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ppt过程中遇到困难首先其次再次申请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探究性阅读中问题意识培养.pdf4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中国传统师道尊严影响,教师往往
把自己看成是布道者,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
的形式,将预先“包装”好的字、词、句、段、篇一包包地“送”给学生。
或采取所谓“先进”的“启发式”教学法,变“满堂灌”为“满堂问”,
结果导致了课堂发问的泛滥化,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居于从属的、被动的地
位,没有或很少对老师和书本产生过质疑。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其量也只
能是复制一批像老师一样的学生而已。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创造意识就
会在“没有问题”中逐渐走向泯灭。我们现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创
新”成为 21 世纪人才的特征。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主动地发现、
探索、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具有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而问题意识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
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所谓
探究性阅读,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的方式
进行阅读,获得把握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阅读方法。
探究性阅读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本文针对目前学生问题意识较为薄
弱的现状,以孔子、陆九渊、朱熹、陶行知等人的教学理论以及苏格拉底
的“问答法”、 杜威的“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思想、布鲁纳的“发现教
学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前苏联的“问题教学理论”、 接受美学理论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在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审核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审核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09-08-19 &匿名提问 发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上海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的通知》,特制定市教委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以下简称:公文公开)审核办法。  一、公文定义  本办法所称公文,是指本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二、公文公开的原则和要求  公文公开遵守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在公文产生的过程中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免予公开三种属性。  三、公文公开管理机构  市教委办公室负责本委公文公开的审核,管理、协调公文公开的审核工作。  市教委公众服务处负责及时通过适当的途径发布。  四、公文公开的范围  (一)主动公开的范围  1、市教委规范性文件;  2、涉及教育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公文;  3、教育发展的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的公文;  4、教育各类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的公文;  5、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教育重要事项及实施情况的公文;  6、有关教育重要会议、活动等的公文;  7、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的公文;  8、有关教育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情况的公文;  9、市教委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的公文;  10、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公文。  11、其他应当主动公开的公文。  (二)依申请公开的范围  1、涉及事宜比较敏感或尚未完善,主动公开后可能引起不同反应的公文;  2、部分内容不宜公开,可部分公开的公文;  3、仅针对特定对象、事项发布的非周知性公文;  4、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管理行为无关的内部人事任免、内部设备管理、内部规章制度等公文。  (三)免予公开的范围  1、属于国家秘密的公文;  2、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公文;  3、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公文;  4、正在研究、处理过程中的公文;  5、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威胁个人生命安全的公文;  6、涉及教育部、国家保密局日印发的《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保密事项的公文;  7、法律、法规规定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的公文。  第2、3项所列的公文,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不受免予公开的限制:权利人或者相关当事人同意公开的;公开的公共利益超过可能造成的损害的。  第4、5项所列的公文,如果公开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并且公开后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可以决定予以公开。  五、公文公开属性的提出  公文的草拟处室在完成公文草拟的同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对照本办法公文公开的范围要求,在发文单上注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免予公开属性,属于免予公开的,还应当注明免予公开的理由。  六、公文公开属性的审核  市教委办公室在审核公文时,审核草拟处室确定的属性是否准确,免予公开的理由是否充分。  市教委办公室认为草拟处室确定的属性不符合要求的,可以商草拟处室重新确定属性,协商不一致的,可以提出审核意见,由公文签发人确定。  根据上海市国家保密局的有关规定,市教委办公室负责公文公开的保密审查,市教委公众服务处负责非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防止发生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公文泄露情况。市教委办公室、公众服务处分别建立免予公开的公文类政府信息和免予公开的非公文类政府信息的书面台账。  七、公文公开属性的确定  公文签发人在签发公文时,最终确定其属性。  八、联合发文的公文公开处理  对联合发文,我委公文草拟处室应当与联合发文的机关协商确定公文属性。公文签发后,主办机关应当将其属性反馈给其他联合发文机关。  九、公文公开的发布  公文签发后,市教委公众服务处按照其属性,分别编入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目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目录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目录。属于主动公开的,公众服务处直接将该公文通过市教委网站全文发布。  十、配合工作  市教委公众服务处配合市教委办公室搞好公文公开的审核工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  在国际体系中,不仅世界各地的发展阶段极不平衡,而且国际行为体(actor)参与世界 政治的程度也很不对称。