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办低保申请怎么写写

关于丧父后儿童申请低保的申请书怎样写
关于丧父后儿童申请低保的申请书怎样写
09-09-13 &匿名提问 发布
城市、城镇常住非农业户口居民,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117.00元标准的,均有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以下简称“低保”)的权利。申请享受低保的居民,以户主本人的名义向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一)申请书。申请书的标题应为“享受城市低保申请书”。申请书的内容包括: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姓名、年龄、劳动能力、身体状况、职业、月收入及收入渠道,申请享受低保的原因等。申请书必须真实反映家庭状况。申请书一律使用钢笔或毛笔书写一式两份,使用正规的信笺纸,否则社区居委会不予受理。(二)申请人在向社区居委会申请低保时,应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情况,如实向社区居委会提供相应的材料,主要有:1、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2、下岗证;3、离退休证;4、结婚证;5离婚证(判决书);6、残疾证;7、学生证(学生证复印件必须加盖学校公章或附入学通知书);8、就业状况证明;9、收入状况证明;10、劳动能力状况证明;11、养老保险证明;12、失业保障证明;13、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证明;14、企业改制买断工龄领取一次性补助费的金额及用途证明;15、有病的需提供医院出具的病情证明;16、符合就业条件而未就业人员,需首先到劳动就业部门进行求职登记,并提供劳动部门出具的求职登记证明书;17、有工资的申请人在出具工资证明时,必须提供正规的工资表复印件,加盖单位劳资部门公章,并有劳资部门负责人签名,谁签名谁注明“本工资表真实有效,本人对出具的工资证明负责”。为了保证单位证明的真实性,申请人单位出具证明时必须真实反映申请人收入情况。单位证明必须要有出具证明人和盖章人签名,并承诺“我出具的证明我负责”,加盖单位公章,否则视单位证明无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199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1997]29号),要求1999年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镇都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均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低保,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由经济学家吴敬琏引发的“全民低保”大讨论,把中国正在着力构建的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再次推向了舆论前台。所谓“全低保”,较为完整的表述应是:凡是中国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直白的解释则是:“低保”等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城市低保”)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村低保”)。表面看,“全民低保”事关13亿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所涉资金庞大,管理难度很高,大有超越国情国力之嫌。然深究进去,不难发现,就当前而言,实现“全民低保”,重点是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难点是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着力点是加大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编辑本段]重点方向  1、城市低保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探索建立城市低保制度。至1999年9月底,中国668个城市1638个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了低保制度。特别是2001年下半年以后,由于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持续空前的投入,城市低保制度的覆盖面迅速扩展,保障标准也随之较大幅度提高。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227余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为162元,1至9月份的人低保均补助差额为76元。应当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城镇居民,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基本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2、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对农村低保制度的探索,实际上还早于城市。只不过受传统农村集体福利思维定式的束缚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此项制度建设一直进展缓慢。2003年,在城市低保制度取得重大突破后,民政部开始重新部署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全面摸清农村特困户底数的基础上,决定在未开展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建立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由此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形成了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双轨并行”的局面。也正是因为这一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为顺利实现“全民低保”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目标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普遍被调动起来,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4年以前,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仅有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和浙江、广东2省,且维持了较长时间。2004年以后,发展态势有了明显变化。当年,福建、辽宁、江苏3省出台了相关文件,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县(市、区)达到了1206个;2005年,新增了吉林、四川、河北、陕西、海南5省,建立此项制度的县(市、区)总数增加至1534个;2006年前11个月,又有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南、江西、甘肃、湖南、山东、重庆9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入了“已建”行列,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县(市、区)数则达到了1791个。目前,中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文件,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数达1262余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70余元,1至9月份人均补助差额41元,1至10月份农村低保支出达到28.5亿元。  3、中西部地区是未来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主战场  目前,中国未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省(自治区)有11个,全部处于中西部地区;未建立或全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县(市、区)有1401个,85%在中西部地区。可见,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未来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主战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中西部地区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事实上,中西部地区所有县(市、区)已全部建立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只要把上述地区现行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平稳过渡为农村低保制度,中国“全民低保”的目标就基本实现。[编辑本段]资金筹措  1、新增低保资金缺乏保障是中西部地方政府不敢作为的主要制约因素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已成共识。问题是,欲把现行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过渡为农村低保制度,新增低保资金没有稳定的来源是中西部地方政府须直面应对的现实问题,也是他们至今为止不敢主动作为的主要制约因素。大家知道,由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过渡为农村低保制度,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地方财政增加投低保审批流程入。因为,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类似于传统的定期定量救济,地方政府可视财力弹性调整其保障人数和保障水平,使之框定在政府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可一旦实行了农村低保制度,在现有筹资渠道不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需要面对以下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保障人数增加导致的资金需求压力。