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合理年采伐量测算系统 怎么倒入数据测算

森林采伐量 -
森林采伐量
林业企业在经理期内所计算和确定的容许采伐的面积(公顷或亩)和蓄积量(立方米)。因计算和确定的采伐量是经理期内的年平均数字,简称年伐量。一般以或组合起来的经营类型组分别计算,然后合并其结果,再确定全企业的年伐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和采运要求,合理安排伐区,确定采伐顺序(见森林采伐),以便通过采伐和更新,逐步调整现有的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了准确掌握森林变化动态,并结合经济条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采伐量要通过定期复查森林资源,重新加以确定。通常每隔10年进行一次,称为经理期。
人类是在林业经济活动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控制和调节森林采伐量的必要性的。14世纪欧洲一些国家首先提出区划轮伐法,以面积控制采伐量。
1759年德国的贝克曼分配法,是把经营类型现有蓄积量及达到轮伐期时预期生长量的总和分配到轮伐期各年。1826年德国洪德斯哈根提出学说后,又有法正蓄积法和龄级法(见)。
1836年德国K.L.马丁则提出按材积平均生长量计算采伐量。19世纪中,H.毕奥利提出对采用检查法,是在异龄各径级间按蓄积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以获得目的树种的最大生长量和优良材种。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森林经理工作,在《国有林森林经理规程》中提出按成熟度、林龄、林况、生长量等公式分别计算采伐量。
森林采伐量 -
森林采伐量
森林采伐量由主伐利用和间伐利用两部分的产量组成。森林调整按和异龄林分别进行。一般对同龄林采取皆伐或渐伐作业,对异龄林采取择伐作业。不同的作业方式需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目前世界各国计算采伐量公式已有100余种。
同龄林采伐量计算和确定采伐量所需的技术资料包括龄级表、林相图、和调查簿、动态调查材料(和量)、国家需材计划,该林区的林业长远发展规划等。但不同森林经营类型的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再加上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按龄级分配的差异,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变化,以及轮伐期长短和成熟林资源多少不一等因素,同龄林采伐量的计算不可能用一种公式完成。计算方法主要可分两大类:
①&面积控制法。同龄林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理想结构,是要求各龄级的林分面积相等。因此,为了调整现实林各龄级不合理的林分面积分配,首先应计算出年伐面积,然后再计算年伐蓄积量。计算公式有:按面积轮伐公式、按林龄公式、按成熟度公式等。
按面积轮伐公式为:& 按这个公式计算年伐量,是要类型内所有林分经过一个轮伐期都采伐一遍,并使各龄级面积保持相等。 按成熟度公式为: 按成熟度公式计算年伐量,是要在一个龄级期间内采伐掉现有的成熟、过熟林资源。 按林龄公式还因计算期的长短而分为第一林龄公式和第二林龄公式。□如果中龄林包括两个以上龄级时,只取靠近近熟林的一个龄级纳入计算范围。上述两式的年伐蓄积为: 林龄公式适用于成熟、过熟林占优势的森林经营类型,其目的是在2~3个龄级期间使采伐量保持稳定,并逐步调整龄级结构。 ②&材积控制法。主要是期望在轮伐期内有等量的年伐蓄积,并用材积控制采伐量。因此常用材积控制法结合面积控制法计算年伐量,以解决只用面积控制法造成年伐蓄积不稳的问题。计算方法大都出自法正林理论。影响年伐量计算的主导因子是现实林的蓄积量和生长量。近两个世纪来各国林学家提出按蓄积量和生长量计算采伐量公式有几十种。
森林采伐量 -
代表性公式
代表性公式
法正蓄积公式为: 式中V为经营类型的总蓄积;为轮伐期;为成熟、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本公式是根据法正林理论推导而来,只有当经营类型的龄级结构在均匀分配条件下采用才合适,由于算式简单,因子少,常作为粗略计算年伐量之用。 平均生长量公式为:
式中Z□、Z□、Z□、…、Z□为各龄级林分平均生长量;□□、□□、□□、…、□□为各龄级的蓄积量;□□、□□、□□、…、□□为各龄级年龄中值。平均生长量公式也是来自法正林理论。当经营类型龄级结构均匀分配时,采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使采伐量等于各龄级的林分平均生长量,以保证经营类型内永续利用。但当龄级分配不均匀时,就不能用平均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而应选择其他公式计算采伐量。在同龄林经营类型中,当成熟、过熟林占优势时,无论是平均生长量还是连年都处于下降趋势。如按平均生长量来确定年伐量,就会引起成熟、过熟林继续积压,造成和病腐率增加。反之,当幼、中龄林占优势时,由于幼、中龄林生长旺盛,平均生长量较大,如按它来确定年伐量就会导致在短期内采完少量的成熟林,而使木材生产间断或迫不得已采伐未成熟林。所以,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平均生长量作为确定采伐量的依据。
利用率公式为: □式中∑Z为当龄级分配均匀时,各龄级连年生长量之和;V□为法正蓄积量。此式与上述两个公式相似,仅适用于龄级结构均匀的经营类型。如龄级结构不均匀,采用此式也会发生较大偏差。