就国家、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以及由不同国 家的个人或民间团体组成的非政府间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即NGO) 这三类行为体而言,由于当今的世界本质上依然是由主权国家所安排的世界,这就决定 了主权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的程度最深也最为广泛,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次之,而非政府 组织又次之。但是,在逐渐多元化的世界政治中,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虽不是人们首要的 关注对象,但由于其活动具有跨国界、非政治和非营利性质,且一般也不受自我利益的 驱动,而着眼点又是人类共同体的利益和特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其作用和影响力在全 球化的世界中日益突出。但总体上,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还相当有限,学者们更 乐于关注和着重分析国家相互关系,因为这已经被理论化了,而且,将非政府组织排除 在世界政治体系要素之外,使世界政治分析模式简单化,易于操纵。本文旨在概要论述 非政府组织独特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方式,其在联合国体系里享有的法律地位,并着重论 述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政治活动所造成的根本国际政治效应及其面临的根本挑战。      一、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模式及其基本运作方式  作为国际行为体之一,非政府组织的历史渊源甚为久远。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Roman  Catholic  Church)就是最重要的跨国行为体。(注:A.LeRoy  Bennett,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Principles  and  Issues  (New  Jersey:Prentice-Hall,1 995),p.279.)但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全球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通讯和交 通革命、全球相互依存度的增大以及全球化导致的大量跨国问题并因此呼唤国际努力, 非政府组织才得以大量涌现。在20世纪50年代,非政府组织差不多有1000个,1976年已 经达到2500个,1986年则达到4649个(如果把标准放得宽一些,将有21529个),(注:奥 斯特—奥托·岑皮尔著:《变革中的世界政治——东西方冲突结束后的国际体系》[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年的《国际组织年鉴》指出 ,“常见的”国际组织有5102个,其中4830个是非政府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仅272个 ,此外还有3606个具有国际倾向的国内非政府组织。(注:Bennett,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p.271.)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到80年代,非政府组织以平均 每年5%的速度增长,(注:Koren  A.Mingst,Margaret  P.K  arns,The  United  Nationsin  the  Post-Cold  War  Era(Boulder:Westview  Press,1995),p.57.)而1990年以来,非 政府组织的增长尤为迅猛。  众所周知,国家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其运作主要根据国家间达成的一致(特别是依凭 政府间合作意愿)或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通过常设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不侵害 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来完成其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那么,非政府组织又是如何运作的 呢?  在进行国际性的组织工作时,非政府组织有四种基本的组织模式。第一,有些非政府 组织在某个国家设有一个总部,尽管其工作是国际性的,是在其他国家展开的。例如国 际救援委员会(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又如1983年成立的阿拉伯人权组织 (Arab  Organization  for  Human  Rights),虽然每年都出台一份阿拉伯世界人权状况报 告,但该机构的运作却远在日内瓦,而不是在某个阿拉伯国家。第二,有些非政府组织 拥有诸多自治性的国别分部,每个分部有其独立的专业组织,每一个专业组织都向该国 总部汇报工作。这意味着在同一国家内有几个机构彼此独立地开展工作。第三种模式是 ,一些非政府组织设立了许多募捐办公室,把筹措的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一个特别的 遍布世界的专业组织,如国际红十字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其雇员和管理人员都是当地人——来分配这些资金。第四,某些非政府组织只经 由当地的不属于本组织的非政府组织开展工作。没有这些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帮助,它们 就不能独立地开展实际工作。如基督教儿童基金(Christian  Children's  Fund)和牛津 饥荒救济委员会。(注:Andrew  S.Natsios,“NGOs  and  the  UN  System  in  ComplexHumanitarian  Emergencies:Conflict  or  Cooperation?”,in  Paul  F.Didehl,ThePolitics  Of  Global  Governance: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anInterdependent  World(Bolder:Lynne  Rienner  Publishers),pp.290—291.)  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工作由理事会(boards  of  directors)负责,理事会往往反映了该非 政府组织特有的文化、历史和所关注的特定领域。由于多数非政府组织是通过民众或企 业的捐献来筹措资金的,所以它必须围绕自己的捐献来筹措资金的,所以它必须围绕自 己的捐献群体制定专门的规划,以便在国内的资金筹措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否则便 无法生存。非政府组织理事会需要核准年度预算、工资、考察或解雇主要行政官员,以 及掌管集体决策。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急剧增加,筹措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吸引私 人捐献者支持它们的计划,非政府组织还必须借助新闻事件和媒体的报道。事件越是富 有戏剧性,新闻报道的力度越大,筹措资金就越容易。需要强调的是,非政府组织主要 向自己的理事会负责,其对捐献者和受益者的责任却很含糊。(注:Andrew  S.Natsios, op.cit.,p.292.)  在参与国际政治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明显地具有不同于主权国家和主权国家间国际 组织的特征。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两类活动来实现自己的职能。(注:叶宗奎、王杏芳 主编:《国际组织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2—53页。)第一类 活动即对政府间的活动施加影响,又称为形成“压力集团和舆论”的活动,具体方法是 通过合乎国际法准则的手段对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制造舆论、施加压力,以期政策向 有利于己的方向改变;第二类是独立的活动,是非政府组织作为自主活动者、进行自我 创造的活动。      二、联合国体系中的非政府组织  可以说,非政府组织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到宗教,从人权到战争,从 经济到环境,等等。由于非政府组织认为现行的立法和建制有着严重缺陷,所以要团结 起来保护和捍卫某些一贯蒙受损害的利益;它们企图通过集体行动,掀起社会的根本变 革和扭转政治的大方向。(注:[加]伊丽莎白·里德尔—狄克逊:“社会运动与联合国 ”[J],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转引自叶宗奎、王杏芳主编:《国际组 织概论》,第52页。)尽管非政府组织具有获得成功的潜能,但它仍需要在以主权国家 为中心的国际治中加强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关系,避免过多的竞争,从而明智地利用 捐赠的有限资源。