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幅画课文,挑着好多东西长途跋涉在山路上,猜个课文题目

题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答案:略解析:
(1)教材、教师都对学生进行片面的“坚持”教育。
(3)坚持不明智的选择,会导致失败。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2分)孝敬谢胜瑜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在心里。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   ②“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一是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拆开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   ④先说孝。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就算他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爱爱人、亲孩子、信朋友、帮别人的模样,也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们真正的敬意。   ⑤再说敬。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对待老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的延续。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   ⑥孝为笑。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也只有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一。   ⑦敬为进。敬人者,人也敬他。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  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孝敬,是中国人的善根,也是中国人的宗教。一个不孝不敬的人,心中必定是没有畏惧之心,没有禁忌之念。这样的人,不测和凶险总会尾随着他,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太好的结果。所谓,不孝之人,难有笑的一生。  ⑨至于怎样孝敬,于丹的回答简单到只有一句“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连孔子的回答也不复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⑩从孔子的回答里,我听出的却是他朴实诠释“无违”之外的别一番深意:一个人不要因为不孝的作为,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 (选自2011年10月《知识窗》)【小题1】把握文章内容并填空。(3分)【小题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小题3】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节说“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从全文看,作者更多强调的乃是国家之法。B.在作者看来,真正的孝敬不仅仅是对父母长辈在物质上的关心,更是精神上的抚慰。C.文章认为“孝”主要指对自己父母长辈的尊敬,而“敬”则是对所有老人的敬重,二者内涵不同。D.文章语言很有特点,旁征博引,整散结合,很好地论述了文章的观点。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2分)
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在心里。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
  ②“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一是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拆开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
  ④先说孝。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就算他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爱爱人、亲孩子、信朋友、帮别人的模样,也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们真正的敬意。
  ⑤再说敬。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对待老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的延续。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
  ⑥孝为笑。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也只有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一。
  ⑦敬为进。敬人者,人也敬他。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
  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孝敬,是中国人的善根,也是中国人的宗教。一个不孝不敬的人,心中必定是没有畏惧之心,没有禁忌之念。这样的人,不测和凶险总会尾随着他,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太好的结果。所谓,不孝之人,难有笑的一生。
  ⑨至于怎样孝敬,于丹的回答简单到只有一句“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连孔子的回答也不复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⑩从孔子的回答里,我听出的却是他朴实诠释“无违”之外的别一番深意:一个人不要因为不孝的作为,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
(选自2011年10月《知识窗》)
1.把握文章内容并填空。(3分)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
3.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节说“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从全文看,作者更多强调的乃是国家之法。
B.在作者看来,真正的孝敬不仅仅是对父母长辈在物质上的关心,更是精神上的抚慰。
C.文章认为“孝”主要指对自己父母长辈的尊敬,而“敬”则是对所有老人的敬重,二者内涵不同。
D.文章语言很有特点,旁征博引,整散结合,很好地论述了文章的观点。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
留点空白刘书全  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是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③人是感情动物,有喜也有悲,有爱也有恨。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烦恼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人就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绝对不能灰心,低头,停止不前:A当生活把你逼进狭窄的小路,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就会变小路为宽广大道。  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若是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就会无怨无忧,知足常乐。其实,B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不必眼馋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能锻炼身体,就不必眼馋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的事物纷繁,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蜜的果实,且俭朴的生活,会更贴近生活的本质,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至于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为此,何不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求得安宁,活得开心、快乐一点呢?  ⑤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给人给已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留更多的灵气,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生。(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标题“留点空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第③段中的相关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填人恰当的句子。当你痛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烦恼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加以阐述的?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品味的语句,请从A、B处自选一处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认为“人生一世”,哪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3分)
请别让一粒沙成为你成功的阻碍
①每一天,我们仿佛都在焦躁地等待。等待我们被委以重任,来施展我们的抱负、尽显我们的才华,而不甘于庸庸碌碌、平平凡凡了此余生。诚然,这无可厚非。但是,当每一天我们所做的依然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时,我们开始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对待平凡琐碎的工作,缺少热情,敷衍了事。然而,殊不知机会就在这些无谓的嗟叹中悄悄地溜走了。
