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乐寿鸭业是要改为乐寿市吗

&&2楼& 9:16:32
帖子:39827
注册: 13:00:49
河北沧州献县五十大姓:
李、王、刘、张、赵,陈、杨、孙、马、高。
郭、孔、周、韩、齐,魏、杜、贾、宋、吴。
冯、崔、卢、彭、朱,董、曹、范、唐、郝。
樊、巩、于、吕、白,傅、胡、史、耿、阎。
徐、戈、何、郑、臧,路、孟、宋、安、田。
&&3楼& 9:18:40
帖子:39827
注册: 13:00:49
&随着遗传学、生育学、临床医学和民族学、社会学的发展,无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对遗传基因载体的显示形式――姓氏,引起新的重视。在我们的生活中,姓氏知识也直接与婚姻和公关相联系,更是敦亲睦族,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然而,在一些人心目中,姓氏仍被视为封建家族的理念。什么“五百年前是一家”、“一笔写不出两个×字”,也是种种模糊观念。以历史辨证唯物主义观重新审视姓氏,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和谐发展则是本届修志的任务之一。
第一节&&& 姓氏来源
献县姓氏,一般而言,都是炎黄子孙。传说中的伏羲氏是人类始祖。蒙昧社会不知传了多少年,传到少典氏,中华人群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少典氏分化为三个落族,这就是黄帝、炎帝和勖帝。炎帝首先从黄土高原东迁到江淮流域,黄帝又跟进到陕西、山西,在中原地带二者与东海沿岸的蚩尤部发生争夺战。最后,黄帝战胜蚩尤,炎黄二帝联合,连同蚩尤余部,共同组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由此产生若干地名、人名、部落、民族、方国。姓氏也呈链索反映,形成了以黄帝、炎帝两支系,互相通婚的一脉血缘大家族。
在人类自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姓产生于名之后,名产于姓之前。人类从其他动物中分化出来,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人类是以社会形态出现的,面对严酷的自然与猛兽,单个原始人的生存是不可思议的。成群的原始人在一起生活、劳动、交流思想,不互相称呼是不可能的,这样就有了最初的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的最早字典。许老先生说到“名”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黑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晚上天黑了,互相看不清面孔,因此用口自己报名,让对方知道。《说文解字》是从字形上对“名”的解析,从而推测名的产生。人类社会历史,是以几十万、几百万年计算的。而文字的产生,不过几千年,在此前之事,无文字记载。《说文解字》能对“名”的产生,提出这样的论断,是非常难得的。由此可见,名的产生要比姓的产生早若干年。
人类“名”的得来,是在残酷自然环境下逼出来的。比如大家围攻一只鹿,有人看到鹿向甲某的位置跑去,就高喊让甲某注意。如果甲某没有名,他就不可能知道在喊谁,整个围猎就可能失败。
“姓”字很简单,拆开以后是一个“女”字,加一个“生”字,女生为姓。姓是来自于女性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标志。在原始社会里,开始的阶段是母系氏族社会,“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最早的姓是随母亲产生的,而不是像后来,一般人的姓是随父亲。要了解姓氏的产生,应该先从图腾谈起。
在人口很少,活动范围很小的蒙昧时代,人们之间的交际面是很窄的。这个时候,只要能把周围的人区别开也就足够了。但是随着人口的繁衍,生产工具的改善,这一群人经常要与别的人群发生接触,区别族群又成为了大事。单个人的名,完成不了这一任务,于是产生了整个氏族的族名――图腾标志。
在原始社会里,几乎每个氏族,都把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作为崇拜物。认为自己就是起源于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这种崇拜物就是自己的保护神。这种神化了的物,叫图腾。氏族的名称,多来自于图腾。图腾是一个氏族,最易于区别其他氏族的特征。比如以“熊”为图腾的氏族,被称为“熊”;以“狼”为图腾的氏族,被称为“狼”。这此由图腾演变而来的氏族名称,就是最初姓氏的雏形。据考证,现在的凤、柏、龙等姓,都是源自图腾。但是,由图腾转化来的氏族名,虽然具有了区别人群的作用,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姓。真正姓的产生,是在人们度过了漫长的蒙昧期后,婚姻关系上升到一个新层次,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有意识避免近亲通婚时,才真正产生了姓。有了姓,男女能否通婚,就一目了然了。
