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清据stonnie 仕东利男装开发区的距离

五清据东利开发区的距离_百度知道
五清据东利开发区的距离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其他类似问题
五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河北青县经济开发区港台工业园
供求类型:合作
土地性质:工业园区
所在区域:河北 - 沧州市 - 青县
详细地址:河北青县经济开发区港台工业园
联 系 人:招商部长 叶世增
联系电话:
您想进一步了解,请联系客服。客服电话:010-
编号:TD号
流转年限0 年
第一部 青县概况

青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个美丽的传说一直赋予了青县浓厚的传奇色彩和文化气息。古运河文化历史悠久,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境内穿过,自古以来两岸商贾云集、百业俱兴。青县古称“永安”、“乾宁”、“会川”等。自唐迄明初,“乾宁军”、“宁州”、“清州”、“清宁府”亦置于此地。
青县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是河北省重点扶持的22个“环京津卫星城”之一。勤劳质朴的青县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强县之路,同国内外投资者一道,努力拚搏奋力进取,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上,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开发青县、共创辉煌的新篇章,2010年青县综合经济实力全省(170多个县市中)排名第32位,四年上升了10个位次。
青县是“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 “河北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青县经济开发区被确认为“省级产业聚集区”、“省级工业聚集区”、“省级经济开发区”。
千百年来,青县人,秉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的道德文化建设,更是享誉四海、闻名全国, “道德青县、爱心之城” 已经成为青县对外发展强有力的一张名片 。从远古走来,以盘古开天的大无畏精神,开辟着现代的时空,建设着和谐的家园。
第一章 青县生态环境
地理位置
青县地处华北平原东部,位于沧州市辖区北端,置于“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双重辐射范围内,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全县总面积为96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85万亩。所辖6镇4乡1农场,共有14个社区居委会、345个行政村、5个分场,现有常住人口402137人,另外来人口51260人,青县县城驻清州镇。青县北依京津两大都市,东临渤海湾,西接华北油田,南靠沧州,地处秦、唐、沧开放区并置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塘经济技术辐射区内,既可接受京津的辐射,又能在长三角、京津唐经济圈产业互动中受益,同时,还能承接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产业和资本,素有“津南第一县”之称,被誉为京津南大门。
青县西北距首都北京150公里,距首都机场185公里;北偏东距天津外环线60公里,距天津港80公里,距天津机场90公里;南距沧州市28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机场200公里,相距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头堡之一的黄骅港仅80公里;京沪高速与黄石高速相交,104国道、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津保公路横跨东西,至京、津、沪全程高速,青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青县是连接“两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渤海新区的唯一县级区域,是国家推进京津冀、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经济隆起带三大战略的交汇处,是河北发展冀中南经济区,培育千亿元级大园区战略的重点区域。青县腹地广阔市场巨大,是实现环渤海区域生活圈、商务圈、经济圈、市场圈“四圈”一体化核心区域。经济圈辐射面积为128.6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3.4%,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多个大都市,占全国人口的22.3%。市场圈辐射华北、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原地区,GDP占全国的46.5%。渤海新区、滨海新区与青县构成了“黄金三角形”,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融、经济高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自然环境
河北省青县全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地带,自然气候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干燥度为1.2—1.5,大陆度为63.8—66.0;大陆性气候很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已成规律;该区域日照充足,寒暖适宜,气候宜人,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降水量为577.5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796.8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能为128.1千卡/平方厘米;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19.6℃,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气温40.6℃。冬季常刮偏北风,夏季长刮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2m/s,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累年最大风速21.2米/秒。由此可见,青县县域气候雨热同季,温度适宜,降水集中,气候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良,至今无台风、地震、洪水等突发性灾害的发生。
青县河道较多,现有13条。南运河于境内中部纵贯南北,黑龙港河扇幅合状布于运河以西;子牙新河、北排河于县南部横穿东西。境内河流无固定水源,为季节性河道。
地质条件
青县地处渤海低平原区的黑龙港河流域,位于冲积平原与滨海平原过渡地带,属华北冲积平原,由古黄河、子牙河冲击而成,形成低洼平原地形,地质组成为海陆交互沉积,最低为398.5毫米,全县境内总的地表平缓,地势低平而且平坦开阔,呈大平小不平之状,有轻微的起伏,西高东低且自西南向东北微微倾斜,坡降为1/11000。
青县全境东西横距48公里,南北纵距25公里;京杭运河将县境分为运东和运西两部分,运西为大陆低平原区面积为558平方公里,运东为滨海平原区面积为410平方公里;青县全境呈微岗、缓坡、洼地交错分布,素有“两岗、三坡、五分洼”之称。县境西南高而东北低,平均海拔为6.5米,高程在7.4—7.5米间的土地面积为187平方公里,7.4至5米387平方公里,5至4米间为383平方公里,4米以下为11平方公里。青县全境土质属微钙结构,地层岩性较均匀,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承压能力为2.5千克/平方厘米,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
由于地质组成为海陆交互沉积,沉积物颗粒细,以轻亚粘土和淤质土为主,分为潮土和盐土两类,潮土面积约为2/3,盐土面积约为1/3。
土壤按产量划分为高产土壤、中产土壤和低产土壤,其中:高产土壤PH值为7.1,有机质含量为1.4%,全氮75—50%,速效磷为30PPM,速效钾为150PPM,代换量11—22me/100g土。中产土壤PH值为7.2,有机质含量为1.2%,全氮50%,速效磷为29PPM,速效钾为110PPM,代换量7—18me/100g土。低产土壤PH值为7.8,有机质含量为0.9%,全氮40%,速效磷为23PPM,速效钾为80PPM,代换量9—13me/100g土。
第二章 青县经济发展环境
一、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青县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2年全县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财政收入10.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149元和9288元。
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力日趋增强;如2012年石油装备、电子机箱、缝制设备等主导行业,年产值236亿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4.6%。(二)企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如2012年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86个,总投资66.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7家。(三)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就2012全年各类银行为中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确保了企业快速的发展。
截至2011年底,青县工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有4680家(户),总资产359.9亿元,从业人员91861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56.8亿元,实现增加值53.6亿元,上交税金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4.5%、14.9%、1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总资产280.9亿元,从业人员27515人,实现工业产值199.5亿元,工业增加值43.8亿元,上交税金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7.8%、18.8%、0.3%,分别占全县的78.2%、81.3%、36.5%。
