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少林内劲一指禅光练马步站桩视频和扳指法能不能练到内气外发的地步 最好有经验的回答下

浅谈少林内劲一指禅马步站桩的几个问题_静在一指中_新浪博客
浅谈少林内劲一指禅马步站桩的几个问题
&&&&&&&&&&&&
少林内劲一指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贝,从阙阿水祖师公开传授它以来,经历了四十载的风风雨雨,仍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但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广大爱好者中,绝大部分都是自学爱好者。现在网络时代比以前要开放的多,各种资料,视频铺天盖地,但少林内劲一指禅到阙阿水祖师以前都是历代单传,不立文字,靠口传心授。如果没有入门跟随老师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甚至偏差很大。但是细节上的误差不代表主干上也有很大的误差。少林内劲一指禅既有整体上的共同性,也容许个体上的差异性。马步站桩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基本桩功,也是从头到尾贯穿整个功法的最重要的桩法。站好马步桩,可以说就找到了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的正确路径。在这里,结合前辈们的观点、师门的传授和我自己浅显的练功经验,谈一谈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马步站桩。
为什么马步站桩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从马步站桩的作用原理上先分析一下,先摘引几位前辈们的论述作个参考:
王瑞亭《少林内劲一指禅》1999年版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筑基功”
&&&“马步站桩类似“体外反搏”。“体外反搏”装置是通过“控制套”,在病人下肢和臀部的气囊充气和排气而和病人心电信号同步。当心脏舒张时,由远端到近端向气囊迅速充气,向下肢和臀部连续的加压,迫使下半身的血液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部,使血液在心脏舒张期集中贯注于上半身,并大大地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使它比心脏舒张收缩期的血压升高,从而促进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中的血流灌注量,并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微循环系统),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时,气囊迅速排气,使血管复原,一方面可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另一方面可减轻左心室的负担。“体外反搏”就是利用和正常心动周期相反的充排气动作来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动肪栓塞和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治疗的目的。
马步站桩功由于下蹲膝关节弯曲,膝盖不准超过脚尖,似坐式,下肢和臀部肌肉收缩,整个体重落在两条腿上,同时迫使下半身的血液通过微循系统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内脏、头部,有助于侧支循环,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现已证实,站桩功能使肢体容积增加,区域血液相应变化,皮肤温度升高,体表红外辐射增强。因此,可以说站桩功类似“体外反搏”原理。”
阙巧根&阙巧生&娄世英《少林内劲一指禅》
“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功力是通过贯穿功法始终的马步站桩练就的,所以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静力性运动占据着主导地位。