而合作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联合国这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因为没有一个 国际组织像联合国那样在成员、组织和功能上具有如此广泛的代表性。  联合国的创建者们也认为非政府组织在增进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和作用,并认为国际联盟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缺乏制度上的手段来解决广泛 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不得不依赖内部的各个委员会。因此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时,联 合国的创建者们决定成立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其目的就是谋求国际合作,以解决诸如经 济、社会和文化等国际问题,促进和鼓励尊重人权和人类的基本自由,其中特别强调了 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联合国宪章第71条明文规定:“经济暨社会理事会得 采取适当办法,俾与各种非政府组织会商有关在理事会职责范围内之事件。”(注:王 虎华、丁成跃编:《国际公法与惯例》(国际公法卷)[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433页。)所以,尽管联合国是国家间的政府组织,但它很早就认可了非政府组 织的重要性。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1条的规定,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1968年通过了1296号决议,正式 赋予非政府组织以咨询地位(Consultative  Status),但条件是非政府组织应致力于联 合国经社理事会及其附属机构关注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国际性,能够代表世 界不同地区国家中的特定和重要的民间社会构成部分;民主参与,民主决策。这种咨询 地位使非政府组织得以出席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会议,提交书面报告,在经社理事会召开 会议之前发表声明。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专门设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负责审批和接纳非政府组织,认可它 们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咨询地位和观察员身份。第1296号决议正式把非政府组织分为 三类:第一类属于一般咨询地位,有88个非政府组织(时间至1997年7月,下同),它们 实际上参与经社理事会所有领域的活动;第二类包括602个非政府组织,它们参与某些 特定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活动,拥有专门咨询地位;第三类指那些性质和兴趣不确定、 偶尔关注联合国活动的非政府组织,有666个。在少数情况下,第一类非政府组织还可 向经社理事会提交议案,将之列入大会议程之中,其建议可直达联合国秘书长。(注:Koren  A.Mingst,Margaret  P.Karns,The  United  Nations  in  the  Poat-Cold  War  Era, p.56;Bennett,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p.298.)1996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 的1996/31号决议对联合国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咨询关系再次作了规定,扩大了对非政 府组织的承认范围,即由原来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发展为承认各国和地区性的非政府组 织,并为其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正式国际会议及会议准备阶段制定了规则。  除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之外,联合国儿童基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及联合国原子 能机构等共约20个专门机构也同样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咨询地位。1990年10月,联合国大 会允许国际红十字会取得大会观察员地位,这是第一个获得大会观察员地位的非政府组 织。(注:Gene  M.Lyons,Michael  Mastanduno,Beyond  Westphalia?State  Sovereignty   and  International  Intervention(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5),p.100.亦有学者认为,国际红十字会是一个国际组织,但不是非政府组织,当 然它也不属于联合国体系。见Andrew  S.Natsios,op.cit.,p.295.)  自1968年联合国确立其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法律框架以来,与联合国建立各种联系的 非政府组织日渐增多,至1997年已发展到1356个。这些非政府组织不仅与总部设在纽约 、维也纳、内罗毕、日内瓦的联合国各相关机构建立联系,且与各专门机构建立联系, 特别是确立了与联合国联系的会议机制和机构机制。(注:见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 联合国体系”[J],《欧洲》1999年第5期。)所谓会议机制是指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召 开国际会议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同样议题的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邀请国际组 织、政府代表和个人与会;所谓机构机制指联合国体系内各政府间国际组织努力发展同 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和合作的机制;当前,在联合国体系中拥有较大影响力和发言权的非 政府组织多数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因为西方国家较早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技术的 扩展以及多元化政体的扩展,其非政府组织的历史久远,组织完备,规模大,资金雄厚 。由于非政府组织的多样性主要反映了人类利益的多样性和社会性,非政府组织被纳入 联合国体系之下极大地丰富了联合国的特色,特别是突现了其国际合作的宗旨;在联合 国体系之下,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政治参与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二者已经形成了较 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三、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政治效应  在联合国体系下,非政府组织得以利用联合国这个讲台来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参与 国际政治,其国际政治效应除了前述的其独特的活动方式所必然导致的大众舆论压力外 ,根本国际政治效应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非政府组织正日益强劲地冲击着国际政治的国家中心模式,使世界政治的多元 化特征更加明显。  当今世界差不多由近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组成。这就决定了国际体系主要受到主权国 家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国家安全价值或国家利益方面的决策过程的支配。主权国家作 为最根本的行为体实际上表明了世界政治本质上依然是以主权国家为中心,这种国家中 心模式本能地倾向于视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nongovernmental  actor)( 注:非国家行为体主要有三种类型:次国家行为体,包括亚团体和运动;个体;跨国家 行为体(组织)。见[日]星野昭吉编著:《变动中的世界政治——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沉思 录》[M],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特别见第9章。)的活动为国际政治进程之外的活动 ,赋予它的地位也仅仅是影响政治进程的一个环境因素,而不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  尽管主权国家决策在国际社会价值分配中占据着支配地位和作用,但由于世界国际化 和全球化交错发展催生了价值的多元化,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得以跨越 国家边界寻求价值,并构成各种跨国家关系。