青县现有国家级基地2个,即“中国电子机箱制造基地”、“中国红木家具之乡”;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1个,即青县电子机箱创业辅导示范基地,市级创业辅导基地6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即青县电子机箱产业技术研发服务中心;省级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1个,即青县新世纪人才培训学校;省级示范产业集群1个,即青县电子机箱产业集群。青县拥有全国驰名商标3枚;河北省著名商标15枚;省级名优部优企业12家;3C认证企业7家;科技创新企业45家;拥有ISO9000、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62家。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新增民营企业313家,达到2000多家,荣获“全省十佳民营经济先进县”称号;电子机箱产业逐渐壮大,荣获“中国电子机箱制造基地”称号。小洋人“妙恋”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河北同聚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恒辉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融力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民营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青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且上市企业数量目前位居沧州市首位。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2012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共引进内资23.4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700万美元;全县在建工业项目266个,总投资161.4亿元,完成投资84.5亿元,同比增长39%。联纵涂镀板、爱康健身器材、瑞耐尔石油筛管等14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豪威机电、广成电气等8个项目被列入河北省重点项目。节能减排深入推进,超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被评为“沧州市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县”。
工业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把经济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平台,继续大投入、大建设,实施了总投资1亿多元的“8路2桥10景观”建设工程,4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部实现“九通一平”。总投资70多亿元的汉智数控、宝鸿机械等17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另外有13个项目准备开工。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了韩商、电子机箱、盘古缝制设备等园区的功能设施,一批产业关联项目顺利落户建设;启动了上伍物流、曹寺标准件等园区建设,全县“一区七园”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农业发展:全县农业人口33万人,农业劳动力19.5万人,农业形成了蔬菜、林果、奶牛养殖三大特色产业。
蔬菜产业:青县蔬菜播种面积35.24万亩,蔬菜产量17亿公斤,产值19.7亿元。主要种植黄瓜、番茄、豆角、芹菜、大白菜等,先后被评为“河北蔬菜之乡”、“环京津菜篮子工程示范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青县先后注册了6个蔬菜品牌,包括大司马牌、青青牌、利财牌、福鑫家园牌、耿官屯牌、运西牌。其中青青牌、利财牌、为省著名商标,“大司马”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仅有的7个新鲜蔬菜类中国驰名商标之一。青县蔬菜加工企业也蓬勃发展,目前有蔬菜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成品菜16900吨,产值2000万元,创汇1200万元。
林果产业:全县林果面积50万亩,其中用材林15万亩,果树面积35万亩,年产金丝小枣、鸭梨等各种果品800万公斤。
畜牧产业::全县畜禽饲养600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3万头;猪羊鸡等家畜存栏590余万只;年肉、蛋、奶产量达到10亿多公斤。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以蔬菜、畜禽、林果为主的农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三大产业占全部农业产值的比重,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特别是设施蔬菜发展迅速,播面由10万亩增加到27万亩,被确定为“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同时,新民居、乡村路桥、农村饮水安全等工作均取得重大突破,连续四年被评为“河北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青县农作物及养殖业情况一览表
名称 产量 名称 产量
小麦 71580吨 玉米 217010吨
籽棉 11148吨 蔬菜 1632300吨
小麦秸 71580吨 玉米秆 434020吨
棉花杆 22296吨 苹果 5982吨
枣 22809吨 梨 21458吨
牛 26000头 猪 110400头
羊 159200只 牛奶 48198吨
二、基础设施建设
1、便捷的交通体系
青县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周边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机场,有天津港、天津南港、黄骅港三个港口;青县距天津港、黄骅港均80公里,8条国省干线在境内穿过。境内有京沪铁路及客货站和京沪高速铁路,有京沪、石黄两条高速公路,有104、106两条国道,有省道3条、县道3条、乡道12条,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232.6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路通。京杭大运河是国家确定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必经之路。青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公路、铁路、水路网络四通八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青县地处秦、唐、沧开放区和环京、津经济圈内,是全国交通枢纽地带,拥有普通铁路和公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水运和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青县城乡公路网线畅通无阻,各主干道分别与铁路客、货站、高速路入口、国道、省道干线相连。京福公路(104国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京杭大运河贯穿青县南北,京福公路纵穿青县城区中部,城北津保公路横贯县境东西,县城环线畅通无阻,青县城区新华路与104国道区段呈“十”字交叉,青县至京、津、沪全程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2、通讯网络畅通
青县是早期进入全国长途电话自动网,全部实现了市话交换程序化、传输数字微波化,并已并入全国光缆传输网。青县是京沪宁一级光纤干线基站,程控电话终期设计能力为50万门;建成并实现了移动电话全球无线通讯网络(我国移动、联通、电信),开通了因特网业务,2002年已建成开通ATM宽带网,可为用户提供国内外电话、电报、电传、宽带上网、无线通讯和特快专递等现代化通讯邮政服务。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了程控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29.2万户和21.6万户。
3、能源供应充裕
青县电力供应充足,拥有华北电网和冀南电网双向供电系统,现有220KV变电站两座,110KV变电站八座,35KV变电站十七座,分别承接冀南电网和京津唐电网24小时持续供电。营业区域面积为968平方公里,担负着全县11个镇乡(场)45万人口的生产、生活供电任务,年售电量达4.9亿千瓦时。
4、水利条件优越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津工程穿越境内。县内有河流13条,长度285.2公里;有25座桥闸及引水涵洞、9处扬水站;拥有日供水能力2.2万吨的水厂2座。
三、经济发展政策
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竞争。青县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营造降低企业商务成本所需的“政策洼地”的同时,更注重着力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提升服务质量。青县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违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的处理意见》,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的意见》、《关于规范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处罚行为的意见》,使投资者反映强烈的涉企收费、行政处罚不当等问题从源头上得到了治理,使服务投资者的政策举措从制度上得到落实。
