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使用的什么是电子书包包

今日平板电脑导读
&&&&&& &&&平板电脑代替书本!学校试点电子书包
平板电脑代替书本!学校试点电子书包
日 03:59&&【编译】 作者:互联网整理 编辑:腾飞
  泡泡网平板频道7月25日&新学期开学后,青岛十九中将有班级使用“包”,学生们将使用平板上课,不用带着满满的一书包课本和试题了。
   “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将在部分班级试点‘电子书包’教学。”23日,青岛十九中副校长程鸿生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将在两个高一新生班级中,率先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电子书包”。
   到时,学生课桌上不再出现一摞厚厚的课本或者试卷,取而代之的是一台。
   一些家长认为“电子书包”进入课堂,挑战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是个方向,值得尝试和鼓励。也有学生家长表示,放弃了传统的书包,会让孩子很不习惯,看电脑和看书本感觉不一样,不利于学习,另外对孩子视力也有影响。■
消息来源:齐鲁晚报
浏览本文的用户还购买了
延伸阅读: &&&&&&&&
扫一扫 关注泡泡网官方微信
也可搜索官方微博号:PCPOPWX
一周热文 今日热文 高清图文
推荐文章推荐产品
iPhone排行
1-0游戏2-0游戏3-0游戏
1-0游戏2↑2娱乐3↓1游戏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请您留下希望的价格和联系方式开团前,我们会通知您。
心理价格:元
邮  箱:@qq.com
手  机:
* 手机/邮箱任填其一“电子书包”进课堂-南海新闻-珠江时报
您现在的位置:时报专刊 →
“电子书包”进课堂
http://dadao.net 
南海桂城南光中英文学校推行电子书包智能化课堂教学  鼠标轻轻点一点,学生作业课堂内完成,电脑系统自动评卷,老师可以马上检查学生作业,并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跟踪辅导……近日,南海桂城南光中英文学校家校开放日时,该校的电子书包智能化课堂教学展示,让现场的家长耳目一新。
  电子书包是数字教科书的俗称,是教科书、参考书、作业本、词典和多媒体内容整合的教字化学习资源。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新生入学时,就配备笔记本电脑,每部电脑都安装了电子书包,内含牛津大学出版社各年级英语教材,教学附件及配合教材内容的各种练习、作业和学习附件等,学习资料每学期更新一次。  “电子书包不仅为学生提供崭新学习环境和资讯科技设备,也让他们在多元化学习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提升英语兴趣和能力。”该校副校长黄云志说。  电子书包不仅拥有多媒体的电子教材和课外拓展学习资源,还为师生提供一个先进的测评方式与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可设计电子化的练习和考试卷,发布到网上;学生可以随时进入网络完成作业。当学生完成作业提交后,电脑系统自动评卷,能即时查询到系统和教师评阅的结果。教师通过系统,可即时检查到所有作业的卷面情况、分数,并进行分析统计等。  “使用电子书包教学,英语教学图文并茂,而且学生碰到不懂的或英语运用中出现错误,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并矫正,课堂效率确实比传统课堂提高了。”该校英语老师李焕玲对此深有体会。  电子书包强大的功能让现场家长赞叹不已。不过也有家长担心,学生使用电脑是否会沉迷且影响视力,此外,过早使用电脑,是否会让传统书写丢弃?“其实,使用电子书包不意味着全部放弃传统书面作业,电子书包主要在一年级英语科使用,没有推广到其它学科,学生还是有传统书面作业,即使到二年级,电子书包在语文、数学学科也是起辅助作用,同时,老师会对学生合理使用电脑加强引导。”黄云志解释说。(徐林清)
阅读次数:
【上一篇:】【下一篇:】
【】【】【自贡一学校电子书包走进课堂 淘汰笨重书包_教育频道_新浪四川_新浪网
自贡一学校电子书包走进课堂 淘汰笨重书包
  相关新闻资讯:
  众所周知,这几年,学生的书包是越来越重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去上学需要在书包里塞一堆课本,而现在,课本全都可以用电子版形式装进电子书包里面。今年开学以来,自贡一中全力筹备电子书包进课堂的事情,如今,高2014级2班的学生们在全市率先使用上了电子书包。
  新闻补白
  什么是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就是采用便携式的平板电脑设备作为学习终端,与学校网络服务平台相连,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的数字资源和交流平台。电子书包以互联网资源为基础,包括有学生的教材、学案、资源、测试、互动讨论等丰富的内容,可以提供丰富的三维画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建立自由和便捷的交流平台,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复习反思更有深度和广度,让学习变得生动直观,更有趣,让交流变得更加及时、深刻。
  朗读课文上传 同学互评送“鲜花”
  课前,语文老师缪体旭在电子书包里面的“互动讨论”版块发布了一个主题讨论:请每位学生朗读《再别康桥》并以录音的形式上传,“每个学生都能听到别人朗读的《再别康桥》,他们可以给同学的朗读作品送鲜花。”
  “在课堂开始时,我以鲜花从多到少的顺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们也能听出来,为什么别人朗读的《再别康桥》能得到更多的鲜花。”
  听完学生朗读的作品以后,缪老师给学生播放优秀的朗读录音,学生听完以后,都感觉到自己的朗读和优秀录音之间的确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然后我告诉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走进作品,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深情,借此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内容、情感的品读。”
