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和省考的工作经验怎么算?比如我11年本科毕业,那到2013年国考真题四月参加省考我可以报2年工作经验的职位吗?

> 我想考四川的选调?不知道怎么复习。还有是不应该报考国考和省考
我想考四川的选调?不知道怎么复习。还有是不应该报考国考和省考
如题,我想考四川的选调?不知道怎么复习。还有是不应该报考国考和省考??谢谢
可以参考一下四川省选调生考试专题href="http://www./Kaos.asp?kt=101"target="_blank">http://www./Kaos.asp?kt=101  至于你要报考哪个这就的看你自己的选择了我们也只能建议我的建议是国考  “省考”与“国考”的区别  “省考”来源于“国考”,因为“省考”以“国考”的精神为指导,试题的命制与“国考”一脉相承。  “省考”与“国考”并非全然一致,“省考”从整体设计上略高或略低于“国考”,主要体现在题型结构、表现形式、试题难度、题量、题材和局部题型的称谓上。  冠之以“××省考”称谓的“辅导班”和“辅导书”,无非就是“国考”辅导班和辅导书的变脸,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正可谓换汤不换药。各省市命题均相互借鉴,某些省市借鉴率高达70%。  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公共科目课程,适用于“国考”、“省考”、“军转干”、“选调生”、“乡村干部”、“事业单位”、“应届生”、“社会在职人员”、“公检法司系统”等各类考试。其实这些考试没有实质性区别,只要注意具体细节上的区别,关注考试大纲和招考公告,根据各类考试的科目或题型变化有选择性地复习备考即可,有效避免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  “省考”与“国考”的不同点  通过对比近几年中央、国家机关与各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历年真题,我们可以发现,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不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命题思想上均与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相一致。尤其是各地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一考试科目其命题思想与试卷的整体结构基本上是沿着中央的命题思想与结构来命制的。只不过是有个别的省市在中央、国家考试试卷结构的基础上,局部略有调整,如改个称谓,但其测试的性质,大致的测试内容始终没有脱离“中央公务员考试精神”,申论更是如此。具体分析如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变化  近两年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型基本沿用以下考试结构:第一部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二部分为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第三部分为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事件排序);第四部分为常识判断;第五部分为资料分析。  题型变化  虽然历年试题的五大部分基本稳定,但具体到每种题型的内容上却有部分变化。具体来说: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2002年和2003年都有篇章阅读,而年考的全是片段阅读,2007年则考的是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而听力理解只在2004年出现了一次。  (2)数量关系部分,2004年取消了数字推理,但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又重新将其纳入大纲。  (3)判断推理部分,变化较大,图形推理几乎每年都会变换出题方式;机械推理只在2002年B类试卷中出现过;事件排序在2000年和2001年被考查过,2005年再次出现,2006年又再一次被取消;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则用类比推理替换事件排序;2007年和2008年虽然考查的都是类比推理,但类比的题型由一种拓展为三种;演绎推理部分相对固定,名称却有变化,2004年、2007年和2008年称其为逻辑判断,但其考试的性质是相同的,难易程度基本上也是均等的。  逻辑判断例题举例:  ①(2007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91题)  读者上网阅读各类网络小说已成为阅读新时尚,“点击率小说”在网络小说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新的出版模式。网络上的作品因为高点击率走红出版,网络写手可以获得版权税。网站因为人气赚取高点击率;出版社因为高点击率和人气判断市场,赢得市场销售业绩,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率,有的专业写手甚至根据出版商的要求写书。  根据这段文字,无法推出的是()。  A.网络阅读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阅读模式  B.点击率小说受到网站和出版商的大力欢迎  C.网络写手必须满足读者需求,作品才会有较高的点击率  D.点击率小说使网络写手、网站与出版社建立起“三赢”的出版模式  解析:这段文字只是说读者上网阅读各类小说已成为阅读新时尚,并没有将网络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模式进行比较,因此,无法推出A项的结论。故选A。  ②(2006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第89题)  很多人以为只有抽烟的老人才会得肺癌,但某国一项最新的统计显示:近年来该国肺癌导致的女性死亡人数比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三种癌症加起来还多,而绝大多数的妇女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由此无法推出的是()。  A.肺癌是导致该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应当得到极大的重视  B.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肺癌的观点,可能是片面的  C.烟草并不是肺癌的唯一致病源,还有很多因素也参与到肺癌的发病过程中  D.肺癌未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不抽烟,不可能得肺癌  解析:题干并未介绍该国人口死亡的各种原因,更未对各种原因造成人口死亡的数量进行对比,因而就不可能知道什么原因是造成该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故选A。  每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型和考试侧重点会有所变化,但是其出发点始终是对应试者能力的考查。  (二)省考与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不同之处  1.题型和名称不同  有的地方在试卷的结构上不断变化,甚至把中央的五大部分调整为四大部分,称谓更是迥异。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上海市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试卷结构依次为:数学能力(含数字推理、数学应用、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图形推理、机械推理、定义判断、分析推理)和常识应用能力。  