  ②“每个人所作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的小事构成的......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事。”这是《没有任何借口》中的一段话,听来平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其实,人生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
 & ③ 从孔子的“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到“&&&&&&&&&&&
”,可见“注重细节”自古以来便是名学大儒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就是从妥善处理点滴小事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及工作态度就可能被领导和同事认可,你优良的个人形象也在潜移默化中构造,反之亦然。就好象露珠虽小,但是折射出的却是整个世界。
  ④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他们不会将处理琐碎的小事当作是一种负累,而是当作一种经验的积累过程,当作是做一番宏图伟业的准备。不厌其烦地拾起细碎的石块,日积月累构筑起来了却是高耸雄伟的城堡。只有站在城堡俯瞰脚下的壮美景色时,你才会体味到这些小事的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⑤相反,那些对琐事不屑一顾,处理问题时消极懈怠的人,鲜有成功者。这类人往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成功对他们来说就是等待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⑥其实更让人痛惜的是另一种人,他们平时勤勤恳恳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效,成功已经指日可待。可就是因为一时的疏忽麻痹而与几乎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功失之交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因为一次失误从前所作的种种努力都付之东流。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勇者发誓要排除万难攀登一座高峰。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出发了。然而,他却没能不负众望实现理想,他放弃了。出人意料的是,使他放弃的原因只是鞋中的一粒沙。在长途跋涉中,恶劣的气候没有使他退缩,陡峭的山势没能阻碍他前行,难耐的孤寂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疲惫与饥寒没有使他畏惧,不知何时他的鞋里落入一粒沙,起初他并没在意,他原本有时间和机会把那粒沙从鞋里倒出来的,可是在我们的勇士眼中,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确,比起勇士所遇到的其它的困难来讲,那粒沙的存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越走下去那粒沙越是磨脚,终于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锥心刺骨的疼痛,他终于意识到这粒沙的危害,他停下脚步,准备清除沙粒,但是却惊异的发现,脚已经被磨出了血泡,沙被清除出去了,可是伤口却因感染而化脓。最后,除了放弃他别无选择。
⑦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总会替他的遭遇惋惜,然而就在我们惋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轻视你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即便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也要把它做到完美、极致,别让一粒沙成为你成功的阻碍。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
13.下面有句名言是从第③段空白处抽取出来的,请选择最合适的一句。(&& )(2分)
A.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B.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14.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
15.第⑥段中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
16.请你说说标题“请别让一粒沙成为你成功的阻碍”的含义。(3分)
&&&&&&&&&&&&&&&&&&&&&&&&&&&&&&&&&&&&&&&&&&&&&&&&&&&&&&&&&&&&&&&&&&&&&&&&&&&&&&&&&&&&&&&&六年级上期末复习题_百度作业帮
六年级上期末复习题
六年级上期末复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班级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mínɡ ɡuàn ɡǔ jīn (
yìnɡ chóu
xiǎnɡ shòu
)二、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解释要解释的加点字,最后按要求分类.8%
) __________
)一和_________
)喜功__________
)惟肖__________
褒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要求写出倒顺词.4%同义:
)不同义: (
)四、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语句的练习.8%1、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黄海滩涂是片广阔的土地,那里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饲养的理想产所.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这件事过了许多年,(
)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3、将下面这个句子改成带问号的但意思不变的句子:
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照样子,仿写句子:
夏天,知了不厌其烦地在树上唱着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请根据课文及其相关内容填空.14%(4+4+4+2)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又叫人_______,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_________诗,让诗人感到悲的原因是__________.
请再写出一句古代诗人爱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从中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的牛郎.另三大民间传说分别是《
》.4、陈忠实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重点要歌颂的是高原柳,可他又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鱼与鱼竿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后来,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1、结合短文理解词语.2%硕
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道扬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先两人中要到一篓鱼的那个人不久后饿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要到一根鱼竿的那个人看到大海时还是饿死的原因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后来同是饥饿的两个人同样得到长者的恩赐,最终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这一事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呢?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只要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就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吐鲁番人爱植树造林,变沙漠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即有遮阳蔽日之处,又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甘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1、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_.“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条:(1)水过满,向外流
(2)到处都是
(3)莫,不要
(4)不受约束,随便
(5)广阔,长.“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_____条解释.3%2、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2%3、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火焰山,理由有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文中用了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这两个事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吐鲁番人用_____________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__________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七、作文.30%
2008年刚刚过去,在这一年中,发生了许多不平凡的事,大至国家的,小至个人的,请选择一件你认为不平凡的事写下来.要做到文通字顺,中心突出,题目自拟.(请写在作文纸上)附加题.5%1、读小故事,写成语.(2分)
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召集文人学者编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宋大祖赐名为《大平御览》.