对于“姓”《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姓,女所生也。古之神圣,因感天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由此可见,“姓”是个形声字,其中的“生”,既是读音,又表示从“女”得来的,“姓”的本义可以理解为: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属标志。
姬、赢、妫、姜、姚、姒等姓都带个女字,这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它告诉我们,“姓”本由女生,是由母族产生的。
这些至今仍带“女”字的古姓告诉我们,人类曾经有过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母系氏族社会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系氏族社会,孩子的姓,也由母系转变为父系。
在古代姓就是姓,氏就是氏,姓不等于氏。现在我们所说的“姓氏”是偏义词,在这个词中,只有“姓”有实在意义,“氏”只起补足音节,组成双音词的作用,并没有实在意义。但是在历史上,氏曾经具有特殊的含义,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姓者,因生而得也;氏者,因土而名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姓与氏的区别。姓是代表一种母系的承递脉络,主要是“分别婚姻”。而氏则是来源于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封地和采邑,主要功能是“分别贵贱”。氏的来源主要有四:一是来源于贵族的封地。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周王“封建诸侯,以屏藩周”,先后分封了70多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又把领地分成小块,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臣属。为了区别大宗、小宗,这些诸侯国名和诸侯国内封地名多数成为氏的名称。我们熟知的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如齐、鲁、宋、秦、邓、韩、魏、赵、吴、陈等国家名称,今天都成了大姓。诸侯国的封地再往下分给卿、大夫,这种封地叫采(读cài)邑。这此采邑名,也陆续演化为氏。除国、邑外,分封的等级还有关、乡、亭。这些关、乡、亭也像国、邑一样,被受封者的子孙取以作为氏。二是来源于职官。周代朝廷中专管占卜的官叫太卜,他们的后人就以卜为氏;专管收藏冰块的官叫凌人,后来凌就成了氏;管理钱财,类似今天银行行长的官员叫钱府上士,他的后人就以钱为氏。此外,还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军、金、监、谏等氏,均出自官名。三是来源于居住地。秦穆公的名臣百里奚,家住百里乡,就以百里为氏。姜子牙的后代住在营丘,就以丘为氏。另外还有东郭、西郭、东门、西门等等,都是来自居住地。四是来自祖父的名子或谥号。春秋初年,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被哥哥打败后逃往国外,其后人以段为氏。春秋时,鲁国人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后代以贡为氏。依据周朝的制度,诸侯国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曾孙不能再称公孙,只得以祖父的字或名为氏。如周平王的一个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为氏;齐文公的儿子有个叫公子高的,他的孙子溪就以“高”为氏;姜尚被周武王尊称为尚父,意思是:师之,尚之,父之,姜尚的后人有一部分以尚为氏。
战国以前,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分的,往往女人称姓,男人称氏,到汉代姓氏开始混用,并逐渐全部改氏为姓。现在我们见到的姓,绝大部分是战国以前的氏。
此后,原始的姓氏基本固定下来。至于后来因避祸改姓,皇帝赐姓,随主改姓,随妻改姓,少数民族随汉姓等,姓氏一直处在变动之中。
第二节&&& 本地姓氏