中央试卷的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在上海市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当中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放在数学能力版块中考查。判断推理能力之分析推理与中央判断推理的逻辑判断考查的题型和能力一致。  分析推理例题举例  (1)(2004年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87题)  某保险公司近来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的生产效率要高25%。这表明,日益改善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  以下哪个假设是对以上因果联系最严重的挑战?()  A.平均来说,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  B.舒适的环境比不舒适的环境更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C.舒适的工作环境通常是对生产效率高的员工的酬劳  D.在拥挤、不舒适的环境中,同事的压力妨碍员工的工作  解析:A由于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低于生产效率高的员工,因此改善工作环境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人的生产率;同时可知,B、C、D三项的陈述明显是对题干因果关系的加强,而不是挑战。故选A。  (2)(2007年中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90题)  在许多鸟群中,首先发现捕食者的鸟会发出警戒的叫声,于是鸟群散开。有一种理论认为,发出叫声的鸟通过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拯救了同伴,即为了鸟群的利益而自我牺牲。  最能直接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A.许多鸟群栖息时,会有一些鸟轮流担任警戒,危险来临时发出叫声,以此增加群体的生存机会  B.喊叫的鸟想找到更为安全的位置,但是不敢擅自打破原有的队形,否则捕食者会发现脱离队形的单个鸟  C.危险来临时,喊叫的鸟和同伴相比可能处于更安全的位置,它发出喊叫是为了提醒它的伴侣  D.鸟群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同胞之间有相同的基因,喊叫的鸟虽然有可能牺牲自己,但却可以挽救更多的同胞,从而延续自己的基因  解析:题干的结论是发出叫声的鸟是为了鸟群的利益而自我牺牲,而B项说的是喊叫的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直接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2.难易程度不同  有的考生认为,中央、国家和公务员考试比地方的公务员考试要难得多,所以许多同学认为,复习并参加过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就不用复习地方公务员的知识了。其实,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各地的公务员考试试题难度是根据当地文化教育水平、考生的报考人数等等因素决定的,可以肯定的说,尽管地方与中央考试性质相同,但在其难易程度上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  通过以上分析即可发现国考与省考的差别不是很大,其所要考查的具体内容是一致的,只是个别称谓或细节上略有不同。地方考试也会随着国考的变动而变动,只要洞悉国考的变化,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就可以轻松应付省考。  二、申论  省考与国考申论的不同之处  不论是中央、国家机关的申论测试还是地方的申论测试,基本上都采用“三段论”式作答模式,或是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演绎。当然,有的地方在严格按照中央申论测试的精神命题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命题特色,其中命题特色鲜明的省市主要有:北京、河南、福建、山东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2007年北京面向应届生的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定的题材是有关听证会制度问题,其申论要求为:  1.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要求: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200字。(15分)  2.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目前听证会存在的问题,试拟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要求: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20分)  3.结合“给定资料5”、“给定资料6”和“给定资料9”。谈谈在现阶段用网上听证的方式召开价格听证会是否可行。要求:简要明确,字数不超过300字。(25分)  4.结合给定资料,请以“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说开去”为副标题写一篇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文字流畅,自拟主标题。(40分)  (二)2007年河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定的内容是有关洋垃圾的问题,其申论要求为:  1.依据给定资料内容简要分析促成我国洋垃圾买卖形成的根本原因,限200字内。(20分)  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洋垃圾泛滥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思路或办法。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总字数500字内。(40分)  3.结合给定资料内容,以《洋垃圾控制与治理中的国家作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限1000字内。(40分)  (三)2006年福建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定的资料是有关我国志愿服务的问题,其给定的申论要求为:  1.请你根据给定资料概述目前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要求:概述全面,突出要点,字数限200字内。(满分15分,超过字数扣分)  2.请归纳和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我国志愿服务中出现的几类主要问题。要求:问题明确,不得整句摘录给定资料,字数限200字内。(满分15分,超过字数扣分)  3.志愿服务的前提是无偿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提倡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请围绕给定材料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字数限300字内。