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吨多桉油精是蓝桉,在云南地区那里收购,价格是多少?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陆良县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8篇
  摘要:介绍陆良县桉树资源、产品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人民群众喜爱种植桉树的原因及桉树产业发展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阐述桉树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为桉树不是抽水机、不是抽肥机,桉树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未造成任何不良影响,也不是导致干旱的原因。并提出了桉树速生丰产林发展对策。 中国论文网 /4/view-3964810.htm  关键词:桉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陆良县   中图分类号:S792.39;S718.557;F41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5   1基本情况   陆良县位于云南高原东部,隶属曲靖市,地处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东西宽65.62km,南北长62.8km,总面积,地处乌蒙山南部延伸带,三面环山。山脉中部是平坦开阔的陆良坝区,略呈三角形,自东北向西南伸展,南盘江从中穿越过境,形成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是滇东北较典型的岩溶地貌。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龙海,海拔2687m,最低点是小百户镇石板潭,海拔1625m。   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冬干夏湿。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均温14.7℃,≥10℃的活动积温4458℃,年均降雨量958.2mm,太阳辐射总量125千卡/cm2,日照时间2242.5h,相对湿度为74%,无霜期246d。   土壤分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沼泽土、石灰土、水稻土等六大类,15个亚类,32个土属,66个土种。红壤在全县分布最广。   全县辖8镇2乡1农场140个村委会625个自然村13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1506人,其中农业人口558665万人,占88.47%。农村劳动力343635个,占农村总人口的61.51%。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1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6元。2桉树产业发展现状   2.1桉树资源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各树种的总称。陆良县从20世纪初开始引种桉树,种植于四旁,成为全县坝区、半山区主要的四旁树种;70年代曾大量种植,年省林业厅在陆良县开展了以桉树为主的薪炭林项目建设,年省计委批准了陆良林纸基地建设项目,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得到一定的发展,后因各种原因项目建设速度滞缓至停建;1999年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木材价格一路上扬,加之桉叶油价格回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带动下,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农民及干部职工投资以桉树速生林为主的建设步伐骤然加快。2007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种植经营桉树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真正做到了“地当田耕,树当菜种”的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林分的质量、产量和效益均显著提升。经调查,全县种植的桉树树种主要有蓝桉、直干桉、巨桉、史密斯桉、赤桉、柠檬桉、大叶桉、窿缘桉、细叶桉、邓恩桉等10余种,但以蓝桉和直干桉的面积和蓄积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据2008年陆良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桉树面积1.17万hm2,占人工林面积3.54万hm2的33.0%;桉树蓄积量40.1万m3(其中散生木及四旁树蓄积量4.4万m3),占人工林蓄积量130万m3的30.8%,主要是中幼林。在四旁树中桉树有142.9万株。桉树主要分布在海拔m的坝区和半山区。   2.2桉树产品用途及市场价   1)主材:陆良县桉树木材的主要用途是作煤矿坑木,目前市场收购价为:直径5~9cm的400元/m3左右,9~13cm的600元/m3左右,直径13cm以上的800~1000元/m3。   2)小径材及枝桠、根茎:桉树林抚育间伐出来的小径材,主伐作业产生的弯扭废材,以及少数林农更新造林翻挖出的桉树根,用于提供造纸原料和胶合板原材料,目前市场收购价为300~350元/t。   3)桉油:利用桉树的幼枝和叶可提炼桉叶粗油。