献县姓氏,系历史上多次北方民族土融合的产物。1979年,献县姓氏只有93个,此后,尤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又因婚姻或经商打工而涌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又出现新的南北姓氏大融合。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姓氏326个,其中单姓324个,复姓2个。5万人以上的大姓有李王二姓,分布广,遍全县。4万人以上的有刘张二姓,分布不但较广,且又相对集中。单看村名就有刘姓领头的村14个,张姓领导的头12个。2万人以下至1万人以上的姓有赵、陈、杨、孙四姓。1万人以下,5千人以上的有马、高、郭、孔、周、韩、齐、魏、杜、贾、宋、吴、冯、崔、卢、彭、朱、董、曹、范、唐、郝、樊、巩、于、吕、白、傅、胡、史、耿、阎、徐、戈、何、郑、臧、路、孟、宋、安、田、侯、许、黄、秦、石、尚、华、罗、谭、苑、邵、苗、段、解、乔、程、冉、林等。1000至500人的姓氏38个。500至100人姓氏66个,100至10人的有54个,10人以下的有93个。出现了姓氏结构两头尖的尜尜现象。
1990―2005年,这种少数姓氏大合唱的现象进一步发展。献县57万人口中,姓氏已由1990年的326个,发展到357个。中华民族常见姓氏为500个左右。2005年的献县姓氏已占到全国常见姓氏的60%左右。
献县姓氏从源流分,大半属黄帝姬姓系,不少属炎帝姜姓系。传说黄帝有25子(25个分支)得姓18个。今天刘、唐、路、陆、韩、张、姚、夏、陈、田、王、秦、赵、祁、任、史、乔、安、白、黄等都属这一脉。这十八个姓发展为101个方国,又派生出510个姓。单单一个姬姓,就派生出周、晋、燕、邵、毛、曹、蔡、霍、孙、鲁等。炎帝传说有6子(6个分支)但只有伯夷一支盛传于环渤海。今献县的吕、申、许、文、方、谢、崔、聂、柴、左、纪、芮、章等,都属炎帝姜姓系。尤其高姓、章姓的总源就在今献县大地。
李、王二姓,分布全县19个乡镇场,县城西北区多于东南区。刘张两姓也分布全县,但县南又多于县北。赵、陈、孙、杨四姓在全县星罗棋布,相对集中现象不显。乐寿镇居县城中部,孟、秦、战、习、明、路、钱、蔡、邱、吉、宗、仲、郜、施等姓分布相对集中。在淮镇聚居的有邢、沙、纪、夏、蒲、柴、毛、姚、辛及祝、景、商、康等姓。南河头乡则秦、苗、孟、单、谭、梅、习、蒋、郑等姓为代表姓氏。陈庄乡则邢、信、裴、叶、国、梁、姜、雷、裘、凌、臧、尚等杂姓为多。段村乡较集中的为温、殷、宗、祖、侯、边、谷、崔各姓。陌南乡有温、南、曾、岳、窦、雪、丰、段、尹、肖、娄、侯、傅等姓。张村乡处献县泛区中央,以张为首姓,杂姓很多,代表性姓氏有苗、马、娄、栗等姓。临河乡泛区西部,为献县西南门,分布有祝、巩、乔、尚、耿、解等姓。小平王乡为泛区东端,有梅、曲、温、栗、朱、樊等姓。韩村乡位县域东北角,有米、吉、支、狄、单、康、姜、姬、蔚、滕、邵等姓。垒头乡有沙、毛、南、苑、黄、辛、盖、耿、姜等姓氏。郭庄镇有多、钟、段、尹、钱、梁、尚、满等姓。高官乡则有芮、徐、巩、侯、耿、解等姓。商林乡有库、黄、柴、曲、侯、祁等姓。西城乡有孟、翟、顾、薛、金、蒲、荣、郎、谷等姓。本斋回族乡以哈马二回姓为代表,另外汤、华、景、邓等姓。河城街镇有孟、臧、倪、解姓。十五级乡则以远、燕、辛、傅、戴等为代表姓。
来源:献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4楼& 9:20:23
帖子:39827
注册: 13:00:49
[附]&&& 献县姓氏一览表
献 县 部 分 姓 氏 暨 人 物
源&&&&& 流
英&&& 烈&&& 名&&& 流
楚惠王将白邑(河南息县)封给堂兄公子胜,胜巨子晨定姓白。以邑为姓。
白文冠,回族,生于河间,秉性刚直,乐于助人,支持儿子马本斋抗日,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英勇殉难。
周武王建周,封五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人称蔡叔。后迁都来州称下蔡。公元前447年,被楚国吞并,国人以蔡为姓。
蔡芝朋,1915年生,后南旺村人,创办乡学,宣传革命,参与组织义勇军,奋起抗日,被敌剁手割舌剜目,依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蔡欣,男,1921年生,陌南乡后南旺,曾任中共邯郸地委书记。
蔡民,男,1927年生,段村人,曾任辽宁省农牧业厅督导员。
蔡兰英,邓庄村人,中国剪纸艺术家。
封地于陈建陈国。后来,陈被楚所灭。王族子孙以陈为姓。陈为妫姓的一支。北魏时,鲜族侯莫陈于孝子帝改革时改称陈。
陈钺,城东大陈庄人,自幼聪敏,文武兼习,15岁中举人,19岁取进士,点武状元,曾为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
陈瓒,1505年生,淮镇圈头村人,佐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清正廉洁,执法如山。
陈子珍,1906年生,小营村人,投身抗日为二区小队长,枪法超群,威震敌胆,后为区敌工委员,壮烈牺牲。
陈永惠,1897年生,彭村人,为拥军模范,劳动英雄,抗日著名堡垒户,夫范合及儿子先后抗日殉国,一家英烈。
陈光斗,1895年生,陈尧京村人,初读乡塾后从军,忻口抗日以战功升中将师长,归绥市长,后随傅作义和平起义。
陈玉珂,东抛庄人,行侠仗义,创办抛庄河北梆子科班,班主。