  缪老师告诉记者,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将所有的重难点都预习、都思考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在本堂课的预习环节围绕诗歌的鉴赏设置了六个互动讨论,每个学习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每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并以图片的形式上传。上课的时候,就引导学生通过对同学的思考成果的探究领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困惑或不易理解时,老师再适时点拔,这样就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整个课堂下来,从朗读作品到问题讨论,学生全部都在思考,没有被牵着走的感觉。”讲完课以后,缪老师上传了教学课件,以便学生及时复习,并通过电子书包发布了限时训练,“学生提交作业后,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测试成绩,并能看到参考答案”。
  提高课堂效率 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据了解,自贡一中高2014级2班作为自贡市率先使用电子书包的班级,科任老师和学生分别拥有自己的账号,“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是实名制。”缪老师说,对于学生来说,电子书包里的学习资源很多,包括每个学科的课本、网络学案、测试反馈等。电子书包不仅方便学生及时查阅资料,老师也能从重复批改中解放出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老师直接在论坛上进行批注,给学生打分、盖章(互动讨论版块功能之一),这样非常醒目,也更易形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电子书包能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他可能需要的是深奥一些的题目,我便通过电子书包,把这些题目发给他,而有的学生需要打牢基础,我会发比较基础的题目给他。”
  缪老师告诉记者,整个课堂因为电子书包而变得更有趣味,不仅如此,每个环节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也更多,而且,对于重要部分,用颜色、画线等方式标注出来,让学生印象深刻,能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网络覆盖了整个教室,如果学生用平板电脑上网浏览其他和学习不相关的网页时怎么办?“老师可以控制所有学生的电脑,如果发现有学生在浏览与学习不相关的网页,则会控制学生的电脑,使其无法连接网络。”
  学生心声
  比以前上课更方便
  “我最感兴趣的是互动讨论,可以从同学们的回复中寻找到自己的不足。”高2014级2班学生刘明君说,电子书包很方便,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地通过平板电脑查阅资料,空闲下来,还能通过平板电脑上网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虽然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是我能感觉到语文成绩有所提升。”
  和刘明君同班的朱家悦比较喜欢在电子书包里查阅老师上传的 PPT,“生物老师讲课用PPT,可是一节课下来,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记下来,有了电子书包以后,能直接查阅PPT,及时的弥补上课遗漏的知识。”朱家悦比较喜欢电子书包里的“互动讨论”和“我的学案”两个版块,“互动讨论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而‘我的学案’则可以查阅老师发布的学案。”
相关报道:  10:45:40
&&&&&&&&&&  13:38:30
&&&&&&&&&&  09:12:27
&&&&&&&&&&  14:21:01
&&&&&&&&&&  14:53:33邮箱登录:
-请选择- 163邮箱 126邮箱 用户名:
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现状评述
李青 ,蔺方舟&
&&(阅读:)
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现状评述
——基于年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分析
李青 ,蔺方舟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北京 100088)
摘要:电子书包是最近几年走入课堂的信息化学具,它的视点和推广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1年到2013年关于“电子书包”的新闻报道为案例来源,整理和分析了电子书包在国内应用的现状,从应用形态、应用时间、地域分布情况和主要使用方式等多个角度对这些案例作出解释。以此为基础,对现阶段国内在电子书包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有针对性的对进一步推广电子书包应用给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电子书包;应用现状;分析评估;新闻报道
中国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号:A