&&&&站桩功的站桩,是武术界锻炼腰腿的基础功夫。马步站桩是站桩功的一种。马步站桩以站式为主,使躯干、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势,而肌肉呈现出持续的静力性紧张状态,以致思想集中,形成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结合。这就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静力性运动。它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又能使中枢运动神经得到充分休息,全身润泽,生机旺盛。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静力性运动,促进了静脉血回流而蓄积潜能。在日常的一些动作中,人体的大部分肌肉的活动量很小,这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部分是关闭的。由于血液重力作用,在心脏水平以下的静脉血比较难于回流。但是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静脉壁被扩展以后,肌肉的活动量很大,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几乎全部放开,平滑肌紧张度的增强推动静脉血回流。当机体运动时,促使骨骼肌的收缩,挤压其中的静脉血向上流动;但是通过瓣膜(静脉血管中阻止血液倒流的半月形膜)之后却不能倒流,只能依靠末梢血管中的血液加以填充。这种生理上所固有的机制,被称为“肌肉唧筒作用”。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马步站桩的屈膝姿势,扩大了下肢骨骼肌的收缩度;同时,由于练功人把身体的重心放在涌泉穴上,促使足心毛细血管的舒张、充血以及代谢活动,减轻下肢静脉血管的充实度;从而使下肢毛细血管不过度兴奋,下肢以及腹腔静脉血回流心脏加快,增强了循环系统的功能。由于脏腑兴奋度的加强,循环系统的运转的加快,使身体发热出汗,唾液分泌增多,血管容积增大,细胞电泳增高,所以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同时,横膈肌升降幅度加大,引起腹肌收缩,刺激肠壁,胃肠蠕动增加,功能得以增强,食欲得以提高;肠内产气杆菌的繁殖旺盛,使容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比较多,不断地从肛门排出体外。因此,练功人食欲渐增,大便通畅,头脑清楚,精力旺盛。在静力性站桩状态所出现的肌肉收缩时发生的一系列生物电,例如麻感、电感是由内气作用所产生的现象。”
这是门内的前辈们对马步桩从医学和传统经络角度的一些探讨,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具体到“内气”这种东西到底怎样产生的,科学家们研究了三十多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直接的结论出来,只能从内气的产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生物物理现象,以及对内气成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虽然少林内劲一指禅不讲究意念,也不需要意守,但对其姿势的准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就特别严格了。对于马步桩的姿势要求,阙阿水祖师爷传授的弟子当中,对马步桩的要求可谓是大同小异,整体上都是一样的,都讲究含胸拔背、虚灵顶颈、膝头不过脚尖等等,但是个别细节方面可能又有点不同,总的来说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点:1,两脚分别承受体重的重心点落在什么位置?有的说是落在涌泉穴,有的说是在涌泉后面一点,有的说是落在脚跟,更有人说是落在脚外侧的边缘。2.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是脚内侧距离与肩同宽还是脚外侧距离与肩同宽?3.百会,会阴应该连接成一条垂直线还是应该在一个垂直面上?
先不管其相关的中医或者经络原理如何,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物理结构来分析人的脚部结构。​
众所周知,三角形本身就有其重心位置,是在顶点与对边中点连接线上,三条连接线的交点就是重心位置(如图所示红色小圆圈位置)。而涌泉穴的位置有前脚掌横弓(如图一AB)后面一点的位置。但由于脚内侧纵弓(三角形最长的那条虚线边)是有弹性的,所以重心点的位置也会有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但总体是在涌泉穴后面的区域。
