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人社局同泉里归哪个中学

欢迎您来到育才网!
大同市第五中学
大同市第五中学简称 大同五中 。始建于1918年,其前身曾为山西省第五女子师范,1956年改为大同市第五中学,现为一所初中六规制,高中十规制的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山西省二级重点
大同市第五中学简称。始建于1918年,其前身曾为山西省第五女子师范,1956年改为大同市第五中学,现为一所初中&六规制&,高中&十规制&的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山西省二级重点中学。2013年底已搬迁至同泉路新校区。
Datong&No. 5 middle&school
山西省大同市
文科、理科、艺术类
山西省大同市西环路同泉路交汇处
2013年底,大同五中搬迁新校区,新校区搬迁至大同市同泉路南侧,周边毗邻大同市第10小学新校区、惠民西城。市区内可乘坐大同公交4路、6路、38路在大同五中站下车即到。新校区占地共计80亩,有初、高中学教学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办公楼为一体的学校建筑
。拥有先进的高、初、中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电子教室及40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厅。教学楼内设广播、有线电视等系统,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为开展电化教学和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设有教师专用的资料室、阅览室。实验楼内理化生实验设施完善,达到了九三&I类&标准,满足高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要求,并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课外活动提供了场所。为了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投入了130余万元进行了体育卫生艺术类教育的场地改造和器材购置,现有包含400米跑道和三个标准篮球场且运动器材较为齐全的半封闭运动场一个,同时开辟了音乐教室、音乐特长生活动室、美术活动室等艺术教育场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大同五中旧校区位于大同市城区教场街19号
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工队伍,现有教工210人,其中专任183人。研究生进修结业6人,本科学历的114人,占52%;专科学历67人,占30%。有中学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2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4名。近几年以来,有39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模范教师和教学能手。
该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深化校内管理机制和教学改革。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各类合格人才,先后被授予&大同市文明单位&、&先进党总支&称号,为大同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近两年,以校长潘有山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思想,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2014 Baidu&- Data &
大同市第五中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000年以来高考本专科录取率达80%;中考有63人考入市示范中学,优生率达22%。体育艺术教育成绩可喜可贺,全市环城接力赛及迎新长跑获团体二、三名,军训方队表演获&动作规范奖&和&精神风貌奖&;2000年军乐队表演获全市第二名;2001年中学生市运会获团体第四名,其中初中男子4&100米接力打破市运会记录;2001大同市校园&艺术园丁、艺术之星&大赛中获奖人数名列市直中学前茅,并有四人获&星&级称号。2002年荣获大同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并记集体一等功。与此同时,学校先后获得&大同市文明单位&、&大同市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大同市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示范学校&、&山西省贯彻的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
),字冰清、又名马道明,山西大同人,大同回族第一位女教师,妇女界知名人士。
