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写写人类对本来可以再生的森林资源的破坏。

2009年高考语文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
>>常见修辞>>高考资源网>>大学在线(原中国大学在线)>>语文语音,高考资源网
搜索热词:
高考生所在地
自命题:                  统一命题:            
2009年高考语文常考易错修辞手法及运用突破方略
标签:语文语音,高考资源网
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一、命题特点(一)近几年命题特点。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2、文学作品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3、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判断选择题型如:(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 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 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文字题形式如:(2005年山东卷)以“关爱”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两句都要与例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第二句还要跟后一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示例: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二)命题趋向1、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未来的修辞试题有可能和连贯得体、扩展压缩、选用等考点同时考查。如:(2005年江西卷)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此题即把修辞和连贯得体结合在一起考查。2、扩展语句题干中会加入运用修辞的要求,如:根据提供的例句,扩展下面关于“爱心”的句子,扩展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压缩语段常在新闻标题的拟写中要求“对偶”的运用。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3、2004年出现了对联的新题型,2005年继续出现,一来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当代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高考对对联的考查顺应时代潮流,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好的引导。二来,认识对联本身语言凝练、内容涵盖丰富的文化常识等特点对于高中生学习语文有很大帮助。所以今后还会考,只是形式上要更灵活。如:(2005年全国卷Ⅰ)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二、突破策略(一)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Ⅰ《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岗。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4)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2、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3)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3、借代(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例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夸张(1)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2)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3)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5、对偶(1)对偶的特点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2)对偶的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3)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6、排比(1)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排比的种类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7、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8、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II辨析几种修辞手法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1、借喻和借代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2)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3)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的作用。(4)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2、比拟和比喻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3、排比和对偶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4、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二)应对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经典回放】1. (199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 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 他的脸跟纸一样白。D. 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答案:B(本题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而B项只是在价格上作比较。)2. (2002年高考全国春招卷)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 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 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答案: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3. (2002年高考全国春招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脚处。答案示例:①仲夏亭榭里的弄弦 ②深秋山林中的独步 ③是灵魂的依傍(本题考查仿写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题干要求“填入适当的语句”。何谓“适当”?因为全句是说读书的功用,表达上是按时序,用比喻,所以满足这些要求的答案才能算“适当”,才能“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假如你有一位“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请你用赠言的方式启发他(她)纠正这个偏向。赠言中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示例:精通“数理化”,学好“文史政”,是确定智慧与高尚“交点坐标”的两条轨迹。(赠言内容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使用比喻辞格,或虽使用了比喻辞格,但赠言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均不能得分。在内容或辞格上有欠缺,酌情扣分。)5. (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动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有一个比喻和拟人句;只要保持原的电(闪)、雷、雨(水)即可。原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扩展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 答案示例:(1)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使用了比喻句,“划破”也可视为“拟人”)(2)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声,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使用了拟人句)6. (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考卷 2001.5)从修辞角度看,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苦瓜苗就像一个① 一样,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它却努力地活了下来,便渐渐地长大。它似乎满是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或在冬瓜架上② 。我不得不找来一根杖子,把它绑在杖上,③ 。A. ①病儿 ②胡搅蛮缠 ③限制它的生长B. ①弃儿 ②胡搅蛮缠 ③约束它的行为C. ①病儿 ②胡乱缠绕 ③约束它的行为D. ①弃儿 ②胡乱缠绕 ③限制它的生长答案:B(①从下文“自生自长”看,②③采用拟人更形象生动)7. (湖北省黄冈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1.6)读下面的话,按要求填空。一群孩子,站在荷塘边,看着荷叶上① 的露珠,叽叽喳喳地说:②“ ”③“ ”。答案示例:①滚来滚去 ②那是我们的弹珠跳棋 ③那是妈妈给我买的珠珠糖8. (福建省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卷 2001.5)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话题,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如果说祖国是一只远航的征船,我的笔就是一只用力向前划的桨。  答案示例: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悠长的曲子,我的脚步便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要求:①运用假设复句,语句通顺;②两个比喻恰当;③两个本体之间、两个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例句相同。)9.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有一定联系的排比句。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造的时代。(扣住“盛唐”特点作答即可)10.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B.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势、嗟老叹悲……――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C. 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D.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读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答案:C(C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11. (北京市崇文区第二次模拟考卷 2002.6)根据下列划线句子的句式、修辞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满怀信心,尽己所能,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答案示例: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你可以做执著的一块绿茵。(意思对即可,注意句式、修辞是否和原句一致,如果不一致,不能得分)12. (天津市高中质量卷 2002.6)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的句子呼应的排比句。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读。(答案可以多样)13.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卷 2002.4)依据下段话的内容,按照开头的表达技巧,在空缺处补上相应的话,领起下文。思维有两个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求同,在于认识事物的共性;求异,在于发现事物的个性。只要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东西,就都是“创造”。只强调“求异”的创造性,不注意“求同”的创造性,是片面的;而过分强调“求异”,也可能导致怪谬。答案示例:“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两翼协调煽动,才能飞得高远。”答案内容正确,又照应开头的比喻,语句通顺,给满分。14. (南昌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卷 2002.5)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答案示例:(1)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15. (太原高三综合检测卷 2002.5)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形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答案要求:以“真诚”开头;句式相同;是比喻句。 【强化突破】1. “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的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 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 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C. 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D. 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朵朵银棉。