通过参与国际系统的价值分配过程,非政 府组织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能力,并扩大了在全球空间内的规模和密度。 这意味着国家间的国家中心网络已经从整体上失去了自我支撑的能力,已经受到非政府 组织这类跨国家中心网络的影响。(注:星野昭吉编著:《变动中的世界政治——当代 国际关系理论沉思录》,第436页。)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像污染、人口、能源 、贫困和人权等跨国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国家行为体虽对这类问题一直予以关注但 却缺乏解决手段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得以在要求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ment)的呼 声中彰显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相对影响力。所以,尽管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中非政 府组织的地位很脆弱,但随着其国际参与能力的日渐加强,其规模和密度的日益增大, 非政府组织正日益强劲地冲击着国际政治的国家中心模式,使世界政治的多元化特征更 加明显。  在联合国体系中,尽管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扩展主权国家的中心地位相对地下降了,但 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政治特别是联合国的主要行为体,一个根本的标志就是主权国家可 以利用联合国来实现不同的对外政策目标。非政府组织的国际行为体地位虽已获得国际 认可,但这并不表明其可与主权国家相等同,更不可能取而代之,它只是在不受地缘限 制的全球政治事务上享有一定的发言权。  其次,非政府组织日益侵蚀着国家主权,并弱化着国民对主权国家的忠诚。  根据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主权确保了国界之外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国界里面所 发生的一切。国界外部的人们可以听任、不关心、淡化、不理解或者是热心于这里的所 作所为。或许,国界两边的人们接受了主权的互惠逻辑;如果你们不但心我们的行为  的  话,我们也不会担心你们的行为。”(注:Michael  Walzer,On  Toleration(New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7),pp.19—20.)日,联合 国大会第46/182号决议特别强调,人道主义救援必须根据人道、中立和公正的原则;国 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统一必须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得到完全的尊重。(注:AdamRobert  and  Benedict  Kingsburgeds.,United  Nations,Divided  World,p.479.)甚至在 人道主义干涉盛行的今天,有的学者仍然强调指出,人道主义干涉只能视为不干涉原则 的一个例外。如果不加以严格限制,就很有可能破坏不干涉原则的普遍性和权威性,进 而破坏维系现有国际社会的国际法秩序。(注:时殷弘、沈志雄:“论人道主义干涉及 其严格限制——一种侧重于理论和法理的阐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8期。 )  多数非政府组织宣称,在发生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可以不受联合国宪 章的制约,有权进行干预。(注:Gene  M.Lyons,Michael  Mastanduno,BeyondWestphalia?,p.108.)此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政治进程这本身就表明了非政府组织 已具备了将某一问题国际化的潜能。通过扩展“国际关切”(international  concern) 概念来侵蚀传统国际法中的“国内管辖”(domestic  jurisdiction)概念,从而把某些 领域的问题移出国内管辖的范围,使之成为国际关切和干涉的对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 侵蚀着国家主权。(注:Lung-chu  Chen,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  Law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9),p.224.)当然,非政府 组织的“干涉”行为完全不同于政府间组织的干涉行为,前者的“干涉”通常是消极被 动和低水平的,仅限于收集信息、调查控诉、督促该国遵守国际承诺等。(注:Gene  M. Lyons,Michael  Mastanduno,Beyond  Westphalia?,p.113.)  主权的价值还在于它维系着国民对国家的忠诚(loyalty)。“1648年这一年,可以说是 人们最高的忠诚对象向国家转移迈出重要一步的一年。”(注:David  W.Ziegler,War,Pea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3[rd]  edition  (Boston:Little,Brown,1984),p .100.)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所确立的主权原则至今还适用。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罗伯特· 吉尔平也指出:“根植于17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已成为现代人占支配地位的信仰。” (注: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革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221页。)尽管忠诚通常是情感和传统的产物,而不是理性的产物,所以忠诚的 转移不是不可避免的;但一个国际组织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在某些功能领域的诉求,人 们对主权国家的忠诚便可能转向国际组织。(注:Evan  Luard,Basic  Texts  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The  Evolution  Of  Ideas  aboutInternational  Society,( London:MacMillon,1992),p.500.)这一点显然也同样适用于非政府组织。为使其行为合 法化,非政府组织特别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念,吸引或培植一大批精英 分子投身于这类活动之中;或者是通过重复西方的信仰、生活方式或社会实践,在非西 方世界培植新的立场。正是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反映了国际社会共有的价值观念,而 不是主权国家独有的价值观念,所以非政府组织正弱化着国民对主权国家的忠诚,因而 遭到主权国家的严厉控制。目前,只有比利时承认非政府组织在其境内享有特权,许多 国家对设在其境内的非政府组织较本国的社团的控制更严。(注:叶宗奎、叶杏芳主编 :《国际组织概论》,第54页,脚注②。)  再次,非政府组织促使传统的单纯由政府—国际体制实行的治理向由政府—国家体制 与非政府的社会体制相结合的治理体制的转变,从而扩大了外交政策的参照面。  长期以来,外交似乎是主权国家独有的事务和特权。在国际政治学界,现实主义者理 所当然地认为评判外交政策行为的标准在于外交政策是否有助于增强该国的权势、安全 、国家利益和国际威望,连同某种程度上的国际干预能力。理想主义者虽然强调国际共 同利益、国际规范和国际体制,但依然强调主权国家地位以及均势、大国控制和战争等 国际权势机制;虽然突出由隶属于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构成的跨国联 系,但不否认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信道德原则的至高价值,但往往也兼 顾权势利益的需要。(注:时殷弘、叶风丽:“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国 际关系思想传统及其当代典型表现”[J],《欧洲》1995年第3期。特别见有关理性主义 部分。)  但是,“全球化时期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各种关系的处理已趋于在一个包容政府、企业 、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等角色的复杂体系中来进行,仅仅把视角投向国家的职 能和政府间的关系已很难能从整体上把握时代发展的现实和趋势。”(注:王学玉:“ 从国际化到全球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突现 了个体外交能力,拓宽了外交空间。