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六中4中校歌

老工业基地改造专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吉林
新华网吉林频道 (
&&&&&抗日战争胜利后,吉林省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并存的局面。因而,同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教育制度。解放区,民主政府着手对初等教育进行恢复和改造。在农民群众中开展以普及时事政治教育为主、以学习文化、生产知识为辅的冬学运动。执行“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把中等教育的改造和发展列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办各种“抗大”干部学校、干部训练班。为支援解放战争和进行和平民主建设准备干部。国民党统治区,则推行“党化”教育和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教育。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横征暴敛,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事业已经奄奄一息。大中学校中反饥饿、反内战、争民主、要自由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一、解放区的文化教育&&&&(一)文化&&&&&在解放区内,东北民主联军、土改工作队,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新的大众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启发群众阶级觉悟,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人。&&&&1.文学艺术创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革命圣地延安和革命老根据地派来的文艺工作者,担负起了传播火种的任务。1948年春,建立起“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东北总分会吉林分会”(即吉林省文联前身)。由它发起,在大学中学爱好文艺的青年中,建立鲁迅文艺研究会,创办省内第一个文艺刊物《文艺月报》。&&&&2.电影艺术事业。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在长春的地下组织及时派赵东黎、刘健民进入原“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组织进步职工进行护厂斗争,反对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破坏阴谋。当年10月,建立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10月,东北电影公司改称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随后,又从西北电影工学队、东北文工团、东北青年文工团和其他解放区调来一批干部,还有的人是从香港赶来参加东影工作的,形成一支以解放区文艺干部为领导和创作骨干的新型电影工作队伍。“东影”成立初期,正处于动荡的战争环境,原有的设备也十分简陋,工作极其困难。“东影”一面自力更生地建设厂房,一面派出战地新闻摄影队,在枪林弹雨中抢拍了大量新闻素材,编辑成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生动地纪录了东北人民解放战争的光辉场面,反映了广大群众努力生产支援子弟兵的感人情景;在《三下江南》、《东满前线》、《收复四平》、《公主岭战斗》等影片中,纪录了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战斗场面;还在《解放东北最后战役》、《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纪录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部分实况。全片共17辑、106本,总长度为2.37万米。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东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还开始对艺术片、科教片、美术片、翻译片进行艺术实践,先后拍摄了《白帝梦》、《瓮中捉鳖》、《预防鼠疫》、《桥》等。&&&&2.无线广播。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北抗联干部王一和、乔邦信,同苏联红军一起接管了伪新京放送总局,建成长春广播电台,8月下旬开始播音。同年11月,吉林广播电台也开始播音。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进占长春和吉林后,长春电台停播。吉林电台部分人员撤往延吉。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派王建颖重新组建延吉新华广播电台(省电台),于日正式播音。宣传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和东北战场的胜利消息,宣传土地改革和人民政权的建立,有力地配合了建设东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3.出版事业。日,在吉林市创办了《吉林人民日报》。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逼近吉林市,该报停刊,7月在延吉市复刊,9月与中共吉东地委机关报《吉东日报》(含朝鲜文版)合并,仍称《吉林人民日报》,用汉、朝鲜两种文字出版。1947年3月,改为《吉林日报》。1948年春,移到蛟河县城出版。吉林市解放后,又返回吉林市出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还创办了《长春新报》,在长春市出版,共出版45期。1946年5月,由于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而停刊。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最后收复长春市,《长春新报》复刊。1948年3月,《吉林日报》社迁往吉林市后,不再出朝鲜文版。同年4月1日,创办了《延边日报》,1949年春,辽东省通化出版的《团结日报》和松江省哈尔滨出版的《民主日报》两种朝鲜文报纸与《延边日报》合并,改名为《东北朝鲜人民报》,在延吉出版。