2. 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次,北京某礼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A. 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B. 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C. “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D. “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3. 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A. 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B. 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C. 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D. 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4. 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实指________,暗指_______,其效果是:___________
5. 下列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 )A. 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B. 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C. 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D. 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6. 将下列8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 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竹直心虚乃吾友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⑥水淡性泊是我师⑦柳絮池塘淡淡风 ⑧带水芙蓉点点雨A.⑦⑧/⑤② B.①④/⑥③ C.⑤②/⑥③ D.⑥③/⑦⑧
7. 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B.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8. 根据文意,在下边的两条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且这个比喻句能较准确地阐释前边语段的含义。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与肉体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那是用思想与心态来衡量的。有的人,正当少年,却胸无远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年华已老,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年老了却永远年轻。生理的青春如 ;心理的青春如 。
9.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像鸿鹄飞向长空,像 , 和持久耐力始终是生命价值的两个筹码。我们的生命应是坚韧的犁铧,而不是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手中的花锄;我们的生命中应有 ,不应有 。我们生命的潮汐惊涛裂岸,我们 。
10.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 。
11. 下面的比喻,运用得不够贴切,请予以修改。修改后要保留以“歌声”为本体。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打动了我的心。修改: 。
12. 把下面划线的文字改写成对偶的形式。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改写:这座小村庄, , 。
13. 根据划线语句的形式,续写三句话,分别写“小草、风、树”,与前面的句子组成排比句。(每句不超过12个字)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老人:有啊,有石头,有水流,有小草,有风,有树……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水流里藏着歌声,______,______,______。
14. 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令人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15. 读下面《如果》这首诗,补写后边的诗句。如果你是大河,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般花朵的凋零叹息。如果你是种子, 。
16. 根据诗里的句型特点,写出空缺的句子。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理想是灯, ;理想是路, 。
17. 青少年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当你看到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时候,你有何感受?请用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列举环境污染或受破坏的现象,用一个比喻句描写你心中的感受。
18. 在下面这段话里①②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语句,组成由三个比喻构成的排比句;在④⑤⑥的横线处也填上适当的语句,用衬托的方法表现出“中年妇女”的哀痛心情。二月的春城,蓝天碧水,风和日丽。西山华亭寺的山茶① ,黑龙潭公园的玉兰花② ,圆通山的樱花③ 。初到昆明的游客简直不敢相信世间竟有这样美丽的城市!可是对这位刚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丈夫的中年妇女来说,这迷人的景色只是④ ,⑤ ,⑥ 。
19. “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比喻+疑问)仿照这个句子的句式,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新句子。
20. 根据前后文补写两句话,使它们与前后文构成排比,同时本句又要包含比喻。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梦,苦是惊吓; , ; , ;如果说人生是一秋禾,苦是播种。
21. 按要求改写句子。①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改为设问句: ②前面不远处走来了一队少先队员。改为借代句:
22. 依据下面提供的上联,自己联系生活对出下联。昔日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
23. 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临去秋波”,很快地被朔风吹落了。在怅惘迷茫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即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了起来!文中“临去秋波”比喻什么?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比喻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感情。(不超过6个字)
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老乞丐,伸着手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糖,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甲&)我不安地紧紧握了握他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凝视着我,笑了笑:“哪儿的话,兄弟!这已经很感谢了,这也是恩惠呵,兄弟。”我也从(我的兄弟&乙&)那儿得到了恩惠。24. 甲处使用了繁笔,它比用“我掏了掏口袋,里面什么也没”的简笔,表达效果要好得多。请简述好在哪里?
25. 若将乙处“我的兄弟”改为“乞丐”为什么不好?
【】1. B2. B(“创造条件,争取上岗”不恰当,原文无此意。)3. C(划线部分中“下酒物”喻为“文章”,“一斗诚不为多也”喻为“读好文章应多读几遍”。)4. “晴”实指晴雨的“晴”,暗指恋情的“情”,起一语双关之效。5. B(“书山上跋涉的樵夫”应该喻指读书人,所以用来喻指“词典”不当。)6. C7. C(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8. 如美丽的花朵,但它不能永开不谢 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9. 骆驼穿过沙漠 高洁志向 雄深磅礴的黄钟大吕 嘈嘈切切的丝竹管弦 青春的岩浆灼灼奔涌(须用比喻,意思对即可)10. 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11. 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黄莺和鸣一般,打动了我的心。(她那高昂、激越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打动了我的心。)12. 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高山。(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13. 小草旁边长着大树;春风里藏着星星点点的绿;树梢上萌发着希望。14. 一片片落叶,像蝴蝶拍打着金灿灿的翅膀,轻轻地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身上。(第一步,先找出可作为比喻对象的事物――应是落叶;然后展开相似联想,想出恰当的喻体。第二步,找出可以构成排比的词:两个“飘向”、三个相关“原野”、“大道”“身上”,这样,给“大道”前加上“飘向”一词,即可构成排比。)15. 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与“大河”相对应的是“小溪”,从押韵的角度,选“小溪”;与“种子”相对应的是“果实”。)16. 点燃熄灭的灯;照亮夜行的路;引你走向黎明。17. 当我看见有人捕杀珍稀动物,有人肆意砍伐森林,我心中便燃起了熊熊怒火;看见有人损坏花草树木,有些工厂污染河流湖泊,我的心里就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首先要展开相关联想,联想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污染或破坏环境的现象;其次确定你内心的感受,或气愤,或忧虑,或沉重,或叹惋,然后围绕这种感受选择一个恰当的喻体,最后用语句按要求表述出来。)18. ①在朝阳的照射下,绯红似火;②与蓝天共舞,洁白如玉;③在春风中流淌,宛若彤云;④灰暗的图画;⑤满眼的凄凉;⑥无边的哀愁。(①②③应表现优美的景色,④⑤⑥要表现妇女哀痛的心情。)19. 冷漠是人的口罩,堵住了多少人与人交流的机会?20.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苦是低吟;如果说人生是一辆车,苦是磨损。21. 答案(略)22. 当代孔繁森血汗洒遍藏疆23. 即将凋零的红叶;喜爱而又惋惜。24. 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5. 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将文章一键分享到: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