现在针对四种重心落点的位置:涌泉穴,涌泉穴后面(脚掌承重三角面重心位置),后脚跟和脚外侧边缘来一一分析这四个位置的优缺点,看哪一种最合理。但是分析之前我们先要提及另一个概念,就是重心到底应该是落在某个点上,某条线上还是某个面上。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物体老是压在我们人的腿上或者手臂上不动,一会儿我们就会觉得手脚麻木了,甚至不久之前新闻报道一个醉酒的丈夫枕在其妻子手臂上一夜,导致其妻手臂坏死,而不得不截肢的悲剧。如果人体某部位长时间受一作用力的作用,这一点的血液就会不流通,神经传导和经络也会堵塞,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觉得麻木,从物理上来分析,同样重量的物体所作用的面积越小,其压强也越大,反之作用的面积越大,压强也越小。所以如果人的重心作用在脚上的一点或者很小的区域位置,那个位置的血管或者经络就会受到挤压,时间长了,相应的血管或者经络就会受其作用力截断而出现肌肉麻木,酸痛。所以从作用面积来排列的话,涌泉穴最小,后脚跟次之,脚外侧边缘稍大,而涌泉穴后的重心位置因为是足弓空心位置,此时不是某一部位受力,而是整个脚掌来受力,所以受力面积最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首先要排除涌泉穴,但实际情况是如此吗?其实大家都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涌泉穴的位置(正常的弓足脚型,扁平足除外),那个位置其实不是在前脚掌贴着地面的部分,也不是在足弓弯曲面的里面,而是在足弓凹面的边沿靠近前脚掌的部位,这个部位既没有直接贴着地面,但也没有完全离开地面,似贴非贴的感觉。如果重心落在涌泉穴这个位置,相当于落在一个小范围的空心区域,此时主要是由整个脚掌的前三分之二部分受力,相对于局部的脚跟和脚边缘区域,还是要大的多,自然脚也不会很累,但如果站的时间相对较长,达到40分钟以上的话,脚部还是会有一些累,如果是扁平足,基本上站到25分钟左右脚就非常酸痛了(本人有朋友是扁平足,从他站桩经验得到的数据)。
对脚后跟来说,一开始会觉得站的很稳当,因为脚后跟的骨头足够坚硬去支持整个身体,本人曾经一段时间也用脚后跟来支持体重,但是一般站到20分钟的时候,脚部就非常麻木,失去了感觉。因为脚部的血管和穴位一直受到直接的压迫,血液不能流动,而且一直按压脚跟的神经和穴位,会造成脚部神经暂时麻痹。这是属于比较绝对的脚后跟的站法。
当然正常站桩来说,重心会不会落在脚后跟上,也跟站桩的高低有关,如果是站一指禅的低位桩,一开始肯定重心或多或少都会落在脚后跟上,只是没有完全落在上面。如果完全落在脚后跟上,其弊端已经验证过,个人认为落在脚后跟上不可取,尤其对自学者和初学者而言。
对重心要落在脚边缘的说法是来源于一些朋友或者网友,因为经常有网友问起站桩站的脚边缘疼的事情,身边的朋友以前也有过同样的问题,一问起来,原来都是听某某王瑞亭传的一帮人说的,至于他们为什么说重心要落在脚边缘,可以引用他们某个人在其网站上的解释,引用如下:“至于重心,大家都学过物理,人体的重心只有一个,不可能是两个,很多人都说人体重心在两个脚涌泉或者脚后跟,实际上他们想表达的是受力,我们这里的重心是稍微靠后。受力,站桩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十指抓地、脚尖内扣后,五个脚趾和脚的外缘,与脚跟形成的半圆,两只脚形成一个圆。练功是离不开圆。每只脚的着力点都是半个圆,两只脚因此形成了一个圆。并不是前三后七,否者会偏移。”
本人这一支也是王瑞亭传下来的,但是没有这样的说法。我想这位功友可能想法是对的,但是表达出来的效果却很容易误导那些自学的爱好者们,造成了相反的效果。这位朋友可能想的是重心应该是落在一片整圆的区域上,而不是某个点上,他强调了十指抓地和脚的外缘,与脚跟形成一个半圆,从外到内这样调整的方式。但是首先当十趾抓地时就让脚部紧张起来,而且按他们用王老普及教材的直接教法,扳指也要同时扳脚趾的,但是站桩的时候就已经十趾抓地了,扳指的时候怎么办呢?当然我说的是他们那支按照王老普及教材上的教法和练法,不代表我们这一支王老原传下来的一指禅的练法。他也许是想用点联成面,通过十趾抓地,脚边缘受力,再到脚跟这些个点组成的所谓的半圆来形成一个面,但实际上这样会造成这样的效果:首先十趾一抓地,足心就会空起来,这时候脚外缘随着足心空起,脚外缘是受不到什么力,主要是脚趾和脚跟受力,然后他又说脚外缘也要受力,这时候就不得不把脚背往外倾一些好接触地面受力。按照这样子做他所谓的半圆确实达到了,但是脚内侧这边又是空的,最后的效果就是主要是脚外缘受力,表面上看一只脚的受力是个半圆,两个脚合起来好像是一个圆,但如果是两脚并拢这样子做没问题,因为脚内侧有个相对作用支撑点,脚内侧的力是均衡的,但是现在是两脚分开的情况,两脚外的半圆是根本达不到他想要整圆的受力效果,那是想当然的想法。另外他们还借用在脚外缘受力可以很好地圆裆,这种也直接导致了很多人膝盖外撇,外扭,结果误导了很多喜欢一指禅的爱好者,造成了一批人练一段时间后,膝盖和脚边缘疼痛,抱怨不已。
那既然脚后跟和脚外缘都排除掉,涌泉穴可取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再来分析最后一项落在涌泉穴后面脚三角受力结构图的重心处位置。