2011年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电子书包进课堂的热潮。“电子书包”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用具进入了基础教育领域,走进课堂。尤其在东部发达省份,电子书包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部署阶段,支撑“电子书包”应用的资源平台、教学平台、学习平台等配套环境也在建设中。目前,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正在试行“电子书包”的推进框架和工作机制,完善数字化学习环境、开展应用评估工作、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提炼基于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模式。两三年后有可能普遍覆盖到各类学习方式,率先达到全区域的应用规模。这类学具的应用,不仅从硬件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其可能带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上的革新。
但是,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推广过程中也有很多反复,对于其利弊存在两极化的评价,如2013年6月深圳某些家长致信教育局反对推广电子书包。这些争论有其合理性,需要我们对目前电子书包推广过程中暴漏的问题一一审视和检讨。本文以2011年到2013年关于电子书包的新闻报道为案例来源,整理和分析了电子书包在国内应用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实际应用给出进一步的建议。
一、 电子书包概念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电子书包”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电子书包在国外一半称为“e-Schoolbag”或“eBook Package”,国外学者从技术与应用的角度对电子书包进行了界定,Gauthier、Frasson 等学者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化协作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为环境基础,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与资源共享。而Brusilovsky等则将电子书包看作是一种支持非正式学习的通用网络实施,学生可以使用基于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设备,随时随地登录、推出电子书包,管理自己的数字资源。国内学者倾向于将电子书包作为学具。祝智庭教授认为“电子书包”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未来形态的教育电子产品。它将学生书包里的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字典等学习用品全部数字化后整合在一个轻便移动终端中。“电子书包”首先被认同的优势就是其减负作用,当然主要是身体上的减负。张迪梅认为电子书包是集学、练、评、拓的活动的、立体化、网络化便携式的“电子课堂”。
综合国内外多位专家的观点,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电子书包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更多表现为一种提供教学资源包、教材、虚拟工具等功能的教育产品,其硬件形态不固定,使用方法不确定,但其至少包括硬件、软件、资源和服务几个部分,从硬件上部分取代书包和课本,从软件上部分替代学习工具和学习内容。纵观电子书包的发展历程,它的硬件经历了PDA、电子书阅读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形态,其功能也从单一的电子化课本扩充到具有完善的学习功能,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随时随地学习的一体化学习工具。
二、 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
由于电子书包的案例非常庞杂和零散,难以收集到准确地一手资料。而直接获得跨年度和全国范围的应用情况也几乎不可能。因此,笔者从另一角度考察,即从新闻报道中获得线索。通过Google和百度搜索引擎,我们检索了2011年至2013年关于电子书包的各类新闻报道,并交叉参考了CNKI中关于电子书包的学术论文,去除媒体对于同一学习的重复报道,共获得较为详细的电子书包应用案例29例。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所有案例均通过搜索引擎按相关程度排列,筛除了无关或是缺少细节的报道。虽然这些案例只能体现国内电子书包的应用情况的一个侧影,有可能会有较大的却是和不完整,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其基本情况的。下面我们将主要结合文献统计和案例分析,从电子书包硬件形态、应用时间、应用地域、使用方法等多个维度或维度组合分析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的基本情况。
(一)电子书包的形态
由前文电子书包的定义可知,电子书包的形态不固定,只要实现教学资源包、教材、虚拟工具功能,部分替代书本和书包的设备都可以称为“电子书包”。其并非绑定在特定单一的硬件上,因此可能存在多种形态,不同教育机构部署的电子书包硬件和软件也有所差异。从收集到的案例来看,笔者发现近三年来电子书包的硬件主要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两类。这两者作为e-Learning和移动学习的理想载体,使电子书包能够紧跟技术发展,具有较全面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电子书包的早期实践中还出现过PDA和电子阅读器等硬件形态。但由于技术的发展,目前这两种硬件的电子书包已经淡出市场。在全部29个案例中,以平板电脑为电子书包形态的有21例,而笔记本电脑占9例。
iPad为代表的各种平板电脑作为电子书包的主流形态始于2011年许多学校开始引入平板电脑。到2012年,平板电脑用于课堂教学似乎成为潮流,以及移动学习概念的推广密切相关的。从2010年iPad发布并热卖至今,平板电脑已经在千家万户普及,很多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甚至拥有平板电脑。现代快报对江苏常州局前街小学的报道中,该校负责人称“学校90%以上的血红色呢过都有自己的iPad,一个班只有两三个人没有,于是我们把iPad作为数字化学习的客户端”。另一方面,由于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普及,IT企业也抓住这个商机,针对平板电脑开发教学软件、教学系统、监控系统和镜像显示系统等,平板电脑作为电子书包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电子书包应用的时间