青县对于外来投资者,每个节假日有关领导亲自上门问候,每年春节都要召开外来投资者座谈会,从政治上、生活上、发展上关心外来投资者。围绕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对有行政许可权的单位实行集中办公,成立了青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部门审批“超时默许、缺席默认”的办法,推进“服务零等待,合作零距离,环境零投诉”。还开办“政风行风热线”,构筑公开透明的舆论监督平台;开展政风、行风与机关作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接受群众评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严厉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四、工业环境
青县具有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日渐突出。2002年,青县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工业经济坚持“一区二厂三行业”发展思路,一抓工业集中区域、二抓重点骨干企业、三抓特色主导行业,青县目前已经形成了石油器材、特种钢材、电子机箱、针织服装、食品饮料、缝制设备、化工、机械、轻工、五金电器、建材、医药、外贸出口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县现有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达到2012家。目前,青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强最大的输油(气)钢管制造基地、环京津地区最大的针织毛衫生产加工基地、环京津地区重要的民用钢材生产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电子机箱配套加工基地。
青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石油管道装备制造业、电子机箱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缝制设备制造业、钢材制造业、针织毛衫业等六大主导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石油管道装备、电子机箱、缝纫机、轧钢等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
青县产业优势独特。工业上形成了石油管道装备、电子机箱、特种钢材、食品饮料、缝制设备、仿古家具等特色产业,是中石油确定的钢管研发制造基地、华北地区最大的电子机箱生产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厚料缝纫机生产和仿古家具制造基地。其中,“华”字牌钢管被评为“我国名牌产品”,用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小洋人集团已成为全国乳饮行业“十强”企业。
五、对外开放环境
青县对外开放势头强劲。具备了对外开放的四大优势: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青县毗邻京津、置于环渤海湾经济圈和京津塘经济技术辐射区内。二是宽松的发展环境。工业集中区和外向型经济走廊建设全面铺开,行政审批中心任务的建立,使政府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三是广泛的人际资源。我县有4800多人在京津等大中城市工作学习,650多名外商和外籍科教人员常年在我县工作、学习、生活。四是浓厚的开放氛围。“青县以外都是外”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人人都是开放窗口”的大开放氛围已经形成。
青县对外开放蓬勃活跃。现有注册外资企业105家,其中韩资企业52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256.2万美元;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日本钢管(NKK)等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已在青县投资建厂;常年在青县居住的外商达千余人,成为河北省最活跃的外商投资区域之一。目前,青县已有出口企业180多家,外贸出口形成了钻杆、抽油机、针织服装、铸件、草编制品、园林工具、化妆用具、劳保皮鞋等十个主导产业的百余种产品,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全省首个外国语学校——振华韩国国际学校,2011年度,青县是沧州市首个累计利用外资和当年出口创汇双超亿美元县。
六、城乡建设环境
青县确立了“建设3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蓝图,突出“净、绿、水、广场”四大城市特色,青县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精品城、文明城”,打造“卫生清洁、水面清澈、满目青翠、空气清新、居住清静”的“四城五清”新青县为目标,每年投入5亿多元用于城市建设,建有广场公园40多处,大型商场10余处,营业面积50万平米;四星级宾馆、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等各类休闲活动场所应有尽有。城市道路管网四通八达,广场公园随处可见,集中供热、集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功能设施齐全,城镇化率达到49%,2010年,被评为沧州市首个省级园林县城,荣获“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进步县”称号,成为18个获奖县之一。
青县新农村建设活跃。全县有53个村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新民居,共建成多层住宅楼155栋、别墅式住宅210栋,有80多个村建设了小公园、小广场,有34个村被列为省市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被评为“河北省推进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七、劳动力资源
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甚至最终取得垄断的市场地位,唯有依靠先进的技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企业无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既是使自己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阻止竞争对手进入该领域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领导市场的潮流,产品老化、技术落后的企业则只能被市场所淘汰,这已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公认的道理。而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属人”的特性,即技术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凝结在企业物质资本(如生产设备)中,而是更多地储存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头脑中。这时的技术人员已不仅仅是企业雇佣的高素质劳动者,更是一个资本的载体,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这种形式的人力资本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因此,只有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改善劳动力的素质。构建促进就业服务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增强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努力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从本质上讲,这种“造血型”的就业促进工作,才具有真正战略意义。
青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主要源自于青县职业教育中心。青县职教中心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校20年来,学校一直本着“为青县经济发展育才、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在成功举办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还成立了电视大学,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级各类短期培训。
职教中心立足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及服务民生,着力打造“五大专业群”——涉农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机电专业群、汽修专业群、现代服务专业群,涵盖现代农业、林业、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数控、焊接、电子电工、汽车维修、速录、学前教育、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14个专业。
职教中心实训基地装备有现代化数控、普车、刨、铣、磨、钻冲床,年培养学生1200人,为青县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学校还建有电焊车间、钳工车间、电脑维修实训机房,电子检测实训室、实用电工室,速录实训室,现代农艺实验室,会计模拟室,音、美、舞蹈室等40间。学校另有养殖及苗木实验基地,青县福顺机箱厂、青县汽车总成修理厂、司马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1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流的设施设备为专业化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可为青县小企业提供名合格的劳动力资源。卓越的办学成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青县职教中心先后荣获河北省“明星学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北省实训基地、五四红旗团委标兵、模范职工之家、校务公开示范校”;沧州市“绿色学校、平安校园”,青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青少年科技培训中心”等荣誉称号,1996年—2011年连续6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八、经济体制及市场体系
