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购物回国交关税吗直邮回国的食品没有中文标签可以卖吗

查看: 3469|回复: 11
海外直邮的食品(饼干)需要贴上中文标签才能够销售吗?
在线时间342 小时
阅读权限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0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3 积分
以上地址,海外直邮的食品(饼干)需要贴上中文标签才能够销售吗?
(爱我所爱)
在线时间6333 小时
阅读权限150
签到天数: 282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正常途径进口的食品都应该有中文标签才能销售
(现实小男孩)
在线时间7448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 天[LV.2]偶尔看看I
主题帖子积分
jd也这么不讲节操了。
在线时间1670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2 天[LV.5]常住居民I
主题帖子积分
揍京东啊,买十包去索赔去啊。。。。。使劲揍他
反恶意打假群:& &食品标签2群 &&进口食品群:&&(食品标签群)
在线时间952 小时
阅读权限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没有中国的有机认证证书,他能宣称“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吗?
在线时间1444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418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这跟在“严管街”上卖烧烤一样,不让卖,不等于没人卖。
在线时间1147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直邮也能上京东?
在线时间659 小时
阅读权限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这属于走私!
在线时间1082 小时
阅读权限60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主题帖子积分
买了投诉他啊!索赔!
如果是有机,还可以问他要有机认证,有机销售证,等等。
在线时间88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管他什么途径,只要销售到中国,就应该有中文标签,否则就是违反7718对进口食品标签的规范要求。
至于JD的这种销售,是不是合法,属不属于走私,是另外一个问题哈
世界就这样,好大个事
在线时间5976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直邮也有会被交税的可能;
直邮目前属于剑走偏锋。
专注植脂末、冲调类食品:代工、仿样、定做。
(喵喵门长老)
在线时间3825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505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销售就应该有中文标签
食品论坛版主勋章
食品论坛版主勋章
2014年度魅力人物
2014年度魅力人物
2015年度魅力人物
2015年度魅力人物
终身魅力人物
终身魅力人物
食坛大师勋章
食坛大师勋章
食品论坛认证会员
食坛骨干勋章
食坛骨干勋章
杰出服务勋章
杰出服务勋章
特邀主讲人
特邀主讲人
钻石会员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食坛精英勋章
食坛精英勋章
Powered by跨境电商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贴还是不贴?-食品安全-中国食品代理网
免费服务热线:
400-070-1866
您现在的位置: &
选择用户让您轻松增加业务成交机会,获取无限商机!
跨境电商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贴还是不贴?
更新时间: 9:36:36来源:中国食品代理网阅读数:1551
  近日,跨境电商从业者就直邮模式下是否需要设置中文标签的问题产生了争议,很多人担心不设置中文标签会惹祸上身,遭到诉讼或行政处罚,也有些人认为是海外商家直接面对消费者,不属于货物进口,不设置没有问题,一时众说纷纭,那么到底需不需要设置中文标签,成为摆在案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直邮模式进境的食品算是“进口”食品吗?   这个问题的法律实质在于:只有传统贸易中的“货物”才存在“进出口”的概念,但在跨境直邮模式下,不存在“货物”,只有“物品”,“物品”采用的配套词汇是“进境”,而非“进出口”。   因此,作为消费者,以直邮模式直接向海外销售商购买的物品不适用“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要求,这是真的吗?   严格来说,“进境”也是“进口”。“旅客携带入境及通过邮寄、快件等形式入境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的条文中就直接认定了是“进口”的预包装食品。跨境进口可以区别为“直邮模式”进口以及“保税模式”进口,不论以何种形式,均属于进口的表现形式。   