按林况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按林况需要进行采伐的小班面积之和;∑М为按林况需要进行采伐的小班蓄积之和;□为采伐期限。 异龄林年伐量计算&常用检查法,即用定期平均生长量调节控制采伐量,并要求在择伐后使保留林木的各径阶之间按蓄积仍保持一定的比例,以获得目的树种最大生长量的优良材种。这种方法要求定期对全林进行每木调查,根据前后两次调查结果,计算林分定期生长量:
式中Z为经营类型材积定期平均生长量;М□为本次调查的全林蓄积;М为上次调查的全林;C为调查间隔期内的择伐量;□为调查间隔期。所计算的定期平均生长量Z是作为调节控制下一间隔期每年择伐量的尺度。根据现实林各径阶的蓄积比例和调整森林结构的要求,确定每年择伐量是大于、小于或等于定期生长量。
森林采伐量 -
间伐量计算
抚育间伐是一种森林经营措施,即皆伐作业的经营类型在主伐前进行抚育性质的采伐利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间伐提高保留木的生长量和材种质量,也是获得中小径的一种重要手段(见森林抚育采伐)。其间伐量可达木材总产量的50%左右。计算抚育伐的采伐量,要预先确定以下4个因子,即:需要进行抚育间伐的面积;间伐开始期;每次间伐强度和抚育伐间隔期。
森林采伐量 -
年伐量的确定
森林采伐量
标准年伐量的确定
&经过计算和分析论证后所确定的森林采伐量的合理定额,称标准年伐量。它的确定,首先需要根据不同林种和经营类型的森林结构,选用几个适用公式进行,得出几种不同数值的年伐量;然后根据不同林种的经营要求,以永续利用为基本原则,统筹考虑当前需要和长远利益,结合具体经济条件与森林资源特点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一个最合理的年伐量数值作为一个经理期的标准年伐量。标准年伐量是上级主管部门下达计划和生产部门编制计划的依据。
用材林年伐量的确定&
用材林主要经营目的是生产木材。其年伐量的确定,当龄级结构不均匀时,要起到调整和改善龄级结构的作用,不应造成森林资源过伐,保证后继有林;在成熟、过熟林占优势时,要尽量延长现有成熟林资源的采伐年限,使现有成熟、过熟林达到自然成熟龄之前及时采伐利用;当幼、中龄林占优势时,只能在经理期内采伐成熟林。防护林年伐量的确定经营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木材采伐利用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对各小班因地因林确定采伐方式,其的计算方法要根据各小班林分的具体条件而定。
薪炭林年伐量的确定&
薪炭林主要依据数量成熟和更新成熟确定薪炭材的轮伐期。其年伐量一般采用面积轮伐公式计算。
森林采伐量 -
现行各种计算采伐量公式的计算都存在单一性的缺点,从而使计算结果带有局限性。最后分析论证所定标准年伐量也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事实上,森林采伐量受到许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现在许多国家多应用数学规划法,通过电子计算机确定采伐量最优方案。20世纪50年代以来应用最广泛的是线性规划。美国、日本、罗马尼亚、苏联等国先后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并在生产上得到应用。但当采伐方案具有多目标时,由于这种方法只规定一个目标作为目标函数,而将其他次要目标转化为约束条件处理。所以其最优解只是在一定约束条件的限度内表明为最优化而已。此外,还有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等。美国最近已提出在国有林使用FORPLAN模式,以解决多目标利用的问题。
森林采伐量 -
森林采伐量
大兴安岭森林采伐量减半&牧区风能告别油灯粪火 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 “现在改行种菜了。”免渡河镇农民鄂春生正在为地里的什锦山野菜、四叶菜、黑木耳浇水,“从前这个时候啊,我正抡起斧头在大兴安岭砍树呢,一天能砍好几十棵。”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因林而兴”的牙克石市成为典型的林木资源型城市,年采伐量高达500多万立方米,传统森林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高达八成。 “上世纪末,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牙克石经济结构因此失衡,发展陷入困境。”牙克石市委书记介绍说,“我们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富市,林木制品以精深加工为主,同时发展野生浆果、野生蔬菜、中草药种植和深加工。目前,全市木材采伐量已减至200万立方米,传统森林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不足2%。”林木资源节约了,但牙克石市经济发展势头不减,去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不砍树木了,鄂春生的收入并没有降低,“我把野菜卖给镇里的碧源野菜厂,就这一项,年收入有两三千元。” 同牙克石市一样,这些年来,整个都经历了资源型省区转型中的“阵痛”。