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阿道夫为什么阻阿道夫拿诺贝尔奖奖金

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啊哦wan1845
1901年荷兰雅克布斯·范特霍夫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1902年德国赫尔曼·费歇尔 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1903年瑞典阿累尼乌斯 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1904年英国威廉·拉姆齐爵士 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1905年德国阿道夫·拜耳 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1906年法国穆瓦桑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1907年德国爱德华·毕希纳 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1908年新西兰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 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1909年德国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1910年德国奥托·瓦拉赫: 在脂环类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1911年法国玛丽亚·居里 发现了镭和钋,提纯镭并研究镭的性质.1912年法国格利雅 发明了格氏试剂,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法国保罗·萨巴蒂埃 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的方法,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1913年瑞士阿尔弗雷德·沃纳 对分子内原子成键的研究,开创了无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1914年美国西奥多·理查兹 精确测量了大量元素的原子量.1915年德国理查德·威尔施泰特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1918年德国弗里茨·哈伯 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1920年德国沃尔特·能斯特 对热力学的研究.1921年英国弗雷德里克·索迪 对放射性物质以及同位素的研究.1922年英国弗朗西斯·阿斯顿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1923年奥地利弗里茨·普雷格尔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法.1925年奥地利理查德·席格蒙迪 对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的证明,确立了现代胶体化学的基础.1926年瑞典斯维德伯格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1927年德国海因里希·维兰德 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确定.1928年阿道夫·温道斯 对甾类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1929年英国亚瑟·哈登和瑞典汉斯·奥伊勒-克尔平 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和探索.1930年德国汉斯.费歇尔 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等的研究,特别是血红素的合成.1931年德国卡尔·博施和弗里德里希·柏吉斯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1932年美国兰格缪尔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1934年美国哈罗德·尤里 发现了重氢(氘)1935年法国弗列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伊伦·约里奥-居里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1936年荷兰Petrus (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 通过对偶极矩、X射线和气体中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1937年英国沃尔·霍沃思 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研究瑞士保罗·卡勒 对类胡萝卜素,黄素和维生素A、B2的研究1938年奥地利理查德·库恩 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1939年德国阿道夫·布特南特 对性激素的研究.瑞士利奥波德·雷吉卡 对聚亚甲基和高萜烯的研究.1940年:未发奖.1941年:未发奖.1942年:未发奖.1943年匈牙利格奥尔格·赫维西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1944年德国奥托·哈恩 发现重核的裂变1945年芬兰阿图里·维尔塔南 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特别他提出的饲料储藏方法.1946年詹姆士·萨姆纳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美国约翰·那斯罗蒲和温德尔·斯坦利 在生产纯酶和病毒蛋白质方面所作的准备工作.1947年英国罗伯特·鲁宾逊爵士 对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的研究.1948年瑞典阿纳·蒂塞利乌斯 对电泳现象和对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1949年美国威廉·吉奥克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1950年德国奥托·狄尔斯和库尔特·阿尔德 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狄尔斯-阿尔德反应)1951年:埃德温·马蒂松·麦克米伦,格伦·西奥多·西博格发现了超铀元素1952年:阿切尔·约翰·波特·马丁,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对色谱的研究和发现1953年:赫尔曼·施陶丁格对高分子研究以及确立高分子概念1954年:莱纳斯·鲍林化学键的研究1955年:文森特·杜·维格诺德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多肽激素的首次合成1956年:西里尔·诺曼·欣谢尔伍德爵士,尼科莱·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1957年:亚历山大·罗伯塔斯·托德男爵研究了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的结构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研究了蛋白质,特别是胰岛素的一级结构1959年:加洛斯拉夫·海罗夫斯基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方法1960年:威拉德·利比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1961年:梅尔温·卡尔文研究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光合作用1962年:马克斯·佩鲁茨,约翰·肯德鲁研究了肌红蛋白的结构1963年:卡尔·齐格勒,居里奥·纳塔对聚合物的研究,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研究1964年: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英国)通过X射线在晶体学上确定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1965年: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在有机物合成方面的成就1966年:罗伯特·马利肯在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方面的研究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罗纳德·乔治·雷福德·诺里奇, 