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正方系统伙食 怎样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在广东省一般简称华农。是中国广东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主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广东省和农业部&九&五&、&十&五&共建&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已有100年的办学历史。全校土地面积553.1公顷,其中广州校本部土地面积295.57公顷;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土地面积257.53公顷。
中文全称:华南农业大学
中文简称:华农
英文全称: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英文简称:SCAU
华南农业大学简介
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区,占地825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7万㎡,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华南农业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基础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现在已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农、工、文、理、经、管、法,多学科全面发展,具有鲜明的热带、亚热带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现在党委书记是李大胜教授,校长是陈晓阳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院系设置
华南农业大学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85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1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学校设有农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园艺学院、食品学院、林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珠江学院(独立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教研部等24个学院(部)。目前,在校国家任务本科生、研究生共4.1万多人,其中有来自4个国家的留学生。
农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园艺学院 兽医学院 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食品学院 林学院 人文与法学学院 理学院 信息学院 软件学院 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珠江学院 (独立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的师资与设施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29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级&千百十工程&人才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授、副教授90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1人,硕士生导师644人。
学校拥有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0多个教学科研实验室,5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学重点实验室,5个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基地,2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广东省名牌专业9个。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木材及木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均设在学校。
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学与科研
目前,该校有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形成了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现有专业覆盖了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1个学科门类中的7个学科门类。现设有农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乡镇企业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园艺学院、食品学院、林学院、人文科学学院、理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珠江学院等18个学院及研究院。学校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7个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有3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0个本科专业。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9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加师资队伍数量为基础,以补充新办专业师资数量、引进和培养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重点,以提高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为核心,以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师资队伍的数量、专业结构和质量(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素质和水平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通过几年的建设,该校已形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数量较为充足的师资队伍。
截止到2008年12月,学校有教师科研人员213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人员(教授、研究员)286人,副高职称人员(副教授、副研究员)511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科研人员总数的40.1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75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32人,分别占教师科研人员总数的83.14%占27.19%;45岁以下(含45岁)的有1703人,其中35岁以下(含35岁)的有1003人,分别占教师科研人员总数的87.02% 和51.25%。
中科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博士生导师179人,硕士生导师60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简称&珠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人(在职);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67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9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7人;农业部&神农计划&4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4人、省级培养对象29人、校级134人;第二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广东省劳动模范4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师德标兵1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3人,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5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0人,高校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1人、省级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人。
华南农业大学的合作与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该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学校先后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的13个国家26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本科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双学位、主辅修专业制,注重加强基础,优化结构,重视全面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历经近百年发展后的华南农业大学,将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按照&适度规模、提高质量、节约增效、创新制度、和谐发展&的方针,到&十一&五&末期,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农、工、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并向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广东省和农业部&九五&、&十五&共建大学,广东省重点大学,已有98年的办学历史。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区,占地825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0万㎡,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李大胜教授,校长为陈晓阳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82个本科专业,有 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 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1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28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级&千百十工程&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副教授23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1人,硕士生导师411人。
学校拥有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120多个教学科研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学重点实验室,8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教育基地,1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国家农业转基因作物检测与监测中心(南方)、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木材及木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均设在学校。
学校具备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良好条件。校园网可与互联网千兆高速互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可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各种手段;有直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外语教学广播电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藏书343万册;有25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207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三个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和各类运动场地。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健康、舒适、幽雅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们可以体会到浓厚的学习氛围,领略独特的南国风光,品味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该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学校先后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的13个国家26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本科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双学位、主辅修专业制,注重加强基础,优化结构,重视全面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 历经近百年发展后的华南农业大学,将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按照&适度规模、提高质量、节约增效、创新制度、和谐发展&的方针,到&十一五&末期,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农、工、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并向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党委书记:李大胜
党委副书记:陈晓阳
党委副书记:胡浩民 李建军
学校正校长:陈晓阳
学校副校长:张岳恒,王 浩,李大胜,陈志强,温思美,陆华忠,吴 鸿,廖 明
华南农业大学造就了一些名人,他们是:
丁 颖 [教授 院长 中科院院士]
邓植仪 [教授 院长]
沈鹏飞 [教授 副院长]
李沛文 [教授 副院长]
张巨伯 [教授 院长]
陈焕镛 [教授 所长]
杜 雷 [党委书记 院长]
钟荣光 [博士 校长]
唐有恒 [教授]
蒋 英 [教授]
黄承先 [烈士]
赵善欢 [博士 教授 院长 中科院院士]
卢永根 [教授 校长 中科院院士]
庞雄飞 [副博士 教授 副校长 中科院院士]
欧义炜 [博士后后]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二,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七。
历年华南农业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年)98、86、70、75、65、62、69、68、67.