抛开从腿部传导来的力量方向不说(譬如膝盖位置不同,上身前后的位置不同,传导到脚底的力量和位置也会有所不同,这里暂且不讨论这一影响因素),单纯地分析脚部三角受力结构。从上面的脚掌受力结构图已经得知,脚掌的受力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而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个基本物理结构。但是这种稳定又不是固定或者死板的,因为脚部分的受力结构其实是个立体的三角锥,而不是一个三角平面,但是每个三角平面都有一个稳定的重心位置,从脚掌的这个三角平面来说,如果这个三角平面的重心位置跟从腿部传导过来的力量位置相合或者近似相合,那么这个三角平面结构就会非常稳定,人也就站的很稳定,而且受力是均匀受力,长时间站立也不会受到损伤。
而脚掌这个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就在涌泉穴后面一点的位置,当从上面传下来的重心或者叫力量落在这个位置的时候,因为这是个空心的位置,实际受力是这个三角区域的位置均匀受力,没有明显的强受力点,也就不会造成脚部某处受到高压而受伤。所以从物理作用力结构分析来讲,这个点是站桩重心位置最佳的受力点。
另外虽然脚部外侧的受力面积相对较大,也是固定的,但脚内侧足弓是个弹性结构,这样就会有效地让脚部可以适应动态的稳定,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来调整这个脚掌三角受力结构,还能缓冲地面的作用力,防止人的后脑被震伤。而且站桩表面上看起来是静止的,其实是活动的,身体会有微动,会自己根据身体的状态来微调,如果按照所谓的“半圆”方式来调整,那基本上有点难,被相对固定死了,但如果是放在重心这个“活”点的位置,就更加符合物理力学原理,更加合理,也容易操作,脚也不会很紧张,人也就更放松。
综上所述,重心放在涌泉穴后面一点的位置更加符合力学原理,也让人站桩的时候更容易放松。但很多前辈们经常也喜欢用中医经络,阴阳五行来解说其原理,虽然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也是现代西方实证科学很难证明和解释的,但西方科学不能证明的东西我们也不能轻易地就否认其存在性和合理性,毕竟科学的精神就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不断打破现有框架和定势的精神。虽然我们不能从已有的科学认识来解释其经络,穴位在马步站桩上的合理性,科学研究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明白站桩的本质。但是不论如何,我们站桩首先就是要求姿势正确,身体能放松地去站,不能以损伤身体为代价地去站。所以从力学结构原理上分析出来的结论还是很有说服性,这也是很多人长期实践的结果。
下面要讨论的是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是脚内侧距离与肩同宽还是脚外侧距离与肩同宽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练其他桩功还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桩功,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或者略比肩宽)是共同的概念。少林内劲一指禅流传了几百年,当物理学还没有面世的时候就已经在流传了,以前佛门的老前辈们不懂数学不会物理,更不会用尺子量着去练功了,一样练出了不可思议的武功绝学,一样看家护寺,为人治病。但流传至今,太多的人却好像看不懂,听不明白老祖宗说的话了。脑子似乎变的很僵化,譬如站桩要站多少度,肘与身体的距离必须是多少厘米等等这些,让人想想可笑,却又很无奈。
我要讨论的不是到底是内侧距离与肩宽还是外侧与肩宽的这种无聊的话题,因为这不是精密科学,差一点就失之毫厘。一指禅是讲究姿势的准确,但这个准确不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精确,不同的人不同的体型,不同的身体素质,怎么可能要求摆出来的都能一致呢?站桩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或者略比肩宽,都没错都是可以的。我们中华文化都是来源于易经,我们中华民族是非常懂得变化的民族,就是因为我们懂得变化,并会顺势改变,才能千百年一直不断层地传承下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少有巨大断层,连续传承至今的一个文化体系。少林内劲一指禅在阙阿水祖师公开传授之前,都是不立文字,口传心授的。如果人人都这样钻牛角尖似的去练一指禅,我想前辈们也无从传授,一指禅也要被传的面目全非了吧。在此,仅对一些僵硬、死板学习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们一个建议。可以去学学易经之类的传统文化,从而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加了解多一些,而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一样地去学习一指禅,得不偿失。