马玉梅先祖几代人曾袭任清军太原守备,为回族行伍世家。到祖父马壮年迈时,弃官为庶,携眷属返回故里大同。父亲马生富由于家庭陶冶和少小努力,成为北方地区极具影响的古玩鉴赏家,他见识广,造诣深,且是一位慷慨仗义、乐善好施、思想活跃的开明人士,在大同回族中很有名望。辛亥革命时期,从宣化到大同和李德懋、宋世杰等人一起参加辛亥大同起义的反清义士李氏父女(回族)遭毒手后,身首异处惨不忍睹。当时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许多人怕事不敢近前,而马老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冒死前去为回族遇难者收尸,东拼西凑、跑里跑外,筹得钱项物品,为烈士们料理了后事。此举曾被人们广为传颂。马老的言行,潜移默化般地给后代们树立了榜样。
民国初年的大同还很封闭,观念陈旧,回族同胞很少有人送子上学读书,女孩子步入学堂的机会则更少。马玉梅在父兄的主张下,刚满6岁就进入省立三师附小读书,为大同回族女子叩响知识殿堂首开先河,带了好头。在校她刻苦用功,学业优秀,连续两次获得跳级(当时的一种学制,凡成绩优异者即可跨过一个或多个年级)的奖励。一时间学校还常以马玉梅的学业成绩来勉励学生上进,彰显学校的教学成就。以至赵戴文、周玳等名家的闺女们(她的同窗)都乐意与她接近,相处笃挚,情同姐妹。
民国14年(1925)5月,英日帝国列强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6月初,素有爱国传统的大同各族各界同胞迅速行动,掀起了古城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反帝爱国浪潮,对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援。那段日子里,只有十二、三岁的马玉梅,像哥哥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经常冒险帮着冲锋在前的哥哥马仲(又名马俊、赵革非、马革非,史书称其为&五四运动冲锋陷阵的马仲&,时任大同学生会主席、山西省立第三师范学生自治会会长、大同各界沪案联合会主席),散传单、贴标语,助阵呐喊,唤醒民众。是年秋,马玉梅以优异成绩考取山西省立第五女子师范新制初师,后又升入中师。在校期间,与校友牛石梅(郝晋武妻)、鲍月英(华全寿妻)、米芳(李泽妻)、李香莲、米芝(米志,白奇妻)、祁佩贞(金若)、兰玉莲(段悒轩妻)、田宝琳、杨芝兰(沈瑞妻)等10姊妹互结金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马玉梅常在学校的校刊上发表文章,刊登绘画,编排板报,是校里的高才生和活跃分子。
1932年中师毕业后,马玉梅先后在大同实验小学(下寺)、平城小学(太宁观)、西南隅小学(赐福庵)、东南隅小学(马王庙)等多所学校担任高小教师。那时候,经过战乱的大同正处在国民教育低潮。作为当地毕业并献身教育事业的大同第一代女教师,她和同在家乡任教的同学们奋力开拓,辛勤耕耘,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大同的教育复兴。同时她作为大同回族中涌现出的第一位女教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各族妇女读书进步。在她的启发和带动下,不少回族妇女陆续走进学堂。
马先生师德高尚,教学有方,她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法,被所在学校推广应用。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所带毕业班级,曾连年高比例考升国立、省立学校,受到山西省教育厅马骏(回族)厅长的表彰。尤在乡村小学任教时,她一人兼任多项学科,语文、数学、史地、音乐、美术、体育齐头并进,深得学生及家长的高评。她还亲自辅导学生们做课件、手工,编写教材、教案,设计并编印生动活泼的寒、暑假期练习册及精美封面。日军侵占大同后,为了避免日机轰炸和日伪军的残害,马先生带领学生们辗转郊外乡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辅导孩子们继续完成学业。
解放以后,马玉梅先生又在大同女公附小(财神庙)、大同商业学校、市委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公私合营大同诚兴蛋厂职工学校、市搬运公司职工文化补习学校、市城区西河河村(当时建制)完小任教二十余载。在扫盲教育和普及教育工作中,她曾为广大工农兵群众和工农干部补习文化知识,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敬重的好教师。
马先生从教大半生,桃李遍满园。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的芦启亨、王运、白尉权、雷存、李溥、米籣等,都是马先生的高足。其中胡牧群(抗战初在沙岭村教过的高才生,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白世镇(曾任大同清真寺教长,市政协副主席,山西省伊斯兰协会会长)、王运(大同十一中党委书记)、高延彬(大同群艺馆资深馆员、著名摄影师)、卢启亨(大同三中教导主任)等一直与她保持联系,师生之间情深谊厚。
在书法和绘画领域,马玉梅先生都有相当的造诣,她毛笔、钢笔书法兼通,毛笔擅写大楷隶书,笔锋雄厚、苍劲有力,解放后在墙报标语中,经常派上用场。钢笔尤长行草,锋回路转,力透纸背,被称为双手开攻龙飞凤舞的才女。美术作品则以牡丹、荷、莲、梅等花卉草木见长,尤以刺绣工艺精湛。早年曾多次举办个人刺绣绘画展,作品尤在收藏界极为看好。