作为国内沿海城市率先开放的区域,青县在经济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严格按照国际惯例不断完善各种政策、制度、法规等,为青县企业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使区域发展的软环境得到了中外企业的认可。青县实行混合型经济管理模式,兼具有行政、服务和一定的经营功能,主要从事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青县一直按照“高效、精干、统一”的原则和“抓大事、议大事、决大事”的管理模式,按照国际市场惯例和入世的要求,大幅度地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工作效率不断提高,青县人民政府与县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强化服务职能、弱化经营职能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青县努力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为将现有的综合经济部门转变为宏观计划和宏观调控部门,加快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信息咨询机构等的培育奠定基础。在不断探索依法治理的可行方式,出台相关治理政策,为了提高青县的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水平,使青县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
创新体制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大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特别是注重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强化统一领导、理顺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机制,为青县实现新腾飞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投资环境改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青县投资环境的改善正逐步由侧重硬环境向软、硬环境并重转变,由单纯的依靠政策向依靠政策和服务并重过渡。青县投资环境改善始终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这个重心展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1983年至1987年,这一时期是投资环境初步改善阶段。这一阶段的做法是: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培育市场主体,以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本。
第二阶段,1988年到2000年是投资环境稳步提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做法是:“筑巢引凤”,主要以营造良好的硬环境和政策环境来吸引外资和县外民营资本,并引导其参与县内中小型国营工业企业的改制与改组,构筑了以各乡镇工业区为载体、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投资环境全面改善阶段。这一阶段的做法是:积极围绕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环境,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构筑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为加快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良服务,打开了以青县经济开发区(省级)为招商引资平台的全面开放、全城开放、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
从以上历程可以看出,没有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开发区等硬环境的建设,没有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没有良好的服务环境的营造,就不会有今天的青县。而在这一方面,青县人民政府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投资环境的改善由侧重硬环境向软、硬环境并重转变,由单纯的依靠政策向依靠政策和服务并重转变。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青县对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日渐增强,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三章
青县社会人文道德环境
一、公民道德建设
多年来,青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河北省委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努力打造“道德青县爱心之城”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推出各类道德模范1300多人,其中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的60多人。他们之中,有党员干部、工人、农民、教师、学生、解放军官兵,有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文艺工作者,既有古稀老人,也有青春少年,既有普通人,也有残障人士。这些道德模范已经成为青县人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很好地总结青县的经验。原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也分别就宣传推广青县的工作经验做出批示。各级各类媒体纷纷聚焦青县,“青县好人”和“爱心之城”的美誉在全国广为传扬。
2001年,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乘着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东风,青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大搞道德建设的主题,将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来部署、来考核。青县牢牢抓住县乡村三级干部这条线,教育引导全体干部以抓道德建设促和谐发展,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青县乡村几级干部中,有很多就以道德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但孝老爱亲,而且热心公益,比如好几位县委班子成员长期资助多位贫困学生,为全县群众树立了榜样。
青县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建起一个覆盖全社会的道德建设组织网络,形成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青县在县乡两级建立了“公民道德促进会”,在各类基层单位成立了“老年道德评议会”、“青年敬老协会”、“志愿者协会”和网络志愿者组织。依托这些群众组织,村街、社区、乡镇、县直科局“月评好人”、“季评好人”,县级评出年度“感动青县”道德模范。青县大力宣传这些“平民英雄”的“凡人善举”,让道德精神相互传递,让道德信念相互感召,让整个社会爱心涌动。青县隆重表彰这些道德模范。从2004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把每年一度的三级干部大会改为群英会,会上对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进行表彰。从2008年开始,青县每年举办一届“感动青县”道德模范颁奖盛典,给这些道德模范戴红花、送锦旗、发慰问金,请道德模范作报告。台上讲到动情处泣不成声,台下干部群众听着也泪流满面,不少企业代表当场捐献善款,广大观众受到深深触动和教育。青县还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全省首个公民道德展馆,在县城中心的南海公园树立起公民道德模范荣誉墙,墙上镌刻着历届“感动青县”道德模范的名字。
回首多年的树德之路,青县紧扣中央精神,不断丰富内涵,创新载体,丰富手段,摸索出了“一个体系、三项机制”的道德建设工作模式。“一个体系”就是道德建设组织体系。“三项机制”就是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机制、道德实践活动全民参与机制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关爱机制。在2012年3月召开的河北省青县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座谈会上,各界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调研,普遍认为:“一个体系、三项机制”道德建设工作模式是加强基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象化、大众化的有益探索。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道德青县爱心之城”的美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生机和活力。广大干部群众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孝老敬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扶危济困成为社会时尚,“孝敬、友善、诚实、勤俭”成为青县人精神追求的主流。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秩序保持和谐稳定,信访量连年下降,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率逐年降低,计生、教育、民政事业均获国家荣誉。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一批经济领域的优质项目慕名而来,很多外地人纷纷购房置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全省的排位6年前进了20位,财政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半,一个“富有实力、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青县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文化教育旅游建设