所以,外交政策的评价不应仅仅根据其对各个主权 国家的成效,而且要根据它对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后果来衡量。      四、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根本挑战  如前所述,联合国很早就承认了非政府组织在促进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方面作出 了重要贡献:非政府组织通过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行动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吸引 人们对联合国议题的关注;就特定问题以及联合国的目的与活动进行信息传播和公众舆 论动员;有些非政府组织甚至比联合国机构更有效率、更加有力地完成了联合国的某些 传统任务,如提供人道救援,满足社会和发展的需要,救灾等。(注:George  J.Denko   and  William  B.Wood,Reordering  the  World:Geopol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Twenty-first  Century  (Boulder:Westview  Press,1994),p.265.)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联合国发起召开了一系列全球性会议,议题涉及粮食供应、人口、沙漠化、水资源、 军控、妇女和环境等问题。召开这类全球性会议的意义在于教育和鼓励各国人民、非政 府组织和各国政府采取行动,特别是加强它们之间的合作。为此,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 建立了专门委员会,以加强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系,争取它们的支持与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急剧增多,其参与国 际政治的频率和范围也急剧扩大。但总体上,非政府组织的规模都很小,其掌握的资源 较之最弱小的国家还要贫乏。据统计,非政府组织的资金预算年均不到100万美元,平 均10名专业工作人员;相比之下,政府间组织资金预算年均1000万美元,平均有200名 专职人员。(注:Theodore  A.Couloumbis  and  James  H.Wolfe,Intruduction  toInternational  Relations:Power and  Justice(New  Jersey:1990),p.270.)这无疑严重 制约着非政府组织的全球治理能力。  非政府组织虽然可以不受国家政治的控制而自由地运作,但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的 参与完全依靠公众舆论和说服力量。此外,非政府组织毕竟是由私人组成的,这些人虽 然是来自宗教界、科学界、文化界、慈善界、技术行业和经济行业的精英分子,但他们 不能直接参与和指导政府的活动。不仅如此,某些强权政府几乎总是无视非政府组织的 压力,甚至不惜冒着遭受国际、国内损失的风险,动用国家权势来弱化或者消除某些非 政府人权组织。  非政府组织也不能轻而易举地适应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的结构——联合国。(注:Karen  A.Mingst  and  Margaret  P.Karens,The  United  N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p.12.)在联合国体系中,非政府组织的被动状态仍没有改变,尤其是“咨询地位 ”给它们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在已经获得和尚未获得这一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之间出现 歧视情况;由于政府间组织握有赋予(或撤销)这种‘咨询地位’之权,增加了非政府组 织对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依赖。同时,它们也受到攻击,说它们不过是前者的‘传声筒’ 。人们对某些非政府组织产生怀疑,为什么它们要争取这‘咨询地位’,它们究竟想要 得到什么?”(注:[比]保罗·吉尔斯:《国际市民社会——国际体系中的非政府组织》 [J],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转引自叶宗奎、王杏芳主编:《国际组 织概论》,第53页。)如果非政府组织要求更大的正式地位,这就要求修改联合国宪章 ,即把主权从国家让渡给“人民”——非政府组织就是“人民”的代表,而这是一个政 治上极其困难也极其敏感的任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联合国宪章所不允许的。  尽管非政府组织有着如此重要的和建设性的作用,但在国际政治中,它仍未摆脱边缘 化的地位。这是因为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以主权国家为中心,惟有国家具有强制性权 势地位;非政治组织对国际政治的参与也主要局限于联合国体系之下,其所获得的地位 也仅仅是向联合国提供咨询;作为非国家行为体,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还相当贫弱,其创 造力还相当有限,因而无法得到普遍关注和应有的重视。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上海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的通知》,特制定市教委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以下简称:公文公开)审核办法。  一、公文定义  本办法所称公文,是指本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包括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二、公文公开的原则和要求  公文公开遵守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在公文产生的过程中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免予公开三种属性。  三、公文公开管理机构  市教委办公室负责本委公文公开的审核,管理、协调公文公开的审核工作。  市教委公众服务处负责及时通过适当的途径发布。  四、公文公开的范围  (一)主动公开的范围  1、市教委规范性文件;  2、涉及教育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公文;  3、教育发展的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的公文;  4、教育各类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的公文;  5、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教育重要事项及实施情况的公文;  6、有关教育重要会议、活动等的公文;  7、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的公文;  8、有关教育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情况的公文;  9、市教委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的公文;  10、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公文。  11、其他应当主动公开的公文。  (二)依申请公开的范围  1、涉及事宜比较敏感或尚未完善,主动公开后可能引起不同反应的公文;  2、部分内容不宜公开,可部分公开的公文;  3、仅针对特定对象、事项发布的非周知性公文;  4、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管理行为无关的内部人事任免、内部设备管理、内部规章制度等公文。  (三)免予公开的范围  1、属于国家秘密的公文;  2、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公文;  3、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公文;  4、正在研究、处理过程中的公文;  5、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威胁个人生命安全的公文;  6、涉及教育部、国家保密局日印发的《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保密事项的公文;  7、法律、法规规定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的公文。  第2、3项所列的公文,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不受免予公开的限制:权利人或者相关当事人同意公开的;公开的公共利益超过可能造成的损害的。  第4、5项所列的公文,如果公开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并且公开后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可以决定予以公开。  