从学生时代起,马玉梅就一直是大同妇女界的代表人士之一,曾一度担任大同县学联会女生部部长。大同光复后,国民党大同当局考虑到马先生在大同知识界、妇女界和回族中的影响及声望,想请马先生出来为其做事,被马先生断然拒绝。事后,又在马先生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暗箱操作,缺席把马先生推举为大同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得知此事后,马先生极为气愤,坚辞不干,因此而得罪了一些权贵,给日后国民党特警队匪徒扣捕马玉梅先生留下了一些说辞。
这一期间,马先生借助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并利用楚(楚溪春,时任太原绥靖公署大同领导组主任、北区作战军总司令)孟(孟祥祉,时任大同领导组副主任、山西省大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之间权益相峙的矛盾,托人找关系,倾力帮助学友鲍月英女士等大同12寡妇伸冤告状,终将日伪时期坑害大同百姓,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王珩(孟祥祉姨表弟)缉拿归案,被枪决于大同西门外,为大同民众除了一大祸害,令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参见:《大同今古》2010年第一期巩永成文:【我的奶奶肖氏一家】)
在血与火的战争岁月里,马玉梅的两位兄长马仲(又名赵革非,晋绥地区早期革命活动家,学运、兵运领袖,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初期,曾任晋西北行政公署【晋绥边区行署】总会计师、抗战学院干部班讲师、晋绥军区回民司令部主要负责人、中共晋绥分局绥蒙国军工作部部长等职)和马元,先后投身革命事业,为建立和巩固晋绥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勋。日本投降前夕,中央晋绥分局委派其长兄赵革非代表晋绥分局深入雁门、绥蒙地区,化名马革非、马革、马俊、马克,负责指导城市工作,配合主力部队接收绥远、解放大同。马玉梅曾多方与兄长联系,想方设法为早日解放大同传递信息。解放战争时期,马玉梅曾多次在大同地下党负责同志白奇,以及许剑宝、马启禹、贺三连等同志的护送下投奔解放区,只因城门口敌人封锁严密,始终未能如愿。
1947年腊月,大同国民党当局利用&三自传训&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翌年初,敌特风闻马玉梅的长兄赵革非以及白奇(刘实甫,刘跃宗)同志系参与解放大同的晋绥方面地下党主要负责人,又探听到他们的亲属仍居大同,于是在日(除夕日)午夜,气急败坏地指使其大同特警队爪牙匆匆逮捕了赵革非的胞妹马玉梅和白奇的妻姐米芳(烈士李泽爱人),并立即将她们以共产党嫌疑和八路军亲属,投进了被称作鬼门关的大庙(关帝庙)&&太原绥靖公署大同特种警宪指挥部(简称特警队)监狱。当时,敌人使出老虎凳、辣椒水等各种残忍的手段威逼拷问,要她们提供有关亲人的消息。然二女子面对心狠手辣的敌人宁死不屈,使敌特一无所获。大同解放前夕,解放大军直逼大同城,敌特更加紧了疯狂迫害革命人士。艰难的岁月,马玉梅先生白天受酷刑,夜里还要被特警队爪牙勒令抄写材料、刻蜡板、印文件,她机敏果敢地抓住抄写印刷材料的机会,脑过、心记,趁着敌特慌乱,从大同特警队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机密材料、文件信息(内有&城关四隅工作计划&、敌特及家眷名单、特种工作证请领表等等),委托被提前保释出去的米芳同志,设法把文件和材料秘密转交给马先生的大哥马革非同志和米芳妹夫白奇同志。大同解放初(日),马玉梅先生再次携带窃取的敌特重要材料,与米芳相携,亲自交与大同市公安局王一鸣局长、康世安副局长、城区公安局刘忠局长(大同公安局存有交接材料的原始手续)和晋绥方面的苏兴同志、白奇同志,为有关部门锄奸肃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54年内蒙古公安机关擒获国民党特警队头目吕科后,呼市法院专程派人到大同感谢马玉梅的革命举动。
解放后,马玉梅先生曾当选为大同市妇女代表和大同市回族代表,是中苏友协察哈尔省分会雁北总支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十年内乱期间,马玉梅遭到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心身受到严重摧残。1977年市委落实政策办公室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由于马玉梅先生一向与街坊邻里间相处融洽而和睦,从1988年起直到去世,连续六年被评选为&大同市五星级模范家庭&、&大同市十佳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分隔线----------------------------
1 学校简介 编辑 大同四中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全日制教学班55个...
目录 1 学校位置 2 学校概况 3 学校特色 4 联系方式 1学校位置 大...
一、学校简介 大同市第二中学校始建于1946年,1980年被确定为山...