1、文化教育
青县是省政府命名的全省文化先进县之一。幼教、电教、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分别被评为国家和省、市级先进县。2002年,河北省首家外商投资的沧州振华韩国国际学校在青县落成,主要面向全国招收在华投资韩商子女,学校开设中韩两种语言的课程,可容纳在校学生2000人,近至北京、天津、远至山东、上海均有生员就读。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青县外国语学校已于美国威诺纳州立大学建立联合办学合作关系,开设英语、日语、韩语及外向型经济管理等学科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种类专业型人才400名。
2、运河文化
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不断地开凿整修,直至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了一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及其他局部地区的小运河未计在内),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比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1869年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10倍,比这两条运河开凿的时间早二千多年。
(—)运河开通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营造了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唐以后,运河的贯通直接导致了南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交流、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相互移植与栽培,促进了南北方商品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运河区域,如苏州、杭州等地的某些行业中已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包买商。随着运河区域商品经济的繁荣,更直接导致一批运河城市的兴起。由运河开发、畅通而兴起的商业城市,从今日北京南下,经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直到宁波,宛如一串镶嵌在运河上的明珠,璀璨辉映,耀人眼目。其共同特点都是工商繁荣、客商云集、货物山积、交易繁盛,成为运河上一个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尤其是隋唐的长安、洛阳,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元、明、清的北京,更是运河区域乃至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扩大对外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使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尤其是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之成为对外交往和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欧洲、东非各国纷纷派遣使团和商队来到中国,在各沿海港口泊岸,遂即沿运河航行到达京师及各地,进行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的更直接迁居于运河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内迁各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者、商人、学问僧、留学生及其他各方人士集中的地区。他们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而国外优秀的文化也传播到中国,不仅更加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解放后大运河的综合效益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发展的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运河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运河不仅承担了繁忙的运输重任,同时还发挥着巨大的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后的古运河,经过治理,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生机,对今后运河沿线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3、盘古文化
盘古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盘古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河北省青县,盘古传说延续古今,老幼皆知。青县的盘古遗迹众多且史志记载久远,在中国盘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有盘古遗迹群。从《青县志》、《天津府志》、《畿辅通志》、《皇朝通志》等志书中,均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里(村)、盘古潭、盘古庙俱在青县”的记录。
据《元史》中记载:“元世祖十五年四月(日)修会川县(今青县)盘古王祠,祀之”。经过考证,仅按“修”来讲,并与国内外盘古王祠(祠、寺、庙等)相比较,青县盘古王祠在《元史》中的记录,是中国史志记载最早的。
青县的历史文化积淀很深。据西周遗址考古证明,公元前800年青县就建有村落,距今2800多年。有史记述以来,被称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流经青县1600多年,至宋改道山东;青县于公元前202年建参户县,距今2200多年;曹操开凿平虏渠起源青县,而成为今南运河青县之独流减河一段的母亲河;等等。金朝天会七年改置清州,贞元元年改置会川县。元朝太宗二年清州升为清宁府,七年又改称清州。至元二年(1265年)撤州为会川县。查阅资料,当时会川县2000户以上,属于中等县。也就是在这期间的元世祖十五年四月乙卯日(日),修会川县盘古王祠。之后,明洪武八年(1375年)4月,会川县更名为青县。
传说夏禹时期,修墓立殿。至于史志上青县的盘古王祠、祠、寺或庙,建于元朝(1278年)以前何时,尚待考究。
中国建筑规格最高。生于青县兴济的张氏做了明朝第十任皇帝弘治唯一的皇后。弘治命人用10年的时间修建娘娘宫。其间,青县知县、名士向皇后提出扩修盘古庙的建议,皇后命人参考故宫三大殿的模式,于十四年开始扩建盘古庙,历时3年之久。到了弘治十七年(1504年)一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盘古庙呈现在世人面前。据记载,盘古三殿为石、砖、木结构,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状似现在北京的太和殿。明翰林院官员马政为盘古庙撰写了500多字的碑文,至今碑刻犹存。
当年的盘古殿,建筑规模虽比不上太和殿等,但在建筑规格上远比上述宫殿、庙宇要高。是中国古建筑规格最高的。中国宫殿、庙宇等的等级观念,体现在整座建筑物暴露最多、最为醒目的屋脊部分。象征盘古庙最高等级的标志:一是盘古殿黄瓦盖顶。 二是盘古殿庑殿顶,叫四阿顶,又叫五脊殿。三是盘古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排列有10尊。盘古殿垂脊兽的数目与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宇——太和殿相同。四是盘古殿正脊上有鸱(chi)吻。鸱,形似鱼尾,张牙舞爪,似乎要吞下整个屋脊,故又名“吞脊兽”。此正吻,高于太和殿。
可见,盘古庙的建筑规格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先立盘古后立天”的缘故。
改革开放后,盘古里人募捐建一简单庙宇,又建成盘古宾馆、盘古广场、盘古鼎等标志性建筑,还举办了盘古文化楹联海内外大征集等宣传、开发活动。目前海内外祭祖朝拜、烧香许愿者、捐资助建者不断。在新形势下,海内外人士崇古祭祖、追根寻祖之念与日俱增,弘扬盘古精神,宣传盘古文化,恢复建设盘古古迹,已经成为盘古精神崇拜者、盘古文化建设者们的共同愿望。相信在新世纪中,青县的盘古文化足以让世界刮目相看。
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我县的《盘古文化》被列入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类。《盘古文化》被正式列为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占地38亩、投资6000多万元盘古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盘古文化的挖掘工作也开展的如火如荼。
4、戏曲文化
哈哈腔,又名柳子调,艺人口语呼之为合合腔,它是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衍变而成。产生该剧种的确切年代待考。然而,根据山东省德州地区、河北省保定地区有关文化部门的考察资料,说明远在明代,哈哈腔已在鲁西北各县和河北沧州地区各县流行,延至清乾隆期间,又进一步流传到河北保定地区各县农村。由此看来,哈哈腔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地方小戏。
2004年以来,文体局按沧州市的要求向河北省文化厅申报了我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哈哈腔》、《盘古文化》,经过两年的搜集、整理、编撰、录音、后期合成等手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哈哈腔》、《盘古文化》声像资料,同时报送河北省及文化部,并顺利的通过省级专家的评审。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518项,其中河北31项。我县《哈哈腔》就属于其中传统戏剧中的第6项。现文体局就《哈哈腔教育》的传统剧目、剧本整理、传唱及普及正在积极努力中。
5、武术文化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武杰,名扬八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