内蒙古地上地下能源资源丰富: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天然气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陆上特之一;稀土等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森林、草原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资源是优势,但仅仅依赖资源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发展。过去,有人戏称内蒙古经济是“三原经济”——原煤、原木、原粮。原料输出,粗放经营,效益低下,浪费资源,缺乏后劲。如何避免一味“吃资源饭”?内蒙古提出积极、科学、合理利用、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包头市白云鄂博铁矿,富含铁、稀土、、等元素。但是,以前稀土、铌的回收利用不到10%,其他如钍、磷、锰等基本不回收。如今,着眼节约利用资源,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在开采中对需要保护的矿岩品种实施分穿、分爆、分采、分运、分堆;对选矿工艺进行改造,把矿石中的稀土、铌、钍等存储在尾矿坝内。目前,包钢的尾矿坝内已存贮尾矿1.5亿吨,成为包钢乃至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贮备库。 “过去包铝生产电解铝,耗能高、污染重,车间内的能见度不足百米。”包头铝业集团董事长芦林介绍说,包铝集团是内蒙古的电能消耗大户,进入新世纪以来,包铝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全部取代了旧设备,生产每吨电解铝的直流电单耗降低了1450千瓦时,并且有效解决了污染排放问题。仅改扩建后的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每年即可减少地下水开采200万吨。 据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局长苏青介绍,内蒙古严格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的落后产能,分类进行整改关停。2006年,全区停建和整顿130多个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清理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小企业近1200户,淘汰小煤矿、小水泥、小电石、小焦炭等落后生产能力3000多万吨。当年,内蒙古单位GDP能耗与上年相比下降2.5%。 循环经济成为主动选择 郁郁葱葱的樟子松围绕着白色的厂房,远处就是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走进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伊敏煤电公司厂区,发现这里采煤不见煤,发电见不到煤灰,也闻不到煤烟。 “产出后不落地,从露天矿通过封闭式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锅炉燃烧;发电产生的灰渣不落地,由皮带直接返排,回填露天矿坑,并恢复植被。”伊敏煤电公司副总经理银龙向记者介绍说,通过这样的煤、电闭合循环式生产方式,伊敏煤电公司实现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内蒙古鼓励企业进行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发展循环经济。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内蒙古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在全区重点工业园区和大型产业基地,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气、废水等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中水回用和生物质垃圾发电,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钢厂无废物。如果有,那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种新思路,使走上节能降耗与减污增效有机统一的新路子。在这里,炼钢产生的废渣经萃取后变成淡黄色的微粒,其中一部分重新成为炼铁的原料,另一部分用来制砖。包钢集团技术员李宗根说:“过去,废渣就近堆在一起,既污染环境,又占用土地。现在可不再为废渣发愁了。”循环利用的除了废渣,还有经净化可重新使用的污水、通过回收可用作水泥原料的粉煤灰等。 “出去一天,擦脸的毛巾就变黑了。”几年前,到鄂尔多斯市出差的一位公司职员在博客中如是描述。几年后,他故地重游:“第一个感觉是天格外蓝,看不到漫天的粉尘和大烟囱了,空气中散发着塞外高原特有的清新。”在推进循环经济中,鄂尔多斯市在企业搞“小循环”,开展废物利用;在园区搞“中循环”,构筑了煤—电—高载能产品及其废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废物利用、天然气—天然气化工及下游产品利用等几个循环链条;在全市搞“大循环”,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牧区人口20多万,生态环境得到自我修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在达拉特旗重化工基地,建设者们描述了这样一条产业链:煤开采上来,先提取苯、酚、等物质,然后再去发电。电厂提供能源用于乙和真空盐的生产,而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氯气则用来生产。