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怎么qq隐身群里能看见吗群

请问怎样查看自己加入的微信群?在群没有说话的情况下。_百度知道
请问怎样查看自己加入的微信群?在群没有说话的情况下。
提问者采纳
入微信后,点击可以看到--发起聊天 --,在主界面的右上角有一个按钮。然后你就看到自己加入了那些群了,点击进去第一个选项就是
”选择一个群“
谢谢!真的是这样!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怎样知道哪个是群主呢?
拿就没办法看到了,不过群主能踢人,其他的只能加人.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退群了无痕 微信终于能让人愉快地退群了
[摘要]新版微信中,退群将不再显示“XXX已退出群聊”的字样。
(经检验,退群后群内不会显示任何提示 腾讯科技配图)腾讯科技讯(辛迪)2月16日消息,今天微信上线了一个令人感到颇为愉悦的新功能,退群将不再显示“XXX已退出群聊”的字样。操作方式同以前一样,打开群组的详细列表,点击下方的红色“删除并退出”按钮即可。自从微信群出现以后,我们经常被莫名其妙拉到某个群里,打开一看并没有几个熟人,说的也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从不发言,却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退群,于是不少人成为了群里的“活化石”。微信上线此新功能后,用户不用再碍于情面在群里逗留,不用改备注,也不用在夜深人静时偷偷退群了,可以说直击用户痛点。
[责任编辑:huitangdu]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查看: 130|回复: 0
昆山微信营销 - 让我们去看看各界精英人士是如何玩微信群的?
积分 威望0 点
激情7297 点
主题帖子积分
社区在线时间超过10个小时后,即可获得此在线居民勋章。
TA在日06时12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
社区主题帖达到100贴的时候,自动获得该勋章。
TA在日11时58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
最近做了一个调查,分两个群体,一个是以某杂志读者群,称之为 A 好了。截止目前是 100多人参与,参与调查的人群各行各业各地域都有,因为这份调查通过微信公众帐号展开,在手机上面进行,所以大抵是对移动比较熟悉的人群。二是以我好友为边界进行,最终 197 人参与(这个先结束了)。我们称为 B 调查好了。B 调查是典型的重度互联网人群,也可以说是精英人群,恨不得吃喝拉撒都在网上完成。两个人群有一些对比。
1、其实大部分人加入的群不足20个
在做调查之前曾猜测用户加入许多群会是常态,比如我加入的群数量超过 200。QQ 上更多,大约有 500 多个,变态的很。但结果并不是这样。
A 调查里,超过 100 个群的人群只有 15%。而在 20 个以下群的人群占比超过 41%。B 调查里,100 个群以上的 10%,群不足 20 个的达到 46%。
看着这个结果很有意思:
一是,越重度的互联网精英人群(B 调查),对于加入什么群越谨慎,选择更为自主。而泛互联网人群(A 调查)反而加入更多的群的行为要普遍些。具体原因没有跟进调查,但从下面沟通的情况看,是A人群明显商业目的更多一些、多处群发的行为比较普遍。B 人群则怕打搅比较多一些。
二是不管哪个人群,更多还是控制加入群的数量。群多了对于管理和消费、阅读都会造成很大压力。这点毫无疑问。
