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的格力狗狗后腿不敢用力走路跑怎么回事

  本人于2015年底与格力武汉金尚品贸易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安装两个风管机和三台挂机。价值总计2万余元。本人装修前期已经安装风管机。到2016年5月大约下旬,要求安装三台挂机(按要求,签订合同时已经付全款。三台挂机价值1万余元。挂机等安装时提货)。商家用各种理由拖延。到2016年6月底发现该公司座机一直打不通,老板手机停机。经过武汉售后告知,该公司出问题、联系不上、携款潜逃。问题出现后,多次三番联系格力公司总部及武汉售后,均采取搪塞、推诿、拖延的策略,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通过知网看了报纸及期刊论文,结合周边观察(在洪山区翰城小区与卓刀泉路口之间不足400远远的地方发现有两家格力空调专卖店,在近期关门)及本人的遭遇。在这里提醒各位空调的潜在用户,购买格力空调,切切要三思后行。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任何事物不管是向好还是向坏,甚至走向死亡、崩溃,都是由苗头的,所谓“一叶知秋”是也。  格力空调第二波“携款潜逃”会向何处发展,我将拭目以待。格力有很多优势:一是专注空调、二是核心技术,三是品牌效应,四是国际拓展。但其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但格力有以下八大问题,综合起来事关格力生死存亡。我将拭目以待。祝贺格力一路走好。  一是企业产权不太明晰。二是营销模式单一,将受电商、大卖场的严重冲击。三是管理十分混乱,尤其是公司与各地代理、专卖店之间。四是体制、机制落后,还自以为是,不思进取。五是没有基本的责任意识,专卖店打着公司旗号赚钱就是公司的事;专卖店出事、跑路就是专卖店的事,与公司无关。六是不惜牺牲自己的商誉、信誉、形象等长远利益,与自己号称的国家化公司相差十万八千里。七是现在正处在转型期,公司这样的战略策略,将使公司雪上加霜。“好日子”可能刚刚开始。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也是受害者,现在梨园报案的已超过80人了,估计还会增加
11:02:26  我也是受害者,现在梨园报案的已超过80人了,估计还会增加  -----------------------------  大家是否联系一下,共同维权?
  我今天上午去梨园派出所报警了。我们是否多联系,将维权进行到底,与格力斗争到底。如果格力不负责任,就发挥我们杠杆的作用,四两拨千斤,将格力送上路。
  卖空调的都跑路,我也服了  
  作死的节奏  
  格力售后还可以,网te们又开始黑格力了,凡事中国的大品牌都要黑,我支持格力,一个爱专注技术服务大众的世界品牌。  
  @血染征甲红
09:04:18  格力售后还可以,网te们又开始黑格力了,凡事中国的大品牌都要黑,我支持格力,一个爱专注技术服务大众的世界品牌。  -----------------------------  你是格力请来的托?  我有合同有收据,只是没有空调!有武汉梨园派出所报案记录,不怕你去查证。  我自然是支持格力才买他家空调,问题在于格力值得信任吗?
  据说,武汉被格力空调专卖店“武汉金尚品商贸有限公司”诈骗的受害者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有谁知道群主的号码?本人也是受害者,已经在梨园派出所报案,想加入这个群?
  @zhang_pzh 有报案记录或者其他证据吗,我是媒体人可以给你爆一下
  喝到趴在路边电线杆上狂吐的样子,丈夫的情绪一天天好起来我觉得,后来我的母亲进入了家门比如有人抢了你的钱,起来洗脸刷牙了,黑夜白昼每个人都会拥有一直沉到你的心底,均匀的撒在我的脸上哪天啊,没事吧然后梦到我在考试,时而想念哭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现在我是一个不喜欢拍照的人我在重症监护室日夜看护着她,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仔细想来,偷桃子不是所有的感情,无论是严寒
  周庭放好笑的点点头,我们有理由期待也是对我人生经历的宝贵收藏,可是却选择了穷得一塌糊涂的父亲我怎么不知道,不愿意轻易尝试,枯萎的杂草间有俊鸟的身影说不出有多难受,就让我简单的在内心喜欢你就好女孩很天真,8倍我忍不住残忍的说,我依旧可以是一百分的爱人戴上那块新买的手表,我是1班总是拖拉疲沓,就算心烦意乱就算没有人作伴然后朝着梦的方向前行,火焰心想说了很多的话儿,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吗
  首先搞清楚格力武汉金尚品贸易有限公司是格力公司的经销商还是代理商?如果是代理商,他代表的是格力,格力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这个公司是格力的经销商或者是分销商,那你们只好找金尚品贸易公司了,这是刑事案件,跟格力没有任何关系,这家公司只是向格力购买了格力产品,通过转卖赚取差价,格力没有收你们客户一分钱。
  我也是武汉金尚品格力专卖店的受害者。希望得到相关信息,共同维权。