陈瑞起,男,1926年生,韩村乡回马营人,曾任北京电子计算机总局局长。
陈寿平,男,陈庄乡大陈庄人,曾任北空艺术学院院长。
陈金才,男,1954年生,工作于北京军区参谋部,正师级。
董,初指打绳的苹草。黄帝的后裔中有惠连氏,善打草绳。一年,尧帝得蛟龙(鳄鱼)数条,需专人饲养训练。惠连氏有叫董仑的甘当此任,教会鳄鱼各种把戏,尧赐名豢龙氏,并赐董姓为侯国。后为晋所并。
董玉虎,男,工作于北京国防科工委,高工。
董玉亮,男,1950年生,陌南乡西李村人,工作于解放军某部,正师级。
窦建德,山东漳南人,汉景帝国丈窦允后裔,隋末农起义军领袖,行侠仗义,重诺,建都乐寿称夏王。
窦尔墩,窦三疃人,武艺高强,清康熙年间,著名侠客,绿林好汉,抗击沙俄的民族英雄。
唐尧后人,范杜同源。唐杜氏,西周封于杜邑,(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后被宣王灭。杜伯第三子逃到晋国,其玄孙士会为上卿封于范(山西高平)后世姓范。
范合(齐昆岗),1900年生,彭村人,县境西部早期党员之一,献县第一任公安局长,抗战中于南城壮烈牺牲。
范德璞,1915年生,高码头村人,中医药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广受称誉。
范书章,男,1946年生于段村,工作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工。
范永昌,男,段村乡人,曾为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
范印华,男,1948年生段村乡彭村,曾任总政治部秘书长。
冯出姬姓。周武王弟姬高封于毕,称毕公。战国时,魏国毕万后裔毕长卿封于冯城,改以冯为姓。另郑国大夫郑简子采邑于冯,子孙姓冯。
冯道,号长乐老,五代时景城人,政治家,勤奋好学,擅长文章。历仕六朝十君,居相位二十余年,人称“不倒翁”。
冯克善,山东冠县人,嘉庆9―13年侨居献县,白莲教教主。授徒甚众,被官府所杀,终于献县。
冯异,(今山秋孝举一带),忠爱仁厚,有冯异进豆粥(说刘秀)掌故,光武帝开国元勋,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二。
冯秀荣,女,1944年生,段村乡东留路人,工作于兰市石化设计院,高工。
冯庆明,男,1930年生,商林三分村人,工作于北京农大,高级农艺师。
冯迈伦,男,1925年生于乐寿镇南街,曾任北京市外贸局局长。
出于姜姓,姜子牙一后人被封于高邑,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名姜溪,协助齐桓公有功,赐姓为高。高邑即后来秦汉的弓高、于今阜城北部,泊头市南部。汉属河间国,隋唐属乐寿(今献县)。金时析出属交河县。
高梦箕,祖籍北漳河,明鸿胪寺少卿,忠贞于国,危难不惧,后为“明末太子案”所系,身陷囫囹。
高梦尾,祖籍北漳河,明末清兵入侵,固守县城东门,率众奋博,英勇不屈,身中刀箭多处,并高氏亲属家丁近180人,壮烈殉国。
高芳书,尹店村人,目不识丁,性格豪爽,投身抗日,为县委敌工干部,胆略过人,县内做敌工工作最早,成绩最大。
高良俊,男,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
高小山,男,曾任中科院系统所院士。
高洪章,男,为献县第一位律师,高官乡南韩村人。
上古共工氏有个后代名叫句龙,为纪念先祖,句龙的子孙以龚为姓,既祖字共加父字龙,二字切为一体为龚。地望在湖南武陵。
龚杰,男,1927年生,商林乡北宗人,曾任武警总队政治部主任。
据《百家姓考略》所记:周武王灭商后,封虢仲于东虢,封虢叔于西虢,号为二虢,后被燕所灭,虢国王孙改姓为郭。东虢地在今任丘县东北。
郭长生,男,1925年生,小平王乡元昌楼,工作于广州军区某部,副军级。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殷商时期,殷王乙封子期于郝地,其子孙遂以郝为姓。
郝平,1920年生,东山角村人,投身抗日七区治安员,大义灭亲,抗战中壮烈牺牲。
郝巨为,男,1952年生,曾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审。
郝殿荣,男,1925年生,高官乡蒋高官人,曾任天津市地震局局长。
源于韩姓,周武王弟虞叔封于韩。战国秦灭韩,韩姓迁江淮,当地读“韩”为“何”。例:韩琦南逃时,关吏盘问姓什么?韩琦指一下河水,意为水寒,并书韩字,关吏读何(河)逃过一劫,遂改姓何。
何建立,男,1964年生,工作于北京电力科学院,博士后。
周武王得少昊之后封于侯,子孙以侯为姓。北魏孝文帝改革,令鲜卑贵族侯莫里,改姓侯。侯姓在发展中也有赐姓和随姓。
侯之鸾,男,1939年生,商林乡黄百户人,工作于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专技5级。
侯万文,男,1947年生于河街镇张坊,工作于解放军放牧大学,教授。
舜的后裔胡公满,原名妫满,娶周武王的孟姬(姬家长女)为妻,被封为陈侯,谥号为胡。其后代,多数姓陈,少部分姓了胡。所以陈胡同根。北魏鲜卑平民有的姓了胡。