当时,吉林省的西部还有《胜利报》(中共辽北省委机关报》,东南部有《辽东日报》(中共辽东省委机关报)。《胜利报》后改为《辽北新报》,于1949年春合并于《辽西日报》。随中共中央辽东分局撤销,《辽东日报》同《安东日报》合并。&&&&(二)教育&&&&1.幼儿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民主政府一方面接收改造旧幼稚园,一方面创办新型幼稚园。日,省军区于龙井县创办保育院,省政府于延吉市也创办一所保育院,分别收军队和地方干部子女。1948年5月,两院合并,称吉林省保育院。保育院继承和发扬延安保育院“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革命”的光荣传统,实行寄宿制、供给制。在农村,为适应土改后广大翻身妇女参加工作和劳动生产的需要,许多地方开办了农忙季节性幼稚园,由当地村政府领导和管理,经费由农民群众集体负担。解放区幼儿园贯彻“保教合一”的方针。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建立各种防病、治病制度,定期为幼儿洗换衣服和被褥,并通过养奶牛、养鸡、种菜,改善幼儿伙食,保证幼儿健康。在农村,大忙季节性幼儿园,也都重视对儿童进行卫生常识教育,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使传染病、常见病大为减少。&&&&2.小学教育。解放区民主政府接收了日伪时期的小学校,将国民学校和国民优级学校改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或完全小学。取消国民学舍和国民义塾名称。小学分县立、区立、民办3种。民办小学为农民群众集体办学,由群众和师生动手修建校舍,用种学田、搞副业和农民代耕土地的办法,解决办学经费。县、区立小学由县区直接领导。各级小学均为国民教育性质。日,吉林省第一所国营企业办的小学――图们铁路职工子弟小学成立。1948年10月,省教育厅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关于改造、普及初等教育的指示,在办学形式上,尽量给贫苦学生以方便。除办全日制的小学外,还办早班、午班、晚班、雨天班、半日班等,以便利家庭贫苦和年龄大的儿童少年入学。对贫苦儿童入学的年龄、学制、课程设置等,都做了变通处理。农忙时准予学生请假。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试行“民办公助”的办法,鼓励农民集体办学;正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学田,以解决办学经费问题。在民办小学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省教育厅提出整顿民办小学,提高公立完小,建立中心小学的要求。规定公立完小由县教育科领导,民办小学由区政府管理,执行统一的教育方针、制度和教学计划。取缔民办校中的私塾。规定民办小学执行公立小学放假制度。一般民办小学,学生须在25人以上(个别山区例外),较大的民办小学应按照学生文化程度编班。要求各县教育科有重点办好一二所小学,取得经验,推动其它学校。农村各区建立中心校,选配干部,充实教师,以便在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帮助和指导民办小学。这个时期,小学校从1945年的1045所,增加到1948年的3677所;学生从1945年的92063名,增加到1948年的281837名。据吉林省教育厅1948年工作总结记载,全省小学教育具有三个特点:(1)学校普及到广大农村,每个行政村平均有1.1所学校,改变了旧社会学校集中于城镇,广大农村是教育空白区的落后状况。(2)小学绝大部分是群众自己办起来的民办学校,民办小学占91%。(3)学生成份发生了变化,贫苦儿童和青年普遍得到读书的机会。据舒兰县18所学校2144名小学生的调查,贫雇农子弟占84%。1949年,全省已有小学校7737所,其中农民群众集体办的小学4748所,占61%,厂矿企事业单位办的小学20所,占0.2%。共有教学班20586个,在校学生903681名,平均每万名人口中有小学生897名;教职员22853名,其中专任教师22206名。&&&&3.中学教育。解放区民主政府积极恢复、改造原有的中等学校,贯彻面向工农子女、实行民办公助的方针,创建一批新的中学。1946年,延吉、敦化、榆树、扶余、洮安、大赉等解放区相继建立中学。通化、临江、柳河、东丰、西安、抚松、扶余、辉南等县,分别办联合中学。解放区的中学分省立、县立、民办三种形式。省立中学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县立中学由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民办中学在省统一领导下,由群众自筹经费,校董会管理,执行民主政府规定的方针、学制,使用统一的教材。经费困难时,政府给予必要补助。1947年2月,省教育厅召开解放区中学教育会议,确定中学以培养初级干部为主的方针,强调教育要同生产结合、与社会结合,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帮助政府工作。从1948年末开始,在全省中等学校中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团工作,吸收进步青年入团,同时还在少年中开展了建立少年先锋队的建队工作。全省解放区各中学有一大批学生参加革命工作,为建立地方政权、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据1949年8月的统计,吉林省有普通中学81所,其中初中69所,高中12所;在校学生36319人,其中初中学生32995人,高中学生3324人;教职员工2314人,其中教师1559人。&&&&4.中等师范教育。1946年9月,东北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改造学校与开展冬学的指示》提出,把师范教育放在中等教育的第一位。当时师范办学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三三”制,即初、中级各3年,招收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一种是短期专修班,招初中毕业生或相当程度的青年,学习期间为半年到一年。至1949年9月底,吉林省共有师范学校8所,学生3507名,教职员80名。&&&&5.高等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政府接管了日本人办的龙井开拓医学院,成立龙井医科大学,后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吉东分校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延边医科专门学校。1945年12月,在延边建立龙井军政大学。