群的数量和关系链数量的数据差不多。大家误以为微博微信中都有好多好友,其实不然,平均下来80个好友了不起。几千人好友的几乎都是极少数又极少数。
2、每天看的群就更少了,不足 5 个
做这个调查之前,我猜测是不超过 5 个,因为我自己就屏蔽了那些绝大部分群,只保留了几个还不错的群。当然,工作群是其中之一,其他几个是和工作、兴趣紧密相关的群,如阅读、社交等少数几个精英群。
结果和我的猜测很相符。A 调查中 47% 只看 5 个以下。B 调查 45% 为只看 5 个以下。全屏蔽的则分别是 8% 和 7%。相差都不大。
之前还有一个选项,是全都看的人有多少?分别为 4% 和 5%。看 5 到 10 个群之间的都占 25%。
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人都加入的群少,但依然还是屏蔽大部分群。一进入群就屏蔽成为下意识的动作。
那么发言呢?A 调查中 62% 人发言不超过 5 个,B 调查中比例是 68%。如果加上全都不发言,那么两个比例就分别变成了 66% 和 78%。
其实,这两组调查数据有些样本小,如果讲讲一些大平台的数据大家就马上明白了:90% 以上社群参与者都是“沉默人”,不看也不说话。
3、群第一是工作第二是兴趣第三是扯淡
这个就不多展开了。分享一下其中一个调查的结果截图就好。反正结果很类似。因为和大的数据也很吻合。
4、好多人选在小群中活跃
大群好?还是小群好?我在这个问题上开始分裂了。
先说大数据的结果吧。毫无疑问,是大群。大的社群。一般指 50 人以上,但大家更潜意识认为 100 人或 200 人以上是大群。每天活跃社群一般占到全部社群的 10% 左右,几乎都集中在大社群上。今天我还特意向豆瓣的哥们求援,答案也是一样的。
调查结果正好反馈出了一个错觉。即好多人都选择了在小群活跃这个选项。小群指的是 50 人以下的群。
如你在什么群中活跃这个问题,A 调查 46% 说小群多。27% 说大群多。12% 的用户说一半一半。B 调查是小群 44%,大群 10%,31% 一半一半。
这个调查我还细分为看和发言两种,即喜欢看大群还是小群,在大群中说话还是小群中说话,不过结果都类似。
我仔细想过这个数据的差异,为什么个人认为的结果和实际大数据有这么大差异?答案可能和上面第三条有关,即大家加群一是工作二是兴趣三是扯淡,工作和扯淡群多是小群。因此产生了这种错觉。这和互联网人早晚都在干活的特点可能密切相关。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解读。你咋想的?
5、大部分人爱大群
上个问题说分裂,和这个问题也有关系。
B 调查先做,没有这个问题。于是在读者人群中重启新的调查并加入了这个问题。“加入群的话,你喜欢大群还是小群”。答案比较接近于刚说的大数据了,即大家还 是毫不犹豫加入大群,希望加入 200 人以上大群(含 500-1000 人群)比例为 42%。20% 人说只要超过 50 个就 OK。还有 26% 人喜欢小群(50 人以下)状态。
6、群中的时间你怎么分配的?
对于群所占据的时间,这个答案非常均衡。毫无疑问越来越多(26%)、单个群都少了但群多了导致总时间增多了(20%)、减少(31%)、没变化(21%)。基本也反映出群中的状态,即大部分人还是活跃在自己心仪的群中。
不过,这些调查都是很粗浅的小人群调查。当时进行,是希望能配合新书《社交红利2.0:起点即引爆点》(暂定名,预计可能5、6月出版)中的社群运营章节做一定的补充。配合调查,也做了一些用户访问,观察用户是如何被群和社群影响的。
因此,问卷调查 + 用户访问 + 大数据,结合在一起看,引发的思考远比这篇初步结果所揭示的要深入的多,如至少清晰回答了几个关键问题:
大群运营还是小群运营合适?
如何拉升用户在社群中的活跃,并长期维系?
社群运营在无数社群中如何脱颖而出?
用户是如何受到社群影响的?这种影响和社交网络中个人关系链有何不同?