胡豁达,1927年生,臧桥村人,新中国献县第一批律师,有清名能誉。
胡书经,男,工作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西周时,周武王灭商,大封诸侯,周武王尊崇三皇后裔,找到了神农(炎帝)的后世子孙,把他封在焦地,建立焦国,其后人都以焦为姓。
焦景华,男,曾为北京中科院半导体研究开发部研究员。
商汤姓子名太乙,姓名合称子太乙,他的一些子孙为纪念他,便将子太乙合成为一个字,孔。孔,左旁为子,右旁为大乙(太乙)。春秋时孔丘诞生后,天下孔姓都归这一支系,都以孔子为祖先。
孔维栋,男,工作于中科院生态环保中心,博士。
孔茂轩,男,1922年生于韩村乡东大屯,曾任吉林省粮食厅副厅长。
蓝,据《竹书纪年》纪载,梁惠王三年,秦王子向命封于蓝。其后以蓝为姓。又据《百家姓考略》:蓝姓系出芈姓,楚公子,(读门)封于蓝,后人以蓝为姓。
兰贵芳,男,1931年生于淮镇罗庄,曾任解放军第69军副军长。
第一大姓。颛顼之孙皋陶,为尧帝的“理”官,后代以理为姓,商朝有个理征,避官逃伊,幸靠“木子”(野果)充饥才活命。理李(木子)同音,以后儿孙改姓李。李姓建有12个政权,御赐姓李的也众。
李连壁,1882年生,陵上寺村人,天主教徒,慷慨好义,恭礼让财,送医舍药。
李辉,1919年生,侯陵屯人,铁笔李岱后裔,曾任建国县青救会主任,五区区长,袒臂抗战,壮烈牺牲。
李振花,女,1925年生,孔庄村人,投身抗日,为国捐躯,“英雄三姐妹”之一。
李星武,1890年生,张支根村人,行伍出身,官至福建省督导,抗战时,为四十八村联庄会总指挥,后接受改编。
李树松,1891年生,前孙村人,抗战时任献交县副议长,后为献县政协委员,著名开明士绅,义务医生。
李恩华,1940年生,双岭乡孙村人,县一中政治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省优秀园丁。
李汝银(活宝),荣军,对献县新中国杂技事业贡献突出,人称“活宝”。
李西岳,十五级东付庄,作家,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百草山》作者。
李倬章,县城西街人,曾任民国河南省主席。
李长生,男,1942年生于乐寿镇下淀村,工作于解放军某部,研究员。
李维升,工作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教育司,高级经济师。
李致(志)祥,男,1928年生于献县,曾任辽宁营口军分区司令员。
李森,男,1916年生于陌南乡孔庄,曾任北京林业大学副院长。
李瑞芬,女,1944年生于西城乡杨村,工作于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高工。
李月,男,1903年生,河街镇孟家圈人,曾任北京市区顾问委员会书记。
李光,男,1923年生于临河乡石疃人,曾任武警北京市总队政委。
李焕章,男,1925年生于小平王乡齐庄,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
李建新,男,曾任东方影视制作中心艺术总监。
刘氏源头有五:1、尧的后代刘累,其后姓刘。2、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3、汉代赐项、娄二氏改姓刘。4、匈奴人从母姓刘(汉与匈和亲造成。另刘邦大封同姓遂使刘姓遍布)
刘辟强,汉刘邦之孙,河间国首封国王,勤政爱民,墓在今陵上寺。
刘德,汉景帝刘启之子,河间国王,实事求是,修学好古,谥号“献”,人称“献王”,县名来由。
刘仲思,乐寿陈家口人,北齐著名农学家,为今金丝小枣的育种人。
刘炫,景城人,隋代著名经学大师,学识渊博,著作丰富。曾修国史,订历律,为太学博士。
刘尚用,明桥梁专家,单桥石桥的设计者,也是沧县杜林石桥的设计者。
刘廷楠,护持寺村人,乾隆52年进士,为广东河源、揭阳知县,入揭阳、嘉应名宦祠,与其子为“父子三进士,兄弟二翰林。
刘书年,廷南之子,道光25年中进士,翰林院编修,后为贵阳知府,执法严明,清廉高洁。
刘其年,书年弟,三岁孤,受兄教。道光27年中进士。初任御史,后为四川、雅州知府,有廉名。
刘筱萍,1918年生,辽宁铁岭人,1943年春与夫张鸿烈受八路军总部派遣来献县抗日,地下工作者,烈士。
刘汝明,1895年生,西抛庄人,行伍出身,国民党中央监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八兵团司令,上将军衔,人称忠孝将军。
刘锡钧,张村乡贾庄人,曾任沧州行署副专员。
刘东,男,1938年生,工作于北京中央信访局,正厅。
刘平,男,1924年生,南河头乡刘庄人,工作于成都军区卫生部,正师级。
刘庚寅,男,1926年生,陌南乡孝举人,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会会长。
刘广炬,男,1946年生,垒头乡刘垒头村人,曾任天津市司法局局长。
刘旭升,1929年生,王尧京人,曾任沧州市人大副主任。
刘书田,男,1920年生,段村乡柳杭人,曾任水电部副部长。
刘英,1924年生,十五级乡杨村人,曾任河北省人大副主任。
刘勇,男,段村乡柳杭人,曾任水电部党委书记。