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
今沧州“武术之乡”,含沧州市所辖县、市。历史上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盘剥和压榨,民间武风益盛。新中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以复兴与发展。
自古燕国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于幽燕,沧州乃畿辅重地,为历代兵家必争。据史籍载,自桓公二十二年(664)桓公援燕山戎以来,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一带。频繁之战事,民遭涂炭,民生维艰,故须掌握攻防格斗之技方能自救图存。沧州,古有“远恶郡州”之称,明时有“小梁山”之号,可见沧州武风之盛和武术之发展,与特定地理环境关系甚密。
古之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明清时,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他等隐姓埋名,化装僧道游侠,传艺维生。
青县盘古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自明清以来被誉为“武术之乡”。青县盘古武校1997年5月由中国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武术大师刘连峻创办,该校为九年一贯制,全寄宿、封闭式、花园式学校。占地260余亩,为目前沧州最大的现代化文武学校。
学校坚持“以德建武、以文促武、以武养文、文武并进”的办学宗旨。文化课按国家教学计划开设九年义务阶段所有课程,全部由优秀骨干教师任教。武术课开设国家规定套路、传统套路、散打、中国式摔跤、跆拳道等课程。
该校为北京体育大学定点武术培训基地,国际八极拳训练基地,麒麟拳训练基地,河北省春节晚会指定节目学校,沧州市“示范性文武学校”。
建校十余年来,学校在国际国内各级武术大赛中获国际金牌136人次,国家级大奖269人次。2003年12月学校代表沧州市参加中韩武术对抗赛,以4:0的骄人成绩战胜韩国队。2007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武林大会”上我校健儿获八极拳前五强,刘伟斌同学获八极拳年度总冠军。2008年在央视“武林盛典”中我校三名学生代表八极门战胜全国八大门派高手,刘伟斌同时获得最佳人气奖。2009年3月我校学员包揽了央视八极拳“武林大会”所有奖项,刘彪获年度总冠军。2010年5月我校师生一行十参加了省文化厅组织承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河北活动周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参观人数超过30万人次,获得好评如潮,被文化厅予以通报表彰。
目前青县盘古武校与英国、英国、瑞士、丹麦、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现已发展成为青县乃至沧州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武术冠军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
6、旅游文化
老子湖位于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沧州省青县觉道庄村,这里的居民千百年来一直秉承老子的“道貌遗风”,全村建筑全部仿古时建筑特色,村南竖立着一高近三米的石碑曰:老字墓。相传老子周游列国路经于此,当地村民为感怀老子精神故在老子百年以后葬衣立墓,世代供奉。90年代初,在觉道庄党委书记李万起的带领下,觉道庄大力开展集体企业,建立了数十个砖厂、8个冷库、8个钢厂。村东因兴建砖厂挖土形成大坑,李书记适时的抓住机遇,将大坑围起,并作了防渗设施,做完后不到一周,沧州普降大雨,雨后坑水填满,老子胡天然形成。李书记感怀于此,写下了《普天乐o觉道庄老子湖》一词:微山湖,压苏杭。燕舸穿林,湖水映光。觅趣处,此芬芳。船头小妹秋波荡,暖风醉人忘摇桨。今里婵娟,雨过还香,再现黄梁。 微山湖,压苏杭。碧波柳岸,轻舟细荡。请红娘,在西厢。船上崔莺分外香,黄花弄人忘归航。今里相会,梦醉彷徨,细点鸳鸯。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充满无限活力的青县,孕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40万勤劳、质朴、热情、开放的青县人民将以最诚挚的友情、最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友人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我们愿与您精诚合作,互利双赢,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青县经济开发区
青县,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县之一,是河北省政府确定的环首都22个卫星城之一。青县经济开发区是河北省确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河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的工业聚集区。青县经济开发区承载着领航青县建设的重任,目标是建设“宜工、宜居、宜创、宜商”的“盘古工业新城”。
一、国家战略
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中国经济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增长极,我区处于第三极的地理中心,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秦唐沧组成的河北沿海区域进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标志着秦唐沧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的明确定位。环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环京津卫星城重大战略提出,使青县成为极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创业福地。
二、总体规划
青县经济开发区采取多产并举的发展模式,已形成国际知名的石油装备器材研发、制造基地,北方最大的电子机箱生产、销售基地;依托京津冀巨大的经济市场,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都市用品生产基地、北方首家健康用品生产基地,以满足现代都市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同时,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建设区域型产业园,发展综合性配套产业,打造河北省最具特色的品牌园区。
三、区位优势
青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东临渤海,北依京津,素有“津南第一县”之称,被誉为京津的南大门,是连接两区——滨海新区和渤海新区的唯一县级区域,是国家推进京津冀、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经济隆起带三大战略的交汇处,是河北发展冀中南经济区,培育千亿元级大园区战略的重点区域;青县腹地广阔,市场巨大,是实现环渤海区域生活圈、商务圈、经济圈、市场圈“四圈”一体化的核心区域。经济辐射国土面积13.31%,人口超百万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呼市等多个大都市,占全国人口的22.2%。市场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GDP占全国的40.12% 。渤海新区、滨海新区与青县经济开发区构成“黄金三角形”,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融、经济高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四、产业优势
(一)石油装备器材制造产业
石油装备器材制造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中石油钢管研发基地坐落于此,它承载着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任。吸引了日本丸红、三菱、NKK世界500强企业及其他国际知名企业等14家大型石油装备器材制造企业,产品涉及石油勘测、钻采、输送、生产等过程所需的各种专业设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石油装备器材制造基地。
区内有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巨龙钢管有限公司、华油钢管有限公司、华油一机抽油机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其中生产的大口径螺旋焊管、直缝埋弧焊管70%用于国家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华”字牌石油天然气输送焊管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石油钻杆、大口径钢管等石油器材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动力板块的制造、大修、配套基地,拥有主要设备300多台,该公司生产的VOLVO发电机组、奔驰发电机组、天然气发电机组、舰船用柴油机等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冶金、矿山、军事和海洋渔业等领域。
(二)电子机箱制造产业
电子机箱产业是青县的主导产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有电子机箱企业408家,产品有网络机柜、工业控制机箱、电子操作平台、电子控制机房等3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IT、航天、国防、军工等多个领域,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出口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际市场。沧州科达电子机箱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上先进的数控剪板、冲压、变板加工生产线,科达系列机箱产品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广播、音响、工控各类系统,应用范围覆盖银行、铁路、机场等。开发区建成高端机箱产业园,以生产高尖端、高科技机箱产品为主,电子机箱企业福顺公司生产的用于机车监控的“黑匣子”装在了全国22800台列车上,成为铁道部惟一定点生产厂家。同时,园内引进上游数控机床生产企业,中间机箱、机柜生产企业,下游机箱、机柜应用企业,已完成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科技研发、制造为一体的电子机箱产业基地。