与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不同,农村低保制度的唯一“门槛”是农户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只要农户条件符合,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给予应有的救助。从各地的实践看,由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过渡为规范的农村低保制度,其保障人数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中西部地区的增幅还可能会更明显些。二是保障标准提高引致的资金需求压力。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1791个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县(市、区),人均月保障标准为70.3元。同期,中国1401个实行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县(市、区),人均月保障标准为41.2元,前者比后者高出29.1元。换言之,若要由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过渡为农村低保制度,地方政府每人每月平均需要新增投入29元。这对财力本已拮据的中西部地方政府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  2、中央财政尚未安排农村低保资金是制度建设难以实质突破的关键所在  建立国家与地方财政共同分担机制,无疑是实现农村低保制度财政可持续的制度保障。然而实际情况是,现行的农村低保制度主要采取市、县财政分担,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筹资模式,中央财政至今未安排农村低保资金。经济条件尚好的东部沿海地区问题不大,但经济欠发达的中西地区尤其是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财政压力很大。正因如此,在社会普遍关注和政府意志明显增强的形势下,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仍不敢冒然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致使这些地区的农村低保制度建设难有实质的突破。  3、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新增资金量的初步估计   首先,根据农村低保人数和保障水平,可计算出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所需的资金量。从已施行农村社会救助的国家和地区看,其保障面一般维持在3%-5%之间。若以此推算,中国7.5亿农村常住人口中,可能需要救助的贫困人口约为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地区,较为适度的保障水平大体在每人每月30-40元之间。由此,可获得两组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所需资金量,即:如果按平均每人每月30元计算,225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需资金81亿元,375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需资金135亿元;如果按平均每人每月40元计算,225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需资金108亿元,375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需资金180亿元。其次,根据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可知悉2006年中国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救济的实际支出。资料显示,月,中国农村低保支出为28.5亿元,农村特困救济支出10.6亿元,两者合计39.1亿元。预计到2006年底,中国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救济支出可能超过40亿元。最后,把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所需的资金量减去实际支出量,就是当年新增农村低保资金量。以2006年为基准推算的结果是:如果按每人每月30元计,225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需增加资金41亿元,375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需增加资金95亿元;如果按每人每月40元计,225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需增加资金68亿元,3750万农村贫困人口年需增加资金140亿元。换言之,中央财政若投入41亿元和95亿元,可分别使万农村贫困人口每人每月获得30元低保金;中央财政若投入68亿元和140亿元,可分别使万农村贫困人口每人每月获得40元低保金。[编辑本段]政策制度  当前,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态势,大致相当于城市低保制度1997年下半年的情形,正处于一个促一下就能全面覆盖,如果没有外力推动则可能进展缓慢的关键时刻。要使此项制度有一个实质性突破,中央政府应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1、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权威性文件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亟需国务院出台一个类似于《国务院关于在中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1997〕29号)的权威性文件,从中央政府的角度肯定农村低保制度,并对这项制度的大致框架作出原则性规定。鉴于农村情况比城市复杂,建议将农村地区划分为富裕、中等和欠发达三大类。至于具体规定,则应考虑各地区特殊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  2、省以上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应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仍未建立或全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县(市、区),绝大部分属于中西部地区。对这些地区的保障型社会政策,省以上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给予必要的转移支付,是实现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其次,为确保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中西部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政府多已竭尽财力。若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求中西部地区大幅度新增农村低保资金投入,既不现实也无可能。更何况,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也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投资。据统计,目前已享受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助待遇的人员中,近三分之一的是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  具体建议是,   中央财政应尽早安排农村低保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省财政应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专项补助资金比例,主要投向区域内财政困难市、县。鉴于国外经验和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实践,为确保农村低保制度顺利实施,农村低保资金的筹措应以省以上财政投入为主,市县财政配套为辅。省以上财政投入以不低于资金总量的70%为宜。  3、国家应对农村低保工作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机构作保证。鉴于城市低保制度建设经验,为确保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度初期阶段,国家应就农村低保工作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明确提出要求。首先,督促各级民政部门建立专门的低保管理机构。该机构不分城市和农村,两项业务归口,统一管理。其次,适当增加低保工作人员。在对现有公职人员进行调剂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量大小适度增加人员编制。理想的设计是:省级11-13人,市级4-6人,县(市、区)级3-5人,乡镇2-3人。再次,农村低保工作经费按农村低保资金总量的3-5%比例列入预算安排,并将此写入拟出台的文件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石家庄:孩子上贵族幼儿园家庭不能申请低保
  子女自费出国留学的也不行石市出台办法规范社会救助家庭认定
  日前,石家庄市出台《石家庄市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出台是为了规范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对象(以下总称社会救助家庭)的认定,使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及时得到救助。有关部门对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对和评估时,是需要得到申请家庭同意和授权的,相关部门也会对申请家庭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该办法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