(满分15分,超过字数扣分)  4.怎样促进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请你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正确,联系实际,措施具体,文字流畅。字数在1000左右。(满分55分)  (四)2006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是有关证人保护制度问题,其给定的申论要求为:  1.阅读给定资料1~10,请按照逻辑程序和方法将其资料排序,并编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摘要。(满分15分)  2.根据给定资料11~20,标注出7个关键词,并从中找出3个,做相关背景链接,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15分)  3.“是非在心口难开”反映出社会转型期一种精神的缺失,请你就此及其因由进行评述,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15分)  4.以上资料包含了“使人们无担忧地维护社会正义”的多种举措,其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理念,请你对这两种理念分别加以简述,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15分)  5.请依据给定资料,以“证人保护亟待制度跟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要求有“数字对比”、“瞬间回眸”、“畅想未来”,观点明确,论述虚实结合,有说服力,思路清晰。(满分40分)  “省考”与“国考”的相同点  许多考生,尤其是参加省市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总是希望在考试复习之时能全面系统地复习、演练本省的历年真题,这个复习指导思想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即演练真题,尽量少做或不做模拟试题。但只是一味关注本省试题就忽视了相当重要的一点,即借鉴中央或其他省市的试题。借鉴与吸收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题目具有相似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部分借鉴  这里所说的部分借鉴是指某一个省的公务员试题的命制,与中央或其他省市已考的题型相同或作答方法、要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数字推理举例  ①(2005年中央、国家第26题)  27、16、5、()、17  A.16B.1C.0D.2  解析:数列变形为33、42、51、(),7-1,由此可找出规律,所求项应为6°,故选B。  ②(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第4题)  1、32、81、64、25、()  A.6B.10C.16D.21  解析:原数列可变为16、25、34、43、52,由此可知原数列未知项为61=6,故选A。  (二)申论  ①2005年中央、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是有关农村扶贫开发问题,其给定的申论要求第一题为:  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20分)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E.要实行扶?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财政的监督管理。  参考答案:  A.扶贫资金被挤占是因为扶贫资金在使用的监督检查环节上存在问题。如果不在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方面加强力度,而一味加大对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只会使更多的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从而形成更大的漏洞。  D.纪检部门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扶贫资金管理权如果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有悖于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应由专门的资金监管机构实施,并建立相应监管机制。  ②2005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是有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其给定申论要求第二题为:  省政府要实现从“无为而治”到打造“有为”政府的转变,下列哪些不属于打造“有为”政府的正确措施?请指出并分别说明为什么,字数不超过300字。(30分)  A.政府应该把该管的管好。比如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应该而且只能由企业自己决定;但在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一定要由政府决定。  B.政府尽可能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倡导经济活动中政府唱主角。  C.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理。  D.营造发展民营企业的社会氛围,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使之成为各级政府的附属机构。  E.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并使它逐步占支配地位。  F.改革“审批经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杜绝乱收费和垄断部门的寻租行为。  参考答案:  A、B、D、E不属于打造“有为”政府的正确措施。  A项,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方式应该由企业自主决定;B项,企业应该是经济活动的主角;D项,民营企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E项,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应该是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  二、完全借鉴  此处所说的完全借鉴是指某一个省的公务员考试试题的命制,与中央或其他省市已考的试题基本相同,其相同部分占试题的70%以上。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参加2007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如果在其复习时,只做湖南省的历年真题,也许会觉得2007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有一定难度,并且觉得试题题型较新颖。其实2007年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有70%~80%的题目是广东省2006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原题。由于相同试题较多,此处就不一一对照和详讲了。  (二)申论  1.