(三)食品饮料产业
青县现有小洋人乳液集团、三融食品等系列食品饮料产业。其中小洋人集团已发展企业120多家,其龙头企业河北小洋人生物乳业有限公司的“小洋人”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入选福布斯“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
五、交通优势
青县,距北京150公里,天津60公里,石家庄200公里,天津港80公里,天津南港60公里,黄骅港8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津沧高速公路、京沧高速公路,拟建保港高速公路、南港高速公路;104国道、津保南路、津汕高速公路连接线等数条国省干线在青县境内穿过。京沪铁路在我县境内穿过,并设有中等车站一座,成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重要的货运、客运中转站。15分钟里程的青沧快速路,使青沧同城,京沪高铁穿县而过,在沧州市设有客运站,使青县出行步入快车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天津港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是亚欧大陆桥最短的东端起点,也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黄骅港是冀中南及晋中、陕北、内蒙西、鲁西北等部分地区物资出海便捷出口。两港为我开发区加工物流提供了高效的、可选择性双港出货通道。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便捷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使其成为商家投资创业的必争之地。
开发区内各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与县内过境高速公路、铁路连接,形成便捷的交通联运体系。新华东路连接104国道;中兴路由东向西,可连接津汕高速;友谊大街、中央大街、东外环路可与京福公路、南港高速、保港高速、京沧高速公路相接,通车里程达70公里,形成密集的交通网络,全面实现青县经济开发区的内联外接
六、电力优势
开发区内建有110KVA和220KVA变电站各一座,由冀南电网、华北电网两条输电网络同时供电,供电设施齐备,电压稳定,电力充足,无用电峰谷期。可满足园区企业生产、工业用电的需求。
七、水力优势
目前,青县总供水量达11万立方米/日,规划建设中的县城东马桥水库使区内供水能力再次提高。与此同时,园区排水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由现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4万立方米/日,再建城东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10万立方米/日。
八、通信优势
青县建有国家级光纤基站,通讯方便快捷。开发区内设有国际程控电话和宽带互联网,保证企业间、国际间通讯的畅通,语音服务、公用数据通信、电子商务等设施齐全,移动信号可覆盖整个开发区。
青县总投资4亿多元建设形成集中供热、集中供气的城市管道网络体系,可充分满足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
九、商务环境
为给经济开发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发展速度,投资近2亿元的创业大厦、欧式综合办公楼、商务办公楼,内设有海关、商检和动植物检验、产品认证、技术服务、科技研发、专利代理、商务办公、商务洽谈、法律咨询、产品展示等机构,为企业提供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使成本最低化、风险最小化、发展高效化、效益最大化。
十、政务环境
(一)投资环境:“包办制”、“一票制” 让服务管理更高效
青县经济开发区内设有政府第四行政中心,代表政府行使审批服务职能,实行“审批机关、服务内容、政策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七项公开制度。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青县政务服务环境,强化包办服务和规费收缴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入园投资企业实行“包办制”服务和“一票制”管理,为企业投资项目提供程序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管家式服务。
青县素以“来者皆为客,客人无过错”的条例,以“亲商、安商、富商”为宗旨,为投资创业者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政务环境、友善的人文环境。
(二)硬件设施
青县经济开发区遵循园区城市化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开发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十通一平”,为入园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载体和充足的生产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生产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十一、商务成本
序号 项目 收费标准
1 电费 用电容量315KVA及以上,可算入大工业用电,收费标准按两部制电价计算:电费=基本电价(按容量收取的执行22元/千伏安/月) 用电度数电价(用电度数*0.5796)
2 水费 6.4元/立方
3 宽带 adsl接入方式2M带宽:720元/年
4 工人
保险 交费项目 企业缴费标准 个人缴费标准
养老保险费 工资总额乘以20% 工资总额乘以8%
失业保险费 工资总额乘以2% 工资总额乘以1%
医疗保险基金 工资总额乘以5% 工资总额乘以2%
工伤保险费 工资总额乘以1%
生育保险费 工资总额乘以0.8%
5 电话费 装机费158元/部/次;本地网通话费通话首3分钟0.2元,以后0.1元/分;办公室基本月租费30元/月;本地网话费每分钟0.3元;国内长途通话费0.07元/6秒;国际电话通话费0.8元/6秒;韩国0.8元/6秒;澳台港通话费0.2元/6秒
6 有线
电视 入网费城网160元/终端;收视费(数字信号)26元/月;(模拟信号)12元/月
7 宾馆
住宿 标准单人间260元/间/天;标准双人间140-200元/间/天;套房380-1180元/间/天
8 报
关 在青县外汇局申领核销单后,可在天津海关直接报关,也可在沧州海关报关后在天津直接通关,报关代理费150-200元/单
9 集装箱运费 40尺大箱:到天津港元左右/次
20尺大箱:到天津港元左右/次
10 地
价 以招、拍、挂港市确定土地受让人,最低出让价格10万/亩
第三部 青县经济开发区发展现况
青县经济开发区是2008年1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12.1平方公里,其中一类工业用地8平方公里;二类工业用地4.1平方公里;住宅用地0.9平方公里;综合配套用地2.4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10.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区内现有企业10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华油、巨龙、能克、一机抽油机、华新检测),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小洋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枚(小洋人、妙恋)、中国名牌产品1个(“华”字牌钢管)、国家级试验室1个(华北石油金属材料及制品检测中心)。2012年全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7亿元,同比增长6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亿元,同比增长56.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55亿元;税收3.4亿元,同比增长4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同比增长166.9%
开发区被列为省级工业聚集区后,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举全县之力打造一流园区”的目标,在规划上,投资140余万元,分别聘请了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德龙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的规划机构,编制了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另外,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还编制完成了开发区供热规划、上水规划、下水规划、电网规划、通讯管网规划等专项规划。目前,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布局和建设,全部符合《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区主导产业确定为3+2,所谓3就是近期主要发展管道与石油钻采装备制造业、机箱与机柜制造业、食品加工与饮料制造业三大产业;所谓2就是新兴替代产业为新材料和汽车配件。今年我们又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学院对开发区进行战略规划,预计年底前完成。