最后再来探讨一下百会,会阴应该连接成一条垂直线还是应该在一个垂直面上的问题。其实这跟上面的双脚打开与肩宽的问题也算是一类问题都把武术当舞术,把绝技当杂技去练了。
王老在普及版的教材上对马步桩写了22个要领,却被太多的人当成了22个法旨或者原则来看待。更要命地是那些以这本教材来教功的人也是这么教的。好像这22条要领就是22条金科玉律,一丝不能动,一点不能改。
比如第一点两脚与肩同宽。王老也没说是内侧还是外侧与肩同宽,却被很多人想当想地搞出了是内侧或者外侧与肩同宽。王老说的两条要领: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如果有啤酒大肚的人,他的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可能是垂直于地面的吗?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那对站中低桩的人来说,还能垂直于地面吗?王老教材上没说的东西就说明他不会或者没有吗?
王老传授给我们的一指禅练法很多是原传的练法,普及的教材上确实没有,但这本普及用的教材却被某支的传人当成了圣物般的经典,如果教材上没有的,就不是王老的东西,想想实在是可笑之极。尽信书不如无书。王老从阙阿水那里学到的东西,在阙家还有后人在的情况下,王老会原盘拖出,写明书上证明他才是一指禅正宗,那阙家的后人以后怎么办?阙家后人又算是什么呢?这种数典忘祖的事情王老当然不会做,但却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实在是痛心。
以上就是有关少林内劲一指禅马步桩几个常见问题的一个探讨,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周全之处,还请各位前辈,老师们批评指正,不甚感激!!
&&&&&&&&&&&&&&&&&&&&&&&&&&&&&&&&&&&&&&&&&&&&&&&&&&&&&
静在一指中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4,095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查看: 5504|回复: 9
谈谈少林内劲一指禅扳指的时间问题
本帖最后由 johnyzc 于
谈谈少林内劲一指禅的扳指时间问题
从阙阿水祖师爷传出来的少林内劲一指禅确实是气功界的一朵奇葩(其实很不愿意把内劲一指禅归入气功的范畴,因为它表现出来的功能和效果远不是一般气功所能定义和界定),而阙阿水的弟子之一王瑞亭更是让这朵奇葩开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受益者和习练者非常多。本人从一个内劲一指禅的自学爱好者到有幸成为王老这一支的再传门人之一,中间经历过了自学的迷茫和困惑,也经历过了入门的兴奋和汗颜,迷茫和困惑是因为此功法版本之多,一些功法说法不一,让一个自学者无从入手。兴奋是因为见识了真正内劲一指禅功法的魅力,而汗颜是因为内劲一指禅功法的深奥让自己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肤浅与不足。
& && &大多喜欢少林内劲一指禅的爱好者们普遍自学习练的是王瑞亭传的少林内劲一指禅,这让我觉得荣幸,又觉得有些惋惜。荣幸的是自己也是王瑞亭传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门人之一,惋惜的是某些少林内劲一指禅传人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极大地误导了喜欢少林内劲一指禅的爱好者们。因为本人也经历过同样的问题,但后来凭着自己不断地实践和参考,最后还是走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拜入师门后,更是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那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有关少林内劲一指禅扳指时间的问题。据东北某一支所谓的王瑞亭传内劲一指禅的传人说“扳指要越早越好,越早越受益”(之所以说所谓,因为其从未出示过任何直接的证据证明其王瑞亭传人的身份,但王瑞亭师爷给上海师门的亲传弟子都留下了一套他签名的本人照片和师门的合影照片以示嫡传)。但奇怪地是包括王老自己(不论是在王老出版的教材和视频中,王老从没有说过扳指要越早越好),我们上海师门传承王老的这一支以及其他少林内劲一指禅分支,都没人说过扳指越早越好,都是说扳指要看习练的程度如何,有个别的说至少也要马步桩两三个月后才能扳。
众所周之,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其独一无二的扳指功法。看看一些少林内劲一指禅门内的前辈们对扳指法的评论:
“扳动手指就是启、闭的关系,一扳一开就能产生脉冲,使气血加快流量,和手压井的水泵原理相似,大拇指属肺经,食指属大肠经,中指属心包经,无名指属三焦经,小指属心经和小肠经。在扳动指法中流通经络的热能,称做气血营养热能。事实上就是气血加快,循环不已。”------出自年王瑞亭出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