大同一中的 前身 ,一直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从1059年在...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中学_学校简介_口泉中学校史
当前位置:
> 口泉中学校史
口泉中学校史
日 09:01:52 来源:
访问量:1426次
第一章& 口泉地区的新学苑
(1956&&1966)
[大同六中的诞生]
一、正式成立
195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学校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必须相应地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并且统筹安排,改善中等教育的布局。大同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于1955年决定在口泉地区新建一所中学。
口泉地区位于大同西南,距离市区四十里左右。口泉小镇是当时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口泉矿区办事处所在地。人品比较集中,集农、工、商、贸于要体,是农业、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这里有当时算得上全国最大规模之一的完全小学,却无一所中学。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这里建立一所中学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市教育局随即委派柳扬同志到口泉矿区办事处成立了筹备处。同时,还抽调了许佃玺、陈悌、程森、高明四人具体负责选择校址,筹集资金,调集老师,准备招生等工作。限于当时的条件,新校一时无法建成,遂选用了位于口泉河南店,背靠七峰山,面临口泉河一个叫&千佛寺&的旧庙做为临时校舍。旧庙占地面积仅有两个篮球场大小,房屋也较破旧。
1956年9月,正式命名为大同第六初级中学校(简称&大同六中&),第一届师生在狭小的校院内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标志着口泉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 二、初具规模
&&& 学校开办伊始,全校教职工仅有15人。学校主要领导有:
&&& 程& 森&& 副校长,预备党员、代行校长职务兼任政治课
&&& 张& 肖&& 党& 员,负责总务工作兼党务工作
&&& 徐立甫&& 党 &员,负责团委工作
&&& 管& 润&& 党 &员,工会主席。
&&& 首届招生四个班,每班约50人,全校学生200人左右,学制为三年。当时,学生主要来源于北至北郊新荣,南至怀仁鹅毛口,东到十里店以西,西到大同、左云交界,方圆数十里的农村。住校学生均需自带粮食,交菜金。划定家在十里以内的学生跑校。学校没有水,需淌河,过铁路,去离学校200米以外的口泉街水井挑,往返需半小时,没有电,晚上教师办公用小煤油灯照明。学生上晚自己每个教室用一个汽灯照明。周围开山的炮声,火车的吼叫声、长鸣声造成的较为恶劣的环境,经常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跑校穿铁路,淌河水,十分危险。遇上下雨发大水,家长、老师背着学生过河,有时也因河水过大而不能按时上课。
课程设置与其它中学要样,开高了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等八门课程。由于教师短缺,有些课程需要别的老师兼任。办学条件也很艰苦,教学设备简陋,不分教研组,各科教师挤在一间房子里办公。办公桌椅是大同二中支援的,学生的上课桌凳是从口泉小学借来的。尽管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全校师生员工的政治热情、教学责任心都十分的坚定。
[在探索中前进]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1957年,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争创&三好&的活动,每年均涌现一批&三好生&。
为了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把劳动教育提到更为突出的地位,学校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教师轮流带领学生去口泉火车站卸煤。挣的钱,大部分上交学校。学校用这些钱购置了文艺演出的幕布、道具等。同时,还组织师生到离学校十里外的三里泉开荒种地。在校内修建猪圈、鸡舍,养了猪、鸡、鹅、鸭。学生搬入新校后,在老师组织指导下,自己动手修筑了学校后院土围墙。这样,广大师生提高了思想,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 在几年的大跃进、反右倾运动中,浮夸风,瞎指挥盛行,使得社会生产与需求出现了不平衡。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国民经济在1960、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面对自然灾害,学校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指导下,努力贯彻&整顿、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在师生中继续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学校首先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发扬艰苦朴素。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同时几天产年又进一步狠抓开荒、积肥、备耕、播种工作,把校内可种的土地,分给全校园内外出现了&人人挎粪筐,个个积肥忙&的景象。
&& 1962年,学校继续组织生产自救。积肥、备种任务分配到各组、处。至此,我校经过连续三年的生产自救,胜利地渡过了&低标准,瓜菜代&的难关。学校的形势已基本好转。同年暑假,学校初13班学生张希圣、刘清秀等应届毕业生(市户),响应党的号召,下乡插队。这是第一批自愿离开城市到农村插队落户的毕业生。地理老师郝霞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
1963年,国家拨款,为教职工增加工资,学校按上级的政策,对教工进行了工资调整,有相当部分教职工提高了工资。从而激发了教职工投入教学与服务工作的热情。人心向上,对党对社会主义充满了信心和希望。3月,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估国掀起了学习雷锋活动的高潮,我校也开展了学雷锋活动。
1964年,毛泽东同志诗词、语录、&毛著&选读本陆续出版发行。全国掀起了学习&毛著&的高潮。学校大力提倡学习毛泽东著作,狠抓&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班团支部组织学生中积极分子学习毛泽东著作。学校每周安排教职工员工学习。期间,学校涌现出了吕启明、乔继礼等十多名学习毛泽东的积极分子。学校还继续组织学生参加修路和务农,使学生充分得到劳动锻炼,增强劳动意识。同年,学校选择口泉区苏庄作为落户点。史香兰、张如萍、周光华、兰福生、李进才等五名学生集体到苏庄插队落户。同时,号召广大回乡知识青年和插队知识青年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学习农业技术,不断提高政治文化水平,充当农业生产的尖兵。
&&& 1965年,李进才同学回校作下乡锻炼报告,给全校师生以很大鼓舞。同年夏,初30班阎鸿飞、陆淑华等二名同学到口泉区大南沟村插队。同时,学校团委要求二、三年级要建立党课学习小组,把学毛著活动引向深入,初43&50班(一年级)各班都先后建立了共青团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 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 1957年暑假,新校(即现在的口泉中学校址)建成,面积宽广,校舍整齐,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打了水井,安了电灯,教室,办公室宽敞明亮,桌凳一律换新,迁入新校后,学校按科目第一次成立了语文、数学、社会三个教研组。教导处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计划,加强各科的教研活动。党政工团、总务处、教导处各自有了办公室。