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县的桉油产量达2000t左右,桉油收购价为50~65元/kg。陆良县主要有5个专业大户收购,年收购量占全县桉油产量的80%左右。   2.3桉树相关产业发展   2.3.1桉树种苗生产   1)采种受桉树种植业的拉动,出现了专门从事桉树采种的人员。据调查,全县有桉树采种人员200人左右,年采桉树籽种近2000kg(其中蓝桉约1100kg,直干桉约800kg,其他桉树籽100kg)。采种及销售除在陆良县范围外,还扩大到外县市及外省市。2011年桉树籽市场价为:蓝桉600~800元/kg,直干桉元/kg。   2)苗木生产陆良县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的专业户有100多户,培育的树种包括各种经济林、用材林以及各种珍贵的庭院及四旁绿化树种。全县每年培育的桉树苗近500万株,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大量销往周边县市及贵州等地。林业调查规划第37卷第5期保绍明,等:陆良县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2.3.2桉油提取   全县从事桉油提取的有200余户,其中常年熬油的占一半左右(大的桉树种植户大部分都自己支炉,一般都是季节性生产或隔年生产),每年参与采枝叶及熬油的人员达到1万多人,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2.3.3木片加工   受市场的拉动,陆良县从单一的桉树原条出售发展成为粗加工出售,实现了林产品的升级。据统计,全县已办理木材加工许可证从事木片生产的加工厂有9家,年加工木片达3.2万t(其中桉树木片占90%以上),年产值达1216万元。木片主要销往省内各造纸或胶合板企业。   2.3.4林浆纸一体化产业   云南陆良银河纸业有限公司技改后,已彻底实现了从草浆到木浆的转变,在本县规划的以桉树为主的造纸原料林基地已初步建成。一个以陆良县为基点,“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初步建成。2010年年生产量达38万t,年消耗木材纤维原料30万m3,年销售量248855t,年销售产值124424万元。3人民群众喜欢种植桉树的原因分析   在众多的造林树种选择上,桉树脱颖而出,成为适宜区域的首选树种,主要原因如下:   1)桉树全身都是宝,主干作坑木用材或生产木材原木、原条,小径材、枝丫和根做薪材或生产木片,枝叶提炼的桉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和日用化工行业,整棵树几乎没有浪费。   2)桉树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材期极短、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种植和经营管理技术简单。   3)种植桉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种植桉树第二年就可以修枝叶获益,产值在3000元/hm2以上,第三年就可以出售抚育间伐出来的小径材,5年后就可以进行主伐利用,且每年都可以修剪部分枝叶出售,投资回报快、回报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4)桉树产品销售容易,客户主动上门求购,足不出户就能出售,极大地方便了桉树种植户。   5)目前许多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少数家庭举家外出。因此,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种植和管理简单的桉树自然成为农民的首选目标,同时也避免了因外出而造成的土地荒芜。4桉树产业发展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1)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拉动了煤炭、交通运输、电力、医药、日化、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   2)以大莫古、小百户、芳华为主的3个桉树主要种植区,大部分农民通过种植桉树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3)桉树从种植到经营管护、修枝熬油、抚育采伐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许多人不出村、不出县就能打工实现收入,有效地减少和降低了因外出打工产生的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带来的社会问题。   4)陆良县的主风向西南方向大量的荒山荒地种植桉树成林,近年来县城的风沙受到了有效扼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5)由于桉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涌现了许多种植大户和种苗、经营、加工、营销等专业户,他们相互之间的拉动和带动,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通过桉树的种植,大幅度地提高了种植区林农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为实现林业现代化及大农业的现代化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观念新的新型农民。   7)桉树产业的发展能新增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为实现建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经济和现代工业强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5桉树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近年来,一些人散布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有毒”、“致旱”,甚至说政府已严令禁种、现有的桉树要全部砍除等,造成一定范围内林农的恐慌,严重影响了林农的积极性。