是调音考虑,传统的美式调音,V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X3的解析非常不错,透明度也挺高的,DELAY可以清楚的定位在右后方。当鼓和贝斯进来之后,X3很好的表现出了美式音色,低频扎实丰满而又不失细节,动态感十足,高频延展亮丽,镲片音色表现完整到位,这也就够了。极高频有一点提升,增加了镲片的泛音在空气中延展的感觉,听起来味道还是非常对的。进入高潮之后,节奏吉他咆哮的音色相当到位,声场也比较宽,对于朋克的表现来说,我觉得这个声场是有点过宽了的,但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是,这个声场对于哥特之类的表现将会是如虎添翼。从这首歌上就可以基本判断出,X3对于摇滚来说应该是手机里面最好的了,甚至说,某些便携播放器都是绝对干不过的,也许要论全面性,砖头是要占优势的,但是对于摇滚,X3完全有一战之力。X3的素质还可以,基本上是在比同样名字的飞傲X3略低一点,但是从味道来说会好很多,听摇滚很爽。 既然上面判断摇滚爽,那就来首更加爽的,Childrenofbodom《Livingdeadbeats》。如果你是个金属党,我想你一定听过博多之子。开头的合成器层次感就非常的棒。细微的动态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镲片位置略微靠后但是延展的很清晰,也是整个延展上去的。之后进入的合成器位置占据的到位,也能很好的表现出一种桀骜的气质。两下节奏吉他直接就可以把氛围带动的飞起来。双踩开始之后,底盘清晰扎实,即保证了低频的量感又保证了低频的速度感,毫不拖泥带水。当riff开始之后,V型调音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歌曲的整体感非常棒,有一种只有在调音非常好的LIVEHOUSE甚至是类似MIDI那种现场带来的感觉。非常蛮横,暴躁,不妥协的精神感。人声略微有点薄,不过带着旋转的混响也是可以听得很清楚的,我喜欢摇滚带来的这种感觉。而且V6对于旋死来说也是属于绝配类型的,X3搭配V6是我听过随身上比较到位的旋死了。到了中间的过段了,军鼓的敲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双踩响着,吉他咆哮着,合成器带来的那种有点烦躁让人忍不住要POGO的情绪也能表现出来,SOLO在中间,节奏琴的RIFF在两边,混合着音色不断变化的合成器,很棒。 本来想先写点别的,写到这里,觉得要HIGH就好好的HIGH一下,玩完旋死玩哥特,EPICA《THEPHANTOMAGONY》。这个歌还是比较复杂的,开头的弦乐声场分的很开,大提琴一直在铺底,提琴的颗粒感很明显,号声表现倒是一般,中频不够厚实,缺了一点味道。女声的轻声吟唱加上DELAY表现也是挺到位的,清晰可闻。男女声的合唱表现也不错。进入主要的段落之后,底鼓的双踩低低的铺在底下,提琴把整个声场拉的很开阔。男声表现的可能要略微薄了一点,女声表现很优秀,高频延展很到位。底鼓和贝斯音色扎实,军鼓打击感强烈,吉他的RIFF清晰宽阔,弦乐的位置靠后靠宽一点,铜管的填空也表现得扎实到位。死嗓的音色表现不错。这首歌的女声是美声唱法的,无论是女声的音色,还有混响的空间表现都可圈可点。X3对于摇滚来说,我认为还是比较通吃的,两头翘中间凹的调音是标准的摇滚调音手法,X3在保证了动态,通透度,声场和分离度之后,在频响上选择了这样的手法,我觉得是不错的,摇滚简单讲这么多,X3听摇滚就一个字爽,接下来讲点别的风格的歌。 写了几首摇滚的实在不忍心再写了,在写下去摇滚党是HI了,别的哥们该蒙了,下面一首陈绮贞的《鱼》。开头的钢琴表现出来的通透度还是点赞的,高频的泛音很华丽。当进提琴之后,底噪又再次增加了一点,应该是不同的音轨录音的时候窜进去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质感都还不错,不过人声出来的时候,由于中频略微缺了一点点,感觉中间还是空了一些,人声的结像位置会稍微靠上一点,华丽感还是不错的。声场很宽,整个声场略微有一点椭圆形,纵向并没有横向拉的那么开。吉他在左边的扫弦结像也是蛮准确的,右边类似SOLO的几下也是不经意就冒出来了。底鼓和贝斯很扎实,能把整个的音乐基础给烘托起来。镲片的延展性也不错。