乔治·波特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1968年:拉斯·昂萨格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昂萨格倒易关系1969年:德里克· 巴顿,奥德·哈塞尔发展了以三级结构为基础的构象概念1970年:路易斯·费德里克·勒卢瓦尔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1971年:格哈得·赫尔茨伯格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1972年:克里斯蒂安·伯默尔·安芬森,斯坦福·穆尔,威廉·霍华德·斯坦因前者:对核糖核酸结构的研究,后两位:对核糖核酸分子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1973年:厄恩斯特·奥托·费歇尔,杰弗里·威尔金森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974年:保罗·约翰·弗洛里在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大分子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1975年:约翰·沃尔卡普·柯恩福斯, 弗拉基米尔·普莱洛格前者: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后者: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1976年:威廉·利普斯科姆对硼烷结构的研究197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对非平衡态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贡献1978年:彼得·米切尔为化学渗透理论建立了公式1979年:赫伯特·布朗, 乔治·维蒂希将硼和磷及其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1980年:保罗·伯格, 沃特·吉尔伯特, 弗雷德里克·桑格伯格: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吉尔伯特和桑格: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1981年:福井谦一, 罗德·霍夫曼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1982年:艾伦·克卢格通过晶体的电子显微术在测定生物物质的结构方面的贡献1983年:亨利·陶布对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1984年: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开发了多肽固相合成法1985年:赫伯特·豪普特曼, 杰罗姆·卡尔勒在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方法上的贡献1986年:达德利·赫施巴赫, 李远哲, 约翰·波拉尼他们对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1987年:唐纳德·克拉姆, 让-马里·莱恩, 查尔斯·佩特森研究和使用对结构有高选择性的分子1988年:约翰·戴森霍尔, 罗伯特·胡贝尔, 哈特姆特·米歇尔光合作用中心的三维结构的确定1989年:西德尼·奥特曼, 托马斯·切赫核糖核酸(RNA)催化性质的发现1990年:伊莱亚斯·科里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1992年:罗道夫·阿瑟·马库斯对创立和发展电子转移反应的贡献1993年:凯利·穆利斯, 迈克尔·史密斯对DNA化学的研究,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1994年:乔治·欧拉对碳正离子化学反应的研究1995年:保罗·克鲁岑, 马里奥·莫利纳, 弗兰克·罗兰对大气化学的研究1996年:罗伯特·苛尔, 哈罗德·沃特尔·克罗托博士, 理查德·斯莫利他们发现了富勒烯1997年:保罗·博耶, 约翰·沃克尔, 延斯·克里斯汀·斯科博耶和沃克尔:阐明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机理,斯科:离子传输酶的发现, 钠钾离子泵1998年:沃特·科恩, 约翰·波普前者: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后者: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1999年:艾哈迈德·兹韦勒用飞秒激光光谱对化学反应中间过程的研究2000年:艾伦·黑格,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 白川英树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21世纪2001年:威廉·诺尔斯, 野依良治, 卡尔·巴里·夏普雷斯诺尔斯和野依:手性催化还原反应,夏普雷斯:手性催化氧化反应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 田中耕一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2003年:彼得·艾格瑞, 罗德里克·麦金农对细胞膜中的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欧文·罗斯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2005年: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斯、理查德·施罗克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获奖人数——自1901年设立以来至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共颁发了105次。在112年的历史上,共有166人次获颁诺贝尔化学奖。不过,由于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曾在1958年及1980年两度问鼎,实际获奖人数应该是165。从1901年到2013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荣耀的科学家共有63位;由两位获奖者平分秋色的情况出现过23次;另有19次为三个人分享大奖,今年便是如此。&&&&最年轻的获奖者——1935年,35岁的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捧得诺贝尔化学奖桂冠,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与他携手走上领奖台的还有他的妻子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长女)。&&&&8年空缺——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出现过8次空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原因不外乎两点:没有能够达到评奖标准的候选者,以及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一战和二战。&&&&化学奖与女性——从1901年到201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共有4位,人数虽不占优,但成就独一无二。