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什么农技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什么

&&&&&&&&&&&&&
浙江省政协提案助推农技人员队伍建设
日03:32&&来源:
E-mail推荐:&&
“我们初步考虑在明年先试行开展一次基层农技岗位集中招聘工作。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深入调研,细化具体实施方案,做好集中招聘的有关工作,为优化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结构、促进‘三农’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7月21日,在浙江省政协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上,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就省政协《关于采取“单考单招”方式录用基层农技人员,缓解农技人才“青黄不接”问题的建议》提案给予答复。
基层农技人员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在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浙江省基层农技人员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问题突出。全省乡镇及区域农技机构核定编制11230个,截至2012年6月实有人数8619人,缺编人数达2600多人。面对这一问题,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农业和农村界别活动一组提出《关于采取“单考单招”方式录用基层农技人员,缓解农技人才“青黄不接”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列为今年省政协重点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领衔督办。提案客观反映了基层农技人员断层问题,建议全省统一组织招聘涉农专业毕业生采用“单招单考”方式,由全省统一组织招考录用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这次会议通过协商达成了共识,‘单考单招’确实是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研讨我们下一步办理落实这一提案的举措和思路。提案本身小切口,大意义,‘单考单招’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说。
“我在宁波市农业局工作,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状况比较了解,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存在本地专业人员少,参加招聘本地人不多这些问题,定向培养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目前,涉农大学越来越少,建议适当增加招生人数和专业,尤其是针对浙江省本地的生源。”朱红霞委员说。
“如果能‘单考单招’,从源头上解决专业人才短缺问题非常好。但平时工作中,农技员要面对的是基层渔民,一般渔民都讲本地话,农技员如果不懂,技术推广就困难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张宏提出了顾虑。
“讲本地话我很赞成,但要因地制宜。”来自基层的张长山委员表示赞同,“专业技术人员‘进不来’是目前我们最苦恼的事情,严重缺编、严重缺人,使我们不能实施技术推广。建议适当降低招考门槛,在基层只要有心服务,用心服务,不能仅限于文凭的高低。”
“外地技术人员不懂本地方言,可以从体制以外的社会农技推广人员当中,降低要求招一部分人员。比如说在合作社里面,农业龙头企业里面,有一些是‘农二代’,对农业有一定的感情,培训一下可以掌握农业技术。他们的实际经验很丰富,这些人既听得懂方言,也能在农村留得住。”赵如英委员回应。
在提案主办单位与会办单位认真调研并形成初步答复意见的基础上,提案承办单位与提案人、部分省政协委员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和协商,使提案办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许成慧)
(责编:舒洁(实习生)、盛卉)
&&&中国人大
1、2、3、4、5、
&&&中国政协
1、2、3、4、5、
&&&中国工会
1、2、3、4、5、
&&&中国妇联
1、2、3、4、5、
&&&播客?视频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时政资料
& & & & & &&【论文】目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目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机​构​职​能​、​人​员​、​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基层视野下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改革存在的问题-文章-《三农中国》季刊-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
基层视野下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改革存在的问题
& 12:04:48&&&作者:&&&来源:&&&点击:0&&&
】 评分等级:0
&&&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步伐加快,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环境问题的凸显,农技推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技推广体系已出现诸多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农业推广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无法对大多数相对贫困的&边缘&农民进行有效的技术服务,由此出现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的健康发展。切实强化技术推广,大力提高农业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是加速科技进步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
&&& 2004年,中科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胡瑞法等学者通过对全国7个省28个县363个专业技术推广站1245位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和420农户的调查,得出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着&投资不足、体制不合理、推广方式方法落后、人员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等问题。时隔四年,各地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收效甚微,大部分改革仅仅是精简了人员,保证了农技人员的工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但其他实质性问题依然存在,农技推广效果和现状仍未根本好转,个别省市为了标新立异,甚至越改越差。