刘庆隆,男,1924年生,十五级乡西韦庄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审。
刘寿坡,男,1929年生于垒头乡沿村,工作于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
刘广州,男,1942年生,临河乡石疃人,工作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高工。
刘俊法,男,1946年生,陌南刘中旺人,工作于中国化工十三化建,高工。
刘尔铎,刘东城人,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帝的后人终,封在平原县的陆乡。终的子孙便以陆为姓。又齐宣王封少子(季达)于陆乡,后代也以陆为姓。北朝步陆孤氏也改姓陆。加春秋陆浑国的陆姓共4源。
陆秀英,女,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罗,本意为网,罗网是扑鸟的器具。上古有一部族,将罗网和鸟做为图腾标记,自号罗人。武王伐纣中罗人功高,被封为罗子国。春秋时为楚所灭,遗民迁到枝江,以罗为姓。
罗敬辉,男,1933年生,段村乡南留钵人,曾任山西省军区政委。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救魏有功,封马服君,其子孙称马服氏,后来渐省为马。此为正源。奢之孙马兴迁山西扶风,西汉成大姓。另一支马师氏,郑穆公后裔。后省称马氏。回民崇尚以穆罕默德为名,“穆”多译为“马”,故回民多马姓。
马本斋,1902年生,回族,东辛庄村人,行伍出身,“七?七”事变后,组建“回民支队”抗日,加入共产党,为回支司令员转战冀鲁豫,民族英雄。
马桂轩,本斋西村人,性格豪爽,热心教育等公益事业,曾任县协常委,致力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发展。
马国忠,本斋村人,曾为本斋清真寺管委会负责人。
马庆功,男,1923年生,本斋东村人,曾任广东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马国超,男,1940年生,本斋东村人,曾任海航某部政委,马本斋之子。
马菊吕,男,1939年生,工作于北京市空军科研所,正师级。
据《通志?氏族略》所证,商汤的后人,宋微子的裔孙名叫牛父,在宋为官,作战牺牲立了大功。其子孙便以牛字为姓。
牛鸾,1481年生,由山西迁居县城西街,明正德进士,官至山东兵部副使,清正廉洁,深得众爱。
牛振华,县城西街人,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
牛易心,男,1931年生,献县西街人,曾任昆明军区司令部第三部部长。
黄帝之孙为颛顼,颛顼玄孙名“坚”(原字竹字头下一个钱字)铿,“坚”铿调制的野鸡羹十分鲜美,教给大众,大众体健;献给帝尧,尧封之于彭,建大彭国(徐州)。传说活了800岁,配49妻,生54子,子孙姓彭。
彭子经,(彭估家),1876年生,砖瓦窑村人,承祖传秘方专治红伤,破伤风,毒疮及“起砂子”,方园百里,广施医术。
彭翠峰,男,1941年生,陈庄乡牛辛庄人,曾任内蒙军区司令员。
彭秀莲,女1945年生于小平王乡东贾庄桥,工作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高工。
齐中彦,男,1929年生于商林乡南漳河,工作于解放军总政治部。
秦源于嬴姓,皋陶后裔非子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亭,后建秦国。秦亡,王族子孙都以国为姓。另一支源于姬姓周公旦之子伯禽,食邑于秦,子孙以邑为姓。
秦堡,单桥村人,单石桥建桥会柜头。
秦步云,三乡疃人,清光绪年间武进士,为光绪殿前卫士。
秦良玉,女,明代名将,中国历史上最早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
秦殿君,1900年生,王三疃人,名医,医德高尚,悬壶济世,爱憎分明,泽惠乡里。
秦玉楼,1907年生,北单桥村人,热爱集体,克己奉公,带头办社,省劳模。
秦润芳,北单桥村人,积极抗日性格耿直,为抗日区小队长。
秦天和,男,1926年生于陌南乡秦中旺,工作于广东省工业厅,副厅级。
秦宝轩,男,1923年生于西城樊庄,曾任新疆军区师政委,北京广播大学院长。
秦桂英,女,1938年生,南河头乡北单桥人,曾任北京人民大学编审。
张培修,原名秦润秋,化名张拱、张培修,男,1921年生,南河头乡北单桥人,曾任安徽合肥市人大副主任。
曲凤图,男,1926年生,礼村人,曾任解放军12军军长。
据《百家姓考略》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封姬姓司徒于芮,建立芮国,称芮伯,其后人以芮为姓。
芮清凯,男,高官乡支家务人,曾任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
石广志,1929年生,献县东丁楼人,曾任六十八军副军长,在抗美援朝奇袭白虎团战斗中为穿插营长。
