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种八年级历史练习题期末考试最后一题的那种练习题?

八年级期末测试题一
当前位置:>>>>>>>>>>>>
一、选择题(1―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为多项选择题)
1.某海岛出现重叠现象,时间大概持续5分钟,如图所示。据了解,此现象为“海滋”,“海滋”类似海市蜃楼的一种光学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现象&&&& &&&& B.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透视现象
2.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如图所示,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3.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 )
A.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B.在沸水中煮20分钟左右
C.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 D.上述做法都可以
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凝华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汽化现象&&&& D.“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
5.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会议室的玻璃窗上结了一层小水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低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的外面形成了小水珠
B.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的里面形成了小水珠
C.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的里面形成了小水珠
D.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的外面形成了小水珠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7. 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和水的密度水之间的关系是(&&& )
A.A>B>C,且A<水 &&&B.A>B>C,且A>水
C.A<B<C,且C<水&&& D.A<B<C,且C>水
8.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9.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10.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11. 春节联欢晚会上,歌唱家戴玉强、吴雁泽、西部歌手阿宝分别用美声、民族以及原生态唱法演唱《我的太阳》,当他们演唱相同曲调部分时,我们仍能辨别出他们每个人的歌声,这主要是依据(&&&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用前三者共同判定
12.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1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14.图7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15.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小
C.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D.密度大的物体单位体积内的质量一定大
16.&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ρ/kg?m-3)
13.6×103
11.3×103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大
二、填空题
17. “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表演者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并且与道具“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所涉及的光学知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冬天,北方地区常会出现“玉树琼花”的美景,俗称为“雾凇”。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霜挂在树枝上形成的,这个过程要__________热。
19. 一节油罐车装有50m3的石油,从中取出成30cm3,称得其质量为24g,则油罐车中石油的密度是&&&&&&&&& kg/m3;一节油罐车所能装石油的质量是&&&&&&&&&&& kg。
20.不用天平,只用量筒,要量出100g酒精,应该在量筒内装入体积是________ cm3酒精。(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于钟的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
22.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选填“质量”、“体积”或“密度”)一块冰的密度为0.9×103K/m3,熔化一半后,剩余冰块的密度为&&&&&&&&&&&&& g/M3。
23.测绘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__________,若飞机降低高度拍摄某地区的“特写”,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应________(填“拉长”或“缩短”)。
24. 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实像,落在目镜焦点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25.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屏风是&&&&&&&& 镜,这个虚拟导游是实像,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26.根据下列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作出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
(2)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7.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g/cm3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4的体积及质量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甲的温度/℃
乙的温度/℃
①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②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
③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④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2)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②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③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2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从他的操作中找出两处错误:&&&&&&&&&&&&&&&&& 、&&&&&&&&&&&&&&&&&&& 。
(3)2007年我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种植大户王师傅家长10m,宽8m的仓库中堆了1m厚的菜籽,王师傅请小明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小明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下面的实验:
A.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13所示,菜籽质量为________g。
C.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水平,读出体积为80cm3。
D.计算出菜籽密度为___________kg/m3,王师傅家仓库菜籽总质量为_______kg。
四、创新应用与计算题
30.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 a 运动到位置 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 a 运动到位置 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31.献血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义务,已知100mL人体血液的质量是104g,则:
(1)血液的密度是多少kg/m3?
(2)一般成年人体内的血液约有4000mL,则成年人体内血液的质量大约是多少kg?
32.如图所示为某种玻璃的m-V图像,则:
(1)根据图像求该玻璃的密度为多大?
(2)体积为4cm3玻璃的质量为多少?
(3)质量为7.5g的玻璃体积为多大?
【上一篇】
【下一篇】2014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1(含答案人教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1(含答案人教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1(含答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2014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1(含答案人教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 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钟长鸣 ⒉“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胜利 ⒊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 ⒋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⒌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60年代仅剩9%, 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⒍有人喜欢收藏“1969”“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 A抗美援朝时期的&&&&&&&&&&&&&&& B三大改造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⒏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发生于(& )&&&&&&&&&&& 风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A土地改革后&&&&&&& B三大改造时期&&&&&&&&&&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⒐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是在(&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⒑“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⒒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⒓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空军战斗英雄是(&&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蒋道平&&&&&&&& D雷锋 ⒔1955年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⒕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指的是(&&& ) A中美关系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交 ⒖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 ⒗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课本 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 A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C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 ⒙以旧 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的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 A《茶馆》&&&&&&&&&&& B《班主任》&&&&&&&& C《屈原》&&&&&&&&& D《红岩》 ⒚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⒛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一.&&&&& 非选择题(共6小题,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 请回答:⑴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分)& ⑵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三项)(6分)& ⑶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点。(3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⑴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4分) ⑵“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2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 ⑶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2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 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4分) ⑵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⑶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 ⑷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 (2分)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2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请你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台湾同胞”五个术语补充完整下列这段话:(5分) 胡锦涛四点意见,充分表达了包括&&&&&&& 在内的13亿&&&&&&& 实现&&&&&&& 反对“台独”&&&&&&&&& 根本利益的&&&&&&&&&&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日,我国“神舟 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飞天使命,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⑴你知道两位航天员的名字吗?请你写出两位航天员的名字。(2分) ⑵请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什么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3分) ⑶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 ⑷请列出我国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举两例)(4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夜难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 材料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2004年、2005年相继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 请回答: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 2分) ⑵请你写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会徽是“&&&&&&&&&& ”、主题口号“&&&&&&&&&&& ,&&&&&&&&&& ”。(6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做什么?(3分) &&& & &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题一(含答案)
来源:网络资源&&&&&&&& 16:02:21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下载:
资讯月排行
上海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4上海中考指南》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政策及数据进行了更新,希望2014版《中考指南》陪伴在每一位中考学子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历史练习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