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三年自然灾害害是怎么形成的,及影响

中小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字体:&&]
  摘要:我国地广人多,地理环境复杂,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2010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高于常年水平,给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对自然灾害产生的经济根源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然灾害,经济运行,分析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自然灾害覆盖面广。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灾害等七大类。我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所遭受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几乎囊括了世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洪水、旱灾、地震和海洋灾害发生的频数最高,占全部自然灾害的90%。
表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包括的主要灾种
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黑风、暴风雪、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干旱等
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洪涝灾害、江河泛滥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火山、冻融、地面沉降等
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砂冒水、城市大伙和河流、水库决口等
农作物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等
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资料来源:胡鞍钢.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居于世界首位。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灾害多发期,各类自然灾害年发生频率在时间序列上呈整体上升趋势。自然灾害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表2&& 2000―2008年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次数统计
地质灾害(次)
森林火灾(次)
地震灾害(次)
海洋灾害(次)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3.灾害的破坏力和造成的损失巨大。近年来,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影响范围呈递增态势,灾害损失程度不断增大。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2010年以来,我国爆发了多次自然灾害。2010年年初新疆连续遭受9次大范围寒潮冰雪天气过程;西南五省区遭受秋冬春连旱;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6月中下旬南方11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8月7日舟曲泥石流;7、8月我国大多省份出现洪涝灾害。2010年上半年,全国受灾人口2.5亿人(次),死亡3514人,失踪486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4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029.4万公顷,绝收面积304.6万公顷;倒塌房屋90.7万间,损坏房屋301.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113.9亿元 。  
表3&2001―2010年上半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人口受灾情况
农作物受灾情况
直接经济损失
2010年上半年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2001―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及国家减灾委员会对2010上半年灾情的通告整理得出。
  4.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呈不平衡性。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主要呈现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区内、带内集中分布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特点。受季风影响所造成降水条件变化而产生的灾害(洪涝、暴雨等)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地震灾害主要分布于新构造运动活跃的板块缝合线附近及地质构造带上,如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以及华北、西北和川西地震带等。
表4&&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地区分布及其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平原地区,以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最为严重,其次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大范围面状分布
主要江河中、下游平原,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松花江,辽河,珠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
集中于平原、河套地区,以面状或袋装分布
华北、西北、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马拉雅地震带
呈带状分布于新构造运动活跃的板块缝合线附近及其他地质构造带上
暴雨风暴潮
东部沿海地区,尤以东南沿海为重
带状或集中点状分布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
面状、带状分布
西北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等盆地、绿洲边缘或农牧交错带
面状、带状蔓延
资料来源:张丕远,王风慧.论减轻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对策[J].中国减灾,1991(3).
  二、自然灾害产生巨大破坏的经济根源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灾害损失日益加重,这与自然地理环境变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其根源在于我国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和难以持久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1.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全球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中,人口膨胀居于首位,同时也是其它问题产生的病根。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据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显示,合理的人口承载数量应为9.5亿人;按温饱标准计算,理论最大承载人口为15~16亿人 。由于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数量相对较低,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过度放牧,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恶化。  2.掠夺型的增长方式。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1978年和1952年的93.4倍和559.1倍,但经济高增长是建立在能源、资源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基础之上。湖泊对于泄洪有着重要作用,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缩小9570平方公里,蓄水量减少516亿立方米 。粗放型增长模式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   3.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低。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落后,减灾资金投入不足。长江中下游中小型水利工程大都建于50-70年代,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较低,工程运行时间较长,水利设施维护严重不足。2009年,全国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427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投资0.63% 。西部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汶川、玉树地震之所以造成重大破坏,除了地震本身级别较高外,还与这些地区建筑设施抗震级别较低有关。  三、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地域上相对集中,财产密度增大和价值膨胀,自然灾害损失直线上升,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损失、物价波动、外部失衡和贫困人口增加。  1.对局部影响严重,对宏观经济整体影响不大。重大自然灾害的分析表明,自然灾害很难对国民经济构成根本性扰动。从国外的经验看,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直接损失约1140亿美元,占当年日本GDP的2.5%,15个月内日本制造业恢复到震前水平的98%,百货商场和78%的小商铺在18个月内恢复营业。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未对当年国内经济产生太大影响[1]。2010年上半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113.9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88%,占同期GDP的1.22%。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灾害发生以后消费需求相应增长,有利于扩大投资、提振经济。
