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碳硫酸工种和rh血型阳性是什么意思符合么

安全技术措施;危险环境;1)气体、蒸气、薄雾分为:0,1,2三区;2)粉尘纤维分为10,11两区;3)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22,23三区;职业危害因素:4种3类;1、4种: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工作场所、生产环境;针对现场某事故,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按照类别分类:(先对事故进行类别的鉴定,然后制定;1、机械伤害:;①本质安全技术:避免尖锐凸角,保证安全距离
安全技术措施
1)气体、蒸气、薄雾分为:0,1,2三区
2)粉尘纤维分为10,11两区
3)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22,23三区。分别是闪点高于环境温度可燃液体、悬浮堆积装可燃粉尘或纤维可燃固体存在。
职业危害因素:4种3类
1、4种: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工作场所、生产环境;
针对现场某事故,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按照类别分类:(先对事故进行类别的鉴定,然后制定安全对策措施)
1、机械伤害:
①本质安全技术:避免尖锐凸角,保证安全距离,控制物理量限值,采用安全电压;
②限制机械应力,提高材料、物质安全性;
③履行人机安全学原则(4点),平台位置、装置布置;
④防止气动、液压系统,电气危害;
⑤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⑤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2、车辆伤害:①车辆安全要求:主动、被动安全性;②道路安全技术;③人员与车辆的检验;
3、起重伤害:①十大安全装置;②起重作业“十不吊”;③起重设施检验维护;
4、五类爆炸:①防爆电气设备;②六项防爆原则;③七项爆炸控制;④阻火隔爆技术:工业阻火器、主动式、被动式隔爆装置、其他(单向阀、阻火阀、火星熄灭器);⑤防爆泄压技术: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
5、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中毒窒息、淹溺、灼烫、坍塌:个体防护
①直接接触防护:绝缘、屏护、间距;
②间接接触防护:IT(保护接地)、TT、TN(保护接零)系统
③直接兼间接防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④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线路;
①九项防火原则:替、密、风、惰、材、控、蔓、抑、器
②点火源控制:摩擦、撞击、静电、雷电、明火、电火花、绝热压缩、化学热、
8、放炮、冒顶片帮、透水(煤矿专有,一般不考)
建筑施工5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⑴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
⑵地面及深坑作业的保护;
⑶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保护;
⑷施工用电安全;
⑸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⑹对于采用4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⑺预防因自然灾害(防台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震、防暑降温、防冻、防寒、防滑等)促成事故的措施;
⑻防火防爆措施。
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3大类(爆炸性、毒害性、危害环境);33小类(第1大类爆炸物16类,第2大类急性毒物10类,第3大类危害环境7类)。
危险化学品主要危险特性: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
部分常见危险化学品:乙炔,铝粉,氨,苯,一氧化碳,氯,氯乙烯,乙醇,乙烯,甲醛,汽油,氢气,氰化氢,硫化氢,甲烷,光气,黄磷,氯酸钾,丙烷,硫酸,硝酸,氢氧化钠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该式,则为重大危险源。
公式:(q1/Q1)+(q2/Q2)+?+(qn/Qn)≥1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保护和保持卫生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1)替代2)密闭3)惰性气体保护4)通风置换5)安全监测及连锁)
2、消除点火源;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防火防爆分隔)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1、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2、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3、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储存危险化学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5、存储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同一区域储存两种或以上不同级别的危化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化品的性能标志,
6、危化品的储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
7、根据危化品的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
8、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燃烧三要素: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
爆炸三要素:点火源、爆炸极限、相对密闭空间
混合气体爆炸极限(L)的计算:
V(其他在混合气中所占比例
L(气体爆炸极限)
N(分子数)
火灾分类,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火宅:指固体火宅,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宅;
B类火宅:指液体火宅和可熔化的固体火宅,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宅:指气体火宅,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宅: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F、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宅: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宅: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爆炸按能量来源分为三类:物理爆炸(锅炉爆炸、高速运动碰撞爆炸、雷电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粉尘爆炸)、核爆炸。
1)水和水系灭火剂,最常见最常用的;
2)气体灭火剂,(二氧化碳,卤代烷(淘汰),七氟丙烷,混合气体IG-541等),不含水不导电无腐蚀,可用来扑灭精密仪器和一般电气火灾,适于扑救可燃液体和固体火灾,不宜用来扑灭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等氧化剂的火灾;
3)泡沫灭火剂,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高倍数泡沫灭火剂适用于大空间火灾,灭火速度快),(低倍数泡沫对液化U的流淌火灾和地下工程、船舶、贵重仪器设备及物品的灭火无能为力);
4)干粉灭火剂,在手提式和固定式灭火系统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灭火速率快,制作工艺过程不复杂,使用温度范围宽广,对环境无特殊要求,使用方便,无毒、无污染、安全。
灭火器适用范围:
A类火灾: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B类火灾:干粉、泡沫、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C类火灾: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D类火灾:设计部门与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E类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碳酸氢铵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不带金属喇叭筒)。
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不能用水扑救的火灾:1)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火灾;2)遇水产生可燃物的火灾:金属钾、钠、碳化钙;3)硫酸、盐酸、硝酸引发的火灾;4)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5)高温状态的化工设备火灾。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方法: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立足自救;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3)火场侦查;4)进攻路线选择;5)供水措施;6)高层建筑灭火战术;7)防排烟措施。
高层建筑内人员逃生措施:1)利用避难层或疏散楼梯逃生;2)利用楼房的阳台、落水管、避雷管线逃生;3)关闭门窗,防止烟雾及有毒气体进入;4)利用绳子或床单撕成布条连接起来,一端固定物体上,另一端顺至地面。
火灾逃生注意事项:1)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2)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3)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4)不能盲目跳窗;5)不能乘坐普通电梯;6)浓烟弥漫不能直立行走,应该爬行。
火灾防治途径: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
灭火的基本措施: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消除点火源4)阻止火势蔓延。
防火基本技术措施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2)密闭和负压操作;3)通风除尘;4)惰性气体保护;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6)严格控制火源;7)阻止火焰的蔓延;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9)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消防器材。
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2)严格控制火源;3)及时泻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6)检测报警。
火灾爆炸预防的管理措施
1、加强对操作层人员的岗前、班前安全教育;并针对各工种着重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提高操作人员的防火意识与消防知识;做好相关的教育、培训记录;
2、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