产业链得到延伸,还创造了更多利润。“1吨煤价格200元,但仅提取1公斤锗就价值2万元。” 新能源终结“油灯粪火” “新能源项目的成功实施,让东乌珠穆沁旗草原上大部分牧民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着新生活。”在日前结束的“中国o西班牙太阳能示范项目”验收及示范推广会上,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牧民们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像他们一样,内蒙古已有15万户牧民家庭受益于新能源项目。 长期以来,由于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内蒙古牧区的能源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广大农牧民过着“油灯粪火”的生活。自上世纪60年代起,国家曾试图通过电网建设解决这一问题,但仅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一项,每公里就需投资数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且由于牧区单点能耗小,经济效益差。 “内蒙古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可利用风能、太阳能居全国前列。上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尝试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牧区人民生活。”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林莉说。从那时起,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计划,并确定了“小型为主,生活用能为主,生产生活相结合;民办为主,国家在产品研制和示范推广中给予经济扶持”的方针。 “小型风力发电机除了满足照明的需要,还让我家的黑白电视机第一次派上了用场。”提起当时自家建起的“小电厂”,东乌珠穆沁旗牧民苏和依然难掩内心激动。苏和当时还参加了培训班,学习如何管理和维护风力发电机。但是,随着内蒙古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型风力发电机已经满足不了牧区人民的生活,用上彩色电视机、电冰箱、DVD等家用电器成了牧民的新需求。于是,上世纪90年代初,内蒙古组织全国知名大学的研究人员研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研发出了适用于内蒙古牧区的小型户发电机组。 如今,内蒙古的小型风力发电机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一,还出口到、、及地区。内蒙古开发的“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在中美、中意等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世界银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中被广泛应用。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50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两成。 “我家现在用的这个发电机,是中美合作项目推广的产品,依靠风能和太阳能的结合互补发电。”苏和说。近年来,内蒙古还开展了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如中美合作“内蒙古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试验示范”、中荷合作“户用光伏供电系统示范测试”等。经过多年推广,已有400多万套小型风力发电机落户内蒙古牧民家庭。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41:3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采伐量测算,harvest level determination,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 ->
-> 采伐量测算
1)&&harvest level determination
采伐量测算
2)&&unmeasured cut
未测采伐量
Calculating method of unmeasured cut in continu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未测采伐量测算方法
3)&&determination of yield
采伐量测定
4)&&timber cutting volume
伐区采伐量
5)&&annual cut
Calculation formulae including predictor formulae for growth and deline of forest resources, the formulae for annual cut and filing data replac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suitable fordifferent operation systems in North and South China are inferred and demonstrated.
