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抗175半冬性小麦品种种这个品种是那里繁育的?

欢迎来到3456.TV
>> 【中麦175】中麦175小麦种简介
【中麦175】中麦175小麦种简介
  中麦175小麦种-基本资料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8  品种名称:中麦175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BPM27/京411  以往审定情况:2007年北京市、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中麦175小麦种-特征特性  弱冬性中早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洛旱2号早熟2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窄,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起身较早,两极分化较快,抽穗较早。株高75厘米,株型紧凑,旗叶小,茎叶灰绿色,抗倒性好。亩穗数37.6万穗,穗粒数30.7粒,千粒重38.2克。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粉质,饱满度较好。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较弱。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黄矮病,中感叶锈病,慢条锈病。2009年、2010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807克/升、790克/升,蛋白质含量12.98%、14.11%;面粉湿面筋含量8.6%、29.2%,沉降值23.3毫升、26.0毫升,吸水率53.8%、53.0%,稳定时间1.7分钟、1.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5E.U、182E.U,延伸性149毫米、138毫米,拉伸面积36平方厘米、36平方厘米。  中麦175小麦种-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57.0千克,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2.7%;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94.2千克,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5.9%.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8.1千克,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1.黄淮旱肥地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7万苗,晚播适当增加播种量。2.中后期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的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咸阳和渭南、河南省旱肥地及河北省、山东省旱地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水地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作冬麦种植。
小麦种 相关资讯
大家都在看
资料大全:
版权所有 WWW.3456.TV- Copy Righ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主办: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承办: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电邮:cqnx@
备案号:渝ICP备号“中麦175”:从育种到推广的惊喜(品种、育种、小麦) - 新闻资讯 - 生物秀
标题: “中麦175”:从育种到推广的惊喜(品种、育种、小麦)
摘要: [“中麦175”:从育种到推广的惊喜(品种、育种、小麦)] 2015年现场会 何中虎供图■本报记者 秦志伟又丰收了!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的2015年&中麦175&推广座谈会上了解到,7月,农业部专家组对平凉市泾川县党原乡徐家村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中麦175&万亩推广区2个自然片测… [关键词:品种 育种 小麦 小麦
2015年现场会 何中虎供图 ■本报记者 秦志伟 又丰收了!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的2015年&中麦175&推广座谈会上了解到,7月,农业部专家组对平凉市泾川县党原乡徐家村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中麦175&万亩推广区2个自然片测产,平均亩产小麦达536公斤,创造了陇东旱塬区旱地冬小麦高产新纪录。 据悉,该品种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研究员团队育成,2010年通过北部冬麦区国家审定,2012年通过黄淮旱肥地国家审定,主要在北京、河北、山西、甘肃、青海等地推广。 &种子事件频发,品种使用错位&&如何提高基层积极性&&主动举办现场观摩会&&加快商业化育种&&&来自上述示范推广区专家、种植大户、企业等业内人士积极交流小麦种植的情况,并为&中麦175&在未来推广中建言献策。 效果明显 陇东是典型的旱作麦区,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仅250多公斤。即便遇到雨水较多的丰产年份,抗旱品种秆子高、易倒伏,常常是丰产不丰收,&但矮秆节水小麦新品种&中麦175&却改变了历史,把当地大面积高产田的产量水平从400多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在陇东首次大面积突破1000斤。&何中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这种情况在高碑店市并不是奇迹。&中麦175&于2006年引进高碑店开始试种,试种面积6亩,当年单产超过1000斤。高碑店市农民技术协会负责人祖茂堂表示,2009年开始大面积引进推广,2010年成为高碑店市小麦创建的主栽品种。 2015年,在冬季降水稀少的情况下,高碑店市小麦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大铺村,种植小麦面积606亩,总产达到711800斤,平均亩产1171斤。 在甘肃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杜久元看来,实现产量突破不难理解。&&中麦175&是典型的矮秆、叶子直立型品种,秆子比当地品种矮20多公分,叶子直立便于容纳更多穗子,&中麦175&的亩穗数比当地品种多30%。& 杜久元认为,&中麦175&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改变了传统的育种模式,过去认为旱地品种应为高秆、叶子披散型,更有利于利用有限的水分。 其实,&中麦175&不仅在陇东旱地表现突出,还曾两次创造陕西省旱地小麦高产纪录,已成为黄淮旱地的主栽品种,并连续5年成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水地的第一大品种,还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代替春麦,一般增产30%以上。 有利必有弊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中麦175&矮秆抗倒产量高,大面积亩产容易到达550公斤。2008年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200亩,实收611.3公斤/亩,创北部冬麦区高产纪录,被天津、河北、甘肃、陕西等地选为高产创建的主栽品种,2015年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主导品种。 &节水节肥性能突出。&何中虎介绍,2013年和2014年,石家庄市农科院对近10年100个国审冬性及半冬性品种进行节水试验,在全生育期仅浇一次水的情况下,&中麦175&平均亩产613.7公斤,居100个参试品种的首位。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学研究所的研究,&中麦175&肥料利用率居60多份供试品种首位,在少施肥的情况下,长势显著好于其他品种。 &陇东和陕西旱区麦农这样说,&中麦175&在多雨年份不倒伏、产量创纪录,一般年份产量高,极端干旱年份减产少,旱区需要这样的好品种。&何中虎向记者传达了麦农的喜悦。 此外,抗性和适应性是麦农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何中虎团队需要直面解决的问题。据介绍,该品种抗寒性强,能够抵抗4月份的倒春寒;高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等;灌浆速度快,落黄好,中早熟,能够抵抗后期的高温。 然而,&有些地区白粉病抗性丧失&也让何中虎很担忧。但他表示,兼抗性新系正在繁殖。 同时,他指出,该品种籽粒粉质,操作不当收获已碎粒, &而&中麦175&改良系粒大高产硬质,也正在繁殖。& &水地及旱肥地兼用、高产优质高效广适性新品种, 类似北部冬麦区30年前的丰抗号品种。&何中虎总结道。 《中国科学报》 ( 第6版 科研)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冬性小麦品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