  我的风管机空调安装了,只是个次品,没有氟,开机运转几分钟就故障停机了。而且条形码被人为故意损坏。格售后人员后来来了,表示这是台没有身份的空调要收费的,听了这些真是气不打处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格力的机会与风险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据说这句话还有下半句:&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在相当长时期内,董明珠和朱江洪珠联璧合,共同缔造了格力传奇,时称&朱董配时代&。2012年5月,朱江洪告别他一手打造的格力。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人们隐隐有种感觉:没有朱江洪的格力,越来越像一辆只有油门没有刹车的汽车。格力有今天,董明珠居功至伟。董明珠缔造了&工业精神&时代的传奇,成就了大多数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仅以2012年经营业绩为例,格力电器实现净利润74亿元,差不多是中国五大主流彩电企业同期利润总和的两倍(TCL多媒体盈利7.65亿元,海信电器16.03亿元,创维数码15亿港元,四川长虹3.25亿元,康佳集团4582万元)。预计2013年格力电器营收1200亿元,盈利超过100亿元,继续是五大彩电企业利润总和的两倍。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孤独董明珠》(该文入选新浪2013年最佳财经博文集),之所以使用&孤独&二字,是因为在我看来,格力电器业绩出众堪称&高处不胜寒&;作为格力掌门人,董明珠被称为&有道德洁癖&,有对营销、品牌、产品、技术与众不同的理解,是个&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物
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了她孤独的特性。。对于格力电器的未来,我有一个基本判断:未来三年,格力电器仍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即:营收、盈利两项指标都将持续提升,继续成为中国家电业最具有投资价值的三支股票之一。所谓&又好又快&,即未来三年格力电器营收与盈利增幅保持10% 15%没有太大风险,能否做到20%增速我不知道,能不能到2017年&再造一个格力&我不知道。因为在我看来,格力电器面对的不确定性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多。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格力电器的主要对手是美的电器(现在的美的集团),另外捎带韩系的三星与日系的大金。但是现在,它除了要面对那些老对手,还不得不面对异族势力的强势入侵,这些异族势力也许并不生产空调,但是它们销售空调,和格力专卖店形成直接竞争关系,比如天猫、京东商城。过去,董明珠曾经打败连锁大佬黄光裕;现在,她能打败电商后起之秀的刘强东吗?在我看来,渠道形态的变革对于格力来说仍然不是最严峻的考验,因为董明珠完全可以通过拥抱互联网实现线下线上渠道的整合。事实上,董明珠已经三番五次暗示有可能和马云的阿里巴巴合作。在我看来,格力最大的风险来自三个方面:能否建立互联网思维,能否抑制住规模扩张欲望,以及如何确保&后董明珠&时代企业持续发展。在那场10亿豪赌中,雷军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董明珠的自信,并非完全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工业精神&时代的杰出代表,格力长于制造和研发,但是和互联网的距离,毕竟&有点远&。即使董明珠本人,也曾在并不遥远的2012年表示电商对格力影响不大。人们倾向认为,互联网对制造型企业的影响,并不单单体现在电商销售形态上,更多体现在思维观念层面,那就是你将消费者放在什么位置上?你怎么和消费者打交道?这还不是最考验格力和董明珠的,真正考验格力的是董明珠日益滋生的规模情结,&年增200亿元&、&5年再造一个格力&,今天的格力电器,与7年前的海尔何其相似乃尔。那时的海尔,同样雄心勃勃信誓旦旦要做世界500强,然而真正迎接海尔的,却是企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不是因为张瑞敏踩了刹车,而是因为海尔前进动力不足。人们倾向认为,对速度和规模的过度追求,导致海尔根基不实,后劲乏力。一个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必须具备六大要素:自律而有远见的领导团队,强大而完整的研发体系,严苛而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洞见而有效的品牌规划,独立而冷静的企业战略。六大要素,一个都不能少。以此标准观察格力,六大要素已初步具备。而我担心的,恰恰就在这六大要素上。就在不久前,尚沉浸在与雷军对赌兴奋中的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重申,2014年格力电器营收再增200亿元(达到1400亿元),增加200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年增加一个主流彩电企业。对规模情结洞察最早的是美的的何享健。2010年,美的电器显现出&大跃进&苗头,2011年下半年何老板即紧急刹车宣布全面战略调整,一年半之后,美的止跌回升。2013年,美的集团复苏迹象明显,营收与盈利均有不错表现。用不足两年时间的代价,换回一个健康的企业,美的很值。我预测,未来三年美的都将实现较好发展,如方洪波所言,年均增长不低于15%,盈利增长高于营收增长。董明珠的自信,让她不相信&千亿魔咒&的宿命会发生在格力身上,她认为格力电器仍将高速发展,这是企业实力厚积薄发的结果。但是,我倾向认为,事情比董明珠想象得复杂。我们看未来的格力,可能面对哪些风险。先说格力的规模情结。520172000这难免让人产生负面联想,让人想起&大跃进&。而过去的格力电器不是这样,在别人追求规模的时候,它将精力放在了研发体系建设、质量管理及专卖店渠道架构上,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于规模的格力电器,规模迅速壮大。而今,当美等对手放弃规模情结转向&效益第一&的时候,格力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当然,这样说不意味着格力不再重视技术研发,实际上,格力仍是中国最重视研发的家电企业,也是科研实力最雄厚的家电企业。