周公旦平定由纣王之子武庚挑起的叛乱之后,因为纣王长兄微子启表现较好,周成王将微子启改封于宋,建宋国,都商丘。公族皆以国为姓,世代姓宋。
宋昆,男,曾工作于国家统战部。
周文王后代,惠孙之孙,以孙为姓。孙叔敖后人,以孙为姓。战国时,田完由陈徙齐,屡建功勋,齐桓公赐姓孙。
孙振,1919年生,北留钵村人,笔名雪克,《战斗青春》作者,文革遭受迫害,晚年完成创作《无住地带》。
孙西华(黎明),孙大马人,曾任河南省委顾委主任。
孙毅,男,1919年生,河街镇大孙庄人,曾任国务院信访办公室副主任。
孙谦(孙二),青年投身抗日,为县手枪队长,威震敌胆,后为县大队长,曾任北京军区后勤部装备部长。
孙书贵,小李庄人,曾任辽宁省军区政委。
孙鸿泉,淮镇中街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宣传部长。
1、大禹之后,武王封在谭地建谭国称谭伯。后被齐桓公灭。谭伯的子孙以谭为姓。此为姒姓谭。2、瑶畲苗族的英雄祖神盘王的后代也姓谭。此为巴南谭。
谭和府,女,1891年生,谭庄村人后嫁牛辛庄村,抗战时期著名堡垒户。
谭城,男,1932年生于南河头乡谭庄,工作于化工部政法司,高级经济师。
1、周文王的后裔,失国出逃者姓王。2、周灵王孙宗敬,迁太原为太原王,子孙旺、王。此二者为王姓大宗。另有琅琊王、秦代大将王离之子,元,子孙姓王。3、太子晋的后裔由王氏转王姓。另外帝王赐姓,冒姓,改姓少数民族汉化多端,全国21地望。商林一村八大王。
王余佑,1615年生,别号五公山人,新城县人,落藉献县,精文善武,兵略家。著有《乾坤大略》、《诸葛阵图》等。
王睃,景城人,智勇双全,率军征伐,屡立奇功,唐开元名臣,历仕唐高宗至玄宗五朝。
王金,裴道义子,单石桥修建的主要募化者,集募足迹南至金华,北及黑龙江,遍布大半中国,逝葬单桥村东。
王汝生,字东旭,西高坦人,武术家,以形意拳著称,与弟子武术大师吉万山擂台打败俄大力士,《武林志》主角原型。
王焕琳,1918生,多才多艺,助人为乐。
王国珍,男,1935年生于陌南乡杨同庄,曾任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王信,西段村人,抗日时二区区长,被捕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王书科,男,柳椽人,曾任新疆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
王瑞岭,男,曾任北京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瑞璞,男,1922年生,西城乡赵义楼人,曾任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
王汉青,男,工作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王少彬(王傻子),1919年生,元昌楼人,抗日时任县手枪队长,敌工部长。
周文王的后裔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受封于魏,其子孙以魏为姓,另战国的秦国穰侯魏冉,源本楚国后裔,本姓华;子孙以魏为姓。今有写作“卫”。“卫”为“o”的简体,另有o(卫)姓,不可相混。
魏化杰,男,1924年生,河街镇魏家村,曾任解放军42军军长。
魏子正,男,1932年生于献县魏家庄,曾任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副院长。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时,周武王封儿子虞叔于唐,称唐虞叔。唐虞叔儿子名良采邑于解,称解良。其子孙以解为姓。
解恒,男,十五级张大马人,工作于公安部,副部级。
姬姓后裔。周宣王子尚父,幽王把他封为杨侯,子孙以杨为氏。又武王第三子封于晋,晋武公第三子伯侨被封为杨侯。北魏后,有些北方民族也改杨姓。
杨月波,1912年生,砖瓦窑人,琴棋书画,皆有所成,尤精武术,以形意拳、六合枪著称津门,名响乡里。
杨锡怀,男,1963年生于西城乡杨家村,工作于东北大学,教授。
杨佩先,男,1919年生,小平王乡元昌楼人,曾任中央党校秘书长。
杨再春,中大屯人,武侠。
黄帝的一个孙子改进了弓弩,使其加固、增力效远、黄帝表彰,赐他张氏,即姬张。此为张姓主源。又有晋大夫解张,封为张侯,其子孙以爵号张为姓。
张衡,(公元78年生),字平子,河间国名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天文家,人称科圣。
张鼎彝,尹屯村人,清末进士,曾任陆军部主事,民国一、三届国会众议员,度支部长。
张辉廷,(张老辉),张村乡前尹庄人,民族工业资本家兼地主,县域内民族工业首倡者。
张克侠,1900年生,候陵屯人,著名起义将领。曾任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
张濂,小垛庄(今属沧县)人,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民国众议员。主编民国十四年《献县志》。
张申府,小垛村人,张濂长子,哲学家,中共创始人之一。