五、公文公开属性的提出  公文的草拟处室在完成公文草拟的同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对照本办法公文公开的范围要求,在发文单上注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免予公开属性,属于免予公开的,还应当注明免予公开的理由。  六、公文公开属性的审核  市教委办公室在审核公文时,审核草拟处室确定的属性是否准确,免予公开的理由是否充分。  市教委办公室认为草拟处室确定的属性不符合要求的,可以商草拟处室重新确定属性,协商不一致的,可以提出审核意见,由公文签发人确定。  根据上海市国家保密局的有关规定,市教委办公室负责公文公开的保密审查,市教委公众服务处负责非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防止发生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公文泄露情况。市教委办公室、公众服务处分别建立免予公开的公文类政府信息和免予公开的非公文类政府信息的书面台账。  七、公文公开属性的确定  公文签发人在签发公文时,最终确定其属性。  八、联合发文的公文公开处理  对联合发文,我委公文草拟处室应当与联合发文的机关协商确定公文属性。公文签发后,主办机关应当将其属性反馈给其他联合发文机关。  九、公文公开的发布  公文签发后,市教委公众服务处按照其属性,分别编入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目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目录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目录。属于主动公开的,公众服务处直接将该公文通过市教委网站全文发布。  十、配合工作  市教委公众服务处配合市教委办公室搞好公文公开的审核工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企业调查总结报告 邓小平理论教研室 参与社会实践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之一,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才能使他们对所学课程有更切实的感受和更深刻的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应当让这一理论再去指导实际,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教学过程中,专门设计一个实践环节,即让学生亲自到各类企业去,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走向深入,非国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其中尤其以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拒统计,截止2002年,在沈阳市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所占的份额已达60%以上。在全国,情况也是如此。总之,从表面上看,国有经济正呈衰退之势头,而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则仍呈兴旺之势,两者形成了鲜明对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民营企业的构成中,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型企业的增长十分显著。有鉴于此,有人预言,未来的中国经济将属于民营经济,即私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将被逐步淘汰出局,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将因此而走向终结。由于这种观点有着相当大的市场,许多人对我国能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发生了动摇。 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个问题,消除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组织同学们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活动。 一、主要做法 我们在学年第二学期和学年的第一学期组织同学们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共有我校98级机械系、自动化系和计算机系的9个班级和99级应化系、材料系的11个班级共623名同学。 为了更好地进行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精心准备和安排。 首先,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带着问题去参加这次社会调查,避免行动的盲目性,我事先便要求他们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目前我国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状况的报道及相关的一些学术研究思想,以便为此次活动的进行提高必要的背景。在此期间,我还特别给同学们介绍了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所写的自传,有意将当时西方私人大企业的兴衰起伏与今天我国的国企及私企的状况加以对比,从而使同学们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偏见。 其次,考虑到目前我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实际困难,我们没有采取统一行动的做法,而是采取分散行动的方式,学生自愿分为若干组,独立完成调查活动,教师宏观指导。为了不耽误其他课程,同时也使我们这次活动也有更充裕的时间保证,我们在时间安排上特地把“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同我们这次活动的时间连接在了一起。结果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利用这两个长期假完成这一活动的。此外,这样做的又一好处是使同学们的调查好多得以扩大到超出本市的范围。 最后,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安排了一次课堂讨论。大家彼此间展开了充分的思想交流,汇报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感想和体会。 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结,同时也是使同学们获得一次写作的训练。要求同学们用两周的时间将此调查中的见闻、感悟写成一篇带有理论分析性的25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做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 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我市的一些国有及民营企业,如黎明航发集团、沈阳机床集团、东宇集团、华晨汽车有限公司、沈阳华润(雪花)啤酒集团、沈阳龙王纯净水有限公司、铁西百货大楼、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沈阳宏发家私制造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中兴-沈阳商业大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第四橡胶厂、北泰集团、大东副食品商场(亏损企业)、沈阳医药集团等50多家各类企业。从而对他们目前的状况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 二、社会调查的收获 1、通过社会调查深化了教学中的理论问题。 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亲自接触企业,原来有些同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识不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过疑问,认为国企改革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的同学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理解,而通过企业调查,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正如有的同学写到“改革就有阵痛,不破则不立”。 学生调查报告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我国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实践状况,我们从中概括出如下几个方面的:(1)这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的局面,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2)不同类型所有制经济的并存和相互竞争有利于激活整个国民经济。