在教学设备方面,区文教科为学校购置了一些教学仪器和生物标本。全校师生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学校生活。
渡过了连续三年的因难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已全面好转,大同市教育局开始对全市中学编号和归属进行了一次调整。1963年本校更名为&大同市口泉初级中学校&(简称口泉中学)。同年,调次富山来校任教导主任,学校教研组又有调整,外语学科也从社会组分出,另成立外语组。经过充实学校的教学领导和调整教学基层职能部门,学校出现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好势头。&
&&& 1965年,学校赶往了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各教研组天天晚上灯火通明,阅卷、批必作业、作文,直至深夜。张志儒、樊锡麟、刘文光、王保才等老师都是有名&熬夜好手&。 &家访&活动遍及全校,且卓有成效。学校生机勃勃,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
&&& 同年,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的每年招四个班增招到八个班,另给矿务局代办一个班。从这个年级开始,外语课增开了英语,由陈公善老师任教。
&&& 为适应学校规模的扩大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具有专科学历的老师,应通过不同渠道进修。并对新来的年轻教师放手使用,在他们的肩上压重担,使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在迅速成长。
&&& 口泉中学建校创业的十个春秋,学校的方方面面,从无到有,发展变华巨大,成绩喜人,社会声誉日渐增高,成为口泉地区名符其实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基础设施齐全。这为学校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年间学校共招生近2500多人。从1959年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到这时已有七届,毕业人数近1800多人。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升入了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其余学生充实了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队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校园风外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前景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二章& &文革&中口泉中学的艰辛步履
(1966&1976)
[&文革&风暴]
1966年元月,大同市委决定,在全市各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久,以市教育局局长卢学礼为组长的社教工作组进驻学校。在工作组指导下,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职工工学习文件,就学校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全体党员和教职员工在&四清&斗争中划清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界限。同时,经常让师生停课参加口泉、回去村、赵家小村等大队的&四清&斗争大会。阶级斗争的弦绷紧起来。由此,揭开了学校参加&文革&的序幕。
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煽动文化教育领域广大群众起来同资产阶级的&保皇派&进行坚决斗争。全国各地青年学生纷纷响应,起来选择,使学校党政领导部门瘫痪。6月20日晚,大同市委、口泉区委派以区委书记张喜来为组长的&文革&工作组进驻我校,领导学校的&文化大革命&。我校也开始仿效北京大学的做法,揪斗学校领导干部和部分教师。很快进入了&停课闹革命&阶段。
1966年秋学校没有招收新生,在校的初34-50班学生继续留在学校参加&文化大革命&。随着&文革&工作组的撤销,我校处于既无党的领导也无行政领导的无政府主义状态。校园内阶极斗争的烈火熊熊点燃。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作为当时最新式最有力的武器,已被广大师生所掌握。师生每天到校,学习最高指示及其它报刊文章,穷思苦想地写大字报,整个校院成了声讨&阶级敌人&、揭发批判&走资派&大字报的海洋。白天黑夜召开批斗会。一些出身和历史有问题的老师也被当作批判的活靶子。不上课、不做作业、不受管束,已成为&革命小将&向&反.动学术权威&斗争的革命行动。要把科学文化知识统统当作&封、资、修&的货色,扫进历垃圾堆。
[&文革&灾难的终结]
&&&& 十年文革,党和国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灾难,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而教育战绩更是重灾区。一代人被耽误了。究其根源就是极&左&思潮在我华夏大地上的肆虐。极&左&的危害在这十年中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一片&造反有根据地、革命无罪&的呐喊中&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不要政府、不要领导、不要法制。接着是连年的成天呼喊一些既无知又可笑的口号。全校几乎所有教室、办公室的门窗玻璃被毁,万册图书,众多仪器,成套体育器材、乐器,也被洗劫一空。学校元气大伤,在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没能力恢复到原有的规模。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来,万民欢呼。全校载歌载舞,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表达了全体师生决心要把失去了的时间再夺回来的豪情壮志。
第三章& 壮大调整时期
(1976&1996)
[十年振兴]
一、恢复与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
1976年10月,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召开庆祝粉碎&四人帮&大会。从思想上消除&四人帮&给学校造成的&读书无用论&和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的影响,开始扭转学校的混乱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给学校工作带来生机。197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77)45号文件指示,工宣队撤离我校。1978年9月,学校的革命委员会被撤消。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分工制,周谔同志被认命为书记兼校长。恢复了教导处、总务处职能机构,按学科组建了语文、数学、理化生物、社会外语、英体美五个教学研究组。调整了课程设置,恢复与加强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学校的共青团和工会组织也相继恢复。