据说这部书编成之后,宋大祖每天都要阅览三卷.有时,因事务繁忙,不能按日阅览,他闲暇时也一定要补上.有人认为,皇帝日理万机,还要抽时间读书,实在大辛苦了.宋大祖却不以为然,他说:“只要打开书,便会有所收益,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辛苦的事情.”后来,宋大祖说的这句话变成了一句成语,勉励人们博览群书,以增见闻.
想一想,这个成语是什么,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3分)
庐山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为负. B.一个数的平方一定小于这个数. C.将数 保留2个有效数字得 D.若 ,则 <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是正数. B.任何一个整数都有倒数 C.若 ,则 D.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互为相反数 4.解方程 ,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B. C. D. 5.若 与 互余,且 ,那么 与 的度数分别是( ). A. , B. , C. , D. , 6.如果锐角 加上 后所得的角的补角是 ,则 与 的 关系是( ). A.互余 B.相等 C.互补 D.互余且相等 7.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8.为了搞活经济,商场将一种商品A按标价的 折出售,仍可获取利润 %, 若商品A的标价为 元,那么该商品的进贷价为( )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9. 的相反数是 , 的倒数是 . 10.绝对值小于 的负整数是 ,整数有 个. 11.若 ,那么 = . 12. 的 次方与 的倒数的和为 . 13.十位上的数字为 ,个位上的数字为 , . 14.如图1,直线 、 交于 点, 为 的平分线, 则 , . 15.如图2,图中共有线段 条. 16、 .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7、 . 18. 四、解方程(每题6分,共12分) 19. 20. 五、解答题(共50分) 21.(10分)根据中国人你银行日公布的储蓄利率,人同币一啊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为 ,所得利息要交纳 的利息税.例如,存入一年期 元,到期储户纳税后得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税后利息= . 已知某储户一笔一年期定期储蓄到期后交税后得利息 元.问该储户存了多少钱? 22.(10分)有一座三层楼房不幸起火,一位消防队员反搭梯子爬往三楼救人,当他爬到梯子正中一级时,二楼的窗口喷出火来,他就往下退了5级,等到火过去了,他又爬上了9级,这时楼顶有东西掉下赤,他又往后退了3级,幸好没砸着他,他又向上爬了8级,这时他距离梯子顶端还有2级,问这个梯子共有几级? 23.(10分)如图3所示, , 、 分别平分 、 ,如果 ,求的度数. 24.(10分)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教师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考察标本.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经核算,甲、乙两旅行社的实行收费正好相同.问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 25.(10分)王老师到市场去买菜,发现如果 把千克的菜放到秤上,指标盘上的指针转了 .如图4,第二天王老师就给同学们出了两个问题: (1)如果把 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多少角度? (2)如果指针转了 ,这些菜有多少千克? 期末质量检测A卷 一、1.D 2.C 3.C 4.D 5.A 6.A 7.D 8.D 二、9.-2,-1 10.-1,-2,-3,-4,-5;11 11.1 12. 13. 14. , 15.10 16. 三、17. -2 18.32 四、19. 20. 五、21.设该储户存了 元,则 , ∴ 答:该储户存了20000元. 22.设中间一级为第 级,则全梯共有 级, 根据题意,得 ∴ . ∴ . 答:这个梯子共有23级. 23.由 , 平分 ,得 又 ,故有 . 而 平分 ,所以 24.设科技小组共有 个学生, 根据题意,得 , . 答:科技小组共有2个学生. 25.(1) , , 千克的菜放在秤上,指针转过 (2) (千克),共有 千克菜. 26.选择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看出5届中国奥运金牌的变化曲线,如图.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各届金牌的多少.扇形统计图侧重于各届金牌在5届总金牌数中所占的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的一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