她们是: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因研究放射性元素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分离出纯的金属钋、镭,于1911年获奖;法国科学家伊伦·约里奥·居里,因发现人工放射性,于1935年获奖;英国科学家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因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等分子结构取得成功,于1964年获奖;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于2009年获奖。&&&&梅开二度——化学界的大拿非弗雷德里克·桑格莫属,他曾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折桂。另外还有两位跨界高手:居里夫人,继1903年获得物理学奖之后,又于1911年摘取化学奖;美国化学奖莱纳斯·鲍林,分别将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两枚奖牌纳入囊中。&&&&得奖一家亲——居里一家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之家”:4人、3次获奖。1903年,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物理学领域的最高荣誉;8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摘得化学奖桂冠;1935年,他们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其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又戴上了属于自己的化学奖奖牌。有意思的是,小女儿艾芙·居里的夫婿亨利·拉布伊斯,在1965年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总干事的身份代表儿基会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父子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并分别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例子还有: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其子乌尔夫·冯·奥伊勒是197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5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其子罗杰·D·科恩伯格于2006年捧得诺贝尔化学奖。&&&&被迫弃奖——历史上曾有3位来自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迫弃奖,分别是1938年化学奖得主理查德·库恩、1939年化学奖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和193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哈德·多马克,当时阿道夫·希特勒阻挠了他们领奖。后来诺贝尔奖委员会为他们补发了奖章和证书,但是没有奖金。&&&&综合科技日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025-诺贝尔奖十大争议事件(组图)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历来引发全世界最广泛的关注。英国《泰晤士报》盘点了诺贝尔奖史上十大最具争议事件,其中包括法西斯分子希特勒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爱迪生拒绝领奖
  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和托马斯·爱迪生这对“冤家”水火不容,两人拒绝共享同一奖项,并声称如果一个人抢先获得了该奖,另外一人就绝不会接受。1915年11月,当特斯拉与爱迪生两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来时,他们都选择了拒绝领奖。
  2.和平奖首次颁给“良心犯”
  193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德国非战主义记者卡尔·冯·奥西埃茨基。但是纳粹当局不允许奥西埃茨基本人去奥斯陆领奖。
  1937年,震怒的希特勒颁布一项法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和平奖颁发给奥西埃茨基是对他的侮辱。
  获奖的奥西埃茨基被送进一个民间医院,但始终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1938年,由于在集中营长期遭受酷刑和虐待而重病身亡。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和平奖颁发给良心犯,开创了此奖“干涉内政”的先例。正如德国政治家勃兰特所说:颁奖给奥西埃茨基,“是对掌权的野蛮主义的道义上的战胜”。从此,诺贝尔和平奖开始面向人权。
  3.希特勒获和平奖提名
  1939年,瑞典一个国会成员提名阿道夫·希特勒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该提名随后便被取消。
  4.前苏联阻止作家接受文学奖
  1958年,鉴于《日瓦戈医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世界性影响,瑞典文学院授予帕斯捷尔纳克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变得十分微妙。有关小说问题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西方有些人借小说中的某些情节和字句攻击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苏联也开始反击。一时间气氛非常紧张,那些从未读过这部小说的人也开始批判起帕斯捷尔纳克。紧接着在11月4日,苏联政府授权塔斯社发表声明,如果帕斯捷尔纳克出席颁奖大会并不再回国,苏联政府对他决不挽留。
  帕斯捷尔纳克对事态的发展始料未及,便提前在10月29日宣布拒受诺贝尔文学奖。帕斯捷尔纳克的委曲求全终于起了作用,加上世界舆论的帮忙,他仍得以留在自己的祖国,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庄里,直至日病逝。他是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唯一一位不仅未曾因获奖而取得荣誉,反而招致耻辱和灾难的作家。
  5.萨特拒绝接受文学奖
  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可能是迄今为止唯一自觉、自愿且发自内心拒绝诺贝尔奖的人,因为他需要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也可以说,萨特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用金钱和荣誉难以收买的人。
  1964年,当萨特得知自己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并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即致信评委会,表示将拒绝该奖项。但评委会还是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郑重地授予了萨特,理由是:为了他那富于观念、自由精神与对真理之探求的著作,这些著作业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不过,萨特的拒绝并不是玩虚的。在颁奖消息传出后,他立即起草了一份“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的声明,于当年10月22日由萨特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尔摩代为宣读。
  6.黎德寿拒领和平奖
  美国于1960年代早期开始介入越南战争,从1968年到1973年间曾举行多场公开及不公开的巴黎和平会谈。其间于1970年起,北越领导人黎德寿曾多次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秘密会谈,使日的巴黎和平会议能商讨两越停火事宜。