1978年,中共大同市委以107号文件批转《大同市教育局关于办好重点中小学措施意志》的通知,确定口泉中学等九所中学为市重点中学。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此后,邓小平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并作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指示。全校师生经过认真学习文件,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学校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84年4月,王振祥同志来校任书记兼校长。这年,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过整顿、充实,口泉中学又焕发了青春。1986年学校党支部按党章要求,经上级党委批准,在学生中发展了两名党员(63班崔军、65班李全文)。这在我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二、奋力拼搏,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领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系列方针和决议,广大教师思想解放,干劲十足。1978年&&1981年,根据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确保因材施教,加快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分快、慢班授课。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保证了基础扎实了同学,能循序渐进的有系统的学习,也方便了基础知识有较大缺陷的同学查缺补漏,打好基础。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起教学为中心的思想,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全开足课程,按教学规律办事,坚持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978年,我校第一次参加全国高考,全校有20名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在全市排名第17。同年底,杨生春老师带领学校高35班几名学生参加大同市语文竞赛。其中郝存生同学获第二名,郝生凯同学获第三名,李建彪获第五名,语文竞赛获市团体第一名。,语文教研组获山西省&先进集体&称号。数学教研组获大同市&先进集体&称号。1979年,有18名同学在高考中达本专科线,升学率排名全市第五,化学学科在高考中均分、及格率获全市第一。郝存生同学被南开大学化学系录取。学校获&大同市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这一年,数学教师葛树立获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学校在1980年的高考中,有41名同学升入高校,其中剧锦文同学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赵国英同学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考入第四军医大的任建军同学,后在华山抢险中,受到了表彰。经过了几年实践的锻炼,文、理两科形成了两套责任心强、师德高、业务精的毕业班各科&把关&的教师队伍。
1981年高考中,有68名学生升入高校,升学率在全市排名又上升到第三位。其中历史学科及格率、均分都在全市排名第一。文科数学、理科语文及格率、均分第一;化学及格率均分排名第二,高42班学生王银和高44班学生黄英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学校被授予是&优秀学校&称号。陈昌辉老师获省&优秀体育教师&称号。这年九月,大同市教育局局长陈寿昌同志亲自率领调查组到我校搞调查研究。11月,他们在《大同报》上,以题为《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的文章,报到了我校办学成绩和经验。
1982年起,我校学制改为三年。学校领导严格把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计划,严格按部颁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进行教学。对本学年年使用新教材的学科和师资力量特别薄弱的各种教师。对本学使用新教材的学科和师资力量特别薄弱的各科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学校特别注意组织好教研活动,使其参加教材辅导和培训。
1982年到1986年,学习大同九中、六中等教改先进单位经验,坚持单元教学,单元考核和单元查漏补缺。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果。&读、写、讲、练&教学法,&分类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被我校一部分教师吸取、深化。数学教学龚培云通过自己教学的辛勤实践出台了&六课型&教学方法,成绩显著,并逐步被推广。1986年全国在大同市南郊区召开&六课型&教学方法经验交流现场会。龚培云老师为众多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并现场操作其教学方法,受到高度赞誉。1986年,龚培云老师被评为省&模范教师&。
这十年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大同市保持了较高的声誉。本地区乃到大同市矿务局各矿及省属大型企业等单位学生纷纷要求来我校就读。每年开学初,校门口可谓车水马龙,校领导应接不暇。1982年,仅49班就有三名学生考入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政治学科均分、及格率全市排名第一。1983年,张淑琴老师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1985年高考中,62班学生王春、王富、徐长征、曹军,58班刘胜忠等五名同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定航空学院录取,占全市录取飞行员的1/4。因此,学校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军区授予&招飞先进单位&称号。张晨同志也获&山西省招飞先进个人&称号。在1986年高考中,我校67班杨东林同学以550分摘取了文史类全市&状元&的桂冠。
年是口泉中学恢复生机,教育教学质量成绩显著的十年,学校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854人。1986年秋季,为适应南郊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我校停招初中班,由完全中学向单一的高级中学过渡,一部分教师被分到新成立的&南郊实验中学&。在此期间,培养高中毕业生2541人,其中,493人升入高校。他们中的一批优秀人才经过高校的培养。有的考上了研究生,还有的出国留学继续深造。
[走出低谷]
1986&1987年间,学校有十多名骨干教师或调往高一级学校,或升任领导干部,虽补充了一部分新教师,但由于教学经验缺乏,并老、中、青教师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学校教学质量出现了低谷,,学校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社会上对学校提出责难、表示不信任,连续几年招生生源严重不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数量锐减。
从1986&1990年四年间,我校就有60名专任教师调出是。此外,中专截流,生源差,也给学校办学带来无法克服的困难。1988、1989两年间,每年计划招收6个班新生,而实际每班仅有二十几名学生报到,学校不得不压缩成四个班,一个班也只有三十几名学生。
1988年,张晨校长根据区委指示,以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精神,为遏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局面,大胆探索,进行管理改革试验。在参观学习北京八中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学校推珩优化组合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学校由学科教研组改制为&对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的年级制&。由校长任命年级主任,让年级主任组阁,聘任本年级任课教师。年级组实际已成为仅次于校级的教学管理单位。而教务处只相当于年级组的平行单位,服务督促检查教学职能却大大削弱。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受客观条件限制,实如虚设。优化组合出去的一部分教职工离开学校自谋生计,使一批青年教师受到了激励,激发了一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我校1989年教学教育质量有所回升,由此还获得了&大同市高考进步奖&。 同年何淑敏老师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但这次改革中削弱教导和教研组的弊端很快的暴露出来。并随着1989年政治风波的出现,国家强调&稳定是工作中大局&,加上优化组合需要健全,因此,这次改革遂告一段落。
