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淘汰中国的节日有哪些些?

上巳节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上巳节
上巳(sì)节,俗称三三,汉民族,该在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在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三月的第一个,也是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忽略。“上巳”最早出现在初的。《》注:“岁时,如今三月上巳如上之类”。据记载,时期上巳节已在。上巳节是古代举行“”中最的节日。《》:“者,既成,五六人,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以后,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文化中渐渐衰微。由于上巳日和诞辰是同一天,近年来不少专家倡议将三月三日同时设为“”,以扩大和上巳节的影响。[1]英文名the Shangsi festival别&&&&称三月三节日时间夏历三月初三流行地区中国节日起源祭祀节日活动春浴、踏青节日饮食吃花煎、喝花菜
上巳(sì),是指以干支纪日的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上巳节巳、元巳之别称《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后汉书·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后汉书·周举传》:“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会宾客,宴于。”因知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杜甫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水边多丽人”云云,就是对唐代曲江风景区内节日盛景的描绘。此节在中国流传时间甚长,不少地区至今尚有余韵可寻,当然在节日性质和内容上已发生了不少变化;此外,一般多认为当前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各种以三月初三为期的节日活动,也与古代的上巳节有渊源关系。为此,对上巳节的起源及其原初涵义的探索,成为研究上巳节的热门课题。
汉代学者应劭对上巳节的和意义作过阐述,大意是:这种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政府还专门设置之职进行主持。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赞同,如现代学者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驱邪祛瘟的古俗”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在这项活动中,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这在辞中有生动的描写。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上巳节,于是兰汤、兰草便与有了联系。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 三月上巳到河边洗除邪秽的“祓禊”风俗,从起源上看正与兰汤辟邪术密切相关。由《诗经·郑风·溱洧》的描写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祓禊活动最为典型:每到三月上巳日这天,郑国男女倾城而出,来到、之滨,手执兰草洗濯身体,祓除不祥。同一时期,其他区也有河滨祓禊的风俗。总之,早期的河滨祓禊礼俗与兰汤辟邪术属于同一巫术体系,因其皆以可辟不祥的观念为基础的,区别仅在于兰汤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早在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日),人们就要到水边去,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后来人们称之为禊。《周礼 春官》说:“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女巫职掌每年祓除仪式,上巳节为人们衅浴除灾。郑玄注说:“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到)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这个日子除了宗教作用,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春秋时代,《诗 郑风 溱洧》就写了少男少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宋书礼志二》引用《韩诗》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先时代,通过沐浴洗濯而以祈达到消灾去病目的的风俗就已相当盛行;而在周朝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
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东晋公也在建康立流杯曲水。梁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曰:“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曲水流觞。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了,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被后人赞誉为“”的《兰亭集序》(后人亦把此称为《禊帖》)与“曲水流觞”类似,古时上巳节这天还有“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的习俗,即把煮熟的鸡蛋或红枣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晋张协《禊赋》中对此就有记载:“夫何三春令月……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于河中。”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全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三月”条载,唐朝时,皇帝在这天也要在宴会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杜甫的《丽人行》 对此盛况亦有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唐诗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谢恩曲江宴会状》一文中也详细记载了盛会的情况。[2]
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明初时,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们一道春游,这天“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彩幄翠,”。时期,中国各地还留有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如北京一带“三月三日,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江苏地区“(三月)三日,人家皆以花置灶陉上,以厌虫”、安徽地区“三月初三日,士女多携酒饮于水滨,以禊祓不祥。妇女小孩,头插,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上巳节病……”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汉朝时,三月上巳的风俗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估计其受欢迎程度大概和我们当前的差不多。《汉书 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 魏晋后,三月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日活动,也许是为便于记忆吧。《宋书 礼志二》记载《月令》:暮春,天子始乘舟。章句曰:“阳气和暖,时至,将取以荐寝庙,故因是乘舟禊也。……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滨,盖出于此也。……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这里说明了原出于祭祀,同时也说明了汉以后不再作为祭祀仪式,而变成了宴会游玩的活动。
时又改回三月上巳日。白朴的杂剧第一折写道:“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王孙士女,倾城玩赏。”言下之意,平时养在深闺美女都在上巳节这天出门了,可以尽情了。上巳春浴的,发源于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上巳节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到,上巳被定为节日,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是当时重要节日之一。上巳日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主要内容是: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修整、净身、洗浴、祓禊都要通过洗濯来完成,因此洗浴成为的主要内容。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2-3]
由还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觞”的。魏晋时,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时,还要举行水滨宴会,谈文作赋,饮酒取乐。饮酒时,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随水流动,到谁的面前,就要吟诗。这个活动,在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的《》中被记为“曲水流觞”。曲水流觞的活动还远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
上巳节还是古代帝王招魂续魄的日子,郑国习俗,上巳日在溱水淆水进行招魂续魄的祭奠。
上巳节还是人日。人日也是传统节日,相传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为人日。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排序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排序法,初七为巳日,所以巳日即人日,因此上巳节,也就是人日的节日。纪念人日要吃“”和“”。“七宝羹”就是用七种菜做的菜肴,而“薰天”是作的煎饼。另外还要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金箔刻成人形挂在火帐子上,以求吉利。[4]祭祀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即管理和生育之神。上巳节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时期一些裸体的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连在一起。地区遗址的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水上浮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的演变,成为的娱乐活动。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是为了去灾。史前认为生育是由入居妇上巳节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不育是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初春流传的洗大会,就是祓禊的遗风。,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和。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左江崖画、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的三月三、的爬坡、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炒,吃了游。。”