(扳指)“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十个手指与十个足趾的扳动来不断地推动内气的加速运行,不断地达到阴阳平衡、提高内劲、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同时,通过扳指,也就加快了练功的进程,使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出自1991年阙巧生&阙巧根&娄世英出版的《罗汉神功》
“扳指就是在练功的时候,有条件地扳动规定的手指或者足趾。扳指功法是推动内气,调顺阴阳五行,提高内劲之气,实现上乘功夫的重要功法.”---------出自1987年金培贤&罗世洲出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
“扳指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独特的练功方法,它能帮助练功者不断提高功力,疏通经络,调动内气,按各人练功情况恰当地配上扳指至关重要.”------出自1990年姚金圣出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中级功法》。
“‘脉冲’作用-----这是扳指(趾)法最重要的作用。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时,由于扳指的一开一合使成脉冲状前进,脉冲状前进可使压力加强,流量加大,速度加快,增强了对全身(包括内脏和多组织器官)的供应。对发放外气来说则可激发经气的运行。蓄练“内劲”,提高功力;对病者来说还可疏通经络,祛病健身.”------出自1995年钱云(王瑞亭弟子)出版的《禅.内劲一指禅.500罗汉》。
从以上这些少林内劲一指禅门内的前辈们的评述看的出来,扳指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调动内气,疏通经络。但是如果没有内气的话,扳指还有用吗?还需要扳吗?本人师父常说,扳指相当于铁轨的轨道工,轨道就相当于人体的经络,火车就是内气。没有火车过来,轨道工扳动轨道有意义吗?
那为什么所谓的王瑞亭传的某支会这么说扳指要越早越好呢?因为其主要以王老的教材和视频为蓝本来进行教学。我们先来看看王老在不同时期出的教材中对有关扳指的描述:
1987年和1988年出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中的描述:
“练功中,当我们在马步站桩十至二十分钟后,按照“2,4,1,5,3”的顺序有规律的扳动手指(同时尽可能地随之按压相应的足趾)时,会自觉体内有温热之感,手上的“气感”亦随之增强。坚持练功者,少则十数天,多则一两个月,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有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的震动,并感到有一股热流从背后督脉上行,再沿体前任脉而下,循环周流,达到任、督两脉皆通……”。
1999年出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教材中的描述:
“练功中,当我们在马步站桩20分钟左右,按照“2,4,1,5,3”的顺序,有规律地扳动手指(同时也尽可能地随之按压相应的足趾)时,体内会有温煦之感,手上的“气感”亦随之增强;有的人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地震动,并感到有一股热流在体内循环,周流不息。坚持练功3~6个月者,不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体力大增,而且会变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其劲力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
王老只是很平直地描述了扳指的过程,当我们在马步站桩20分钟左右后开始扳指,扳指可能会有的一些感受,坚持练功多久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效果等等。
如果没有这些感受的话,还需要再扳指吗?扳指没有这些感受会有效果吗?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看的所有的书,其实都有一个语境或者背景条件的前提存在。大概说来有这么几点:1.这本书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或者人文背景条件下出版的?2.它是谁出版,此人的身份如何?3.这本书有什么样的诉求或者它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4.它有什么样的特色和特点?5.它针对的消费群体是哪些?6.为什么消费者必须要买这本书?7.此书所描述的东西是否与现实中一致?8.如果按这本书的内容来操作,它的最终效果以书中描述为准还是以出版商的解释为准?9.书中有夸张不实的内容来吸引购买者吗?……等等这些。