1990年底,南郊区委、区政府鉴于前面所述问题,决定调整学校领导班子。任命张晨同志为学校书记;从区实验中学调陈昌辉同志到我校任校长。
出路在改革。新任领导班子在艰难中起步。面对依然存在的办学诸多不利因素,经过两年多时间探索研究,新的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口泉中学要生存、发展,必须从改革中寻找出路。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校教职员工真正树立起竞争意识、师德意识、责任意识。建立一个科学、能动、高效的内容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党政统一认识,在全校教职工中大造改革舆论。借鉴我校1988年优化组合改革和市兄弟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设想,广泛征求意见。本着积极稳妥和&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的指导思相民,1993年8月14日,经区常委会批准,学校出台了《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方案。这一方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向性原则;坚持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贤选能,优化组合的激励性原则;坚持民主管理,大胆探索的科学性原则;坚持多职化,满负荷,优质高酬的导向性原则;坚持&老有所养,病有所安&的保护性原则。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为学校走出办学低谷注入强劲动力,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大强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盲目满足,总以生源差,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有情可原,到承认差距,承认人才是靠努力培养出来的。从而,引导全师生吃大苦、耐大劳、转变观念,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学校各项工作出现新局面。
校园建设是学校的窗口建设。1981年南郊区政府投资41万元建二层学生宿舍楼一栋,共1100m2。1982年投资64万元建四层学生宿舍楼一栋,共3100m2,同时建起配套锅炉房。1984年投资32万元,建起集师生饭厅和总务办公室于一体的二层楼一栋,面积1600m2,基本满足了学生住宿(可容住宿生580名)、就餐(学生餐厅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的需要。1988年投资107万元,建起电教、理化生实验楼二栋,面积3100m2。现有一个能容纳450人的阶梯教室,一个48个座位的语言教室,一个有26台微机的机室,有两个化学实验教室,一个生物实验教室,三个物理实验教室。1992年初,投资170万元兴建有24个六边形教室的教学楼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360m2,使我校教学环境大为改观。
1992年又投资18万元,硬化绿化校园,重新硬化主要路面,新建花坛、雕塑,修建300m田径场地,新建校门。1996年,第三次规划校园,喷刷了学生宿舍楼、教工食堂、电教楼、实验楼、教学楼、硬化校园后面马路,建起两个花坛,重整田径场地。校园的修建与美化,又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氛围。
此外,学校在上级领导部门支持下,多方筹资,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如:1994年起免费供应教师早餐;1995年为在岗教师浮动一级工资。因互相促进,评模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一线骨干教师,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主、客观环境。
从1987年&1995年,有25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先进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有1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有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1992年学校被大同市评为&规范化建设一类学校&。
改革出效益、出成果。我校完成了改革前提出的教育教学质量要&一年恢复,二年进步,三年争上游&的办学目标,1994年,高考达线人数15名,1995年高考达线人数23名,有103名同学被高校录取,其中任银霞同学,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二个全市文科类状元。1996年高考达线人数达53名,重新排名在大同市各学校中第4位,而且是在生源极差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的。正如南郊区委、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口泉中学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这一改革,使我校走出办学低谷,成为再创历史辉煌的起点。
第四章稳步成长阶段
(1996&2006)
[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化]
学校建立了校长负责、充分发挥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德育工作体制,组建了由政教处、团委会、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的政工队伍,由校长亲自管德育。设专职政教主任、副主任各一人,专门负责对班级和班主任的管理领导工作以及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政教处和团委会具体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做出活动安排,并组织实施。
在加强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逐步健全了各种德育制度。从1987年以来每年新生入学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班会、团会各间周一次制度。校领导、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每天检查学生学习、生活、卫生及两操一活动、就餐、就寝制度。学校支部坚持每周一的支部大会,间周的全校教职工学时事、理论大会制度。课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学校明确提出,教师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不但要备知识,也要备教法,还要备思想教育的内容,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一系列活动,如 &学雷锋、学赖宁&、&创三好&活动,&合格团员教育&、&义务植树&、&美化绿化校园&、&油刷教学楼&&青年志愿者&、校园文化节、献出一份爱心、社会主义好等。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中,受到了教育。此外,通过建校劳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周一升国旗、国旗下的讲话,在教学楼道、学生阅览室等处悬挂中外杰出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等伟人画像和名言,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大提高教学质量的力度]