由于申论的取材较广,社会上任何一个热点都有可能是某一个省的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取材来源,因此,完全相同的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例外,如2003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是有关人类与环境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问题,而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完全借用2003年山东省给定资料,甚至申论要求完全相同。具体如下:  (1)本材料由四部分组成,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给每部分加一个恰当的小标题。(20分)  要求:  ①符合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实质,醒目,给读者以启示。  ②不超过60字。  (2)在材料的第一部分或第四部分中任选一个,完成下列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提示:两题一定要选择同一部分,否则总分将扣10分,注意两题要求的差别。  ①就你选择的部分,以给我们的“绿色教益”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评论性短文。  要求:  a.观点和结论明确、结构清晰、说理性强。  b.语言简练、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字数不超过400字。  ②以你选择的部分内容,提出解决该部分所涉及的问题的对策或建议。  要求:  a.所提的对策或建议符合实际,有针对性、创意性、可行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b.语言通畅、简练、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c.字数不超过350字。  (3)在阅读全部材料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论文(40分)  要求:  ①观点明确,论据合理、典型、有针对性。  ②论述充分,重点突出,条理性、说理性强。  ③文章结构严谨、合理、逻辑性强。  ④语言通顺、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⑤字数不超过1200字。  2.各地省考申论考试相同主题  (1)  2006年河北省  2006年秋季福建省义务献血引发的问题  2006年贵州省  (2)  2004年浙江  2006年青海资源馈乏问题  (3)  2006年天津  2007年黑龙江(A)类创建节约型社会? (4)  2006年湖南  2007年秋季福建三农问题  (5)  2007年天津  2007年湖南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问题  (6)  2004年北京  2005年黑龙江奥运经济  (7)  2004年下半年广东  2006年安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  (8)  2005年上半年广东  2007年重庆食品安全问题  2004年山东  (9)  2003年广西  2003年山东从'非典'问题透视医疗服务(发布时间:)“国考”故事:我所经历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 国考 公务员笔试 图形推理 公务员队伍-东方财经-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国考”故事:我所经历的公务员考试
原标题: “国考”故事:我所经历的 公务员考试  倾听不同年代公务员考试的“过来人”说“考经”,在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不同时代的底色。  孙先生 & &51岁 通过1982年考试  录取名单贴在电线杆上  时间倒推到30多年前,还没有“公务员考试”的概念,那时还叫“招干考试”。  1982年,在中国公务员招录历史上绝对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时候还处在改革之初,一切百废待兴,包括政府治理层面,急需一批人。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制定下发了《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强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实行公开招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加入了公务员队伍。  当时的考试情形,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网络报名,甚至电视上也不会把“招干考试”当作新闻来播放。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招干通知、考试通知,还有最终的录取名单,都是贴在电线杆、公共空间的大黑板上来公示。所以,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公务员考试这档事。我获取信息,也是从同学那里听来的。口口相传,觉得时间合适,所学的知识可以应对这个考试,就去报名了。  在我印象中,那时候的录取率还是比较高的。当时国家急需用人,那一年有一大批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看到今天的年轻人那么用心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各种培训机构涌起,真的很感慨。  那个时候考试的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太多花样,还是立足于一些基本的计算和常识概念。不过,虽然那时招干考试没有在全社会掀起热潮,但在一些重要领域,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国家行政系统的录用刚结束,银行系统就比照我们的分数进行录用,没有再制定新的录用标准。  作为一名已有30多年工龄的老公务员,如果说1982年的“招干考试”是职业生涯的起点,那么以后30多年经历的一系列的行政体制改革、变化、发展则是职业生涯的重点,其中的滋味,一言难尽。  以我所在的税务系统来说,1992年国家由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1994年的国地税分家,这些对税收工作都是严峻的挑战。税收工作的细化、新的税种的制定、与国际税收制度的接轨,这些工作都要在短期内迅速完成,而我们这批人,也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上世纪末的精简机构也让我印象深刻,彼时的公务员构成还参差不齐,不像今天的公务员队伍基本上都有一定学历水平,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人不能满足政府工作的要求,就被淘汰了,这也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这一代人,伴随着国家行政治理的发展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在努力调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去适应这种变革。虽无前人经验可循,倒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一些借鉴。