让我们粗略地根据历史来回答这些问题。王老1987年出版第一本少林内劲一指禅教材时,正值1986年钱学森在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发表建立唯象气功学,并豪言宣告中国人需十万名气功师,当时国家为了弥补近代我国科学发展的空白,决定从中国传统的气功研究开始,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可见政府的这项战略是极大地激励和促进了气功的迅速发展。中国有如此多的传统气功流派,每一个流派当然都想借此东风,蓬勃发展起来。
当时王老是上海国棉九厂的一名后勤干部,但是拜入阙阿水祖师爷门下习练少林内劲一指禅已有十几年。由于那个时代,刚刚经历了众所周知的十年劫难,改革开放也刚刚开始,普通老百姓对于气功是非常陌生和茫然。所以如何表现出内劲一指禅功法的特点,甚至稍稍夸张一点描述吸引老百姓来习练一指禅,也是合情合理,可以理解的。就像现在满街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广告一样,广告上看起来是非常诱人可口,但实际上卖的却差很多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在王老年出版的教材上都提到说:坚持练功者,少则十数天,多则一两个月,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有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的震动,并感到有一股热流从背后督脉上行,再沿体前任脉而下,循环周流,达到任、督两脉皆通。用体感来吸引对气功不太了解的消费者们。
但到了1999年的教材,当时是气功大潮极盛也是盛极而衰的时期,气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对气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用一般的体感来吸引消费者已经是行不通了,所以教材上的内容相应地改为:坚持练功3~6个月者,不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体力大增,而且会变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其劲力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
这可以当成是一种营销的手段而已。毕竟出版教材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买它,学习它,让更多的人认识少林内劲一指禅。但从功法的角度来讲,书中并没有任何提示或者暗示说,习练少林内劲一指禅扳指要扳的越早越好。包括王老的视频教材中也没有任何潜台词说扳指要扳的越早越好。这纯粹是习练者的个人臆想。
王老也从没有这样教过本人师父。
那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扳指呢?
让我们再看看内劲一指禅同门的一些描述:
陈平章(王瑞亭弟子)的《养生保健功与脚底按摩术》中扳指法这样写道:“扳指法需在练功3个月后进行扳动,效果更佳。在马步站桩基础上,扳动一种指法即可。”
阙巧生&阙巧根&娄世英出版的《罗汉神功》中这样写道:“本功法是一种易学、易懂、无需意守、无需入静的功法。其特点和特色就是通过站桩时的扳指来实现的。即通过手指和脚趾的扳动,以平衡阴阳,通经活络,产生内劲。所以,必须通过初级功法的学习到一定程度(因人而异),待内气产生后,即可开始站桩时的扳指训练。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练功三个月后,即可扳指。”
姚金圣出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中级功法》说:“什么时候可以扳指?这是练功者必须掌握的火候。扳指过早、过快和过多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必须练功1~2月以后才能使用扳指法。为什么?功力和时间存在着相关的联系,练功时间没有达到相当程度,功力不够、过早扳指达不到调动内气的目的。效果不理想,所以不宜过早使用指法。”
金培贤出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中写道:“什么时候可以扳指?扳指要有内气条件,必须练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开始扳指,否则就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甚至出偏差。怎样才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扳指?首先要求气机达到外濡腠理,内溉三节(即跟节、中节、梢节)……”
