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膜覆盖夏天要拆除吗

地膜大量使用 西北地区白色污染严重
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量逐年增加,残留的地膜对我国西北地区农田的污染在加剧、蔓延。尤其是新疆地区,已经成为“白色污染”的重灾区。在“垃圾堆”上种地肖付林是新疆玛纳斯县农民,30年前,正是使用了白色塑料膜,让他家40多亩棉田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而如今,埋在地下的残膜已经逼得他不得不在满是残膜的土地里种庄稼。在他家刚刚犁过的地里,半月谈记者随手捧起一抔土,夹带出的残膜就有4块,最大的长达30多厘米。事实上,由于增产效果明显,这些年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迅速普及,目前我国每年地膜投入量约为120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亿亩,涉及棉花、玉米等40多种农作物,并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严昌荣说,农田地膜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如此大规模应用,带来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如不加以解决,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进入4月之后,随着新疆各地全面展开春耕春种工作,残留地膜对农田的污染也到了最为直观的阶段。记者调查时看到,还在耕犁的农田里,废旧地膜密密麻麻地遍布田间,偶尔风起,灰白色的残膜或四处飘荡,或缠绕在地头枯枝上;而已经播种的农田,则是新膜盖旧膜,旧膜又落在新膜上。在过去两年中,自治区农业厅资源与环境保护站连续对新疆20个县的农田进行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当地农田平均每亩地膜的残留量达到17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其中,每亩地膜残留量在15公斤以上的农田占到近8成。在南疆的一些乡镇,最高的地膜残留量甚至达到40多公斤,按每年每亩铺膜4公斤计算,相当于给农田铺了10层地膜。一些农业技术干部感叹道:“过去是拨开土地找地膜,现在是拨开地膜找土地了。”“这已经是在垃圾堆上种庄稼了!”自治区农业厅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站长秦晓辉说,农民们大量使用超地膜,这样的地膜一扯就烂,无法回收,只能任其埋在地下。而多年来埋入地下的残膜碎屑,更是没有办法清理,成为农田的永久垃圾。更多危害尚未显露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地很多农民对残膜带来的危害并不十分了解,他们只是在翻地前用耙子简单清理一下,满地的残膜很快就被新铺的地膜覆盖了。能捡出的大块残膜,往往被农民就地焚烧,或干脆弃置田间地头;在不少地方,残膜堵塞沟渠,影响农田排灌;一些残膜甚至混入秸秆、牧草,毒死误食的牛羊……一些农业生态专家指出,“白色污染”已经超过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如不加快治理和防范,农田生态将进一步恶化。“这种污染具有累积性,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逐年累积,污染只会越来越重。”严昌荣说,最直接的后果是农作物减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播种时种子点到残膜上无法扎根,作物的出苗成活率和产量都受到极大影响。自治区农科院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作物产量随残膜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棉花为例,当土壤中残膜量达到每亩3.5公斤时,至少减产15%。一些农业专家指出,近年来,新疆各地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高新节水等技术,但作物的增产效果基本被残膜抵消。农田地膜残留潜在的后果还难以估量。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新疆著名农田水利专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农作物减产,但残膜会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还无法预判。”董新光介绍,我国现有地膜生产的标准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虽然规定了0.008毫米的厚度标准,但同时又规定,允许有±0.003的误差,这意味着厚度只要不低于0.005毫米,就属于合格地膜,这为一些企业生产超地膜打开了方便之门,执法部门对此束手无策。“治白”路漫漫大量地膜在农田残留,影响到我国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这一“白色灾难”,专家们开出了“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地膜”的药方。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还缺少有效的残膜回收机械,以及真正实用的可降解地膜产品,使得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工作困难重重。另据调查,由于费时、费力、费钱,即便是使用了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农民也不愿意清理地里的残膜。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农民孙文传告诉记者,粗略地清理一遍地表的残膜,每亩地要耗费一个人半天的时间;按每人每天150元的人工费用计算,雇人捡拾他家40多亩棉田中的地膜,至少要花费3000元。尉犁县农业局局长李忠坦言,缺乏实用、有效的残膜回收机械,已成为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的主要障碍之一。记者在新疆看到,春耕之前,各地最普遍的残膜回收方式是用拖拉机拖拽着搂草机或大型“耙子”,在农田里来回作业。据使用过的农民反映,这些由当地农机企业自行设计、生产的小型农业机械回收效果并不好,多次作业后,地表残膜的回收率依然不到50%,一半多地膜依然被埋入地下。鉴于“白色污染”不断蔓延的态势,一些农业部门的专家认为,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是尽快修改或重新制定地膜生产的国家标准,使执法部门能做到有法可依。在此之前,建议把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的地膜先纳入农资补贴的范围,引导鼓励农民使用相对较厚、易回收的地膜。另外,还宜加大投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地膜回收工作,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地膜生产、使用、残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运转机制。针对可降解地膜成本高,短期内还无法大范围应用推广的现实问题。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王新勇等专家表示,治理“白色污染”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地膜回收机械和可降解地膜的研发速度,使之尽快投入市场。作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可降解地膜,国家宜考虑给予生产企业或农民适当的补贴,形成示范效应,以利于推广。(记者 赵春晖 宿传义)