表5&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直接损失与GDP、财政收入的对比
2010年上半年
占GDP比重(%)
占财政收入比重(%)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2.短期内可能导致物价上涨,但出现持续通胀可能性不大。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最可能是导致通货膨胀。从其影响途径看,主要有三种:一是灾后重建的债务负担累积→财政赤字→财政施压,中央银行大量发行货币缓解财政危机→货币供给超过需求→通货膨胀发生。二是灾害导致社会产出减少(主要是粮食类)→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发生。三是灾害导致社会产出减少(主要是粮食类)→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粮食价格上涨→推高物价,通货膨胀发生。  就第一种途径而言,自然灾害的直接损失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考虑到我国财政实力雄厚,自然灾害尚不足以造成较大规模财政赤字,灾后重建的债务处理不会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出现较大变化。  就第二种途径而言,我国粮食已经连续6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目前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总数量大约在2500万公斤,远远高于联合国规定17%~18%的粮食库销比,现有储备足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图1&1990―2008年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种途径,即自然灾害出现后可能产生粮食减产预期和通货膨胀预期,反过来通胀预期又可能干预影响粮食价格走势,甚至导致通胀。从历史经验来看,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等爆发洪水使人们产生通胀预期,下半年大米的价格较上半年上涨了16%。2010年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期货受天气因素影响大幅走高,从短期看通胀预期可能导致CPI出现上涨。随着国内政策措施的实施,通胀预期会逐步消除,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并引致通胀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3.对进出口的影响微不足道。自然灾害的爆发势必导致受灾地区产品出口下降,重建所需材料的进口增加,二者叠加影响可能造成外部失衡。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国内供给能力非常强,一般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缺口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及时调剂,既不至于影响国内出口,更不可能危及国际收支平衡。   4.贫困人口短期内有所增加,长期因灾致贫的不多见。从以往的经验看,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收入水平较低人群受灾害影响更容易陷入贫困。但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过后,政府部门必然组织大规模的捐助活动,支持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组织外出务工和入学培训,有利于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提高自我生存能力,避免因灾致贫。我国的社会制度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四、政策建议  自然灾害发生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关系,自然灾害影响会波及经济平稳运行。如果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应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既要着眼当前,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又要立足长远,研究制订治本之策。  1.建立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资源、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一是在生态移民工程、扶贫工程、农田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开发、农村工业化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考虑人口和资源的承载力,健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将人口和资源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二是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扩大决策的民主参与性,加强生态环境资源民主监督,提高权力行使的透明度;三是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自然资源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减少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用法律法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  2.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兴修水利基础设施,加大避灾场所建设,提高居民住房抗震等级;二是充分运用现有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控、评估与预报水平,为防灾抗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安全减灾基金制度,完善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投入体系。  3.健全灾害应急处理体系建设,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救助能力。一是建立减灾救灾一体化指挥机构,统一配置各种救灾力量和资源,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保证救灾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完善物资储备,强化技术支撑,有效控制灾害事态、化解险情和降低损失;三是完善自然灾害保险机制,扩大自然灾害保险种类,及时足额补偿灾民损失,减轻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负担。  4.提升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化解自然灾害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是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门拟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支持灾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金融财政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减息或税收减免等;二是提高对物价的调控水平,健全各级粮食储备体系,应对受灾地区物价上涨,政府进行适当价格调控,管好通货预期,避免物价大幅上涨;三是维护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为保障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可对信贷政策做出结构性调整,整体上还是应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政策变化影响经济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宏,张向达.自然灾害与国民财富损失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9(10).