现在的报考者要知道,参加公务员考试、哪怕被录用,也只是公务员生涯的第一步,如果想在机关里做得出色,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抱负,需要长期不断学习和充实提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调。  金女士 & &48岁 通过1997年考试  题量大考验反应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企业,一做近10年。转行投身进入公务员队伍,一做又是16年。与之前的工作经历相比,深感当公务员、做公职人员,为社会服务还是很有意义。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理工科的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企业的管理设计科。1997年,我正式报考公务员,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方面,当时自己所在的行业整体都不太景气;另一方面,那年自己30岁出头,感觉到了一个人生关口,想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好好重新做一番规划。  那时候报考公务员在社会上已经有些热度了,当然火爆程度肯定远不及现在。记得我那年参加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有两门科目:一门是公共科目,一门是行政能力测试。公共科目方面的考题感觉并不太难,但是考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行政能力测试的题量非常大,考试时现场先发一张卷子,要求在答题过程的前10分钟内,必须要先完成多少道题目,否则就会扣分。10分钟后,再发另外一张卷子,考试对答题速度的要求比较高。  在公共科目方面,有图像题、写作题、政治题、计算题等等,考试中各种类型的题型都有所涉及,好在自己原先是理工科出身,大学里学过高等数学,在数学、逻辑方面的答题显得更有优势。当然,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也遇到不少需要考察写作的题型,对考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我的备考过程中,所有复习材料都是自己从书店买回来自己准备的,并没有报名参加任何公务员考前培训班。我整整花了一个多月复习迎考,用的是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和双休日。  过了笔试分数线,在面试过程中,自己报考的岗位大约有10人竞争。自我感觉面试的题目比较常规,比如谈谈为什么会来报考公务员,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报考这个岗位,对于自己报考的这个岗位有何工作计划等等。回忆起来,当时面对考官,自己聊得还是相当放松的。考官甚至问了一些个人问题。至于为什么在10来名面试者中最后就录用了我,我也不是很清楚。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年龄有优势吧,既有工作经验,又相对年轻,比较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当时我已完成了“结婚”、“生子”等这些作为女性该做的事,作为一名有母亲体验的年轻人,可能更适合这个面对百姓家庭的公务员岗位吧。就这样,我很幸运地转型成为公务员。  骆先生 & &31岁 通过2007年考试  “行测”接近企业笔试  2006年,我大学毕业。当年我考公务员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找一份工作。当时要找一份配得上多年所学的工作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容易了,所以,一位师兄在面临是读研还是去做公务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公务员。那时,一份好工作和未来还不知道怎样的读研相比,更有吸引力。  可那一年,我并没有考上公务员,不过当时也并不觉得可惜,因为那时对进政府机关工作没抱什么特别期待。后来,我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才把公务员考试当做一桩事来对待,2007年再次报考了公务员。考试通过后,便进入机关工作至今。  现在,大家都在传说公务员收入如何高、福利如何好。事实上,实际收入与外界传言有一定差距。尽管如此,对应届毕业生而言,开始几年的收入水平还是属于中等偏上的。  其实,如果找工作时参加过各类单位、企业的笔试就会发现,公务员笔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那时参加的笔试分为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政能力测试接近于企业笔试,并不直接考察你的专业知识,而是对你的综合能力做一个考量。就难度而言,每一道题目如果你认真思考,准确率应该还过得去,但是题量很大,目的就是看你能否用最简洁的方法来解题。题目形式有数列推理、图形推理、文字填空、时事政治、法律知识等。可能也就是时事政治,能够体现出一些公务员的行业特点。公务员笔试的申论就是几篇命题作文,这倒和高考有几分相似。在我看来,公务员考试无需做过多准备,就凭着平时积累参加考试而通过的,大有人在。  笔试通过以后便是面试,面试规则在我考上公务员那年以后变了几次,比如:我那年只要笔试过了全市合格线就可以任意投报岗位,用人单位按照1:3的比例自行选择合适的笔试通过者参加面试,后来不知从哪一年起变成了报考岗位需要按照1:3的比例划定该岗位的分数线。用人单位不再有权力自行决定面试名单,强调了笔试的重要性。如果有些人想走旁门左道托托关系,笔试成绩过不去,根本没门。  现在,除了一些极为专业的领域,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必要刻意挑选对口的工作岗位。像银行、“四大”、大部分外企也没有按学科来挑选人才,而是更看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其实,工作就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大学的经历只是一个参考。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直接面对市民,主要是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和大学学的法律专业基本无关,因为工作内容不算千篇一律的机械运动,还算有意思。  蒲先生 & &32岁 通过2013年考试  跳槽去当公务员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了8年,去年,我决定告别原来的工作,投身公务员行列。  我报考公务员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应该说我看淡原先所在的行业,行业处于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在行业内还营造虚假繁荣;另一方面,我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接触中发现,公务员工作并不像网上所宣扬的那样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相反,这却是一个对各方面能力都可以有所锻炼的工作。当然,毫不讳言,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也是我所看重的。  我在报考前可谓做足了功课。大概提前半年时间就开始做考试准备,具体包括时政信息整理收集、购买教材、网上听取一些课件等。我的准备工作丝毫不比应届生少,和他们相比,我有优势也有劣势。在我看来,社会人员报考公务员在经验上必然胜于应届生,这在申论和面试中都可以体现出来;但劣势也同样明显,比较突出的是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答题上,考察到逻辑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时,反应会“慢半拍”。