1946年3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辽宁省本溪市创立以张学思为校长的东北大学。因国民党军进犯,该校曾一度转移到通化、长春,后又北撤到佳木斯。同年4月,省政府在吉林师道大学的基础上,重建吉林大学。后吉林大学一部分迁到延边,建立吉林民主学院。同年,中共辽北省委在白城子创建辽北民主学院。日,吉林市第二次解放后,恢复吉林大学,并将原长白师范学院的设备及部分教师并入该校,由周保中任校长。同年夏,东北大学由佳木斯迁到吉林市,与吉林大学合并,校名仍为东北大学。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正规大学。同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战争前沿阵地――九台县城郊创办长春学院,对投奔解放区的青年学生,施以革命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长春解放后学院停办。1948年5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将吉林工科职业学校改为吉林工业专门学校,11月14日正式开学。这些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支援解放战争和东北人民和平民主建设事业培养干部。&&&&1948年年底,东北大学改为以培养中学师资和经济建设人才为主,改系为院,改科为系,音乐、美术两科拨归鲁迅艺术学院,俄文科拨归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中国医科大学一部分由黑龙江省兴山迁至长春,成立长春医科大学。1949年初,东北大学由吉林迁至长春,接收国民党时期的沈阳东北大学、长春大学及长白师范学院的文学院、理学院和法学院的教职员300多名,学生2200余名,以及图书资料档案。同年,东北大学进行调整,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等10个系、2个预科班及6个专修科,增办政治学院。同年2月,延边大学在延吉市成立,朱德海任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民族综合大学。吉林省民主学院并入该校,延边医科专门学校改为延边大学医学院。延边大学设文学部、理工学部、医学部,农业专科。后将文学部改为社会科学部,将社会科学部和理工学部合并为师范学院,医学部改为医学院。&&&&解放区的大学初期均为短训班性质,没有固定学制。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第三次教育会议后,实行新型正规化教学。同年,吉林大学并入东北大学,开始向正规化过渡,本科学制三至四年,专科二年。解放区东北大学等院校开设中国革命问题、中国革命史及世界政治、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新民主主义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等课程。解放区的高等学校还不定期举行时事报告会、专题讲座、民主讨论,进行形势教育。东北大学等校,组织学生工作队到农村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发动贫雇农,算地主富农的剥削帐,开诉苦会,斗争地主,帮助农民评成份,分土地,建立农村新政权。1948年10月底,各高等院校对学生开展了时事政策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年底,各大学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团工作,吸收进步学生入团,成立学校团组织。青年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成为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者。&&&&6.成人教育。1946年,解放区掀起了冬学运动。按照吉林省政府《关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冬学学员以青年为主,首先吸收农工会、自卫队干部及积极分子参加。教材由省教育厅编写,各县区工作团发补充教材。1948年冬,蛟河、磐石、延吉、永吉、榆树等老解放区共有37.3万余人参加学习。到1949年9月,全省已有百万人参加冬学学习。&&&&7.少数民族教育。日,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施政方针中提出:“要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废止奴化教育”,“实行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延边专署接管了中等以上学校,各县政府接收了小学。还提出在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要“以民教民,民办公助,发动群众,兴办学校。”1946年9月,吉林省政府在延吉市建立民主学院,培养朝汉族干部。至1947年,延边解放区朝鲜族中等学校已从1945年的17所,发展到28所,增加64.7%。同时,还成立了通化市朝光中学、柳河县三源浦东明中学、海龙县山城镇海山中学、长白县朝鲜族中学。1948年3月,撤销吉林省民主学院,原教育系改为延边高级师范学校,原工业系改为延边工业学校。同年10月,成立延边医科专门学校。日,全国第一所民族高等学校延边大学在延吉市成立。当时,全省(不含通化、四平地区)共有朝鲜族中学40所,小学662所,在校学生121630人,教师3277人。各县朝鲜族小学一律使用经省教育厅审定并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1946年,前郭和镇赉两县开办蒙古族学校和蒙汉合校共28所。还有蒙古族群众自办的“自流式”小班10个,共有学生730名,1949年全部转为公办学校。&&&&1947年,吉林省已有4所回族小学,即九台县胡家村蜂蜜营回族小学、红石回族小学、六台乡团结回族小学、其塔木镇西山前槐回族小学。&&&&二、国民党统治区的文化教育&&&&(一)文化&&&&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进入长春,建立了正中书局长春分局、长春广益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等20余家出版发行单位,出版的图书有《中山全书》、《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史略》等。长春、吉林、四平、公主岭等地还出版了上百种期刊。&&&&国民党统治区,电影放映场所控制在私人手中,反动污秽的坏影片充斥市场。&&&&(二)教育&&&&1.幼儿教育。1947年,在长春、吉林等国民党统治区,有幼稚园14所,除东北电影制片厂和私立幼儿保育院外,其余均为教会或道德会所办。