谁对中文标签负责?   直接应当为中文标签负责的,是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进口商。   《法》规定,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向我国出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直邮模式下,平台商仍需要严格审核海外商家的商业经营质资,在无法提供海外商家资质,不能提供商家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情况下,要承担连带责任。实际上,在直邮模式下,即使平台方向消费者披露了海外商家的真实信息,实际上国内的消费者也不可能通过在海外诉讼的方式去维护消费者权益,而只会转道国内便于审理的法院,通过寻找法律联系点,将平台提供者牵入诉讼的方式,将法院管辖权确定在国内法院,这在司法实践中是完全可行的。   从事跨境进口的电商企业,不能想当然认为自己的模式是直邮模式,由海外商家直接发货给境内消费者,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可以不理会中文标签问题,从而陷入误区,造成消费者索赔损失。直邮模式下,海外商家直接交货至消费者手中,法律如何能强制其就进口食品加添中文标签?虽然法规政策仍不甚明确该类新的商业模式下的责任主体,但从立法本义以及司法实践来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是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设置的连带责任人,无法置身事外。   实践是检验这个难题的唯一途径!   跨境电商虽刚迅速兴起,但随之而来的消费者权益纠纷也接踵而至。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特别是职业维权消费者,能够利用其敏锐的商业和法律嗅觉,帮助企业寻找法律漏洞。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不妨招募一些职业维权消费者,给自己的企业挑挑刺,并按法律规定的赔偿限额内给予这些消费者奖励,一来避免通过法院判决公开企业的不良记录,二来亦是一种宣传方式,何乐而不为?
食品代理网手机版
食品代理网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
图文推荐:
本月浏览排名
有问题请拨打免费
客服热线:400-070-1866
扫一扫关注“中国食品代理网”官方微信
更便捷更高效
热线:400-070-1886
找产品,做代理!无需查找,直接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帮您找到好产品!
备注说明:
* 我想代理***产品,请帮我联系厂家
* 没有找到合适产品,请你们帮忙推荐下
* 请帮忙推荐几家做休闲小食品的厂家
中国食品代理网,咱代理商的官网!查看: 442|回复: 8
进口食品标签外文有功能声称,中文标签没有,是个风险
在线时间210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0 积分
进口食品都需要加贴中文标签,但中文标签的监管都是按照GB7718或产品标准规范,有些进口食品英文标签上有一些功能声称或产品特殊成分的声称,中文标签上没有标注,这样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是可以的,但是购买进口食品的很多消费者都看得懂英文,这样有可能误导消费者,但我国标准是管不到国外产品标签的,这是个风险和漏洞。
在线时间5411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412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严格来说外文不合适的部分得覆盖粘贴,但是具体还是看口岸怎么要求,有的宽松点就不管了
在线时间2589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208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主题帖子积分
严格来说,外文标签有功效性的文字宣传符合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进口时并不要求遮盖,但不同口岸的尺度确有不同。现在明确的是图形和符号应国内的规定
在线时间683 小时
阅读权限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严格来说,外文标签有功效性的文字宣传符合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进口时并不要求遮盖,但不同口岸的尺度确有 ...
请问出处是哪里,即图形和符号应符合国内的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在线时间1043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350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覆盖比较妥~~~~~~~~~~
在线时间2589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208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主题帖子积分
请问出处是哪里,即图形和符号应符合国内的呢?