笔者还考察了2011年以前电子书包的应用情况,尝试检索2011年左右电子书包概念刚产生时的报道,结果无几。在这之后的几年中,PDA和电子阅读器形态的电子书包报道都非常少。2006年英特尔面向全球强力推进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此后,国内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始尝试使用电子书包。如2009年北京小学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使用专门为小学生定制的笔记本电脑(校方成为“电子书包”)。2010年后,“电子书包”开始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始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在中国的电子书包应用报道逐渐增多。至此,笔记本电脑形态的电子书包开始被国内的厂家学校采用。比如,汉王出品的电子书包就是以英特尔的儿童笔记本电脑硬件基础上加入国内指定的教学软件而产生的,“龙芯”也发展出笔记本形态的电子书包。2011年后,平板电脑加速了电子书包的发展,未来几年内仍然会保持其主流形态。
(三)电子书包应用的地域分布
在所有29个案例中,北京1例、广东5例、湖北2例、江苏2例、山东3例、陕西2例、上海2例、深圳4例、四川2例、云南1例、浙江4例、重庆1例。按经济区域划分:东部18例,中部2例,西部6例,华南4例。
电子书包试点的路线图是:首先从沿海城市发达地区开始,然后向内地辐射,最后延伸到中西部地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对富裕地区在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较多,教育化信息程度和教学改革的意识较高;另一方面,学生家庭具备使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学生在学校配备前就具有相应的使用经验。
电子书包配发分为学校配备和家长自费购买两种,前者由学校统一购买,多人共享一台电子书包,或学校和企业合作为个别班级配备人手一台;后者学校一般会要求家长购买指定款的电子书包产品。两者各有利弊,家长自费购买的优点是减少学校的成本,更新速度快;但是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往往会引起家长抵制。学校购买的好处是型号统一,学生经济负担小,但是学生使用程度受限,一般不能带出学校,而且具备实施条件的学校少。
(四)电子书包的使用方式
根据各案例中电子书包在教学中应用情况,笔者总结出四类主要的使用方式:内容播放、互动学习、在线学习、测试评价,各类使用方式的案例数量统计,由于电子书包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承担多重用途,单个案例依据不同的用途,有重复计算的情况。
1、内容播放
这种用法简单的将电子书包和普通电脑一样作为显示屏幕,在教学时将本来在投影或是台式电脑上播放的演示文稿变成在学生的电子书本中展示,或者把纸质的教材转换为电子版播放。这种应用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很少体现出交互性,形式单一,不能体现出电子书本更多的技术优势。
2、互动学习
该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和电子书包的软件或者和教学内容进行交互,比如让学生利用教学软件或工具类软件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或者利用社交软件和同学讨论。平板电脑的人机互动能力更强,学生可以在这类电子书包上流畅地和虚拟教具互动。北京丰台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老师在美术课上让学生用iPad作为画板作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电子书包的引入,帮助教师改变单向执教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但遗憾的是,此类案例仍以教室内的应用为主,鲜有在情境化和个性化方面表现上佳的案例。
3、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将电子书包和网上的教学平台相结合,利用各类在线电子化教学资源学习并参与各种在线活动,这种模式将原来的台式机载体变成了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获得了一定的可移动性,便利师生使用和教学管理。目前最流行的做法是将电子书包和云端的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资源相整合。例如,青岛市第十九中学使用的电子书包基于电脑的“云教学”系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电脑互通,老师可以随时看到学生电脑中的学习动态。
4、测试评价
电子书包也可作为学生完成随堂测试、家庭作业的工具,并可通过网络平台反馈学习结果。电子书包配备的后台系统一般都具有完善的学习评估功能,能够统计错误率、个体成绩变化等数据,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既是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此类功能在e-Learning时代就已经具有,但电子书包可以随身携带,并且和学生绑定。应用电子书本以后,广州市象贤中学的教师通过网络就可知道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的难点,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课后,通过在线作业、及时检测和反馈练习,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