  The Analysis on how Natural Disasters impact on Macroeconomic
  XIAO Yi,& SHI Hai-feng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ikou Central Sub-Branch,Haikou 570105,China)  Abstract: With complex environment, China is a multi-state natural disasters.Since this year, natural disasters, happended more than the annual general, which has caused tremendous damage to wide attention by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economic cause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how they impact on macroeconom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som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 N E Analysis
主办单位:湖南省科技厅 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 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3 传真:3&&&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自然灾害(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目录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宇宙辐射(极少出现,出现了也影响小)等。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件总称。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二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三是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 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例如,火山活动就是一个灾害群或灾害链。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第五,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强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 1、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2、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3、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 4、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5、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自然灾害(雷纳·克鲁门勒所著书籍)目录【作  者】(德)雷纳·克鲁门勒 文;(德)弗兰克·克里门特,豪克·考克 图;王勋华 译 【出 版 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开  本】16开 【定 价】¥29.00我们的地球看上去很温和,但它的内部却充斥着炽热的熔岩,海水里蕴藏了无穷的力量,海洋表面也不断酝酿着强烈的风暴。当这些看不见的威力突然爆发时,灾祸就发生了:大地抖动,山脉喷火,像房子那么高的海浪排山倒海地袭来,风暴肆虐,强降雨带来的洪水,等等。雷纳-克鲁门勒博士在本书中为我们介绍了这样或那样的自然灾害,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科学地向小读者们解释了导致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此外,他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自然界现在发生的灾难比以往增加了吗?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呢?等等。我们不平静的星球 地球有利于生命生存吗? 最早记载的自然灾害是哪一次? 哪类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 自然灾害一直在加剧吗? 来自宇宙的威胁 地球上发生过陨石撞击吗? 今天我们还面临来自宇宙的威胁吗? 摇晃的大地 1755年的里斯本发生了什么? 地球为什么会震动? 地震大都发生在哪里? 德国也受到地震威胁吗? 人们怎样监测地震? 地震可以预测吗? 地震时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为什么高楼更抗震? 洛杉矶危机处理中心是做什么的? 海啸 海底地震有多危险?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可以预测吗? 哪些海岸易受到海啸的威胁? 海啸预警中心是怎样工作的? 熔岩流和火山灰 历史上最严重的火山爆发是哪次? 地球内部发生了什么? 火山是怎么爆发的? 熔岩流和火山灰云有哪些危害? 火山大都分布在哪里? 所有的火山都有同样的危害吗? 哪次火山爆发的后果最为严重? 欧洲也有危险的火山吗? 现在还有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吗? 怎样预报火山爆发? 飓风 “米奇”是谁? 热带气旋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飓风的危害这么大? 加尔维斯敦灾难之后发生了什么?飓风可以提前预知吗? 热带气旋在哪里? 什么是龙卷风? 德国也有龙卷风吗? 暴风雨是怎么形成的? 风暴发生越来越频繁吗?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洪灾、旱灾、火灾 在“大洪水”之后最严重的洪灾是哪次? 为什么中国如此频繁地发生洪涝灾害? 什么是风暴潮? 可以挡住洪水吗? 不下雨时怎么办? 哪里还有严重的旱灾? 火灾危害有多大? 森林消防员是怎么工作的? 雪灾 1999年的加尔图尔镇发生了什么? 雪崩是怎么发生的? 什么是粉雪崩? 雪崩专家都研究什么? 怎样保护有雪崩危险的地区? 怎样寻找被掩埋者? 怎样使用雪崩气囊? 术语表 名词索引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926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地震是怎么产生的?世界上前十大自然灾害是什么?_百度知道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世界上前十大自然灾害是什么?