华南农业大学校区情况
学校分区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是一块完整的地块,但是被高速公路分割成三个区,分别是主校区、启林区、泰山区。
主校区也叫华山区,其面积最大,学校主要的行政办公地点和图书馆总馆都在该区,这里拥有学校最多的资源,教学环境和条件也是最好的。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第三教学楼均位于此区。
启林区原来叫做跃进区,分南北两个分区。2009年改名为启林区,但是学生们还是习惯称跃进区。启林区是华农最新建设的一个区,住着1.8万大学生。第五教学楼位于此区。
第五教学楼
泰山区原来叫五山区或者东区,五山学生公寓位于此区。2009年改名为泰山区。第四教学楼和东区公共基础课教学实验大楼位于此区。
华农的体育设施很多,每个校区都有标准运动场,分别是启林南运动场、东区运动场、六一区运动场、华山运动场,并且有两个游泳池,分别位于主校区的华山游泳场和泰山区的东区游泳场。学校还配有大量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网球场、乒乓球台等。
每个学年度,每个学院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并选出成绩优异的选手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此外,学校还会举行&水运会&。众多的体育设施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条件,增强了学生们的体质,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
华农的学校面积大,学生分布在不同的校区。每个校区都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民以食为天,在学校,吃饭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华农的一些饭堂的情况。
华农的饭堂取名都很有韵意,每个饭堂名称的后面都带一个&园&字,并且每个饭堂都有小卖部,主要是卖饮料和临时饭票。
稻香园:稻香园位于启林北学生宿舍区,共两层,现在只有第一层开放营业。主要是启林北的学生在该饭堂就餐。
荷园:荷园位于启林南学生宿舍区,共四层,现在第一、二、三层开放营业。主要是启林区的学生在该饭堂就餐。启林北的学生在下课后适合就餐时间的话,很多都会选择在荷园吃饭。
芷园:芷园饭堂位于泰山区,共三层。该饭堂的菜式非常丰富,味道也最好,但是价格就稍微高一点。
绿榕园:绿榕园位于主校区,靠近三角市和校医院。这个饭堂是华农最老的饭堂,比较小,高峰期比较拥挤。
莘园:莘园位于主校区的六一分区。六一分区住着的主要是华农的研究生。莘园饭堂只有一层,是一个新建的饭堂,环境很好,菜式价格稍贵。
西园:西园饭堂位于华山学生宿舍区,因靠近学校里面的西湖而得名。西园共三层,一二层为中餐,第三层为&沁香园&餐厅,吃的是西餐。西园饭堂菜式非常丰富,而且价格不高,在这里吃饭经济实惠。甚至很多靠近华农西北门的外校学生都喜欢到这里吃饭。
东园:原来一楼为学校主要招待酒店,二楼为学生饭堂,后因为学校改革,二楼的学生饭堂取消,现一二楼均为酒店,学校教职工喜欢去东园吃饭,特别是一些退休职工喜欢去东园吃早茶。
竹园:华农的校内招待所,主要接待来华农的重量级人物,为酒店式,提供住宿餐饮服务。
香园咖啡厅:华南农业大学里一座很老的房子里的一家咖啡馆,经营美味的意大利餐,环境幽雅,依山傍湖,离地铁出口很近,华农百年校庆时开的,意大利面和匹萨都很地道,暖暖的冬日,坐在户外的秋千荡一荡,晒晒太阳,喝一杯拿铁,惬意十足。
每个饭堂都要风味小吃,如凉拌菜、面、汤粉等,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除了绿榕园外,每个饭堂都提供夜宵。
就餐提示:在华农饭堂吃饭消费一般是用校园卡打卡的,没有校园卡的话,也可以到饭堂的小卖部购买临时饭票就餐,当餐有效。
创校百年来的八位院士:
丁 颖 ()1924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和华南农学院院长及中国农科院院长等职。著名稻作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稻作学之父&。经长期研究认定中国栽培稻种起源于华南,现分布于华南的多年生普通野生稻是中国栽培稻的祖先。独创稻种系统分类法,并对我国稻作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独创&区制选种法&,提出&水稻品种多型性&理论,毕生育成水稻良种60多个。其中1933年育成良种&中山一号&,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野生稻抵抗恶劣环境的种质转移到栽培稻上,在生产中广泛种植达大半个世纪之久。1936年通过杂交获得世界上第一个&千粒穗&品系。晚年主持中国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研究,取得重要成果。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庞雄飞 ()1953年华南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55年奉派留学苏联,学成归来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等职。长期从事昆虫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造诣深厚,成果卓著。发现瓢虫科、赤眼蜂科和缨小蜂科的新种一批,在瓢虫科分类保护利用方面的新见解获国内外同行公认。创立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为有害生物生态控制、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奠定科学基础。提出植物免害工程和植物保护剂概念,开创了植物保护学的全新研究领域。通过对我国南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和环境保护的论证,促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耀祥 ()193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曾任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副院长等职。长期从事水稻选育种及其理论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开创水稻矮化育种工程,育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杂交的水稻矮秆良种&广场矮&,继而先后育成&珍珠矮&、&广六矮&及&二九矮&等水稻良种,促进中国籼稻良种矮秆化,为中国第一次&绿色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毕生育成高产优质水稻良种60多个,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焕镛 ()1919年于美国哈佛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26年起任中山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创办农林植物研究所和华南第一个植物标本室。著名植物学家,发现植物新属十个、新种逾百种,其中木兰科的子遗树种&观光木属&和裸子植物&银杉属&,学术贡献重大。他还是我国创建自然保护区的首倡者之一,并且于1956年领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建立了鼎湖山树木园自然保护区。他曾被选为国际植物学会分类学执行委员、命名法规小组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蒲蛰龙 ()1935年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先后到燕京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深造,1949年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和华南农学院教授、系主任,后调中山大学任教授、副校长等职。杰出昆虫学家与教育家,早年研究和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获得成功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毕生从事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以及微生物防治与昆虫病理学的研究,在诸多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他在昆虫学方面基础厚实,学识渊博,造诣精深,成果累累,著作丰富,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明尼苏达大学还授予他最高荣誉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卢永根 1930生,1953年华南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61年担任丁颖教授科研助手到中国农科院工作,1965年回校任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等职。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在稻种遗传资源以及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成果卓著,特别是他和博士研究生张桂权共同提出的&特异亲和基因&新学术观点,被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曾兼任第八至十届生物学部常委会副主任。