&&& 从基层的角度来看,目前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一是绝对数量很大的百万推广大军却无法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我国有百万农技推广大军,从绝对数量看是人满为患,不少专家、领导也因此呼吁精简农技人员。然而从基层实际来看,人员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百万大军包括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部门和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农村经济管理五个系统,其中直接面向农民从事推广工作的只有乡镇农技人员。据农业部统计(杜青林, 2003),截止2003年底,乡镇在编种植业技术人员18.3万,按全国乡村户数25222.4万户,农业从业人员50387.3万人,耕地面积1.3亿公顷(其中需要承担服务的面积按1亿公顷计)(2006中国农业年鉴)计算,平均每个农技人员要服务1378.3户、2753.4个农民、1000公顷耕地(如果考虑复种指数,则是1700公顷)。2004年全国开始了以精简人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各地减少农技人员比例近50%,如此算来,每个农技人员的服务负担又增加近100%。
据有关资料,河北省平均1名农技推广人员要负担7587名农业人口,966.7公顷耕地,且在县城工作的占总数的75.3%;在乡镇任职的占总数的24.1%;在村任职的占总数的0.5%,不但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也不合理。
&&& 四川简阳市农业人口1226644人,总户数368992户,总耕地87332.9万公顷,2006年机构改革后全市有原农技岗位人员118人,加上原农经岗位分流人员共220人,如按原农技人员计算,每个农技员要服务3127户、1.04万个农民和740.1公顷耕地(考虑复种指数则约2027.8公顷)。
&&& 事实上,&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农业技术员多则2-3人,少则1人,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也就是每个农业技术人员至少要面对上万个村民去推广一项新技术!&(2007,网)。
&&& 和我国国情相似的韩国则有推广人员5032名,农业人口128万户,357.3万人,耕地约170万公顷,每个农技人员只需服务254.4户、710个农民和337.8公顷耕地(数据来源:赵卫东等,2007,《赴韩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考察报告》)。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农技人员人均负担的农业就业人员和耕地面积都比日本(415人,380公顷)、英国(107人,592公顷)、荷兰(357人,609公顷)、埃及(995人,113公顷)大得多。若再扣除非专业人员(30%左右)和到行政混岗的人员(各地不一,四川简阳市大概50%,浙江慈溪市52%),加上三权下放乡镇政府,本职工作时间不到1/4,农技人员直接服务农民的有效时间、空间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应该看到,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推广人员少,人均服务面积大,主要原因除了体制上不同外,其推广人员和农民(农场主)素质很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人均耕地也是我国的几百上千倍,和我国国情有天壤之别,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更不能因此断下&我国农技人员过剩&之结论。
&&& 二是孤立的乡镇农技部门无法获取和更新值得向农民推广的技术。&三权&下放造成管理脱节,县农业部门没有体制上的义务和相应的资金对乡镇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乡镇农技人员长久以来与县农业部门除了工作安排、项目实施外,少有其他联系,更没有条件和市级以上的农业科研部门接触,他们掌握的技术大多是不实用或农民不感兴趣的&老技术&。
&&& 三是受政府中心工作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基层农技部门无法面向大多数农民进行服务。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2007年对四川某乡镇的农业推广情况调查后指出,&农业推广人员与村干部之间沟通通畅,与先进农民的交流也比较多,但与绝大多数普通农民沟通不畅,次数极少&。这主要是因为农技部门时间、精力、人力、财力都有限,基层政府也迫于完成上级任务,应付检查,往往采取以点带面的示范点建设,只抓有文化、懂技术的示范户和交通方便、各种条件都较好的示范片,或抓相对容易出政绩的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而对大多数农民、非特色产业和交通欠发达地方则被以点&代&面而无法、无意顾及。同时,我们也不要幻想&公司+农户&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好处,市场经济决定了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发展,只会对有特殊产业基础或有区位优势的部分上等农民服务,而不会对真正需要服务的绝对贫困的大多数边缘农民服务,这样,难免使农民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 四是政府、农技部门和农民的问题导致推广效果、效率双低。农业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产业,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情况和农业受自然条件限制的特性,导致抓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不但风险大、难度大、见效慢而不易出政绩,还不能直接带来财政收入,使得大多基层政府领导最不愿抓农业,更谈不上重视农技推广;乡镇农技站是乡镇政府的一个部门,农技人员的饭碗和前途掌握在政府领导手里,只能围着政府的指挥棒转,而不会对农民负责,其技术推广也完全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型、安排型推广;农技人员和农民是上下级关系(至少在农民眼里),上级对下级服务不好,顶多是能力和态度问题,不会影响到饭碗和前途;基层农技人员属于&下等&事业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差、工作手段落后、福利待遇少、中心工作多,要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确保服务效果也是一种苛求;农业、科研、科技、教育部门因各自部门利益、行政干预等因素,难以形成合力,甚至会相互阻碍;农民极度分散,土地承包到户,耕作自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技术推广效果差、效率低。
&&& 其实农技推广体系的问题早已不是新问题,对此展开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重量级专家、学者也早就做了不少调查,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农业部、各省市也陆续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大多数地方的改革并不成功,收效甚微,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 一是大幅精简了本应充实的乡镇推广队伍。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基层农技人员严重不足。2004年初,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胡瑞法和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李立秋就提出了&我国农技推广人员人均负担的农户数高于发达国家&的问题,并建议&精简地市级以上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而从本人经历的两次改革(2003年、2006年)来看,都只是针对乡镇,所谓的改革就是精简乡镇农技人员(两次幅度达50%),而对县级只是清理了编外人员,基本没有变化,这无疑是给乡镇农技推广工作雪上加霜!