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之日。拜西王母在中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拜三茅真君,又称赛会。则在农历三月三供无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贵子。有会,有抛童子会。在抛童子会上,谁抢到童子,谁就能生子,故抢到童子的人被视为。齐河不育妇女,在农历三月三要去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放在墙洞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青年画中有一幅“大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当前农历三月三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但各地还有类似风俗,如安徽的接三姑娘、浙江的龙子庙会、吉林的龙王祭、浙江的会等等。 上巳节虽然主要是祈求人类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认为人的繁衍也能促进农作物的繁殖。民间流传的麦生日,就认为麦与人一样有一种生育能力。农历三月三在吉林有 许多节日活动:一种是瞎子会,即盲人集会,选会首,共聚餐,实行自我保护;另一种是大神节,在此举行萨满出师会,并抬神出巡,此后作法时就可独立跳神了。有的当天还要祭仓神,成为祭犁日,从此开始活动。正因为如此,上巳节之后,人们就开始了农忙。 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喂。
该日民间有、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中国
在有在三月三逛庙会的习俗,每逢三月上巳节三,各种小商贩就会在街上摆起摊位,一眼望去就像是一条长龙,这也是全年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重庆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热闹非凡。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女儿节,是日本女孩子的节日,又称人偶节、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雏祭(雏祭り)。属于“五节句”之一的“桃之节句”(桃の节句)。本来在农历的三月三日,明治维新后改为西历3月3日。在女儿节期间,家中的成员大都尽量聚在一起祝福女孩子健康平安的长大成人,父母会为女儿设置阶梯状的陈列台,由上至下,摆放穿着日式和服的娃娃,这种娃娃在日本称为雏人形。日本平安时代受到唐朝上巳节(三月三)“曲水流觞”的风俗影响,人们用纸做成人形状,表示自己身体不适便转移到人形上,然后放入河水中流走。当前日本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在当晚把各式各样的人形娃娃随着河里漂流,祈求健康、平安。日本的男孩节则定于端午节。
在琉球,妇女会在海边洗女儿节摆设的玩偶澡,祈求健康。
韩国民间传说,三月三是燕子回归日,女人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踏青,野餐时吃杜鹃花饼,喝杜鹃花酒和桃花酒,同时以蝴蝶占卜婚姻等等。: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欢度佳节。
:以三月三为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叶和叶上痛饮其他如、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全家共餐,馈赠。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这一节日。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山村热闹非凡。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由于乌稔有、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来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庭围困在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找。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今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三月三日,是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来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排、打水枪。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
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相传在很久以前,野兽经常出入村寨伤人、损坏庄稼,为了保卫家园,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守猎、捕杀猛兽,盘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服部而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了记念民族英雄盘古,瑶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记念盘古的日子,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过去“三月三”,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以祭奠盘古,即妇女们休息做针线活、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却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纵林里对歌、谈情说爱、玩耍。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故事。据说很久以前,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地登上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春米和做;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和粽粑作为,用以祭礼堂里的,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鼎鼎大名的就是写的一次文人雅士从事禊的活上巳节动。“暮春之初,会于会稽之兰亭,修禊事也。”有了书圣的风雅前例,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好日子,更成了骚人墨客赋诗的好机会。《梦梁录》卷三《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就是指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事)赐宴曲江,倾都(全城出动,好大的场面)禊饮踏青。” 描写三月三盛况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
晋朝张华有《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
暮春元日,阳气,
甘雨,膏泽流盈。
习习祥风,启滞异生,
翔逸,卉木滋荣。
梁朝沉约有《三月三日率尔成章》
丽日属元巳,
年芳具在斯,
开花已匝,
流嘤覆满。
陈朝江总有《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
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北宫命箫鼓。南馆列旌麾。
绣柱擎飞阁。雕轩傍曲池。
醉鱼沉远岫。浮枣漾清漪。
落花悬度影。飞丝不碍枝。
树动丹楼出。山斜翠磴危。
礼周羽爵遍。乐阕光阴移。
唐王维有《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上巳节秋。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移凤辇,出龙。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来捧,画鹢去回。
苑树浮宫阙,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日,谁将洛水同。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青门外,小苑东。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明秦甸,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诗 郑风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以下的注释是写的。
赋而兴也。涣涣,春水盛貌。盖冰解而水散之时也。蕳,也,其茎上巳节叶似泽兰,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且,语辞。洵,信。吁,大也。浏,深貌。殷,众也。将,当作相,声之误也。 勺药,亦也,三月开花,芳色可爱。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祓除不详。故其女问于士曰,盖往观乎?士曰,吾既往矣。女复要之曰,且往观乎?盖洧水之外,其地信宽大而可乐也。于是相与戏谑,且以勺药相赠而结恩情之厚也。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词。朱熹不愧是先生,注释也不忘批判一下,忍不住说声“淫奔者”。 译:溱水河呀洧水河,春来涨满那沙洲。青年小伙和姑娘,清香拿在手。姑娘说道:且去游!小伙子说:虽游过;不妨再去走一走! 一走走到洧水河,地大人多真快乐!挤满都是男和女,又是笑来又是说,互相赠送香芍药。溱水河呀洧水河,河水深清起微波。青年小伙和姑娘。 一伙一伙真是多。姑娘说道:去看看! 小伙子说:已看过;不妨再去乐一乐!一走走到洧水河,地方宽敞人快活,挤满都是男和女。又是笑来又是说,互相赠送香。
后来的老夫子们,与相似,都把描写这些情形的诗说成淫诗。其实,他们自己也不能免俗。《论语 先进》记载孔子弟子曾晰的志向是:“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暮春三月,穿好春装,陪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一路吟咏着回来。多么有小资情调啊,引得孔子立刻对他的志向大加称赞。
纠错 关闭纠错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