考试中的数学题对我来说难度最大,本来工作中就没怎么接触,已经全还给老师了,再加上现在的反应速度也没法和刚大学毕业时相提并论,所以挑战很大。  具体说到我遇到的考题,我认为笔试和面试各有各的难度,印象最深的题目是一道面试题,要求结合中央文件精神谈一些心得,这就属于考察综合能力的灵活考题,能答到什么份上靠的是平时积累。  通过公务员考试之后,也有不少人来向我取经,我愿意与即将步入考场的报考者分享经验。首先,时政知识浩如烟海,不要希望全部掌握;其次,做模拟题是最重要的。需要叮嘱的关键是,不要相信网上任何传言,那些发言者就像是男人在谈论生孩子的经验,建议可以找几个机关里的前辈深入了解一下情况,听听他们的建议。  真正成为一名公务员后,如果你问我和自己之前的设想有无落差,那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和预计最相符的应该是收入了,比我之前在企业少了不少; 而有些距离的地方在于,劳动强度超过预计,领导的处事能力也比预期中的强很多。  虽然真正做公务员工作只有数月,但我觉得自己对这份工作的体会比应届毕业就当上公务员的同事会更深。  最后,我总结一下成为一名合格公务员必备的四种素质:谦虚,这是一个专业领域,要学的东西很多; 谨慎,许多规矩需要遵守,许多分寸需要拿捏;全面,这份工作要求随时能拿得出工作所需的知识储备;细致,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大意。如果觉得自己能在这些方面接受挑战,那么,公务员应该是一份适合你,并能让你发挥所长的职业。  周小姐 & &25岁 报名参加2015年考试  “80后”的家国情怀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我,当我步入大学时,公务员考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很规范、在公众中有着广泛知晓度的考试。学长、学姐们述说考试经历、公务员培训机构的校园宣讲、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职业指导、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都使得“国考”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学不会把成为公务员作为必定的职业目标,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参加一次公务员考试。  我学的专业是历史学。这个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并不讨好,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争取成为公务员,便成了一个较好的出路。另外,家长也比较希望我能够成为公务员,他们大概比较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质吧,觉得我适合,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他们觉得公务员是一份相对稳妥的职业。  而就我个人而言,家国情怀也是我选择考公务员的一大因素。在很多人看来,“80后”、“90后”是比较自我的一代。在这代人的身上,没有太多的社会担当。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与自己一起参加公务员培训、立志成为公务员的同辈人,追逐稳定并不是唯一的职业选择因素。对比起来,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切实做出一些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事,是很多同龄人心中共有的情怀。这样的说辞并不是空话、大话。对于“80后”、“90后”来说,成长环境相对优越,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伴随着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更能引起大家的焦虑和反思。而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也促使大家向公务员队伍靠拢。  当然,在公务员岗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想成为公务员绝非易事。我经历过两次公务员考试。一次是国考,难度很大,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正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我参加考试时没有太大的压力,也没有太大的动力。我在国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进入面试的分数线比仍有差距。还好,这正好为接下来的省考作了心理和实战上的准备。省考的人员范围确实缩小了,强手也没有国考中那么多,但想如愿进入面试环节,仍然需要一定的实力。在省考环节,我最终进入了面试,但由于笔试分数靠后,虽然在面试中有着不错的表现,最终我还是没被录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面试环节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开,无论是考官的安排,还是考场的布置,都确保了考试的公正性,这是对选拔负责,也是对大家努力的最好回馈。  2015年的国考,我还是会去参加,为了心中的职业理想,我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国考”故事:我所经历的公务员考试
日 07:19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 “国考”故事:我所经历的 公务员考试  倾听不同年代公务员考试的“过来人”说“考经”,在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不同时代的底色。  孙先生 & &51岁 通过1982年考试  录取名单贴在电线杆上  时间倒推到30多年前,还没有“公务员考试”的概念,那时还叫“招干考试”。  1982年,在中国公务员招录历史上绝对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时候还处在改革之初,一切百废待兴,包括政府治理层面,急需一批人。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制定下发了《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强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实行公开招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加入了公务员队伍。  当时的考试情形,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网络报名,甚至电视上也不会把“招干考试”当作新闻来播放。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招干通知、考试通知,还有最终的录取名单,都是贴在电线杆、公共空间的大黑板上来公示。所以,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公务员考试这档事。我获取信息,也是从同学那里听来的。口口相传,觉得时间合适,所学的知识可以应对这个考试,就去报名了。  在我印象中,那时候的录取率还是比较高的。当时国家急需用人,那一年有一大批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看到今天的年轻人那么用心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各种培训机构涌起,真的很感慨。  