到后面的电吉他SOLO的部分,结像位置个人觉得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点,听起来更加的刺激一点。我觉得这个对于很多喜欢追求女毒的朋友们来说,这种女声应该是挺好听的了,高频华丽,低频扎实,中频相对有一点点空,但人声还是不至于靠后的,只是略微的薄了一点,女声薄一点会不错的。 第一个插的是丽声R40,私膜。不得不说,这个塞子和X3真的是挺搭的,R40的调音的时候就考虑到耐听度将其高频略微调暗,而中低频相对饱满,X3正好中频有一点点薄,高频又比较亮,就给补上了。然后R40的解析和低频的细节都比较丰富,很多低频的微动态都可以表现的很不错。而且R40比较好推,X3基本上可以把R40推的像模像样。不多说,我觉得R40和X3挺搭的。 接下来就是我神一样的250号VSD1LM了。其实买这个塞子纯属买来好玩的,用的是大号的硅胶套。不得不说,老郁的调音手段还是比较了得的,VSD1LM声音声场的开阔度和动态都是很出色的。层次感很好。低频无论下潜还是量感都挺不错的,按我这个套子的听感,低频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大的。X3推VSDLM个人感觉还是没有能完全的推好,毕竟这是个80欧的东西,虽然X3的推力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要推好这个东西,我感觉还是有点悬。镲片的音色很好,位置准确也不是太刺耳。横向似乎有点过大了,都快不太习惯了。 接下来EARPODS,这个塞子说实话,我挺喜欢的,在我找到现在的随身塞子之前,我一直喜欢用这个随身。这个塞子就是素质太差,但是音色的走向还是相当正的,低频稍微有点多,但是并不过分,整体的乐感烘托的不错。之前一直觉得IPHONE和touch推EARPODS是最好的,在X3上我找到了更多我想要的东西,也挺不错的,而且因为X3那比较变态的9018带来的素质,我觉得X3推EARPODS也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可以推的很好。说白了,素质到位了,只要不是太难推或者太变态的耳机,基本上推起来都不会难听的。 XE600i是X3的配塞,从素质角度来讲,秒掉了EARPODS几条街,但是声音由于在1500hz附近有点略多,听起来就有一种塑料味的感觉了,调音略显刻意。而且声音总体来说还是略微有点薄的,整体的音色一般般吧。不过通透度很好,属于一耳朵能抓住小白的这种声音。说实话,配塞能有这个素质已经很不容易了,X3推起来也还可以听,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听对于不发烧的朋友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不是吗。 耳机就简单写这么多吧,我也不是很喜欢写搭配的东西,毕竟X3是一个比较容易搭配的东西,基本上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耳机自身的素质,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2.3:X3和播放器,录音笔的一点点PK 原本打算对比一下X3与D50,DR100MKII,C4,ZUNE和TOUCH,奈何C4和ZUNE被人借走了,剩下其他几个器材,来简单的写写对比吧。用的都是V6,也有个标准。 首先出场的是TOUCH,touch也是我之前一直随身的一个东西。touch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已经属于是相当不错的类型了,音质中正大气,虽然推力比较小但是声音非常的干净。对比起X3来说,TOUCH却是要吃点亏了,首先,推力上就差了很多,声音的密度明显能感觉到X3要远远的高于touch。声场上TOUCH也是要小很多的,不过touch在中频那块会比X3的略微凹陷会表现得稍微好一点点,纯属田忌赛马。怎么说呢,仔细听听的话,X3的失真应该是要略大于TOUCH的,毕竟推力大了。但是用一点点极轻微的失真换取大的声场推力与解析,我觉得还是可取的,这一局,TOUCH完败。 