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关于震统观点认:壳内存种推岩石巨力量称应力 应力作用尚未超岩石弹性限度岩石产弹性变形能量积累起;应 力作用超岩石弹性限度发破裂或破裂带或使原破裂带重新 起积累能量急剧释放引起震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其实硬定十太合理 球自变异包括类诱发自变异发种变异给类社带危害即构自灾害给类产带同程度损害包括劳媒介与自间及与相关与间关系灾害都消极或破坏作用所说自灾害与自矛盾种表现形式具自社两重属性类、现、所面严峻挑战 世界范围内重突发性自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洪涝降雨或强度(暴雨或雨)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毁坏建筑、员伤亡水灾我洪涝频发强度江游、黄淮海、辽河游华南区尤严重每4~9月各主要河流防汛期家要花量资金于防洪措施近30我严重洪涝灾害19758月 5~7发河南省驻马店区<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降雨量达1605毫米(该区均降水总量800毫米)暴雨引起山洪暴发使两座水库土坝漫水溃决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路线100公死亡数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1991夏江淮区面积洪涝灾害内外关注灾直接经济损失超<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0亿元 干旱干旱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雨气象灾害其现初期并能间愈受旱面积扩严重程度与俱增我四季均发旱灾部区春旱发机、程度重、持续间干旱发仅间序列具相集性间北京区现170干旱<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连发;且空间具群发性1950春内蒙古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现干旱<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9月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面积现干旱份自1950至198011 热带气旋种源于热带洋面低气压气涡旋按其附近风力四级:风力6~7级热带低压<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9级热带风暴<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11级强热带风暴<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级及其台风热带西太平洋洋面每 30台风(占全球 38%)<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8月台风盛期热带洋面便向西北向移每平均7台风我沿海登陆台风带狂风、暴雨(我近海15省高雨量记录<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台风造)、巨浪潮灾严重威胁着民命财产安全 前面所说19758月河南特洪涝灾害由于 7503号台风登陆深内陆移速减慢、停滞、低压维持消带特暴雨台风登陆先台、浙闽、粤、湘愕、赣、冀、豫等10省现暴雨其河南严重暴雨面积占全省三降雨量1/189.5毫米<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8毫米造百罕见洪涝灾害 所谓潮灾指强风暴作用引起近海风暴潮巨浪叠加于潮汛文高潮海潮超警戒水位摧毁防御设施导致洪水泛滥形潮灾我潮灾主要由台风寒潮引起东南沿海倍受台风袭击潮灾发重发区渤海黄北部冬春季节寒潮冷锋境造渤海7级东北风导致渤海南岸潮灾 低温冷害农作物发育程由于强寒潮引起急剧降温包括我东北区夏季气温低南冬季冻雨寒露季节前低温冷害江游华南区秋季晚稻抽穗扬花遇种气造稻谷空壳、瘪粒减产19691月26至30比寒潮达江流域降温14~20℃冬麦、油菜树遭受严重冻害197710月25~29民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掩埋牲畜量死亡 震由于球内力作用引起壳现代产般构造震(占 95%)、火山震陷落震我所世界震严重区与我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壳现代剧烈关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发<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级震15561月23陕西华县8级震山西、陕西、河南同震声雷、鸡犬鸣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或平突山阜……压死官吏军民奏报名者八十二万……(《嘉靖实录》)我历史震19767月28唐山7.8震百万口工业重镇顷刻间片废墟 世纪全球10破坏性震首 震避免震预报尚属世界难题我、期预测领域取足进展能作准确预报占少数具高难度临震预报需做艰苦努力 滑坡斜坡量岩体土体重力作用沿定滑面整体滑造坡坡农田、建筑物破坏或掩埋及员伤亡由于自条件差异素同影响滑坡类型我山震家史暴雨震引起滑坡频繁发随着建设事业发展断现水库矿山、路堑山城等滑坡19338月25四川茂汶县迭溪震周围30山陵崩、滑迭溪城与龙池山二巨型高速滑坡相堵塞涡江形堰坝高160 米;45壅塞水泛溢溃决沿江数百公皆受重灾湖北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由于采空山体裂雨位移骤增<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806月3凌晨<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0 万立米山体突崩滑坑口建筑物毁办公楼、宿舍、量矿山机械280名员工瞬间埋入20米厚碎石 泥石流 雨季突暴发山谷雷鸣、挟带泥砂石块浑浩洪流席卷扫荡着前进途切泥石流灾害波及我<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省、市、自治区影响山区城镇工矿、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农田村寨、水利各种设施据铁路部门资料我山区铁路 <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条泥石流沟威胁着3000公线路安全运行 森林火灾由或自或员慎引发火灾现象特森林火灾干旱高温、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所引起往往估计足失控旦形火非力所能及遏制我森林火灾损失率随科技进步林火管理加强断降低于林覆盖率仅 13%均森林蓄积量及10立米我减少损失与提高覆盖率同重要森林火灾仅造我经济损失员伤亡且给态自景观带严重破坏1987兴安岭森林火灾火林 114万公顷占全林1% 农林病虫虫草鼠害指农作物森林病害、虫害恶性杂草及鼠害农作物言病、虫、草、鼠全每口每夺走50公斤粮食其食物我农作物病虫害<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余种猖撅鼠害恶性杂草病虫发并灾我基础产业农业产重影响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世界上前十大自然灾害是: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