那个时候考试的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太多花样,还是立足于一些基本的计算和常识概念。不过,虽然那时招干考试没有在全社会掀起热潮,但在一些重要领域,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国家行政系统的录用刚结束,银行系统就比照我们的分数进行录用,没有再制定新的录用标准。  作为一名已有30多年工龄的老公务员,如果说1982年的“招干考试”是职业生涯的起点,那么以后30多年经历的一系列的行政体制改革、变化、发展则是职业生涯的重点,其中的滋味,一言难尽。  以我所在的税务系统来说,1992年国家由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1994年的国地税分家,这些对税收工作都是严峻的挑战。税收工作的细化、新的税种的制定、与国际税收制度的接轨,这些工作都要在短期内迅速完成,而我们这批人,也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上世纪末的精简机构也让我印象深刻,彼时的公务员构成还参差不齐,不像今天的公务员队伍基本上都有一定学历水平,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人不能满足政府工作的要求,就被淘汰了,这也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这一代人,伴随着国家行政治理的发展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在努力调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去适应这种变革。虽无前人经验可循,倒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一些借鉴。现在的报考者要知道,参加公务员考试、哪怕被录用,也只是公务员生涯的第一步,如果想在机关里做得出色,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抱负,需要长期不断学习和充实提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调。  金女士 & &48岁 通过1997年考试  题量大考验反应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企业,一做近10年。转行投身进入公务员队伍,一做又是16年。与之前的工作经历相比,深感当公务员、做公职人员,为社会服务还是很有意义。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理工科的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企业的管理设计科。1997年,我正式报考公务员,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方面,当时自己所在的行业整体都不太景气;另一方面,那年自己30岁出头,感觉到了一个人生关口,想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好好重新做一番规划。  那时候报考公务员在社会上已经有些热度了,当然火爆程度肯定远不及现在。记得我那年参加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有两门科目:一门是公共科目,一门是行政能力测试。公共科目方面的考题感觉并不太难,但是考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行政能力测试的题量非常大,考试时现场先发一张卷子,要求在答题过程的前10分钟内,必须要先完成多少道题目,否则就会扣分。10分钟后,再发另外一张卷子,考试对答题速度的要求比较高。  在公共科目方面,有图像题、写作题、政治题、计算题等等,考试中各种类型的题型都有所涉及,好在自己原先是理工科出身,大学里学过高等数学,在数学、逻辑方面的答题显得更有优势。当然,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也遇到不少需要考察写作的题型,对考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我的备考过程中,所有复习材料都是自己从书店买回来自己准备的,并没有报名参加任何公务员考前培训班。我整整花了一个多月复习迎考,用的是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和双休日。  过了笔试分数线,在面试过程中,自己报考的岗位大约有10人竞争。自我感觉面试的题目比较常规,比如谈谈为什么会来报考公务员,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报考这个岗位,对于自己报考的这个岗位有何工作计划等等。回忆起来,当时面对考官,自己聊得还是相当放松的。考官甚至问了一些个人问题。至于为什么在10来名面试者中最后就录用了我,我也不是很清楚。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年龄有优势吧,既有工作经验,又相对年轻,比较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当时我已完成了“结婚”、“生子”等这些作为女性该做的事,作为一名有母亲体验的年轻人,可能更适合这个面对百姓家庭的公务员岗位吧。就这样,我很幸运地转型成为公务员。  骆先生 & &31岁 通过2007年考试  “行测”接近企业笔试  2006年,我大学毕业。当年我考公务员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找一份工作。当时要找一份配得上多年所学的工作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容易了,所以,一位师兄在面临是读研还是去做公务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公务员。那时,一份好工作和未来还不知道怎样的读研相比,更有吸引力。  可那一年,我并没有考上公务员,不过当时也并不觉得可惜,因为那时对进政府机关工作没抱什么特别期待。后来,我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才把公务员考试当做一桩事来对待,2007年再次报考了公务员。考试通过后,便进入机关工作至今。  现在,大家都在传说公务员收入如何高、福利如何好。事实上,实际收入与外界传言有一定差距。尽管如此,对应届毕业生而言,开始几年的收入水平还是属于中等偏上的。  其实,如果找工作时参加过各类单位、企业的笔试就会发现,公务员笔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那时参加的笔试分为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政能力测试接近于企业笔试,并不直接考察你的专业知识,而是对你的综合能力做一个考量。就难度而言,每一道题目如果你认真思考,准确率应该还过得去,但是题量很大,目的就是看你能否用最简洁的方法来解题。题目形式有数列推理、图形推理、文字填空、时事政治、法律知识等。可能也就是时事政治,能够体现出一些公务员的行业特点。公务员笔试的申论就是几篇命题作文,这倒和高考有几分相似。在我看来,公务员考试无需做过多准备,就凭着平时积累参加考试而通过的,大有人在。  笔试通过以后便是面试,面试规则在我考上公务员那年以后变了几次,比如:我那年只要笔试过了全市合格线就可以任意投报岗位,用人单位按照1:3的比例自行选择合适的笔试通过者参加面试,后来不知从哪一年起变成了报考岗位需要按照1:3的比例划定该岗位的分数线。用人单位不再有权力自行决定面试名单,强调了笔试的重要性。如果有些人想走旁门左道托托关系,笔试成绩过不去,根本没门。  现在,除了一些极为专业的领域,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必要刻意挑选对口的工作岗位。