张岱年,小垛庄人,张濂三子,当代著名哲学家,著述颇丰,曾任中华孔学会长,北大教授。
张仲瀚,1915年生,崔尔庄人,早年投身革命,后任国家农垦部副部长。为“南泥湾大生产”重要实践者,新中国军垦事业开拓、领导者之一。
张同占,1918年生,西樊屯(今属武强)人,积极抗日,曾任七区宣传委员,革命烈士。
张本林,1927年生,南河头村人,全县首办农业合作社,劳动模范,曾任村支书,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九大代表。
张春苓,女,1924年生,孔庄村人,投身抗日,壮烈殉国,为“英雄三姐妹”之一。
张克(姓董),县城北街人,抗日十区区长,被捕,敌人诱降,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张鸿烈,张旺屯(今泊头市)人,抗战时曾任伪县长,系地下工作者。
张访,男,1916年生,县城西街人,曾任新疆日报社高级编辑。
张杰,男,1934年生于河街镇九张庄,工作于天津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
张俊忠,男,1939年生,陈庄乡许能屯人,新疆建设兵团高级工程师。
张建文,男,1930年生,陈庄乡许能屯人,工作于北航司令部,军级。
张汝祥,男,南河头乡范庄人,曾任北空第十军军长。
张鹏,男,1921年生,段村乡柳杭人,曾任沈阳市文联副主席。
张兆凯,男,1923年生,小平王乡齐庄,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
周穆王平定徐偃王叛乱,全仗造父驾车的飞速,才得以把穆王安全护送回京。穆王赐造父赵城(山西洪洞)作为封邑,造父的子孙姓了赵。另因帝王赐姓、冒姓等改姓赵的也不少。
赵振声,1894年生,景县人,神学、哲学博士,全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直隶东南教区首任华籍主教,主张教会革新。
赵连轩,1940年生,乐寿镇侯庄人,县直属库保管员,奉献敬业,连续22年被授县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
赵中光,1928年生,深泽县人,曾任中共献县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一生廉洁奉公,关心群众,堪称公仆。
赵福星,男,1940年生于陌南镇陌南村,工作于空军第一研究所,高工。
赵如璋,男,1923年生于临河乡赵三角,工作于国防科工委,正军级。
赵学义,张村乡大章人,曾任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
战国时,郑被韩并。公子鲁逃到淮阳,改姓为郑。郑国始祖郑庄公,为后稷二十五代孙姬后稷姓姬是黄帝后裔。后稷母有邰氏,是炎帝的后裔,所以郑为炎黄二部的融合姓氏。
郑小慎,女,工作于天津大学,博士。
郑宝华,男,1923年生,高官乡学礼村人,曾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郑汉章,男,1961年生,曾任天津市公安局政委。
周平王后裔姬邕改姓周。周赧王姬延的后代,三国后自称“周家”,也归了周姓。唐玄宗李隆基,为避讳,诏令全国姬姓改周。这是周姓一大来源。
周海滨,男,1950年生于南河头乡东樊屯,曾任中国气象局大气控测基地书记。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分封先代圣王的后裔,把黄帝的后人封于祝地,建立祝国,其子孙以祝为姓。
祝景伦,献县淮镇人,以诚信创业,现为日新集团总裁,其酒瓶生产为中国第一厂家。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原文出处及转载自宗亲会网站&&
宗亲会网站的内容主要来自于网络转载信息,,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 Copyright (C) &&&& 29hui&&&&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热线:联系qq&&&&文明办网&&& 文明上网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44./main/adfshow?user=AFP6_for_SINA|Home|HomePV&ampdb=sina&amplocal=yes&ampjs=on'>&ltA HREF='http://44./main/adfclick?user=AFP6_for_SINA|Home|HomePV&ampdb=sina'>&ltIMG SRC='http://44./main/adfshow?user=AFP6_for_SINA|Home|HomePV&ampdb=sina' WIDTH=1 HEIGHT=1 BORDER=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献县城市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