&&& 二是改革使乡镇农技队伍整体素质下降。乡镇农技人员中懂专业的主要是两部分人:工作多年、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一批农技员(30%左右)、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30%左右)。两次改革中,老一批农技员基本上退休。第二部分人中,年轻有能力但认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待遇太差、地位太低的人也趁改革之机另谋高就了。留下的即使懂专业知识,也不少因现行&脱离实际的教育&,造成实践经验缺乏而不被农民接受,无法独立开展工作。可以说,改革反而使乡镇农技人员总体素质随着这两部分人员的流失而降低!令人遗憾的是两次改革都没有把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上议事日程,知识老化、知识断层的问题依然存在。
&&& 三是国家仍然没有加大对乡镇农技推广的投入。有专家指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平均或者低收入国家,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均远高于中国&,我国&农技推广投资严重不足&,&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减少已使多数乡级农技站陷入瘫痪&,&已经影响到全国正常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此,不少专家从2001年开始多次向国家建议&切实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把从80&90年代的0.4%提高到0.8%以上&。而两次改革的结果,仅仅是农技人员的工资由以前的50%拨款变成了100%拨款,其他待遇和工作经费依然没有,只是由&无钱养兵&变成了&无钱打仗&。从比例看似乎增加了50%的工资投入,如考虑人员精简因素,国家投入并没有增加。
&&& 四是三权下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不少专家通过调查看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已经脱离了它为广大农民提供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本职工作&,&党政中心工作已成为基层农技员的主要的日常业务&, &农技员平均只有1/4不到的时间用于其本职工作&。要真正解放基层农技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三权必须收归上级业务部门。否则,无论如何改革,作为事业性质的农技人员始终是乡镇政府随时、任意差遣的最佳人选,而无法安心、专心从事本职工作。可是从本人经历的两次改革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改革来看,绝大多数乡镇农技部门的三权依旧被乡镇政府牢牢掌握。目前,乡镇的各项中心工作主要是事业干部在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相对较多,又是主力军。因此,不少乡镇领导担心对政府工作造成影响而反对三权收归上级农业部门。而国务院2006年8月下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里恰恰没有对三权的归属问题作明确规定,面对这种现实存在的矛盾,解决三权的归属问题将会走上漫长的道路。
&&& 五是现有的人事制度和乡镇农技部门的不合理待遇无法保证专业人员比例合理。据胡瑞法、李立秋等2003年在全国7省的调查,自1996年以来新增加到农技队伍的人员中,非农口专业人员和非农业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在中国特殊的大背景下,人事制度的问题及强大的&关系网&使得该来的来不了,该走的不会走,什么&择优录取、竞争上岗&等在基层政府部门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加上地位太低、待遇太差,乡镇农技部门只能是接纳政府&分流人员&和没专业有关系的&关系户&的&收容所&,而无法吸引农业院校学生来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人员结构极不合理的现状在较长时期内将无法根本改变!
&&& 今年国家新一轮的农技体系改革又拉开了帷幕,我们期盼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多了解基层的实际和实质性问题,并出台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政策,我们在期盼、农民也在期盼!&&
责任编辑:
【】 【】 【】 【】 【】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1:49: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太原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直接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起着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在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月12日~19日,太原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组织部分农业科技人员深入阳曲、清徐、晋源、小店、尖草坪等县(区)进行了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工作调研。这次调研着重围绕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存在问题,认真听取县(区)农技推广部门及农民群众对进一步改进农技推广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支持有限,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目前,全市74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中,有69个建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有农技推广人员编制330人,其中“三定”人员有191人。据初步统计,乡镇农技人员工资由县级财政负担的占总人数的24%,县、乡两级共同负担的占54%,乡镇自筹解决的占22%。
  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主要职责是从事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乡镇"三定"人员(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性、定编、定员的农业技术人员的统称)和聘用制农业技术员是乡镇农技推广的主力军。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要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的人员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到位"。但事实上,在我市多数县(市、区),由于地方财政实力的不同,这批"三定"人员的收入也大不相同。“三定”工作一直没有真正完全落到实处,有的地方连人头经费都难以保障。农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只能靠自身的积累和技物相结合服务。随着农村“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的相继取消,不少乡村实际可支配资金大幅减少,而农资市场的放开,也使得基层农技部门靠开展技物结合创收愈来愈艰难。同时,县(市、区)撤乡并镇等机构改革后,因受困于后续配套改革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绝大部分乡镇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甚至负债运转,从而制约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有序高效运行
  (二)推广形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
  近年来,通过建基地,抓示范,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技术承包,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已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但是农技推广工作尚未走出传统的服务模式,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三个环节上,表现为中间重,两头轻。偏重产中技术咨询,在产前把握市场信息,农业新技术培训和引进示范,产后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做得很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农民迫切需要全过程的农业咨询和服务,迫切需要一支复合型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农民不仅需要技术员,更需要信息员和产业指导专家。