只是,这些答案还有待推敲和考验,没法今天先丢出来。不如话题先留给读者,如果你有思考,不妨到公众帐号中回复我。咱们一对一先沟通下。
另外一点,这个社群调查面向的是微信中的群,但社群并非仅仅如此。从互联网蓬勃发展以来,BBS论坛就是常青树,也是主要类型之一。借着无线的东风,许多社 区、社群类 App 也迅猛发展。在手机上的用户行为和 PC 时代时截然不同。不同时代、不同产品类型,这对分析和研究社群的要求提的更高了。因此,调查只是补 充,后续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如有进度,我争取即时和大家分享。
/article/index.php?id=1
,,昆山微信定制
网站导航:
※ 注意:为了您更好更快的咨询,请直接跟我们在线客服留言问题!因为目前每日咨询量较大,可能回复会稍稍偏慢请谅解,但我们一定做到留言必回复。
※ 服务热线: ※
打开手机扫一扫
Powered by Discuz X3.2【iShout】高贵冷艳的精英人士如何玩微信群?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徐志斌,腾讯老员工,《社交红利》一书作者。目前正运营微信公众号:徐志斌和社交红利(shejiaohongli)。
最近整理关于如何在社交中引爆的新书时,涉及到了社群运营。越深入越发现是个庞大的话题,于是一开始着手搜集各个产品的大数据,另一方面做了一些调查。一些初步的结果已经揭示了些有意思的线索。虽然调查没有最终完成,不妨就初步分享下截止到现在的反馈。
调查分别做了两个人群,一个是以《社交红利》读者群中进行,我们称之为 A 调查好了。截止目前是 124 人参与,参与调查的人群各行各业各地域都有,因为这份调查通过微信公众帐号展开,在手机上面进行,所以大抵是对移动比较熟悉的人群。二是以我好友为边界进行,最终 197 人参与(这个先结束了)。我们称为 B 调查好了。B 调查是典型的重度互联网人群,也可以说是精英人群,恨不得吃喝拉撒都在网上完成。两个人群有一些对比。
一、其实大部分人加入的群不足20个
在做调查之前曾猜测用户加入许多群会是常态,比如我加入的群数量超过 200。QQ 上更多,大约有 500 多个,变态的很。但结果并不是这样。
A 调查里,超过 100 个群的人群只有 15%。而在 20 个以下群的人群占比超过 41%。B 调查里,100 个群以上的 10%,群不足 20 个的达到 46%。
看着这个结果很有意思:
一是,越重度的互联网精英人群(B 调查),对于加入什么群越谨慎,选择更为自主。而泛互联网人群(A 调查)反而加入更多的群的行为要普遍些。具体原因没有跟进调查,但从下面沟通的情况看,是A人群明显商业目的更多一些、多处群发的行为比较普遍。B 人群则怕打搅比较多一些。
二是不管哪个人群,更多还是控制加入群的数量。群多了对于管理和消费、阅读都会造成很大压力。这点毫无疑问。
群的数量和关系链数量的数据差不多。大家误以为微博微信中都有好多好友,其实不然,平均下来80个好友了不起。几千人好友的几乎都是极少数又极少数。
二、每天看的群就更少了,不足 5 个
做这个调查之前,我猜测是不超过 5 个,因为我自己就屏蔽了那些绝大部分群,只保留了几个还不错的群。当然,工作群是其中之一,其他几个是和工作、兴趣紧密相关的群,如阅读、社交等少数几个精英群。
结果和我的猜测很相符。A 调查中 47% 只看 5 个以下。B 调查 45% 为只看 5 个以下。全屏蔽的则分别是 8% 和 7%。相差都不大。
之前还有一个选项,是全都看的人有多少?分别为 4% 和 5%。看 5 到 10 个群之间的都占 25%。
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人都加入的群少,但依然还是屏蔽大部分群。一进入群就屏蔽成为下意识的动作。
那么发言呢?A 调查中 62% 人发言不超过 5 个,B 调查中比例是 68%。如果加上全都不发言,那么两个比例就分别变成了 66% 和 78%。
其实,这两组调查数据有些样本小,如果讲讲一些大平台的数据大家就马上明白了:90% 以上社群参与者都是“沉默人”,不看也不说话。
