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中医养生学热?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湿热体质_中医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湿热体质
养生导读:广州的天气湿热的时间很长,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食欲下降等症状。中医称此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气候环境是导致湿热的一大因素。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减少熬夜的次数,保证。另外,有空练、瑜伽、太极这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好。
体内湿热症状
从中医角度讲,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夏秋高温高热易致湿热
入伏后气温不断升高,当人们生活无规律,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定时,或过食辛辣油腻之时,就会产生内热。此时,外热、内热一起来,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舌苔浊腻、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头身困重、口渴恶心等,中医称此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这时,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以清淡为主,常吃具有的食物如、、绿豆、莲子、山药等。忌食海腥鱼类、羊狗肉、冷饮等。
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3/2703/2703/2703/27
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
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
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
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04/25
养生之道网立夏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立夏节气习俗、立夏吃什么、立夏饮食养生、立夏节气饮食禁忌等与立夏节气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与立夏节气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立夏养生专题。...如何正确看待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必须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性,二个是时代性。 现在有的人过分强调古代的养生方法,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比如过分强调 吃素 ,事实上并不是吃素就能把所有的病都吃没了,人体还是需要合理的营养结构的。低 胆固醇 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都是有害健康的,甚至低胆固醇血症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因为在我们的生命代谢过程中,许多基本物质,如 维生素D 3、性激素等,都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出来的,并且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血液中适宜的胆固醇含量具有一定的“抗癌功能”。
从时代性来说,传统中医有许多过时的东西是应该更新的。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养生文化,但许多养生方法都有它特殊的时代背景,就像人们说话有特殊的“语境”。一样。比如在《三国演义》里汉代人讲出了明朝后才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就不合时宜。
古代养生阱究冬藏,就是冬天蛰伏,少动,少外出,不要出汗,不要洗澡。这与古时人们的食物有限、保暖不及密切相关。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食物更少,少活动就少消耗,可以减少体力的支出;同时古代人的衣衫单薄,没有现在这么讲究,就是里面一件单衣,外面套一件大棉袄,多动、出汗,身体发凉,遇冷风一吹就容易 感冒 ,感冒了又缺医少药,很多人的肺部就可能被感染,肺部感染再治疗不好就容易死亡。同理,古人讲冬天不能洗澡也是因为当时生活条件所限,天寒地冻。
取暖设施欠缺,洗澡极易感冒,感冒后治疗不及时又容易得其他疾病……正如我们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洗澡就要上大澡堂子,一个月去一二次,那时人们穿的也没现在这么齐全,里面一件单衣,外面套一件大棉袄,洗澡时稍不注意,着凉受风就容易感冒。
但现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勤洗澡、勤换衣是非常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一类疾病较之建国初期明显减少,如痈、疮、肿、疖等感染性皮肤病几乎绝迹了。这些都是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带来的好处。 所以我们还是要讲究科学。有的人误导老百姓:“冬天不要出汗,冬天不要洗澡”,结果许多人来问我,我说我们在继承古人养生经验和传统的时候,一定要强调科学性。
另外,还有很多人在谈养生保健时,过分强调中医或西医的绝对疗效等。笔者认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它们都有各自保健的特点,就看我们如何去利用,那种食古不化,照抄照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强调养生保健时,不论中医知识,还是西医知识,只要是对老百姓的健康有利的知识,就要把它们综合利用起来,共同为中国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比如中医看病讲究药物的偏盛偏衰,并用来纠正人体的偏盛偏衰。 中老年人 的身体也有偏盛偏衰,看病时大夫往往要辨别一下病人是需要补阴还是补阳。西医讲中老年人保健要注意 补钙 ,那是因为中老年人 骨质 疏松 ,容易出现骨关节病等退行性病变。上海医学界最近有人经过调研认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数已占到总人数的13%~14%。合理补钙可以有效延缓中老年朋友骨质疏松、骨关节病变的发病速度,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所以,我们的中老年朋友在补阴或补阳的同时,也可以补点钙。 所以说中医养生要摒弃一些过时的理论,要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
在世界传统文化中,只有中国有着非常完善的养生文化,祖先留给我们古老的养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国家的卫生投入,虽然人均在世界排名为第114位,但是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却几乎接近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73岁,许多大城市已经接近80岁。这无疑是得益于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养生文化。 “福”“禄”“寿”这三个字是中国先人人生追求的最佳境界,但在这三者中,排在最后的、最美满的结局是“寿”,这足以说明从古至今,中华儿女是多么热爱健康,热爱生命。
现在,在老百姓生活的一举一动中都蕴涵着养生的道理。你看,在早晨的公园里,人们各自都在做着自己喜爱的运动,他们活力十足,怡然自得,在菜市场里,人们买菜不仅要荤素搭配,更要蔬菜水果的红、黄、绿、紫、黑、白搭配,大家知道春天买点 苦菜 、 荠菜 ,可以败败火、利利水;吃点 大葱 、 大蒜 预防感冒,不上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以减少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传染;夏天喝点 绿豆 汤祛暑;天冷了,人们减少外出,即使出门也知道戴上帽子,系上围巾,预防寒冷对心脑血管的刺激。 这些都是古人“春三月,晚卧早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优秀养生文化的延续,也是我们养生观念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表现。
养生宝典:浅谈中医养生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中医养生热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养生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