  (三)各县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乡、村两级面临“网破、线断、人散”的处境以阳曲县为例:阳曲县是我市主要产粮大县和农业大县,但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中,除县级较为完整外,乡、村级已基本不复存在。全县2002年机构改革前,乡镇农技站人员编制为15人,由县农技推广中心管理,实行“双重领导”。2002年机构改革后,全县共辖十个乡镇,并设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农技站并入其中,隶属乡镇政府管理,但体制不顺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长期以来,乡镇农技站基本上一人一站,力量薄弱,且主要时间集中在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上,农技推广存在着精力有限,推广服务欠缺不到位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给村民委员会的资金严重不足,村级农技推广员由于补助待遇难以落实,造成村级农技推广组织名存实亡。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文化层次低、综合素质差。乡镇一级农技人员多数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聘用的农村人才,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院校正规教育,尽管他们取得了“农业广播学校文凭、工作也兢兢业业”,为本县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离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年龄结构不合理,工资相应待遇偏低、不落实。阳曲县乡镇14名农技推广员,年龄结构为:55--60岁的有6名,占到总人数的46.2%;50--55岁的有4名,占到总人数的23.1%;40--50岁的4名,占到总人数的30.7%,40岁以下的为零,呈现倒三角形,年龄老化问题非常突出。
  在阳曲县乡镇农技员队伍中,有1名为83年聘用,9名1989年聘用。目前,一部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已到退休年龄,但没有任何文件明确他们退休后的福利待遇问题。另4名1997年聘用的乡镇“三定”人员,由于县财力困难,月工资仅600--700元。待遇问题涉及到农技推广员的切身利益,待遇不落实,对农技推广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3、推广经费不足。农技推广经费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由于阳曲县属插花贫困县,县级可支配财力极为有限。处于一种“钱不足养兵,更无力打仗”的状态,致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无力开展,直接影响到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和省、市农业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县级农业部门的领导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
  4、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县农技推广机构分析化验仪器老化问题突出,推广手段落后,身处信息社会,但农技推广工作所需的通讯、交通工具极为落后,更谈不上办公自动化、宣传培训电教化,特别是乡级办公条件更为简陋、农技推广主要靠的仍是“两条腿一张嘴”,远远难以满足新型农民培养教育的要求。类似的问题在清徐、晋源、小店、尖草坪等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严重阻碍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理顺关系,充实队伍,增加投入
  各级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领导。面对新时期,新任务,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理顺关系、充实队伍、增加投入、搞好服务,形成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合力。
  1、理顺推广关系。要科学、合理、有效地重组农技推广资源,建立农技推广区域站,理顺县、乡间农技推广的关系。
  2、充实推广队伍。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作用,市、县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工作重心、重点都要下沉;二是要研究吸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乡镇村农技推广第一线的政策鼓励措施,不断增加新鲜血液。
  3、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向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部门倾斜力度。目前,市级财政专项、科技专项经费侧重投向企业,生产基地,示范大户,而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极大挫伤了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技推广的全面性、公益性职能和效能难以正常发挥。
  (二)创新推广机制,树立农技推广新理念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整个农技推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时俱进,创新推广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树立农技推广新理念,不断丰富更新推广内容,才能使整个农技推广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和符合消费市场需求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需要。
  1、在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内部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制,从而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以岗定人;推行持证竞争上岗,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深入基层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2、研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充实推广内容,扩大推广范围。从农民的需要和社会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出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既要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科技新成果等相关信息服务,也要为农户经营管理、组织化、产业化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生活提供帮助和建议。要树立“以人为本”、“自下而上”、“参与式”的推广新理念,给农民更多的主动权、选择权、知情权。不仅要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引导、咨询培训,也要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场,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进村入户制度,完善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从而实现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利用便捷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与基层紧密相连的农业智能化服务系统,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科技、市场等各方面信息需求。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承包、股份合作、连锁配送等新型推广方式。
  3、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手段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工作能力培养,知识更新培训,增强他们开拓进取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基层农业推广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队伍,从而尽快在生产实践中起到指导农民,服务农民的传、帮、带作用。
  总之,健全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效能是我市农技推广工作的当务之急。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必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质量安全水平,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