(3)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应主要体现在其产业结构的高级程度,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存在有助于国有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加强其在处于国民经济制高点的关键领域中的地位。民营经济的大量存在恰恰可以为国有企业淘汰过时产业提供载体。(4)正确评价目前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针对当前民营经济与国有企业所呈现出的一进一退的局面,有许多人把这视为民营经济比国有经济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更具效率,更具活力的有力证据。(5)应正确看待国企中曾长期存在着的亏损状况及其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6)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蕴藏着潜在的危机。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亲自接触了各类企业,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大大增强。同学们对当前我国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真实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的眼界放宽了,对社会上流行着的各种理论偏见和误区也有了更清醒的判断。许多学生认为,当前国有经济由于实施了战略收缩,使其在一些关键行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国企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已初见成效。可以认为,眼下国企虽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确实已逐步走出了困境。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问题已开始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同过去国企曾经的遭遇一样,民营企业很快将会受到一次猛烈风暴的洗礼。在了解了国企改革的艰巨性之后,许多学生都积极动脑筋,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纷纷提出了让国企走出困境的建议,如他们提出技术创新是关键,体制创新是保证,观念创新是基础,以及国有企业要大胆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有的学生提出中兴大厦应该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应打破地域界线与国内其它企业建立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有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没有样板的路,只能在实践中自行摸索,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全民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 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处于转型中的当代社会的矛盾复杂性,因而使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减少了偏激和盲目,多了几分冷静与成熟,而这正是这次活动最具有价值的方面。 3、锻炼学生的开拓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活动,同学们普遍感到获得了不少在课堂上和书本中难以直接学到的东西。搞企业调查不仅是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贯彻中央关于高校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精神。良好的素质教育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如调查活动,从找单位到调查企业再到调查报告的全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困难,都必须自己克服。如有一组学生一连找了四个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有过沮丧,但他们没有气馁,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接受调查的企业。许多同学认为,此举对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这次活动还是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调动起了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对在新形势下探索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三、存在的问题 当然,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这次活动还存在着不少明显的缺陷。 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组织性,整个活动的进行显得有些松散,曾让一些同学刚开始有无从下手之感。 由于教师的不能亲自带队,无法对整个活动过程加以直接控制,使得个别同学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由于个别学生理论资料准备不够,调查不深入,所写的调查报告内容空泛,缺少分析性,文笔方面也有不足。 一、 学邓小平理论 写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一直代《邓小平理论》课,所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成人大专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由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组编。全书时代气息浓厚,实用性强。掌握这些理论对我们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难题,尤其是我校学生年龄偏小,毫无社会经验,读书又少,学习过程中不会古今中外地联想,不会与实际结合。所以大多数同学感到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为了更直观、生动地讲解教材内容,我尽可能多地找一些资料,这样做学生感到上课听讲有意思了,但课后仍然对这门课不重视。书后每章都有作业,按要求我都让学生做,然后交上来批阅。有一次一名同学给我交上来一个白本,并附了一句话:“老师,我觉得这个作业毫无价值,浪费时间,所以没有做。”此事让我感到震惊,事后我对这名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她把作业也给我补上来。在反思中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即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轻视。众所周知,从1997年开始,我国各大专院校都陆续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各单位也在展开学习,这一理论在我们社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怎样才能让这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更理性,更深刻地真正掌握这些理论呢?上课的时候听懂了,下去以后仍然是不会用这些观点思考总是让人感到欠缺。经过深思熟虑和我对学生状况的调查,我感觉这一群孩子富有朝气,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但又盲目、幼稚,能不能用他们的“动”去认识和掌握我们时代的精髓——邓小平理论呢?我决定取消作业和考试,一边讲课一边让学生写调查报告,每月底给我交上来,经过仔细评阅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再发下去重新修改、润色,以最后一次的调查报告定等级分数,我以4个不同专业的中专起点的大专班为试点,其工程的浩大和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给学生布置的题目有4个,要求他们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认识社会问题,这4个题目分别是:1、调查10名以上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2、调查5户以上的农家,了解他们的收入、消费、打工等。3、调查某一个市场或某一种商品的市场。4、自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为了避免学生敷衍,我还规定每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对于这些只有薄弱中学基础的孩子来说,从小到大虽说写过不少作文,但这种带有论文性质且如此长篇的小论文对他们来说,难!