内容播放是目前电子书包使用最多的模式。这种用法的技术难度低,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小,教师和学生都能较好适应,但这种使用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电子书包发放的教学资源更多是电子词典、多媒体教材这类的简单应用,教师、学生可操作的余地有限,难以发挥其创造力。而作为测试评价工具,电子书包极大地缩短了教学评估的反馈过程,将教师从繁重的判卷、分析、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教师普遍乐于接受。电子书包作为在线学习终端比台式机有所进步,真正发挥了其作为书包的功能,但由于需要网络、学习平台等周边环境的支持,需要一定的软件技术支撑,此类应用最少。
三、 电子书包在国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近十年的试验和探索,电子书包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进入稳步上升阶段。在发达地区已经进入试点后期,马上就会大规模部署。但根据我们收集的案例集中反馈,现阶段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点:
(一)对电子书包的认知存在偏差
很多教育机构,甚至是开发电子书包软硬件的IT企业没有对“电子书包”作深刻的理解和界定就匆匆上马。在实践中常常把给学生使用的上网本,平板电脑等硬件等同于电子书包。甚至某些厂商匆匆将课本电子化后安装到平板电脑就称其为“电子书包”。由于认知上的误区,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上往往走偏。2012年,我们看到了大量关于平板电脑作为台式电脑应用。实际上,电子书包不是指单纯的硬件,其教学环境通常由学习内容、硬件终端和服务平台等部分构成,互相配合,成为有机整体;核心内容是承载的教育资源,核心活动是教学实践,促进学习的发生。
(二)配套资源缺乏,开发和应用脱节
现在开发电子书包硬件的厂家较多,但有能力研发配套专业软件和教学资源的企业很少,能够支持电子书包常态化应用的教学资源非常匮乏。往往学校在部署电子书包以后,发现“有路有车没有货”,很多软件资源根本就不是为电子书包设计开发,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均差强人意。
北京市朝阳区的白家庄小学是较早将平板电脑引入教学的学校之一。该校的信息部主任张国徽老师表示,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平板电脑还非常不成熟,处于实验阶段,只有逐步常态化后才有推广价值。专门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的同步教学软件及资源比较少,老师上课时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而且,很多教育软件开发商缺乏对一线课堂、一线教师的了解和教育规律的认识,结果开发出来的工具复杂难用,教师往往弃用。庆幸的是,已有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开始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需求开发软件,如小学英语教材配套学习软件。
(三)应用模式简单粗糙,教学创新不足,场景集中于教室学习
在全部29个案例中有很多是将电子书包作为电脑的简单替代,仅仅将电子书包看作是多媒体课本或电脑屏幕,把原来电脑教室中的一套用法搬过来使用电子书包。这说明目前我国电子书包的使用方式还比较原始,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将阻碍工具优越性的发挥。在教学改革中,过分强调工具的重要性,而不改变教育理念、教育评价体系,这种工具的力量就会受到束缚。所以我们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形成适合这种教学具的教学设计。
电子书包在国外的推广也遇到了同样地问题。“每童一机”计划由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发起,在秘鲁全国八千所学校共分发了百万台定制的儿童笔记本电脑。该项目的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适合教学工具、粗放的活动设计和缺少对教师的指导。虽然一些案例中,教师在电子书包中有意识的加入了在线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的活动设计,但并非主流。这些功能和课堂教学对接,这些学习方式如何成为学生的学习技能才是未来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就目前电子书包在各地的应用实践来看,集中于课堂中的教与学,而电子书包在课外学习、非正式学习中应用较少,这也和现行的教育体制关注应试教育相关。实际上,后两者也在教育应该关注的范围,电子书包得优势所在。
(四)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对教师的培训不足
基础教育“班班通”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对于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上海的闵行区目前已建成全光纤组网的教育城域网,学校教学场所实现较高规格的“班班通”。但是随着各类无线上网设备增多,很多学校的无线网络覆盖仍然非常缺乏,难以保证全班同学同时高速上网。而电子书包等移动设备主要采用无线方式访问网络,缺少必要地网络环境缩小了其使用范围。此外,对于电子书包的硬件支持和管理支持也是目前中小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的电子书包安装、升级、维修,管理访问权限等工作需要投入专门的技术人员和设备。
此外在电子书包的应用中,老师和家长往往缺乏必要的培训。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老师不能熟练的使用设备,不了解如何挖掘设备的潜力,更谈不上在教学上有创造性的使用它。家长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技能的缺乏也使得家校配合难以实施,影响了部分功能的使用。相反,学生往往会在电子书包的使用上成为专家,如鱼得水。