这既没有科学依据,又没有政策法规依据。   5.1桉树是否是“抽水机”   有人认为桉树是“抽水机”,是因为桉树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林地土壤中的大量水分,会导致林地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林地和周边土地的干旱。中国林科院杨民胜研究员认为,虽然桉树生长迅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用水量相对较多,但是以水分利用率为标准,与其它树种相比,桉树仍属于节约水分的树种。例如,每合成1kg生物量(干质量),针叶树种松树需消耗水1000L,相思属、黄檀属、合欢属、水皮黄属、咖啡属等树种则需水800L以上,而桉树需水只有510L。可见,桉树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很高,产生相同的生物量其所耗水分最少。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主任徐大平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TreePhisiology》上,他认为,学术界已达成“桉树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这一共识。“桉树人工林涵养水源作用明显,桉树利用水的效率较高,生产相同的生物量只消耗其他农作物所需的1/3~1/2的水量”。桉树高效用水从叶片和嫩枝上覆盖一层蜡被就可见一斑。同时,在陆良县主要种植的蓝桉和直干桉的幼树叶片是垂直生长的,这就有效地降低了水分的蒸发,充分说明桉树利用水的效率。虽然速生期的桉树对水分需求较为旺盛,但其根系主要分布在地层50~100cm,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也只限于上层土壤,不会影响到深层地下水位,随着栽种年限的增加,桉树的生长逐渐减缓,对水分的需求将逐渐减少,逐步具备涵养水源的功效,这从幼树叶片垂直生长到中龄林桉树叶片平面生长也能得到验证,桉树并不是森林土壤的“抽水机”。   年,中澳科学家在雷州林业局开展了“桉树与水科研项目”研究,在河口和纪家林场2个观察点的3a生桉树人工林其年度水分蒸腾量分别为450mm和537mm,其水分蒸腾量只占雷州半岛年降雨量的1/3左右,也就是说,其水分循环是可以达到平衡的。因此,在降雨量大于800mm的情况下,桉树根系不吸收地下水,不会造成地下水的减少。而陆良年均降雨量达970mm,这表明在陆良县种植桉树人工林不会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而且,同其它林分一样,桉树人工林还具有一定的水源涵养作用。因此,桉树是“抽水机”之说是一个伪命题。   5.2桉树是否是“抽肥机”   桉树是否将土壤肥力抽掉,导致林地的地力衰退呢?澳大利亚JONNDavidson教授就桉树对林地土壤养分的消耗问题进行过实验,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对林地养分的总吸收量和收获带走量都是比较低的;福建林科院叶功富等人对长泰县岩溪林场和南靖林场的桉树养分循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如砍伐只取木材,而把树叶、树皮、树枝桠归还林地,则养分的损失仅占积累量的20%。陆良县种植的桉树主要是油和材兼用品种,人们不仅获取整株桉树,就连桉树林地上的枯枝落叶也不放过,桉树林地肥力衰退那是肯定的。但是,随着桉树经营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吃下了定心丸,经营管理的水平和积极性不断提升,采取了各种补肥措施,一些二代、三代萌发树也焕发了生机,土壤肥力得到了有效维持。   5.3桉树是否“有毒”   有人说桉树会排放一种毒素,因此桉树没有病虫害,致使没有飞鸟到桉树林中觅食,导致桉树林内“草不长,鸟不飞”。目前科学证明桉树是无毒的树种,而且还可以被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澳大利亚的动物考拉(树袋熊)生活在桉树林中,专吃桉树叶为生;此外,澳大利亚从南到北到处都是桉树林,各大城市的饮用水源的涵养林基本上都是桉树,澳大利亚人从未反映过桉树林区的水源不好,更不要说有毒了。再有,桉树有一种副产品—桉叶油,主要成份为桉醇,用途十分广泛。我国生产的桉油主要供外贸出口,在国内则用于香料和医药,产品有洗涤用品、香水、糖果、十滴水、清凉油、防蚊油、驱风油、瑞草油等。   在陆良县,4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20世纪70~80年代全县各地熬大锅药预防流感和百日咳的主料就是桉叶,在那个医疗水平还相对落后的年代,桉树为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陆良县一些头皮较多的人和皮肤骚痒者利用提桉油过滤出的蒸馏水洗浴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一些得“香港脚”的人直接用桉油擦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作用多年来却从未有人反映过有毒副作用。因此,桉树“有毒”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和现实依据的。   