本文推证出适合我国南北方林区不同采伐作业制度的森林资源消长预测公式、森林年采伐量计算公式和资源档案数据更新计算公式。
6)&&Wood cut
木材采伐量
补充资料:森林采伐量
&&&&  林业企业在经理期内所计算和确定的容许采伐的森林面积(公顷或亩)和蓄积量(立方米)。因计算和确定的采伐量是经理期内的年平均数字,简称年伐量。一般以森林经营类型或组合起来的经营类型组分别计算,然后合并其结果,再确定全企业的年伐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和采运要求,合理安排伐区,确定采伐顺序(见森林采伐),以便通过采伐和更新,逐步调整现有的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了准确掌握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并结合经济条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采伐量要通过定期复查森林资源,重新加以确定。通常每隔10年进行一次,称为经理期。    概况  人类是在林业经济活动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控制和调节森林采伐量的必要性的。14世纪欧洲一些国家首先提出区划轮伐法,以面积控制采伐量。1759年德国的贝克曼分配法,是把经营类型现有蓄积量及达到轮伐期时预期生长量的总和分配到轮伐期各年。1826年德国洪德斯哈根提出法正林学说后,又有法正蓄积法和龄级法(见森林永续利用)。1836年德国K.L.马丁则提出按材积平均生长量计算采伐量。19世纪中,瑞士H.毕奥利提出对异龄林采用检查法,是在异龄各径级间按蓄积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以获得目的树种的最大生长量和优良材种。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森林经理工作,在《国有林森林经理规程》中提出按成熟度、林龄、林况、生长量等公式分别计算采伐量。    计算方法  森林采伐量由主伐利用和间伐利用两部分的产量组成。森林调整按同龄林和异龄林分别进行。一般对同龄林采取皆伐或渐伐作业,对异龄林采取择伐作业。不同的作业方式需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目前世界各国计算采伐量公式已有100余种。    同龄林采伐量计算  计算和确定采伐量所需的技术资料包括龄级表、林相图、森林分布图和调查簿、森林资源动态调查材料(森林生长量和枯损量)、国家需材计划,该林区的林业长远发展规划等。但不同森林经营类型的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再加上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按龄级分配的差异,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变化,以及轮伐期长短和成熟林资源多少不一等因素,同龄林采伐量的计算不可能用一种公式完成。计算方法主要可分两大类:    ① 面积控制法。同龄林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理想结构,是要求各龄级的林分面积相等。因此,为了调整现实林各龄级不合理的林分面积分配,首先应计算出年伐面积,然后再计算年伐蓄积量。计算公式有:按面积轮伐公式、按林龄公式、按成熟度公式等。    按面积轮伐公式为:     按这个公式计算年伐量,是要经营类型内所有林分经过一个轮伐期都采伐一遍,并使各龄级面积保持相等。    按成熟度公式为:    按成熟度公式计算年伐量,是要在一个龄级期间内采伐掉现有的成熟、过熟林资源。    按林龄公式还因计算期的长短而分为第一林龄公式和第二林龄公式。    如果中龄林包括两个以上龄级时,只取靠近近熟林的一个龄级纳入计算范围。上述两式的年伐蓄积为:    林龄公式适用于成熟、过熟林占优势的森林经营类型,其目的是在2~3个龄级期间使采伐量保持稳定,并逐步调整龄级结构。    ② 材积控制法。主要是期望在轮伐期内有等量的年伐蓄积,并用材积控制采伐量。因此常用材积控制法结合面积控制法计算年伐量,以解决只用面积控制法造成年伐蓄积不稳的问题。计算方法大都出自法正林理论。影响年伐量计算的主导因子是现实林的蓄积量和生长量。近两个世纪来各国林学家提出按蓄积量和生长量计算采伐量公式有几十种,以下介绍几种代表性公式。    法正蓄积公式为:    式中V为经营类型的总蓄积;u为轮伐期;m为成熟、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本公式是根据法正林理论推导而来,只有当经营类型的龄级结构在均匀分配条件下采用才合适,由于算式简单,计算因子少,常作为粗略计算年伐量之用。    平均生长量公式为:    式中Z1、Z2、Z3、...、Zn为各龄级林分平均生长量;m1、m2、m3、...、mn为各龄级的蓄积量;a1、a2、a3、...、an为各龄级年龄中值。平均生长量公式也是来自法正林理论。