在撤掉年级组,恢复教研组后,学校领导把抓教学常规作为基本建设。抓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核五个基本环节。加强检查和落实。
学校把老教师组成学科指导组,要求学科指导组成员每天听一节课,在教研组备一个小时课;要求校长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0节,教学副校长50节,教务主任60节,教研组长至少对本组每位任课教师听2节课,同组教师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每一学期都要专门组织新分配的教师上公开教学课。校长、教务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及同科教师参加听课、评课。这对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起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考评,大多数青年教师在备课、讲课等方面有很大进步,推荐参加市组织百花奖赛讲中,王雅玲、张翠霞、马丽春等老师获市百花一、二等奖。
为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水平,学校走出去,请进来,和大同二中、北京二中建立良好校际关系,各学科大面积出动到市二中听课,多次请市教研室同志来校指导。凡是大同市举办公开课、赛讲课、高考信息分析会,必派人去听,去取经。学校相应地建立了合理的激励机制。如为教师进修报销一半学杂费,设优秀论文奖,学科竞赛中优秀辅导教师奖等。外语组七位教师、化学组有一位教师、政治组三位教师在省市组织的教研会上获得论文奖。
第五章& 发扬传统,攀登新高峰
2007年,在以郑学敏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锐意进取、创新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抓常规管理,树人才观念,促教育发展,搞民主建设,人人争做贡献,振兴口泉中学的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学校改革开放30年,不是普通意义的三十年,这是东方巨龙跃起腾飞的三十年;这是中华大地天翻地覆的三十年;这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学校在广大师生的拚搏和努力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是&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山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山西省治安先进单位&、&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平安校园&、&大同市德育示范学校&、&大同市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红旗单位、文明示范单位。
近年来,党中央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投入增大,教师待遇提高 ,带动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广大教职工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新课改确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带领老师们学习新课改理论,使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转变,他们认识到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学校也不断领导老师们学习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因此,老师们确定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
自从郑学敏校长上任以来,学校除了着手改变校容校貌,改善办学条件之外,还加大教研教改工作的力度,加强教研教改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开展&听课、主课&等一系列的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教研计划,切实落实新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的调整和改革,真正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流于形式。为解决教学活动中一些共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校将定期举行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提前收集问题,同组教师共同加以研究确定主题,进行专题性教研活动。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并定期检查作业的批改情况,规范学生作业,严格控制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实行家庭作业教师先做后布置制度。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示范作用,让他们在学校举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进行传帮带学习。学校的教研活动从计划到落实步步为营,老师们相互听评课,外出学习,交流心得,相信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的授课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录音机,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这是广大教师们一个共同的感受。教学工具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们惊喜地发现,以前需要到处托人寻找的教辅书,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点全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并且随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出来,给学生们直观的认识。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说是改革开放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不能不说是改革开放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今天,不能不说改革开放还将催开一个灿烂的明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成口泉中学全体师生将继承发扬奋发图强和自强不息精神,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一定实现&创办政府信任、学术认可、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口泉中学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编辑:杨勇
上一篇:没有了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同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