(五)缺少前期的宣传和沟通、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2013年6月,深圳60多名家长发布联名公开信,要求教育局停止推行电子书包。家长们认为“推广电子书包不符合中小学生的教育规律,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反映出沉积多年的教育弊端”。甚至有学生家长认为,电子书包的出现是产业推动的结果,而非以教育需求为导向,“不改变教育体制,推行电子书包是一场灾难。”
家长的疑虑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电子书包在课堂应用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电子书包无法和原有教学模式融合,盲目引入昂贵的设备导致浪费,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导致将电子书包作为教师的替代品。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们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并未在推广前针对电子书包做深入的调研,以及充分的宣传和沟通。导致社会各方对电子书包的优劣认知不足,对部署电子书包缺乏必要地准备,未能引导家长取得认识上的一致。
四、 现阶段推广电子书包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现阶段电子书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在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经验,提出促进电子书包应用和推进的几点建议。
(一)教育机构应作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齐备是用好电子书包的前提,要想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功能,相应的软硬件系统支持必不可少。因此,在实施电子书包前应具有细致详实的前期准备和规划。很多案例中,教育机构在引入电子书包前并没有考虑周全,或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仓促上马后才发现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很多的不便,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参考国外相关机构在移动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大规模部署电子书包之前应该规划好以下一些问题:
(1)无线网络是否能够支持高密度的电子书包无线接入,并提供足够的互联网宽带;
(2)是否具有用户认证、网页过滤、网络安全的功能,能够根据上网规则策略为不同的需求的电子书包应用建立专有无线局域网;
(3)是否具有完善的软件安装、设置和管理策略,并通过专用系统管理电子书包,监控学生的行为,推送新内容、新应用;
(4)能否针对师生提供及时或是有限的技术支持服务;
(5)是否配套专门的教学内容制作工具,并能推送教学内容到电子书包;
(6)是否有足够的电子书包客户端软件支持各类教学应用。
(二)政策和措施要配套,并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
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要么缺失,要么还停留在e-Learning时代,决策者对于电子书包这类可移动、部署到个人的信息技术装备缺乏了解,或是不关注。为了充分利用电子书包和其他新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机遇,管理者和相关责任人应该重新评估和检讨现行的政策和措施,正视这些技术的教育潜力和挑战,在适合时候把对其的了解转化为更广泛的教育信息技术政策,或是结合现有的机构政策和举措为新的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南,具体可包括:电子书包的内容创建和优化策略;硬件设备的部署和发放策略;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估策略;为教师提供电子书包方面技术培训和教学设计培训;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地使用电子书包。
(三)创新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模式
考察国外乃至港澳台的电子书包应用案例,我们发现很多案例均强调利用电子书包改变或改善现有的学习方式。电子书包提供的便利使得学生在校园内、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学习场景多元化、内容多样化。而目前国内电子书包的主要应用场合仍然以课堂授课为主,学习活动发生在教室中,未突破时空的限制,也就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电子书包作为学具使用的第一步就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局限,翻转课堂、情境化学习、实地考察等方式均是对现有教学活动的改善。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可以录制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学习,利用移动学习软件进行学生间的讨论。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工具类软件进行实地的考察测量,验证学习的理论知识。
(四)完善电子书包应用的生态环境,研究、开发与教学紧密结合
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涉及学校、厂商、内容提供商、教育主管部门等各方,它们组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不断演化的生态环境、硬件厂商需要考虑教学应用中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关系;软件开发商应该考虑到软件如何和相应的内容及教学方法结合;研究人员应当在可能的软硬件条件下探索如何激发电子书包的潜力,采用何种教学设计使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应当考虑电子书包如何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这个大系统中,具体的教学实践是我们的切入点,只有相关各方面紧密配合,才能完善电子书包的技术生态环境。