当经营类型龄级结构均匀分配时,采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使采伐量等于各龄级的林分平均生长量,以保证经营类型内永续利用。但当龄级分配不均匀时,就不能用平均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而应选择其他公式计算采伐量。在同龄林经营类型中,当成熟、过熟林占优势时,无论是平均生长量还是连年生长量都处于下降趋势。如按平均生长量来确定年伐量,就会引起成熟、过熟林继续积压,造成枯损量和病腐率增加。反之,当幼、中龄林占优势时,由于幼、中龄林生长旺盛,平均生长量较大,如按它来确定年伐量就会导致在短期内采完少量的成熟林,而使木材生产间断或迫不得已采伐未成熟林。所以,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平均生长量作为确定采伐量的依据。    利用率公式为:    式中∑Z为当龄级分配均匀时,各龄级连年生长量之和;Vn为法正蓄积量。此式与上述两个公式相似,仅适用于龄级结构均匀的经营类型。如龄级结构不均匀,采用此式也会发生较大偏差。    按林况计算公式为:    式中∑Z为按林况需要进行采伐的小班面积之和;∑Μ为按林况需要进行采伐的小班蓄积之和;a为采伐期限。    异龄林年伐量计算  常用检查法,即用定期平均生长量调节控制采伐量,并要求在择伐后使保留林木的各径阶之间按蓄积仍保持一定的比例,以获得目的树种最大生长量的优良材种。这种方法要求定期对全林进行每木调查,根据前后两次调查结果,计算林分定期生长量:    式中Z为经营类型材积定期平均生长量;Μ1为本次调查的全林蓄积;Μ为上次调查的全林蓄积;C为调查间隔期内的择伐量;a为调查间隔期。所计算的定期平均生长量Z是作为调节控制下一间隔期每年择伐量的尺度。根据现实林各径阶的蓄积比例和调整森林结构的要求,确定每年择伐量是大于、小于或等于定期生长量。    间伐量计算  抚育间伐是一种森林经营措施,即皆伐作业的经营类型在主伐前进行抚育性质的采伐利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间伐提高保留木的生长量和材种质量,也是获得中小径木材的一种重要手段(见森林抚育采伐)。其间伐量可达木材总产量的50%左右。计算抚育伐的采伐量,要预先确定以下4个因子,即:需要进行抚育间伐的面积;间伐开始期;每次间伐强度和抚育伐间隔期。      标准年伐量的确定  经过计算和分析论证后所确定的森林采伐量的合理定额,称标准年伐量。它的确定,首先需要根据不同林种和经营类型的森林结构,选用几个适用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几种不同数值的年伐量;然后根据不同林种的经营要求,以永续利用为基本原则,统筹考虑当前需要和长远利益,结合具体经济条件与森林资源特点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一个最合理的年伐量数值作为一个经理期的标准年伐量。标准年伐量是上级主管部门下达计划和生产部门编制计划的依据。    用材林年伐量的确定  用材林主要经营目的是生产木材。其年伐量的确定,当龄级结构不均匀时,要起到调整和改善龄级结构的作用,不应造成森林资源过伐,保证后继有林;在成熟、过熟林占优势时,要尽量延长现有成熟林资源的采伐年限,使现有成熟、过熟林达到自然成熟龄之前及时采伐利用;当幼、中龄林占优势时,只能在经理期内采伐成熟林。    防护林年伐量的确定  经营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木材采伐利用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对各小班因地因林确定采伐方式,其采伐量的计算方法要根据各小班林分的具体条件而定。    薪炭林年伐量的确定  薪炭林主要依据数量成熟和更新成熟确定薪炭材的轮伐期。其年伐量一般采用面积轮伐公式计算。    发展趋势  现行各种计算采伐量公式的计算因子都存在单一性的缺点,从而使计算结果带有局限性。最后分析论证所定标准年伐量也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事实上,森林采伐量受到许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现在许多国家多应用数学规划法,通过电子计算机确定采伐量最优方案。20世纪50年代以来应用最广泛的是线性规划。美国、日本、罗马尼亚、苏联等国先后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并在生产上得到应用。但当采伐方案具有多目标时,由于这种方法只规定一个目标作为目标函数,而将其他次要目标转化为约束条件处理。所以其最优解只是在一定约束条件的限度内表明为最优化而已。此外,还有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等。美国最近已提出在国有林使用FORPLAN模式,以解决多目标利用的问题。    参考书目   С.Γ.西尼津等著,徐国桢、陆垚森译:《森林采伐量的确定》,林业出版社, 北京,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