5.4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   桉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指对林分水平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客观地说,桉树人工林确实是集约经营的纯林,其生物多样性肯定不如天然林,但绝对没有严重到地上不长草的程度。这不单单是桉树林的问题,也不单单是陆良县的问题,这是全球所有人工纯林的共性,尤其是采取集约经营纯林的共性,如陆良县20世纪末在全县大面积种植的华山松林及柏树林,更不用说果树林及农作物了,因为人们为了获取土地经营的最大效益,就必须清除非目的其它植物。华南农业大学谢正生等人在广东雷州半岛5个不同地点桉树林下的调查结果显示,采集到的植物种类共有61科、127属、150种,结果证明,桉树人工林对雷州半岛森林植物的多样性并未造成什么影响。年,西南林学院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觉民对滇中高原人工桉树林植被恢复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与造林前相同林地对比,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性等不是减少而是增多。在少数情况下,桉树林下植被少,这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①初植密度大,加之桉树幼林生长较快,1a生幼林就能郁闭,导致林下阳光少,营养竞争激烈,造成植被稀少;②人工林抚育强度大,除草及时,高度集约经营,使得杂草难于生长;③个别地方在造林前其本身的植被生长就很少。   在陆良县,许多桉树种植户为了清除林地上的杂草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无法清除,杂草杂灌与桉树争夺水分和养分,严重影响了桉树的效益发挥,如板桥镇的方光海、小百户镇的高毅,大莫古镇的赵正荣等人的桉树林地皆如此;位于芳华镇韭菜坪水库边的桉树林,由于海拔高,桉树长势较差,近5年来均未对桉树林采取任何抚育管理措施,但其林内的生物多样性不比周边其它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少。其次,在陆良县的桉树林中均能发现有鸟、小动物、菌等。以上事实表明,桉树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并没有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   5.5桉树是否“致旱”   5.5.1云南干旱原因   2009年以来,我国西南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极严重的连旱,桉树及橡胶树致旱的传言不胫而走,尤其是2011年网络盛传《云南超3000万亩桉树林终酿世纪生态大灾难》的旧闻,更是把桉树指为罪魁祸首。为此,国家林业局、气象局组织专家开展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成因及桉树种植对旱灾的影响”专题调研,云南省也组织专家进行了系统分析。日,原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全省水利会议上以历史数据和专家分析,力证云南干旱的客观成因:①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隔阻,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于形成有效降雨;②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云南属于季风气候,由于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大气环流异常,偏强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云南省,阻断了孟加拉湾暖湿气流,而北方冷空气不易到达云贵高原腹地,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干旱的直接原因;③复杂的地质构造,云南属岩溶地区,且山区面积占94%,降雨径流大部分渗入地下或流入下游,难于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   5.5.2云南桉树林不可能影响大范围气候变化   据2010年第五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云南省现有桉树面积24多万公顷,占人工林的7.28%,占森林总面积的1.27%,而天然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84.53%。因此,小规模的人工林,尤其是极小规模的人工桉树林,是不可能对云南干旱乃至大气环流造成影响的。云南历史上出现旱年的年份比较多,近几十年来更是频繁出现,从公元1300年以来的691年间共出现干旱年211次,平均3.3年一次,其中大旱年76次,平均9.1年一次。建国以来共发生8次大旱且多以冬春夏连旱为主,连续3年的干旱是特别突出和严重的一次。而云南桉树大面积发展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此,营造桉树人工林与云南干旱没有必然联系,桉树“致旱”之说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6桉树速生丰产林发展对策   1)合理规划造林地,实行科学经营。在商品林规划范围内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种植桉树。注意森林类型的共融性和双赢性,森林景观的协调性。   2)根据各地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桉树树种和品系。   3)在土层瘠薄、生态脆弱的地方禁止发展桉树。   4)开展集约经营,进行平衡施肥,以补充林地土壤的养分。   5)选择合理的配置密度。