赵善欢 ()1933年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后被选送赴美国深造,1939年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华南农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在水稻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有机合成杀虫剂、植物质杀虫剂、昆虫毒理学、害虫不育与昆虫激素等方面,成果斐然,造诣殊深。五十年代,他与王鉴明等提出水稻田三化螟集团分布的学术观点;六十年代他率先提出昆虫毒理学与生态学紧密结合的&杀虫剂田间毒理学&;八十年代以后他致力研究害虫综合防治与植物质杀虫剂,提出以昆虫生长发育抑制剂作为第三代杀虫剂的新概念。这些研究成果对发展我国昆虫科学多有建树。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
郑儒永 1931生,女,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研究真菌分类系统,在白粉菌目的种和种下阶元分类中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现象。她的研究成果白粉菌属级分类系统和《中国白粉菌目志》,为国内外同行普遍承认和广泛引用;对分类难度很大的毛霉目进行形态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并在该目开创了无性型结合有性型特征的系统分类,解决了许多有争议属科的分类归属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高等植物中的内生毛霉和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的人体病原毛霉新种及新变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英文介绍(IntroductiontoSCAU)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AU) is located in Guangzhou City, adjacent to Hong Kong and Macao. Covering the area of more than 550 hectares, the beautiful and peaceful campus is an ideal place fo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CAU&s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09. Ove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SCAU has grown into a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liberal arts, basic sciences, economics, management, law, educatio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It is now adopting a multi-level and multi-approach schooling system and intends to develop into an advanced multi-disciplinary agricultural institute with distinctiv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eatures. The university tak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its priority and life sciences as its highlight. At SCAU,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programs are developing concurrently, with teaching and research as the two central tasks.
SCAU has more than twenty colleges.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2,500 faculty and staff at SCAU, including 202 full professors and 459 associate professors. Among the faculty members, there is one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ne specially invited professor and one chair professor for the &Changjiang Scholar Award Program&, three candidates for the national &Outstanding Youth Foundation&.
SCAU has three national key disciplines, five key disciplines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also nine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s of Guangdong. There are three key ministerial laboratories, three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ies of Guangdong,four test centers and one key teaching laboratory of Guangdong at SCAU. 8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Benefited from geological location, SCAU has been actively build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s with other academic organizations in the world. It has established inter-institutional ties with twenty-three universities from thirteen countries in Europe, America, Asia and Oceania.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SCAU and universities in HongKong and Macao. In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multi-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the UNDP, FAO and WFC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niversity and established the Regional Sericulture Training Center for Asia and Pacific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raining in SCAU. Up to now, the university has trained around 1000 overseas students and numerous research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from over 50 countries in Asia, Europe, Africa, America, and Oceania. Every year numbers of foreign scholars come here to make academic exchanges and to give lectures. In addition, our university has been sending groups of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to 22 countries for short-term training, education and cooperative researc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农正方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