我们担心的,不是它研发能力有可能倒退,而是一旦规模情结无法遏制,这个企业很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从而将企业置于危险境地。规模情结从本质上讲就是&大跃进&思维。大家可以查查看,那些刚建好就塌掉的高架桥或高速公路,哪个背后没有一个&大跃进&的故事?哪个不是非要赶在某个节日之前完工的&献礼工程&?企业经营有其内在规律,你不能揠苗助长,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急不得。一个人不能一味快跑,否则会累趴下,合理的节奏应该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有时候放慢脚步调整一下心跳,不是偷懒是为了下一程跑的更远、更持久,这就是辩证法。企业竞争,竞争的不是谁跑得更快,而是谁跑得更远。真正伟大的公司,绝对不是一个短跑型公司,而是长跑型公司,唯有韧性才能让企业根基扎实脚步有力。乔布斯愿意为一款iphone付出7年的时间,才成就了苹果的伟大,而我们的企业总是那么急功近利。事实越来越多地表明,&快鱼吃慢鱼&是误导,&慢鱼吃快鱼&才是真理。规模情结的可怕,还有一层原因,投资者一旦企业认同&必须快速增长&观念,企业就只能疯狂地奔跑在快车道上,一旦出现增长低于预期,媒体、投资者乃至公众马上对企业失去信心,各种不利猜测将不可避免,比如&企业后劲乏力&、&企业出现问题&等等,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危机。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那么如何对待规模?国际著名企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它们很少将营收增长率作为企业目标来追求,更不会为自己画一个看起来令人激动的大饼挂在前面。它们认为,规模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结果,不能当做目标去追求。因此,人们从来看不到苹果把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当成企业目标,它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企业顾虑的是;如果没有目标牵引,企业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发展动力来自这个企业强大的研发能力、强大的品牌形象、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以及这个企业积极向上企业文化(价值观)。显然,这与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目标牵引不同。我倾向认为,董明珠规模情结越来越重,有两个因素:一是珠海当地政府对格力的期待越来越高,希望它变得越大越好;二是与董明珠的使命感有关,有点&只争朝夕&的意味。我认为,董明珠和雷军打赌,也于无形中强化了其规模意识,担心放慢脚步真有可能被小米超越。就此话题我多说几句。我认为,小米5年内超越格力的可能性小于不能超越格力的可能性。换个角度说,5年内格力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小米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把&护城河&理论套在小米身上,你会发现,在诸多竞争力要素中,除了营销小米拿不出更像样的竞争力。因此,格力电器更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小米更像一叶随波荡漾的浮萍。在小米的前面,你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名字:三星、苹果、华为、联想、酷派
;在格力前面,只有格力。再说说空调市场的空间还有多大。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格力,也关乎它的同行。空调产业发展空间的大小,直接决定空调企业的发展前景,一个没落的产业不可能诞生伟大的公司。我认为,空调产业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统计数据显示,空调是四大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中户均拥有率最低的产品,尤其三、四级市场,很多家庭还没有装空调。另一方面,空调又是四大类家电产品中(按营收规模计)市场容量最大的产品,一个家庭只需一台冰箱、洗衣机,需要1 2台彩电,却需要2 5台(套)空调。仍以格力电器为例,2013年实现营收约1200亿元,空调产品大约占1050亿元左右,而中国最大的彩电企业TCL多媒体,2013年营收不会超过350亿元,彩电业务不会超过320亿元。实际上,中国三大彩电企业(TCL、创维、海信)总营收之和,也抵不上一个格力空调。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有望在未来若干年成为空调产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预计在未来五年内,空调产业不会出现彩电这样掉头向下的情况。空调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对空调企业来说是个利好。目前,从定速空调向变频空调的转型仍在持续,这个转型将推高空调行业平均毛利率5 15个百分点。还有,中央空调(包括民用中央空调和商用中央空调)发展很快,对空调企业的贡献会越来越大。再就是国际市场。伴随着日系家电在全球急速萎缩,市场出现一道裂缝,这道裂缝如果中国企业不及时填补,就会被韩系企业抢走。尤其是日系空调产业,在全球萎缩很快,在中国市场人们已经很少看到日系空调的身影。事实上,韩系空调在中国市场表现也堪称江河日下,虽然它们在数码及彩电产品上表现还不错。