桉树的造林密度不宜过大,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可采用1m×3m,1.5m×2m,1.5m×3m,2m×2.5m及宽行窄株配置。   6)在山地条件下,桉树造林应采用沿等高线穴状或撩壕整地。禁止全面整地,尽量保留造林地的原有地被物。   7)营造桉树与其他一些树种的混交林,如用圣诞树、黑荆树、相思树等与桉树混交,保留山顶、山箐、山脊生长较好的原生针阔叶林,与桉树形成块状混交林。   8)合理利用桉树林中的桉叶,其采叶范围控制在桉树树冠高度的1/3~1/2内,决不能掠夺式地采集桉叶。7结语   陆良县正在开展中低产林改造,在条件适宜的山区、半山区采用速生的桉树营造人工商品林应是首选。只要按照两类林的划分,严保全县4.92万hm2公益林的底线,坚持适地适树,合理规划,科学种植,注意保持原生态特征,发展桉树人工商品林可以带来可观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是陆良县经济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祁树雄.中国桉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曾觉明.滇中高原人工桉树林植被恢复功能的探讨[J].云南林业科技,2002(1):1-13.   [3]保绍明,吴建国.陆良县桉树资源现状及对策[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4):21-25.   [4]白成亮.正确评价桉树的“功过”[J].云南林业,2010(5):1-4.   [5]吴红军,谢耀坚,王志华.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与桉树种植关系分析[J].林业经济,2010(6):120-122.   [6]孙鹤章.云南干旱桉树无罪[J].印刷世界,2010(5):24-25.   [7]董文渊.森林、桉树与云南干旱之关系[J].云南林业,2012(2):42-4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jQuery("#div_box_iframeDIV12040").prepend("");桉油-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eucalyptus oil【来源】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处方应付品种】处方写桉油付蓝桉的挥发油。[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皮肤刺激药。用于神经痛。[用法用量】外
与"桉油"相关的文献前10条
目的研究桉油β-环糊精包合物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HAC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研究包合桉油的抗炎作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桉油β-环糊精包
正 桉油为皮肤刺激药,用于治疗神经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八五版一部的法定药品。桉油可分为桉树桉油和樟树桉油两大类,前者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后者为樟科樟属植物经水蒸汽蒸馏和减
本文是根据主要桉油贸易国家所作的一个概括评述。调查表明,当今世界每年对桉油的需要量为吨,贸易额达5—7百万美元。中国的桉油贸易量占了世界市场的极大部份(45%)
雷洲半岛地区所产桉油中含1~5%的苧烯和10~15%的对伞花烃,沸点与桉叶素相近,难以完全分离。本试验采用减压连续精馏工艺,由两座精馏塔来实现桉油的精馏。结果表明,用连续精馏工艺
目的研究桉油对川芎嗪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其最佳浓度。方法采用V-C水平扩散池,以流通量为指标,观察桉油及其在真空条件下分馏得到的各馏分和不同浓度的桉树脑对川芎嗪透过离体大鼠皮肤的
本文综述了国外及我国对桉油和桉叶研究的沿革及新进展。桉油部分介绍了生产情况,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应用;桉叶着重在营养成分的研究与应用。
正 桉油为桃金娘科植物兰桉(Eucaly 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树(Cinnamoum camphora(L)Sieb)或上述两科同属其它植物经水
目的 :考察促进剂桉油对丙酸氯倍他索 (CBT)乳膏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 ,通过比较透过量和皮层中量 ,分析在该制剂中是否适合使用桉油。方法 :采用直立式扩散池 ,考察了桉油在 0
通过水蒸汽蒸油试验,发现已贮藏半年多的风干桉叶,仍有较高的含油量。云南省弥勒产的直杆桉(Eucalyptus maidenii)得油率为4.14%,蓝桉(E.globulus)为
目的:制备并鉴定桉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证实应用包合技术改进桉油剂型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薄层层析法(TLC)、红外光谱法(IR)、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气-质联用法(GC-
"桉油"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
<font color="#0----06月11日 01: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薄荷桉油含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