像银行、“四大”、大部分外企也没有按学科来挑选人才,而是更看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其实,工作就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大学的经历只是一个参考。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直接面对市民,主要是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和大学学的法律专业基本无关,因为工作内容不算千篇一律的机械运动,还算有意思。  蒲先生 & &32岁 通过2013年考试  跳槽去当公务员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了8年,去年,我决定告别原来的工作,投身公务员行列。  我报考公务员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应该说我看淡原先所在的行业,行业处于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在行业内还营造虚假繁荣;另一方面,我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接触中发现,公务员工作并不像网上所宣扬的那样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相反,这却是一个对各方面能力都可以有所锻炼的工作。当然,毫不讳言,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也是我所看重的。  我在报考前可谓做足了功课。大概提前半年时间就开始做考试准备,具体包括时政信息整理收集、购买教材、网上听取一些课件等。我的准备工作丝毫不比应届生少,和他们相比,我有优势也有劣势。在我看来,社会人员报考公务员在经验上必然胜于应届生,这在申论和面试中都可以体现出来;但劣势也同样明显,比较突出的是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答题上,考察到逻辑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时,反应会“慢半拍”。考试中的数学题对我来说难度最大,本来工作中就没怎么接触,已经全还给老师了,再加上现在的反应速度也没法和刚大学毕业时相提并论,所以挑战很大。  具体说到我遇到的考题,我认为笔试和面试各有各的难度,印象最深的题目是一道面试题,要求结合中央文件精神谈一些心得,这就属于考察综合能力的灵活考题,能答到什么份上靠的是平时积累。  通过公务员考试之后,也有不少人来向我取经,我愿意与即将步入考场的报考者分享经验。首先,时政知识浩如烟海,不要希望全部掌握;其次,做模拟题是最重要的。需要叮嘱的关键是,不要相信网上任何传言,那些发言者就像是男人在谈论生孩子的经验,建议可以找几个机关里的前辈深入了解一下情况,听听他们的建议。  真正成为一名公务员后,如果你问我和自己之前的设想有无落差,那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和预计最相符的应该是收入了,比我之前在企业少了不少; 而有些距离的地方在于,劳动强度超过预计,领导的处事能力也比预期中的强很多。  虽然真正做公务员工作只有数月,但我觉得自己对这份工作的体会比应届毕业就当上公务员的同事会更深。  最后,我总结一下成为一名合格公务员必备的四种素质:谦虚,这是一个专业领域,要学的东西很多; 谨慎,许多规矩需要遵守,许多分寸需要拿捏;全面,这份工作要求随时能拿得出工作所需的知识储备;细致,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大意。如果觉得自己能在这些方面接受挑战,那么,公务员应该是一份适合你,并能让你发挥所长的职业。  周小姐 & &25岁 报名参加2015年考试  “80后”的家国情怀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我,当我步入大学时,公务员考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很规范、在公众中有着广泛知晓度的考试。学长、学姐们述说考试经历、公务员培训机构的校园宣讲、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职业指导、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都使得“国考”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学不会把成为公务员作为必定的职业目标,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参加一次公务员考试。  我学的专业是历史学。这个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并不讨好,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争取成为公务员,便成了一个较好的出路。另外,家长也比较希望我能够成为公务员,他们大概比较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质吧,觉得我适合,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他们觉得公务员是一份相对稳妥的职业。  而就我个人而言,家国情怀也是我选择考公务员的一大因素。在很多人看来,“80后”、“90后”是比较自我的一代。在这代人的身上,没有太多的社会担当。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与自己一起参加公务员培训、立志成为公务员的同辈人,追逐稳定并不是唯一的职业选择因素。对比起来,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切实做出一些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事,是很多同龄人心中共有的情怀。这样的说辞并不是空话、大话。对于“80后”、“90后”来说,成长环境相对优越,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伴随着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更能引起大家的焦虑和反思。而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也促使大家向公务员队伍靠拢。  当然,在公务员岗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想成为公务员绝非易事。我经历过两次公务员考试。一次是国考,难度很大,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正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我参加考试时没有太大的压力,也没有太大的动力。我在国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进入面试的分数线比仍有差距。还好,这正好为接下来的省考作了心理和实战上的准备。省考的人员范围确实缩小了,强手也没有国考中那么多,但想如愿进入面试环节,仍然需要一定的实力。在省考环节,我最终进入了面试,但由于笔试分数靠后,虽然在面试中有着不错的表现,最终我还是没被录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面试环节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开,无论是考官的安排,还是考场的布置,都确保了考试的公正性,这是对选拔负责,也是对大家努力的最好回馈。  2015年的国考,我还是会去参加,为了心中的职业理想,我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国考真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