3、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保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4、现场临时用电的维护及改装必须由现场电工实施;改动较大须由电气工程师设计,项目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5、建立安全检查领导组,制定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并检查,日常检查由安全员完成。加强项目部管理层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得人人都是安全员,加大管理力度。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汇总知识点183等内容。 
 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法:由安全管理人员(依靠经 验和能力)到 作业现场进行的...  2012 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知识点 1:基本内容、结构及重点解读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知识点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1 ...  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汇总知识点2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案例...锅炉八大安全附件: ①(两阀 1、2)安全阀、排污阀; ②(三测 3、4、5)...  事故案例分析简要知识点 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精华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GB(找隐患) 人的...  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学尔森国际教育集团是一家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网络教育、文化传媒...  2012 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解析造成 30 人以上(含 30 人)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含 100 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 或者 1 亿元以上(含 1 亿元)...  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必会知识点(内参)[1]_交通运输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2012 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必会知识点(内参) 第一...  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重点复习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的基本知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 安全生产监督...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 (1)厂址 从...  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涉及到的资料(全)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2012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知...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复习...1/2 相关文档推荐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已知A、B、C、D、E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氧化..
已知A、B、C、D、E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请回答:(1)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上述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可用“甲+乙→丙+丁”表示,其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3)若B、C、D、E都不变,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也不变,A还可能是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邵阳模拟
由以上五种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可以确定A、E肯定是硫酸铜溶液和一氧化碳当中的一种,又由题中已知E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所以确定E为硫酸铜溶液.进而一一推出D为氢氧化钠溶液,C为稀盐酸,B为氧化铁,A为一氧化碳.(1)C为稀盐酸,工业上可用于除铁锈、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医学上是一种制药的原料;D、E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两者反应会生成一种蓝色的沉淀,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2)初中阶段学习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复分解反应)、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复分解反应).(3)由于B、C、D、E都不变,即B仍为Fe2O3,故A只要符号能和Fe2O3反应的物质都可以,如同样具有还原性的C或H2等.故答案为:(1)除去金属表面的锈;2NaOH+CuSO4=Cu(OH)2↓+Na2SO4(2)Fe2O3+3CO&高温&.&2Fe+3CO2(3)H2或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A、B、C、D、E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氧化..”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鉴别,酸的用途,碱的用途,盐的用途,物质的推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鉴别酸的用途碱的用途盐的用途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一)、物理方法:“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二)、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如Na2CO3)的鉴别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分析:由于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4、含有“Cl-”的化合物(NaCl等)的鉴别方法。鉴别含“Cl”的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它与含“Ag+”的化合物结合成AgCl,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例4,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钠,设计实验鉴别它们。分析:两种无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没有办法进行鉴别,但可以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发生反应的原理反两种化合物的溶液鉴别开。 5、含“SO42-”的化合物(如Na2SO4)有鉴别方法。鉴别这类化合物的原理是:SO42-离子与Ba2+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例5,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析:根据上述原理,可用含“Ba2+”的化合物,常用的是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比照上述方法大家还可以尝试着总结出多种鉴别物质的方法。比如:鉴别含有“NH4+”的化合物常用含有“OH-”的化合物等。还需要说明的是鉴别物质是相互的,比如,前面讲到的可以用含“Ba2+”的化合物鉴别含有“SO42-”的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有“SO42-”的化合物鉴别含“Ba2+”的化合物。例6,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把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分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的K+和NO3-在初中还没有学过鉴别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留在最后无现象的物质鉴别出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Ba2+用SO42-进行鉴别,而OH-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硫酸钠溶液中的Na+目前还没有鉴别方法,但Ba2+能用用SO42-进行鉴别;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定检验方法:(1)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2)鉴别羊毛线、合成纤维线或棉线(采用燃烧法) 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燃烧,产生烧纸味,不结球的是棉线。 (3)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4)鉴别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进一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5)真假黄金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也可灼烧,变黑,说明有铜,是假黄金。 (6)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鉴别题的解答思路:1. 只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根据待鉴别的几种物质性质特点,加一种试剂,使各自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加以鉴别。   思路:(1)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时,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盐酸、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2)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和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氯化银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就是水。氯化钠可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五显著变化;氯化铵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而氯化银不溶于水。   (3)如果待检验的物质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大多数相同的阴离子时,可选用加强碱溶液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铁和氯化镁四种溶液,这种试剂就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产生,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发生;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4)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中含有相同或大多数相同的阳离子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碳酸钠、亚硫酸钠三种溶液,这就是盐酸或稀硫酸。氯化钠与盐酸或硫酸不反应,无现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硫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5)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铁与盐酸反应有气体(氢气)产生,生成浅绿色溶液;铜不溶于盐酸,无现象产生;氧化铁溶于盐酸生产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   (6)如果被鉴别的物质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则要分别考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合起来组成一种试剂。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这种试剂是盐酸。因为四种物质中,硝酸银和硝酸钡的阳离子不同,。区别银离子和钡离子可用氯离子;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的阴离子不同,区别亚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用氢离子,合起来,这种试剂就是盐酸。   (7)还有另一种比较快速地找出试剂的方法。就是将所用试剂的离子重新组成新试剂,如果组合后的试剂答案中有,则一般地就可以认为用这一种试剂可以把这种物质区别开。2.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   (1)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  ①闻气味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可先闻气味,氨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首先识别出氨水,然后以氨水为试剂,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再以氯化镁为试剂分别加到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不反应的为硫酸钾。   ②看颜色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首先观察出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以硫酸铜为试剂分别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现象产生的是硝酸铵溶液。   (2)加热法: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高锰酸钾、碳酸钠四种固体物质,即可加热法。加热时,碳酸氢铵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氨气、水蒸气,试管内无任何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有气体产生,试管内留有白色固体碳酸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留有黑色固体;碳酸钠受热时不分解,无现象产生。   (3)两两混合列表分析法:   将待鉴别的物质分别编号,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到其它物质中去,将产生的现象列表分析。根据每种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可确定物质的名称。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分别编为A、B、C、D进行互倒实验,将现象列表如下:      然后进行分析:在四种物质中,能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银,因此B是硝酸银;能跟其中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而跟另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因此C是碳酸钠;而能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D必是盐酸;那么A必然是氯化钡。结论为:A是氯化钡,B是硝酸银,C是碳酸钠,D是盐酸。   有时,需要我们判断所给定的一组物质能否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就是用两两混合列表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则不能鉴别。   如上例中如果将氯化钡改成氯化钠则不可鉴别。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分别产生的现象都是与一种物质不反应,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二者谁是碳酸钠,谁是盐酸,无法确定。   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有:第一是观察组内物质是否有显特殊颜色的物质,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等,将这些物质确定后,就以其作为已知试剂用以鉴别其它物质。第二是将组内物质分别编号,然后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另外几种物质中,将现象记录下来。如果不能得到各自不同的现象,则这组物质就还需另加试剂才能鉴别。     酸的用途很广泛: 1. 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帮助消化。 2. 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 3. 硝酸:主要应用于制造化肥,以及硝酸盐工业。 4. 醋酸:生活中既可作食品调味,也可用于清洗热水瓶内水垢。&常见的碱的用途:1.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2. 氢氧化钙:用于建筑业,制漂白粉,改良土壤。常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检验。 &常见盐的用途:1. 氯化钠(NaCl):作调味品和防腐剂,医疗上配置生理盐水。重要的化工原料碳酸钠(Na2CO3):制烧碱,广泛用于玻璃、纺织、造纸等2. 碳酸氧钠(NaHCO3):工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3. 碳酸钙(CaCO3):实验室制取CO2,重要的建筑材料,制补钙剂4. 硫酸铜(CuSO4): 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实验室中用作水的检验试剂,精炼铜5. 高锰酸钾(KMnO4):常作消毒剂&概念:&&&& 物质的推断就是运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同一推断题可能存在多个突破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种方法寻找解题突破口,同叫检验推断结果,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推断题题型具备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要解好此类题口,要求大家要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必须具备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Fe)活性炭蓝色固体:CuSO4·5H2O(胆矾)、Cu(OH)2(氢氧化铜)、CuCO3(碳酸铜)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Fe(OH)3(红褐色)I2碘(紫红色)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硫酸铜溶液)、CuCl2(氯化铜溶液)Cu(NO3)2(硝酸铜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FeCl3(氯化铁溶液)、Fe2(SO4)3(硫酸铁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NO3)2(硝酸亚铁)其他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SO2、HCl(氯化氢)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气体的特征: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②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③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特征反应:
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1.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2.突破口的选择 (1)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2)反应特征(3)物质状态特征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 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4)反应条件特征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 Cu2(OH)2CO3的受热分解。(5)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6)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②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同体是C。 ③能使燃烧着的小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④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⑤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⑦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 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2。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⑤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 ⑧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8)以特定的实验结果为突破口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A、B、C、D、E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氧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9232232341692151302771759491534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出现新血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