在开发区建设上,我们坚持超前征储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的做法,坚持地征到哪里,路修到哪里,水、电、讯等配套建设就跟到哪里。2009年以来利用两年多的时间,累计投入近7亿元,征储土地6000多亩,实施了50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修建道路27公里,桥梁4座,通车总里程达到68公里;建成给水、排水、电力、天然气、供热等各类管线设施100多公里。新开发4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实现了上水、下水、道路、电力、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燃气、供暖“九通一平”。同时实施了绿化、亮化、弱电入地等工程。今年以来。开发区进行了2500亩土地的征用工作,启动了“四路一路口”和2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为突破“财政投资搞建设再招商”的老路子,实现开发区的跨越发展,我们在开发模式上进行积极探讨,尝试引进了振发工业园、河北冀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青县产业化基地、港台电子工业园等项目。大力发展区中园。由一元投资和招商引资,变为多元投资。扩大了招商平台和招商队伍。振发工业园建设两年来,先后投入3.5亿元建设了标准化厂房、双子座大厦和规划展厅,并成功引进项目10余个,总投资近20亿元,目前正在建设一期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6栋职工公寓楼;河北冀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拟占地7000亩,签约半年来已引进项目9个,总投资14.3亿元。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开发区机制的不断创新,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步伐逐渐加快。截至目前,开发区共有项目53个,总投资86.1亿元。今年以来,开发区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24.6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19.9亿元。目前,开发区在建项目30个,总投资61.9亿元,新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36.8亿元。
投资优惠政策
为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档次,促进我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对在青县经济开发区(含韩商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投资项目,制定本优惠政策。
第一条
凡在青县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内投资建设固定资产5000万元(外资按同期汇率折算,下同)以上、投资强度250万元/亩以上的生产性工业项目,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对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投资强度250万元/亩以上的项目,可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实行“一事一议”,在土地出让、基础设施配套、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
开发区内新建企业,从企业投产年份起,三年内每亩每年平均实际纳税达到5万元的,按项目实际用地一次性给予每亩1万元的奖励;每亩每年平均纳税超过5万元的,每增加5万元,奖励金额每亩提高1万元。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该项目用地的政府实际收益价格。
第三条
开发区内新建企业,从企业投产年份起三年内,企业当年实际纳税达到100万元的,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将当年实际纳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奖励企业;当年实际纳税超过100万元且纳税数额较大的,实行“一事一议”。
第四条
开发区内新建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五年内,每年给予企业当年实际缴纳土地使用税同等数额的资金奖励。企业延迟约定开工、竣工时间,未能按期投产的,视情况减少企业上述奖励政策的享受年限。
第五条
开发区内新建企业,建设期间所有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
第六条
开发区内新建企业,年纳税达到如下标准的,按企业高管人员当年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同等数额奖励企业,奖励期限为5年。具体标准如下:年纳税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对企业的3名高管人员进行奖励;年纳税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对企业的5名高管人员进行奖励;年纳税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对企业的10名高管人员进行奖励。
第七条
在开发区设立企业总部的,开发区管委会无偿提供办公场所。
第八条
企业引进获得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以及在某科研领域水平领先的技术人才,县政府可在津贴、住房、交通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九条
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县外企业,在开发区内投资建厂,投产后继续生产该品牌产品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
第十条
实行审批手续包办制。凡进驻开发区的企业,项目生产运营前的所有审批手续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办理,提供包办式服务。
第十一条
在开发区投资并在本县居住的国内外客商及其家属,可自愿参加青县的合作医疗和合作养老,子女入托、入学可自由选择幼儿园、学校。
第十二条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冀青字[2012]28号)同时废止。
第十三条
本政策由青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附件二
青县经济开发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青县建设局、青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一、项目选址。凡进入青县经济开发区的项目选择用地位置时,按照其产品或产业结构,由县经济开发区管理会根据经济开发区产业分区布局确定项目用地位置。
二、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县经济开发区内工业用地分为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不得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设。
三、容积率控制: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小于0.8;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小于0.7。
四、建筑密度控制:30%以上。
五、绿地率控制:20%以下。
六、企业厂区内不得建设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宿舍楼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入园企业所需生活服务设施统一纳入园区集中建设的生活服务设施范围。行政办公用房占地面积应控制在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以内,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0%。
七、围墙:开发区内所有围墙必须建成通透式铁艺围墙,围墙高出地坪部分不得超过2.2米,基础部分高出地坪部分不得超过0.6米(地坪标高由规划建设部现场给定),围墙建设经县规划建设委员会审批后方能开工建设。
八、建筑物:开发区内的厂房建设,对适合多层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确实需要建设单层厂房的,檐下高度不得低于6米、跨度一般不得小于24米。企业厂区内除办公和附属用房外,所有生产用建筑物应使用钢结构或框架结构等新型建筑材料,不得使用粘土砖。建筑物外檐做混水墙并涂外檐涂料,不得使用瓷砖。厂房等建筑物立面应充分体现现代工业建筑特色,外观设计力求现代化风格,建筑物主色调为白色(代表企业形象的颜色除外),屋顶颜色为红色,样式采取四坡五脊样式。厂区规划设计在满足生产布局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节能化设计和环保设计,同一区块内的建筑物风格应相互协调、色彩基本一致。
九、企业用地红线临近道路交叉口的部位,要以绿地、景观设施为主,并按要求在给定的退线位置建造围墙。
十、企业用地红线内排水设施:企业用地红线内排水设施要雨污分流,污水管线与市政管线并网前要做化粪池,不得直接接入市政管线。和市政管网并网前须经县建设局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十一、建筑退线:沿主次干路建筑退线不少于6米;相邻地块退线不少于3米。
十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消防等规范要求。
十三、标高控制:厂区室外地坪标高控制在高于邻近道路0.15至0.3米之内;生产用建筑室内地坪不得高于室外地坪0.3米;办公用建筑室内地坪不得高于室外地坪0.45米。
十四、企业建设前,总平面布置图、效果图等设计方案需经县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未经批准企业不得擅自建设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企业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县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的方案进行,确需修改的需重新报请县规划建设委员会审批,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
十五、为保护地下水资源不受破坏,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一般不得打机井取水。
十六、环保要求:生产工艺要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污水排放要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开发区内要严禁使用燃煤锅炉,供热采取集中供热,如因生产需要必须使用锅炉的,可选用县环保部门批准使用的锅炉。
十七、为体现经济开发区节点的形象,两条路相交的交叉口附近摆放项目时要严格审查,产业必须符合功能区要求,企业规模要大,厂房设计标准要高。有意者请电话联系,联系时请说明是在“我知道信息网”看到的,谢谢!
暂时没有地图信息
重点推荐 - 定向推广
友情连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利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