楼主暂未评论!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未来大事件
公司公告研究报告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西北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3.005页¥2.005页¥3.005页¥2.004页¥2.00 4页¥2.004页¥2.004页¥3.008页免费5页免费
西北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冀西北高寒区地膜覆盖对小南瓜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北方园艺》2006年03期
冀西北高寒区地膜覆盖对小南瓜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旱砂地小南瓜生育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创造了适合于小南瓜生育的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加快了其生育进程,单产量、单果鲜重和干重都优于对照,提高了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642.1【正文快照】:
冀西北地区5~9月份月均最高气温20.5℃~26.7℃,月均最低气温为5.8℃~5.9℃,日较差10.8℃~14.7℃。5~9月份每天的日照时数可达8 h以上,光照充足,这样的温光条件符合小南瓜生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形成高产优质的商品南瓜。但冀西北地区海拔高度1 400 m~1 500 m,年平均气温3.6℃,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孝斌,高旺盛;[J];山地学报;2005年02期
胡立峰,张立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南秋菊,马礼,甘超华;[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2期
张俊花;黄伟;张立峰;张凤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6期
杨莉琳,李金海,何存枝,毛仁钊;[J];干旱区研究;2002年02期
董孝斌;高旺盛;;[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南秋菊,马礼,甘超华;[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年02期
孙新章,张立峰,张新民,成升魁;[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南秋菊,马礼,甘超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黄伟;张俊花;杨福存;张立峰;;[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孝斌;[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红菊;[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韦庆;[D];吉林大学;2004年
石雪峰;[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梁秀华;[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蒋金丽;[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杜雄;[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王云超;[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高运青;[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侯大山;[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张俊花;[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兴业;韩志强;刘树强;;[J];中国草地学报;1986年02期
马洪锡;任文义;郭录彬;武瑞林;;[J];河北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张国林;[J];北方果树;1993年04期
刘继斌;;[J];蔬菜;1993年05期
张希近;;[J];杂粮作物;1993年04期
张希近;程柱;;[J];杂粮作物;1993年06期
张希近,庞万福,李振树,韩宋舜,王登社,高占旺,郭振国,刘福胜,程柱;[J];马铃薯杂志;1995年03期
乔海明,姚瑞,李秀明,李正春,赵世锋,陶国锋;[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8年S1期
吕进英,任永霞,郭郁频,王文涛;[J];草业科学;1999年02期
苑建石,吴振方;[J];河北农业;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楚燕杰;;[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王卫;;[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乔彦肖;邓素贞;;[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阎玉霞;王卫;;[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卫(作者分别为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韩素卿;[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王建勋?记者
焦同喜;[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樊书海;[N];中国文物报;2008年
邓书恒?实习生
杨彩明;[N];石家庄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北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热地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