但也让他们感到异常新鲜。将未成人的人你把他当成大人,这种对他的信任会极大地振奋起他的自信,当我把我的决定告诉孩子们时,他们异常的严肃和冷静,没有人说难。他们想做,我也在鼓励他们一定能做。 一个月过去了,4个班211名同学准时给我交上来211篇调查报告,其中86名同学的不合格,必须重写。合格的同学对分数不满意也可以重新写。 又一个月过去了。86名不合格者给我交上来86篇,又有47名同学写了第二篇,其中有5名同学各写了2篇。这一次又剩下11名同学不合格。 第三个月过去了,11名同学交来第三篇,都基本过关。前面有36篇较好的我又分别辅导,帮助他们修改。 在3个月的调查中,我的阅读时间是2个月。在我的2个月里我共仔细阅读学生调查报告211+86+47+5+36+11共计396篇,每一篇我都给他们写了评析,判了分数,并就选题优缺点做了详细登记。所有课余时间,甚至包括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我都在看,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和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让我在疲惫中感到欣喜。在这三个月中,有一些专业课老师甚至跑到我这里告状,说有学生在专业课上写我的调查报告。孩子们这次真的是在用心在写作业。 下面就我布置的4个选题分析学生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10名以上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 做这个选题的同学大概有五分之一左右,大都符合实际。比如就消费问题,同学们一致的结果是,我校学生月消费150——500元不等,多数在250元左右,许多孩子认识到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些消费水平超过了家长的承受能力,许多孩子提出“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在不违反校纪情况下想法自己挣钱”等观点。还有一些同学的调查报告涉及早恋、同居问题,还有一些同学谈到择业的茫然。 二、调查5户以上的农家,了解他们的收入、消费、打工等 做这个选题的最多,大约有二分之一,这和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关,内容相当丰富。反映河西农村的真实情况。其中有一名叫王德的同学调查农村小康工程相当出色,他引用了农村中流行的一段顺口溜:“奔小康,钱花光,锅锅挂在墙头上。”原来一些乡村干部为了政绩不顾农民实际,逼迫有些贫困的农户,家中没有钱,在小康工程中无奈修了前墙,全砖的,里面却是十几年前的旧房。这名同学在文章中写到:“如果农民手里确实有钱,十万,几十万有何必领导费心呢?住房问题自己不想解决吗?领导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精力花在引导耕种上,勤劳致富被搞成形式主义。西北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和在呢?不是急于小康工程中的住房形式,而是集中资金对生产工具进行改进,是农产品的深加工,是科学种田和养殖……应该实事求是奔小康。”还有一名同学调查了本村的乱收费,乱摊派情况……但他们普遍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有一名叫方政的同学,调查农村婚、丧状况,从娶媳妇的费用,新房的布置上讲了十几年的变化情况,让人看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丧葬上也反映出农村迷信的盛行。有一名叫张陆峰的同学调查了乡村精神文明状况,他发现现在农村盛行两件事:跳舞和打牌,就其利弊进行了分析。从孩子们的调查报告中使我这个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知道了时兴的“走廊式庭院”、“乡村卡拉OK”,一些原来孩子们不注意、不认识的问题在他们自己调查中加深了认识,并学会理性的思索和分析。其中有一位叫康辉的同学,从小生活现在城市,居然利用周末去一位农村同学家住了2天,并写了一篇“城市孩子眼中的农村”,他见到的乡村是这样的:“许多农村青年身着时髦,骑着摩托车在乡村大道奔驰,在田野我闻到了现代的气息!”还有一名在阿克塞生活的孩子,选择了汉、蒙、回、哈萨克、维吾尔,几个不同民族的牧民家庭,做了调查。 三、调查某一个市场或某一种商品的市场 做这个选题的同学大约有六分之一。在商品经济里,商品意识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广阔的市场最能够反映邓小平理论的现实表现。做这个选题的大都是家庭他经商经验的,比如一个同学的调查报告是:酒泉市VCD市场调查,对不同品牌的VCD销售做了概述。有一名同学的调查报告是:酒泉市摩托车市场调查。有一名女同学的调查报告题为“果园乡集市的一天”,还有位女生调查了酒泉小吃街的情况。最有趣的是一名叫郭伟的同学,平时学习不太好,但却出人意料地写出一篇题为“选择开店的最佳位置”的文章,原来他是在经商的母亲指点下写的,我让他在班上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为他鼓起了掌。 四、自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 自定选题丰富多彩,其中一名叫杨勇的同学,调查了本区老年人业余舞蹈队、合唱团。发现经济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提高。有同学调查本校男生抽烟状况的、有调查法院结案情况的、有调查蔬菜育种情况的、有调查下岗问题的,在我的工作快要结束是时候,一名对自己分数不满意的女生给我交上来最后一篇调查报告,竟然是对本校教师工资、住房、职称、文凭的调查,我想,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句号。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我尝试着让同学们写调查报告,目的是想让他们用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这一点尝试写出来,希望和各位同仁商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其基本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三层涵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一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三,这个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作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并存发展。 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当代资本主义性质不同,但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至少到2050年,我国将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 活动主题:      延伸爱心舞台,携手温情世界 活动目的:      力所能及的帮助需要帮助的社会人群,传递爱的符音,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使他们以更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面对人生的挫折 活动地点:      孤儿院(考虑到路程以及联系后院方许可与否的问题,也可改为去敬老院) 活动时间:      待定 前期准备:      1,组织人员到选定孤儿院勘察情形和环境,以进一步了解联谊对象      2,联络孤儿院院长或其负责人,待其允许,商议本次活动,协商活动细节      3,取得学校认可,并开出本次活动许可证明      4,确定志愿者人数,争取校车接送      5,活动宣传(海报,横幅)      6,安排工作人员,包括联系,宣传,摄影等 活动方案:      1,出发前集中志愿者,清点志愿者人数,交代细节      2,志愿者可凭自愿原则带上小礼物送给孤儿院小朋友      3,到达地点后,所有志愿者和联谊对象办一个小型见面会,组织人员介绍本次活动的来意,进行 一段短小精翰的开场白,并请院方负责人致辞      4,小型见面会结束后,志愿者可自行解散并融入孤儿院朋友的生活和娱乐当中,可选择对象与其谈心玩耍      5,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拍摄      6,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召集志愿者集合并清点人数      7,感谢院方负责人,向院方对本次活动的支        持表示谢意 活动备注:      1,要求志愿者以平等可亲的态度对待联谊对象,并不得与联谊对象发生争执      2,所带礼物要在安全范围内,即不可是爆        竹,小刀之类的危险物品      3,活动其间志愿者不可自行到处闲逛 后期延续:      定期派志愿者到学校内各寝室收集易拉罐,饮料瓶等卖到废品回收站,所得的资金作为捐赠给孤儿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愚公移山遇到的困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