7718 问答。 关于进口食品那部分
在线时间378 小时
阅读权限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覆盖覆盖覆盖覆盖覆盖
在线时间540 小时
阅读权限50
签到天数: 297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现在的职业打假开始盯上这些加贴的标签了,甚至把不干胶标签掀开,说遮盖的部分与中文不符,或者投诉被这个的部分不符合国家规定。
(尚书大人)
在线时间171 小时
阅读权限30
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Alion.chen 于
12:13 编辑
针对这个进口食品外文标签的宣称,国检的要求是:符合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声称,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比如宣称高钙,提供检测钙含量检测报告,合规则不用覆盖,否则强制要求覆盖。不符合国内法规法律标准的宣称,一律要求覆盖。如宣称葵花籽油非转基因,需遮盖;宣称抗衰老,必须遮盖。所以CIQ的监管很重要,国检在查货时,会根据备案的标签与实物进行对比,对奖章类标志、声称类说明、认证类标志都有严格要求的。
食坛知名勋章
食坛知名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特邀主讲人
特邀主讲人
Powered by大连报业集团主办
晴转阴 0℃~6℃
您当前的位置:
进口食品必须要加贴中文标签 没中文标签可举报
大连日报&& 00:04
本报讯 一箱进口牛奶包装箱上的标签全部是中文,却写着产地为德国,这样的牛奶真是从国外进口的吗?昨日,西岗消协在一家主营进口食品的大型超市举办了进口食品消费知识培训会。培训会上,消费者孙小姐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家超市的负责人毕先生解释,虽然这箱牛奶没有在英文标签上附上中文标签,但确实是从德国原装进口的,因为是针对中国市场生产的,所以在国外打包装时直接就使用了中文标签。
市民对进口食品的购买热情与日俱增。超市方面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大连人对进口牛奶、干果、饮料以及小食品的需求比例较高。但消费者若不了解进口食品的细则,很容易买到假冒商品。凡是进口的食品必须要加贴中文标签,消费者如果在市面上发现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可以拨打12315向工商部门举报。超市方面则有向工商部门提供该商品进境证明的义务。
■相关链接
如何辨别进口食品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进口食品”大致可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签并在国内销售,只要经过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出具卫生证书,准其销售使用,外包装不需要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第二类: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第三类:包装上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
“只有第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属于国产食品,第三类则不确定,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冒牌货。”工商执法人员表示。
&■刘衍通 陈雨萌 记者巴家伟网购的进口食品怎么无“中文标签” 买家状告京东及卖家要求“以一赔十” 06:36:56
67岁的杨某在京东网第三方卖家“加州阳光孕婴馆”,购买了三万多元的婴儿营养食品,但杨某拿到货后发现,商品的包装上没有说明、生产日期、配料表等中文标签,亦没有任何中文说明,他遂以违反《食品安全法》为由,将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及杭州燕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网商务)告上法庭,要求以一罚十,索赔34万余元。昨天,杭州市滨江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一开庭,杨某的代理律师就开门见山:“根据《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得进口。然而,燕网商务标榜100%正品的食品,包装上却没有一个中文标签或说明,这表示它没有经过海关审核,没有获得卫生证书,就可以视作不合格产品,哪怕它真的来自海外。”
他同时表示:“《食品安全法》九十六条提到,生产或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此案共计约34万元。”
燕网商务的吕律师则反驳:“燕网商务的产品属于海外直邮,且在官网上有详细的中文介绍,如产品产地、成分、含量、保质期等。”来自京东的代理律师也表示:“海外代购属于新的购买方式的体验,京东有对第三方卖家的资质进行审核。”
对于原告提出的10倍赔偿,吕律师认为站不住脚,“这是有前提的,需造成人身、财产或其他损害的。”
此案昨天没有当庭宣判,双方尝试庭下和解。
网购对健康有伤害可“一赔十”索赔
目前海外代购流行,那么一旦出了纠纷,消费者该怎样维权?
智仁律师事务所王永皓律师说:“在网店代购行为中,店家代购回来的商品,只要没有注明标签,或标签不合格,应一律作为不合格产品来处理。”
杭州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也持这种观点:“如果消费者在超市买到了过期产品或无商标产品,且对人身健康造成了伤害,都可以向生产商或销售商进行‘一赔十’索赔,网上购物同样适用。”
王律师提醒:如果在网店上代购的食品造成了人身伤害,可以要求该网店在国内的办事处或子公司进行赔偿;若商家提供虚假信息与销售商品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来源:青年时报&&&&作者:见习记者 王佳健 实习记者 徐抒青 通讯员 滨法&&&&编辑:郑海云&&&&
我也来说两句: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食品标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