国民党统治区的吉林省教育厅曾转发过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设置办法》,但并未普遍实施。&&&&2.小学教育。在国民党统治区,将日伪时期的国民学校和国民优级学校改称国民学校和乡(镇)国民学校,各市、县设置中心国民学校。国民党政府在教育方面制订的基本政策是:消灭敌伪思想,确立三民主义教育,提高省民智识及体力水准;推行党化教育,强化学校的训导制度,各级教育行政人员和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教导主任要到省干训团接受政治训练。由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许多小学校舍破坏,门窗不整,冬季煤炭不足,有的校舍被军队拆毁修碉堡,有的被占作兵营。由于粮价暴涨,小学教员一月薪金尚不足购买一日之口粮,且长期拖欠工薪,教员生活无法维持。群众无心送子女入学,教员无力顾及教学工作,小学教育事业日见衰败。据国民党政府1946年调查统计,当时吉林市、长春市、公主岭市、伊通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永吉县、长春县、怀德县、双阳县、桦甸县、磐石县,共有小学校914所,班级3194个,在校生162942名,教师4094名。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32%,失学儿童为344280名。&&&&3.中学教育。1946年,国民党统治区废除日伪奴化教育体系,实行“三民主义”教育方针;恢复中等学校名称和初、高中各修三年的学制。在吉林、长春、九台、磐石、桦甸、双阳、伊通、德惠、农安等市县,共恢复和建立普通中学29所,其中省立中学23所,市立中学2所,私立中学2所;在校生约4万名,其中高中学生4000余名,初中学生15000余名;同时取消日伪统治时期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科书,恢复沦陷前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执行国民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令和法规。增加国文、英文、算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的教学时数。各中学开设公民课,向学生讲授“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礼仪、廉耻”、“忠孝、信爱、信义、和平”等内容。恢复“总理纪念周”和节日纪念活动,有些学校还制订“校训”、“校歌”,在教室悬挂蒋介石画像,布置“党化”教育的环境。在学生中还普遍实行“童子军”制度,建立童子军组织,讲授童子军课;建立、发展了三青团组织。&&&&4.高等教育。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在长春南岭成立国立长春大学,收容日伪统治时期各高等学校的在学生3000余名。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共24个学系。在吉林师道大学旧址建立长白师范学院,设教育、中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博物、家政、体育、音乐、美术11个系,有学生300余名。学制除医学院6年外,其它各系均为4年。此外,在长春还有私立东方医学院、私立文星学院(后改名为长春文法学院)、私立日新学院,以及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长春分校等。日,成立吉林省立中正体育专科学校。这所学校是由国民党吉林省政府主席梁华盛为蒋介石“献校祝寿”筹办的,招收专科学生两个班、师资训练班学生一个班,共112名(日停办)。长春大学设24个学系,系下不再设专业。长白师范学院设11个系。长春大学和长白师范学院执行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的教学计划,公共必修课有:三民主义、国文、英语、体育、军事训练。长白师范学院另有教育科目。长春大学、长白师范学院等校,实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实行学年学分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大中学校里,一律推行“党化教育”,监视进步学生的言行,实行特务统治。致使许多进步师生被抓被迫害。同时,学生中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争民主的革命斗争,日趋活跃。1946年底,北平发生美军士兵强奸女大学生沈崇事件。长春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等校学生上街游行,同全国学生一道抗议美军暴行。1947年,长春、吉林市各大学学生举行纪念“五四”讲演会,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斗争。&&&&5.成人教育。国民党统治区曾通令各县设置民众学校或中心国民学校,校内添设民教部,以利扫除成人中的文盲。由于当时政治腐败,经济濒危,民心不顺,扫盲教育并未付诸实施。
 新华网吉林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By Xinhua News Agency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需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记者:佚名 编辑:孙雪
上一条新闻: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目前评论总数共条
热点图片新闻
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未经协议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
????????????
????????????
备案号:吉ICP备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002号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河南街86号兴融商务13A 邮编:133000
广告业务及合作: 传真: 新闻热线: 2900119
新闻邮箱:ybnews[
延边州委宣传部主管
延边晨报社主办 延边好运传媒有限公司运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延吉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