  会议继续召开期间,越南当地尚有一些零星战斗,美国于当年3月29日前从越南撤军,但仍向北越发动轰炸。由于双方持续违反停火协议,黎德寿与基辛格于同年五至六月继续于巴黎会晤,商讨行使停火协议事宜。至6月13日,美国与北越代表正式宣布行使条文内容。
  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黎德寿及基辛格,国际社会对此嘘声一片。两位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因此辞职,黎德寿拒绝接受和平奖,他表示越南还没有实现和平。
  7.文学奖得主被举报
  1999年,作家大卫·斯托尔称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里戈韦塔·门楚,在自己的自传中撒谎,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并未剥夺门楚的奖项,原因是斯托尔的“举报”与此无关。
  8.拉宾获和平奖
  1994年,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一起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很多以色列人担心拉宾背叛祖国以色列,并放弃大量土地,由此导致更多犹太人死亡。
  9.“伟哥”研究者获奖
  伊格纳罗博士和他的两位工作伙伴成功发现一氧化氮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气体,它可以通过细胞薄膜,去调节另一细胞的功能。他们的发现,开创生物系统信息传递的新理论。正是这一重大发现和对一氧化氮的研究,使伊格纳罗博士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
  伊格纳罗忆述,当时他在法国尼斯机场,一名地勤人员请他接一个“从美国打来的重要电话”。他接过电话后,同事通知他得奖,他还以为是恶作剧。
  美国一家药厂利用这个发现,生产出医治阳痿的“伟哥”。
  10.戈尔获和平奖
  2007年,科学界出现一片喝倒彩声音,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因为增强全球气候变化意识,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批评者们称戈尔并非科学家,甚至根本就不懂气候变化问题。
  据《生活日报》
  细数诺贝尔奖之最
  迄今为止,诺贝尔奖走过了1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一年年的激烈竞争,一年年的花落各家,很多获奖者在赢取这份特别收获的同时,也给诺贝尔奖的历史留下了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之最”。
  最巧合的获奖者
  日,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
  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所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第一时间拨通了埃特尔的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并送上生日祝福。在生日之际得到如此荣耀的大奖,埃特尔自然也是非常高兴,他说,这是“任何人所能想像到的最佳生日礼物”,也是“一生只能获得一次的生日礼物”。
  事后,埃特尔向媒体承认:接获从斯德哥尔摩打来的通报获奖电话后,他哑然失语,紧接着泪水开始涌向眼眶……
  最冷门的获奖者
  相比起物理学、化学等专业性强的奖项,和平奖更能引起公众的瞩目,不过也会爆出一些冷门。2006年10月,不少被认为的大热门纷纷落马,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它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很多媒体事前的预测。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授予“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事实上,在和平奖传统中,相比停止冲突的当事双方,冲突的斡旋者获奖的机会通常较小。因为冲突双方经常是拿自己的生命或者政治前途冒险。最近一次因调停冲突而获奖的人是美国前总统卡特,他在2002年获奖。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由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埃及人巴拉迪获得,这一年也是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60周年。
  而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则是爆出“冷门中的冷门”,获得者从一个过去很少涉及的行业——银行业中诞生了。
  最郁闷的获奖者
  能成为获奖“黑马”自然让人喜出望外,可是,也有一些本来很有实力的获奖者是在苦等了很多年之后才终于得到了诺贝尔奖的认可,不免郁闷。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这一发现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结果劳斯直到85岁才获奖。
  最有个性的获奖者
  由于健康原因,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没有亲自前往瑞典领奖,但他事先录制好了自己的演讲稿。不过,很有个性的品特在演讲中没怎么提及文学,而是重点谈论了政治问题。他强烈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和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称他们应该因入侵伊拉克受到起诉。
  最年轻的获奖者
  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英国人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他以对X射线晶体结构的研究而获得物理学奖,获奖时只有25岁,而且他当年是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分享了这一奖项。
  最年长的获奖者
  有年轻有为的,自然也就有老当益壮的。迄今,年龄最大的诺贝尔获奖者是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他由于在“探测宇宙中微子”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物理学奖,当年他88岁。戴维斯已于2006年去世。另外据统计,还有4人在87岁高龄获奖。
  最唯一的获奖家庭
  某种程度上,或许上述获奖者之最都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毕竟100多年来获奖者太多了。但是,有一个诺贝尔之最绝对是全球唯一,起码到现在属于“前无古人”,至于会不会“后无来者”则要看历史的发展,这个唯一来自居里家族。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再次获奖,而20多年后,他们的长女也和丈夫约里奥一起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一个家庭有两对夫妇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一人还获奖两次,真可谓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家庭”!
  据《中国日报》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430865条
评论204729条
评论163981条
评论133939条
评论121886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澎湃新闻APP下载错误: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诺贝尔奖奖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