(五)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软件使用和教学设计指导
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有两大难点:一是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精力去发现、测试、筛选大量的应用软件,二是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教学模式改良的能力,往往倾向从传统的、简单的教学方法出发,难以将新工具很好地融合到教学方法中。最终的结果是虽然硬件设备齐全,但是教师没有掌握最好的使用方法,无法让那个学生体会到电子书包带来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国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有很多网站提供教学软件的推荐列表,为教师总结出了大量优质教学软件,并提出了可行的用法。例如,Kelly Tenkely 总结出了平板电脑上基于布鲁姆分类的教育类App应用指南,按认知层次的分类推荐了很多可以用于教学的应用。诸如此类的推荐服务可以作为软件和教学的融合剂,降低老师的进入门槛,让教师和学生重新审视教学过程,避免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中。
五、 结束语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审视和检讨国内电子书包在教学中使用的现状,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其产生的原因。希望笔者的研究可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找到寻求电子书包应用于教学的解决之道和现实做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引发教学模式的创新。
虽然本文对于电子书包在国内的一般应用情况作了简略的分析,但本项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数据的精准性是主要缺陷之一。研究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新闻报道,其信息往往不全面和缺少细节,而且覆盖面也远远不足。但是,笔者认为在无法充分获取一手资料的情况下,这些案例大体可以判断出目前国内电子书包发展的现状和走势,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概况和基础。此外,文章虽然指出了电子书本的很多问题,但是受篇幅限制,无法针对每个具体问题逐一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也无法将国外优秀经验一一介绍。希望有关研究者能够从我们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在相关领域做出成果,推进国内电子书包部署的步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一学具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G.Gauthier,C.Frasson,and K.VanLehn.Adaptive Hypermedia:From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to Web-Based Education[EB/OL]./chapter/10.-#page-1,.
【2】 Brusilovsky,p.,and Cooper,D.W..Domain.Task and User Models for An Adaptive Hypermedia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A].Proceedings of the 2002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C].New York:ACM Press,
【3】 阮滢.新技术手段给力学习方式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谈“电子书包”【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2):9-10.
【4】 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5】 现代快报. 上课用上iPAD:小学生变得爱思考了【EB/OL】..
【6】 迪赛网. 北京小学尝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教学【EB/OL】./dde7ddd8d2.shtml,.
【7】 张贝.19中启用“电子书包”两课堂人手一台PAD[N].青岛晚报,(11).
【8】 南方都市报.景贤中学:电子书包不冲击现有教学习惯【EB/OL】.
【9】 繚晨霞,孔悦.平板电脑深入小学课堂“传道解惑”【N】.新京报,(d07-d09).
【10】李小春.iPad教学观摩课引起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17-18.
【11】杨林.“电子书包”缘何遭家长质疑?【N】.北京日报,(19).
【12】苏军.上海闵行40所学校实验“电子书包”【N】.文汇报,(11).
【13】张小玲,何薇.电子书包推广家长反对声音大:公开授课或暂缓【N】.南京都市报,(SA30).
作者简介:
李青: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移动学习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地址:陕西省三原县教育局(713800) 陕西省三原县教育局主办三原县教育局&&ICP备案号:陕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电子书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