  靠父母或其他亲属供养的
  成年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申请
  记者了解到,该《办法》所提到的申请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具有当地常住户口,按照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社会救助家庭认定标准,提出救助认定申请的家庭。
  下列情况的申请人可以单独提出申请:1、靠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2、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3、户口所在地址相同,与户主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关系,且不共同生活的人员;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人员。
  收入核评
  家庭收入需核评家庭成员1年内的全部收入
  申请家庭核评主要包括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两项指标。家庭收入按家庭成员在提出申请当月前连续12个月内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核评,具体是指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的收入。
  提交材料
  提交申请书、收入证明等材料
  记者了解到,城市低保按月申请审批,农村低保按季申请审批,申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应提交以下材料:1、申请书;2、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及复印件;3、《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登记表》、社会救助诚信承诺书、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查询授权书(以下称授权书);4、家庭成员收入证明(含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5、家庭成员残疾的提供残疾证及复印件;6、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所在学校出具的就读证明;7、县级民政部门根据申请人家庭情况,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石市各县市区社会救助电话
  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
  新华区裕华区高新区
  矿区 藁城市晋州市
  新乐市鹿泉市井陉县
  栾城县正定县深泽县
  无极县行唐县灵寿县
  平山县赵 县高邑县
  元氏县赞皇县
  申请人的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需一致
  在申请城乡低保时,申请人或者其家庭成员的户籍有下列情况的,可以按以下方式办理&&
  在石市范围内,申请人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应将户口迁移到经常居住地后再提出申请。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申请人凭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调查审核意见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可以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居民,可以申请城市低保。持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可以申请农村低保。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的地区,原则上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为城镇且居住超过一年、无承包土地、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可申请城市低保。需要注意的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分别持有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一般按户籍类别分别申请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
  在石市范围内,户籍类别相同但家庭成员户口不在一起的家庭,应将户口迁移到一起后再提出申请。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可选择在户主或者其主要家庭成员一方的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户籍不在申请地的其他家庭成员分别提供各自收入证明材料和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未享受低保的证明。
  这些家庭不能申请低保
  在申请城乡低保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家庭,不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1、家庭成员名下拥有机动车辆(家庭成员中残疾人使用的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辆除外)、大型机械设备、船舶、大型农机具的。
  2、家庭成员名下拥有的私有住房总计达到两套及以上的。
  3、提出申请前三年内非土地房屋征收原因购买商品住房(含签订预售合同),且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2倍的。
  4、拥有商业用房的。
  5、家庭金融性资产,包括现金、存款以及有价证券总值人均超过当地居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的。
  6、申请家庭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财产以及家庭成员情况的。
  7、申请家庭提供伪造证件或虚假证明的。
  8、拒绝配合核评机构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评的。
  9、自费安排子女出国留学的。
  10、自费择校,就读(就托)高收费学校(幼儿园)的。
  11、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并且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三次拒绝就业介绍或不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劳动的。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况。
  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直接认定为低收入家庭,不再重复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评估。
  1、国家给予优抚对象和其他人员的特殊照顾待遇。包括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优待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高龄老人津贴;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的定期补助等。
  2、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金。
  3、独生子女费、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
  4、国家、社会及有关单位给予工伤人员的有特定用途的补助资金,包括工伤人员的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抚恤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
  5、见义勇为奖励金以及政府对特别贡献人员颁发的奖励金、补贴金。
  6、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享受的荣誉津贴。
  7、政府和社会给予贫困在校生的教育奖学金、救助金、生活补助费、助学贷款等。
  8、按规定由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障性支出。
  9、国家、社会及有关单位给予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资金,包括住房、医疗、教育、司法、养老、康复、托养、临时性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救助金。
  10、低保对象实现就业必要的就业成本、残疾人的康复成本。
  11、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十二五&时期暂不计入家庭收入。
  12、水库移民生活补助金。
  13、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费中用于购买(重建)住房、按规定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部分。
  14、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不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记者冯月静、赵晓华)&
编辑:张红梅&来源:燕赵晚报关于父亲离世儿童低保申请怎么写_百度知道
关于父亲离世儿童低保申请怎么写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写的越没经济能力日子越苦越好!最好是发自内心能让人觉得你真是很难啊!需要低保救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低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老公是农民户口,我和小孩是居民户口,低保申请要怎么写?_百度宝宝知道请问小孩子可以申请低保吗?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请书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