三、群第一是工作第二是兴趣第三是扯淡
这个就不多展开了。分享一下其中一个调查的结果截图就好。反正结果很类似。因为和大的数据也很吻合。
四、好多人选在小群中活跃
大群好?还是小群好?我在这个问题上开始分裂了。
先说大数据的结果吧。毫无疑问,是大群。大的社群。一般指 50 人以上,但大家更潜意识认为 100 人或 200 人以上是大群。每天活跃社群一般占到全部社群的 10% 左右,几乎都集中在大社群上。今天我还特意向豆瓣的哥们求援,答案也是一样的。
调查结果正好反馈出了一个错觉。即好多人都选择了在小群活跃这个选项。小群指的是 50 人以下的群。
如你在什么群中活跃这个问题,A 调查 46% 说小群多。27% 说大群多。12% 的用户说一半一半。B 调查是小群 44%,大群 10%,31% 一半一半。
这个调查我还细分为看和发言两种,即喜欢看大群还是小群,在大群中说话还是小群中说话,不过结果都类似。
我仔细想过这个数据的差异,为什么个人认为的结果和实际大数据有这么大差异?答案可能和上面第三条有关,即大家加群一是工作二是兴趣三是扯淡,工作和扯淡群多是小群。因此产生了这种错觉。这和互联网人早晚都在干活的特点可能密切相关。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解读。你咋想的?
五、大部分人爱大群
上个问题说分裂,和这个问题也有关系。
B 调查先做,没有这个问题。于是在读者人群中重启新的调查并加入了这个问题。“加入群的话,你喜欢大群还是小群”。答案比较接近于刚说的大数据了,即大家还 是毫不犹豫加入大群,希望加入 200 人以上大群(含 500-1000 人群)比例为 42%。20% 人说只要超过 50 个就 OK。还有 26% 人喜欢小群(50 人以下)状态。
六、群中的时间你怎么分配的?
对于群所占据的时间,这个答案非常均衡。毫无疑问越来越多(26%)、单个群都少了但群多了导致总时间增多了(20%)、减少(31%)、没变化(21%)。基本也反映出群中的状态,即大部分人还是活跃在自己心仪的群中。
不过,这些调查都是很粗浅的小人群调查。当时进行,是希望能配合新书《社交红利2.0:起点即引爆点》(暂定名,预计可能5、6月出版)中的社群运营章节做一定的补充。配合调查,也做了一些用户访问,观察用户是如何被群和社群影响的。
因此,问卷调查 + 用户访问 + 大数据,结合在一起看,引发的思考远比这篇初步结果所揭示的要深入的多,如至少清晰回答了几个关键问题:
大群运营还是小群运营合适?
如何拉升用户在社群中的活跃,并长期维系?
社群运营在无数社群中如何脱颖而出?
用户是如何受到社群影响的?这种影响和社交网络中个人关系链有何不同?
只是,这些答案还有待推敲和考验,没法今天先丢出来。不如话题先留给读者,如果你有思考,不妨到公众帐号中回复我。咱们一对一先沟通下。
另外一点,这个社群调查面向的是微信中的群,但社群并非仅仅如此。从互联网蓬勃发展以来,BBS论坛就是常青树,也是主要类型之一。借着无线的东风,许多社 区、社群类 App 也迅猛发展。在手机上的用户行为和 PC 时代时截然不同。不同时代、不同产品类型,这对分析和研究社群的要求提的更高了。因此,调查只是补 充,后续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如有进度,我争取即时和大家分享。
iShout 是 ifanr 一个接受读者,尤其是业内人士投稿,爆料以及分享心得体会的栏目。我们将选择优秀的文章登载在主站上并清楚注明出处。如果您希望将 iShout 投稿发布在自己的网站或博客上,请与 ifanr 主站同步发表。
您可以邮件: 和我们取得联系,Just Do It,马上和我们分享吧~
连接热爱,发现创新价值的科技媒体,传播有价值的发声文本。
加载中......
【iShout】高贵冷艳的精英人士如何玩微信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浪微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