接下来出场的是DR100MKII,明显可以感觉到的是,DR100MKII的推力是要比X3大的,而且DR100MKII的声音密度会好一些,中频也会润很多,但是DR100MKII的高频搭配V6来听的话,明显感觉到高频有点燥,在10khz附近的能量有点太多了,而且低频的扎实程度没法达到X3那种感觉。但是要比信息量来说,X3还是要略输一筹,从纯素质来说,DR100MKII是要比X3高出不止一个级别的,但是要说搭配V6的听感,我相对还是喜欢X3一点,DR100MKII太硬了,这一局,X3还是要落下风的,也没啥悬念。 接下来来一个D50。说实话啊,我是没喜欢过D50,我觉得这个音色的高频激励感有点过于严重,高频过于尖锐了,听着很难受。然后再AB一下还是这种感觉,首先就是过于刺激了,高频量感过大,听着脑仁都有点难受。但是仔细听听的话,解析的确是很一流的东西,不过感觉声音很干,听着不舒服。虽然说这个东西素质高,但是我觉得还不如X3好听。注意是好听,而不是说是没有X3好。总体要打分的话我还是可以给D50打个不错的分数的,只是我不太喜欢罢了,过于刺激。 还要对比XPLAY吗?我觉得还是算了吧,X3的声音比XPLAY和X1S还是要好不少的,全方位好。 录音?你说神马?跟D50和DR100MKII比录音???我们来讨论讨论听音观的问题吧。。。 其实也就这么几个东西啦,在我的印象中,X3的素质应该在比飞傲X3为代表的国砖下面一点点,要比其他消费类的播放器都得高一些,听感上来说各有各的不一样,也没什么好坏之分。总体而言,X3完全可以算进入随身HIFI的级别里面了,看个人要求啦,之前的X1S还没能完全取代TOUCH作为我的随身器材,现在X3基本上已经让我脱离了TOUCH,进步的就是好的。
第三章:总结与建议 最近一直在加班加班,加上之前手机没煲开,也不愿意去多写点什么。其实X3对我而言是属于梦想中的手机,好用,好声。我并不是一个数码控,之前E63用到按键都不灵敏了还在用。对我而言,手机的意义在于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没了。但是如果仅仅是这种需求,那么我出门就需要带两样数码产品,还有一个就是随身听。我是个很懒却又B事很多的人,我之前裤兜里永远不变的东西有钱包,手机,TOUCH,烟,火,清凉油,唇膏,耳塞。而现在,X3已经完完全全的取代了TOUCH作为了我的出街听歌的设备。我一直信仰的一个东西就是随身不折腾,好的耳塞,差不多点的随身播放器。而且X3的尺寸我觉得对我而言是刚刚好的,可能略微大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单手还是能操作的过来的。 X3的音质在VIVO四款HIFI机器里面毫无疑问是最好的,X1还是有些干硬,X1S暖但是又点糊,XPLAY也就一般般吧,而X3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完爆之前几款机器的水平。这和9018这个片子是有关的,但我觉得关系更大的是VIVO电声部门的成长,对音质的理解与把握。而且看到过X3的拆机图,丧心病狂的电路板,集成度非常之高。要说有什么建议的话,个人觉得,内存卡的支持还是想要的,毕竟这个年代了,16g根本就不够用,然后就是录音棚的东西,软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简单的需要支持这几种东西:音频的移动,剪切,混响量的调节。如果有了这些的话,HIFI录音棚能得到一个质的飞越。其他的东西我用着已经觉得很不错了,有人说UI丑,可是我没啥审美观,觉得已经蛮好看的了啊,机器也很好看啊。 好啦,碎碎念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已经对X3的音频方面有了一些了解了,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欢迎交流,当然,最后还是要感谢VIVO,感谢妖言兄给了这次试用的机会,还是那句话,东西好,我介绍给大家,但是别忘了,X3是很疯狂的,这是一个需要煲鸡的机器,同时,X3是一个非常牛逼的摇滚利器,值得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ivo hifi smar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