所以,无论还是从功法角度,教材的角度来看,从来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扳指要扳的越早越好。从师承的角度来看,本人师父及其师门长辈也都没有听说过扳指要扳的越早越好的传授。纵观所有的内劲一指禅教材(原版的教材,不是被人篡改过的网上教材)和师门之间的沟通,从没有人提出扳指要扳的越早越好的说法。
至于所谓的王瑞亭传人为何这么说,我们也无从得知。王老的弟子遍布大江南北,不可能所有弟子和学生都认识。但上海的师门是从来没有“扳指要尽早扳,扳的越早越受益”的说法。暂且不论此人的身份如何,但对于“扳指扳的越早越好”的谬论,作为少林内劲一指禅的门人有义务有责任去纠正,以免让喜欢少林内劲一指禅王瑞亭传功法的爱好者误入歧途,浪费宝贵时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尘炁壹心 于
不多说,也不说其它的东西。
但凡有气功武术基本常识基本知识的普通人,
都懂得:基本功必然要锻炼3~6个月(6~9个月)以上才算刚刚起步,
& && && && &然后才能跟进练习其它基础步骤的功法。
兄弟懂功之人!!&
不多说,也不说其它的东西。
但凡有气功武术基本常识基本知识的普通人,
都懂得:基本功必然要锻炼3~6个 ...
兄弟懂功之人!!
我得翻出来好好研究一下。
你就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越早越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每次练功的时间。开始学功就开始扳呢,还是练习一段时间才开始扳。每次练功扳指的时间其实还跟一个人的体力和整个话费时间有关系的。如果按照一般合理的时间抽出65分钟左右练完全套的话,是可以的。当然有时间,有体力。你可以站的更长一点时间。
不管你是每次练功扳的越早越好,还是练习一段时间扳的越早越好(这话也说不通啊),都是错的没边儿了&
谁跟你说的偷换概念?!是某某一堆人说扳的越早越好。这不是我说的,那你说这句话是理解成叫你练习一段时间扳呢还是一开始就扳?!大把的证据,都是原话。我们都是有凭有证说话,不搞臆淫那一套。&
你就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越早越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每次练功的时间。开始学功就开始扳呢,还是练习一 ...
谁跟你说的偷换概念?!是某某一堆人说扳的越早越好。这不是我说的,那你说这句话是理解成叫你练习一段时间扳呢还是一开始就扳?!大把的证据,都是原话。我们都是有凭有证说话,不搞臆淫那一套。
你就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越早越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每次练功的时间。开始学功就开始扳呢,还是练习一 ...
不管你是每次练功扳的越早越好,还是练习一段时间扳的越早越好(这话也说不通啊),都是错的没边儿了
坚持练功者,少则十数天,多则一两个月,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有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的震动,并感到有一股热流从背后督脉上行,再沿体前任脉而下,循环周流,达到任、督两脉皆通。
没有什么基础的人,自己瞎练,即便天天坚持,练上几年,也未必能取得这种效果。
除非是下面这样的人:
1.在高人的“开九窍通关法(速通周天法)”的帮助下。另外还有所谓带功“导引”;
(这就是自己练与拜师或者花钱进培训班的区别。靠自己冲开全身经脉,还是蛮漫长的。)
2.原来就已经有练气功或武术的基础底子,且功力比较深厚的,就差临门一脚了;
等经脉基本全通了之后,扳指才会显示最大效果。在未全通之前,扳指还是有点作用的,但一般没有预想的大。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很容易想的明白的&
没有什么基础的人,自己瞎练,即便天天坚持,练上几年,也未必能取得这种效果。
除非是下面这样的人: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很容易想的明白的
虚的不要说吧,有谁说说看你练成了功是个什么样子。功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了。谢谢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步站桩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