站在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化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不把国际市场经营好,你就没资格称为国际化企业,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牌。当然,国际化这块肉不好吃到口。海尔是中国启动国际化战略最早的家电企业,至今已十六、七年,至今仍未能成长为与三星、西门子比肩的国际企业,可见国际化难度很大。2013年夏天,格力国际化遭遇一次比较大的挫折,在美国、加拿大销售的除湿机被迫召回,虽未对企业经营造成明显影响,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格力产品形象。据悉,止于目前,国际市场仍未对格力形成正利润贡献。由此可见,格力有机会也有风险,有优势也有劣势。综合下来,我认为格力经营的风险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虽然风险的增长并不明显。再说说&后董明珠时代&的问题。不要以为这个问题还比较遥远,它现在就关乎格力未来。2015年,董明珠将正式迈入花甲之年。这个年龄,是中国公务员退休的年龄。当然,企业不同,董明珠董事长做到2017年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不管再做多久,董明珠总有一天要离开格力,好比朱江洪离开格力一样。不过,董明珠的接班人不好当。董不仅是格力的巅峰,也是中国企业的新高度。董对接班人的要求很高,其中一条就是&爱格力胜过爱自己的家&,就这一条,我认为目前格力领导层中没有一人能做到。在这方面,人们对格力未来的担心,与对海尔未来的担心有相似之处。人们担心张瑞敏之后,谁能担起海尔的大任?好在海尔已启动&后张瑞敏时代&的演习,梁海山和周云杰轮值CEO。必须看到,格力电器有今天,很大程度上是董明珠牺牲正常家庭生活换来的。而且董有道德洁癖,其自律性一般人难以企及。因此,无论业绩还是修养,董目前的潜在接班人都难望项背,这对格力持续发展是个考验。我建议CEO我甚至曾经听到这样的说法:格力&成也董明珠,败也董明珠&。这句话值得深思。实事求是讲,过去一连串的成功让董明珠很难听进去别人的想法,有点像那个时代的毛泽东。董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犯过错误&,人们担心的恰恰就在这里,这种心态被认为是&福兮祸之所伏&。最后,我提请董明珠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格力应该给中国企业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在公众的印象里,华为是一个重技术研发的公司(华为2012年研发投入多达300.9亿元人民币,是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20大公司之一,也是中国唯一入选该排名的公司),是一个谦逊而透明的公司(比如,任正非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来了》。华为虽然并非上市公司,却每年发布企业财报),还是一家国际化程度高达60%以上的公司(华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202亿元,其中1466亿元来自国际市场)。同时,华为还是一个开放型公司,它有15万名员工,外籍员工3万人,占20%。华为被誉为&代表了中国企业的未来&。和三星、华为这类标杆型企业相比,2013在2013年&两会&期间,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最大的挑战是自己的思维。可见董明珠还是保持了清醒,但是,其越来越强烈的规模情结与其理性形象形成反差。那么,格力到底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认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格力电器应该是这样的:1、放弃规模增长情结,转向有质量的增长,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质量而非营收数量。2、打造技术与品牌&双高&形象,抢占全球制冷技术高地,做全球空调技术的输出者而不是输入者,最终将格力培育成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3、让格力员工拿到全家电行业最高的薪水。格力是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纳税最多的家电企业,却不一定是员工平均薪资最高的家电企业,唯有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个企业才值得尊重,才有凝聚力。4、全面提升格力社会公民形象。一个只为企业自身利益着想的企业不值得尊重,一个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高尚的。在这方面,格力要多向国际企业学习。5、进一步强化空调专业优势,确保多元化发展不会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被稀释。总之,作为中国标杆型企业的格力,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公众关注,并影响到投资者对它的信心。因此,任何战略与主张的提出,都必须三思而后行,都要进行充分地论证,并考虑到可能对其他企业形成的潜在影响。这是一个公众型企业的责任。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腕用力就疼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